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优秀4篇】1752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优秀4篇】17524.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优秀 4 篇】篇一: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肌肠辘辘反唇相讥轻而易举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期,中国被分割成七个国家,知道是哪七个国家吗?对,这就是战国其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发生在七国时期的故事播放课件:鹬蚌相争的故事你感觉这个故事有趣吗?,那我们就一起学习鹬蚌相争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理清课文的只要内容、沟划优美的语句多
2、读几遍,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环境怎么样?、了解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朗读描写河蚌的语句,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出河蚌的生气,鹬鸟的后悔、了解故事的发展情况 思考: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分角色朗读、了解故事的结果 鹬蚌相争,结果怎么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四、讨论 联系生活,升华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鹬蚌相争的现象吗?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篇二: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篇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 9 个生字和相关词语,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通过观察字形特点、联系上下文推想“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懊
3、悔”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重难点】1、学习通过观察字形特点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推想“涟漪”、“心旷神怡”等词语意思。2、能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章所蕴含的哲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老师讲战国策燕策二的故事,导入新课。2、板书课题,借助图片认识鹬和蚌,了解蚌的两种读音。3、指导书写“鹬”和“蚌”。齐读课题。二、运用推想,理解词语(一)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二)检查自学情况,抽生读课文片段,推想词语的意思。1、重点指导学生推想“涟漪”的意思,学习推
4、想的方法。(1)看字形,初步推想“涟漪”和水有关。(2)联系上下文,推想“涟漪”在这段话中是形容河面上泛起的细小波纹。(3)带着理解读课文片段。2、运用学习的推想方法尝试推想“心旷神怡”、“无计可施”、“懊悔”等词语的意思。3、带着理解读课文相关片段。(三)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为概括课文内容打基础。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学过的方法推想词语意思。三、理清思路,概括内容 出示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1、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全班交流。概括关键词并板书。2、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关键词,完整简练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结合课前的故事,初步感知文
5、章的寓意。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教师结合板书做总结,并提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2、推荐阅读寓言故事。篇三: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篇三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书读好了,就能变成自己的语言。怎样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小故事蕴含的大道理”呢?教师要让语文课程富有创新活力,通过不同方法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2、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前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6、,并学习正确的运用语言。并注重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二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鹬蚌相争讲的是河蚌刚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看见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蚌紧紧夹住了鹬的嘴。它们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结果一起被渔人捉去了。这则寓言生动地说明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2、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读懂故事内容,而且对寓言有很大的兴趣,如此浅显易懂的故事从语言和情节的理解上来说,对他们都不是难事。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与领悟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如果想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就能真正理解简单的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也并非
7、易事。3、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学生事先查找鹬和蚌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并能用“毫不示弱”造句。2、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3、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展开想象表演故事。教学重点: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教学难点: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鹬和蚌的图片)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了解鹬和蚌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2、学生就鹬和蚌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两方面进行介绍。3、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鹬蚌相
8、争的故事。(二)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1.2.读一读: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啄 夹 啄、夹各是什么意思?1.3.再读课文,思考: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1.4.请学生按提示说一说:河蚌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2、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默读课文,思考:2.1鹬和蚌为什么会争斗起来呢?(2)它们是怎么争斗的呢?2.2展示课件:鹬蚌相争时的对话内容的文字片 2.3.指导学生朗读 2.4.鹬和蚌谁也不肯放开谁,谁也不肯让着谁,双方互不相让,结果怎样呢?(被渔夫捉去了。)2.5.请学生戴上鹬和蚌的头饰进行表演。3、
9、回归整体,揭示寓意。3.1展示课件:鹬蚌相争的完整动画片。3.2 指名分角色朗读全文,请学生思考:鹬和蚌为什么会一起被渔夫捉去了?你认为鹬和蚌怎样做就可以不被渔夫捉去?3.3讨论: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三)练习 同桌互相演一演“鹬蚌相争”的故事。(四)小结:学完课文,谈谈体会。(五)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篇四: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1、知道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2、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3、能自编自演课本剧。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重点目标:知道寓言所讲的故事。难点
10、目标: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生猜。)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奖励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出示一本书。)认真看,你发现了什么?(“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聪明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先学故事,再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一)、初读。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
11、音。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他读的正确吗?3、读词:鹬“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呀?(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认识了,也记住了。能在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着急,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相信你能比老师写得好!(实物投影展示两个。)蚌 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啄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夹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能把这四个词都用上,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鹬啄蚌,蚌夹鹬。)过度:鹬和蚌之间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
12、样呢?(二)、读故事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鹬和蚌的话应该怎样读呀?2、同桌试着读一读。3、指一组读。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再指一组读,评读。4、同桌再练着读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再指读。评价:从你的表情、动作老师看出来了 男女生读。5、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可让谁,结果怎样?6、把这则寓言再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语气。(三)、明道理 1、问:谁还想读?谁这只鹬?你就是这只鹬,你就是这个蚌。老师给你们旁白。其他同学,咱们要看动画片喽!2、问:你们笑什么呢?(指名 34人。)3、动画片挺好看的,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自己演一演?四人一组自编自演。看那组分工快,合作的好!4、指 1 组演。(要有所拓
13、展,让渔夫说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想对他们谁说些什么?(指导:光批评他们也不行呀,还应该告诉他们错在哪。)师对鹬和蚌:听了他们的提醒,你想说些什么呀?4、出示图:假如,鹬和蚌从渔夫那里逃了出来,有一天,鹬和蚌又相见了,他们之间会怎样说?渔夫又来了,他们又会怎么做?5、看来他们也明白了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四)、延伸 1、这个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这是原文,读一读吧!出示原文读一读。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三、总结: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懂得会更多。四、作业:续写鹬蚌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