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棚户区改造项目施工组织设计.pdf(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目录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二、质量保证措施三、施工总进度(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网络图)及保证措施四、施工安全措施五、文明施工措施六、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七、施工环保措施计划八、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九、现场组织管理机构十、与发包人、监理及设计单位、专业分包工程的配合2一、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1.工程概况1.1.1.编制依据1.1.1.1 赤水市 2017年市中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施工招标文件;1.1.1.2 施工现场情况;1.1.1.3 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房屋建筑强制性条文、建筑质量管理条例等;1.1.2.项目概况1)、本工程为赤水市2017 年市中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
2、(一期)工程建设项目。2)、建设地点:赤水市3)、本工程新建安置房:6700,其中住房 60 套 4800,非住房二层 1900。4)、工期为 8 个月。5)、工程质量:符合国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1.2.施工总体部署1.2.1.施工安排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进场后先进行临水、临电、办公、住宿及施工现场道路的设计施工。尽快完成临时设施的建设等施工准备工作后,进行土方的工程,同时做好降水工作。31.2.1.1.基础及地下室、主体层施工阶段,本阶段以结构为先导,加大人、财、物的投入,配备足够的模板、架料和设备。安装预留预埋、防水和其他专业管线的敷设施工等将适时插入。组织合理的流水施工,确保模板、
3、架料科学合理的周转使用。1.2.1.2.装饰装修与安装工程室内装饰在楼层间形成流水施工,装饰工程施工遵循先上后下,先湿作业后干作业,先内后外的原则进行。各专业安装工程随土建工程进度插入施工,互相协调配备。安装工程施工总体按照“先内后外,先下后上,先主管后支管,先预制后安装”的原则,实行平面分区、分楼层、立体交叉作业的施工方法。在专业施工阶段,应本着“电让水”的原则组织施工。配合装饰阶段先进行安装施工,为装修及其他专业施工提供作业面,待各专业的安装工程完成后再进行竣工验收前的单体和联合调试。1.2.1.3.综合调试、竣工收尾阶段本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工程质量验证阶段,我们一方面对各专业进行综合调试,
4、同时加紧整个工程的整套收尾,清洁卫生和成品保护,搞好安装及设备调试,引好室外管线,加紧各项交工技术资料的整理,确保工程的一次验收成功1.2.2.施工准备1.2.2.1.现场准备开工时根据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职业健康卫生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4要求及我企业环境与安全职业卫生管理程序文件,制定科学的平面布置和管理措施,严格按公司文明标准化建设的标准进行现场平面、空间的分配,实施动态化管理。具体准备工作如下:1.2.2.1.1.办理好坐标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的移交及现场复核,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现场测量控制网。1.2.2.1.2.根据现场实际,布置封闭式围墙。1.2.2.1.3.对施工场地临时施工道路、材料堆场
5、等区域进行硬化,根据施工总平面图的要求搭设临建、设置好材料堆场、布置施工机械、布置临水及临电线路。1.2.2.2.技术准备1.2.2.2.1.熟悉及会审图纸: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和地质资料,配备必要的标准图集和规范、规程,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提出问题,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图纸会审,并做好会审记录。1.2.2.2.2.原始资料调查分析:通过施工地区的气象、现场周围情况、建材市场供应状况等项调查,为总平面布置和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依据。1.2.2.3.物资、劳动力组织准备:1.2.2.3.1.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遵循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的原则,组织高效率的施工组织班子。1.2.2.3.2
6、.做好职工入场教育工作,按照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分别组织工人分批进场,安排好职工生活,并进行安全、防火、文明施工和遵纪守法教育,使职工严格遵守上级颁发的各项规章制度。51.2.2.4.作业队伍的准备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进度安排,准备技术精湛、工作认真负责的专业班组。所有班组上岗前,均先由项目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负责人结合工程特点作好详细的交底。1.2.2.5.资金准备为保证工程按施工进度计划正常进行,我公司设立专门的帐户,负责本工程的资金调度,并预拨一定资金,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保证施工顺利进行。1.3.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1.3.1.施工测量1.3.1.1.施工测量工艺
7、: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根据设计定位条件测设“建筑物矩形控制图”测定轴线控制桩测定大角桩及轴线桩建筑物的基础放线检测轴线控制桩投测四大角及主轴线测定基础细部线位各层的标高控制测定 0.00 水准点或水平线建筑物垂直度控制测定四大角轴线延长线桩以1 层轴线位置为准,在四角轴线上向上逐层投测各层以投测的大角轴线,测定其他轴线。1.3.1.2.测量定位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测量的主要工作是标高传递和轴线测设以及建筑主轴线的定位。61.3.1.2.1.标高传递:1.3.1.2.1.1.首先,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基点,用水准仪引测定出现场的标高控制点在施工过程现场周边稳固的建筑或构筑物上,并利用标高控制点进行地下部
8、分施工过程中的标高施测和控制。1.3.1.2.1.2.利用标高控制点,用水准仪精确测定出标高引测点在建筑物边柱或外墙上。选几点较方便向上丈量的点作为0.000 以上层的起始标高引测点。1.3.1.2.1.3.0.000 层以上的标高引测采用50m钢尺向上引测,引测时,用钢尺沿垂直方向从标高引测点向上量至施工层,定出两点正(+)米数的标高点,然后将水准仪架设在施工层上,以引测上来的两点标高点,一点作后视,一点作校核,进行抄平,施测出其余各点以作为施工的依据。为方便记忆和施工,每层标高均测定出本结构楼面标高的+0.500m。以后各施工层均用此法进行引测。1.3.1.2.2.轴线测设:1.3.1.2
9、.2.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立轴线平面方格控制网。选择有代表性的纵、横轴线形成方格控制网作为建筑物轴线控制的依据。1.3.1.2.2.2.在施工层楼板砼浇捣完毕后,将经纬仪分别架设在各主控轴线(代用轴线)控制点上,照准各相对应的轴线后视点,将轴线设测到楼板边缘或柱顶上。同法倒镜再标出一点,前后正、倒镜两点位置应一致,若误差在允许范围以内时,则取其中点。当纵横主轴线均投测至施工层上面后,再将经纬仪架设在楼面上,用正倒镜法,将投测在楼板或柱顶上的各轴线的对应点连成一线,并在楼板面上弹上墨线,以7此作为基线,其余轴线以此为准绳,根据设计图上标注的尺寸,用钢尺丈量出来。1.3.1.2.2.3.在投测轴
10、线的过程中,各主控制线和校核线闭合或误差在允许范围时,即说明设测的轴线是正确的。若超过允许误差范围时,必须查明原因,进行重测,以保证轴线投测的精度达到规范的要求。1.3.2.基础工程1.3.2.1.土石方工程1.3.2.1.1.本工程采用机械开挖方法,按设计分段、分子项、分标高采用挖土机一次挖到设计标高以上300500,剩余的采用人工一次清除达到持力层要求后,及时组织验槽,并及时施工垫层,整个基础的土方开挖按其所在的地面标高和设计所需的高程进行分段开挖、分段施工。1.3.2.1.2.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化施工时应注意:根据土方回填平衡计算确定,需运到场外的根据建设方指定地点采用挖装机械配合自卸汽车
11、施工。1.3.2.1.3.基础开挖时及时安排边沟、边坡的修整和防护,确保边坡稳定。1.3.2.1.4基础土方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测。1.3.2.1.5.石方开挖时,边坡顶堆石高度不得超过1.5 米,距沟槽边缘不少于 1.0 米,以免造成基槽塌方,如遇下雨,基坑内积水应用水泵及时抽出,基坑开挖石方(除留回填土之外)及时运出施工现场,避免塌方造成安全事故。81.3.2.1.6.基槽、坑开挖到位后,经项目部自检复查,轴线位置应保证基槽、坑中心线两侧的净宽不小于基础底宽的一半。高程允许偏差:石方 0-20mm,检查合格后,报请建设、监理单位验收,并在隐蔽记录上签字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
12、施工;1.3.2.2.基础混凝土施工1.3.2.2.1.基础模板采用木模板。1.3.2.2.2.钢筋工程:钢筋采用现场加工,现场绑扎。具体操作工艺及要求参考主体结构施工方案。1.3.2.2.3.混凝土工程: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具体操作工艺及要求参考主体结构施工方案。独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基础下素砼垫层为。1.3.2.3.土方回填1.3.2.3.1.回填材料采用粘性土,预先对土的含水率进行试验,使其含水率控制最佳含水率在允许值之内。1.3.2.3.2.坑槽四周内不得有积水、淤泥、建筑垃圾。1.3.2.3.3.控制每层填土厚度不超过300mm,将土铺平后,用蛙式打夯机压实。1.3.2.3.4.
13、每层施工完毕,进行环刀取样试验,压实系数不小于0.9后方进行下一层的施工。1.3.2.4.基础梁及底板混凝土施工1.3.2.4.1.基础梁模板采用砖胎膜。1.3.2.4.2.钢筋工程:钢筋采用现场加工,现场绑扎。具体操作工9艺及要求参考主体结构施工方案。1.3.2.4.3.混凝土工程:基础混凝土现采用商品混凝土,具体操作工艺及要求参考主体结构施工方案。1.3.3.主体结构工程1.3.3.1.施工顺序:抄平放线柱绑筋柱支模柱浇砼梁、楼板支模梁、楼板钢筋绑扎浇梁、楼板砼养护拆模填充墙砖砌体。1.3.3.2.施工测量放线:1.3.3.2.1.施工主体工程时,将建筑物控制点由室外引至室内,首层以上各层
14、的轴线由内控点采用激光经纬仪向上引测,所以应及时在首层楼板预埋钢板,首层楼板混凝土浇筑后,依据建筑物控制网测设外控点。外控点应组成闭合图形,布设方案应提交监理审批。在各楼层或施工段上形成闭合图形,投测后必须校核边长和夹角。1.3.3.2.2.高程控制应由首层标高控制线向上引测,每次引测均应由首层开始垂直向上用钢尺量距,用水准仪抄平,同样要注意悬挂标准重物,并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每次引测还应由首层三个不同地方向上引测,然后在同层进行闭合校核,校核无误后进行闭合调整,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方可使用。标高引测时应注意层高和全高误差的控制,层高允许误差 3mm,全高 20mm。1.3.3.3.钢筋工程1.
15、3.3.3.1.钢筋加工:101.3.3.3.1.1.在现场设钢筋加工场,钢筋集中加工成型。柱、梁、板中钢筋的锚固、截断位置及箍筋等构造要求除特别说明外,尚应符合设计图中抗震等级的规定要求。所有加工严格按钢筋放样图纸执行。加工后的钢筋须经质检人员抽样检查。检查应包括:钢筋是否平直,无局部曲折,钢筋的弯钩、弯折和平直长度,以及钢筋的加工尺寸误差是否满足 GB50204-02中有关钢筋加工允许偏差的规定。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面绑扎。1.3.3.3.1.2.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表面应清洁、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1.
16、3.3.3.1.3.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调直钢筋时,级钢筋冷拉率不宜大于 4%。1.3.3.3.1.4.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 度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2.5 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1.3.3.3.1.5.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要作135 度弯钩时,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 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按设计要求确定。1.3.3.3.1.6.钢筋作不大于 90 度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 倍。1.3.3.3.2.钢筋接头:1.3.3.3.2.1.接头位置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框架梁上部筋在跨中1/311区段内,下部筋
17、在距端支座1/3 范围内;楼板钢筋参照框架梁钢筋范围的为 1/4。采购时选用定长定尺,以便接头位置调整。框架柱主筋采用电渣压压力焊接头,框架梁纵梁:直径大于等于20 时采用滚压直螺纹A级接头;同一构件内接头应相互错开满足规范要求。1.3.3.3.2.2.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的1.3 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受拉区不超过 25%,受压区不超过 50%。1.3.3.3.2.3.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 25mm。1.3.3.3.2.4.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范围内,当搭接钢筋为受拉时,
18、其箍筋间距不大于5d,且不大于100mm;当搭接钢筋为受压时,其箍筋间距不大于 10d,且不大于 200mm(d 为受力钢筋中的最小直径)。1.3.3.3.3.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1.3.3.3.3.1.各部位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1.3.3.3.3.2.顶板保护层垫块按1.0m1.0m 梅花型布置,防止过疏造成钢筋紧贴模板,拆模后露筋。1.3.3.3.4.柱钢筋绑扎:套柱箍筋时要注意箍筋的开口应相互错开,箍筋绑扎前,要先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进行绑扎。根据抗震要求,柱箍筋弯钩为 135 度,平直段不小于 10d。柱钢筋绑扎主要控制要点为首
19、先主筋位置要准确,根据放线结果及时将12位移钢筋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主筋和箍筋均到位;其次禁止将箍筋掰开后往主筋上套,应将箍筋从上套入主筋。1.3.3.3.5.梁钢筋绑扎:梁高较小时,梁的钢筋架空在梁顶上绑扎,然后再落位;梁高度较大时,梁的钢筋宜在梁底模上绑扎,其侧模后装,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板、主次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交叉点钢筋稠密,要注意梁顶面主筋的净距不少于 30mm,以利浇筑砼。梁与柱一侧平齐时,梁的纵筋应于柱竖筋内侧通过。梁的纵筋的搭接长度要同时满足图纸及规范的要求,上筋在跨中搭接,下筋在支座处搭接,同一截面内钢筋搭接根数应不多于
20、同边钢筋数的一半。1.3.3.3.6.楼板钢筋绑扎1.3.3.3.6.1.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应力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固定。绑扎板筋时用八字扣,相交点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两层筋之间须加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1.3.3.3.6.2.在钢筋下面垫好砂浆垫块,间距1.0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1.3.3.3.7.楼梯钢筋绑扎:1.3.3.3.7.1.工艺流程:划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1.3.3.3.7.2.在楼梯底模上划主筋和分布
21、筋的位置线。根据设计图13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均应绑扎。1.3.3.3.7.3.板筋绑完,待踏步模板吊绑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主筋接头的数量和位置均要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1.3.3.3.8.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1.3.3.3.8.1.严把钢筋进场关:凡是进场的钢筋原材均按试验规定抽样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必须经监理审查批准。1.3.3.3.8.2.严把审图关:专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审图和钢筋翻样工作,若钢筋过密一定要提前放样,提前采取措施。1.3.3.3.8.3.控制钢筋下料成型:钢筋成型均在现场加工棚集中加工,为保证下料和成型尺寸准确,现场技术人员要亲自到
22、加工现场进行交底,并派专人在加工现场负责监督检查钢筋的加工成型质量。同时加工好的钢筋还要再次经过严格挑选,有效的控制下料成型质量。1.3.3.3.8.4.锚固、接头长度要用尺检验,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1.3.3.3.8.5.坚持两次放线:在梁、板模板支完后进行一次放线,根据放线调整竖向钢筋位置,梁、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放线,进一步校正竖向钢筋位置,准确无误后方可浇筑梁板混凝土。1.3.3.3.8.6.在柱模板上口加贴模定位定距箍,该箍应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构件截面钢筋位置准确,混凝土保护层均匀。1.3.3.3.8.7.施工缝位置钢筋定位,用卡茬木方放在两皮钢筋之间和下铁钢筋保护层处,并
23、用钢筋马凳支撑,钢筋马凳放在垫块上。1.3.3.3.8.8.控制垫块的验收和绑扎。在技术交底中进一步明确垫14块的绑扎位置。垫块使用前必须经过认真挑选,分规格存放,做好标识,注明规格及使用部位,绑扎时要逐一检查,确保绑扎牢固。1.3.3.3.8.9.钢筋绑扎成型后,不准踩踏,尤其是负筋部位,浇筑混凝土时,振捣棒不准触动钢筋,并设专人随时校正钢筋位置。1.3.3.3.8.10.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派专人负责及时调整柱钢筋的位置,纠正浇筑混凝土所产生的钢筋位移,及时清理粘在柱钢筋上的砂浆。1.3.3.3.8.11.钢筋工程施工要严格执行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02)。1.3.3.
24、4.模板工程1.3.3.4.1.模板施工技术工艺1.3.3.4.1.1.柱模板:放线设置定位基准第一块模板安装就位安装支撑邻侧模板安装就位连接二块模板,安装第二块模板支撑安装第三、四块模板及支撑调直纠偏安装柱箍全面检查校正柱模群体固定清除柱模内杂物、封闭清扫口。1.3.3.4.1.2.梁模板:放线搭设支模架安装梁底模梁模起拱绑扎钢筋与垫块安装两侧模板固定梁夹安装梁柱节点模板检查校正安梁口卡相邻梁模固定。1.3.3.4.1.3.楼面模板:复核板底标高搭设支模架安放龙骨安装模板(铺放密肋楼板模板)安装柱、梁、板节点模板安放预埋件及预留孔模板等检查校正交付验收。1.3.3.4.2.模板及支撑体系1.
25、3.3.4.2.1.根据结构特点,采用两种模板及支撑体系方案,保证15混凝土的内在及外观质量。施工前要根据结构荷载和施工荷载对支撑体系进行计算和验算,以保证体系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模板工程验收严格执行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2002)。1.3.3.4.2.2.顶板、梁模板采用竹胶合板模板,用木方作龙骨(间距 300)。1.3.3.4.2.3.首层柱柱模采用竹胶合板模板,保证混凝土的内在及外观质量。底下缝提前用砂浆封度,避免漏浆。1.3.3.4.2.4.预留洞口模板:采用竹胶合板定型制作成工具式模板,整装散拆。1.3.3.4.2.5.楼梯模板采用竹胶合板模板。侧模部分用木模
26、镶补,楼梯模板安装前先在楼梯间墙上按照设计标高弹出楼梯段踏步及平台板的位置线。1.3.3.4.2.6.模板安装完后,要全面检查,牢固稳定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构件跨度超过4m 时,支模时按实际跨度的1/10003/1000进行起拱。1.3.3.4.2.7.模板拆除前首先对同条件养护试块进行试压,根据试压强度决定拆模时间。拆除模板的顺序和安装顺序相反,模板吊运拆除时要平稳准确,不得碰撞砼表面。侧模的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进行。梁板底模,要根据同条件试块试压强度达到下表规定后方可拆除。1.3.3.4.3.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1.3.3.4.3.1.工程施工前期
27、,精心设计,认真加工,严格按照本工16程的要求和特殊性设计、制作和质量监控,全面保证工程质量。1.3.3.4.3.2.模板进场前,根据模板方案、项目部的进度安排及流水段划分情况,对模板进行设计编号和使用部位编号,有次序地安排模板分批进场,保证现场施工的需求又避免占用现场更多的地方放置模板。1.3.3.4.3.3.模板施工应完全按照现场文明施工方法,遵守现场安全施工守则,确保施工安全文明。1.3.3.4.3.4.模板所有零配件以及架体应安装牢固可靠,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1.3.3.4.3.5.支模时,严格按照模板的施工方案执行。1.3.3.4.3.6.施工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撑的牢固性和稳
28、定性。1.3.3.4.3.7.梁板模板施工时,要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起拱。1.3.3.4.3.8.竖向构件吊垂线,梁及悬挑结构采用拉通线的方法,并坚持在打混凝土时不撤线,随时观察模板变形,及时调整模板。1.3.3.4.3.9.在楼板和梁端适当位置设置清扫口,浇筑混凝土前,配置空压机配合清理模板内杂物。1.3.3.4.3.10.控制拆模时间,留设同条件养护试块,按规范要求决定拆模与否。1.3.3.4.3.11.为保证脱模效果,使用水质脱模剂,涂刷时要均匀。1.3.3.4.3.12.模板工程的安装和验收严格执行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02)。1.3.3.5.混凝土工程本工程混凝土主
29、要采用商品混凝土。171.3.3.5.1.砼施工技术工艺:砼浇筑、振捣砼养护。1.3.3.5.5.混凝土浇筑施工:1.3.3.5.5.1.浇筑的一般要求:1.3.3.5.5.1.1.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墙、柱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1.3.3.5.5.1.2.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 米,如超过 2m时必须采取加串筒措施。1.3.3.5.5.1.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如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1.3.3.5.5.1.4.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
30、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1.25 倍,大不超过 500mm,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200mm。1.3.3.5.5.1.5.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问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 倍(一般为 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 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1.3.3.5.5.1.6.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问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问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 2小时应
31、按施工缝处理。181.3.3.5.5.1.7.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上初凝前修整完毕。1.3.3.5.5.2.柱、墙混凝土浇筑1.3.3.5.5.2.1.柱、墙浇筑前,或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 厚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1.3.3.5.5.2.2.柱墙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 左右。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1.3.3.5.5.2.3.浇筑墙体洞口时,要使洞口两侧混凝
32、土高大体一致。混凝土振捣要均匀密实,特别是墙厚较小,门窗洞口结构加筋与连接交错钢筋较密的部位,应采用 25 振动棒,其它墙梁部位采用 50振动棒,考虑到墙窗洞下墙体位混凝土封模后无法直接振捣,可事先将窗洞下口留成活口,待混凝土浇至该位置并振捣密实后再行封模和加固。振捣时,振动棒应距洞边300mm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振捣。1.3.3.5.5.2.4.构造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1.3.3.5.5.2.5.浇筑粱板混凝土时,墙、柱节点区同按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分界面在墙柱边500 处。1.3.3.5.5.3.梁、板混凝土浇筑1
33、.3.3.5.5.3.1.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19始用 赶浆法 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当达到楼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1.3.3.5.5.3.2.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注意不断用移动标志或插杆检查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振捣完毕,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1.3.3.5.5.3.3.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 11.5 小时,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1.3.3.5.5.3.4.施工缝设置:宜沿着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1/3 范围内,施工缝表面应与次梁轴线或板面垂直。
34、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1.3.3.5.5.3.5.施工缝用木板、钢丝网挡牢。1.3.3.5.5.3.6.施工缝处须待已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少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1.3.3.5.5.3.7.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排除积水后,先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1.3.3.5.5.4.楼梯混凝土浇筑1.3.3.5.5.4.1.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由于楼梯踏步采用封闭式模板,故在踏步面开门子洞。底板混凝土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1.3.3.5.
35、5.4.3.楼梯施工缝位置:根据结构情况可留设于楼梯平台板跨中或楼梯段 1/3 范围内。201.3.3.5.6.混凝土养护:1.3.3.5.6.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 12小时以内加以覆盖(薄膜),并浇水养护。1.3.3.5.6.2.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 天。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施工振动。柱、墙带模养护2 天以上,拆模后,用棉布包住,浇水在棉布上养护,以确保立面结构表面保持湿润。1.3.3.5.6.3.每日浇水量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1.3.3.5.7.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1.3.3.5.7.1.为了
36、有效地控制柱、梁板不跑模,除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加强验收确保模板的刚度外,还应在浇筑的同时,派专业木工跟班作业。1.3.3.5.7.2.为了保证钢筋不位移,垫块不松动,应派钢筋工跟班作业。1.3.3.5.7.3.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每段配备3-4 根插入式振捣棒,2 台平板振捣器。楼板混凝土浇捣后,做好二次抹平工作,混凝土初凝前后各一次,以减少顶板表面的收缩裂缝。1.3.3.5.7.4.所有悬挑构件,应在砼强度等级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方能拆模,拆模后应在底部加临时支撑。1.3.3.6.砼砌块的施工1.3.3.6.1.施工准备1.3.3.6.1.1.小砌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及出厂合格证进行验收,必21
37、要时,可现场取样进行检验。1.3.3.6.1.2.装卸小砌块时,严禁倾卸丢掷,并应堆放整齐。1.3.3.6.1.3.堆放小砌块应符合下列要求:运到现场的小砌块,应分规格分等级堆放,堆垛上应设标志,堆放现场必须平整,并作好排水。1.3.3.6.1.4.砌筑施工前,应用钢尺校核房屋的放线尺寸。1.3.3.6.1.5.砌筑底层墙体前,应根据砌块尺寸和灰缝厚度计算皮数和排数。1.3.3.6.1.6.普通混凝土小砌块不宜浇水;当天气干燥炎热时,可在砌块上稍加喷水润湿: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施工前可洒水,但不宜过多。1.3.3.6.2.施工基本要求砌筑墙体时,应遵守下列基本规定:1.3.3.6.2.1.龄期不
38、足 28d 及潮湿的小砌块不得进行砌筑;1.3.3.6.2.3.应尽量采用主规格小砌块,小砌块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清除小砌块表面污物和芯柱用小砌块孔洞底部的毛边;1.3.3.6.2.4.从转角或定位处开始,内外墙同时砌筑,纵横墙交错搭接;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搓,宜从两个方面同时砌筑;墙体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一般按一步脚手架高度控制);如留斜槎有困难,除外墙转角处及抗震设防地区,墙体临时间断处不应留直槎外,可从墙面伸出200mm砌成阴阳槎,并沿墙高每三皮砌块(600mm),设拉结筋或钢筋网片。接槎部位宜延至门窗洞口;1.3.3.6.2.5.应对孔错缝搭砌。
39、个别情况当无法对孔砌筑时,普通22混凝土小砌块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不应小于120mm;当不能保证此规定时,应在灰缝中设置拉结钢筋或网片;1.3.3.6.3.砌体的灰缝应符合下列规定:1.3.3.6.3.1.砌体灰缝应横平坚直,全部灰缝均应铺填砂浆;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砌筑中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砌筑砂浆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70%时,不得拆除过梁底部的模板;1.3.3.6.3.2.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直灰缝宽度应控制在8 至12mm,砌筑时的铺灰长度不得超过800mm;严禁用水冲浆灌缝;1.3.3.6.3.4.清水墙面,
40、应随砌随勾缝,并要求光滑、密实、平整;1.3.3.6.3.5.拉结钢筋或网片必须放置于灰缝和芯柱内,不得漏放,其外露部分不得随意弯折。1.3.3.6.4.砂浆的强度等级和品种必须符合要求。砌筑砂浆必须搅拌均匀,随拌随用,盛入灰槽(盆)内的砂浆如有泌水现象时,应在砌筑前重新拌和。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拌成后3h 和 4h 内用完,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必须分别在2h 和 2h 内用完。砂浆稠度,用于普通混凝土小砌块时宜为50mm,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时宜为 70mm。1.3.3.6.5.混凝土及砌筑砂浆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每一楼层或250m3
41、的砌体,每种强度等级的砂浆至少制作两组(每组6 个)试块,每层楼每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至少制作一组(每组3 个)试块。231.3.3.6.7.小砌块用于框架填充墙时,应与框架中预埋的拉结筋连接,当填充墙砌至顶面最后一皮,与上部结构的接触处宜用实心小砌块斜砌楔紧。1.3.3.6.8.对设计规定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严禁在砌好的墙体上打凿。在小砌块墙体中不得预留水平沟槽。1.3.3.6.9.基础防潮层的顶面,应将污物泥土除尽后,方能砌筑上面的砌体。1.3.3.6.11.对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灰缝的厚度和饱满度应随时检查,校正偏差。在砌完每一楼层后,应校核墙体的轴线
42、尺寸和标高,允许范围内的轴线及标高的偏差,可在楼板面上予以校正。1.3.3.6.12.砌体相邻工作段的高度差不得大于一个楼层或4m。1.3.3.6.13.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中夹杂的落灰与杂物应清除。1.3.3.6.14.雨季施工应有防雨措施;雨后继续施工,应复核墙体的垂直度。1.3.3.6.15.安装预制梁板时,必须座浆垫平。1.3.3.6.16.施工中需要在砌体中设置的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应小于600mm,并在顶部设过梁;填砌施工洞口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1.3.3.6.18.冬期施工:1.3.3.6.18.1.砌体冬期施工应遵守下列基本规定:1.3.3.6.18
43、.2.不得使用水浸后受冻的小砌块。砌筑前应清除冰雪等24冻结物。小砌块工程冬期施工不得采用冻结法;1.3.3.6.18.3.砌筑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砂内不得含有冰块和直径大于 10mm 的冻结块;石灰膏等应防止受冻,如遭冻结,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拌合砂浆时,水的温度不得超过80;拌和抗冻砂浆使用的外加剂,掺量需经试验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掺量;1.3.3.6.18.5.每日砌筑后,应使用保温材料覆盖新砌砌体。1.3.3.6.18.6.解冻期间应对砌体进行观察,当发现裂缝、不均匀下沉等情况时,应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1.3.3.7.屋面工程本工程屋面防水施工前技术人员应掌握施工图中的细部构造
44、及有关技术要求,并编制防水工程作业指导书或技术措施。1.3.3.7.1.保温层施工1.3.3.7.1.1.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弹线找坡管根固定保温层铺设抹找平层。1.3.3.7.1.2.找平层必须做到:坡度要准确,使排水通畅;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要准确;表面要二次压光、充分养护,使找平层表面平整、坚固,不起砂、不起皮、不酥松、不开裂,并做到表面干净、干燥。为了避免或减少找平层开裂,找平层宜留设分格缝,缝宽520mm,缝中宜嵌密封材料。1.3.3.7.1.3.聚苯保温板应有出厂合格证,厚度规格应一致,外形应整齐,密度、导热系数、强度符合设计要求,铺设保温材料的基层经检查验收合格,方可铺设,穿过结构的
45、管根部位,应用细石砼填塞密实,25以使管子固定。1.3.3.7.1.4将 60mm 厚的聚苯乙烯塑料泡沫板直接铺设在结构层上,表面两块相邻的板边厚度应一致,一般在保温层上用松散材料找坡。1.3.3.7.1.5.保温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铺设找坡层,以保证保温排水效果。1.3.3.7.2.卷材施工1.3.3.7.2.1.施工工艺:清理基层基层处理剂复杂部位的增强处理基层胶粘剂铺设卷材检查验收。1.3.3.7.2.2.屋面防水层施工应待找平层充分干燥后进行施工,应先做好节点、附加层和屋面排水比较集中部位,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1.3.3.7.2.3.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控制保温层的含水率,严
46、格按图纸及规范要求做排气通道和排气孔,杜绝起鼓的质量通病。1.3.3.7.2.4.基层处理剂的施涂操作方法:用长滚刷蘸满配制好的基层处理剂均匀地涂刷在基层表面上,待4h以上干燥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1.3.3.7.2.5.在铺贴卷材前,先作加强层对阴阳角等部位做加强处理。1.3.3.7.2.6.在转角及立面上,卷材应该自下而上进行铺贴。1.3.3.7.2.7.每铺完一张卷材后,应立即用干净而松软的长把滚刷从卷材一端开始沿卷材横向用力滚压一遍,以排除粘接层之间的空气,26排除空气之前不要踩踏卷材。1.3.3.7.2.8.立面铺贴应先根据高度将卷材剪裁好,当基层与卷材表面的胶粘剂达到干燥度要
47、求后,进行自下而上铺贴。1.3.3.7.2.9.卷材接缝必须做附加补强处理:大面积铺贴完毕立即用丁基胶粘剂刷在卷材接头上,然后干燥20-30min,手感为粘手后进行粘接,用小铁滚驱除接缝处空气,然后在沿搭接缝处粘贴一条宽120mm的卷材胶条,胶条两侧用聚氨酯密封。1.3.3.7.2.10.卷材收头必须用聚氨酯嵌缝膏密封,封闭处固化后,在收头处再涂刷一层涂膜防水材料,在其尚未固化时,即可用水泥砂浆压缝密封。1.3.3.7.2.11.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严格执行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 02)。1.3.3.7.3.屋面设施的防水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3.3.7.3.1.设施基座与
48、结构层相连时,防水层应包裹设施基座的上部,并在地脚螺栓周围做密封处理;1.3.3.7.3.2.在防水层上放置设施时,设施下部的防水层应做卷材增强层,必要时应在其上浇筑细石砼,其厚度不应小于500mm。1.3.3.7.3.3.需经常维护的设施周围和屋面出入口至设施之间的人行道铺设刚性保护层。1.3.3.7.3.4.刚性防水层与山墙,女儿墙以及突出屋面的交接处应留缝隙,并作柔性密封处理。1.3.3.7.3.5.刚性防水层应设置 6mX6m 分格缝,分格缝内应嵌填密27封材料,钢筋网在格缝处应断开,其保护层不小于 10mm。1.3.3.7.3.6.防水层的分格缝应设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防水
49、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并与板缝对齐。1.3.3.7.3.7.阳台,雨棚和挑檐等的下方均设成品铝合金滴水线。1.3.4.装饰装修工程1.3.4.1.装修阶段的测量放线:1.3.4.1.1.装修工程施工前,应对已完成的结构进行全面的测量,并将数据提交装修放样人员,以便依据实际结构情况进行放样工作。1.3.4.1.2.装修施工的放线应依据结构控制线施测,对地面、墙面、吊顶、屋面装饰测量基线应顾及结构现状,按设计图纸进行必要的分格调整。1.3.4.1.3.地面十字直角定位线及分格量距精度应高于1/10000,测设直角精度应高于20,在结构四周墙面或柱面上应弹测建筑完成面上 500mm 或 1400
50、mm 水平线,作为地面和天花板吊顶的控制线。1.3.4.2.内墙抹灰:1.3.4.2.1.抹灰前必须找好规矩,即四角规方,横线找平,立线吊直,弹出准线和踢脚板线。要分层分遍抹压,每层厚度为78mm,待前一层凝结后方可涂抹后一层。当抹灰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应采取加强措施,并办理隐检。1.3.4.2.2.柱与墙面、墙面与梁交接处,先钉300mm宽钢丝网,并办理隐检,然后抹灰。嵌入墙内的暗装箱盒背向墙面均抹无机铝盐防水28砂浆防潮层,所有电器插座开关等电器设备与装修连接部分需包石棉布。1.3.4.2.3.抹灰前墙面及楼板的孔洞应先堵严,砌块及砼基层应进行处理或拉毛。1.3.4.2.4.所有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