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5925747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docx(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标准LT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召开审查会,会同各有关部门 审查定稿。修订后的建设标准共分九章:总则、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选址、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配套 工程与设备、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建设用地与建筑标准、运营管理与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建设标准对政府投资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自建设应严格执行。在施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城市建设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3 号,邮政编码:100029),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城市建设研究院参编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北

2、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研究所 青岛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 北京高能垫衬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环境集团 宁波市鄞州区绿州能源有限公司主要参编人员:徐文龙 王敬民 陈海滨 杨宏毅刘涛 吴文伟 徐海云 林泉 邵军 翟力新 夏小洪 姚兆祥 甄胜利 康振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强国家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投资和建设的宏观调控,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 建设标准。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建设水平的

3、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也是监督、 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尺度。第三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新建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改建、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等有关规定。第五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并考虑区域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按不同区域、不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做到技术成 熟、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第六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遵循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的原则,在

4、各 省、市(或地区)生活垃圾处理总体规划、环境 卫生专业规划、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规划等有关文件的指导下,统筹规划,并应近、远期结合,以 近期为主。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布局和选址应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论证,综合比选。新建项目应与现有的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相协调,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第七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在不断的总结设计与运行经验和汲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论证,采用成熟的、适用的、经济合理的技术、工艺、材 料和设备,以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建设水平。第八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并考虑合理

5、的配套工程项目,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降低运营成本。第九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经 济、参数标准和指标及定额的规定。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以下简称“填埋场”)。填埋场的建设应根据各地区的特点,结合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合理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并完善配套工程。中、小城市应进行区域性规划, 集中建设填埋场。第十一条 填埋场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服务区域入口、生活垃圾产生量,考虑发展等因素综合确 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见表 1。表 1 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注:以上规模分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6、第十二条 填埋场的合理使用年限,应在 10 年以上,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 8 年。填埋库区应一次性规划设计、分期建设,分期建设库容及相应的 使用年限应根据填埋量、场址条件综合确定。第十三条 填埋场建设项目由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配套工程和生产管理与辅助设施及生活服务设施等构成。具体包括下列内容:一、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包括:场区道路,场 地平整,防渗工程,坝体工程,洪雨水及地下水 导排,渗沥液收集处理和排放,填埋气体导出及收集处理或利用,水土保持,计量设施,绿化隔 离带,防飞散设施,封场工程,环境污染控制与 环境监测设施,填埋作业机械设备等。二、配套工程主要包括:进场道路(码头)、机械维修、供配

7、电、给排水、消防、通信、冲洗和 洒水、备料场、应急等设施。三、生产管理与辅助设施主要包括办公用房、地磅房及门房、锅炉房、仓库等;生活服务设施主 要包括职工宿舍、食堂、浴室等。第三章 选址第十四条 填埋场的选址,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的城市规划及 相关规划,以及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第十五条 填埋场选址,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工程与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条件 对周围环境、工程建设投资、运行成本和运输费用的影响,经过多方案比选后确定。第十六条 填埋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环境保护的要求;二、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以增大填埋库区容量, 使用年限应达到相关要求;三、

8、交通方便,运距合理;四、征地费用较低,施工较方便;五、人口密度较低、土地利用价值较低;六、位于夏季主导风下风向,具体环境保护距离 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结论确定;七、远离水源,尽量设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地区; 八、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对场址所做出的要求。 选址应按下列步骤进行:一、场址初选。根据区域总体规划、区域地形和 工程与水文地质、实地踏勘确定 3 个或 3 个以上的候选场址。二、场址推荐。对候选场址进行初勘,并通过对 场地的地形、地貌、工程与水文地质、植被、水 文、气象、供电、给排水、交通运输、覆盖土源 和人口分布等对比分析,并征求当地政府和民众意见,推荐 2 个或 2 个以上的预选场址。三、

9、场址确定。对预选场址进行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比较,推荐拟定场址,对拟定场址进行地形图测量、详细勘察和初步工艺方案设计,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选址报告或可行性 研究报告,通过审查确定场址。第四章 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第一节 填埋场主体工程第十七条 填埋场场底基础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 的要求, 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一定的纵横坡度。第十八条 填埋场场底必须进行防渗处理。场址的自然条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 的要求,可采用天然黏土防渗方式;不具备天然防渗条件的,应采用人工防渗措施。防渗系统结构应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

10、术规范CJJ113 的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第十九条 填埋场底部应铺设渗沥液收集和导排系统,并且宜设置长久有效的疏通设施。渗沥液收集和导排系统包括导流层、导流盲沟、渗沥液收集导排管道、集水井、泵房等,盲沟和管道应 以一定坡度坡向集水井。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必须能耐渗沥液的腐蚀。第二十条 填埋场应设渗沥液调节池,调节池应有足够容量,其容量应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 设计,并应作封闭处理。渗沥液处理设施的建设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 相关内容执行。第二十一条 填埋场应设置独立的雨水及地下水导排系统。雨水导排系统应满足雨污分流、场外汇水和场内未作业区

11、域的汇水直接排放的要求, 尽量减少雨水侵入垃圾堆体,其排水能力应按照50 年一遇、100 年校核设计。地下水导排系统应做到及时排导,防止地下水对地基和防渗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排水能力应与地下水产生量相匹配。第二十二条 填埋场的防洪标准应按照不小于 50年一遇洪水位考虑,遵循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 控制标准GB16889、防洪标准GB50201 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 以及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并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相符。第二十三条 填埋场场内的运输道路根据其功 能、使用年限和交通运输量分为主要道路和辅助道路、临时性道路和永久性道路,均应满足填埋作业、维护、管理、生活和其他辅助工作的要求。道路

12、设计标准应满足交通量、车载负荷及使用年限要求。场内永久性道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 的要求,其他道路应根据使用功能符合有关的国家现行的道路设计规范及标准。第二十四条 填埋气体的导排、处理和利用措施应根据填埋场库容、建设规模、生活垃圾成分、 产气速率、产气量和用途等确定。设计填埋量大于 2.5Mt 且垃圾填埋厚度超过 20m 的填埋场, 应建设甲烷利用设施或火炬燃烧设施处理含甲烷填埋气体;小于上述规模的填埋场,应采用能够有效减少甲烷产生和排放的填埋工艺或采用火炬燃烧设施处理含甲烷填埋气体。第二十五条 填埋场填埋作业区周围宜设置防轻质垃圾飞散设施。第二十六条 填埋场应设置环境

13、监测井。监测井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 染控制标准GB16889 的要求。第二十七条 填埋场必须设置计量设施和车辆冲洗设施。第二十八条 填埋场在作业过程中应进行临时覆盖,终场后应进行封场处理、土地再利用和生态环境恢复,具体内容应符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 的要求。第二节 卫生填埋作业第二十九条 卫生填埋应根据作业计划确定工程相关设备,采用单元作业法进行填埋作业,作业 工序为卸车、推铺、压实、覆盖。第三十条 填埋场作业区应设置和道路相连接的卸车平台。道路和卸车平台应满足运输量和车载 量的要求。第三十一条 填埋作业过程中,随着垃圾堆体高程的变化,应根据需要在相应

14、的高程上设置阶段 性的填埋气体和边坡渗沥液导排设施。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宜采用垂直导气和水平导气相结合的系统。渗沥液导排设施应与边坡导排系统相结合。第三节 卫生填埋工艺设备第三十二条 填埋场主要工艺设备应根据日处理垃圾量和作业区、卸车平台的分布情况配备,参 照表 2 选用。表 2 填埋场工艺设备选用表(台)第三十三条 填埋场覆盖应尽可能使用覆盖土的替代材料。运输车需按覆盖方式、覆盖材料种类、运输距离、垃圾填埋量等配备。第三十四条 垃圾进场后需要进行二次倒运时, 应配备足够的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并应设置倒 运场地。第五章 配套工程与设备第三十五条 填埋场的配套工程应与主体工程相适应,其配置标准应以满

15、足填埋场安全作业和有 利于环境污染控制为原则。第三十六条 、类填埋场应设置环境监测室,配备垃圾、渗沥液、填埋气体、填埋场大 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常规指标的化验分析仪器和监测设备。类填埋场可不设置监测室。第三十七条 填埋场内生产管理、生活服务区与填埋区的距离应符合安全防护要求,生产管理、 生活服务区与填埋区中间宜用绿化隔离带隔离, 绿化隔离带宽度一般不小于 8m。第三十八条 填埋场供电电源应由当地电网供给,负荷等级应采用二级,全场防雷应按照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等有关规定设置防雷与接地装置。第三十九条 填埋场应有可靠的供水水源和完善的供水设施。生活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

16、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3 的要求。第四十条 填埋场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满足场区消防要求,消防设施应符合国家现行的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 的规定。第四十一条 填埋场机械设备维修宜实行社会化服务,在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配备相应的设备 维修设施。第四十二条 填埋场的外部道路工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 的要求。第四十三条 填埋场通信设施的设置,应满足各生产岗位之间的通信联络和对外通信的需要;填埋场监控设施宜满足垃圾人口及重要作业区域 的需要。第四十四条 填埋场专用道路两侧应绿化,填埋场周围应设置绿化隔离带,其宽度不小于 10m。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第

17、四十五条 填埋场的污染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 的要求。第四十六条 填埋场污水的排放,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的标准要求。应对填埋气体进行定期监测,填埋区严禁设置封闭式的建(构)筑物,建(构)筑物内的甲烷含量严禁超过 1.25(体积百分比),而且必须设有排风系统、灭火系统、自动安全报警系统和防爆措施。填埋场臭气的控制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 的规定。第四十七条 填埋场环境监测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 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应配置相应测试设备。第四十八条 填埋场应有灭蝇、灭鼠、防尘

18、和除臭措施。第四十九条 填埋场的安全、卫生措施应符合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 部令第 3 号)、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21 和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 等文件和标准的要求。第五十条 填埋场区内应设立醒目的安全标牌或标记。第五十一条 填埋场内机电设备所产生的噪声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规定时,应采取减震措施或隔声、防噪措施。第七章 建设用地与建筑标准第五十二条 填埋场建设的总平面应按照功能分区布置;建设用地应遵守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满足生产、办公、生活的需求。填埋场的总库容应满足其使用寿命 10 年以上的垃圾容量;填埋库

19、区每平方米应填埋 10m3 以上垃圾。第五十三条 填埋场建筑标准,应贯彻安全实用、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填埋场规模、服务年限、建筑物用途、建筑场地条件等的需要确定。第五十四条 填埋场构筑物与附属建筑物应按工艺要求与使用年限,结合当地条件选择相应的结 构形式。第五十五条 填埋场的生产管理与辅助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在满足使用功能和安全的条件下宜集中布置。各类填埋场建筑面积指标不宜超过表 3 所列指标。表 3 填埋场建筑面积指标表(m2)注:建设规模大的取上限,建设规模小的取下限。 第八章 运营管理与劳动定员第五十六条 填埋场运营机构的设置应以精干高效和有利于生产经营为原则,做到分工合理、职

20、责分明。劳动定员应按照定岗定员的原则,根据项目的工 艺特点、技术水平、自动控制水平和经营管理的 要求,合理确定。第五十七条 填埋场工作制度,宜采用一班或二班制。第五十八条 填埋场劳动定员可分为生产人员、辅助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各类填埋场的劳动定员可参照表 4 选用。辅助生产人员可根据当地的社会化协作条件,逐步由社会化服务系统解决。 表 4 填埋场劳动定员(人)注,建设规模大的取上限,建设规模小的取下限。 第九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五十九条 填埋场的工程投资估算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执行。评估或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时,应根据工程实际内容及价格 变化的情况,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进行调整后

21、使 用。第六十条 填埋场每立方米库容投资估算指标可按照 15-30 元m3 控制。建设规模大的可取下限;建设规模小的可取上限;采用双层衬里防渗 结构的填埋场可取上限。第六十一条 各类填埋场建设工期可按表 5 规定选取。表 5 填埋场建设工期(月)注:1 表中所列工期以破土动工统计,不包括非正常停工。2 填埋场应分期建设,分期建设的工期宜参照本表确定。第六十二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应按国家现行的有关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规定进行经济评价。本建设标准用词和用语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建设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

22、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 得 ” 。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 采用“可”。2 本建设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 执行”。附件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条文说明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本条明确了制定本建设标准的目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近 10 年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

23、的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相关的建设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关标准及规范的发布及修订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等,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有必要对 2001 年发布施行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进行修订。本建设标准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在国家有关基本建设法规、方针、政策指导下,总结 我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经验,并考虑今后发展的需要而修订的。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是依据有关规定由国家建设和投资主管部门审批发布的为项目决策和合理确定建设水平服务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中有关政策

24、、技术、经济的综合性宏观要求的文件。对建设项目在技术、经济、管理 上起宏观调控作用,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和实用性。建设标准的作用是使项目的决策等建设前期工作有所遵循,为项目建设实施提供监督检查的尺度。第三条 本建设标准主要适用于新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改建、扩建工程因受到既有条件的限制,一时可能达不到本建设标准的规定,但技术装备水平、环境保护、主要经济技术 指标等应符合本建设标准的规定。第四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的建设占用土地量较大,作为环境保护项目,同时又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第五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建设应以

25、本地区的自然和经济条件水平为基础,考虑今后城市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很大,因此要区别不同地区、不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建设水平。技术上应当是成熟的、可行的、安全可靠的,并能适应当地的 经济条件。第六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建设必须符合各省、市(或地区)生活垃圾处理总体规划、 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垃圾处理专项规划,并服从城市总体规划,满足人民对环境的要求。我国目前的填埋场建设面临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一是部分地区填埋场选址越来越困难,但是填埋场仍然分散建设,每个城市都考虑建自己的填埋场,因此很多城市面临选址难的问题;二是填埋场使用年限较长却一次性建设,造成了工程投资

26、的浪费。因此一方面在省市生活垃圾处理总体规划等文件的指导下,统一规划,考虑组团式处理,不 同的行政区域共同建设,扩大填埋场的服务范围,避免个别地方因选址困难无法建填埋场和每个行政区域分散建填埋场的局面,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分期实施。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既要满足城市近期需要,又要考虑远期发展,要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并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 本条提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设规划与 布局应与各指导性规划相适应,就是要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设应当适应一个或几个地 域发展需要。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建设应作多方案比较,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综合比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

27、程建设的同时应与现有的收集清运系统相协调,以近期为主,以保障 整个生活垃圾处理系统顺利运行。第七条 本条强调采用国外工艺与技术设备,要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的工艺技术水平,促进我国环境卫生事业的提高与发展。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应满足成 熟、适用、经济合理的基本条件,并进行细致的 技术经济论证。第八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建设应充分利用当地有可能提供的协作条件,合理确定项目的内 容,不搞大而全,小而全。第九条 本条阐明本建设标准与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关系。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 程项目建设涉及面广、专业多,在建设过程中除 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凡是涉及国家现行和今后颁

28、 布的有关经济、参数标准和指标及定额等均应严 格遵照执行。本建设标准修订所涉及的相关标准 规范主要包括:l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5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6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主体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以下简称“填埋场”),本建设标准未包括生活垃圾运输、转运和其他处理工程。填埋场建设地点

29、、规模及数量要能满足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填埋场的建设规模与城市规模和城市特点有关,对于中、小城市分布密集的地区,人口也比较密集,每个城市面积都不大,填埋场选址困难,分散建设各自的填埋场必然带来更大污染的可能性,应考虑区域性规划和集中建设;对于特大、大城市来说,城市面积很大,生活垃圾产量很高,可以分散分期建设填埋场。第十一条 日处理规模较小而所建填埋场总容量太大、日处理规模较大而所建填埋场总容量太小 均会造成投资的浪费。一般填埋场正常的使用年 限为 10-20 年,日处理大的使用年限一般在 10 年左右(如北京高安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青岛小涧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等),垃圾产生量小的,正

30、常的使用年限为 15-20 年,在合理使用年限的情况下,填埋场日处理量和填埋场库容量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所以将填埋场建设规模和日处理能力合并考虑。由于可以根据填埋场服务区域现状人口和规划人口对垃圾产生量进行预测,所以填埋场的建设规模以垃圾产生量作为依据。在工程的前期研究阶段,可以按服务区域未来10-20 年平均日垃圾产生量作为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的依据。第十二条 本条对填埋场的使用年限作了规定, 使用年限应大于 10 年,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 8 年,以便发挥投资的规模效益。为了减少初期投 资和避免资产的闲置与浪费,根据实际条件应将 填埋场库区工程分期建设。分期建设库容及相应 的使用年限具体应根

31、据填埋场的类型、垃圾填埋 量等因素做出详细的技术经济方面的论证后确定。例如对于平地型填埋场和ft谷型填埋场,由于地形条件的差异,其分区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平 地型填埋场为水平分区,而ft谷型填埋场一般要采用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区相结合的方式。近年来的工程实际表明,一次性建设填埋场会造 成投资闲置浪费,例如:许多土建构筑面及防渗 区域在填埋场投入运行 10 年以后才会使用,但是由于一次性建设,其长时间暴露,会造成材料 的损耗等。由于受到投资等各方面的制约,如果建设时仅对部分区域进行投资,一方面会造成竣工结算难以有效进行,一方面会面临部分区域续建工程资金无法落实的问题,所以在实际中应在一次性规划设计、

32、分期实施的前提下,本着有效使用投资, 避免浪费的原则,对填埋场启动区的建设区域及使用年限进行详细的比较论证。第十三条 本条明确规定建设项目的构成和建设内容,是为避免漏建或多列工程项目致使填埋场 无法运行或人为造成浪费。本次修订区分了生产 管理与辅助设施以及生活服务设施所包括的内容。已建的填埋场表明,大部分新建填埋场生产管理 设施可具备多种功能,如办公楼和宿舍、食堂合 建,既具有生产功能,也具有生活功能。另外由于填埋场所处区域的关系,有些填埋场并不需要设置锅炉房等设施。第三章 选址第十四条 填埋场作为生活垃圾消纳场地,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因此填埋场选址要符合区域性 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

33、和当地的城市 规划及相关规划。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 中均对填埋场选址做了具体规定,填埋场选址要满足其有关要求。第十五条 填埋场的选址与众多因素有关,主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从防止污染角度考虑的安全原则,二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经济合理原则。选址应综合考虑场址的地形、地貌,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对居民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交通运输、 覆盖土源等因素。工程写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填埋场,既能降低环境污染,又能减少工程建设投资。第十六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填埋场建设数量增长较快,大多数城市非常重视填埋场的选址,为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34、但目前还存在不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选址的现象,造成基建投资过大,甚至出现严重的二次污染。 因此本条对参加选址人员、场址要求以及选址步骤进行了规定,特别增加了在选址时应遵循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结论,在选址时要严格执行。填埋场选址步骤中的各阶段要以文字报告形式备案, 并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章 填埋场主体工程与设备第一节 填埋场主体工程第十七条 根据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 的要求,填埋场场底要结合实际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一些必 要的计算和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以满足地基承 载力和渗沥液导排的要求。第十八条 天然防渗是指所选的填埋场场底土层渗透系数和厚度能满

35、足防渗要求而采用的防渗方式。在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达不到国家现行标准生 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 要求时,应进行人工防渗以达到技术规范对防渗的要求,防止 渗沥液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防渗系统结构需根据当地的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工程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等进行方案论证后 确定。第十九条 渗沥液渗入到填埋场底部后,通常通过防渗层之上的导流层收集到底部的碎石导流 盲沟,再流入集水井(平地填埋)或通过管道以 重力流形式流入污水调节池(ft地填埋)。因此盲沟和管道应具有一定的坡度,以便于污水收集。由于填埋场垃圾渗沥液是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渗沥液收集系统所用材 料要具有抗腐蚀性,并能满

36、足填埋场封场后渗沥 液收集处理系统继续运行的需要。疏通设施是用来对渗沥液收集管进行定期清洗 的装置,可以使渗沥液收集系统长期有效运行。 填埋场封场后,渗沥液收集处理系统仍要继续维护和运行,并对水质进行监测,直到符合环保要求后,才能停止运行。第二十条 设置污水调节池目的是调节渗沥液的水质和数量。填埋场渗沥液与降水有着一定关系,由于受填埋 场防渗和覆盖的影响,填埋场渗沥液的产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根据国内外填埋场设计和运行经验,填埋场渗沥液调节池容量计算步骤如下:首 先根据多年(通常为 20 年)逐月平均降雨量计算出每个月的渗沥液产生量,扣除当一月的处理 量后根据污水处理规模与调节池容积的线性关系,

37、计算和确定调节池最低调节容量。计算渗沥 液产生量时,应当考虑生活垃圾本身的含水量和 持水率。调节池应进行封闭处理以减少地表水的进入,从而减少渗沥液的产生量,同时减轻对周围环境的 污染;封闭措施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如气体的 导排和处理等。第二十一条 填埋场产生的渗沥液主要是由于直接降水和周围汇水进入填埋场垃圾堆体而产生的。为减少垃圾渗沥液,填埋场周围要根据需要 建设截洪沟截除场区周围汇水,同时在填埋作业 过程中对垃圾填埋堆体进行有效覆盖,减少雨水 直接入渗量。场底地下水或裂隙水应导出,以免 对防渗层产生不利影响,避免地下水侵入垃圾体,截洪沟的设计应满足 50 年一遇、100 年校核的要求。第二十

38、二条 本条对填埋场防洪标准做出了要求。防洪标准在场址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等国家相关标准执行。第二十三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道路工程的规定。填埋场场内永久性道路应当按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 露天矿ft道路三级或三级以上标准设计,场内主要道路一般为永久性道路,路面可以采用高级路面;辅助道路一般为半永久性道路(阶段性)可以采用次高级路面; 填埋区内临时道路采用中级或低级路面。路面宽度根据运输车辆计算确定,一般为 6-8m。半永久性道路和临时道路的设计最低标准应当满足 安全和车辆的通行条件。第二十四条 本条对填埋气体利用方式根据填埋场容量进

39、行了规定。垃圾填埋气体是甲烷含量很高的气体,据国内外的测试,填埋气体的甲烷含量一般在 50-70。这种气体不仅是影响环境的温室气体,而且是易燃易爆气体。填埋气体与空气混合,甲烷浓度达到 5%-15时遇火即会爆炸。国内外由于填埋气体的聚集和迁移引起的爆炸和火灾事故时有发 生,因此填埋场的填埋气体对安全始终存在着威胁,需要对垃圾填埋场内的气体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保证安全。填埋气体的热值很高,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既能取 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又能获得一定的经 济效益。填埋气体经过收集、储存和净化后其利 用方式主要有沼气发电、提供燃气、供热等。由于填埋气体是很强的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 二氧化碳的近 1

40、00 倍,因此设计总容量较小或填埋气体不便于利用的,也应当结合填埋作业工艺,进行安全疏导或燃烧处理。第二十五条 设置防轻质垃圾飞散设施是为了防止塑料薄膜、废,纸等轻质物质到处飞散,污染 环境。第二十六条 监测井主要是对填埋场周围地下水进行监测,监测数据直接反映出填埋场对地下水 污染程度。第二十七条 设置计量设施是对进场垃圾进行计量和对进场垃圾种类的检查,计量设施的能力要 考虑发展需要,与垃圾量以及垃圾运输车辆的满 载荷重相适应。车辆冲洗设施是为了避免垃圾运 输车对城市城市道路造成污染。第二十八条 填埋场终场后直到最终稳定(生物稳定和物理稳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此间仍将产生渗沥液和填埋气体。因

41、此,为保证安全一般不在填埋场地建设永久建(构)筑物。具体应 参照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 执行。第二节 卫生填埋作业第二十九条 按照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 的要求作业,可以提高作业效率,达到较高的压实密度,延长填埋场使用 寿命,同时应当根据作业计划确定工程相关设备。第三十条 为保证填埋场顺利运行,需设置卸车平台。在雨季填埋作业时,垃圾运输车不能直接 进入垃圾填埋作业面,可以在卸车平台卸车,从 而保证了填埋场的正常运行。第三十一条 填埋气体导排设施的设置可使填埋气体有序迁移,减少填埋场发生爆炸和火灾的可 能性。填埋场实际运营情况表明,由于在运

42、行过 程中渗沥液导排系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部 分渗沥液不通过导排系统而直接从堆体边坡上渗漏出来,所以应考虑边坡渗沥液导排系统的设 置,并与最终的封场工程收集系统相衔接。第三节 卫生填埋工艺设备第三十二条 填埋场作业机械的配备要根据作业机械的能力和工程实际需要设置,并考虑一定的机械使用率和完好率。一般情况下,推铺、压实 机械的工作范围不超过 60m。由于压实与否关系到堆体边坡的稳定性,所以填埋场填埋作业应当采用推土机和压实机联合作业的方式。新建填埋场都应当配置压实机。第三十三条 垃圾填埋工艺要求,经压实的垃圾要进行日覆盖,填埋作业单元完成后要进行中间覆盖,达到最终填埋标高后进行终场覆盖。覆盖

43、材料不同,所配备的车辆及数量也不同。因此, 在配备运输车辆时,应当根据覆盖材料、覆盖方式、运输距离、垃圾填埋量等因素确定。在实际运行中,尽可能采用日覆盖和阶段性覆盖(没有达到中间覆盖要求但是需要覆盖的区域) 替代材料,以尽量减少覆盖土的用量,同时采用替代材料(如PE 膜材料)等,还有利于控制气体的无序迁移。第三十四条 在垃圾运输车不能直接进入填埋区或其他情况下,需要在场区内进行二次倒运。在 这种情况下要根据垃圾倒运量配备相应的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并防止倒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第五章 配套工程与设备第三十五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配套工程设置的规定。第三十六条 本条是关于环境监测设施配置的要求。类填埋

44、场由于规模小,可不设置环境检测室,其检测活动可以由当地环境监测部门负责。 第三十七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的内生产管理区设置位置及有关要求的规定。填埋场管理区是填埋场的行政管理、经营决策、指挥调度、机械设备维修、生活服务等活动的区域,应符合安全防护要求、尽量设置在上风向, 以不受填埋气体、气味和蝇、鼠影响为原则。在 填埋区与管理区之间宜用绿化带隔离,尽量减少对管理区的环境影响。第三十八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供电设施设置标准的要求。填埋场的供电电源尽量由当地接入。 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 对污水处理的要求做出了调整,对于新建填埋场都要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所以具体用电负荷根据污水

45、处理工艺要求进行了调整。为保证各电气设施运行安全、有效,各电气设施均应按照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设置避雷与接地装置。第三十九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供水设施的规定。填埋场供水水源从城市自来水管网接入为宜,如因填埋场所处地域难以与自来水管网相接,则需建设有效的供水系统,并配置相应的供 水设施。第四十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消防设施的规定。消防设施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 的要求,灭火器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 配置。填埋作业区需配置洒水车及消防用砂土,以备应急。填埋场应当配备填埋气体测定仪和自动报警设施,并定期对填埋场及周围进行甲烷等气体浓度 监测。第四

46、十一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机械设备维护维修设施的规定。填埋场的机械设备维护维修宜利用社会化服务设施,不搞大而全,小而全。在没 有条件的地方,可配备相应的维护维修设施,机修车间要便于推土机、装载机等大型设备进出。配备的主要维修设备包括电焊机、气焊设备、铣床、钻床、车床、刨床、吊车等。第四十二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外部道路工程的规定。场外道路是指填埋场区至城市道路或公路 的道路,在选线时尽量避开居民点和村庄,以免 引起人们的不满。专用场外道路运行车辆主要为垃圾运输车,道桥工程需按每日车流量、载重量及预测的发展趋势 进行设计,路面构筑和桥梁承重尚需考虑到可能 行驶的其他载重车辆负荷和道桥使用年限等因素。第四十三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通信设施的规定。填埋场因距城市较远,填埋作业区又与生产管理区有一定距离,填埋场的对外联系及各作业区(岗位)相互之间的通信联系极为重要。场内 通信可以通过配备无线对讲机等方式解决,与外界联系需架设电话通信线路。第四十四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绿化的规定。为减少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加强绿化。 绿化范围主要包括填埋作业区周围、封场区域、 专用道路两侧等。绿化隔离带可以种植易于生长的高大乔木,与灌木相间布置,以减少对道路沿途和填埋场周围的居民点的环境污染。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第四十五条 本条是关于填埋场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填埋场是消纳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