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诗歌形象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诗歌形象鉴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诗歌鉴赏第一、鉴赏诗歌的形象第二、鉴赏诗歌的语言第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第四、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观点态度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一、什么是诗歌形象诗歌形象是指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它包括诗人之外特定的人物形象,抒 情诗中诗人自己(或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咏物诗中情感借托的事物即物象, 写景诗中借以抒发情感的景物即景象。二、诗歌形象的分类1、诗人之外的主人公形象。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鳏鱼肥,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 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 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2、晖。”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在儿子远游前 为儿子缝补衣服、疼爱儿子的慈母形象。2、诗人自己(或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 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漂泊 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3、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 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石灰这一物 象。它在深山中被开采出来,然后在烈火中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诗 人借石灰寄托自己不畏艰苦的考验、坚决保持清廉品质的志向。4、写景诗中描写的景象。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 处有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写寒山、石径、人家、白云、 枫林、红叶等景物,构成了一幅秋山晚景图。流露出诗人对秋天喜爱之情。从诗歌主客体角度来看,诗歌形象可分为客体形象和主体形象。所谓客体形象是指作者在诗中刻意描绘的物象,如优美的景物、发人深省的古 迹、耐人寻味的事物等;所谓主体形象是指蕴藏在客体形象之中的带有作者浓郁主 观色彩的自我形象。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碧空长江”等景象 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
4、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14.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 的认
5、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答案】13.C14. A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 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 妙的艺术造诣。2023年高考新课标n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土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
6、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 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14.D15.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 到作者的心志。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2023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
7、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土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 选择的否定。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
8、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2)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答案:(1) A【考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语言风格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 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解析】不是否定孔子人生选择,而是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陶渊明 想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土。他的内心有挣扎,有焦虑,本想有所作为,世界却使他望而却步。 故选Ao(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解析】题干要求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画面,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描绘诗中展
9、现 的图景画面时,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 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回答本题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 意象,然后把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绘画面即可。(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主旨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诗歌对田园生活的细致描绘,平畴交远 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可以看出诗人躬耕田 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但是行者无问津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又可以看出诗人济 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10、属于客体形象。据此我们可以想象出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站在江边目送友人 依依不舍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就是主体形象。再如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 柳岸,晓风残月,诗中的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是客体形象,而所传达出来 的男主人公离别后的凄凉情怀,则是主体形象。三、古诗中的人物形象1、傲视权贵的形象。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 天姥吟留别),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当权者的思想,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 自负的性格。2、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何时眼 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 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
11、人,为天下寒土”着想,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3、钟情田园的形象。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 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 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4、爱贤惜才的形象。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 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已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掩地表现在字里 行间。5、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 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 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
12、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6、朋友离别的形象。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送别朋友时,劝朋友再喝一杯酒,走出阳关 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表达了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依依不舍的情怀。7、报效国家的形象。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战士们身经百战,黄金盔甲都磨穿了,但仍要 坚守边疆,打败敌人,流露出一腔爱国豪情。8、归隐山林的隐土形象。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中通过诗人和童子的对答,塑造了一个整天在云雾萦 绕的深山中采药、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土形象。(-)
13、分析古代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写人诗:表现手法+人物性格特征+身份特征。写景诗:表现手法+景象特征+人物性格特征+身份特征。咏物诗:表现手法+物象特征+人物性格特征+身份特征。(二)分析古代诗歌的意象或寓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三)分析古代诗歌形象的意境:客观图景+意境特色(氛围特点)+主观感受。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意境是由诗人情感和物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 包括图景、氛围、情感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
14、现 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 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至三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 雄浑壮阔、萧瑟黯淡凄凉、恬静优美祥和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 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 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练习示例】【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段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题:(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
15、初春美丽的景象:春天,阳光明媚,江山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 子正忙着衔泥筑巢,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着。(步骤一)(描绘景物得2分)这是一幅祥和、美丽、明净的春景图。(步骤二)(指出特点得2分)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安定愉悦闲适的心情。(步骤三)(表达感情得2分)【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日暮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注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花 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问题:(1)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
16、分)(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答:(1) 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的山村生活晚景。(描绘景物得1分)(2)这是一幅寂静、冷清的乡村日暮图景。(指出特点得1分)(3)作者通过对乡村晚景的描写,表达了浓烈的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以及人到晚 年壮志难酬、济世渺茫的压抑悲凉的感情。(点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得2分,点出“晚年 壮志难酬、济世渺茫的压抑悲凉”得2分。)【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问题: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
17、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请简要分 析。答:(1)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幽清明净。月下青松,石上清流,幽幽翠竹,水中碧 莲,构成了秋天空山美丽的画面。(描绘景物得1分)(2)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种清新恬静幽美的意境。(指出特点得1分)(3)表达了对清新恬静幽美环境以及人们淳朴生活的向往。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通过对 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尚气节和情操的追求。(表现理想得2 分,简要分析得2分)【例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
18、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问题:(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 “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 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答:(1)两首诗中,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等物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 胧。(描绘景物得1分)(2) “月黄昏”三个字为两诗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指出特点得1分)(3)两首诗都借“月黄昏”下的萧条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表达心绪得2分)【高考示例】. (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宅同咏竹唐杜甫绿竹半含薛,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
19、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笄(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答:(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 一句。答:(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答:(D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1 .(09年全国I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20、问题。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 湖居土。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 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 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答案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21、。分 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 寂的石湖风景。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 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 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2 .(09年全国卷H)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
22、)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 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D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 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 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4.(08宁夏海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
23、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 -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 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 里指山坞。(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答: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 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 六种景物。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解析本诗属题画诗。解答时,先读懂全诗,找出构成画面的景物,串联在一起,进行描述, 再从整幅画面中体会其气氛。(2)古人的
24、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 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答案“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 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 富多彩。解析画面往往展现的是具体的物象,为静止的事物。动的景物不能展现,如“水潺潺”和“秋 风瑟瑟:由物象所感知到的东西也不能展现,否则就没有想像的余地了。如诗中的“村”与“寺二 5. (07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
25、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答:(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答:答案(1)驿站秋夜难眠图。(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 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 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6 .(07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6、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答:(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 “数”二字的艺术效果。答:答案 G)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 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 “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7 .(07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
27、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1)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答:(2)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答:答案(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8 .(06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磺,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磺(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硬”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驼铃丁当清脆入耳。(2)远与近、高与低、
28、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 中有实。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题鉴赏二【新课标n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 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 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
29、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4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答案】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 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2023年全国川卷)古代
30、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苦笋陆游藜董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藜董:藜和董。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 他很妩媚。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氏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31、。15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解析】14 . Co C项,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 误。“勿多取”指的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不是指“不要过多取食二15 .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着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 口;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2023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鉴赏题目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