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版课件资料2013年山东省旅游管理专业专升本复习大纲-旅游资源与开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美版课件资料2013年山东省旅游管理专业专升本复习大纲-旅游资源与开发.ppt(10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3年山东省旅游管理专业年山东省旅游管理专业专升本复习大纲专升本复习大纲 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资源与开发第二版 甘枝茂 马耀峰 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第一章 绪论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内涵(一)概念(二)内涵(三)特点(四)旅游资源的功能概论二、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一)自然旅游资源 1.概念 2.特点(二)人文旅游资源 1.概念 2.特点 3.影响人文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自然条件 工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文化三、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关系(一)各种旅游活动的开展都要以一定的旅游资源位基础(二)旅游资源质量的高低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三)旅游资源影响旅游业产业结构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分类
2、一、旅游资源分类烦的概念(一)概念(二)意义(三)目的二、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和依据(一)原则(二)依据三、旅游资源分类方案(一)“两分法”(二)国标(三)其他(四)1997年分类:将旅游资源分为3个景系、10各景类、95各景型第三章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一、地问景观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类型(一)概念 指具有造景功能和旅游价值的地质类型和地貌形态,是其他各种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和构景的基础,对一个地区的自然风光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二)主要类型 1.地质旅游资源 2.地貌旅游资源二、地质旅游资源的概述(一)地质作用 1.概念 2.类型(二)地质旅游资源的类型 1.岩石景观 2.化石 3.底层 4.构造行
3、迹 5.地震三、地貌旅游资源的概述(一)地貌的概念、类型与形成(二)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1.山地山地的类型按高度划分按功能和性质划分:文化名山、风景名山、攀爬型名山、健身疗养型名山、避暑消夏型名山2.山地名山名山的概念名山的特点名山的旅游功能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和四大道教名山我国的五岳:东岳泰山(山东)雄西岳华山(陕西)险北岳恒山(陕西)幽南岳衡山(湖南)秀中岳嵩山(河南)俊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山西)文殊菩萨的道场峨眉山(四川)普贤菩萨的道场九华山(安徽)地藏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浙江)观音菩萨的道场我国四大道教名山: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四川峨眉山 3.峡谷:概念 4.岩溶地貌 概念 重
4、要的旅游景观 我国著名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黄果树瀑布九寨沟黄龙 等等 5.干旱风沙地貌 沙丘是沙漠中分布最广的地貌景观,有各种形态,其中最典型的是新月形沙丘 (鸣沙山是典型的沙岳)6.黄土风景 7.火山及熔岩地貌 8.沙川地貌 9.丹霞地貌:概念 10.海岸与岛屿 四、地质地貌的旅游功能五、地质地貌与旅游的关系第四章 水体旅游资源一、水体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吸引物(一)概念(二)吸引物二、水体旅游资源的类型(一)河川风景(二)湖泊风景(三)破布风景 1.概念 2.类型 3.旅游意义 4.我国的三大瀑布(四)泉景 1.泉水的旅游意义或功能(五)海洋 1.海洋旅游资源的内容(六)湿地
5、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静止和流动的淡水、半碱水、碱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地位 湿地是独特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黄河口湿地是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生态系统。辽河三角洲湿地被誉为“红地毯”三、水体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一)审美功能(造景功能)首要功能(二)疗养功能(三)品茗功能(四)娱乐功能(五)文化内涵四、水体与旅游的关系第五章 气象气候旅游资源一、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内涵(一)相关概念 1.气象 2.气候 3.天气 4.天象:指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的分布、运行变化等天文现象(二)特点二、气象旅游资源的类型(一)云雾景(二)雨景(三)云
6、霞景:概念(四)日出日落景(五)冰雪景(六)蜃景:概念(七)宝光景:概念(八)雾凇、雨凇景:概念三、气候类型的旅游分析(一)地带性气候(二)山地气候(三)地方气候(四)康乐型气候:概念四、气象气候与旅游的关系五、气象气候的旅游功能1.观赏体验功能2.休闲度假功能3.健康疗养功能4.科学教育功能第六章 生物旅游资源一、生物旅游资源的内涵(一)概念(二)特点(三)吸引因素二、植物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功能(一)类型(二)旅游功能三、动物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功能(一)类型(二)旅游功能四、生物和旅游的关系五、生物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综合动物和植物旅游资源的功能)第七章 自然保护区一、自然保护区内涵(一
7、)概念(二)特点(三)建立的目的或意义二、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划分(一)国际划分标准(二)国内学者划分三、自然保护区的形成和发展(一)形成(二)发展四、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一)正确处理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二)做好宣传(三)加强管理(关键)第八章历史古迹旅游资源一、历史古迹与历史古迹旅游资源(一)概念1.历史古迹2.历史古迹旅游资源(二)历史古迹在旅游业中的作用(三)历史古迹旅游资源的特征 1.历史性和不可再生性 2.内容的多样性和分布的广泛性 3.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4.价值的不确定性(四)专题性遗址博物馆 指在遗址上或遗址旁建博物馆并收藏、研究和展示该遗址的出土文物和情理的
8、遗迹(五)主体公园 又称遗址遗迹主体公园,指以遗址遗迹为主题,人工创造而成的具有观光、休闲、娱乐和教育功能的舞台化的活动空间二、人类历史文化遗址的类型(一)古人类文化遗址(二)社会历史文化遗址(三)名人故居和活动遗址(四)革命遗址与革命根据地三、古代建筑(一)概念(二)旅游功能(三)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艺术特征(四)中国古代建筑构件与等级(五)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形式四、古代陵墓(一)墓葬概述(二)墓葬形制(三)中国古代墓葬的主要特点(四)帝王陵寝的特点 1.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堂皇 2.文物丰富而珍贵,极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3.优美的自然环境五、历史文物(一)概念(二)主要历史文物类
9、型第九章 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一、宗教文化的概述(一)基督教(二)佛教(三)伊斯兰教(四)道教二、宗教建筑旅游资源类型(一)佛教文化建筑(二)道教文化建筑(三)伊斯兰教文化建筑(四)基督教文化建筑(五)礼制礼仪建筑 1.概念 集中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天人关系、阶级关系和等级关系、人伦关系、行为准则等能够体现这一宗法礼制的建筑就称为礼制建筑 2.类型三、宗教文化的旅游功能四、宗教活动的旅游功能五、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及基督教的主要活动六、宗教艺术的旅游资源(一)宗教雕刻(二)宗教壁画(三)佛教石窟寺(四)宗教摩崖造像第十章 园林类旅游资源一、园林的概念与发展(一)概念(二)发展时期 1.生成时期 2.
10、转型时期 3.全盛时期 4.成熟时期二、园林的类型与特点(一)按园林的风格分类(二)按园林的功能分类(三)按园林的区域分类三、园林主要构景原则与构景手法(一)构景的概念(二)构景原则(三)构景手法(四)构景四要素(山、水、花木、建筑)四、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与主要景观建筑(一)造园手法 1.推山叠石 2.理水造池 3.配置花木 4.营造建筑(二)主要景观建筑 城市主要绿地:指城市中一切可以为本地居民和外来旅游者提供休憩体验的开放性绿地,主要包括城市公园、城市公共绿地和城市水体第十一章 城镇类旅游资源一、历史文化名城(一)概念(二)类型(三)中国七大历史古都(四)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 1.丰富历史文
11、化内涵 2.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地位,使其成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 3.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使其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二、特色小城镇(一)概述(二)类型三、现代都市旅游(一)都市旅游资源特点(二)都市的标志性建筑第十二章 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一、社会风情的概念、特点与旅游功能(一)概念(二)特点(三)旅游功能二、社会风情旅游资源的类型(一)饮食习俗和特色民居 1.饮食习俗 旅游功能 影响因素 2.特色民居 旅游功能 典型民居(二)传统服饰与民间工艺品 1.传统服饰 2.民间工艺品 (三)婚丧习俗和节庆活动 1.婚丧习俗 2.节庆活动 指以一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确立特定主题,
12、并凭借特色旅游活动吸引旅游者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和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旅游节庆活动的特点广泛参与性(旅游节庆活动的显著特征)鲜明效益性文化独特性显著民族性恒久持续性四、文学艺术(四)、文学艺术 1.旅游功能 2.特点 3.艺术表现形式 4.开发原则与开发形式第十三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调查(一)原则(二)内容 1.基本内容 2.重要内容(三)方法(四)普查系统 1.目的 2.意义 3.程序二、旅游资源评价(一)概念(二)标准概论(三)评价内容 1.价值评价 2.开发条件评价(四)国标关于评价的规定(评价标准类型)1.体验性评价标准一般体验性评价标准美感质量评价标准2.技术性评价标准气
13、候、地形适宜性评价资源要素组合适宜性评价3.综合评价标准旅游资源生态和旅游地承载力(五)评价原则 1.全面系统原则 2.客观实际原则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4.动态发展的原则 5.面向开发的原则(六)评价方法 1.定性评价方法 2.定量评价方法第十四章 旅游资源信息系统 一、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内涵(一)概念(二)框架结构二、旅游信息系统的原则(一)一般功能(二)应用功能第十五章 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程序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内涵(一)概念与特点 1.概念2.特点地域的固定性特色性(追求艺术性)复杂性创新性持续性(重复利用性)二、旅游资源开发的理念(一)地域分异规律(二)区位理论(三)系统理论
14、(四)持续发展理论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七)创新性原则(旅游资源开发如何体现创新性原则?)1.在原有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挖掘或创造新的旅游资源 2.增加原有旅游资源的深度和广度 3.在旅游产品的销售手段或旅游活动的组织上翻新花样四、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见旅游学概论)五、旅游资源开发程序(一)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二)可行性论证(三)开发导向模式和开发定位(四)旅游资源开发设计与旅游产品优化(五)实施经营(六)市场反馈第十六章 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资源开发效应(见概论)(一)经济效应 1.正面经济效应 2.负面经济效应(二)市场效应(三)环境效应 1.正面效应 2.负面效应
15、3.环境保护的措施(四)社会文化效应 1.正面社会文化效应 2.负面社会文化效应 3.社会文化保护措施 旅游污染:指旅游业的发展所产生的或是旅游地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所造成的旅游公害。二、旅游资源保护(一)必要性(二)破坏旅游资源的因素概论 1.自然环境变迁带来的因素 2.人为因素的破坏(三)旅游资源保护的总原则与具体原则 1.总原则概论 2.具体原则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 开发与保护并举 可持续发展 分级保护 谁投资、谁受益和谁保护(四)对策及措施(五)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三、旅游可持续发展 (概论参考此处)(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1.内涵 2.概念(二)旅游可持续发展 1.概念 2.
16、实质 3.属性 4.内容 5.原则 6.途径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的理论研究 首先,要从旅游环境保护方法论等方面对旅游资源保护理论展开多层面多角度的理论研究,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其次,注重旅游资源效益价值评价体系的研究,完善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见课本 科学规划 在开发规划中运用系统观念,从全局出发整体规划,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重视制度创新 首先,形成多方投资体系。其次,明确旅游资源产权,加强政府的调 控能力。再次,建立均衡发展的激励机制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三)生态系统的概念及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和区别 1.概念 2.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和区别(四)可持
17、续发展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1.有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 2.有利于促进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3.有利于对生态环境的积极保护 4.有利于在全社会更好的提倡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第十七章 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 一、旅游商品的内涵(一)概念 广义的旅游商品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具有旅游文化内涵的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总称 狭义的旅游商品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具有纪念意义的能反映旅游地特色的特殊商品(二)特点1.文化性 2.愉悦性 3.宣传性 4.代表性 5.易携带性 6.纪念性(三大属性之一)7.实用性(三大属性之一)8.艺术性(三大属性之一)(三)地位1.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组成部分2.旅游活动
18、中的重要内容3.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4.促进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二、我国旅游旅游商品旅游资源开发(一)存在问题1.旅游商品本身存在问题:缺少文化内涵、缺少创新、质量档次偏低2.旅游商品市场与销售存在的问题:假冒伪劣、价格混乱、强买强卖3.旅游商品缺少名牌企业4.旅游商品同一化现象严重、缺少特色、不能刺激购买(二)开发策略1.以市场为主导,增强市场意识2.突出文化内涵,体现浓厚的地方特色3.加强宏观管理,为旅游商品创造良好环境4.强化质量管理,增强品牌意识5.实行人才工程,培育研发 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1.自然性 尽可能保持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的原始风貌,满足旅游者亲近大自然的需要 2.独特性 个性是旅游产品的魅力所在,旅游产品设计要突出个性、特色和独特感染性 3.民族性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具有典型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对旅游者充满了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