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3933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39333.pdf(8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8 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3、研究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预习: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第一
2、课时 一、教学目标:1、能精确、有豪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按次给课文分段。2、能发挥想象,有层次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5、能按一定按次,有层次地介绍一处景物。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天然景色。有层次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三、教学过程:(一)语言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 605 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
3、,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本人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
4、法,听取别人的建议。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 22 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预习情况。读准多音字:闷(mn)雷薄(b)雾风号(ho)浪吼(hu)涨(zhng)起颤(chn)动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指名读课文,正音。同桌互读,评定品
5、级。(2)朗读课文,用本人的话介绍钱江潮。(3)理清文脉。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按次给课文分段。同桌交流。说说各段的段意。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本人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附:板书: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时间按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江山的思想豪情。2研究作者有按次、抓特点的窥察办法,培养学生留心窥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6、。二、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研究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学心理解课文内容。1师生交流,品读。潮来前:笼罩薄雾风平浪静(板书)观潮 潮来时: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本人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
7、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研究。(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按次写潮来时的情景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
8、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魄雄伟壮观?读第五天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
9、,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甚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本人的想法。(四)总结。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切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情景所吸收。假如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3根据具体情况举行小结 4作业。(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板书:1、观潮 潮来前笼罩白雾风平浪静 潮来时远声如闷
10、雷远处白线 近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潮过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课前准备: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3、抄写本课 4个字的词 12 个和 3句优美句。二、教学目的: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2经由过程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立和协作研究的能力。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研究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4、教具: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师: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
11、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谁来说一说。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呈现甚么?2学生汇报(会呈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3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玩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2雅鲁藏布大峡谷)(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2指名读,思考:师: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今天我们一
12、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3整体感知。(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2)在学生会商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4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三)自主研究,精读感悟。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生自由发言。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教师出示自学提纲:(1)读一读,把你最喜
13、爱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2)画一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同时理解重点词句。)4、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 5 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四)拓展实践。教师出示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本人的感受和想法。(五)拓展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六)尝试运用。1尝试练笔。师: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
14、其中的一个景观用本人的话写一写吗?生练笔,师巡视学情。2班级交流。3演读课文。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板书:2 雅鲁藏布大峡谷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2)画一画,把你学懂的地方经由过程画画展示出来。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3鸟的天堂 一、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鸟、树的词语。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3、抄写本课 4个字的词或词组 12个和 3 句优美句。二、教学目标:1研究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2锻炼学生按作者游玩按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
15、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三、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国”的含义。2研究描写事物静态和静态的办法。4、课时安排:三课时 五、学生活动设计:1回答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2同位讨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3窥察图,发挥想象,举行语言表达能力锻炼。4质疑问难。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检查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首要内容。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二)整体感知。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国”,分别看到了甚么景色?(三)过程。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读准字音:“颤”chn“应接不暇”中“应”读 yng“
16、一簇”中“簇”读 c“隙”读 x 理解词语: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不禁:不由自立地。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南国:指我国的南部。颤动: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2)用“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2揭题,学生自悟:(1)板书课题。“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2)默读全文思考: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
17、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3小组会商:我们把作者两次游玩“鸟的天国”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红几段?各段的粗心是甚么?第一段(14 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第二段(59 天然段):写我和同伙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国”时看到了“鸟的天国”大榕树。第三段(1013 天然):写第二天清晨,“我”和同伙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国”时看到了“鸟的天国”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第四段(14 天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国”的赞美和留恋。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
18、自然的思想感情。(二)目标完成进程。1研究第一段。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1)(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十分幽静。从“没有波浪”、“平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2)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2研究第二段:(1)出示文中插图。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与活力,郁郁葱葱)(2)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线划出来。(3)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这一段描写了榕树
19、“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出示文中插图。(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
20、的能力。(6)小结: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3研究第三段。(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首要写了甚么?(这一段主要写了作者和朋友们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2)再读会商,教师适时点拨:再读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作者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姿态。用这样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非常上口。作者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热闹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
21、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国”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的。(4)小结:这一段作者首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静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革活动的描述,这是静态描写。4研究第四段。(1)自由读第四段。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甚么。(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国的确是鸟的天国啊!”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感到留恋。)(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三课时
22、(一)明确目标。围绕重点,研究表达。(二)目标完成进程。1过渡: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重点。2出示自学提纲:默读思考,集中交流、整理。(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傍晚,第二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因为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第二次去看到了很多很多的鸟儿,因为早晨,鸟儿开始活动了。(2)因为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
23、“天堂”。3再读课文,讨论交流。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土壤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国看到的情景,首要写了鸟的活动,是静态描写。如:“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文章时,留意静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动
24、静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熏染力。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三)总结扩展。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本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研究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甚么启发?(答案不是唯独的,可让学生各抒己见。可以理解文章内容,研究本文的写作办法或热爱鸟类,保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窥察事物不但要留意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留意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静态的变革。)(四)布置作业。1摘抄佳句。2用“-”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线画
25、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机灵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板书:4*.火烧云 一、课前准备:1、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2、抄写本课 4个字的词或词组 12个和 3 句优美句。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精巧奇异,激发学生热爱天然、窥察天然的兴趣。2研究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研究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2研究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四、教学时间:1 课时 五、教
26、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激发研究兴趣。教师用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观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进程。如许做的目的是经由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如许的按次来写的。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天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8指导学生豪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9
27、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甚么写下来,并表上演来。(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1师:研究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 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目标: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围绕本人游玩过或了解的一处天然景
28、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研究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研究收集资料。二、教学准备:1词语卡片。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研究的成果。3、时间安排:5 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二)在
29、小组交流。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三)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四)总结、引导讨论。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五)延伸拓展。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同时研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天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
30、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想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按次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
31、哪儿运用比较合适?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实时解决学生的难题。6、学生作后修改,用本人喜爱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本人的高文,朗读皆可)。7、课外写作文。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断要点:(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2再次修改本人的习作。(三)展示台。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研究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2展示本
32、人想展示的内容。(1)在小组内展示(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一)我的发现。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2说说自己的发现: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二)日积月累。1读读认认。(1)本人读一读。(2)指名读,(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2读读背背(1)自己练习读诗句。(2)指名读(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4)男女生比赛读(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6)抄写诗句。第五课时(一)趣味语文。(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33、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5、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窥察角度不同,窥察效果不同;3、培养学生互助研究的能力;4、通过研究古诗教给学生研究古诗的方法。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研究的能力。课时:三课时 教具:风景画、录相、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二、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
34、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赞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研究这首古诗(板书诗题)3、讲授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克不及为老师朗诵一次。生读古诗,对呈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4、范读古诗,讲读法。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
35、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留意停顿。生齐读古诗(配乐)5、明确研究任务,构造自学。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研究任务(出示研究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自心完成研究任务?(鼓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研究任务。假如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协作研究)(课堂预计:自学进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红若干个部
36、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6、组织学生交流研究成果。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生汇报。师:那还有甚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呈现的问题加以纠正。)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7、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生观看录像。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
37、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
38、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9、背诵 师:上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研究任务本人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研究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经由过程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
39、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举行窥察,不克不及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研究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研究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窥察的 远近/上下/各不同。实写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效果察 不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豪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学会一类生字豚.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
40、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材料准备 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字典 教学内容:研究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研究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2,个别读.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4,完成课后练习 1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胡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
41、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研究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六,作业布置 继续读诗,用喜爱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拓展空间 创新火花 游山西村此外一首 学法指导: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写法指导:先抑后扬 扩展阅读:建立作者档案,扩大阅读面 教学后记: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情感能用本人的话或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诗的独到理解 教学进程:一,背诵引入 个人背小组背竞赛背配乐背等不同形式 二,合作,探究研究再次感悟诗的意境、小组内会商: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甚么样的情感?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
43、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临艰巨,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本人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生卒年代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著名作品 自己的见解、班内交流晋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三,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本人设
44、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媒介,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研究材料.四,作业 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天然段、分段等阅读办法读懂课文。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断的。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一堵墙上的爬山虎。课时安排:两课
45、时。第一课时 研究目标:、熟读课文,开端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谜语:()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甚么工作?(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导语: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摆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摆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甚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 6 课爬山虎的脚。、对课题质疑。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
46、情况;3、出示研究目标、自读。四、研究生字新词、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解释生字词。五、默读、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分段。、四人小组会商分段情况、汇报。六、教学第一段(第自然段)、默读、思考:()这一段讲了甚么?()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自然段)、大家还记得我们窥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留意的是甚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甚么变革?重点写的是甚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自然段?()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
47、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重点指导朗读第、句。、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八、质疑。九、做练习 板书设计:6 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研究目标:、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断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断的办法;、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断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的办法;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准
48、备:、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一堵墙上的爬山虎。教学进程:一、复习:检查练习(投影片出示)二、导入课文: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研究第三段。(出示学标)3、研究第 3天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2、发问、出句子投影,齐读。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精确颜色画脚。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5、作者能把爬山虎
49、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甚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留意)三、研究第 4 自然段 1、自由读。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3、多媒体表现、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本人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本人说、提名说。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甚么?会商、汇报。(爬山虎并不像植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10、这一自
50、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四、教学第 5 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 1(3),轻声朗读。2、同桌讨论、汇报。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五、第三段总结: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6、质疑 七、评断学生的一篇窥察日记。八、课外作业: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板书设计: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7 蟋蟀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