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书教案最新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书教案最新6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书教案最新6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地球的可爱之处,培养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2、学会善意地看待事物,客观地评价事物 3、体会全文简练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通过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导入课文 学生对地球、火星和金星介绍 二。齐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地球是可爱的?它的可爱体现在哪里? 2、交流明确 从气温、四季的变更,昼夜的更替,重力的适中,气候的变化等方面阐明地球是适宜人类居住的乐土 三。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1、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感受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2、理解“虽然这个乐土不是全无风波,优点却不容抹煞”“
2、风波”指什么? 3、齐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四。学生质疑,师生答疑 五。课文总结 1、结构简练,思路清晰 2、语言精练,幽默 六。布置作业 体会地球是“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这句话,用一段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3、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
4、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幽静: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吟咏: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2,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3,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
5、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5,体会写法: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
6、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1)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光,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之间的默契和情谊。 我脚下长出的须根,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a,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
7、我相融的境界。 b,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c,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2)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 a,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b,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c,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3)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
8、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从而作者感受到了世事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4)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
9、地给我的恩泽 雨大吗 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 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齐读。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香气。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觉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2)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
10、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山中朋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有表情地朗读。 2,你从众朋友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3,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4,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1,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2,假设你是一处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你最想成为什么景物 你最想与游人说
11、什么 (发挥联想,5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古桥: 如老人,弓着腰,俯身凝望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树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树,我的知己 山泉: 清凉,要我梳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山中访友 溪流: 邀我唱喝 快乐,幸福 瀑布: 雄浑,有气势 悬崖: 身躯挺拔 白云: 谈风景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感激之情。教学难点: 学会自觉地在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的真
12、意。 教学准备: 1.flash动画课件 2、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七条 3、短文妈妈喜欢吃鱼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故事,同学们想听吗? 提出要求:同学听了故事后要告诉我,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听了故事后有何感受? 2、听故事 出示图画、声音并茂的flash动画别饿坏了那匹马故事式课件。 3、引出课文题目 故事讲完了,大家知道事故事的名字吗? 板书课题:10别饿坏了那匹马 4、让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听了故事后有何感受? 二、师生展开辩论,体会人物品质 1、读课文,搜集辩论资料 (1)听了同学们谈的
13、感受都是觉得残疾青年等人物做得对,但老师听了这个故事觉得好气愤,因为老师发现故事中的人在撒谎,看来同学和老师有不同的看法,不如我们来一场师生辩论比赛,好吗?老师先让同学们读课文一遍,找出能表现课文人物品质的句子。 课件出示:撒谎是错的善意的谎言是对的 (2)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表现人物品质的语句。 2、师生展开辩论 (1)课件出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七条说:“诚实,不说谎话,” 老师也不明白同学们为何觉得课文中的人物说了谎,还说他们做得对呢?首先我觉得最多谎言的是残疾青年,本来就没有马,又说买“我”的马草,你们同意吗?谁来辩驳我呢? 板书:残疾青年 热心、善良 (2)继续与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分
14、别体会碧云、爸爸和“我”的优秀品质。 板书:“我” 诚实、爱读书、有志气 3、体会我的感激之情 那么多人对“我”好,特别是残疾青年对“我”的热心帮助,“我”有何感受呢? 小结:我也同意残疾青年、碧云、爸爸无论是语言上说谎,还是行动上说谎,都是善意的。特别是残疾青年说的:“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是为了帮“我”,为了“我”着想。这场师生辩论比赛是同学们赢了。 板书:善意的谎言 说帮 【让学生明白:善意的谎言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以维护他人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是一种替人着想的品质的体现。】 三、小组比赛,理解含意 1、出示比赛题目,分组合作探究 同学们在刚才的辩论中表现还不错,把老师也打败,现
15、在我想开展一个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思考问题最快,好吗? (1)课文表现人物品质非常具体,主要抓住人物哪些方面来写?从哪些句子可以知道?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2、进行抢答比赛,表扬优秀小组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重温课文内容,畅谈感人事迹 课文写残疾青年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青年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我”也因此对残疾青年充满感激之情。联系生活实际,你身边有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2、总结课文写作方法,鼓励学生积极运用 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我们在作文时要多些运用这
16、些写作方法。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让学生用心去发现心,用心去点燃心,并学习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拓展延伸,动手练笔 1、课件出示小练笔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 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同学们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续写一个片段 2、让学生动手写小练笔。 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他们家根本就没有马,这是他希望我能多看一些书,才编出这样的谎言。还记得当初经过他的书摊时,他看到了我
17、的马草,了解到我很想看书,就假装仔细地看着我的马草,为了不让我看出一丝破绽,还叫碧云把马草拿进去喂马,而碧云却什么都不知道。他怕碧云说出来,就用命令的口吻让她拿进去。原来,他家并没有马。他说他家有马,是想让我能安心地在他家看书!这一切,都是他编出来的! 我扭头冲了出来,直想哭。“对不起,”他拍着我的肩膀,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有那么一匹马。没事的,你看书吧!”我点了点头,使劲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我说:“我一定好好看书,长大后我也要当你这样的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邀请、俯身、瀑布、陡峭、身躯、蕴含、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
18、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地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与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通过联想与想象表达感情的方法,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写作。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非常幸运地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地方,在我们的不远处就有凤凰山,想必同学们都爬过,还记得你爬山时看到的哪些好风景吗?并谈论一下你进山观景的感受。 2、著名作家李汉荣先生也喜欢去山中观景,可是他却把自己的观景经历写成了(访友)板书,
19、与同学们的有些不同,那带着我们的好奇与疑问去书中找找李汉荣先生与我们的观景感受有何不同吧。 二、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把相关词语圈出来。(课件出示要求) (二)检查词语 过渡:在这篇文章里,你们肯定遇到不少新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 栀子花、 德高望重 波光明灭 依然如旧 旋转 吟诵 唱和 瀑布 悬崖 挺拔 津津乐道 树冠 蕴含 犬吠 (1)谁见过栀子花?(课件出示栀子花的图片,进行简介) 找出句子并读出【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分析“撞了个满怀”运用的写作手法
20、,体会作者的好心情。 补充句子,检验预习情况。 不_不_也不_就_,_独自_。 2、多音字 (gun)树冠 (gun)冠军 (h)和好 (hu)和面 (hu)和药 (三)交流问题 1、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 学生交流【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 书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改成陈述句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 这么多的朋友,作者重点拜访了谁?(板书:古桥-树林) 2、师:其实作者是去山中拜访古桥、树林,山中的一切,可他为什么说是山中访友?生交流 你觉得这个课题
21、怎么样?生交流 3、师总结: (1) 表现出丰富、新奇的想象,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 (2)表达了作者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拟人手法的应用。 三、学习第3自然段,品悟“德高望重” (一)悟“德高望重” 过渡:作者怀着满怀的好心情拜访了第一位朋友古桥。 1、在作者眼中,古桥是一位怎样的朋友?请大家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和句子。 (1)德高望重 德高望重是什么意思? (德是品德,望是威望、名望、声望的意思) 请你读一读 (2) “弓着腰,俯身凝望” 让我们来看看这座古桥【图片】,它弯弯的桥拱就像老人弓着的腰啊!它身上爬满了藤蔓,就像老人的皱纹! 总结:作者把古桥当
22、做老人来写,用恰当的比喻表达了他这份独特感受。 (3)“你把多少人马”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4)从最后一句看出来“岁月悠悠” 师:这么多年过去了(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很忠诚,默默地)仍在为人们服务。 (二)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朗读 师:面对这位默默无闻的老桥,面对这位忠诚的老桥,面对这位做出贡献的老桥,作者该怎样与他倾诉?谁来读。 (尊敬 怀念 朋友之情)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总结: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因为有情,他的文字才这么动情,读来才这么入情。 2、指导背诵 情浓文美,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把它深深地印入脑海中。你可以分
23、成3部分把它记住。(课件出示)同学们挑战一下自己,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背诵下来。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你把多少人吗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生自由背诵,请几个生背。 短短3句话,把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形象深深刻入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四、初步体会,感悟拟人、联想写法的好处 1、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啼叫,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
24、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2、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那种“知己”的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容的境界。) 五、体会略写,学习排比手法,仿写句子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你好,陡
25、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讨论排比句式的好处,以及第二人称的运用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和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应用拟人的方法,把“我”和山里的“朋友”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受亲切、热情。 2、小练笔,仿写句子 你好,( ) 五、小结 1、学生自由畅谈作者从这些朋友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启示: 例: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
26、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 2、在对这些朋友的拜访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亲切的感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六、课后作业 1、模仿课文第4节“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观察一下身边的大自然,展开想像的翅膀,写一个小片断。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五 课时教学要求 1、学习写景部分(第2至第5自然段),领略林海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按照作者刚进森林、深入林中和看到林场的顺
27、序理清了课文层次,并且学习了第1段。请大家回忆一下,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 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到第5小节,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作者深入林中看到的景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板书:岭、花、林) 二、学习第2小节(“岭”) 1、指句读第2小节,引导思考: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 2、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岭”的特点。(板书:多温柔) 3、抓住重点词语,初步体会“岭”的特点。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岭”多?又从哪里知道“岭”温柔的呢? (1)学生读写“岭”多的句子。 理解“疾驰”“看不完”等词语的含义:突出岭多,而且绵延数千里,面积很广,这正照应了课题中的“海”字。 (2)学生
28、读写“温柔”的句子。 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体会岭“柔”的特点。 4、指导朗读,在读中深入体会“岭”的特点。 师:我们来读这一段。你们看,怎样才能把“岭”多和温柔的特点读出来呢? 出示幻灯片: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师:读一读这句话,从“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你们能明白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写出“岭”姿态很多,各不相同。 师:怎样才能把“岭”的“姿态多”读出来昵? (1)师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要读出“姿态多”,
29、应该通过朗读把“岭”的各种姿态表现出来:“高点儿的”声音稍高一些,“矮点儿的”声音稍低一些,“长点儿的”拉一点儿长音,“短点儿的”要读得急促一些。 这样借语调低长短的变化来表现“岭”的千姿百态。 (2)反复试读,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岭”多的特点。 师:你们再读一读,从“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还能明白什么? 出示幻灯片: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 学生读这两句话,通过对比,进一步理解:“高点儿的,矮点儿的”等词语中的“点儿”说明“岭”与“岭”之间差别都不
30、大,毫无孤峰兀立之感。那里山势平缓,线条柔美,给人一种“柔”的感觉。 师: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怎样才能的把“岭”的温柔也读出来呢? 指导读好“点儿”,要读出温柔、亲切的感受。 再读“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一句。 师:你们试读一下,怎样读才是“温柔”?怎样读又是“那么温柔”呢? 5、明白作者表达的方法。 抓住“云横秦岭”这一词语,理解作者拿秦岭的“险”来作对比,突出大兴安岭的“柔”。 6、总结学习方法。 (1)读这一段,找出“岭”的特点。(找特点) (2)读这一段,读出“岭”的特点。(读特点) (3)了解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明写法) 三、学习第3、第4小节(“林”) 运用上述学习这一部分。 1、
31、自由读第3、第4小节,思考:“林”的什么特点? 2、师生讨论概括“林”的特点。(板书:广 绿) 3、抓住重点词句,初步体会“林”的特点 。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落叶松的海洋”等词句写出了“林”广;“多少种绿颜色呀”“只有画家才能描出那么多的绿颜色呢”等语句写了“林”绿。这些词句突出了林的浩瀚与茂盛。 4、指导朗读,深入体会“林”广和绿的特点。 师:我们来读这一段,谁能把这一大片森林读成绿色的海洋,把大家带到林海里去看一看呢? (1)指导朗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一句。 “目之所及”怎么理解?读这句话,把“林”的广读出来!你现在相象自己就站在大兴安岭,你的面前就是“波浪起伏”、浩瀚
32、无边的林海,这就是“目之所及”吧!读! (2)指导朗读第4小节。 师逐一追问:林海中的浪花指什么?白桦的树干“泛着”是什么意思?(翻腾、涌动)白桦树真的是在涌动吗?(不是)白桦树是静止的,可作者为什么说它的树干像白色的浪花呢? 出示幻灯片: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学生联系上文,反复研读,仔细揣摩、体会,来读懂这句话。 学生的理解有两个层次: 抓住关键词语“在阳光下”“闪动”理解:白桦的树干是白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远远望去,像粼粼的波花,所以作者说它像浪花。 师:仅仅是白桦的树干在阳光下闪动就像浪花吗?你们再读一读,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抓住
33、“大片青松的边沿”,学生对此有了新的理解:青松在岭上,像大海;白桦在山下,树干银光闪闪。在青松的陪衬下,白桦的树干像泛着的浪花。 师:谁能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一段写的美景描绘出来呢? 学生组织语言,描述美景。 师: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把林海读“活”,好吗? 四、学习第5小节(“花”) 此段仍运用上述学法,学生自学并交流体会。 1、默读,概括“花”的特点。(板书:多 美) 2、读课文,读出“花”多和美的特点。 师生讨论交流学习体会: (1)抓住“河岸上”“松影下”等词语理解:“河岸上”说明山下有“花”,“松影下”说明山上有“花”。从山下到山上,漫山遍野都是“花”,“花”非常多。 (2)“不缺乏色彩
34、”“招来小蝴蝶”等词语说明“花”香、“花”美。 (3)“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这句话,是写什么呢?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引导联系上文理解:大光安岭的“岭”多,因此两山之间的河也多,河岸上“花”也多。这句间接写“花”多。 (4)师读“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学生闭目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兴安岭比作一位美丽少女,表达了喜爱之情。 山上青松,山下白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
35、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四、写一写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作业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