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页 共20页最新高中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基础知识的薄弱能够决定未来数学成绩的高低。只有扎实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才能够有效的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在高考中获得理想的成绩。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中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高中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 1学习目标1.掌握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离心率等几何性质2.掌握标准方程中的几何意义3.能利用上述知识进行相关的论证、计算、作双曲线的草图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预习检查1、焦点在 x 轴上,虚轴长为 12,离心率为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2、顶点间的距离为 6,渐近线方程为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3、
2、双曲线的渐进线方程为.4、设分别是双曲线的半焦距和离心率,则双曲线的一个顶点到它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是.二、问题探究第2页 共20页探究 1、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写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画出草图并,说出它们的不同.探究 2、双曲线与其渐近线具有怎样的关系.练习:已知双曲线经过,且与另一双曲线,有共同的渐近线,则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例 1 根据以下条件,分别求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过点,离心率.(2)、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是双曲线上一点,且,离心率为.例 2 已知双曲线,直线过点,左焦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该双曲线的虚轴长的,求双曲线的离心率.例 3(理)求离心率为,且过点的双曲线标准方程.三、思
3、维训练1、已知双曲线方程为,经过它的右焦点,作一条直线,使直线与双曲线恰好有一个交点,则设直线的斜率是.2、椭圆的离心率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3、双曲线的渐进线方程是,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4、(理)设是双曲线上一点,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则.四、知识巩固1、已知双曲线方程为,过一点(0,1),作一直线,使与双曲线无交点,则直线的斜率的集合是.第3页 共20页2、设双曲线的一条准线与两条渐近线交于两点,相应的焦点为,若以为直径的圆恰好过点,则离心率为.3、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且,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值为.4、设双曲线的半焦距为,
4、直线过、两点,且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求双曲线的离心率.5、(理)双曲线的焦距为,直线过点和,且点(1,0)到直线的距离与点(-1,0)到直线的距离之和.求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高中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 2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教学过程:1.引入(1)章头导言(2)集合论与集合论的-康托尔(有关介绍可引用附录中的内容)2.讲授新课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第4页 共20页(1)有那些概念?(2)有那些符号?(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4)如何给集
5、合分类?(一)有关概念:1、集合的概念(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 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 a、b、c、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属于: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属于 A,记作 aA(2)不属于:如果 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不属于 A,记作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 aA 颠倒过来写.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1)确定性:给定
6、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第5页 共20页(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4、集合分类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注:应区分,0 等符号的含义5、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 N(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 0 的集.记作 N_或 N+(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 Z(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 Q(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
7、 R注:(1)自然数集包括数 0.(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 0 的集.记作 N_或 N+,Q、Z、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 0 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 0 的集,表示成Z_课堂练习:教材第 5 页练习 A、B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集合论的发展,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及有关性质课后作业:第十页习题 1-1B 第 3 题第6页 共20页高中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会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2)账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3)会应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解决简单问题。2.过程与方法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8、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提高熟悉猜想和归纳的能力,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用于发现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等差数列第7页 共20页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学情分析】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7)班的学生(平行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数学学习,大部分
9、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设计思路】1.教法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2.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
10、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第8页 共20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从 0 开始,将 5 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的数列是什么?2.水库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 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 2.5m,最低降至 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单位:m)组成一个什么数列?3.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
11、入本息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按活期存入 10 000 元钱,年利率是0.72%,那么按照单利,5 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一个什么数列?教师:以上三个问题中的数蕴涵着三列数.学生:1:0,5,10,15,20,25,.2:18,15.5,13,10.5,8,5.5.3: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设置意图:从实例引入,实质是给出了等差数列的现实背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由特殊到一般,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第9页 共20页归纳能力.二
12、:观察归纳,形成定义0,5,10,15,20,25,.18,15.5,13,10.5,8,5.5.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思考 1 上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思考 2 根据上数列的共同特点,你能给出等差数列的一般定义吗?思考 3 你能将上述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等差数列概念.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前数和后数的差符合一定规律;这些数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教师引导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另外,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符号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13、设计意图: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的规律和共同特点;一开始抓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为同一常数”,落实对等差数列概念的准确表达.)三:举一反三,巩固定义1.判定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指出公差 d.第10页 共20页(1)1,1,1,1,1;(2)1,0,1,0,1;(3)2,1,0,-1,-2;(4)4,7,10,13,16.教师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注意的问题.注意:公差 d 是每一项(第 2 项起)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防止把被减数与减数弄颠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为 0.(设
14、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等差”特征的理解和应用).2 思考 4: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3n+1,该数列是等差数列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强化等差数列的证明定义法)四:利用定义,导出通项1.已知等差数列:8,5,2,求第 200 项?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 a1,公差是 d,如何求出它的任意项 an 呢?教师出示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究,然后选择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去板演或投影展示.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评价、引导,总结推导方法,体会归纳思想以及累加求通项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尝试处理数列问题的常用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第11页 共
15、20页能力.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要逐一点评,并及时肯定、赞扬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运算能力)五:应用通项,解决问题1 判断 100 是不是等差数列 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2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 a5=10,a12=31,求 a1,d 和 an.3 求等差数列 3,7,11,的第 4 项和第 10 项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操练,教师巡视学生答题情况.学生:教师叫学生代表总结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教师补充: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项公式(设计意图:主要是熟悉公式,使学生
16、从中体会公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初步认识“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数列问题.)六:反馈练习:教材 13 页练习 1七:归纳总结:1.一个定义: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定义表达式2.一个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二个应用: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应用第12页 共20页教师:让学生思考整理,找几个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给出补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联想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认识和掌握基本概念,并灵活运用基本概念.)【设计反思】本设计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导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然后由定义导
17、出通项公式,强化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教学采用启发方法,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展开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 4课题: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探究法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教学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学习者分析:1.需求分析:在研究指数函数前,学生应熟练掌握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通过本节内容将指数的取值范围扩充到实数,为学习指数函数打基础.第13页 共20页2.学情分析:在中学阶段已经接触过正数指数幂的运算,但是这对我们研究
18、指数函数是远远不够的,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对指数幂的运算和理解更加深入.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学习任务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蕴含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推广思想,逼近思想,教材充分关注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体现了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2.教学重点:根式的概念及 n 次方根的性质;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及运算性质;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3.教学难点:n 次方根的性质;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及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学目标阐明:1.知识与技能:理解根式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分数指数幂的运算,能够熟练的进行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推广和逼近的数
19、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来加深对n 次方根和分数指数幂的理解,而具有探索能力是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面.教学流程图: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学过程设计:第14页 共20页一.新课引入:(一)本章知识结构介绍(二)问题引入1.问题:当生物体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 14 会按确定的规律衰减,大约每经过 5730 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根据此规律,人们获得了生物体内含量P与死亡年数t之间的关系:(1)当生物死亡了 5730 年后,它体内的碳 14 含量 P 的值为(2)当生物死亡了 57
20、302 年后,它体内的碳 14 含量 P 的值为(3)当生物死亡了 6000 年后,它体内的碳 14 含量 P 的值为(4)当生物死亡了 10000 年后,它体内的碳 14 含量 P 的值为2.回顾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3.思考:这些运算性质对分数指数幂是否适用呢?【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板书】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二.根式的概念:【师】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简单的例子.口述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 n 次方根的概念.【板书】平方根,立方根,n 次方根的符号,并举一些简单的方根运算,以便学生观察总结.第15页 共20页【师】现在我们请
21、同学来总结 n 次方根的概念.1.根式的概念【板书】概念即如果一个数的 n 次方等于 a(n1,且 nN_),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 n 次方根.【师】通过刚才所举的例子不难看出 n 的奇偶以及 a 的正负都会影响 a 的 n 次方根,下面我们来共同完成这样一个表格.【板书】表格【师】通过这个表格,我们知道负数没有偶次方根.那么 0 的 n次方根是什么?【学生】0 的 n 次方根是 0.【师】现在我们来对这个符号作一说明.例 1.求下列各式的值【注】本题较为简单,由学生口答即可,此处过程省略.三.n 次方根的性质【注】对于 1 提问学生 a 的取值范围,让学生思考便能得出结论.【注】对于 2,少
22、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并起来说他们的结论.1.n 次方根的性质四.分数指数幂【师】这两个根式可以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是因为根指数能整除被开方数的指数,那么请大家思考下面的问题.第16页 共20页思考:根指数不能整除被开方数的指数时还能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吗【师】如果成立那么它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有这样的规定.(一)分数指数幂的意义:1.我们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2.我们规定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3.0 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 0,0 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二)指数幂运算性质的推广:五.例题例 2.求值【注】此处例 2 让学生上黑板做,例 3 待学生完成后老师在黑板板演,例 4
23、让学生黑板上做,然后纠正错误.六.课堂小结1.根式的定义;2.n 次方根的性质;3.分数指数幂.七.课后作业P59 习题 2.1A 组 1.2.4.八.课后反思1.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没有把重要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而且运算性质中 a,r,s 的条件没有给出,另外课件中有一处错误.第二节课时第17页 共20页改正了第一节课的错误.2.有许多问题应让学生回答,不能自问自答.根式性质的思考没有讲清楚,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回答和思考问题,与之互动太少.3.讲课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处理不好,并且讲课声音较小,没有起伏.4.课前的章节知识结构很好,引入简单到位,亮点是概念后的表格.高中数学公开课教案设计 5教学
24、准备教学目标运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教学重难点运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一)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如果 A 成立那么 B 成立,则条件 A 是 B 成立的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如果 A 成立那么 B 成立,这时 B 是 A 的必然结果,则条件 B 是 A 成立的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如果 A 既是 B 成立的充分条件,又是 B 成立的必要第18页 共20页条件,则 A 是 B 成立的充要条件;同时 B 也是 A 成立的充要条件。(二)充要条件的判断1 若成立则 A 是 B 成立的充分条件,B 是 A 成立的必要条件。2.若且 BA,则
25、 A 是 B 成立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B 是 A 成立必要且非充分条件。3.若成立则 A、B 互为充要条件。证明 A 是 B 的充要条件,分两步:_(1)充分性:把 A 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 B;(2)必要性:把 B 当作已知条件,结合命题的前提条件推出 A。二、范例选讲例 1.(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 是 q 的什么条件?(1)在ABC 中,p:AB q:BCAC;(2)对于实数 x、y,p:x+y8 q:x2 或 y6;(3)在ABC 中,p:SinASinB q:tanAtanB;(4)已知 x、yR,p:(x-1)2+(y-2)2=0 q:(x-1)
26、(y-2)=0解:(1)p 是 q 的充要条件(2)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4)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练习 1(变式 1)设 f(x)=x2-4x(xR),则 f(x)0 的一个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是(C)A、x0 B、x4 C、x-11 D、x-23第19页 共20页例 2.填空题(3)若 A 是 B 的充分条件,B 是 C 的充要条件,D 是 C 的必要条件,则 A 是 D 的 条件.答案:(1)充分条件(2)充要、必要不充分(3)A=B C=D故填充分。练习 2(变式 2)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命题丙是命题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命题丁是命题丙
27、的充要条件,则命题丁是命题甲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例 4.(证明充要条件)设 x、yR,求证:|x+y|=|x|+y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xy0.证明:先证必要性:即|x+y|=|x|+y成立则 xy0,由|x+y|=|x|+y及 x、yR 得(x+y)2=(|x|+y)2 即|xy|=xy,xy0;再证充分性即:xy0 则|x+y|=|x|+y若 xy0 即 xy0 或 xy=0下面分类证明()若 x0,y0 则|x+y|=x+y=|x|+y()若 x0,y0 则|x+y|=(-x)+(-y)=|x|+y()若 xy=0,不妨设 x=0 则|x+y|=y=|x|+y第20页 共20页综上所述:|x+y|=|x|+y|x+y|=|x|+y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xy0.例 5.已知抛物线 y=-x2+mx-1 点 A(3,0)B(0,3),求抛物线与线段 AB 有两个不同交点的充要条件.解:线段 AB:y=-x+3(0 x3)-(1)抛物线:y=-x2+mx-1-(2)(1)代入(2)得:x2-(1+m)x+4=0-(3)抛物线 y=-x2+mx-1 与线段 AB 有两个不同交点,等价于方程(3)在0,3上有两个不同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