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计算总结大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计算总结大全.pdf(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1 页,共 39页化学计算例题与练习 一化学计算的技巧一般指的是各种基本计算技能的巧用。主要有?关系式法,方程或方程组法,守恒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讨论法,十字交叉法等。一、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例题 1】某种 H和 CO 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 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A3.2 g B4.4 g C5.6 g D6.4 g 分析:此题宜根据以下关系式巧解: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所以,最后容
2、器中国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 A。解析此题估算即可。解题关键是找出反应中量的关系。【例题 2】FeS2与硝酸反应产物有Fe3+和 H2SO4,若反应中 FeS2和 HNO3 物质的量之比是18 时,则 HNO3的唯一还原产物是 ANO2 BNO CN2O DN2O3 分析:此题运用氧化还原关系式计算。反应中FeS2和 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8,由于生成了 Fe(NO3)3,则FeS2和被还原的 HNO3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5。设 N元素的变价为 x,可列以下氧化还原关系式并解析: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2 页,共 39页该题关键是找出隐含的关系。二、方程或方程组法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
3、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例题 3】(MCE 1999 24)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x 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 g 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 bL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 M的原子量为 分析:方程或方程组法是最常用最不易出错的化学计算方法。阴阳两极的电极反应:阴极:4Mx+4xe=4M 阳极:4xOH-4xe=2xH2O+xO2设 M的原子量为 y 正确答案是 C。【例题 4】有某碱金属 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 14 g 无水晶体。该碱金属M可能是 A锂 B
4、钠 C 钾 D铷(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分析:碱金属及其氧化物跟水反应的反应式关系分别是:2M+2H2O=2MOH+H2M2O+H2O=2MOH 此题有多种解法。有以下特殊解法:设M的原子量为 x 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3 页,共 39页解得 42.5 x14.5 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三、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
5、的效果。*【例题 5】某烃 0.1mol,与在标准状况下为20 L 的氧气(过量)充分反应后,迅速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Na2O2粉末中,在一定设备中使气体完全反应,此时粉末增重15 g。经处理后得到气体14.4 L(标准状况)。该烃能使溴水褪色,试通过计算求出该烃的分子式,并写出可能的结构简式。此题解法颇多,运用守恒法妙解解:设该烃的分子量为M 经分析可推断 14.4 L 气体均为氧气。根据质量守恒:解得 M=70 所以该烃化学式为C5H10。因为该烃能使溴水褪色,故为烯烃。戊烯共有5 种可能的结构简式:CH2=CH CH2CH2 CH3 CH3 CH=CH CH2 CH3*【例题 6】酸雨是因
6、为过度燃烧煤和石油,生成的硫的氧化物与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硫酸和硝酸的缘故。某次雨水的分析数据如下: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4 页,共 39页Cl-=6.0 10-6mol/L Na+=3.0 10-6mol/L 则此次雨水的 pH大约为 A3 B4 C5 D6 此题结合环保考查化学计算,解题关键是我们应根据雨水中阴、阳离子所带负、正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解析,建立解题思维根据电荷守恒:pH=-lgH+=5-lg8 4 此题的正确答案为B。四、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差量法的实质是巧用
7、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此法的突出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例题 7】(TCE 199515)加热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mg,使之完全反应,得剩余物n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此题宜用差量法解析:设 MgCO3 的质量为 x MgCO3 gO+CO2 混合物质量减少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5 页,共 39页应选 A。【例题 8】150时,将 1L 混合烃与 9L 氧气混合,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当恢复至 150,体积恒定时,容器内压强增大8,则该混合烃的组成是 A甲烷与乙烷体积比是14 B丙炔与乙炔体积比是14 C乙烯与丁烷体积比是14 D乙烯与
8、丁烯体积比是14 分析:此题考查思维的灵活性及严密性。宜运用差量法解析。应注意:150时水呈气态,容器内压强增大8即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8。设此混合烃的平均分子组成为CxHy 根据氢原子数判断,选项A、B可排除。运用十字交叉法,推断C、D中哪个选项符合题意?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6 页,共 39页此题正确答案为D。运用差量法求出组成中平均氢原子数是7.2,是解题关键。五、平均值法平均值法是巧解方法,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维和解题断 MA或 MB的取值范围,从而巧妙而快速地解出答案。【例题 9】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 g 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 11.2
9、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 B铁 C 铝 D镁分析:此题可运用平均值法巧解。各金属跟盐酸反应的关系式分别为:ZnH2 Fe H22Al 3H2 Mg H2若单独跟足量盐酸反应,生成11.2LH2(标准状况)需各金属质量分别为:Zn32.5g;Fe28 g;Al9g;Mg 12g。其中只有铝的质量小于10g,其余均大于 10g,说明必含有的金属是铝。应选C。*【例题 10】含有杂质的乙烯2.8 g,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时,充分反应后用去氢气0.25 g,则乙烯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A乙炔 B1,3-丁二烯C丙烷 D甲烷分析:此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解析此题的思路是可运用反应量平均值法解析
10、由于 2.8 g 纯乙烯加氢消耗氢气质量为0.20g,已知 2.8g 样品气体加氢用去氢气0.25g,说明 2.8g 杂质加氢消耗氢气质量必大于 0.25g。丙烷、甲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正确答案是 A。【例题 11】现有某氯化物与氯化镁的混合物,取3.8g 粉末完全溶于水后,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后得到 12.4 g 氯化银沉淀,则该混合物中的另一氯化物是 ALiCl BKCl 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7 页,共 39页CCaCl2 DAlCl3分析:若 3.8g 纯 MgCl2生成 AgCl 沉淀的质量为:说明 3.8g 纯净某氯化物所生成AgCl 沉淀质量必大于12.4 g。即 1molCl-
11、所结合其它金属阳离子质量应小于12 g(Mg2+质量)。因为 1molCl-所结合 Li+、K+、Ca2+Al3+质量分别为 7g、39g、20g、9g。所以 LiCl、AlCl3 为可能。选 A、D不正确。因为:1molCl-结合 Li+、Al3+的质量小于 12g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还必须分别严密计算3.8gLiCl、3.8gAlCl3 分别生成 AgCl 沉淀的质量是否大于12.4g。3.8gLiCl 生成 AgCl沉淀质量为:3.8g lCl3 生成 AgCl沉淀质量为:所以只有 A选项符合题意。此题既考查思维的敏捷性,又考查思维的严密性。六、极值法巧用数学极限知识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
12、极值法即化学与数学极限运算的结合的方法。*【例题 12】有一系列-氨基酸按如下特点排列:该同系列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值接近 A32.0 B46.6C85.7 D92.3分析:此题欲求 w(C)的最大值,明显为求极值问题。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此一系列-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此题可以用极限法求碳元素质量分数的最大值。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8 页,共 39页该同系列通式为:若 n正确答案为 C。七、十字交叉法若用 A、B分别表示二元混合物两种组分的量,混合物总量为A+B(例如 mol)。若用 xa、xb 分别表示两组分的特性数量(例如分子量),x 表示混合物的特性数量(例如相对平均分子质量)则有:十字
13、交叉法是二元混合物(或组成)计算中的一种特殊方法,它由二元一次方程计算演变而成。若已知两组分量和这两个量的平均值,求这两个量的比例关系等,多可运用十字交叉法计算。使用十字交叉法的关键是必须符合二元一次方程关系,能列出二元一次方程。它多用于下列计算?(特别要注意避免不明化学涵义而滥用。)有关两种同位素原子个数比的计算。有关混合物组成及平均式量的计算。有关混合烃组成的求算。有关某组分质量分数或溶液稀释的计算等。【例 题 13】已知自然界中铱有两种质量数分别为191和 193的同位素,而铱的相对平均原子质量为192.22,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应为 A3961 B6139 C11 D3911 分析
14、:此题可列二元一次方程求解,但运用十字交叉法最快捷: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9 页,共 39页【例题 14】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 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 10.8g,则 CO的质量是 A1.4g B2.2g C4.4g D在 2.1g 和 4.4g 之间分析:此题考查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解析过程中可运用十字交叉法:(方法一)CO 与 CO2总质量:27.6g-10.8g=16.8g 生成 CO、CO2共 0.2 mol 2=0.4 mol m(CO)=28 g/mol 0.05 mol=1.4 g 答案:A 另一种解法:(方法二)列关系式 C2H
15、5OH 3H2O 1mol54 gx10.8g解得 x=0.2mol 设 0.2 mol 乙醇不充分燃烧,生成CO、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y、z 则 CO质量为:28g/mol0.05 mol=1.4g 还有其他解法。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10 页,共 39页【例题 15】右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X(X=A、B、C)的物质的量 n(X),纵坐标表示消耗 O2的物质的量 n(O2),A、B是两种可燃性气体,C是 A和 B图 6-1 的混合气体,则C中 n(A)n(B)为 A21 B12 C11 D任意比分析:仔细地观察图示,认真地分析数据,分析图象可以看出:1molA 完全燃烧消耗
16、0.5 molO2 1molB 完全燃烧消耗 2 molO2 1molC(C是 A、B混合气)完全燃烧消耗1molO2 可以利用 1mol 气体燃烧耗 O2进行十字交叉计算:应选 A 此题较全面地测试了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如何快速解出此题。八、讨论法讨论法是一种发现思维的方法。解计算题时,若题设条件充分,则可直接计算求解;若题设条件不充分,则需采用讨论的方法,计算加推理,将题解出。【例题 16】在 30mL量筒中充满 NO2和 O2的混合气体,倒立于水中使气体充分反应,最后剩余 5mL气体,求原混合气中氧气的体积是多少毫升?分析:最后 5mL气体可能是 O2,也可能是 NO,此题需用
17、讨论法解析。因为:最后剩余5mL气体可能是 O2;也可能是 NO,若是 NO,则说明 NO2过量 15mL。解法(一):设 30mL原混合气中含 NO2、O2的体积分别为 x、y 4NO2+O2+2H2O=4HNO3 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11 页,共 39页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可能是10mL或 3mL。解法(二):设原混合气中氧气的体积为y(mL)(1)设 O2过量:根据 4NO2+O2+2H2O=4HNO3,则 O2得电子数等于 NO2失电子数。(y-5)4=(30-y)1 解得 y=10(mL)(2)若 NO2过量:4NO2+O2+2H2O=4HNO3 4yy3NO2+H2O=2HNO3
18、+NO 5因为在全部(30-y)mLNO2 中,有 5mLNO2 得电子转变为 NO,其余(30-y-5)mLNO2 都失电子转变为HNO3。O2 得电子数+(NO2 NO)时得电子数等于(NO2 HNO3)时失电子数。解法(一)是讨论法结合方程组法。解法(二)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转化信息,将体积数转化为物质的量简化计算。凡氧化还原反应,一般均可利用电子得失守恒法进行计算。无论解法(一)还是解法(二),由于题给条件不充分,均需结合讨论法进行求算。4y+5 2=(30-y-5)1 解得 y=3(mL)原氧气体积可能为10mL或 3mL【小结】以上逐一介绍了一些主要的化学计算的技能
19、技巧。解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模式。但从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步骤看,我们应建立一定的基本思维模式。“题示信息十基础知识十逻辑思维”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它还反映了解题的基本能力要求,所以有人称之为解题的“能力公式”。希望同学们建立解题的基本思维模式,深化基础,活化思维,优化素质,跳起来摘取智慧的果实。总结:进行化学计算的基本步骤:(1)认真审题,挖掘题示信息。(2)灵活组合,运用基础知识。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12 页,共 39页(3)充分思维,形成解题思路。(4)选择方法,正确将题解出。精选题一、选择题10.25molCa(OH)2 跟 0.3molH3PO4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得到CaHPO4
20、 和 Ca(H2PO4)2,则这两种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 C12 D41 2由 KCl 和 KBr组成的混合物,取2.00g 样品制成水溶液,加入足量的硝酸后,再加入过量的AgNO3 溶液,沉淀完全后过滤,得到干燥的卤化银的质量如四个选项所示,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A3.06g B3.36g C3.66g D3.96g 3有 Na2CO3 和 K2CO3 的混合物 2.44g,溶于水后加入足量的CaCl2 溶液,反应后得到CaCO3 沉淀 2.00 g,混合物中 Na2CO3 和 K2CO3 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2 C13 D14 4靛青的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如下:C73.3,
21、H3.8,N10.7,O12.2。由此可知靛青的最简式为 AC8H5NO BC2H2NO CC6H4NO DC7H4NO 5把 50mL70 HNO3(密度为 1.40g/cm3)加水稀释配成7mol/L 稀 HNO3(密度为 1.26g/cm3)。则所加水的体积为 A50mL B50mL C50 mL D无法确定61L 标准状况下的某气态烃与一定量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bL,冷却到标准状况下则气体体积变为aL。则用 a、b 表示该烃分子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Aab Ba(a-h)Ca(b-2a)Da2(b-a)7室温时 pH=a的醋酸溶液与 pH
22、=b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度可以表示为 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13 页,共 39页A10(a+b-12)B10(a+b-14)C10(16-a-b)D10(14-a-b)8在滴有甲基橙试剂的50mL0.05mol/L 的一元强酸溶液中,滴入 0.1mol/L的烧碱溶液,当滴至橙色刚好变为黄色时,所用烧碱溶液的体积为 A大于 25mL B小于 25mL C等于 25mL D无法确定9将 0.1mol 下列物质分别溶于1L 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和阳离子总数最多的是 ANa2S BBa(OH)2 CNa2SO4 DNaHSO4 1030时,某硫酸铜溶液若
23、保持温度不变,无论是加入25g蓝矾还是蒸发掉55g 水后,均可得到饱和溶液。则 3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 A25g B35g C45g D55g 11把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加入90g水中,最后过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有0.5mol 电子发生转移,则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16.53 B19.70C31.01 D33.012将 100 g浓度为 18mol/L,密度为 g/cm3 的浓硫酸注入到一定量的水中稀释成9mol/L 的硫酸,则水的体积为 A小于 100mL B等于 100mL C大于 100mL D无法确定1328g铜、银合金与足量的浓硝酸完全反应,放出的气体与2.24 L 的 O2(标
24、准状况)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完全吸收,则合金中Cu与 A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12 C21 D无法计算14托盘天平两端各放一个质量相等的烧杯,内盛4mol/L 的盐酸溶液 50mL,调节至天平指针指向标尺中央。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14 页,共 39页分别向烧杯中加入下列各种物质,反应完毕天平仍为平衡的是 A6.5gFe 和 0.1molZn B0.1mol Fe 和 0.1molZn C0.1molFe 和 5.6gZn D0.1molNa 和 0.1molMg 15在 3BrF3+5H2O=Br2+HBrO3+O2+9HF化学反应中,若有10.8g 水被氧化,则被水还原的BrF3 的
25、物质的量是 A0.4mol B0.6mol C0.8mol D1.0mol 16标准状况下,11.2 L 由甲烷、甲醛、乙烷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相同状况下CO215.68L,混合气体中乙烷所占体积分数为 A80 B60C40 D2017一定量某物质的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2a,当加入等体积的水稀释后,其质量分数小于0.1a,则原溶液的密度 A大于水的密度B等于水的密度C小于水的密度D无法确定18某温度下,将Cl2 通入 NaOH 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 ClO3-的浓度之比为 13,则此反应中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
26、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113 C31 D41 二、非选择题现有某一铵盐,为测定其氮的质量分数,称取铵盐样品2.55g,溶于水后,再加入足量HCHO 溶液配成 100mL溶液。充分反应后,从中取出5.00mL溶液,用 0.100mol L-1 的 NaOH 溶液进行中和滴定,恰好用去19.5mL。试求该铵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保留 3 位有效数字)20硝酸工业尾气中NO、NO2被 NaOH 溶液吸收的主要反应为:2NO2+2NaOH=NaNO2+NaNO3+H2O,NO2+NO+2NaOH=2NaNO2+H2O。若用纯碱溶液处理尾气,反应类似,生成 NaNO2、NaNO3,同时
27、放出 CO2。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15 页,共 39页(1)现有标准状况下aLNO2(其中 N2O4 的体积分数为 20)和 bLNO的混合气体恰好被200mLNa2CO3 溶液完全吸收,则 a、b 应满足的关系是 _,Na2CO3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molL-1。(2)若有标准状况下氮氧化物的混合气体2.016L 恰好与 1molL-1 的 Na2CO3 溶液 50mL完全反应,且生成的NaNO2 与 NaN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混合气体中N2O4与 NO2的体积比为 _。答案一、选择题1D 2B、C 3A 4A 5C 6D 7C 8B 9A 10A11D 12A 13B 14A
28、、D 15A 16C 17C 18D 二、非选择题二化学综合计算中有关取值范围问题的讨论学习目标知识技能: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分析解答,掌握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中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训练化学综合计算的一般方法和解题技巧;通过对高考综合计算题的分析,明确高考化学综合计算的内容和要求。能力培养:通过分析与综合、比较和论证,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能力;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的新信息的能力;将试题所给的新信息与课本中有关知识
29、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等自学能力的培养。科学思想:通过化学综合计算的训练。使学生对化学基本知识能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通过题示信息的捕获、理解、加工,加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针对性、适应性)、严密性(精确性、科学性、逻辑性、深刻性)、整体性(广阔性、有序性、结合性)以及创造性的培养。科学品质: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创造性等思维能力品质;重视量纲和规范使用有效数字等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形象抽象思维;求同求异思维;直觉判断思维;集中发散思维;通过数学抽象和简明的文字表达,解决化学计算问题。重点、难点化学综合计算中思维模型的建立;化学多种基本计算技能的综合应
30、用。化学综合计算是近年来化学高考题的压轴内容,他不仅仅是将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等进行综合,而且在解题方法上也渗透了许多数学问题。我们结合一些典型的化学综合计算题的分析来探讨有关化学综合计算的解题模式、方法和解题技巧。着重讨论化学综合计算中取值范围的问题。【例题 1】在 50mL、4.0mol/L 的 NaOH 溶液中,通入 H2S气体并充分反应,然后,小心蒸发,得到不含结晶水的白色固体。若通入H2S的物质的量为 xmol,生成的白色固体的质量为yg,试通过讨论写出x 和 y 的关系式。分析:题中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来。2NaOH+H
31、2S=Na2S+2H2O 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16 页,共 39页Na2S+H2S=2NaHS(联系 CO2与 NaOH 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据这两个化学方程式,最后得到的白色固体可能是NaOH、Na2SNa2SNa2S、NaHS NaHS 在硫化氢不足和过量时将对产物种类产生影响,在第二个化学方程式中写的是硫化氢与硫化钠的反应,我们不考虑过程,只考虑结果,写出一个只含有反应物的可以容易计算的化学方程式将和相加,得到:NaOH+H2S=NaHS+H2O根据化学方程式、,定量讨论两种反应物的量的关系对白色固体物质的影响。当 n(NaOH)n(H2S)=21,白色固体为 Na2S。当
32、 n(NaOH)n(H2S)=11,白色固体为 NaHS。当 n(NaOH)n(H2S)21,氢氧化钠过量,白色固体为Na2S、NaOH 的混合物。当 n(NaOH)n(H2S)11,白色固体为 NaHS。当 11n(NaOH)n(H2S)21,白色固体为 Na2S、NaHS。所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n(NaOH)=4.0 mol/L 0.050 L=0.20 mol硫化氢的物质的量有以下几种情况,硫化氢在取不同的物质的量时,白色固体的种类、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固体质量的关系。总结如下:(1)n(H2S)0.10mol,按反应式进行,所得白色固体为硫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以不足的硫化氢的物质的
33、量 x 作基准,可生成 x mol 硫化钠;耗去 2xmol 氢氧化钠,剩余(0.20-2x)mol 氢氧化钠,则 y=78x+40(0.20-2x)。(2)n(H2S)=0.10mol,按反应进行,两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10mol 硫化钠。(3)0.10(H2S)0.20mol,按反应式和进行,得到白色固体为Na2S和 NaHS 的混合物,计算Na2S时,应以不足量的NaOH 计算;计算 NaHS 时,应以剩余的H2S来计算:y=780.10-(x-0.100)+56 2(x-0.10)(4)n(H2S)0.20mol,按反应式进行,白色固体全部为NaHS,NaOH 完全反应,y=0
34、.20 56。x0.10y=8-2x x=0.10y=7.8x0.10 x0.20 y=4.4+34x 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17 页,共 39页x0.20y=11.2 解决有关取值范围的定量计算方法(1)正确写出两种反应物以不同物质的量混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是思考、分析此类计算题的基础。(2)依据写出的生成不同产物的化学方程式,确定过量反应物的取值范围,理解取值范围与发生的化学反应及所得产物的关系,这是解决此类计算题的关键。(3)在各取值范围内,以不足量的反应物为基准计算所得生成物的量,即可完成取值范围讨论型综合计算。【例题 2】把 amolNH3、O2组成的混合气导入密闭反应器中,
35、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化学反应。若混合气体中 O2为 xmol。反应生成的 HNO3 为 ymol。1试确定 O2的物质的量 x 取不同范围时,HNO3 的物质的量 y 的计算式,2并画出相应的函数图象。分析:氨气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当氧气过量时,还可以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 4NO2+O2+2H2O=4HNO3 如果氧气过量,只需要求写出反应物与最终产物的化学方程式。将、三个化学方程式合并得到:NH 3+2O2=HNO3+H2O 例题中给出 NH3、O2混合气共 amol,那么 O2的含量 x 对产物的产生的影响化学如下:分变为 NO,另一部分则转化为硝酸
36、。NH3、O2混合气为 amol,O2为 xmol,NH3为(a-x)mol。在密闭容器内NH3与 O2。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5O2=4NO+6H2O(1)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18 页,共 39页NH3+2O2=HNO3+H2O(2)请依据上述关系式完成图象。【例题 3】已知氨与氯气可迅速发生以下反应:2NH3+3Cl2=N2+6HCl。现有 AL氨气、氯气的混合气,其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x,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为yL。(1)讨论氨气的体积分数x 取不同值时,反应后气体体积y 的关系式。(2)当混合气体的体积(AL)为 55L 时,计算反应后气体体积y 的最大值、最小值及y=A时的氨
37、气的体积分数 x 的值。(3)画出反应后气体体积y 随氨气的体积分数x 变化的图象。分析:依据上述两题的分析和解题思路方法,讨论此题中两种反应物的量的变化对生成物的影响,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混合气体中两种反应物的体积为NH3体积为 AxL;Cl2 体积为 A(1-x)L。讨论:当氨气不足量时,仅发生原题中所述反应,产物为氮气和氯化氢;如果氨气足量会与产物氯化氢再反应生成氯化铵。2NH3+3Cl2=N2+6HCl NH 3+HCl=NH4Cl 8NH3+3Cl2=N2+6NH4Cl 根据上述 三个反应方程式很容易解决这道题。并进一步确定NH3的体积分数 x 的不同取值对反应后气体成分的影响高
38、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19 页,共 39页体为 N2及剩余的 NH3。解答:计算:第二问:恰好按反应进行时最大;恰好按反应进行时最小。第三问的图象。当 y=A时,y=A(3-4x)=A x=0.50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20 页,共 39页*【例题 4】1,3-丁二烯和氢气的混合气体5L,在催化剂作用下,经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气体体积为VL(所有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1)若氢气的体积为1L,计算反应后的体积V。(2)若氢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比值为x,计算 x 为不同值时反应后的体积V(以 x 表示)。(3)在右图上画出V随 x 变化的曲线。(4)在上述混合气体中若混有丙炔,总体积仍为 5L,其中
39、氢气及丙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比值分别为x 和 y。(i)在下面左图上画出当y=0.2 时,V随 x 变化的曲线;(ii)在下面右图上画出当x=0.15 时,V随 y 变化的曲线。分析:该题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1,3-丁二烯可用分子式表示)C4H6+H2=C4H8 C4H8+H2=C4H10 C4H6+2H2=C4H10当 V(C4H6)/V(H2)1 时,仅按反应进行;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21 页,共 39页产物是 C4H8还是 C4H10或它们的混合物,由于氢气全部被消耗,剩余气体的体积等于反应物C4H6的体积。和 H2的混合气,气体体积为C4H6的体积和剩余 H2的体积。解答:(1)、(
40、2)、(3)部分。(1)V(H2)=1L,按反应进行,反应后的体积 V=V(C4H6)=5L-1 L=4L。=5(1-x)+5x-2 5(1-x)=10 x-5。(3)第(4)问,当混合气中含有丙炔时,丙炔与丁二烯跟氢气反应的关系不变,应该将丙炔和丁二烯合在一起解决。当丙快的含量为y 时,氢气的含量变化?0 x1-y 当 x=0.15 时,丙炔和丁二烯总含量为0.85,此时反应后气体体积是反应前的 C4H6和 C3H4体积之和,为 5L0.85=4.25L。【解答】我们已经分析清楚了,下面我们一起完成下列的两图: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22 页,共 39页【例题 5】现有 AlCl3 和 FeCl
41、3 混合溶液,其中 Al3+、Fe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1mol,在此溶液加入 90mL4mol/L的 NaOH 溶液,使其充分反应,设Al3+物质的量与总物质的量的比值为x。(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x=0.4 时,溶液中产生的沉淀是什么?物质的量是多少?(2)计算沉淀中只有Fe(OH)3 的 x 取值范围。并在图中画出沉淀总量(mol)随 x(01)变化的曲线。(3)若 Al3+和 Fe3+的物质的量之和为Amol(A为合理数值),其它条件不变时,求沉淀中同时有Fe(OH)3、Al(OH)3的 x 取值范围和各沉淀的物质的量(用含有A、x 的式子表示)。分析:在该题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
42、子方程式,并分析反应物的量对反应的影响Fe3+3OH-=Fe(OH)3Al 3+3OH-=Al(OH)3Al(OH)3+OH-=Al(OH)4-OH-适量时,Al3+、Fe3+会成为沉淀,当OH-过量时,Al(OH)3会溶解,生成 Al(OH)4-。题中所给的 OH-的物质的量是 n(OH-)=0.09L4mol/L=0.36mol 即:OH-对于两种离子生成沉淀是过量的,肯定可以使Al(OH)3使溶解一些或全部,那么剩余OH-能使 0.06molAl(OH)3溶解?当 x=0.4 时,溶液中的沉淀发生、两反应共耗OH-0.30mol,生成的 Al(OH)3物质的量为 0.04mol,而剩余
43、OH-0.06mol,此时 Al(OH)3完全溶解。因此,沉淀为Fe(OH)3,物质的量为 0.06mol。当沉淀只有 Fe(OH)3时 x 的取值:溶液中无 Al(OH)3,耗 OH-0.14x,有:30.1(1-x)+0.4x=0.36,得 x=0.6,所以当 0 x0.6 时,沉淀只有 Fe(OH)3画出 x 在(0,1)之间沉淀的物质的量:分析 x 在取不同范围时沉淀的物质的量?当 x?(0,0.6)时,y=0.1(1-x)当 x?(0.6,1)时,、共生成沉淀0.1mol,剩余 0.06molOH-,可使 0.06mol Al(OH)3溶解,此时沉淀的物质的量为:y=0.1-0.06
44、=0.04(mol)。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23 页,共 39页依据上述的两个关系式画出沉淀的物质的量随x 的变化曲线如下第三问实际是将数据问题字母化,解决时,应该同第二问是一样的,我们应该首先找出x 在哪一点恰好使生成完全溶解?回答:3A(1-x)+4Ax=0.36 得 x=0.36/A-3 所以,当 0.36/A-3 x1 时,出现两种沉淀。Fe(OH)3的物质的量为:A(1-x)mol Al(OH)3的物质的量为:Ax-(0.36/A-3)mol=A(x+3)-0.36mol【小结】解决任何一道化学题时,必须首先仔细地阅读试题、认真地审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投入解题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解题
45、才会得心应手。精选题1今有碱金属两种碳酸盐和碱土金属的一种不溶性碳酸盐组成的混合物。取其7.560g 与过量盐酸反应,放出CO2体积为 1.344L(标准状况),另取等质量的原混合物加水搅拌,可滤出不溶性盐1.420g。(1)取过滤后的 1/10 体积,向其中缓慢滴加浓度为0.2500mol/L 盐酸,并同时记录放出 CO2体积(标准状况)和消耗盐酸的体积,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试计算确定这两种碱金属碳酸盐的化学式。(2)将滤出的不溶性盐(1.420 g)投入到浓度为2.500mol/L 盐酸中,当完全反应时,耗去盐酸16.00mL。试计算确定原不溶性碳酸盐的化学式。2写出 H2S燃烧的化学方程
46、式。1.0LH2S气体和 aL 空气混合点燃,若反应前后气体的温度和压强相等(20,101.3kPa)。试讨论当 a 的取值范围不同时,燃烧后气体的总体积V(用含 a 的表达式。假定空气中N2和 O2的体积比为 41,其它成分可忽略。)3将 amolH2S和 1molO2置于一个容积内进行反应。维持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101kPa),在 120下测得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24 页,共 39页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分别为1 和2,若 a 的取值范围不同,则H2S的氧化产物可能有三种情况:(1)全部是 SO2 时,此时 a 的取值范围是 _。(2)全部是 S时,此时 a 的取值范围是 _。并且
47、1_2(填小于、大于或等于)。(3)部分是 SO2,部分是 S时,此时 a 的取值范围是 _;反应所生成 SO2的物质的量为 _mol;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mol(以含 a 的代数式表示)。4取 3.40g 只含羟基,不含其它官能团的饱和多元醇,置于5.00L 氧气中,经点燃醇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 0.56 L。将气体经 CaO吸收,体积又减少2.80L(所有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1)3.40g 醇中 C、H、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C_ mol、H_ mol、O_ mol;该醇中 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_。(2)由以上比值能否确定该醇的分子式?其原因是_。(3)如果将
48、该多元醇的任意一个羟基换成一个卤原子,所得到的卤代物都只有一种,试写出该饱和多元醇的结构简式 _。5石油及其分馏产物在供氧不足时燃烧,常常产生CO,这也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将某气态烃在5 倍体积的纯氧中燃烧,产物通过足量Na2O2 并在电火花连续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缩小到燃烧后产物体积的3/8(气体体积都在100以上,101kPa时测定)。(1)试写出通式为CxHy的某烃在供氧不足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O2的系数设定为 m)。(2)若 1mol 某气态烃在供氧不足时燃烧,产物在Na2O2 和电火花连续作用下产生3mol 氧气,且固体 Na2O2增重范围为 90gW 118g,求烃
49、可能的分子式和燃烧产物CO与 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将结果填入下表。答案1(1)7.5 g 混合物中 n(碳酸盐)=1.344/22.4 mol=0.06mol 按上图分析碱金属碳酸盐中:设碱金属两种盐中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和 y,则:(2x+60)0.03+(y+61)0.02=7.56-1.42,得:3x+y=156;经讨论得出 x=y=39符合题意,因此两碱金属碳酸盐为:K2CO3(0.03 mol)、KHCO3(0.02 mol)高中化学计算总结第 25 页,共 39页(2)碱土金属碳酸盐的物质的量为:n=n(碳酸盐)-n(K2CO3)-n(KHCO3)=0.01mol 该碳酸盐
50、的摩尔质量:1.42/0.01=142(g/mol)0.01mol 碱土金属盐多消耗盐酸:2.5 16/100=0.04(mol)所以该盐为碱式盐,设为Z2(OH)2CO3 有:2Z+17 2+60=142得 Z=24(Mg)所以碱土金属碳酸盐为:Mg2(OH)2CO3 22H2S+O2=2S+2H2O 2H2S+3O2=2SO2+2H2O 提示:问(1)按反应 2H2S+3O2=2SO2+2H2O计算;问(2)按反应 2H2S+O2=2S+2H2O计算,由于产物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两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硫是固体;问(3)介于(1)和(2)之间,按照两个化学方程式关系列出关系式计算。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