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茶叶加工机械项目立项报告_范文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茶叶加工机械项目立项报告_范文模板.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MACRO.泓域咨询 /温州茶叶加工机械项目立项报告目录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6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6二、 项目承办单位6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8四、 报告编制说明11五、 项目建设选址13六、 项目生产规模13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13八、 环境影响13九、 原辅材料及设备14十、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4十一、 资金筹措方案15十二、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5十三、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5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6第二章 行业发展分析18一、 行业发展概况18二、 不利因素19三、 行业政策情况20第三章 项目背景分析22一、 行业竞争情况22二、 产业竞争格局22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
2、3第四章 建筑工程可行性分析24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24二、 建设方案25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26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26第五章 选址方案28一、 项目选址原则28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8三、 创新驱动发展32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3五、 产业发展方向36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9第六章 法人治理结构40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40二、 董事42三、 高级管理人员46四、 监事48第七章 运营管理50一、 公司经营宗旨50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0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51四、 财务会计制度54第八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60一、 人力资源配置60劳动定员一览表60二、 员工技能培训
3、60第九章 项目规划进度62一、 项目进度安排6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62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63第十章 劳动安全分析64一、 编制依据64二、 防范措施65三、 预期效果评价71第十一章 原辅材料供应及成品管理72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72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72第十二章 投资计划方案73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73二、 建设投资估算74建设投资估算表76三、 建设期利息7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76四、 流动资金78流动资金估算表78五、 总投资7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79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81第十三章 经济效益82一、 基本
4、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82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8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86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8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88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90五、 偿债能力分析9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1六、 经济评价结论92第十四章 项目风险分析93一、 项目风险分析93二、 项目风险对策95第十五章 总结分析97第十六章 附表附件99建设投资估算表9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9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0流动资金估算表10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5固定资产折
5、旧费估算表106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0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8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温州茶叶加工机械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技术改造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胡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
6、,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
7、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宏伟大业。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
8、境。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我国茶种产量与植面积均居世界首位,茶叶制造行业已成为我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2005年至2014年十年间,我国茶叶产量呈现出连年上升的趋势,茶叶产量复合增长率在9%以上,从2005年的93万吨增加至2014年约210万吨。同时,我国茶叶种植面积(茶园)也从2003年的1,207.30万亩增长到2014年的3,974.76万亩。其中,2007年开始茶叶种植面积逐渐开始稳定增长,复合增长率在7%左右。因此,随着茶产业机械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茶叶销售主体由传统高档礼品茶向价格适中的大众日常消费饮品转化的加速,茶机行业将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深化“制造业
9、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全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进一步巩固提升制造业的支柱地位,大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加快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领先的时尚智造基地、长三角南翼制造业创新基地。(一)全面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十链”行动,全链条防范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加快培育与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链体系,提升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到2025年全市“5+5”产业链核心领域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安全备份系统,制造业增加值
10、占GDP比重提升至33%。编制产业链补链强链“三图两清单”,重点突破一批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带动力强的工业“四基”,推动关键材料、核心部件、整机、系统协同发展。高质量推进模具、电镀、铸造等基础配套产业园区建设。实施一批科技应急攻关和产业链急用先行项目,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及应用,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国家工业强基支持计划。探索“链长制”政企协作创新攻坚模式,培育一批有控制力和根植力的“链主型”企业。加强产业链企业共同体建设,分行业打造产业联盟体系。(二)培育打造“5+5”万亿产业集群提升发展五大传统优势制造业。推进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提升、规模化培育、链条化发展、集聚化布局、品牌化打造,
11、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到2025年培育壮大电气、鞋业、服装、汽车零部件等一批千亿产业集群,五大传统优势制造业实现总产值6100亿元以上。电气。重点发展中低压电气、高压电气、智能电网设备和太阳能、风能发电设备,形成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提升模式,加快培育世界级电气产业集群。鞋业。重点发展中高端鞋类产品,形成品质标准化、设计新颖化、生产智能化、营销网络化的提升模式,努力建设成为国际鞋业的时尚设计中心、智能制造中心和展览贸易中心,推动“中国鞋都”向“世界鞋都”发展。服装。重点发展高端定制服装、商务休闲服、时尚女装、潮流童装等主导产品,推广“品牌+合伙人”等新型商业提升模式,统筹推进服装产业批量化生产
12、与个性化定制,争创中国时尚服饰中心城市。汽车零部件。重点发展汽车电子、关键零部件制造及新能源汽车系统总成化,形成纵向关联、整零配套的提升模式,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泵阀。重点发展能源和高新科技领域泵阀产品,形成龙头引领、配套完整、开放合作的提升模式,建设全国重要系统流程装备创新设计和制造基地。(三)构建高水平现代化产业平台体系推进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按照“一个突破、两个提升、四个一批”的要求,聚力系统性重构、创新性变革,着力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和高质量骨干平台,形成功能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集约高效、产城深度融合、特色错位竞争的高水平现代化产业平台体系。全市开发区(园区)
13、整合到14个左右,6个开发区(园区)进入全省前50位,高水平打造温州东部新区等战略牵引平台,力争温州东部新区、乐清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瑞安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创建成为“千亿级规模、百亿级税收”的省级高能级战略平台,创成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电力物联网等2个以上“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深化开发区(园区)管理体制创新,推动形成相对集中连片的“一个平台”、管理运行独立权威的“一个主体”、集中统筹协同高效的“一套班子”。强化制造业空间保障,科学划定工业区块线,将制造业基础好、集中连片、符合规划的产业平台、工业园区和工业集聚区划入线内,实施分级保护、闭环管理,确保中长期全市工业用地总量稳定。深化“
14、产城人”融合,推动产业平台向宜居宜业的城市经济综合体转变。四、 报告编制说明(一)报告编制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相关财务制度、会计制度;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6、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7、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二)报告编制原则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效益和不境效益为重点指导思想,以技术先进、经济可行为原则,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着眼未来,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5、1、优化规划方案,尽可能减少工程项目的投资额,以求得最好的经济效益。2、结合厂址和装置特点,总图布置力求做到布置紧凑,流程顺畅,操作方便,尽量减少用地。3、在工艺路线及公用工程的技术方案选择上,既要考虑先进性,又要确保技术成熟可靠,做到先进、可靠、合理、经济。4、结合当地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5、根据市场预测和当地情况制定产品方向,做到产品方案合理。6、依据环保法规,做到清洁生产,工程建设实现“三同时”,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7、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劳动安全、企业卫生、消防抗震等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做到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二) 报告主要内容按照项目建设公司的发展
16、规划,依据有关规定,就本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市场供需状况与销售方案、建设方案、环境影响、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社会效益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研究结论。五、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27.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六、 项目生产规模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套茶叶加工机械的生产能力。七、 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30415.73,其中:生产工程22292.93,仓储工程3283.2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3239
17、.04,公共工程1600.56。八、 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后,其产生的污染源经有效处理后,将不致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建设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可行的。项目建设单位在执行“三同时”的管理规定的同时,切实落实本环境影响报告中的环保措施,并要经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项目方可投入使用。九、 原辅材料及设备(一)项目主要原辅材料该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包括锻件、圆钢、板材、刀刃具、机油、液压油、乳化液、手套、抹布、焊条、水性漆、清洗剂。(二)主要设备主要设备包括:装配线、测功器、清洗设施、空压机、喷枪、水帘柜。十、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
18、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4718.5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1029.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94%;建设期利息322.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9%;流动资金3366.0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87%。(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1029.61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9536.2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190.06万元,预备费303.29万元。十一、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14718.50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6588.37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十二、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
19、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319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24679.27万元。3、净利润(NP):5291.38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5.38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28.03%。3、财务净现值:8888.31万元。十三、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十四、项目综合评价由上可见,无论是从产品还是市场来看,本项目设备较先进,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企业利润率高、市场销售良好、盈利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而项目是可行的。主
20、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18000.00约27.00亩1.1总建筑面积30415.731.2基底面积10260.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403.042总投资万元14718.502.1建设投资万元11029.612.1.1工程费用万元9536.262.1.2其他费用万元1190.062.1.3预备费万元303.292.2建设期利息万元322.832.3流动资金万元3366.063资金筹措万元14718.503.1自筹资金万元8130.133.2银行贷款万元6588.374营业收入万元319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24679.276利润总额万元7055.177
21、净利润万元5291.388所得税万元1763.799增值税万元1379.7210税金及附加万元165.5611纳税总额万元3309.0712工业增加值万元11065.4813盈亏平衡点万元9581.54产值14回收期年5.3815内部收益率28.03%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8888.31所得税后第二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行业发展概况茶叶采摘、加工机械化历史至今已逾90余年,其中数日本发展最快,其于1956年开始研究机动采茶机,1960年研制成功后,采茶机械迅猛发展。日本茶机企业中,寺田、落合、山益制作所较为闻名,尽管上述企业均为小型企业,但其研发能力、管理水平以及产品的材质用料均属行业内上
22、乘。我国茶叶机械,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传统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改革开放后,国有及集体制企业的改革促进了茶机行业的进步。发展至今,我国的荼机制造业不断向福建、江苏、四川等茶叶主产省辐射,如乌龙茶加工机械目前就主要集中在福建省生产,微波茶叶杀青干燥机械主要集中在江苏省生产,四川等省茶机开发速度也已明显加快,整个行业正显现出新的形势和特点。尽管如此,行业内企业仍然呈现出小、散、乱的特点。原因之一是国家针对茶机细分行业在2007年进行修定行业标准规范后未进行后续更新,随着茶叶机械的这几年高速的发展,现在的行业标准已经不再适用当前茶机的发展。基于上述背景,中国农机行业协会正积极组织行业内龙头企业参与
23、行业标准的修订与完善。当前市场中,茶叶生产企业的机械化普及率固然较高,但多数茶企配备的仍是单台茶叶加工机械,行业内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机械设备普及率普遍偏低。截至2014年,全省名优茶加工机械数量已达30.54万台,机制名优茶产量7.14万吨,机制率虽然已近99%,但通过对浙江省标准化名茶认定的48家茶厂的调查,其仅有连续化、半连续化名优茶生产线200余条,相对于30.54万台茶机数量而言茶叶加工流水线的普及率依然偏低。也就是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茶机制造业依然处于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摸索阶段。但随着当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重视的提升、人工成本的上涨等因素,单台茶叶加工机械设备已经不再适应茶叶生产企业的
24、需求:成本控制及标准化产品越来越受到茶叶生产企业的重视。同时,伴随优质茶叶消费逐渐向大众消费转移,茶叶生产企业不得不面对规模化生产。因此市场对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流水线的需求将不断增大。二、 不利因素1、产业内部基础研究薄弱日本是茶叶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其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简单的精揉机用于茶叶加工,发展至今其制茶机械已相当先进,同时也涌现出类似寺田、山益、落合这样的优秀制作所。其中,寺田主营茶叶初制加工机械设备制作,山益主营茶叶精制加工机械设备制作,落合主营茶叶烘干机械。而对比国内,除少数企业注重研发外,多数企业产品皆为国外机型的仿制机,缺乏必要的制茶试验和试运转,产品可靠性差、
25、企业竞争力弱。2、行业内企业规模小国内茶机企业发展至今仍没有形成规模效应,行业内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厂房简陋、设备条件差、制造水平低,部分企业仍是手工操作的家庭作坊。大量的小规模、非标准化生产将给行业今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三、 行业政策情况通过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政府强力的财政支持来保障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是大多数国家的长期选择。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也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的农机行业支持政策将向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关键薄弱环节、专业合作组织倾斜,以提高农机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尤其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更加注
26、重发挥引导作用,强化补贴在重点支持领域上的动态调整:补贴将向急需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倾斜。由于政府对具体补贴对象、补贴机具种类范围以及补贴标准都是动态调整的,未来行业产品存在不能获得补贴或补贴金额下降的风险,将给行业产品销售和盈利水平带来不利影响。第三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行业竞争情况近年来,农业机械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行业内各类经营企业较多,市场集中度较低。随着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快速转移,农业现代化对农业机械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我国已进入全程、全面机械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出台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培育
27、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户籍制度改革、中国特色新型城镇等这一系列“强农、富农、惠农”的政策,促进我国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为我国农机行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我国农机企业小、散、乱问题突出,农机企业技术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弱、仿冒盛行,市场竞争手段依赖于价格和技术差异竞争。二、 产业竞争格局国内茶机行业整体呈现企业规模小、条件差、制造水平低的特点,同时行业集中度低,整个市场除个别先进企业外整体呈现无序竞争的现状。行业内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多为改制企业,从而在技术、人员和体制上具备先发优势。同时,由于国内茶机企业研发能力较弱,其产品在大量简单仿制的同时,使得传统单机产品竞争激烈,逐步沦为价格竞争。茶机
28、的传统产地主要在浙江,而随着近几年茶叶消费量的提升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其余省份茶叶产地也逐渐拥有本土的茶机企业。例如湖南湘丰茶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擅长生产线的研发销售;福建省安溪县韵和机械有限公司擅长于研发制造红茶设备;福建佳友茶叶机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国内较大的茶机制造厂商。而在浙江省内,浙江上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衢州市珠峰茶机有限公司、衢州市绿峰茶机有限公司以及浙江富春江集团杭州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在行业内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
29、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第四章 建筑工程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一)总图布置原则1、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生产的环境空间。2、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3、工程内容、建筑面积和建筑结构应适应工艺布置要求,满足生产使用功能要求。4、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合理改造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重视保护
30、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果。5、工程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造价,节约建设资金。6、建筑风格与区域建筑风格吻合,与周边各建筑色彩协调一致。7、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二)总体规划原则1、总平面布置的指导原则是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适当预留发展余地。厂区布置工艺物料流向顺畅,道路、管网连接顺畅。建筑物布局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满足生产、交通、防火的各种要求。2、本项目总图布置按功能分区,分为生产区、动力区和办公生活区。既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又能美化环境。3、按照厂区整体规划,厂区围墙采用铁艺围墙。全厂设计两个出入口,厂区道路为环形,主干道宽度
31、为9m,次干道宽度为6m,联系各出入口形成顺畅的运输和消防通道。4、本项目在厂区内道路两旁,建(构)筑物周围充分进行绿化,并在厂区空地及入口处重点绿化,种植适宜生长的树木和花卉,创造文明生产环境。二、 建设方案(一)结构方案1、设计采用的规范(1)由有关主导专业所提供的资料及要求;(2)国家及地方现行的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规定;(3)当地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2、主要建筑物结构设计(1)车间与仓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砌外墙作围护结构,基础采用浅基础及地梁拉接,并在适当位置设置伸缩缝。(2)综合楼、办公楼: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二)建筑立面设计为使建筑物整体风格具有时代特征,
32、更加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更加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建筑外形设计时尽可能简洁明了,重点把握个体与部分之间的比例美与逻辑美,并注意各线、面、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利用方向、形体、质感、虚实等多方位的建筑处理手法。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30415.73,其中:生产工程22292.93,仓储工程3283.2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3239.04,公共工程1600.56。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1生产工程5745.6022292.933076.621.11#生产车间1723.686687.88922.991.22#生产车间1436.40557
33、3.23769.151.33#生产车间1378.945350.30738.391.44#生产车间1206.584681.52646.092仓储工程2565.003283.20380.262.11#仓库769.50984.96114.082.22#仓库641.25820.8095.062.33#仓库615.60787.9791.262.44#仓库538.65689.4779.853办公生活配套628.943239.04458.713.1行政办公楼408.812105.38298.163.2宿舍及食堂220.131133.66160.554公共工程1333.801600.56150.98辅助用房等
34、5绿化工程2469.6044.41绿化率13.72%6其他工程5270.4024.587合计18000.0030415.734135.56第五章 选址方案一、 项目选址原则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全境介于北纬27度03分-28度36分、东经119度37分-121度18分之间。全市陆域面积1211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649平方公里。温州为中亚热带季
35、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3-19.4摄氏度,1月份平均气温4.9-9.9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6.7-29.6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间。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间有热带气旋,无霜期为241-326天。全年日照数在1442-2264小时之间。温州土壤肥沃,河流湖泊众多,海洋资源丰富,是江南“鱼米之乡”。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柑橘、茶叶、枇杷、杨梅、甘蔗、黄麻、番茄等160余种。海洋鱼类有带鱼、黄鱼、鳗鱼等424种、贝类有430余种。沿海滩涂养殖面积达6.5万公顷,养殖蛏、蚶、虾、蟹、蛤等。用材
36、林有松、杉、栎等280余种。温州以东近海大陆架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泰顺县乌岩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是浙南的绿色宝库。“十三五”时期是温州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高水平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综合实力再上台阶。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1亿元,“十三五”年均增长7.2%,与2010年相比提前两年实现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73000元;财政总收入962.5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2亿元。经济总量迈入全国城市30强,温州城市品牌价值进入全国20强。发展动能显著增强。产业结构
37、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6.4%。“5+5”产业培育成效明显,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指数、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均居全省第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系统构建“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2%左右,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研发活动覆盖率、研发强度均居全省第一。城乡面貌精彩蝶变。基础设施投入持续加大,“大建大美”“大干交通”取得实效,城市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功能品质有力提升,功能集聚效应显著增强。获批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陆海联动空间格局不断优化。乡村振兴“两带”建设深入推进,扶贫攻坚“五排查五清零”全面完成,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9
38、6。新型城市化有序推进,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71%。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取得显著成效,水、气等质量指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7%,入选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创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绿色发展指数居全省第2位。民生福祉全面增进。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质扩面,重视办好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文化、体育、食品安全、社会福利等领域民生实事,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不断增强,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平安温州”“法治温州”“信用温州”建设深入推进,获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成全国
39、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改革开放多点突破。“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推进,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出温州样本,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名列全国第6。龙港成功撤镇设市,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改革标志性事件。内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密集获批温州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中国(温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中国(浙江)自贸区温州联动创新区、温州综合保税区、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等平台,跻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区城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全球看,
40、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到来,孕育着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重塑的重大机遇。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RCEP协定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中国在国际经贸合作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时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大大增加了我市扩大开放的复杂性。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
41、稳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存在诸多难点和堵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社会转型进入矛盾多发期,给我市新一轮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从区域和省内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浙江省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枢纽建设和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为温州全面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带来新的机遇。同时新一轮城市洗牌和分化加剧,优
42、势资源向头部城市集中的趋势愈加明显,我市面临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城市竞争。三、 创新驱动发展根据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阶段安排,要在全面完成“十四五”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继续朝着现代化第一阶段的远景目标奋进。到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以上,“六个浙江”建设在温州全面落实并充分体现,温州成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排头兵,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现代化的综合发展体系基本构建,经济社会各领域制度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经济实力、创新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突破1.7万亿元、16万元,达到发达
43、经济体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高水平建成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国领先,“平安温州”“法治温州”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温州特色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板块;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1万元,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温州“十四五”发展总体目标是:以加快建设“五城五高地”为重要支撑,全力“做强第三极、建好南大门”,奋力“续写创新史、争创先行市”,力争迈上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千亿级地方财政收
44、入、千万级常住人口、百万级新增人才的发展新台阶。具体目标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实现一批“十百千万”上台阶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突破1万亿元、1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城市30强和长三角中心区城市10强,并力争排名前移。常住人口力争达到1000万人,新引育人才100万人,市内外市场主体突破200万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突破3000亿元、500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重大项目投资1万亿元以上,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全省第三极地位进一步得到巩
45、固和提升。转型升级全面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5+5”产业支撑更加有力,初步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3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和人才强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加速形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0%左右,自创区十大关键性指标实现“五倍增五提升”,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人才和团队,初步建成国内一流的生命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智能装备产业创新中心。 中心城市快速崛起。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完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都市区
46、协同融合加速,行政区划调整取得实质进展,加快构建“一主一副两极多节点”的都市发展新格局,中心城区首位度和辐射力大幅增强,温州在全省四大都市区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效,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5%。改革开放纵深推进。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形成示范,“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区域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充分迸发。全市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基本建成,内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新的拓展,高水平内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美丽温州加快建设。“两山”转化通道不断拓宽,绿色产业发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