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1413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14137.pdf(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篇 1】一、教学过程:1、鸟是人类的朋友,很多作家都喜欢观察鸟,描写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作家普里什文的山雀。2、同学们见过山雀吗?在课外书籍中队山雀有哪些了解?二、整体感知 1、在普里什文笔下的山雀是怎样的?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2、自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3、读完了课文,山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可爱)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山雀是什么样儿的?(出示句子)长相可爱,干活起劲的山雀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出示山雀图片)看到山雀的外形,你马上想到了一个什么词?(漂亮、胖乎乎、机灵)看到了山雀漂亮的样子,我
2、们再来读课题感觉会更好。(齐读课题)2、小山雀外形可爱,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可爱。你看,因为被人堵在了漆黑的树洞里,刚刚干活还干得起劲儿呢。(出示句子:树洞里的山雀一动也不动)谁来读一读?(指名读)3、是啊,跟刚才截然不同,装得可真像,短短的几秒,判若两人。刚刚神气活现,吃得起劲儿,现在呢?(标示重点词语)谁再来读一读?这小家伙瞬间判若两人,真是聪明得可爱!(齐读句子)4、小山雀的身子一动不动,心里确实波澜起伏,它在想?(a,他不会把我抓住吃了吧。b,他想要干什么?c,上帝保佑,可别抓住我呀!)是呀,对于小山雀来说,人是怎样的庞然大物呀,被人堵在了树洞了,是多么可怕的折磨呀!这个时候,可真是,用
3、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吧。(提心吊胆,七上八下)5、积累词语:心惊肉跳、胆战心惊、心乱如麻、魂飞魄散、不知所措。读一读这些词语,用 1 来形容山雀此时的心情,是在何合适不过的了。6、小山雀此时虽然心里极度恐慌,可是它还是一动也不动。(一起读句子)真是聪明得可爱!(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这只小山雀被拘禁了,那只自由的小山雀又是怎样的呢?自己读读课文 4,5 自然段。2、这只小山雀可爱吗?可爱在哪儿?3、同学们,这只山雀好不容易逃脱了人的魔爪,可以走,它为什么落在两三步远的树枝上,不时尖叫几声,舍不得离开呢?它想干嘛?(提醒伙伴,不要轻举妄动)是友情的力量让它留下来,它对自己的伙伴不离不弃,可真可
4、爱!4、看到自己朝夕相伴的小伙伴被拘禁,有了危险,它只落在这该是怎样的尖叫?(a,安慰。b,气愤,想,这个坏蛋,怎么可以抓我的伙伴!c,悲伤,)小伙伴被拘禁,它急不急?为什么?它担心吗?下面请你用着急担心的语气来劝告一下你的同伴吧。(指名读,齐读)5、这只自由的山雀很聪明,它的劝告除了读出它的着急和担心,还让我们读出了什么?再读一读。6、聪明的它看到我已经走到一旁去了,已经离他们一定的距离了,有没有放松警惕?(没有)它在想什么?(可能这个人在用计谋)而这一切躺在树洞里的山雀知不知道?它全然不知,情况非常危急。它又来警告同伴。7、谁来读读警告的话呢?(指名读,齐读)这只自由的小山雀很聪明,对朋友
5、竭尽全力,懂得互相帮助。可真可爱!(三)学习第六九自然段 1、同学们,小山雀是弱小的,面对着可能的危险,开始装死和尖叫,但是刚刚我们细心地观察,设身处地地想象他们的心理、语气、神态,仿佛真的读懂了尖叫背后小山雀的内心世界,是吗?2、(出示句子)小山雀还在尖叫,一声,两声,三声,四声。它在想什么?我想你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一定能读懂。咱们自己先读一读,你觉得它在想什么,可以用笔在尖叫旁边写一写,写完之后可以与同桌讨论讨论,像山雀一样互相帮助,好吗?讨论之后,再分角色读一读。3、汇报一下学习成果。分角色朗读。4、从山雀的尖叫声中,你听出了什么?生:第一尖叫,听出了无奈。生:从第二次尖叫,听出了害怕
6、,害怕会被抓走,还有点惊讶,小心奕奕。(指名读一读)生:第四次尖叫,听出了心惊胆颤。(齐读)生:从第三次尖叫中 1,听出了无奈。师:我从大家的想象中感受到了山雀的着急。(四)学习第九十三自然段。1、它们飞了几步远,“低声”交换意见。刚刚是尖叫,现在是低声,声音的变化正反应小山雀 1 内心的变化。这时,在想什么?(终于安全了;自由的感觉真好!)2、它们落在的树枝上,回过头去看哪个堵住树洞的老人。说 “在那儿站着呢”你在想什么?(分别指名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3、老师要为你们出色的想象力而喝彩。这两只小山雀因为你们丰富的想象而有了丰富的情感,从而更加可爱!4、小山雀说完就飞走了!它们一边飞还一边在说
7、呢,这会儿,它们又会说什么?5、回顾全文,今天把树洞堵住的老人实在有些古怪,到底想干什么?回头看看课文,找一找,想一想,这个老人究竟想干什么呢?原来,这个老人是喜爱山雀,并不想伤害它们。(板书:喜爱)在他的笔下,小山雀有了鲜活的生命力,有了人的特性,有了丰富的情感。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篇 2】【单元教材简析】本组围绕着“世界是大家的、各国人民是一家”这一主题选入了三篇讲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学习园地本组围绕着,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篇篇充满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意。太阳是大家的以此为题,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一面五星红
8、旗蕴含着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赞美。课文中的我尊重、热爱国旗的表现,换来他人对“我”的尊重。卖木雕的少年本文通过写“我”在非洲南部想买一个木雕,但因为过重无法购买,卖木雕的少年看“我”是中国人,特意送我一个木雕小象墩,而且不收钱的事,歌颂了少年的美好心灵和中非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意。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单元总体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句、会写生字词。2、分析文章
9、的内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3、感受世界人民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各国人民之间要相互关爱,世界才会更和平、稳定、发展。【单元教学建议】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明白世界和平人民幸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来感悟课文内容。在每课的教学末尾,可以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延伸开去,联系自己的经历过或读过的各国之间的感人故事,感悟世界和平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单元教学时间】太阳是大家的2 课时。一面五星红旗2 课时。卖木雕的少年2 课时。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1 课时。语文园地4 课时
10、。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篇 3】【单元教材简析】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
11、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单元总体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3、掌握 36 个生字和 46 个词语。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单元教学建议】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1、我们的
12、民族小学(3 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6 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 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4、“汇报与展示”(3 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
13、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5、课文学习中穿插阅读训练若干课时。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篇 4】【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14、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 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深入研究,品味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
15、么了?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 3000 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四、熟读课文,积累词语 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课外延伸,拓展视
16、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六、布置作业 1、黄冈第 2 课 2、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 3、同步课外阅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篇 5】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换了一个工作,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工作吗?请大家来看老师的名片:黄山风景区总经理 杜新华(电脑出示)现在我们景区缺少一名为游客介绍黄山奇石的工作人员,想在咱们班级里招聘一名导游,到我们景区作导游工作条件好,工资高,而且还可以天天看到美丽的景色,有没有愿意报名的呀。二、开展活动 有这么多的同学都愿意参加,可是我们只要一名呀,那现在我们就要开一个招聘大会了,由同学们来作评委,大家来决定让谁来作这个人人都羡慕
17、的导游吧。作为一名导游,首先要求是口齿清楚,现在进行第一关的比赛,就是朗读课文。这些同学请你们每一读一段课文,然后由大家评判,选出五名选手进入下一关的比赛,评委可以对选手进行点评。(学生读课文,举手表决后,再由学生来。)恭喜这五位同学进入了第二关。第二关的比赛是生字关,这一关的比赛是由选手在班级中找一个合作者,两个人共同来完成,其中一个人来说字的意思和用法,另外一个人来猜出这个字是什么字,在规定时间内都猜到的同学就算过关,在猜字的过程中表达的一方不能用到生字本身。(学生来完成学生字的过程)第三关的比赛就要考我们同学作为导游的能力了,现在选手就是真的导游了,你们要向游客介绍我们黄山的各种奇石了,
18、你们要抽签来决定向游客介绍哪一个,游客可以向导游提出关于这个奇石的问题。(学生来完成,由同学来评选出两名选手)(电脑出示不同景区的图片)下面就剩下你们俩个人了。进入最后一关的比赛,这一关要考验你们的能力了,现在每个同学有一分钟的时间来向大家总体的介绍一下我们黄山风景区的这些奇石,同学们会对你们的加以评定,然后选出由谁来作我们景区的奇石导游。学生、评选。三、颁发证书。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篇 6】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通过对珍珠泉的描写,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教学本课,笔者以“口语交际”的形式组织阅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去
19、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使学生既复习巩固了本单元的阅读方法,又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铺垫。教学目标:1.学会 7 个生字,认识 5 个字(包括一个多音字“担),能用“缘故、朴素”造句。2.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每一段的基本意思。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会 7 个生字,用“缘故、朴素”造句。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泉,它有什么特点。我国还有很多神奇的泉,你知道吗?(学生可说“资料袋”中的内容,也可说自己搜集的内容。)作者吴然的家乡也有一眼泉,叫板书课题珍珠泉。2.学生自读课文。师:这眼泉为什么叫珍珠泉
20、?在作者的眼里,它是一眼怎样的泉?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同桌轮读课文,互相订正读错的字词,最后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二、招聘“导游”,模拟“游客”1.师:风景优美的“珍珠泉”迎来了很多游客,景点管理部门想在我们班招聘一批小导游,你们想当小导游吗?播放旅游景点中导游解说场面的片段(30 秒钟之内)。思考:导游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城市学生对导游这一职业较为熟悉,该环节可省略。)2.师:要当好“珍珠泉”的导游,你认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讨论后归纳 (1)要熟悉“珍珠泉”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特点介绍给游客;(2)针对游客最想知道的进行解说;(3)解说时要富有感情。3.师:如果你是一名慕名来
21、到“珍珠泉”的游客,最想了解什么?最想对导游提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小结。可能有以下问题:(1)“珍珠泉”为什么会不停地冒着水泡?(2)珍珠泉为家乡作出了哪些贡献?(3)“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这句话什么意思?三、品读课文,准备“应试”1.出示“导游”招聘条件。考题 (1)概括介绍“珍珠泉”的特点。(2)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详细、生动地介绍“珍珠泉”的美丽景色。(3)能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要求 (1)能主动、热情、大方地为游客作解说。(2)介绍“珍珠泉”的特点时能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表达出对“珍珠泉”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能认真倾听游客的提问,并认真、耐心、有礼貌地
22、解答。2.学生根据招聘条件中的“考题”和“要求”细读课文,四人小组内每人轮流当导游(其他当游客)进行模拟“招聘考试”。3.教师巡视各小组“应试”情况,学生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点评、指导。(1)解说课文第 2 自然段内容时,要注意“水是那样绿已经发黑的树叶”这两句话,既要突出绿的程度,又要表达出赞叹的感情。(2)解说第 3 自然段中“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这句话,要突出水泡的顽皮。“开始水泡很小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要表现出轻松、活泼的情感。“水面和潭底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要表现出水泡色彩丰富、晶莹剔透的特点。(3)第 4 自然段有一句话:
23、“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要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在什么时候说较好,如何强调重音和停顿,如何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4.出示“珍珠泉”挂图,指导学生凭借挂图解说,并能恰当用一些手势辅助解说。四、组内比赛,竞聘“导游”1.组织学生分组(四人一组)进行解说比赛,推选出优胜者(每组 1 名)。2.老师为优胜者颁发“导游证书”。五、总结评价,拓展延续 小导游们,你们的解说尽兴吗?小游客们,你们这次“珍珠泉”之行愉快吗?下一次旅行的目的地就是我们自己的家乡_,而且还继续招聘小“导游”。你们准备带领游客到家乡的哪个景点参观,如何解说呢?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教案设计【篇 7】教学目的要求:
24、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课文的第 2 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思路:教学本课时,要从整体入手,通过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细读课文,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泛读课文,回顾总结等步骤,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和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而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
25、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用具:投影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26、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五、课堂练习。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言。这一节课,
27、我们继续学习第 3 课赵州桥(板书课题)。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学习方法。1.学习第 1 自然段(齐读)。(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 1 自然段。(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 1 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第 2 自然段。(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
28、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4)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向大家介绍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其建筑结构在建桥史上的创举。(5)“创举”是什么意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指怎样的设计?理解“既又”句式。出示文字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划线部分的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片。出示投影片后要求学习朗读。第一遍朗读按课文原句顺序进行。第二遍朗读时可将
29、前后两条划线部分内容互相交换。这样,使学生从朗读的实践中理解“既又”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体会并列句式关联词语的使用。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说出“减轻”和“节省”的反义词。)(6)指导学生以赞美的感情朗读第 2 自然段。(7)引导学生小结:赵州桥非常雄伟,十分坚固。3.学习第 3 自然段。(1)轻声读课文,讨论:第 3 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 3 自然段和第 2 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第 3 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2)用文字投影片练习填空: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
30、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划线部分内容为可移动的文字复片,便于学生完成填空后,变换句子的顺序反复朗读,从实践中理解分号的作用。在练习完毕,从实践中使学生了解分号的实际作用后,启发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先总起后分述再总结的写法。)(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4.学习第 4 自然段。(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 1 至 3 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 4 自然段?(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三、读课文,回顾总结。1.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2.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它的建造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