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集锦15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说课稿(集锦15篇)_1.docx(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说课稿(集锦15篇)学校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学校数学第八册三角形的熟识P129-130。 2、教材简析 三角形的分类是在同学直观地熟识了三角形,学习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和进一步熟识平面图形和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分类。 2、知道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意义 3、使同学体会到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4、在学习过程中让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热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二、教法和学法 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加强基础学问教学的同
2、时,要把进展智力和培育力气贯穿各个班级教学的始终。二期课改也明确提出要以同学的进展为本。我在教学中认真 贯彻 二期课改精神,特别留意同学力气的培育。课中所消逝的概念和结论,都是通过同学的观看,分析、综合所呈现出来学问素材,通过同学周密的思考抽象和概括出来的。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是让同学观看各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后,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种。在获得三角形的分类后,让同学依据已有的学问进行大胆地猜想,让同学在动口、动脑、动眼,多种感观参与学习,促进学问的内化。同时也为同学参与学习过程供应了充分的活动范围。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一、媒体出示: 师:让同学说
3、说看到了什么?(找几位同学) 师:板书 三角形 二、出示各种三角形 分组争辩: 1、争论每个三角形,各个角是什么角?写在表格中。 三角形 编号(1)(2) (3)(4)(5) (6) (7) 角A ( )角( )角( )角 ( )角 ( )角 ( )角( )角 角B( )角 ( )角 ( )角 ( )角 ( )角( )角 ( )角 角C( )角( )角 ( )角 ( )角 ( )角 ( )角 ( )角 2、依据争论结果,动手将三角形按角的特征进行分类。 (1) 小组汇报。核对后请改正确。 (2) 谈论,发觉。 观看上表,你发觉了什么? (一个三角形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最多有1个直角
4、,最多有1 个钝角) (3) 依据争论结果来分类,怎样分呢? 有3个锐角 有1 个 直角 有1钝角 (1)(6) (2)(4) (3)(5)(7) 3、老师还想考考你们,谁能把黑板上的几个三角形分类呢? 请同学上黑板分一分:(1)(6) (2)(4) (3)(5)(7) 出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纸条出示) 出示:那么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假如把全部的三角形作为一个整体来看,那么是面三个三角形便是整体的部分。如图: 3、 找同学讲一讲,什么是锐角三角形?什么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是钝角三角形? 4
5、、 找一找图表,发觉了什么? 三、练习: 1、 分一分: 锐角三角形:( ) 钝角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 ) 2、 推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 (2)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 (3)一个长方形一次可以剪出两个直角三角形。( ) 3、猜猜看玩耍。 (1)露出一个直角 (2)露出一个钝角 (3)露出一个锐角 你能推断出他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吗?为什么? 3、 提高练习: 数一数,下图中有( )个三角形,其中有( )个锐角三角形,( )个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师:为什么只看到一个锐角,能猜出三种不同的三角形呢?
6、四、小结:今日我们学得真好!你知道了什么呢? 学校数学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学校数学六班级上册第3839页,例1、练一练,练习八第15页。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乘法运算的范围从整数、小数扩大到分数,其意义、算法以及实际应用都有较大的进展。 “分数与整数相乘”是在同学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把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编排的。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教学要求是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理、把握算法,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在探究算法、总结法则的过程中进展数学思考的力气。 (三)、教学目标 1、学问技能目标 实际入手使同学把握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
7、示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知道计算时能约分的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2、过程目标 通过探究、沟通、比较。培育同学的类推、比较和概括等思维力气。使同学经受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过程,培育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义。 3、情感性目标 同学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育同学参与实践活动,培育同学将数学学问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计算法则。 难点:引导同学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五)、教学预备 教学光盘、练习纸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接受观看比较
8、法,实践操作法,合作沟通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关心教学。 (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学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节课,接受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同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等好玩的活动,在同学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从“以获得学问为首要目标”转变为“以关注人的进展为首要目标”
9、。以“同学进展为本”的思想,我特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前几天国庆节的时候,我们王秀学校的六(1)班同学为了美化自己的教室,开头动手制作绸花。(出示同学制作绸花的照片) 1、已知制作一朵小绸花用3分米绸带,小军做4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多少分米绸带? 师:可以怎样列式? 生1:3+3+3+3=12(分米)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设计意图:鼓舞算法多样化,又要追求算法的优化) 生2:34=12(分米) 生3:43=12(分米) 师: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列式呢?你能说说它的意义吗? 生:34表示4个3相加。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在整数中,求几个
10、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归纳提炼加法与乘法的联系,为分数的意义做铺垫。) 2、出示例1图,标出长是1米。 做一朵小绸花用米绸带,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的绸带? 师:表示啥意思?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三份。 师:你能在图中涂出表示米吗? (生涂色、沟通) 师: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做3朵绸花所用的米数吗? 同学涂色,表示出3朵绸花所用的米数。 师: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的绸带,你预备怎么列式? 生1: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生2:3或3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 3表示3个相加 师:求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是什么数与
11、整数相乘? 生:分数与整数相乘 师:从这节课起,我们将学习分数与整数相乘。 (设计意图:从涂色练习开头,即从形抽象到数的理解,关怀同学更好理解为什么是这个结果,也为将来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涂色练习作铺垫。) 二、方法探究 1、尝试计算3。 师:想一想,3的积应当是多少?(同学口答) 师:你能联系已有的学问从不同的角度说说3积为什么是吗? 生1:依据图 生2:依据加法 老师相机板书: 精品 资源下载 精品 资源下载 师:依据上面的发觉你认为3时应当怎样算? 生:计算3时,可以用33的结果作结果的分子,分母不变。 (设计意图:让同学争论分数乘整数的算法,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加工成“分子与整数相乘
12、,分母不变”,获得新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在方框里填数: 3/10+3/10+3/10=+/10=/10,经受“分子相加”转化成“分子与整数相乘”的过程,建构了新的计算方法。) 2、做一朵大绸花用17/24米绸带,小华做12朵这样大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师:你预备怎么列式?(让同学感受到先约分再乘,计算简便) 生:17/2412= 师:你能说说它的意义吗? 生:表示相同12个17/24相加。 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解答这一题。(老师巡察找出不同的做法) 师:你是怎么解的。 生1:先约分再乘的。 生2:先计算出结果,然后约分。 师:你们认为哪种计算简便呀? 生:先约分
13、再乘简便 总结:为计算便利,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计算。 (设计意图:在其次问中把教材例题中3/10改为17/24,是由于想让同学感受到先约分带来的简便,而不是老师强加的要求,这也是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又优化算法的要求。) 指出:计算分数乘法时,可以先约分,再算出结果,这样简便计算 3、比较归纳。 比较刚才两道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你发觉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 在小组中说一说,汇报沟通。 (同学汇报相同点时可能首先汇报,这两题都是用分数乘整数) 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4、
1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按要求在长方形图形中涂色,列式计算。 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再利用图形进行验证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计算,呈现作业,集体评价。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练习的设计从打开月饼盒后看到的礼物中国结,到月饼盒正方体盒子,再到里面的月饼,随着一层层包装的打开,把三道练习题奇异地串联起来 1、中秋节那天,小明的父亲买了一盒月饼,打开月饼盒后看到中国结,做这样一个中国结需要23/25米的材料,做2个中国结要多少米的材料? 师:你预备怎么列式? 生:23/252 师:你能说说它表示的意义吗? 生:2个23/25相加 师:
15、独立完成计算 2、出示:小明和父母3个人,每人吃 块月饼,一共吃多少块月饼? 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价。 师: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3、这个正方体月饼盒的底面积是 平方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师: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么求? 生:底面积乘以6。 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评价。 4、改错题: 师:为什么出错?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沟通一下。 五、作业设计 1、3/4+3/4+3/4= 有 200个3/4 (提示依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来计算这个算式) 2、幼儿园有36个小伴侣,每个小伴侣吃 块月饼,一共吃多少块月饼? 3、14个47/28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分数与整数
16、相乘 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算出结果。 用加法算:(米) 用乘法算: 3(米)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学校数学说课稿3 一、教材 1、教学内容: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班级下册第四单元P75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2、教材与前后学问间的联系: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学问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约分和通分的理论依据,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不仅在单元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同学的后继
17、学习也有重要影响。 3、教材重点: 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难点: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4、学问与技能目标: 理解和把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经受探究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培育同学观看、比较、抽象、概括、类推及动手实践力气,进一步进展同学的思维。 5、过程与方法目标: 是同学经受观看、操作、争辩中,以自主探究、合作共享的教学方式,让同学在沟通中进一步完善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6、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同学在主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说教学理念: 1、以同学进展为本,着力强化主体意识。 2、从同学已有的认知进展
18、水平和学问阅历动身,为同学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转变同学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同学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感受猜想、验证、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说教法 主要接受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引导自学,合作探究相结合等教法。 四、说学法 同学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发觉、操作体验、合作沟通,有挨次的观看题、对比分析、概括总结。 五、说教学过程 我将创设情境,动手体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指导同学运用“操作发觉法”、“观看、归纳”法进行探究。为此,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同学爱好。 我觉得假如依据教材的支配来导入,显得有些平淡,也不简洁激发同学的学习爱
19、好。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妈妈给三个儿子分苹果的故事。妈妈分别给三个儿子分得苹果的1/2、2/4、4/8,分得的.结果看似不公,实则相同。并让同学作为裁判来评一评,看谁分的多,妈妈是不是偏心。这样一来,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就会提高,学习的乐观性也调动起来了。同时,我又把这一悬念临时先放一放,等同学理解并把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同学就会恍然大捂。原来,三个儿子分得的苹果实际上是一样多的,只不过是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的,其中表示的份数也不一样,但大小却是相等的,谁也没有吃亏。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教学结构更加完整,前后呼应,同时也提高了同学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力气。 其次个环节是动手体验,形
20、象感知。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以分数的大小相等这一概念为基础的。因此我让同学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代替苹果分别折出1/2、2/4、4/8,并用彩色笔涂上颜色。这样既关怀同学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又为学习新学问作了预备。接着让同学观看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再请同学沟通,汇报试验过程及结果,使1/2=2/4=4/8这个结论让同学自己“做出来”,而不是老师讲出来。这充分体现以同学为主体,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转变同学原有的一个整数对应一个大小的习惯性思维,初步体会到分数“形变值不变”的独特之处,提高同学的认知力气。 第三个环节是深化探究,得出规律。 这一节环节我提出问题让同学争辩:既然
21、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那这三个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之间藏着什么隐秘呢?你们能找出它们分子分母各自依据什么规律变化吗?首先,让同学自己观看,把自己的发觉在小组内争辩沟通,引导同学观看:从左往右得出什么规律,反过来从右往左又得出什么规律。然后请同学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进行沟通,有了这些较为丰富的感性熟识,再总结出规律。最终同学们会概括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老师板书)估量同学不会把相同的数中的0除外,因此我会问同时乘和除以0也可以吗?让同学思考并得出0不能作为分母不能作为除数,所以0要除外,最终让同学重新完整的叙述一遍,老师揭示课题。最终提出问题,我们刚才
22、是借助图联系分数的意义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这共性质能不能依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呢?启发同学用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新旧学问的联系,从而培育了同学迁移力气。最终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最终一个环节是巩固新知,拓展延长。 学以致用是探究学习的又一个基本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教学反思。因此我细心设计了练习题。首先是题型变化丰富 练习中,我除了支配一些基本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填空外,我还支配了一些推断题、口答题、填图题、并要求同学不转变分数的大小,把分数改成分母是30的分数的题目。题型的丰富不仅提高了同学学习的爱好,也使同学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
23、解决实际问题的力气。其次是练习难度的层次性。数学题目经常消逝有些同学吃不了,同时也有部分同学吃不饱的现象。为此,除了基本的练习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提高同学的思维力气,如:分数的分子加上1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当加上几?难度的加深,使同学的思维力气、解题力气等都有了明显提高,真正把培优补差工作落到了实处。 学校数学说课稿4 一、教学理念 老师的教学方案必需建立在同学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同学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同学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学问阅历基础之上。同学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
24、主动而富有共性的过程,更让同学经受数学学问的形成过程。” 二、说教材 人教版四班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单元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班级“分数的初步熟识”和“小数的初步熟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内容既是前面学问的延长,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头。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以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遵循以上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制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时留意联系生活,尽量联系同学身边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让同学经受数学学问的探究与发觉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学问、把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乐观的情感体验,促进自身全面和谐进展,因此制定以下目标:
25、 1、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同学在初步熟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同学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熟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熟识。 3、在学习过程中,让同学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加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同学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熟识。 教学难点是小数的意义的探究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使同学深刻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
26、10、100、1000的分数来表示,这些分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特别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写作小说分别是0.1、0.01、0.001通过让同学在小组内争辩、合作沟通的学习中解决0.1里面有几个0.01;0.01里面有几个0.001,让同学深刻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这节内容选择的教学方法为尝试法、讲授法、练习法等,选择的依据是同学已有的学问的状况和同学的.接受力气。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包含有四个环节的内容: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通过让同学先估测再测量2米长的红丝带和60厘米长的绿丝带、量数学课本的长的估一估、量一量的玩耍活动激发同
27、学的学习热忱。当老师让同学用米作单位说出它们的长度时,同学心理产生了冲突,由于有些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老师引出不够1米的部分假如用米作单位,需要用其它数来表示,由此引出“小数”。同学通过测量亲自体验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从而宠爱上小数,对什么是小数产生了奇妙感,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和探究的欲望。 其次个环节探究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是个特别抽象的概念,学校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新课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学应转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乐观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提倡同学主动参与、乐与争论实现师生互动、共同争论探讨的方法,让同学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构建
28、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同学在测量、观看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同学用米为单位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从而过渡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的形成。同学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终抽象出小数的意义。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当同学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趁热打铁,将它拓展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给生活中的小数分类。老师没有直接告知同学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才智关的玩耍方式让同学从解决问题中发觉、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同学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
29、层次的探究,以练习的形式探究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培育同学应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气,发散了同学的思维,培育同学的合作沟通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四个环节是师生进行全课小结。 老师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来对本节课所学的学问加以梳理总结,最终老师出示大制造家爱迪生的一句格言:天才=1/100的灵感+99/100的勤奋,让同学用小数把等式中的分数表示出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老师:“这是大制造家爱迪生用加法描述的一句格言,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从而让同学明白:人必需勤奋才能有所成就!祝同学们都能成为天才!人才!成为一个对国
30、家有用的人。 学校数学说课稿5 教材分析 “动手做(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班级下册第四单元好玩的图形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在熟识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古代的一种数学图形玩耍“七巧板”的熟识、拼摆,巩固练习已知图形的特点,并利用已知图形制造出更美更好的图形。 同学分析 我校处于城乡交界处,同学多为流淌人口子女。由于家庭背景的缘由,有的没有上过幼儿园,学前学问和学习习惯有很大差异。同学又多为独生子女,性格普遍任性、自私、不懂谦让与关怀他人,这对新教材的实施,尤其是对组织同学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增加了难度。 教学设想 依据同学家长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31、,同学的学习观念大不相同的现状,老师先从同学的惊奇心入手,利用图形从大到小、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多到少的变化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让同学初步、直观感受“七巧板”的奇异。 在熟识了“七巧板”之后,着重培育同学的合作精神。第一步,先让同学拼一个大正方形,再让同学拼一个较大的三角形,有不会的同学再由老师、同桌协作关怀完成。其次步,出示简洁的“七巧板”拼出的造型图,实行同桌合作进行活动,培育同学的合作、互助的精神。第三步,在同学稍显疲乏时,给同学听一段故事(书中的“练一练”第3题),稍做放松,让他们听并且看老师拼摆,拼完后让同学先说听到了什么故事?看出老师拼的是什么?你觉得老师拼得怎样?最终,让4人
32、小组合作拼图,突出同学合作、协调的力气。第四步,实行8人大组先争辩支配任务和拼摆主题后,合作制造出同学最满意的作品来。 在拼摆过程中,着重爱惜动手力气差的.同学的学习自信念,实行老师关怀或同学关怀进行协作性学习,努力不使一个同学落下。 在教学中不再要求同学必需遵守严格的课堂法规,给同学确定的自由活动空间。 教学目标 1培育合作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力气。 2初步培育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了哪些平面图形? 生:(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这证明咱班同学都熟识了平面图形。那么,大家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七巧板。 师:
33、(出示课题:七巧板。)七巧板是我国古代一种图形玩耍,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啦。今日我们就用它来做一些好玩的图形玩耍。在拼之前,大家先回答几个小小的问题,为什么叫七巧板? 生1:由于它有7块。 生2:由于它有7种颜色。 师:谁能说得更好? 生3:由于它是把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颜色不同的七块。 师:哦!是吗?那我们大家一起看看这七块分别是什么图形?(老师顺手撕下一块并贴到黑板上,同学说出它的名称。着重叙述3号图形叫什么。) 有可能的答案:梯形、四边形、平形四边形,对不精确的答案先赐予确定,再稍做比较,找出3号图形的特点,即有四条边,两边相互平行,所以应叫“平行四边形”。让同学再跟读一遍。 练习:七巧
34、板中有_个_个。 哪些图形较大,哪些图形较小? 哪两个图形一样大? (若同学说出了3号图形与7号图形一样大,要予以确定。) 七巧板老师说课,标签:一班级数学说课稿,学校数学说课稿, 二、拼一拼。 1请小组长分发七巧板。 2拼一拼:拼正方形、拼三角形,对独立完成的同学准时赐予表扬。 【熬炼同学对七巧板各个图形的熟识力气】 三、练一练。 1老师出示鱼、帆船三幅较为简洁的图形,让同学分别说出像什么?再同桌合作,选出宠爱的图形快速地拼出来。(对拼得又对又快、合作好的同桌赐予表扬) 再出示猫、台灯、鸭子比较简洁的三幅图,让同学先认再拼,操作方式同上。 【培育同学的仿照力气及合作精神。】 2师:现在请大家
35、休息一下,老师请你们听一个小故事,(放录音,“守株待兔”题目不消逝。)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拼什么?和故事有什么关系? 大家会不会拼呢?哪个同学拼得好?请大家伴着音乐,4人小组拼一拼,看哪组拼得好,表扬优秀小组。 四、拓展练习。 发挥同学的想像力,8人小组争辩,拼出同学认为最美的图案。 【目的发挥同学互助的思想,培育创新思维。】 五、鼓舞性地评价同学的作品。 课后反思 上课前,我对这节课进行了细心设计,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准备放开对同学以往课堂行为的要求,打破常规教学,把同学分成了2人、4人、8人小组进行活动,目的是针对现在同学的性格特点,培育同学的合作精神和互助、协调的学习习惯。正如我的预料,在
36、课堂中同学对七巧板玩耍布满爱好,于是依据方案“强制”小组必需合作,但有些同学仍要独立完成。我留意观看,当拼第三组图时,有同学自己发觉一人无法完成,只好自愿融合于小组活动中,并能快速完成。这时,我再把完成的作品与班上几位爱独立学习的同学作品进行对比,让那几位同学自动熟识到不是每一件事都是可以独立完成的,让他自动放弃自己原有的想法,达到本节课所要求的目标,并把它升华到教育同学改掉自私、封闭、不懂合作等性格弱点的高度 学校数学说课稿6 教材分析 学校数学十二册比例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同学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学问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
37、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同学把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用正、反比例解应用题,首先要依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确定,从而推断这两种量中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比例解答,推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数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使同学能正确推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同学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二、力气目标 1、培育同学的推断推理力气 2、培育同学的分析力气 三、情感目标 引导同学利用已有的学问,自己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培育同学的勇于探究
38、的精神。 教同学点、难点 正确推断题中数量成何比例,依据相等关系等式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关心教学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正、反比例的应用,因此通过本小节的教学,使同学加深对正、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能正确推断成正、反比的量。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题正、反比例的应用题同学在已学过的四则应用题中,实际已经接触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因此有教学中先让同学用已学过的方法解: 答:再引导运用新知做这样用移类 比的转化思想进行教学,使新学问不新,旧学问不旧,激发同学学习爱好。 首先让同学用以前方法解答,然后问:这道题里有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引导生
39、推断两种量的比例关系,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这样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又揭示了与旧学问的联系。 三、新课小结 通过例题的讲解,同学总结用比例解答应用题关键? 四、练习提高 1、基础练习 2、推断说理不解答 由同学打手势表示,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增大了同学的参与面把握同学学习的效果。 3、变成练习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争辩我们学过的归一、归总应用题分别是哪种比例的应用题。 七、效果猜想 本节课学会找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学会推断这两种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学能乐观主动参与,发挥了同学的主体地位。 学校数学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青岛
40、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学校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第25页的内容。使同学熟识千克和克,初步建立起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这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材一开头先让同学掂同样大小的木块和铁块,通过肌肉来感觉轻重的含义。再让同学看用牛皮筋系着的字典、文具盒、泡沫塑料,由于重量的不同,牛皮筋伸长的状况也就不同,这样就能使抽象的“重量”变得直观形象。接着教材介绍了日常生活里常见的一些秤,使同学加深用秤可以称出物体有多重的印象。 教材还进一步联系实际生活,用一系列的操作让同学熟识1千克,关怀同学建立1千克重的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同学初步熟识物体轻重的含义;初步熟识重量单位千克,建立1
41、千克的观念。 2、力气目标:在学习学问的过程中进展同学的观看、想像、沟通、试验等力气。 3、情感目标:了解、体验身边的数学,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 (一)感知重与轻,熟识物体轻重的含义。 1、出示大小一样的木块与铁块,放在手心里掂一掂:你发觉了什么? 2、演示:把一块泡沫塑料、一个文具盒、一本字典,用橡皮筋挂起来,你又发觉了什么? 师:从上面可以看出,每一个物体都有轻重。有时候物体一样大,但却有轻有重,有时候物体虽然大,但却比较轻。为了表示出物体有多重,我们先要熟识重量单位,这节课先学习“千克”。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简写成“Kg”。 (一)试验操作,感知1千克。 1、介绍
42、常用的一些秤。+学校教学设计网_= 2、指导操作,熟识1千克。 (1)秤一秤:台上的这袋大米是不是重1千克? (2)掂一掂:把这袋大米托在手里,掂一掂它有多重,边掂边告知自己:“这是1千克重”。 (3)估一估:1千克黄豆有多少,从盆里把黄豆装到塑料袋里,估量有1千克了就停下来。 称一称,与1千克相比怎样?轻了怎么办?重了怎么办?调整称出1千克黄豆。 (4)猜一猜:台上这样大小的.桔子(苹果或熟鸡蛋)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小组合作称一称,看结果怎样? 数一数后沟通:分别有几个?都是称出1千克的桔子,为什么个数会不同? 师:8个这样的桔子、18个这样的鸡蛋都大约重1千克,1千克又叫1公斤。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千克呢?课后请小伴侣到商店去了解一下,记录下来,明天沟通。 3、指导同学分组操作,了解几千克、几十千克物体的重量。 师:我们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知道了1千克的物体毕竟有多重了。假如把其中两样合起来有多重?把其中三样合起来呢? (1)轮番用手掂一掂2千克、3千克的物体有多重。边掂边告知自己:“这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