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2011版课标解读.ppt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5824170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80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2011版课标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初中历史2011版课标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2011版课标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2011版课标解读.ppt(7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2011年版)年版)学习学习解读解读交流交流垫江教科所垫江教科所余伟成余伟成一、前一、前言言二、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三、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四、四、新课标新特点新课标新特点五、实施建议五、实施建议一、前一、前言言(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1、思想性思想性: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树立正确的: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世界观和人生观。2、基础性基础性:以普及:以普及历史常识历史常识为主,逐步形成历为主,逐步形成历史意识,史意识,打基础。打基础。3、人文性人文性:陶冶学习的心灵,提高:陶冶学习的心灵,提高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形成

2、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4、综合性综合性:注重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历:注重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史与现实的联系,学会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认识。初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史观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门基础课程。(二)基本理念(二)基本理念1、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历史素养为宗旨,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2、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掌握中外历史的基础知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促进全面发展。3、学会正确的价值判断: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确立为正义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4、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全面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增强历史使命感,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设计思路(三)设计思路总体设计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历史素养史素养和和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发挥历史教育功能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

4、掌握中外历史进程知识,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进程知识,初步学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达到课程的能力,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目标的要求。二、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二、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1)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和历史的基本线索。(2)、了解历史的时序、多种历史呈现方式、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3)、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获取历史息,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

5、式陈述历史。(4)、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历史想象。(5)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体会体会:知识和能力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基础与必要条件的关系。历史基础知识历史基础知识包括两个方面(1)、描述性知识:具体的历史史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重要的历史现象(指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外部形象)基本的历史概念(通过归类、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对史实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阶段的内在联系、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2)规律性的知识:指对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现象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推理、判断等思维形式使

6、认识得以升华,形成规律性的历史认识。能力要求能力要求也分为:(1)一般能力一般能力:包括阅读、记忆、观察、理解、搜集信息、表达交流、思维等能力。(2)历史学科能力历史学科能力:包括历史思维能力(指用唯物史观观察、分析问题、历史现象的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运用史料、比较、判断等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指学习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能对现实问题提出有益的借鉴)。(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2)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3)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4)逐步掌握一

7、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学会合作探究、汲取、交流。“过程与方法”既是学习手段,又是学习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除了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外,还表现为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过程和方法是互为关联和影响的,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就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体验学习并学会学习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共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决定作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强国的重要保证,增强历史责任感。认识人类历史上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

8、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重要贡献,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认识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认同:中华民族及其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此项首先强调通过了解中国国情,培养爱国、爱党情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次从人格塑造角度,提出了培养人文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最后从培养世界意识的角度,提出认识人

9、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三、课程内容(略)课程内容(略)1、中国古代史(依据川教版教材)中国古代史(依据川教版教材)(1)中华文明的起源(史前时期)(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改革(夏商周时期)(3)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5)中国古代文化(上)(6)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7)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宋元时期)(8)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9)中国古代文化(下)2、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1)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列强的侵

10、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2)近代化的起步近代化的起步(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5)人民解放战争人民解放战争(6)经济和社会生活经济和社会生活(7)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3、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2)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5)国防建设渝外交成就国防建设渝外交成就(6)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文化(7)社会生活社会生活4、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1

11、)史前时期的人类史前时期的人类(2)古代亚非文明古代亚非文明(3)古代欧洲文明古代欧洲文明(4)古代文明的交融古代文明的交融(5)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5、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1)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2)工业革命工业革命(3)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4)国家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家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5)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6)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6、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凡尔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华盛顿体系下的西

12、方世界(3)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4)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5)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6)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7)现代科技与文化现代科技与文化四、新课标新特点四、新课标新特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年版)前前言部分明确指出:言部分明确指出:“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这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

13、要求。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科学定位(一)科学定位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年版)对对课标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做了较大修改,明确指课标前言部分的课程性质做了较大修改,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和和终身发展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义有着重要意义。义务教育阶段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具有年级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四大特性。既明确了中学四大特性。既明确了中学历史课程是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又将历

14、史课程历史课程是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又将历史课程定位在提升学生定位在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关于关于“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基本理念”更突出了通过历更突出了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达到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达到“育人为本育人为本”、使全、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以普及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注重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历史常识为基础,注重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鼓励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鼓励自主、合作、自主、合作、探究式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

15、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方式的创新。(二)、实践反思(二)、实践反思课程实验从课程实验从2001年年9月开始,首先是在全国月开始,首先是在全国38个个国家级实验区行到国家级实验区行到2002年秋季,扩展到年秋季,扩展到530个省个省级实验区;级实验区;2003年时,全国已有年时,全国已有1642个县市的个县市的3500多万学生在使用新课程的实验教材;多万学生在使用新课程的实验教材;2004年时发展到年时发展到2576个县区使用新教材约占全国的个县区使用新教材约占全国的90%。至。至2005年秋季,全国各地区基本上都加年秋季,全国各地区基本上都加入了新课程的

16、试验入了新课程的试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和编制,确保了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体的规划和编制,确保了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将其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规定的应有地位,将其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规定了课程实施的计划、学时等,使得历史课程的地了课程实施的计划、学时等,使得历史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得到保证。历史课程已被视为人文教育位与作用得到保证。历史课程已被视为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得到了认可的核心课程,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得到了认可和重视。和重视。在实验过程中,广大历史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逐步在实验过程中,广大历史

17、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逐步接受并不断深入理解,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接受并不断深入理解,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主动地更新教学观念,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历史新课程的主动地更新教学观念,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之中,同时主动、积极地开展教学研修,进行教学实践之中,同时主动、积极地开展教学研修,进行校本教研。新课改的实验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校本教研。新课改的实验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在教学方式上,从以往的注重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在教学方式上,从以往的注重教师传授历史知识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教师传授历史知识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注重

18、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变化与提高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变化与提高。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基本改变了以往只重视教科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基本改变了以往只重视教科书、只教教科书的观念和做法,将课程资源和教学材料书、只教教科书的观念和做法,将课程资源和教学材料的视野大为扩展,积极开发校内校外的多种历史课程资的视野大为扩展,积极开发校内校外的多种历史课程资源,搜集、整理和运用各种类型的教学材料。其中,乡源,搜集、整理和运用各种类型的教学材料。其中,乡土历史资源、视频图像资源、网络资源,以及教师资源

19、土历史资源、视频图像资源、网络资源,以及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使得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和学生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使得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历史信息资源得到适当的运用,从而使得历史课程资源历史信息资源得到适当的运用,从而使得历史课程资源在种类上、形式上、渠道上多种多样,在种类上、形式上、渠道上多种多样,教学材料丰富多教学材料丰富多彩彩。(三)、重归时序(三)、重归时序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年版)根据国家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精神,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精神,特别是根据特别是根据2010年颁布的年颁布的国

20、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年)的要求,突出义务教育历的要求,突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性、通识性和发展性,精选教学内容。史课程的基础性、通识性和发展性,精选教学内容。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史学科的基本特征是是时序性和线索性时序性和线索性,对于初学历史的,对于初学历史的初中学生,应该让他们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因此,初中学生,应该让他们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因此,课程标准的制定,要坚持时序性,要突出历史发展的主课程标准的制定,要坚持时序性,要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关于线。关于“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做了较大调整。做了较大调整。在保

21、持六大板块的基础上,对每一个板块中的学习在保持六大板块的基础上,对每一个板块中的学习主题做了弱化,而是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一个板主题做了弱化,而是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一个板块的块的内容设计上内容设计上,采用,采用“点点线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结合的呈现方式。“点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是具体的历史事实,“线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以“线线”穿穿“点点”,以,以“点点”连连“线线”,使学习内容依,使学习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在内容的编制上在内容的编制上,精选最基本的史实,展现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精选最基本的史实,

22、展现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同时,注意与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近社会、贴近生活。同时,注意与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为学生在高中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年版)根据课程设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弱化学习主题,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原则,重计思路,弱化学习主题,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原则,重新编写每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导言。导言将该学习板块所新编写每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导言。导言将该学习板块所涉及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主要特征和

23、重大史事进行了涉及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主要特征和重大史事进行了概述,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特征,使教师概述,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特征,使教师能够了解该学习板块教学内容的总体框架和结构。如能够了解该学习板块教学内容的总体框架和结构。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年版)关于秦汉与三关于秦汉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线索的表述进行了调整,使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线索的表述进行了调整,使之更加贴近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水平。之更加贴近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水平。2001年版年版实验稿实验稿2011年版年版公元前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

24、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的统一。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兴盛。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的措施,认识君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的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以以红楼梦红楼梦和京剧为例,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通过清代中期以来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后于世界发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展潮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年版)吸收新吸收新的历史研

25、究成果,体现新的历史研究观念的历史研究成果,体现新的历史研究观念。例如。例如将第一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世界现代史的学习板块之中次世界大战放在世界现代史的学习板块之中。这是根据。这是根据国内外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将19世纪末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已经基本得到公认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已经基本得到公认。再如,再如,将中国古代史上的将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民族融合”的提的提法,改为法,改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因为从概念。因为从概念上讲,上讲,“融合融合”是合成为一体,容易产生误解;是合成为一体,容易产生误解;而而“交融交

26、融”则是相互融合,更符合历史上各民族则是相互融合,更符合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的情况,也体现了之间相互交流的情况,也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再就的民族工作主题。再就是对是对18世纪中叶开始的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仅指出了工,不仅指出了工业化带来的经济大发展,同时指出了业化带来的经济大发展,同时指出了对人类生存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另外,七七事变后另外,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全面抗战开始,改为全国性改为全国性抗战开始抗战开始。因为。因为“全面抗战全面抗战”是与是与“片面抗战片面抗战”相对应

27、,而相对应,而“全国性抗战全国性抗战”则与则与“局部抗战局部抗战”相相对应。此外,特别强调对应。此外,特别强调“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只是社会主义一种已经僵化的模式的失败,体,只是社会主义一种已经僵化的模式的失败,并非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并非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四)、多元评价(四)、多元评价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年版)在评价在评价建议上强调了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建议上强调了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史

28、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在评价的设计上,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在评价的设计上,分别对分别对“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部分提出了要求。三个部分提出了要求。关于关于“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的评价既包括考查学生的评价既包括考查学生对有关史实、概念、观点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又对有关史实、概念、观点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又包括考查对历史包括考查对历史问题进行判断、分析、论证和解问题进行判断、分析、论证和解决的水平。应以各学习板块

29、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为决的水平。应以各学习板块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为标准,准确地把握标准,准确地把握“了解了解”“理解理解”“运用运用”的的不同层次要求,注重学生是否全面、准确地掌握不同层次要求,注重学生是否全面、准确地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能够对有关的历史信息进行有展的基本线索,并能够对有关的历史信息进行有效的获取、处理和运用,对历史事物进行正确的效的获取、处理和运用,对历史事物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对历史问题作出合理的、客观的解分析和判断,对历史问题作出合理的、客观的解释。释。关于关于“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30、注重学生对历史的感的评价,注重学生对历史的感知、理解、探究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发现并鼓励学生在知、理解、探究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发现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评价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评价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既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也包括学生在情感、评价,既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也包括学生在情感、态度、意志、信念等方面的进展。态度、意志、信念等方面的进展。对学习方法的评价,要与对知识与能力的评价结合对学习方法的评价,要与对知识与能力的评价结合起来,不仅注重学生对历史学习方法的运用程度,也要起来,不仅注重学生对历史学习方法的运用程度,也要注重学生在学习态度、

31、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上的进步。注重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上的进步。对这方面的评价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将定性与定量对这方面的评价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以定性评价为主。相结合,并以定性评价为主。关于关于“情感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价值观”的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的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思想导向和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和把握学生在情感、态度以及观点、信念上关注和把握学生在情感、态度以及观点、信念上的变化与发展的趋向,注重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对的变化与发展的趋向,注重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对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感悟、理解

32、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感悟、理解和认同态度。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主要在平认同态度。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主要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注重考查和记录学生在不时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注重考查和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状态和发生的变化。同阶段的状态和发生的变化。总之,总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年版)在原有在原有课程标准(实验版)的基础上作了进课程标准(实验版)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使之表达上更为科学规范、合理简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使之表达上更为科学规范、合理简洁,逻辑上也更加严密。例如,保留洁,逻辑上也更加严密。例如,保留课标实验稿中课标实验稿中

33、“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划分,但对三维目标的划分,但对这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了新的表述,使之更为这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了新的表述,使之更为清晰、明确、完整。历史学科属于人清晰、明确、完整。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人文素质是历文学科,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人文素质是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根根”,是出发点和归宿,是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最基本的理念,是三维目标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理念,是三维目标的核心。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在课程内

34、容的选择上,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删除实验稿中过难、过偏的内容,降低难度。同时,根删除实验稿中过难、过偏的内容,降低难度。同时,根据历史课程的时序要求和时代的发展,适当增加一些内据历史课程的时序要求和时代的发展,适当增加一些内容。例如,中国现代史部分新增容。例如,中国现代史部分新增“雷锋、中国共产党十雷锋、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六大、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删减西藏和平解放、等内容;删减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法、1954年宪法、国企改革、年宪法、国企改革、民法通则民法通则、刑法刑法、万隆会、万隆会议、议、“亚太经合

35、组织亚太经合组织”、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863计划计划”、教育、文艺、体育、就业制度、医疗保险等内容。教育、文艺、体育、就业制度、医疗保险等内容。五、五、实施建议实施建议 (一)(一)“教学建议教学建议”解读(解读(新增内容新增内容新增内容新增内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2011年版)年版)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了新的设计,成为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了新的设计,成为 初中历史教学新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初中历史教学新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新课标在第四部分的教学建议中,提出新课标在第四部分的教学建议中,提出 了七条建议,是对中学历史教师在贯彻了七条建议,是对中

36、学历史教师在贯彻 新课标和实施新课程时提出的带有指导新课标和实施新课程时提出的带有指导 意义的建议,教师应认真地学习和领会。意义的建议,教师应认真地学习和领会。(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科学、正确的阐释,客观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件和历史现

37、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件和历史现象,对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和评述;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和评述;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和评述;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和评述;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在评价历史人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在评价历史人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在评价历史人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要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物和历史事件时,要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物和历史事件时,要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物和历史事件时,要注意

38、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观;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观;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观;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学生

39、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课标修订总体原则中的第一条课标修订总体原则中的第一条坚持德育为先,坚持正确的政坚持德育为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治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渗透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到课标中,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到课标中,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基础。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基础。这条建议中包括了四层含义:这条建议中包括了四层含义:1.1.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2.2.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3.3.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

40、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4.4.充分发掘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充分发掘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其中还提到了在这方面要:其中还提到了在这方面要:客观分析;实事求是;客观分析;实事求是;潜移默化潜移默化历史教师在观点问题上历史教师在观点问题上历史教师在观点问题上历史教师在观点问题上要依据课标,正面教育要依据课标,正面教育要依据课标,正面教育要依据课标,正面教育 思想不禁锢,课堂有纪律;思想不禁锢,课堂有纪律;学术要自由,教学应规范;学术要自由,教学应规范;求真与求实,导向要坚持。求真与求实,导向要坚持。历史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教育的元素蕴含在教学其教育的元素蕴含在教学内容之中,既要

41、善于发掘,内容之中,既要善于发掘,又要顺理成章,自然而成。又要顺理成章,自然而成。切忌生硬说教、生拉硬扯,切忌生硬说教、生拉硬扯,不必高喊口号、高唱歌曲。不必高喊口号、高唱歌曲。(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二)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注重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注重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注重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注重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

42、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如创设历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如创设历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如创设历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如创设历史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史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

43、纠纷,史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史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上出现的矛盾、纠纷,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从而产生了解历史和探寻历史的愿望。这条建议是新增写的,在原实验这条建议是新增写的,在原实验稿中未提及。这是为了贯彻课标修订稿中未提及。这是为了贯彻课标修订总体原则中的总体原则中的“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生认知规律”的精神,使教师在教学中的精神,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能够从学生的年龄特更加关注学生,能够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更充征、心理特征和认知

44、规律出发,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理论上讲,兴趣是从事某种活动从理论上讲,兴趣是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学的心理倾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学习兴趣是学习需要的表现形式,所谓求习兴趣是学习需要的表现形式,所谓求知欲、好奇心、爱好等都是兴趣的体现。知欲、好奇心、爱好等都是兴趣的体现。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有紧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有紧密的关联。学生愿意学习历史、能够学密的关联。学生愿意学习历史、能够学好历史,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历史有好历史,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浓厚的兴趣。

45、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激发、维持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终注意激发、维持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尽量创设历史的情景尽量创设历史的情景 设置促进思考的问题设置促进思考的问题 引发学生历史的感受引发学生历史的感受 联系学生已知的事物联系学生已知的事物 开展学生为主的活动开展学生为主的活动 对学生学习予以鼓励对学生学习予以鼓励(三)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运用多种方式展现历史发展的态势,尤其是通运用多种方式展现历史发展的态势,尤其是通运用多种方式展现历史发展的态势,尤其是通运用多种方式展现历史发展的态势,尤其是通过教师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过教师清晰明了的讲述,

46、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过教师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过教师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感知历史,主要经过和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感知历史,主要经过和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感知历史,主要经过和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实作出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实作出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实作

47、出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实作出合理的判断。如通过具体讲述历史人物典型的言行合理的判断。如通过具体讲述历史人物典型的言行合理的判断。如通过具体讲述历史人物典型的言行合理的判断。如通过具体讲述历史人物典型的言行事例,使学生有真切的感悟,加深理解和认识。事例,使学生有真切的感悟,加深理解和认识。事例,使学生有真切的感悟,加深理解和认识。事例,使学生有真切的感悟,加深理解和认识。这条建议的提出,是有针对性的。新这条建议的提出,是有针对性的。新课改推行以来,涌现出多种教学模式。课改推行以来,涌现出多种教学模式。有些教学模式人为地限制教师的讲述,有些教学模式人为地限制教师的讲述,甚至规定一

48、节课上教师只能讲多少分甚至规定一节课上教师只能讲多少分钟,不能超过规定。这种做法是对新钟,不能超过规定。这种做法是对新课改理念的误解。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课改理念的误解。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也不能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也不能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此,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坚持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讲述。教师要坚持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讲述。1.1.必要的讲述符合历史课的特点必要的讲述符合历史课的特点学校历史课的特点:学校历史课的特点:知识型的课程知识型的课程历史知识的特点:历史知识的特点:过去性、间接性过去性、间接性历史知识接收的特点:历史知识接收的特点

49、:倾听、阅读、考察倾听、阅读、考察历史认识形成的特点:历史认识形成的特点:掌握掌握史事、进行思考、加以评述史事、进行思考、加以评述 2.2.必要的讲述符合教学的规律必要的讲述符合教学的规律从教学方式上讲,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从教学方式上讲,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又可分为:又可分为:被动的和有意义的被动的和有意义的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又可分析:又可分析:主动的和指导下的主动的和指导下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指导下的探究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指导下的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常态模式,而这些是学生学习的常态模式,而这些都离不开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述。都离不开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述。3.3.必要的讲述符

50、合学生的需求必要的讲述符合学生的需求 学生喜欢学习历史学生喜欢学习历史 是从听历史故事开始的是从听历史故事开始的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学生获取历史信息教师的讲述是主要来源教师的讲述是主要来源学生形成历史认识学生形成历史认识离不开教师正确的讲解离不开教师正确的讲解学生爱戴历史老师学生爱戴历史老师因为老师的课讲得精彩因为老师的课讲得精彩不是讲不讲、讲多少的问题,而不是讲不讲、讲多少的问题,而是讲得好不好的问题。历史课就是讲得好不好的问题。历史课就是要讲出丰富的内容,讲得有重是要讲出丰富的内容,讲得有重点,讲得具体而生动,并且有趣点,讲得具体而生动,并且有趣味。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感触,有味。这样才能使学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