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态平衡学习教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态平衡学习教案.ppt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会计学1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shn ti x tn)生态学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系统(shn ti x tn)的基本功能和的基本功能和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第一页,共42页。2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shn(shn ti x t ti x t n n)的基本功能的基本功能的基本功能的基本功能和生态平衡和生态平衡和生态平衡和生态平衡第1页/共42页第二页,共42页。3本节主要本节主要(zhyo)内容内容n n一、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n n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n n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n n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hund)n n五、生态平衡第2页/共42页
2、第三页,共42页。4一、生态系统的生物一、生态系统的生物(shngw)生产生产n n(一)初级生产n n 1.概念: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n n 2.初级生产量的变化n n(二)次级生产n n 次级生产量的一般(ybn)生产过程n n 第3页/共42页第四页,共42页。5四四四四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shn(shn ti x t ti x t n n)的能量动态和的能量动态和的能量动态和的能量动态和储存储存储存储存(一)基本名词解释 生产量(production):一定时期内有机物质增加的总重量。总生产量(gross production):某一时期合成的有机物质
3、总量.净生产量(net production):总生产量减去呼吸损失的部分(b fen).初级生产量(primary production):绿色植物的生产量.次级生产量(seconddary production):消费者的生产量.第4页/共42页第五页,共42页。6n n 生物量(biomass):任一时间某一地方某一种群、营养级或某一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总重量。(kg/ha、g/m2、kj/m2)n n 现存量(standing crop):单位面积上当时(dngsh)所测得的生物体的总重量。n n 生产力(productivity):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生产量,即生产的速率。第5页/共4
4、2页第六页,共42页。7二、次级二、次级(c j)生产量的一般生产过生产量的一般生产过程程食物种群动物得到的动物未得到的动物吃进的动物未吃进的被同化的未同化的净次级生产量呼吸代谢未被取食被更高营养级取食第6页/共42页第七页,共42页。8太阳辐射能有机物质的合成过程,即生产者(绿色植物)吸收(xshu)太阳能量形成初级生产量。热 能化学能热 能机械能活有机物质(wzh)被各级消费者(动物)消费的过程。死有机物质(wzh)(动植物残体和排泄物)被腐生物分解的过程。能量流动特点:能量流动特点:能量流动特点:1 1 1 单向流动,不可逆。单向流动,不可逆。单向流动,不可逆。2“2“2“越流越细越流越
5、细越流越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耗散。,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耗散。,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耗散。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第7页/共42页第八页,共42页。9(1/10法则(fz)、10%定律)“低效性”-逐级递减(djin)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第8页/共42页第九页,共42页。10n n(一)、物质循环的特点及类型(lixng)n n(二)、水循环n n(三)、碳循环n n(四)、氮循环n n(五)、沉积型循环n n(六)、有毒有害物质的循环三、生态系统(shn ti x tn)的物质循环第9页/共42页第十页,共42页。11(一)、物质循环(一)、物质循环(xnhun)的
6、特点及类型的特点及类型n n1 物质循环(xnhun)(生物地化循环(xnhun))n n库n n流通率n n2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xnhun)实际上是在库与库之间彼此流通的。n n周转率=流通率/库中营养物质总量;n n周转时间=库中营养物质总量/流通率第10页/共42页第十一页,共42页。12n n3.能量流动(lidng)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一)、物质循环(一)、物质循环(xnhun)的特点及类型的特点及类型第11页/共42页第十二页,共42页。13环境(hunjng)生产者植食者肉食者分解者生态系统(shn ti x tn)中能流()与物质流()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随着物质循
7、环(xnhun)而进行的,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xnhun)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第12页/共42页第十三页,共42页。14(一)、物质(一)、物质(wzh)循环的特点及类型循环的特点及类型4.物质循环的类型水循环气体(qt)型循环(C,N)沉积型循环(S,P)第13页/共42页第十四页,共42页。15第14页/共42页第十五页,共42页。16(二(二)水循环)水循环n n水和水循环对于生态系统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它是地球上各种物质(wzh)循环的中心循环。通过降水和蒸发这两种形式,使地球水分达到平衡状态。此外,
8、水循环通过地表径流将各种营养物质(wzh)从一个生态系统搬到另一个生态系统,补充某些生态系统营养物质(wzh)的不足。植被在水循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第15页/共42页第十六页,共42页。17水和水循环对于生态系统(shn ti x tn)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它是地球上各种物质循环的中心循环。第16页/共42页第十七页,共42页。18(三)(三)碳循环碳循环n n1.全球碳贮存量约为261015吨,绝大部分以碳酸盐的形式禁锢在岩石圈中,其次是化石燃料。生物可直接利用的碳是水圈和大气圈中主要(zhyo)以CO2形式存在的碳。第17页/共42页第十八页,共42页。19第18页/共42页第十九页,共42
9、页。202.碳在生态系统中循环不平衡引起的生态效应(xioyng):CO2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xioyng)(greenhouse effect),致使全球变暖京都协定:限制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第19页/共42页第二十页,共42页。213、保持碳循环相对平衡的生态(shngti)对策(1)减少CO2 的排放: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发电采用高效先进技术;大力发展不含碳的能源和低碳能源代替煤炭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充分利用各种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天然气、生物能(如沼气利用)等。(2)大力开展对CO2的吸收,固定和利用海洋交换吸收、陆地植树种草、保护森林植被。第20页/共42页第二十
10、一页,共42页。22(四)(四)氮循环氮循环(xnhun)n n氮循环中的主要氮循环中的主要(zh(zh yo)yo)作用作用(图图)n n固氮作用固氮作用三条途径:三条途径:n n闪电、宇宙射线、火山爆发活动等的高能固氮,形成闪电、宇宙射线、火山爆发活动等的高能固氮,形成氨或硝酸盐,随降雨到达地面,为氨或硝酸盐,随降雨到达地面,为7.6106a7.6106a。n n工业固氮(化肥的制造),目前全世界已达工业固氮(化肥的制造),目前全世界已达11081108吨。吨。n n生物固氮(最重要途径),为生物固氮(最重要途径),为5.4107a5.4107a。n n氨化作用氨化作用由氨化细菌而后真菌的
11、作用将有机氮分由氨化细菌而后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氮分解成为氨与氨解成为氨与氨 化合物。化合物。n n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氨化合物被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氨化合物被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n n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也称脱氨作用,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也称脱氨作用,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变成大气氮,回到大气库中。盐转变成大气氮,回到大气库中。第21页/共42页第二十二页,共42页。23第22页/共42页第二十三页,共42页。24(五(五)沉积沉积(chnj)型循环(型循环(P,S,Ca等)等)n n分子或化合物无气体形态,以固体颗粒存在n n主要储存库:土壤,
12、沉积物,岩石圈n n循环的全球性不明显(mngxin)n n循环性能不完善,易发生局部短缺,难以在短期内补充。第23页/共42页第二十四页,共42页。25第24页/共42页第二十五页,共42页。26(六六)有毒有害物质的循环有毒有害物质的循环(xnhun)n n有毒有害物质的循环是指那些对有机体有害的物质进入有毒有害物质的循环是指那些对有机体有害的物质进入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富集或被分解的过程。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富集或被分解的过程。n n有毒有害物质循环的特点:有毒有害物质循环的特点:n n在食物链营养级上进行循环流动并逐级浓缩富集;在食物链营养级上进行循环流动并逐级浓缩富集;n n在生物体
13、代谢过程中不能被排泄而被生物体同化,长期在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不能被排泄而被生物体同化,长期停留停留(tngli)(tngli)于生物体内;于生物体内;n n有些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分解而相反经生态系统循环后使有些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分解而相反经生态系统循环后使毒性增加。毒性增加。第25页/共42页第二十六页,共42页。27以DDT、汞为例1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DDT是一种人工合成有机氯杀虫剂,它的问世,对农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它是是有机毒物。生态系统通过(tnggu)两个途径吸入人类喷洒的DDT并通过(tnggu)食物链加以富集:通过(tnggu)植物茎叶、根系进入植物体 草食动物吃 肉食动物
14、食 逐级浓缩;喷洒的DDT落入地面经土壤动物吃用富集 陆上动物 逐级浓缩。营养级越高,富集能力越强,积累量越大。其危害主要是影响生殖,导致人类、动物产生怪胎。第26页/共42页第二十七页,共42页。28第27页/共42页第二十八页,共42页。29n n生物放大(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Biomagnification)n n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元素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元素(yun s)(yun s)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
15、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n n思考:许多生物外源性物质在环境思考:许多生物外源性物质在环境中的含量很低,通常在中的含量很低,通常在ppbppb级,为级,为什么这么低的浓度还会引起严重的什么这么低的浓度还会引起严重的问题?问题?n n这正是由于生物放大作用造成的,这正是由于生物放大作用造成的,这样的生物外源性物质必须满足以这样的生物外源性物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难以生物降解;下两个条件:一、难以生物降解;二、具有亲脂性。二、具有亲脂性。第28页/共42页第二十九页,共42页。30污染物的生物放大作用产生是根据生态系统食物链的物质流动的原理。例题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存在
16、物种A物种B物种C这一食物链,A中DDT的含量为1mg/kg,假如污染物在食物链转移过程中没有代谢和排泄(pixi)损失,那么100gA物种沿食物链被物种C取食后,C中DDT的含量为多少?第29页/共42页第三十页,共42页。31第30页/共42页第三十一页,共42页。32四、生态系统的信息四、生态系统的信息(xnx)传传递递1)营养(yngyng)信息2)化学信息3)物理信息4)行为信息第31页/共42页第三十二页,共42页。33五、生态平衡(shngtipnghng)1、生 态 平 衡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处于相对(xingdu)稳定状态;(即系统中生产、消费、分解过程处于相对(xingd
17、u)平衡状态)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上的相对稳定。表现为第32页/共42页第三十三页,共42页。34水里微生物-浮游(fyu)动植物-鱼类之间建立的生态平衡浮游动物鱼类被微生物分解(fnji)为基本化合物营 养 源营养(yngyng)源营养源 死 亡 光合作用消 耗浮游植物O2第33页/共42页第三十四页,共42页。352、生态平衡是暂时(znsh)的相对的动态平衡 生态系统总是在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中,进行(jnxng)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推动着自身的变化和发展。第34页/共42页第三十五页,共42页。36n n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在生物进化和群落演替过程中就包含(bohn)不断
18、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人类应从自然界中受到启示,不要消极地看待生态平衡,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维护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旧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绿洲),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第35页/共42页第三十六页,共42页。37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一方面是系统保持现行状态的能力面是系统保持现行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的即抗干扰的能力(抵抗力能力(抵抗力resistanceresistance);另一方面是系统另一方面是系统受扰动后回归该状态的倾向受扰动后回归该状态的
19、倾向,即受扰后的恢即受扰后的恢复能力(恢复力复能力(恢复力resilienceresilience)。)。生态系统稳定性机制: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机制: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维持自身的能力,维持自身(zshn)(zshn)的稳定性,自的稳定性,自然生态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控制论系统,因然生态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控制论系统,因此,负反馈(此,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negative feedback)调节在维持)调节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第36页/共42页第三十七页,共42页。38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
20、态系统(shn(shn ti x t ti x t n n)中的反馈(正反馈(左)中的反馈(正反馈(左)中的反馈(正反馈(左)中的反馈(正反馈(左)和负反馈(右)和负反馈(右)和负反馈(右)和负反馈(右)狼狼兔兔植物(zhw)植物(zhw)狼饿死狼吃饱吃了较多兔子吃了较少兔子兔吃饱兔饿死吃了较少的草吃了大量的草污染 鱼死亡污染 鱼死亡 鱼死亡 污染 第37页/共42页第三十八页,共42页。39n n如果外界(wiji)干扰强度或压力过大,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第38页/共42页第三十九页,共42页。40含氮、磷的废液和污水(w shu)排入湖泊湖泊养分剧增藻类过度生长浮游生物过度繁殖大量积累了有机物质水中的O2被大量消耗(过度缺氧)鱼类死亡第39页/共42页第四十页,共42页。41第40页/共42页第四十一页,共42页。42根据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知识(zh shi)分析下列问题:1、箭竹(jin zh)开花危及大熊猫的生存。2、“一山不容二虎”。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4、含N、P废水导致鱼类死亡。5、农区禁捕青蛙。食物链能量流动(lidng)特点物质可循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第41页/共42页第四十二页,共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