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语文教案优秀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杨》语文教案优秀4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白杨语文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虎知道整理的4篇白杨语文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白杨教案 篇一 【教学目的】 、通过自读感悟、全班交流等形式,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视频戈壁风光。 、幻灯片新疆建设者艰苦创业和新疆翻天覆地变化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
2、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并抓住了课文的中心段,知道了这一课主要讲爸爸在去新疆的路上,通过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来表白自己的内心。那么爸爸向孩子介绍了白杨树的什么?又表白了自己的什么心愿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深入地学习课文。 二、感悟白杨特点 、请同学们自由出声读课文的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爸爸绍白杨的话,然后认真读读这几句,看看从中读懂了什么? (提示读书方法: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想象情境等。) 、全班交流: 找生读句子。 交流: 第一句:抓住“从来”理解,谁能换个近义词来读读? (比如:向来、一直、一向、历来等。) 师:白杨树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在漫长的岁月里始终都是这样。 第二句“哪
3、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引导学生举地名来说说哪儿需要白杨,白杨就在哪儿生长。 (比如:城市、农村、荒坡、沙漠、高原、路边等。) 师过渡:现在大戈壁需要它,它就在大戈壁生根、发芽。下面我们就去大戈壁看一看。 (播放课件:戈壁风光。) 师引导:目睹了白杨的生活环境,再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话,我想你们一定有更深的体会。 (使生体会到白杨的生命力顽强。) 第三句“不管遇到狂风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引导学生想象白杨遇到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时的情景,从而体会到白杨的坚强不屈的品格。 师:同学们,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
4、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城市需要,它就默默无闻地舒枝展叶,绿化城市;农村需要,它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防风挡沙;戈壁需要它,它就扎根戈壁,成为铁路线上的卫士。看,风沙刮来了,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雨雪打来了,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干旱袭来了,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洪水涌来了,白杨像磐石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此时,你对白杨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敬佩、崇敬) 现在,你就放开声朗读这段,把自己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吧! 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三、领会爸爸的心愿 、师: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爸爸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找生读、自然段。 、交流: 师: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
5、树,话里有着深刻的含义,而 此时孩子们还不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 生结合课文回答。 、师导:课文中用了三个只知道,实际上暗含着孩子还有许多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念书;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 、师: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你们知道吗? 引导学生弄明白: 为的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也就是爸爸的心愿。 、师小结: 边疆建设者有这样一句豪言壮语:“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不正体现了他们像白杨一样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吗?让我们怀着这种对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再读一遍爸爸介绍白杨的话吧! 齐读
6、。 四、“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爸爸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也就是作者借白杨生命力顽强、坚强不动摇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这种表面写白杨这种物,实际上是写边疆建设者这类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 、自己读自然段,说说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指导学生用充满自信、希望的情感来读。 五、总结升华,进行练笔 、的确,像爸爸这样的边疆建设者不计其数,他们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还献出了生命。现在就让我们透过几张照片来体会一下新疆建设者为祖国所奉献的一切吧。 (播放幻灯片:新疆建设者艰苦创业和
7、新疆翻天覆地变化的照片。) 、看了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下面就写下来吧,可以用各种形式,比如诗歌、书信等。 、交流练笔。 、小结: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像白杨一样的人,正是因为他们,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好,我想你们这些小白杨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白杨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 6 个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
8、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新疆建设者的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2、欣赏、学唱歌曲小白杨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2、音乐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配乐朗读白杨(学生带着情感听,将生字新词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记号) 2
9、、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 新词: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 区别“分辩”与“分辨” 。齐读课文中的解释 戈壁: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3、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带着深厚的感情听了课文配乐朗读,并学会了生字新词,能谈谈你的印象吗? 生 1、白杨能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上顽强的生长,它的生命力太顽强了! 生 2、无论遇到自动样的艰难险阻,白杨树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 3、老师,我还发现作家袁鹰表面上是在写白杨,其实他是在写人,就像我们以前所学过的课文落花生一样 生 4 4、
10、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真是太高兴了,从大家的交流中我看到同学的学习是多么的专心啊! 三、再读课文,深化认知 1、出示课件:大戈壁 2、师: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谁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来? 生“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都浑黄一体。” 3、齐读这段话。师:在读这段话时,你读出了什么味儿? 生 1、这段话形象的写出了大戈壁环境十分恶劣。 生 2、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结合课件重点理解:浑黄一体 4、出示课件 5、师,看着窗外不时闪过一棵高大清秀的白杨,兄妹俩发生了一场小小的争辩。他们是在争论的? 6、分角色朗读课文第 19 自然
11、段。 重点理解“高大挺秀”和比喻句“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四、重点品读,体会情感 1、师:孩子们小小的争论引起了爸爸沉思,“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那么,爸爸是怎样评价白杨树的呢? 2、重点朗读第 12 节爸爸对白杨的评价。 出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也不动摇。” 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3、师:从爸爸的这段话中,你们又体会到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生 1、我看出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它从来就这么直”。 生 2、白杨树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 生 3、白杨树生长的范围很广,“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 4、老师,我想爸
12、爸的这段话表面上似乎是在写白杨,实际上他是在告诫孩子们要做像白杨那样的人。 4、师:同学说的都不错,特别是刚才的这位同学体会真是太深刻了。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 13 节: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设问句。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那段话。 五、激情阅读,升华情感 1、指导朗读: 【男女生轮读】 片断一:“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片断二:“在通往新疆的路上,
13、有许许多的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2、教师激情简介“新疆建设兵团”。 3、指导学生感悟 “许许多多的白杨树”,那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团结,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4、师:爸爸“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你们明白了爸爸要表白的是什么心迹? 生 1:看到白杨树,爸爸更坚定了他扎根边疆的决心。 生 2:爸爸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老一辈的建设者一样,将来为建设祖国的边疆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 3:孩子的爸爸可以是在呼吁更多的人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成为栋梁之才! 5、师:课文中写道,“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你能
14、说说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你又从中懂得了什么? 生 1:做人,就应该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 2:做人,就应该不怕困难,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要“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 3:做人,就应该不计名利,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6、欣赏品味 1、出示重点句: “突然,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品味:“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爸爸的嘴上为什么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现在呢,孩子们又多了些知识。”“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5、 ) 理解:“高大的白杨树”和“几棵小树”分别比喻什么? 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这句话反映了老一辈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2、指导情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2、情感朗读、背诵爸爸赞扬白杨的那段话。 3、音乐小白杨。 附:板书设计 借物喻人 高大挺秀(大戈壁 卫士) 扎根边疆 5、白杨 生命力强(哪儿哪儿) 爸爸 建设边疆 (袁鹰) 强不屈(不软弱,也不动摇) 无私奉献 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孩子 白杨教案 篇三 【教学要求】
16、1、学习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合作交流自己的见解,使这正确。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旧导新 1、导言: 同学们,你们知道白杨树吗? (生自由谈) 白杨,又叫大叶杨,在我国北方广泛种植。其实,在荒无人烟的沙漠,白杨树也能顽强的生长。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白杨,一同领略白杨的风采。
17、 2、任务: 这节课要求同学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及其生活的恶劣环境。初步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新授 1、学生按自学提示,从整体上自学全文。小组内交流,要求: 初课课文,注意标出字音及重点词。 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归纳课文写作顺序。 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并逐行理解。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请用浪线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说说你自己的理解。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教师范读,学生段读,注意正音。 引导学生按“望白杨说白杨希望孩子也成为白杨”的顺序说大意。 生活环境:指名读相关语句。 概括特点:抓住(环境恶劣)。 重点词句:“没有没有也没有”、
18、“到处”“浑黄一体”等。 白杨树特点: 读出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谈理解) 要点: 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顽强。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何作用? (烘托作用) 写白杨树的特点有何物色? (通过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的特点。) 4、质疑解难。 三、课内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g b ( ) qng x ( ) f m ( ) ji sho ( ) 2、选词填空: 分辨 分辩 到处浑黄一体,很难( )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这不是我弄坏的!”小明( )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 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
19、挺秀,不软弱,不动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只是单纯说树吗?他还想说明什么?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出感情。 2、预习课后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相关部分。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理解。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 教学难点 阅读能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复旧导新 1、提问: 回顾作者的写作思路。白杨树有哪些特点? 板书: 高大挺直 生命力强 坚强不屈 2、导言: 白杨的生长不择环境,在哪里它都忠
20、诚无私,坚强不动摇,爸爸在说完这段话之后,作者这样写到:“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表白的是什么心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3、任务: 希望同学们结合自已收集的资料,联系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我们还要研究文章的思想内涵。 二、新授 1、学生自读课文1316段,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要求: 学生带着问题,反复阅读爸爸的话,讨论爸爸要表白自己的什么心?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自己设计问题并回答。 2、针对重点句子,交流自学结果: 重点句子: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表的是“扎根边疆,建设祖国”的心
21、。 这是点明中心的句子。爸爸请白杨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 爸爸在新疆工作,他是服从党的需要,到边疆去的,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而且不怕艰难险阻,为建设边疆而作出自己的努力。爸爸请白杨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志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的决心,所以说是表白自己的心。 此时此刻,爸爸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 希望孩子们能像白杨树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学好本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孩子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爸爸的话,但听了爸爸的话后,他们懂得了什么? 爸爸和妈妈长期在新疆工作,自己也要到艰苦边疆工作学习。 父母和其他服从祖国需要到边疆参加建设的人们也是有白杨树的特点。
22、不怕困难,坚强不屈,生命力强,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成长,贡献自己的一切。 3、学习最后一段: 结合课后3题,用提问题的方法对这段话加以理解。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 (爸爸) “几棵小树”指谁? (孩子们) 为什么沉思,或沉思什么? 老一辈如何把白杨树的精神传下去,使孩子们也成为戈壁滩上的白杨,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是老一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什么微笑? 孩子们在爸爸的教育关爱下,会像小树一样在艰苦的边疆经受锻炼,成长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实现他的愿望。所以父亲笑了。 这是对事业后继有人的欣慰的笑。反映老一辈西部开拓者的博大胸怀。 “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孩子们也会像爸爸那
23、样,克服各种困难,在边疆扎根,茁壮成长。 “爸爸的嘴角浮起一丝微笑”是什么意思? 爸爸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辈的影响下,教育下,一定能扎根边疆。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他为此感到欣慰。他的微笑,也表达了边疆建设者愿为祖国作出无私奉献的志向和愿望。 “搂着”说明什么? 爸爸对孩子的爱。 爸爸爱孩子,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和自己一样到新疆吃苦呢? 爸爸对孩子的爱是从爱祖国为前提的,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白杨那样,祖国哪里需要,我在哪里生长。 说到这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我们长大了也要像边疆建设者一样,哪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扎根,为祖国作贡献。 4、质疑,解难。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4、: 借物喻人。 人物的神态变化,即: “出神”“沉思”“微笑”“严肃”“浮起一丝微笑”。 开头烘托作用。 通过人物对话间接写白杨的特点。 三、课内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背诵1316自然段。 四、总结 同学们,恶劣的环境造就了强者。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赁着自身的特点,在茫茫的戈壁顽强的生长着。作者明写白杨,实际上却通过白杨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作者将人和物巧妙地联系,这称委婉曲折的表达方法,我们称为“借物喻人”。白杨的精神需要我们去继承发扬,愿同学们都能像白杨一样,随处扎深根。 五、作业 小随笔,描写孩子们长大后会是什么样。 【板书设计】 望白杨 高 环 大 境 挺 恶 秀 劣 说白杨 扎根
25、边疆 白杨 生 挺 坚 建设祖国 命 直 强 力 高 不 强 大 屈 做白杨 借物喻人 白杨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
26、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 ”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
27、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
28、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一)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3.学习文章的
29、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2)学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
30、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
31、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_ 雨雪打来,白杨树_ 面对干旱,白杨树_ 面对洪水,白杨树_ (3)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 5.学习第15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画上一颗心的图案。)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在心形图案上画一个“?”)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
32、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1)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2)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3)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4)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二)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
33、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2.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1)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2)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3.学生交流讨论。 4.理解爸爸的心。 (1)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指心脏。指思想、感情等。 (2)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心情、心思、心愿。 (3)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
34、4)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指板书回答,并擦掉心中的“?”号。)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老师启发: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
35、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2.布置小练笔作业: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 B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
36、字、新词。 2.通读课文: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理解: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朗读:大戈壁这么荒凉
37、,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
38、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教师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试着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7.爸爸只是在
39、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8.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 (1)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 (2)“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你能体会到它的含义吗? 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链接帐篷。 五、课后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