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巩固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巩固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1(2023北京模拟预测)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严重混乱和舞弊现象。1855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1870年6月,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这一制度()适应英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所有职位的公开竞争杜绝政治腐败现象的发生避免内阁倒台以后的混乱ABCD2(2023浙江模拟预测)1883年颁布的美国文官法中,有禁止政治解雇的保护性条款。但在实际运行中,一个政 府主管要免职下属,需提前30天向下属说明,下属可向上级申诉,申诉被驳回可要求听证, 再驳回还可向联邦法院控诉
2、,这一流程常需6-18个月。根据材料,该条款()A体现了政治中立原则B影响了行政效率C贯彻了三权分立思想D减少了官员腐败3(2022吉林白山抚松县第一中学校考三模)1855年,英国民间成立了行政改革协会,其目的是剔除政府中不作为的官员。该组织在主要都市召集民众,分发各种宣传手册,倡议和支持文官制度革新。泰晤士报等多家报纸连续报道了有关消息。这说明,此时的英国()A文官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础B社会舆论全力主导英国的官制改革C工人成为英国政治舞台的重要力量D内阁承认官员素质提升的积极意义4(2023浙江统考模拟预测)下表为18711939年英国文官人数的变化表(单位:人数)。结合所学与此表可知
3、,这一时期的英国()年份1871年1881年1891年1901年1914年1922年1939年分数538745087979241116413280900317721387400A国家的治理水平不断提高B政府工作效率日趋低下C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D国家财政负担愈加沉重5(2018黑龙江哈尔滨哈师大附中校考三模)明代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其中策一项,对其内容明确界定:“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据此可知明代的科举考试()A形式僵化限制严格B考核内容注重“经世致用”之学C不再重视
4、儒家经典D要求考生所学的知识全面务实6(2021辽宁沈阳统考一模)19世纪中后期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陆续建立起文官制度。文官面向公民,通过考试的办法择优录取,文官在政党间保持中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西方文官制度A提升了政府的治理能力B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弊端C与中国科举制如出一辙D为工业化提供政治前提7(2013上海闵行统考二模)以下有关中国古代选拔官员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8(2021全国模拟预测)明朝皇帝仁宗指出: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
5、一,非公天下之道”,“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明朝实行这一办法的主要目的是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C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的交流D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9(2021宁夏银川宁夏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三模)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一休斯法案,由联邦政府出资对文官进行职业培训,希望实现官僚体系的科学管理。美国开展文官培训意在A消除两党的利益矛盾B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C扩大公民的参政权利D完善现行的联邦体制10(2022江苏模拟预测)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的(局部)内容的对比,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
6、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考试)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篇,并问经史实务、政治。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B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D英国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11(2020四川绵阳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校考一模)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均为1人。东汉时期进行改革,以户口为例,一般州郡每20万口得举1人,但边境州郡却例外,每10万口即可岁举1人,这一举措A造成了地区间政治力量失衡B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向心力C利于促使官员注重人口增殖D鼓励了官员到边远地区任职12(20
7、17山西临汾临汾第一中学校校考一模)19世纪中后期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确立了由法律规定的以对文官的公开考试、录用、考核、监督、升降、奖惩、免职等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文官制度: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对这种制度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B推动了英国社会的政治文明C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13(2020北京朝阳统考一模)“官事至重,古法虽圣犹试。故令丞相设四科之辟,以博选异德名士,称才量能,不宜者还故官。第一科曰德行高妙,志节贞白。二科曰学能行修,经中博士。三科曰明晓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科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
8、,明足以照奸,才任三辅剧令皆试以能,然后官之”。依据材料判断这应是在A西周时期B东周时期C两汉时期D明清时期14(2019湖南怀化统考二模)19世纪50年代,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明确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之后,欧美其他国家都先后建立了文官制度,文官只对法律或法定职权负责,不受政党进退的影响。这一变革A是西方民主制改革的根本B阻碍了西方民主政治发展C充分体现分权制衡的特征D保证了施政措施的连续性15(2018宁夏石嘴山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校考三模)唐大中九年(855年),博学鸿词科考试漏泄题目,为御史所弹劾,礼部侍郎、考试官、监考官均受到处分;昭宗乾宁二年(
9、895年),进士25人及第,一时“物议以为滥”,御史陆扆复试举子,查出不合格者十余人。由此可知,唐代A科举制弊端丛生难以为继B御史把持选拔人才的大权C统治者分权制衡肃净考风D御史具有监察科举的职责16(2017山东淄博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校考一模)英国1855年文官改革,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1870年,枢密院规定,多数重要官员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体现了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扩大了政府行政官员的来源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打破特权阶层对官场的垄断ABCD17(2023浙江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 世纪以后,英国
10、出版了大量的著作和刊物来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据统计,1870 年以前,记载中国科举制的西方文献至少有 120 种以上。19 世纪中叶以后,英、法、美等国已出现了建立平等择优的文官制度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而中国的科举制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1888 年 9 月,英国著名的权威刊物威斯敏斯特评论刊载的一篇题为中国:新的起点的文章开头指出:“如果说中国政体中还有什么特别之处会受到欧洲人无条件的赞美的话,那么便是科举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张出谋划策,选拔有效的人员班子来充实
11、政府的职务,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摘编自梁宁森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材料二1855 年和 1870 年英国政府相继发布了两个枢密院令,英国近代的文官制度最终建立。1855 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任命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测验被推荐到王国政府文官低级职位上的年轻人的资格条件”,“审查这些候选人的年龄、身体、品德是否合格,对考试审查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分配到用人部门。”1870 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委员们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委员们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必须具备的合格条件”。1876 年,英国政府又以枢密令的形式作出规定,将第二级别的文官细
12、分为成年级和学童级,成年级按普通商业教育所要求的科目,通过竞争性考试从十七至二十岁的候选人中征募;1890 年,又将第一级划分为三级,按大学毕业考试类似的科目通过竞争性考试从二十至二十四岁的人中征募。文官制度改革后,其社会效果很快显露,舆论界认为:“总的说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能力、很有声誉的班子。同时,全新的节约和勤奋精神得到贯彻。”摘编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确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官考试制度对英国的影响。18(2022山西太原太原五中校考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
13、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廉政文化建设极端重视,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民为邦本冶构成了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思想基础,勤俭朴素是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作风基础。御史纠察官邪,肃正朝纲,谏官讽议左右,以匡人君,监察制度相对完善,监督思想独步世界。在有关廉政的法制和道德的共同作用下,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优秀的政治品质和高尚的操守气节的清官廉吏。中国古代廉政思想与文化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摘编自陈传伟比较视野下中国特色廉政文化构建材料二为避免文官队伍滋生腐败,滥用职权,西方各国制定了文职官员必须遵守的各项严密规定,如官员经商、兼职,接受金钱、礼品馈赠等,都有详细、明确的规定。政
14、府官员同经济界是完全脱钩的,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消除了官员以权谋取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普遍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制度。严格考核、督察,也使入门后的文官人员不敢懈怠。行政活动必须公开、透明,以有利于监督机构有效监控,它们从法律、制度上赋予社会公众、利益集团、新闻媒体严格监督政府的权力。还实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此稳定文官队伍,使其工作尽心尽职,无非分之想。摘编自时聪西方文官制度中的廉政机制及其借鉴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廉政机制的主要内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上中外廉政实践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
15、示。1C【详解】根据“规定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可知通过对文官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适应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官的任命也有利于避免内阁倒台以后出现的混乱。符合题意,C项正确;“所有职位”和“杜绝”的说法都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2B【详解】根据材料“在实际运行中, 再驳回还可向联邦法院控诉,这一流程常需6-18个月”可知,美国文官法规定文官被解雇后可允许文官继续上诉,流程需要6-18个月,影响了行政效率,B项正确;材料与政治中立原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三权分立思想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官员腐败无关,排除D项
16、。故选B项。3A【详解】根据材料“1855年,英国民间成立了行政改革协会,其目的是剔除政府中不作为的官员”可知,工业革命以来英国民间社会力图推动政府改革文官制度,因此文官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民意基础,A项正确;舆论“主导”的表述夸大其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工人阶级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内阁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4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711939年英国文官人数增长迅速,这会导致国家财政负担愈加沉重,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英国文官人数增长迅速,但未体现国家治理水平变化,排除A项;英国文官人数增长迅速会导致国家财政负担愈加沉重,未体现政府工作效率日趋低下,排除B项;材料内容未体现英
17、国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排除C项。故选D项。5D【详解】依据材料“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可以看出明代的科举考试要求考生按照考试的要求如实作答,有一定的务实色彩,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科举的规则,未涉及形式的僵化,排除A项;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并不是科举考核的内容,排除B项;“不再重视儒家经典”,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6A【详解】据题意可知,西方的文官制度下,文官在政党中间保持中立,以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要务,这就减少了政党选举对国家行政管理的干扰,有利于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A
18、项正确;消除了弊端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西方的文官制度与科举制类似,但并不是如出一辙,排除C项;根据“19世纪中后期”可知西方的文官制度出现于工业化开始以后,而不是为工业化提供政治前提,排除D项。故选A项。7A【详解】根据所学,按军功选拔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内容;按品行是指汉代的察举制;按门第声望指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按考试成绩选官是隋唐的科举制,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8B【详解】根据材料“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等信息可知体现的是明朝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用科举制打压南方或是北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南
19、北文化交流,排除C项;材料设问的目的应该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去思考,所以明朝实行这一办法的目的是为了均衡政治势力,维护皇权统治,而非维护区域公平,排除D项。故选B项。9B【详解】美国对文官进行职业培训,对官僚体系科学管理,意在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选B;对文官进行职业培训,与两党矛盾的消除、公民的参政权力、联邦体制的完善无关,排除A、C、D。10B【详解】通过对比19世纪中叶即工业革命时期,中英两国选官时考试的内容,从英国侧重数学等实用知识,中国突出经书、诗赋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B项正确;海洋文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
20、物到制度的升华,C项错误;英国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11B【详解】东汉察举制对不同区域实行差异化推选办法,一方面使得人口稠密地区有更多优秀人才进入中央,另一方面又试图确保边境州郡特别是人口相对较少的边境州郡人才也有进入中央为官的机会,增强了各地人才向中央政府聚集的动力,进而增强政府向心力,B正确;AC与材料无关,排除;察举制是选拔人才的制度,不是改善地方官员地位和待遇的制度,D错误。故选B。12D【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有利于巩固了
21、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有利于推动了英国社会的政治文明;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ABC正确,但不符合设问,排除。题干信息无法体现文官制度改革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应该是提高执政能力,D错误,符合设问,所以选D。点睛:本题是逆向选择题,解决本题要重点关注设问要求“不正确”,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即可。13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四科取士”的标准是德行、学识、明法、谋略,即主要以才能和品德为选官标准,由此可以看出该选官标准是察举制,察举制是两汉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C项正确;西周时期的选官制度主要是世官制,强调血缘关系,A项错误;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这时期的选官制有军功授爵制,逐
22、渐冲击世官制,材料内容体现了汉朝时期的察举制,B项错误;明清时期实行科举制,不具有材料中的特点,D项错误。14D【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各国先后建立了文官制度,规定了文官的职权与责任,不受政党进退的影响,有利于保证政策措施的连续执行,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西方民主制改革的根本在于权力的分配与制约,材料未体现;B选项错误,文官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完善和发展;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文官制度对施政过程的影响,没有体现权力的制约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5D【详解】 材料“博学鸿词科考试漏泄题目,为御史所弹劾”直接说明御史具有监察科举的职责,故选D;隋唐开始科举制,制度不健全是正常的,排
23、除A;御史负责监察,不负责人才选拔,排除B;制衡体现双向性,而科场舞弊案在封建社会是难以根除的,排除C。故选D。点睛: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材料表明御史还有监察科举的职责。16B【分析】【详解】试题分析: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都扩大了政府行政官员的来源,故正确;只有中国的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错误;两种制度都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故正确;两种制度都打破了特权阶层对官场的垄断,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17(1)背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工业革命的完成;旧的官吏任用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介绍科
24、举制的文献大量出现。(2)特点:公开竞争;分级考试;择优录用;录用机关独立工作,不受外力干涉;注重德才兼备。(3)影响:有利于选拔高素质的人才;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详解】(1)背景:根据所学,从经济、政治、旧制度的弊端角度概括,得出有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工业革命的完成;旧的官吏任用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根据“1870 年以前,记载中国科举制的西方文献至少有 120 种以上。”得出介绍科举制的文献大量出现。(2)特点:根据“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委员们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委员们在财政部的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必须具备的合格条
25、件”得出公开竞争;根据“英国政府又以枢密令的形式作出规定,将第二级别的文官细分为成年级和学童级,成年级按普通商业教育所要求的科目,通过竞争性考试从十七至二十岁的候选人中征募”得出分级考试;择优录用;根据“1855 年的枢密院令规定,任命三人文官委员会”得出录用机关独立工作,不受外力干涉;根据“审查这些候选人的年龄、身体、品德是否合格,对考试审查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分配到用人部门。”得出注重德才兼备。(3)影响:根据所学可得出有利于选拔高素质的人才;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18(1)特点: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机制完善;典范辈出;底蕴深厚。(任答4点)(2)健全行政法规,严
26、格约束文官的行政行为;完善管理体制,严格限制文官行政权力;严格官员的任用考核和督察;坚持政务公开,充分发挥社会及舆论监督作用;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稳定文官队伍。(任意3点)(3)加强理想信仰教育;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完善廉政立法工作;加强权力的监督制约;完善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发挥廉政模范榜样作用等。(任意两点)【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得出历史悠久;根据材料“民为邦本、勤俭朴素、御史纠察官邪,肃正朝纲”得出内容丰富;根据材料“监察制度相对完善,监督思想独步世界”得出机制完善;根据材料“在有关廉政的法制和道德的共同作用下,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优秀的政治品质和高尚的操
27、守气节的清官廉吏”得出典范辈出;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廉政思想与文化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得出底蕴深厚。(2)根据材料“为避免文官队伍滋生腐败,滥用职权,西方各国制定了文职官员必须遵守的各项严密规定”得出健全行政法规,严格约束文官的行政行为,完善管理体制,严格限制文官行政权力;根据材料“普遍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制度”得出严格官员的任用考核和督察;根据材料“行政活动必须公开、透明,以有利于监督机构有效监控,它们从法律、制度上赋予社会公众、利益集团、新闻媒体严格监督政府的权力”得出坚持政务公开,充分发挥社会及舆论监督作用;根据材料“还实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此稳定文官队伍,使其工作尽心尽职,无非分之想”得出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稳定文官队伍。(3)根据材料“民为邦本冶构成了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思想基础”并结合所学得出加强理想信仰教育,加强道德规范建设;根据材料“文职官员必须遵守的各项严密规定”并结合所学得出完善廉政立法工作;根据材料“从法律、制度上赋予社会公众、利益集团、新闻媒体严格监督政府的权力”得出加强权力的监督制约;根据材料“实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出完善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根据材料“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优秀的政治品质和高尚的操守气节的清官廉吏”得出发挥廉政模范榜样作用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