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之一.ppt

上传人:得****1 文档编号:75833404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之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之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之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之一.ppt(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的复习内容文言文的复习内容一、文言实词一、文言实词二、文言虚词二、文言虚词三、文言句式三、文言句式四、文言断句与翻译四、文言断句与翻译五、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综合分析)五、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综合分析)一、文言实词一、文言实词n1、通假字、通假字n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n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n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n5、偏义复词、偏义复词n6、常见、常见120个文言实词个文言实词文言文总复习包括的内容文言文总复习包括的内容n二、文言虚词(掌握常见二、文言虚词(掌握常见18个文言虚词个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及用法)在句子中的意义及用法)n三、文言句式三、文言句式n1、判断句、判断句2、被

2、动句、被动句3、倒装句(宾、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n4、成分省略句、成分省略句n四、文言标点及翻译四、文言标点及翻译文言文总复习包括的内容文言文总复习包括的内容n五、文言文综合分析五、文言文综合分析n1、文章内容的理解、归纳、文章内容的理解、归纳n2、文中信息的分析及筛选、文中信息的分析及筛选n3、文章中心的概括、文章中心的概括n4、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文言实词复习文言实词复习n一、通假字一、通假字n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根据文义准确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根据文义准确的判断除哪个字是通假字,它的本字的判断除哪个字是通

3、假字,它的本字是什么,以扫除阅读障碍。是什么,以扫除阅读障碍。n判断通假字,第一是根据文义,知道判断通假字,第一是根据文义,知道现在该用什么字;第二记住一些常见现在该用什么字;第二记住一些常见的通假字。的通假字。n通常也把古今字、异体字看作通假字通常也把古今字、异体字看作通假字常见通假字举例n案案按。审察、察看。按。审察、察看。n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列传)n倍倍背。背弃。背。背弃。n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鸿门宴)n辟辟避。躲避。通假字避。躲避。通假字n例:其北陵,文王

4、所辟风雨也。(例: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崤之战崤之战)n属属嘱。嘱托。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嘱托。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岳阳楼记)n蚤蚤早。例: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早。例: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鸿门宴鸿门宴)常见通假字举例n裁才。副词。n例: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促织)n卒猝。仓猝。例: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n得德。感恩。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n景影。像影子一样。n例: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n厌餍。满足。n例: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六国论)n有又。n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常见通假字举例n不否。n

5、例: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n距拒。把守。内纳。接纳,接收 例:距关,勿内诸侯。(鸿门宴)n莫暮。日落的时候。n例: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泊绝壁下。(石钟山记)n畔叛。背叛。n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n要邀。邀请。n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n知智。智慧。n例: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文言实词复习n二、古今异义二、古今异义n1、古今异义的几种情况:、古今异义的几种情况:n(1)词义扩大:)词义扩大:n(2)词义缩小:)词义缩小:n(3)词义转移:)词义转移:n(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n(5)名称说法的改

6、变:)名称说法的改变:n(6)单音词变复音词:)单音词变复音词:二、古今异义古今异义n2、常见古今异义、常见古今异义双音节双音节词集词集n亲戚亲戚妻子妻子中国中国非常非常所以所以初一初一颜色颜色n卑鄙卑鄙无论无论更衣更衣稍稍稍稍宣言宣言左右左右交通交通n结束结束行为行为从容从容虽然虽然口舌口舌山东山东美人美人n河北河北地方地方故事故事老大老大中间中间以为以为具体具体n于是于是作文作文智力智力即使即使从而从而因而因而指示指示n对这些词均不能以现在的词义来看,把它们当对这些词均不能以现在的词义来看,把它们当作两个词来理解。作两个词来理解。指出下列红体字的古今义n1、亲戚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或余

7、悲,他人亦已歌。n2、操虽托名汉相,、操虽托名汉相,其实其实汉贼也。汉贼也。n3、至于至于幽暗昏惑而五物以相之,亦幽暗昏惑而五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不能至。n4、曲终收拨、曲终收拨当心当心画。画。n5、璧有瑕,请、璧有瑕,请指示指示王。王。三、一词多义三、一词多义n1、掌握一词多义的方法:、掌握一词多义的方法:n(1)了解词义的)了解词义的本义本义、引申义引申义和和比比喻义。喻义。词的词的本义本义,一是指该词的最,一是指该词的最初意义,如初意义,如“兵兵”是兵器,是兵器,“走走”是跑。二是指该词的基本意义,如是跑。二是指该词的基本意义,如“兵兵”是兵士,是兵士,“走走”是步行。是步行。(现现代汉

8、语说到本义就是指基本意义代汉语说到本义就是指基本意义)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n引申义是从基本意义发展出来的,引申义是从基本意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关联的意义,如“深深”的基本义有的基本义有“河很深河很深”、“院子深院子深”、“深山深山”、“深耕深耕”等。引申义为等。引申义为“道理道理深深”、“友谊深友谊深”、“夜深人静夜深人静”、“颜色很深颜色很深”等。引申有两种引申等。引申有两种引申方式:方式: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n一是一是连锁式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环相扣,逐步延伸展开,如扣

9、,逐步延伸展开,如“寒寒”的本义是冷,引申为寒冷季的本义是冷,引申为寒冷季节,再引申为缺乏冬衣而受冻,节,再引申为缺乏冬衣而受冻,又又引申为贫寒,进而引申为恐引申为贫寒,进而引申为恐惧、害怕。惧、害怕。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n一是一是辐射式辐射式,即词义的引申环绕着,即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而从不一个中心,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同的方面展开,如如“节节”的本义是竹节,其辐射产的本义是竹节,其辐射产生的引申只有木节、关节、季节、生的引申只有木节、关节、季节、节操、节操、节拍等。节拍等。引申规律:引申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别到一般。词的比喻义词的比喻义n比喻义比喻义是指

10、使用比喻释义,是指使用比喻释义,如如“地下地下工作工作”、“乱扣乱扣帽帽子子”。掌握一个词的含义掌握一个词的含义n(2)学会推断一个词的具体含)学会推断一个词的具体含义义n2、掌握、掌握大纲大纲要求的要求的120个个文言实词文言实词学会推断一个词的具体含义n1、字形分析法:如、字形分析法:如“觐觐”、“锲锲”。n2、语言结构分析法:利用文言句子结构、语言结构分析法:利用文言句子结构整齐,讲究对仗,常用互文的修辞特点整齐,讲究对仗,常用互文的修辞特点来推断一个词的含义。例如来推断一个词的含义。例如“忠不必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兮,贤不必以”。n3、联想法:利用已学过的与之相类似的、联想法:利用已

11、学过的与之相类似的词义进行联想。词义进行联想。四、词类活用n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n(1)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nA、名词后面带宾语即活用:左右欲、名词后面带宾语即活用:左右欲刃刃相如相如范增数范增数目目项王项王nB、名词后面带补语即活用作动词:沛公、名词后面带补语即活用作动词:沛公军军霸上霸上一一狼狼洞洞其中其中nC、名词前面有状语修饰:秦师遂、名词前面有状语修饰:秦师遂东东nD、名词前有能愿动词修饰:假舟楫者非能、名词前有能愿动词修饰:假舟楫者非能水水也也nE、两个名词连用且又不是偏正关系,第二个名词作、两个名词连用且又不是偏正关系,第二个名词作动词:春风动词:春风风风人人名词

12、活用n(2)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nA、表比喻,可译为、表比喻,可译为“像像一样(似的)一样(似的)”其一犬其一犬坐于前坐于前nB、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像对待一样一样”或或“把把当作当作”吾得兄事之吾得兄事之nC、表工具或方式,可译为、表工具或方式,可译为“用(按)用(按)”市中游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侠儿得佳者笼养之nD、表处所,可译为、表处所,可译为“在在”卒廷见相如卒廷见相如nE、表时间,可译为、表时间,可译为“每每”岁赋其二岁赋其二名词活用n(3)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本不带宾语,当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本不带宾语,当名词活用为名词活用为“使使为为”意

13、思的动词后,这意思的动词后,这个表使动的名词同宾语并没有构成支配与被个表使动的名词同宾语并没有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支配的关系,而是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而这种动作的对象和变化或发生某种变化,而这种动作的对象和变化的结果,就是那个表使动的名词。先破秦入的结果,就是那个表使动的名词。先破秦入咸阳者咸阳者王王之。之。先生之恩,先生之恩,生生死而死而肉肉骨也。骨也。名词活用n(4)名词的意动用法:表示主)名词的意动用法:表示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吾从而师之人或事物。吾从而师之n邑人奇之,稍稍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宾

14、客其父其父n吾所以为此者,吾所以为此者,先先国家之急而国家之急而后后私仇也。私仇也。四、词类活用n2、动词活用、动词活用n(1)动词活用作名词:即用某个动词代)动词活用作名词:即用某个动词代替与该动作行为有关的人物或事物的活替与该动作行为有关的人物或事物的活用现象。用现象。nA、动词作主语:盖其又深,则其、动词作主语:盖其又深,则其至至者又者又加少矣。加少矣。nB、动词作宾语:追、动词作宾语:追亡亡逐逐北北动词活用动词活用n(2)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臣活活之。之。n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归之。之。n(3)动词的意动用法:(常为表心)动词的意动

15、用法:(常为表心理活动的动词)理活动的动词)庸人尚庸人尚羞羞之之四、词类活用n3、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n(1)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nA、形容词作主语:、形容词作主语:圣圣益圣,益圣,愚愚益愚。益愚。nB、形容词作宾语:瑜等率、形容词作宾语:瑜等率轻锐轻锐继其继其后。(后。(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形)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后带宾语)素容词后带宾语)素善善留侯张良。留侯张良。3、形容词的活用n(2)形容词的使动:会盟而谋)形容词的使动:会盟而谋弱弱秦。秦。n(3)形容词的意动:邑人)形容词的意动:邑人奇奇之。之。n成以其小,成以其小,劣劣之。之。练习n1、在下列句子中

16、,、在下列句子中,“走走”字在用法上与其字在用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nA、两股战战,几欲先、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走nB、扁鹊望桓侯而还、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走nC、操引军从华容道步、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走nD、首尾相接,可烧而、首尾相接,可烧而走走也也练习n2、下列各句中红色的词,与、下列各句中红色的词,与“烹而烹而饵饵之之”中的中的“饵饵”的用法相同的一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项是:nA、斗斗折蛇行折蛇行nB、则直、则直前前诟虏帅失信诟虏帅失信nC、其一、其一犬犬坐于前坐于前nD、予、予分分当引决当引决练习n3、与、与“廷诟之廷诟之”一句中一句中“廷廷”用法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不

17、同的一项是:nA、正正本本清清源源B、狼狼奔奔豕豕突突nC、规规行行矩矩步步D、草草行行露露宿宿文言实词复习n五、偏义复词五、偏义复词n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如、两个语素意义相对:如“作息作息”n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如、两个语素意义相近:如“国家国家”n3、注意:对于偏义复词,我们必须联系、注意:对于偏义复词,我们必须联系上下文来考察是否偏义和偏指哪一方。上下文来考察是否偏义和偏指哪一方。n4、积累一些常见的偏义复词。、积累一些常见的偏义复词。n六、常见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集个文言实词集文言虚词复习n1、虚词的种类:代词、副词、虚词的种类:代词、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兼词连词、助

18、词、介词、叹词、兼词n2、掌握常见、掌握常见18个文言虚词在句个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及用法子中的意义及用法之n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称。译为“他他”(他们)、(他们)、“它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例如:作作师说师说以贻之。(以贻之。(师说师说,代人,作宾语。),代人,作宾语。)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二)指示(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19、,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n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名词)之间,可译为的的,有的可不译。如:,有的可不译。如: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二)结构助词,补语的(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得。如:。如:古人之观于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

20、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游褒禅山记记)(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四)(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之用在主语和谓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孤之有孔

21、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其n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n(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有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可译为他的他的,它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包括复数)。例如:臣从其计,大王亦

22、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n(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他它它不能加不能加的的。如:。如: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宾语。)n(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我的或或我我(自己)(自己)。如:。如: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

23、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n(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那个那个那些那些那里那里。如:。如: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n(五)指示代词,表示(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后面多为数词。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其n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汝其勿悲

24、!(与妻书表婉商。)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n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n 而n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n(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n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n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