《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第七单元-延安教学设计 省赛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第七单元-延安教学设计 省赛一等奖.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小学教育1601张云林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学内容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材教材名称:部编版第8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第L课时,计划L课时学习内容 分析本课是一首新体诗,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但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 悟诗歌的内涵,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有感情地朗读全 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学习者分 析小学生处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阶段,通过对经典优秀作 品的学习和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继承延安精神的热情。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1 .会认7个生字;2 .了解全诗的结构,理解诗句内容。过程与 方法1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2、。2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诗句内容。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1 .学习这首现代诗,在朗读中体会延安精神,学习延安精神, 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2 .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 及解决措 施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解决措施: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解决。教学难点 及解决措 施难点:1. 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2. 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措施: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指 导。教学方法 手段及工 具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朗读
3、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参考书。课堂教学 流程或板 书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延安精神延河、枣园 (1、2小节)L南泥湾、杨家岭r窑洞土炕继承、发扬继承延安精神-宝金山队L延安精神(3、4小节)二发扬延安精神丁?寒(5、6小节)二单L光明教学建议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 式的朗读。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一、激发兴 趣,导入新 课1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 中听说过关于延安的故事 吗?是不是经常在电视剧里 听说过延安啊?你对延安了 解多少呢?(请同学起来分 享自己提供的资料) 教师:延安市,简称延, 古称肤施、延州,隶属于陕
4、西省,是天下第一陵一一中 华民族始祖黄帝陵寝黄帝陵 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国 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 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延安 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 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 省会西安以北371千米。北 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 川、渭南二市,东隔黄河与 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 甘肃庆阳。延安是中华民族 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 帝曾居住在这一带。1935年 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 胜利到达吴起镇,延安成为 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 点,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城市 中旧址保存规模最大、数量 最多、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 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 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 个春秋,领导了抗日
5、战争和 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 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 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2 .师:接下来让老师带着你 们走进延安(出示延安的相 关资料和图片),在了解延安 的历史后,我们就要学习这 首有关延安的现代诗延安, 我把你追寻(板书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介绍延安历 史背景,引 导学生齐读 课题提供自己 查找的延 安资料。【设计意 图:从介绍 背景引入本 课,让学生 有时代感, 走进文本,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和求 知欲望。】二、认识课 文生字词, 扫清阅读障 碍1.师:在正式学习本篇课文 之前,我们先来认识文中的 生字词(教材中勾出“翩翩” “延安,“昔日” “锻头” “雨 后春笋”
6、“琳琅” “茅屋”“土 炕,奥秘,脊梁,辉煌, “一旦”“灵魂” “飞翔”“明带着学生齐 读齐读生字 词【设计意 图:扫清阅 读障碍,为 接下来阅读 诗歌做准 备。】媚”及拼音)三、初读课 文,理解内 容。1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阅读, 一定要读准字音,读出这首 诗歌的节奏。2 .请同学起来范读。(同学 点评)3 .全班齐读。4 .师:这首诗是不是读起来 朗朗上口呢?给我们一种很 押韵的感觉,请同学们找出 这首诗压的什么韵,哪些字 押韵呢?(全诗押的是ang韵, 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 字都有ang,韵脚是:光、 阳、香、场、琅、炕、响、 梁、煌、翔、想、阳。) 5.再读全诗,你读懂了什 么
7、?诗中提到的追寻延安是 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观察学生阅 读情况,并 和学生齐读在课文中 勾画重要 词语跟随 老师齐 读。【设计意 图:整体把 握课文内 容。】四:指导自 学,理解深 意1 学习第一书(1)自读,思。考:作者用什 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 的迫切心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 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 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 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 和太阳。)(2)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追寻 延安精神必要性的语气。2 .学习第二小节(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第二 小节: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 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这些地方?作者实际上是在 追寻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3)
8、教师点拨引导。(延河、枣园、南泥湾、杨 家岭是延安最具代表性的几 个地方,作者用最具代表性 的几个事物来描写延安。延 河是黄河的i条支流,它流 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 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延河”的流水,暗含代代 相传的意思;枣园在延安西教师提问, 观察学生思 考情况,并 组织学生采 用多种方式 阅读诗歌, 适当点拨学 生。思考教师 提出的问 题,采用 多种方式 读诗歌, 通过自主 思考、小 组合作等 多种学习 方式加深 对课文内 容的理 解。【设计意 图:教师应 该在诗歌教 学中,针对 每一个小节 组织学生多 次朗读,通 过对诗歌的 阅读加深学 生对诗歌的 理解,懂得 诗歌中各种 事
9、物的含 义。】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 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 在这里写的。追寻枣园,就 是紧跟党中央;南泥湾在延 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 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 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 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 湾就是歌颂359旅的。追寻南泥湾,就是发扬自力 更生的精神;杨家岭在延安 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 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 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 里召开。追寻杨家岭,就是 遵照党的指示,执行党的方 针政策,建设美好的明天。 作者实际上追寻的是延安时 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 革命精神)3.学生自学第3、4小节。(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3、4小节
10、。(2)学生理解句子“我们毫 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 脊梁”“我们亳不犹豫丢掉了 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 顶天立地的脊梁。”这句诗的 意思是什么?把诗中表达同 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说说 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 的?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 是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老牛破车”代表过去 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 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 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 “亳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 意思。“毫不犹豫丢掉了”与 “不能丢”形成鲜明的比照。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 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 句有:“我们永远告别
11、了破旧 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 温热的土炕作者运用了比照、比喻 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 开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 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 神。)(3)我们已住进了 “高楼大 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 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 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结 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再发 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 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 民服务。)(4)有感情地朗读,加强对 诗歌的理解5.自学五、六两节。(1)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 考,讨论、交流。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 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 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 的人,也就是活死人,这样 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
12、 来展翅飞翔。)师:“灵魂”是指什么? “展 翅飞翔”指的是什么?(灵魂是指延安精神,如果 “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 就如同一个人失去了灵魂, 可见延安精神十分重要。) b.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 寻信念、温暖、光明。)(板 书:追寻信念、温暖、光明)(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 节诗。(3)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想 法?(小组内讨论延安精神指的 是什么精神)教师小结。什么是延安精神?学生回答。(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 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 互相保护、互相关心的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 神。)3 .依据板书,归纳中心。 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 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 神的迫切心情。4 .全班齐读,体会思考,深 化理解。全诗押的是ang韵,读的时 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 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 锵。5.课堂小结, 深化主题。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 首诗,本诗通过对延河、枣 园、南泥湾等具体事物的歌 颂和对延安生活科技巨大变 化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继承、 发扬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强调了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的重要性。教师总结, 题写板书记录笔记【设计意 图:深化学 生对课文主 题的认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