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203.pdf

上传人:深夜****等你... 文档编号:75950254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3.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20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20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20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203.pdf(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单元导读:多彩的儿童生活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我们的民族小学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

2、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体会劳动中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汇报与展示”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坝、傣”等 5 个生字。会写“坪、坝”等 12 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 19 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

3、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校生活。3、体会文中描写窗外安静句子的含义。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过程与方法:1、用生词卡、图片等多种媒介和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2、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在民族大家庭里的幸福。通过学习课文中对有趣生活的描述,让学生积极地观察生活并热爱丰富多采的少年生活。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

4、文字资料;重点语句课件。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词语卡片。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写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分享资料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大家打开书看看第 5 页的“资料袋”,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引导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2在我

5、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小学,我们叫它(生齐读)民族小学。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民族小学去看一看。(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设计意图: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相关资料,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这所民族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民族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民族小学的魅力。1教师范读。请小朋友们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用笔画出有关民族的词语。(相机学习生字“傣”“昌”“昂”)2自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示。自学提示:(1)给

6、课文标出自然段。(2)自学本课生字新词。(3)读通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3小组合作交流。互相检查拼读,对难写的字词,互帮互助,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视。4教师点拨。(1)部首相同的:“蝴蝶”“坪坝”怎样记?(学习形声字)(2)容易读错的字:坪坝(b)傣(di)族 景颇(p)族 阿昌(chng)族 德昂(ng)族(3)容易写错的字:“戴”是半包围结构,写时注意各部分的位置,部件之间要结合紧凑。“蝴”是左右结构,写得时候要靠近些。“蝶”要注意右边的笔顺。“雀”要注意“”有四横。“舞”第三笔横要长些,中间四个竖要写得短小、靠拢些,第十三画是撇折。设计意图:中年级识字教学应以学生自学为主,

7、出示“自学提示”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重点培养学生预习生字的能力,尤其是要引导学生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对生字进行识记。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查字典,养成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2学习反馈(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设计意图:“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学生刚刚进入三年级,这种能力还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运用。四、课堂总结,铺垫下文 这节课,我们学

8、习和巩固了许多生字新词,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同学们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样,学得特别认真。那么“我们的民族小学”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设计意图:梳理本课学习内容,引起学生对下节课学习的兴趣。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体会文中描写窗外安静句子的含义。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有两点:

9、一是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自由读书和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成为的学习主人。二是让教学起点建立在学生的真实认知起点之上,因为学生进入课堂绝对不是“零起点”,教师必须找准这个“点”,构建起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的桥梁。二、汇报交流,深入探究“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吧。(一)品悟民族小学的美丽。1找出能体现出“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的词句。(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民族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2)“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绚丽多

10、彩”的意思。(颜色鲜艳,色彩多。)(3)“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引发学生思考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4)范读: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2教师小结: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青树粗壮,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穿梭的身着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民族服装的孩子们,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齐读,想象民族小学的“美”。)(二)品悟民族小学的团结。1“我们的民族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团结的小学)(1)学生自读,画出相关语句。(“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11、,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2)为什么从这句话中能看出“我们的民族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因为这句话说明各民族的孩子,虽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是他们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2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民族小学的团结?(1)“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2)老师范读,把重音放在“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这几个词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民族小学的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3教师小结:是啊,虽然民族不同,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12、,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是名副其实的一家人。这是一所多么团结的民族小学啊!其实,作者为我们呈现的民族小学不仅仅是美丽、团结的,它还具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你一定会有所发现!(三)品悟民族小学的欢乐。1出示句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2指导说话:大青树下有多热闹?请同学们用下列句式来说说:大青树下多热闹啊!有(),有(),还有()。他们的欢笑声把()都吸引过来了。设计意图:用课文来教语文,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这样的句式训练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用自己的理解来

13、表达语言的意思,其实就是在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理解句子的方法。(四)品悟民族小学的祥和。1这是一所多么欢乐的学校啊!还有谁有新的发现?(预设:对于“祥和”这个特点,学生不一定能很准确地概括出来,教师可适当点拨。)2“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1)你们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一下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上课的情景吗?(安静)(2)你认为这个词语用得准确吗?(引发学生质疑,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再适时引导“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孩子们学习认真,

14、而要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呢”?这是从侧面烘托孩子认真学习。)(3)是啊,民族小学的学生学习认真、书声悦耳,人与动物,人与环境和谐融洽,怎么不是一所祥和的学校呢?怎么不令人赞不绝口呢?让我们带着对民族小学的赞美再读一读这段话。设计意图:“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用质疑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把教师或同学的观点与教材上的说法进行比较,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三、揭示主题,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把“这”换成词语。(美丽的学校、

15、团结的学校、欢乐的学校、祥和的学校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2假如你是这所民族小学的学生,你会对这样的学校产生怎样的情感?(自豪、骄傲)3指生带着自豪、骄傲的情感读这句话!4带着同样的情感再读课题,思考“我们的”为什么要读出重音?(为有这样的民族小学而自豪,为自己是民族小学的一员而骄傲。)5为什么一个西南边疆的民族小学会如此美丽,如此团结,如此祥和,如此欢乐?(民族之间团结互助,是一家人。)6“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正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幸福,如此欢乐!我们的民族小

16、学才会如此美丽、团结、祥和!让我们再听一听爱我中华这首歌吧!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民族团结”这一思想情感的升华,学生在老师智慧的点拨中一次次地重复地读,这种读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花,尤其对“我们的”三个字的点拨,让学生在平淡中体味出蕴含在文字中浓浓的情感。这种以读激情,以情带读,以读传情的设计是源于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此时学生情感的迸发也是水到渠成的。四、课外延伸,鼓励实践 1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学习和生活,课后你们可以把一周的学习生活记录下来,整理好邮寄给民族小学的学生。2利用课余时间,

17、搜集有关其他民族的一些资料,准备参加班级将要开展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的民族文化展览活动。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开发,变封闭为开放,教学活动犹如放飞快乐的翅膀,让学生的快乐从课本飞向想象的空间,从课堂飞向课外,多形式和多渠道,高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体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结合。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非常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因此,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形成一定的语感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

18、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加上生活区域与时空和课文所写的内容有差距,因此对课文所写内容没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读起来感情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如何引导呢?看到一名学生带来的一套白族服装,我灵机一动,马上在她耳边耳语了一番,请她套上这套服装。当她再次出现在全班同学面前时,立刻传来一片赞叹声,我看到,自豪与喜悦也漾在了她的脸上。我马上提议:“你能用现在的心情来朗读课文的片断吗?”她有了新的朗读体会,果然读得声情并茂。接着,我又让在坐的全体同学用刚才发自内心的赞叹体验来朗读

19、课文,他们也读得入情入境。由此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感。课后习题及答案:本课字词 多音字:好:ho()ho()干:n 干净 n 枝干 同义词:飘扬-飘荡 绚丽-壮丽 反义词:鲜艳-素净 安静-喧闹 古老-年轻 粗壮-孱弱 2、金色的草地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

20、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及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3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4体会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畅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积累并自主背诵优美语句。过程与方法:收集资料,自读识字,表演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准备:自制生字卡片 布置学生

21、课外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资料或开花时的图片或亲自观察一下。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初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读懂词语,读通句子。一、质疑课题,设置悬念 1板书“_的草地”并提问:你们见过的草地是什么样的呢?2把课题补充完整并设置悬念。(板书:金色)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3过渡: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去领略它的风采,去探索它的奥秘!设计意图:文题即文章的眼睛!开课伊始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将“金色的草地”设为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对课文内容感知的渴望走进课文

22、。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1)同桌互读生字新词,相机正音。(2)课件出示词语:盛开 玩耍 一本正经 使劲 绒毛 假装 这些 引人注目 钓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3)指名读词语;请小老师领读。(4)教师强调重点。“瓣”读 bn,运用字理知识区分“瓣、辨、辩、辫”:瓣(bn):为瓜字心,本义为瓜类的籽实,又引申指植物的种子、果实或球茎可以分开的块状物。辨(bin):为刀字心,本义为剖分,区分,分别。辩(bin):为言字心,本义为治理,又引申指提出某种理由或根据来

23、阐明是非真伪,争论,反驳。辫(bin):为绞丝心,本义为交织,编结,又引申泛指像辫子的东西。“绒”的书写要注意右边的“戎”。区分“耍”与“要”、“钓”与“钩”、“察”与“查”。(5)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初步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养成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在自主识字中,对于一些易错字、书写较难的字加以强调,突出识字要求的重点。三、梳理层次,初解悬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都讲了哪些内容?2你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吗?3教师小结:课文主要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另一件事是“我”

24、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变色的原因。那么,你对哪件事比较感兴趣呢?4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直线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用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语句。5把自己不懂的地方与小组里的同学进行交流,小组内的同学尝试着帮助解答。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梳理学生的疑问,初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默读方法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在静静地读书中去更好地思考、体悟,养成一边读一边思考的习惯。四、布置作业,激发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搜集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探究其奥秘。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鼓励学生多读书且要读出感情;搜集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

25、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给我的生活带来的乐趣。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一、直观感受,冲击视觉之美(播放课件,伴随音乐,教师激情描绘美丽的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地上,美丽的蒲公英盛开了!那朵朵美丽的蒲公英,仿佛是一个个黄色的小精灵。放眼望去,草地上布满了耀眼的金色,那金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一阵轻风拂过,整个草地泛起金色的波浪。置身于金色的海洋,空中弥漫着的青草的香气令人陶醉,随风而起的那细细的绒毛,轻吻着我们的脸颊 1这美丽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小结:这样美丽的草地,这些可爱的蒲公英怎能不让人留恋,怎能不留下美好的回忆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俄罗斯乡下那片金色的草地,一起跟随作者

26、的描绘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设计意图:“在语言情境中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在开课伊始创设优美的画面,让学生置身于金色的草地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切实地去感受其美、其趣,丰富学生的美好想象,让草地的美通过优美的音乐、图片和描述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只有切身的感受,才能体会语言文字所传递的美感与深情。二、默读课文,揭示文章主题 1作者眼中金色的草地是什么样的呢?指读第 1 自然段。2这片金色的草地,那朵朵盛开的蒲公英花,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你能快速找到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两句话吗?(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3你认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27、体现在哪?(出示默读要求:请你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体现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句子。)设计意图:提取中心,使学生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也激发学生去探究草地之可爱、蒲公英之有趣的欲望,以此为中心展开辐射引领全堂教学,围绕中心去感受、品悟。在默读中去思考,通过勾画具体的语句去感受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落实第二年段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三、情境再现,读演结合寻趣 学习第 2 自然段,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相机指导。1结合第 2 自然段的相关词语,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描写。(当有学生找到相关词语,便在课件中相应地重点强调并引导学生对一些重点词语加以理解、感悟。)(1)结合上下文

28、理解“一本正经”的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装着“一本正经”呢?那你也学着作者“一本正经”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2)弟弟为什么“假装打哈欠”呢?兄弟俩在想些什么呢?2过渡:多么可爱的兄弟俩!一个努力去装,一个又乐于配合,兄弟俩沉浸在吹蒲公英游戏的快乐中!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份快乐表现出来吧!(指名读)3小组分工,合作表演。你玩过这样的游戏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体会兄弟俩的那份快乐。(小组内分好工,要有表演者,要有文本朗读者。)4请一组同学表演展示,师生评价。在评价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设计动作。5再次回文,指导朗读。过渡:看到同学们玩得如此开心,笑得那么灿烂,就知道你们一定是体验到了其中的乐

29、趣,是吗?那就把这份快乐融入朗读之中吧!6教师小结:这美丽的蒲公英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使我更加喜欢这可爱的草地,喜欢这有趣的蒲公英。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设计意图:这一自然段充满了童趣,引领学生通过表演、朗读把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把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出来,把在草地上玩耍游戏的童真童趣表达出来,以读促悟,以演辅读,升华情感。四、细读文本,探讨变色之谜 学习第 3、4 自然段。1草地的可爱还体现在哪?小组内交流描写作者发现草地变色的句子。(1)作者是怎样发现草地的秘密的?(2)引导学生交流重点句:“我起得很早去钓鱼”

30、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3)“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这句话中,“并”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4)当作者有了这样的发现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这种感受。(指名读、齐读)2作者经过仔细观察,又有怎样的发现呢?(1)理解重点句子:“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感受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2)交流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资料,知道蒲公英开花的规律。(3)这个发

31、现实在是太了不起了,这片草地实在是太有趣了,请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出示提示语:蒲公英的花就像_,可以_、_。早晨,花朵_,是_,草地是_。中午,花朵_,是_,草地是_。傍晚,花朵_,是_,草地是_。)(4)理解重点句子:“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5)当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把你的感受带入朗读中。(6)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不同时间草地所呈现出来的魅力吧!你愿意为这美妙的画面配音吗?指名读第 3 自然段。(播放课件展示不同时间草地的美景)(7)教师小结:这两次发现一次比一次深入,观察越来越仔细!能够探究出大自然的奥秘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

32、设计意图:教学中应注意读悟结合,在感悟语言文字之后,引导学生将这种感悟带到朗读中去,通过朗读再一次深入体会作者所传递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始终徜徉在语言文字的美感中。通过两次发现的对比,体会作者由一次偶然的发现到细心观察的过程,从而渗透主动观察、探究大自然的教育。五、积累背诵,感受自然情怀 1课文中,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可别小看了这两个感叹号,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把这份爱融入到朗读中去吧!(播放课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文中还有哪些你喜欢的句子,谈一谈自己对这些句子的体会。3把这些句子背诵下来。4配乐展示背诵。设计意图

33、:“能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善于积累、乐于积累,才会不断地丰厚语文的积淀,增强学生的语感。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注重积累背诵的训练,通过积累背诵深入地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并且内化为自己的感受,为“厚积薄发”奠定基础。六、课堂练笔,拓展探究之趣 1大自然的奥秘真是无穷无尽呀!你也一定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曾经在大自然中有怎样的发现?把你的发现简单地写下来吧!(文中的小作者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将这个道理说得特别形象生动,你不妨也尝试一下。)2全班交流自己的小练笔。3总结:是呀,金色的草地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其实大自然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神奇奥妙的世界(播放课

34、件:展示向日葵、夜来香、太阳花、含羞草等植物的神奇之处),这许许多多神奇的植物,这些奇特的现象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让我们投入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去探究大自然的神奇!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用课件出示一些植物的奥秘,唤醒学生的记忆,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引领学生将这种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在小练笔中引导学生尝试使用文中“打比方”这一方法,同时将这种发现、探究的兴趣与欲望进行拓展,鼓励学生去继续观察大自然,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挥洒想象和才情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可以

35、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

36、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原来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附:多音字:假:ji()ji()朝:cho()zho()同义词:假装伪装 观察察看 反义词:仔细马虎 可爱可恨 形近字:瓣辩辫 3 爬天都峰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

37、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着这样的理念,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设计最鲜明的特色就是以梳理出的学生的疑点为线索,解决教学难点,由抓住“我”与老爷爷“互相道谢”的话切入,再回顾前文,去体会对话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最后归结到对爸爸的话的理解,从而感知全文的思想感情,使整个教学目标明确而又恰当,教学重点集中而有深度。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38、过程。过程与方法:在读书、思考、议论与交流中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树立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读懂爸爸的话。难点:了解天都峰的“险”和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天都峰图片;课文重点语句的课件。2学生准备:字词卡片。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掌握各种识字方法和窍门。2、理清课文层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重点体会天都峰的“险峻”。一、激趣揭题,书写

39、生字 1(出示天都峰的图片)还记得黄山奇石里的“金鸡叫天都”吗,这就是有名的天都峰!它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山峰之一,素有“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许多游客对它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感受爬天都峰的滋味。2板书课题,学生和教师一起书写:爬、峰 3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观察天都峰的图片和教师语言描述相结合,使天都峰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生动地再现,尤其是对天都峰的“高”和“陡”有了感观上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课文里都写了谁去爬天都峰。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40、。(如:自由朗读、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1)小组内拿出字词卡片,互相认读、正音。(2)小组交流巧记字形的方法,并适当理解难懂的词语,如“笔陡”“汲取”等。5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设计意图: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字形,更要落实字音,理解字义。本环节以自主学习为主,使学生在充分地自学中逐渐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

41、解生词的意思。(如“笔陡”这个词语结合简笔画进行理解,“发颤”结合语境通过换词进行理解,“攀”字根据字形来理解等。)2回顾课文,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登上了天都峰的事。)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落实第二学段对理解词语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四、细读课文,体会“险峻”1“我”和老爷爷都来到了这座令人生畏的天都峰,准备迎接挑战,课文又是怎么描写这座天都峰的?默读课文,根据书上的描写画出

42、你想象中的天都峰。2学生读书,画天都峰。3展示图画,结合课文语句交流为什么这样画。交流内容:高: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在云彩上”说明什么?)陡: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什么叫“挂”,从中体会到了什么?)4补充句子,练习表达。天都峰好高啊,高得_。天都峰好陡啊,陡得_。看到它,我_。5试着背诵课文中描写天都峰的句子。设计意图:反复读文,既把读落到实处,又把读引向深入。首先是通过读文作画,把语言文字承载的平面信息,还原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立体图景,然后又借助以图解文和表达练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五、引发质疑,梳理问题 天都峰如此高大、险峻。读到这里,

43、你有没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预设:生 1:这样险峻的天都峰,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爬上去了吗?生 2: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生 3: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设计意图:“学贵有疑”,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学生就会主动地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凭借自己的能力解决疑难。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思考,逐步把理解引向深处,真正做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六、布置作业,巩固字词 1给本课生字各找一个形近字,再组成词。2根据本文的第 2 自然段,把天都峰画得更完整、逼真。3背诵第 2 自然段。设计意图:巩固字词学习成果,并通过“找形近字”的方式增加学生

44、识字量;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天都峰的认识,为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埋下伏笔。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2指生背诵第 2 自然段。导语:面对高大险峻的天都峰,文中的“我”望而生畏,她到底有没有爬上天都峰?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这些都是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的疑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解决!设计意图:过渡性谈话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学生质疑中提出的关键问题,顺势揭示本课时的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二、品读释疑,交流感悟(一)解决问题一

45、:他们到底有没有爬上天都峰?1浏览课文,找出写“我们爬上天都峰”的句子。2从“终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既可以体会到登山的辛苦,又能体会到登上峰顶的喜悦。)3指导朗读,突出“终于”所表达的情感。在朗读中还有哪个词能体会到爬天都峰的艰难?(爬呀爬)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终于”,理解登山之难,收获成功之喜。把理解融入朗读中,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中悟情。(二)解决问题二: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1自读第 6 自然段,画出能体会到“我”爬山费力的词语,并说出自己的理解。2抓住“奋力”一词理解,指导朗读,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尽所有的力量爬的感觉。3朗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

46、小猴子一样”这句话,重点指导读好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的情景。4抓住“攀”“手脚并用”理解爬山的难,爬山的累,爬山的趣。设计意图:以读促思,启发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在理解了“终于”所包含的艰辛与喜悦后,又从抽象的“奋力”到具体的“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三)解决问题三: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1默读课文描写“我”的内容,思考“我”的心理变化过程。2抓住文中的词句,小组讨论“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写在书上相应语句的旁边。自学提示:(1)爬山前,望着

47、笔陡的天都峰,“我”的心里怎么想?(2)看到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我”的心里怎么想?(3)奋力登山时,“我”的心里怎么想?(4)终于爬上天都峰,“我”的心里怎么想?3汇报交流。(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犹豫、不自信 受到鼓舞、坚定信心 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4过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那么老爷爷呢?5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个问题一边读,一边想。(指导学生按照品悟“我”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揣摩老爷爷的心理活动。思考:“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

48、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爬上天都峰后,心里又是怎么想的?”)6教师小结:看来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的鼓励爬上峰顶的。设计意图:“透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内心”是一项很重要的阅读能力,在理解小妹妹的话时以“扶”为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然后在理解老爷爷的话时,则以“放”为主,由此“扶”“放”结合,教会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三、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以同桌两人为一组分角色朗读,练习过程中,可以带动作边表演边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透过语言文字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再分角色朗读课文,又辅以动作、姿势等,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感染力,又能加深理解,更好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

49、情。四、联系生活,感悟主旨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3总结:我相信同学们也能在本课的学习中汲取智慧,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的相处中,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设计意图:“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本文“互相鼓励,战胜困难”的道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向生活,调动学生的切身感受。这样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就更近了,学生的情感也在激励中得到巩固和升华!五、读写结合,课后延伸 把自己生活中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或是受到

50、别人 鼓舞的事情写一写,与同学分享成功的快乐。设计意图:由读到写,将课堂的所思所感延伸到课外,用笔把本课所唤起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真正经历“以读促思以思促写以写促情”的过程后,自然地将课文所表达的积极情感化为己有,并在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迹。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课堂上,我首先对生字和词语检查过关,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