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复习课件11-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考复习课件11-ppt.ppt(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天体:宇宙间物质存在形式天体:宇宙间物质存在形式恒星恒星星云星云行星行星月亮(卫星)月亮(卫星)流星(体)流星(体)彗星彗星星际物质星际物质气体、尘埃气体、尘埃天天体体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河外星系银河系银核地球月球太阳地球太阳 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银河系宇宙(总星系)河外星系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二 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同向性共面性共面性近圆性近圆性八大行星结构特征八大行星结构特征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
2、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1 1、外部条件:安全(大小小行星运行有序)、外部条件:安全(大小小行星运行有序)、稳定(太阳光照稳定)的宇宙环境稳定(太阳光照稳定)的宇宙环境三、存在生命的星球三、存在生命的星球2 2、自身条件:、自身条件:(1 1)日地距离适中)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中温度适中(2 2)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有可供呼吸有可供呼吸的大气层的大气层(3 3)液态水的存在)液态水的存在(4 4)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第二节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量来源能量
3、来源于于核聚变核聚变,以以电磁波电磁波形式放射,形式放射,是地球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主要能量来源来源(可(可再生和非再生和非可再生能可再生能源)源)高温高压条件下,高温高压条件下,4 4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个氢原子核聚变为1 1个氦原子核。个氦原子核。太阳内部太阳内部太太阳阳大大气气层层示示意意图图光球层光球层黑子黑子色球层色球层耀斑,日珥耀斑,日珥日冕层日冕层太阳风太阳风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黑子和耀斑,活动周期约为,活动周期约为1111年年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1 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扰乱地球上空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扰乱地球上空
4、电离层,电离层,影响无线电波通讯影响无线电波通讯 2 2高能带电粒子流,高能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的磁场,扰动地球的磁场,产产生生“磁暴磁暴”现象现象,罗盘指针剧烈颤动,罗盘指针剧烈颤动 3 3高能带电粒子流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高能带电粒子流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产生极光生极光 4 4 影响地球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地球的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自然灾害。1 地球自转的特点:地球自转的特点:v方向方向(1 1)自西向东)自西向东(2 2)逆时针)逆时针北极看北极看(3 3)顺时针)顺时针南极看南极看v周期周期(1 1)恒星日)恒星日:2323小时小时5656分分4 4秒;秒;太阳日:太阳日:2424
5、小时小时v速度速度(1 1)角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均为除南北两极点外均为1515/小时小时(2 2)线速度)线速度赤道处最大,赤道处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纬度60度处的线速度处的线速 度约为赤道的一半度约为赤道的一半)(3 3)南北两极点既无线速度和也无角速度)南北两极点既无线速度和也无角速度4.4.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不规则的球体2 2 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1.1.昼夜交替昼夜交替3.3.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2.2.产生时差产生时差 (一)昼夜交替(一)昼夜交替0o1
6、80o180o7.5oW7.5oE中时区15oE22.5oE东一区120oE东八区(二)时区和区时(二)时区和区时 时区的划分时区的划分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小时。东十二区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区时的计算区时的计算公式:公式:某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某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小)小时时(时区差时区差)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结果四舍五入)():东加西减东加西减时区差时区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中央经线度数中央经线度数区号区号15(三)日界线(三)日界线(0时所在经线和时所
7、在经线和近近180度经线)度经线)180东东 十十 二二 区区西西 十十 二二 区区减一天减一天加一天加一天向向东东跨过国际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应日期变更线应减一天减一天,向西,向西跨过国际日期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则相反变更线则相反(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处不偏转。赤道处不偏转。北半球北半球赤道赤道南半球南半球 手掌法手掌法北右南左北右南左规律:规律: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1.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3.季节的更替季节的更替4.4.五
8、带的形成五带的形成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1.黄赤交角的黄赤交角的概念概念 2.黄赤交角的大小黄赤交角的大小目前度数目前度数:232666663434 若黄赤交角若黄赤交角增大,则热增大,则热带和寒带范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带范围缩小赤道赤道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北回归线2326N02326S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春分春分(321)夏至夏至(622)秋分秋分(923)冬至冬至(1222)次年春分次年春分(321)元旦元旦大大气气上上界界太阳高度小太阳高度小经过的大气路程长经过的大气路程长,大气削弱大气削弱多多;照射面积大,强度小照射
9、面积大,强度小太阳高度大太阳高度大经过的大气路程短,经过的大气路程短,大气削弱少大气削弱少;照射面照射面积小,强度大积小,强度大 (1 1)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昼越长。(3 3)直射)直射 点移向的半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球昼渐长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渐长。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渐长。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渐长。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渐长。(4 4)春、秋分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赤道永远昼夜平分。永远昼夜平分。1 昼夜长短的变化(2 2)夏至日)夏至日: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夜短,昼最长,夜昼最长,夜最短。北极
10、圈以北出现极昼。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冬至日冬至日: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3 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概念:)概念: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对地平面的倾角。是太阳光线对地平面的倾角。晨昏线晨昏线 0直射直射 900H太太90位置位置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晨昏线上晨昏线上昼半球昼半球夜半球夜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天中最大(地方时十二点)即一天中最大(地方时十二点)的太阳高度。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纬度变化规律变
11、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纬度每减递减(纬度每减1 1,正午太阳高度角就减,正午太阳高度角就减1 1 )正午太阳高度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季节变化变化:1 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最小值。最小值。2 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最小值。最小值。3 3、南北回归线之
12、间: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南北回归线之间: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的最大值。(2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H=90H=900 0-|-|纬度差纬度差|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差距(如求夏至日福州在纬度的差距(如求夏至日福州(2626NN)的正午太阳高度)的正午太阳高度)ABCD3、四四季季更更替替和和五五带带黄赤交角变为黄赤交角变为30度度 回归线度数变为回归线度数变为_ 热带、寒带热带、寒带_,温带,温带_ 习题习题303060603030变大变大变小变小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
13、层地球的内部圈层借助于地震波的研究来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借助于地震波的研究来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A A地幔地幔地核地核B B莫霍界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 横波横波纵波纵波地壳地壳15 深深 度度 千千 米米400040003000300020002000500050006000600010001000速度(千米速度(千米/秒)秒)912630FE岩石圈岩石圈33千米千米(17千米)千米)2900千米千米地壳地壳由岩石组成,坚硬由岩石组成,坚硬由岩石组成,坚硬由岩石组成,坚硬厚薄不一,陆壳厚,洋壳薄厚薄不一,陆壳厚,洋壳薄厚薄不
14、一,陆壳厚,洋壳薄厚薄不一,陆壳厚,洋壳薄岩石圈是由地壳及上地幔顶岩石圈是由地壳及上地幔顶岩石圈是由地壳及上地幔顶岩石圈是由地壳及上地幔顶 部的坚硬的岩石组成部的坚硬的岩石组成部的坚硬的岩石组成部的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幔(上、下地幔)地幔(上、下地幔)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古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古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古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上地幔上登堡界面之间,上地幔上登堡界面之间,上地幔上登堡界面之间,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是岩浆的部存在软流层,是岩浆的部存在软流层,是岩浆的部存在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发源地发源地发源地其余组成是固态其余组成是固态其余组成是固态其余组成是固态地核(内、外核)
15、地核(内、外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根据波速变化分为内外核根据波速变化分为内外核根据波速变化分为内外核根据波速变化分为内外核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地球的外部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地球的外部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地球的外部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地球的外部圈层大大大大气气气气圈圈圈圈生生生生物物物物圈圈圈圈水水水水圈圈圈圈水水水水圈圈圈圈地地地地壳壳壳壳地地地地壳壳壳壳地地地地幔幔幔幔地地地地幔幔幔幔岩石圈岩石圈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大气圈是最活跃的圈层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大气圈是最活跃的圈层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大气圈是最活跃的圈层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大气圈是最活跃的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