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_回顾与展望_康宏.pdf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74683399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_回顾与展望_康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_回顾与展望_康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_回顾与展望_康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_回顾与展望_康宏.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自2 0世纪8 0年代中期起步以来,已初步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框架。然而,这种制度框架却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的痕迹,过于关注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和高校的利益,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存在诸多矛盾与冲突。随着高等教育市场的自我完善和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我国亟需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现代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一、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设的历史回顾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设起步于2 0世纪8 0年代中期,经过2 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初步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框架。(一)法规建设日渐完善,出台了专门性的评估法规,其他法规中的若干条款对评

2、估工作多有论述就专门性法规而言,1 9 9 0年出台的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是我国目前为止最为系统的专门性高等教育评估政策文件。1 9 9 4年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启动以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法规文件,如1 9 9 5年 首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实施办法、1 9 9 8年 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的若干意见、2 0 0 2年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等。从1 9 9 7年起,教育部还陆续出台了综合大学、工业、农林、医药、政法、财经、外语、师范类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和优秀评价方案。这些政策文件对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起到了很好

3、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此外,国家还在其他一些政策文件和教育法规中对高等教育评估工作进行了规范。如1 9 8 5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管理部门还要组织教育界、知识界和用人部门定期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1 9 9 3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各地教育部门要把检查评估学校教育质量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国务院关于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包括教育评估机构等,发挥社会各界参与教育决策和管理的作用”。1 9 9 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4 4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组织的评

4、估。”1 9 9 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高中及其以上教育的办学水平评估、人力资源预测和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方面,进一步发挥非政府行业协会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这些政策条款较好地促进和保证了教育评估工作的健康发展。(二)组织建设日趋完备,政府评估占主导地位,社会中介评估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应运而生就政府评估而言,目前,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等教育司、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科学技术司、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等均负有开展高等教育评估的职责。如发展规划司负责审核高等学校的设置;高教司负责本科教学工作

5、评估;社政司负责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科技司负责重点实验室评估;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研究生教育评估;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则具有组织和实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和专业专项评估,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及评估工作的政策、法规和理论研究,组织评估培训,履行质量监控等行政职能。2 0世纪8 0年代后期,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学校办学自主权扩大,我国出现了一些准官方的事业性中介评估机构。如北京高等学校教育质量评议中心(1 9 9 3年),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1 9 9 4年),上海市高等教育评估事务所(1 9 9 6年,2 0 0 0年改名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回顾与

6、展望*康宏收稿日期:2 0 0 50 90 1作者简介:康宏,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博士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高教所副研究员。(武汉/4 3 0 0 7 4)*本文系2 0 0 3年教育部规划课题(F I B 0 3 0 7 8 9)研究成果之一。摘要:经过2 0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初步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框架。然而,这种制度框架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的痕迹,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存在诸多矛盾。这些矛盾运动为现代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关键词: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回顾;展望2 0 0 6年第4期高 教 探 索H i g h e rE d u c

7、a t i o nE x p l o r a t i o n2 0“上海市教育评估院”),江苏教育评估院(1 9 9 7年),辽宁省教育评估事务所(1 9 9 9年),广东省教育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2 0 0 0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 0 0 3年7月)等1 0余家。这些事业性评估机构受教育部或省教育厅的委托,开展了一系列的高等教育评估活动。此外,民间评估机构中影响较大的有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进行的“中国大学评价”,以及网大1 9 9 9年以来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等。(三)本科教学评估和研究生教育评估活动蓬勃兴起1 9 9 4年,教育部启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主要有三种

8、类型:对1 9 7 6年以来新建本科院校的合格评估;对办学历史较长、水平较高的重点大学的优秀评估(1 9 9 6年开始);对介于两者之间高校的随机性水平评估(1 9 9 9年开始)。到2 0 0 1年底,已对1 7 8所高校进行了合格评估、1 6所高校进行了优秀评估、2 6所高校进行了水平评估。2 0 0 2年,教育部将上述三种评估统一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建立了五年一轮次的评估制度。研究生教育评估主要有研究生院评估、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评估、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等活动。1 9 9 4年以来,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大学评价”每年对全国研究生院进行评价;1

9、 9 9 5年1 0月,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对全国3 3所研究生院进行了评估。在博士硕士点评估上,1 9 9 6年,原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全国1 0 3个二级学科的1 7 1个博士点和1 0 9 9个硕士点进行了评估;1 9 9 7年又对全国前四批增列的1 7 1 8个博士点和3 8 1 4个硕士点进行了合格评估,分别占全国博士点总数的6 6%、硕士点总数的4 0%1;2 0 0 5年,我国建立了对博士、硕士授权点进行六年一次的定期评估制度,该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对全国4 9 3个二级学科点、8 4个一级学科点进行了博士学位授权点评估。2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每年进行的一级学科整

10、体水平评估,从2 0 0 2年到2 0 0 4年,评估对象涉及8 0个一级学科、3 7 5个单位、1 3 6 5个具有硕士点以上的一级学科。3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从1 9 9 9到2 0 0 5年共选出优秀博士论文6 8 8篇,其中高校5 6 0篇,占8 1.4%。4(四)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不断深入我国学者对建构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体系进行了不懈地研究,相继出版了系列的专著、论文,如陈谟开主编的 高等教育评价概论、陈玉琨的 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王冀生的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王致和的 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等。从发表论文情况看,笔者在中文期刊网的高等教育类期刊中以“评价(评估)”为篇名进行高级检索发现

11、,1 9 9 4年以来有关高等教育评估的研究论文数直线上升,研究范围和深度大大提高(见表1)。从学术活动看,1 9 8 5年6月在黑龙江镜泊湖召开的“高等工程教育评估问题专题研讨会”,是公认的高等教育评估正式开始的里程碑。1 9 9 1和1 9 9 2年,原教育部先后组织过两次以“高等学校教学评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评估”为专题的全国高等教育评估学术研讨会。1 9 9 4年1月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会成立后,先后组织召开多次学术研讨会,最近一次会议2 0 0 5年7月底在南京紫金山召开。此外,成立于1 9 9 4年的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委员会坚持每两年一次的学术会议和每两年一次

12、的评估理论与技术培训班制度,第五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于2 0 0 4年7月在哈尔滨举行。此外,还成立有全国教育评估机构协作会。二、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设面临的矛盾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设成绩不菲,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和精英教育时期,过于关注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和高校的利益,行政色彩较浓,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存在诸多矛盾。(一)高等教育评估事业的蓬勃发展与理论研究、法规建设滞后的矛盾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理论研究和法规建设滞后于评估的实践。就理论研究来看,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起步晚,高等教育评估理论多翻译、借用国外教育评估的研究

13、成果,社会中介评估研究和评估技术研究滞后,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体系。从法规建设来看,1 9 9 0年的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作为高等教育评估专门性的政策法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尽管它在规范、指导现实的评估工作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但其中对评估形式、评估主体及机构设置的规定已不合时宜,有些规定也与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精神相悖,更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而有关社会评估、高校内部评估的法规也仅散见于其他法规的零星条款中而尚未成为专门化的制度。总之,高等教育评估的专门性制度已过时,现时制

14、度不专门,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二)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之间的矛盾由于“大一统”管理的“惯性”,目前在高等教育评估活动中,教育行政部门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社会中介评估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评估机构作为专门性评估机构,必须有充足的评估业务才能生存,但政府职能部门却把教育评估看作是一种既定利益而不愿委托给社会评估机构。除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江苏省教育评估院等有官方背景的事业性中介评估机构外,其他中介评估机构尤其是民间评估机构很难接受到政府委托的高等教育评估项目,也未曾有机会参与到教育部组织的评估工作中去。表1 1 9 9 4-2 0 0 4年国内高等教育评估研究论文一览

15、表(单位:篇)年份1 9 9 4 1 9 9 5 1 9 9 6 1 9 9 7 1 9 9 8 1 9 9 9 2 0 0 0 2 0 0 1 2 0 0 2 2 0 0 3 2 0 0 4篇数1 0 81 4 22 1 02 0 62 3 32 4 82 5 22 5 73 2 04 6 85 8 5 博士论坛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回顾与展望2 1而一些专门性的评估学会(协会),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研究会、全国教育评估机构协作会等,却从未有权自主开展过高等教育评估活动。这种以政府的利益目标为依归的政府主导性评估忽视了社会评估机构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

16、性。(三)外部评估泛滥与学校自主办学之间的矛盾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是政府主导型的评估,而政府评估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下属机构来承担。教育部是按职能分工进行分散管理的,教育评估工作则由各个具体的部门分工负责。如发展规划司负责高等学校设置评议;高教司负责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社政司负责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科技司负责重点实验室评估;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研究生教育评估;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则负责组织实施高校教学评估、履行质量监控职能等。由于各个部门间工作性质不同,各自强调的重点也不一样,在评估实践中出现了评估工作的“多”与“乱”现象。每年高校从重大科研项目,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到理科

17、、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基地、本科教学工作等都要接受评估。据悉,2 0 0 4年,南开大学接受的各类评估检查接近3 0次。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审批在逐步减少的同时,各种评估却越来越多,高等教育评估更多的成为政府规制的一个手段和政府寻租的一个途径。评估工作的“多”与“乱”造成高校在价值选择上的无所适从,削弱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四)评估标准缺乏弹性与高等教育多样化之间的矛盾我国是依靠行政力量开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在开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之后,行政力量仍主宰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政府控制着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权和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就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而言,虽然教育部从1 9 9 7年起陆续出台了一批综

18、合大学、工业、农林、医药、政法、财经、外语、师范等不同类型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方案,但总体上看,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各类评估指标体系,多以统一的指标标准应用于诸多学校、诸多学科,过于强调“标准”而淡化“特色”。如2 0 0 2年前进行的优秀评估、合格评估、随机评估是根据办学历史长短对高等学校进行“人为”的划分,无法真正反映高校的实际办学水平;2 0 0 2年后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其评估标准适合于所有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缺乏多样性和层次性。评估标准的僵化和缺乏弹性使得不同层次、类别的高校一味“求上”,专科院校追求升本科,本科院校追求成为重点,重点院校则致力于跻身世界一流,大大制约了高等教

19、育发展的多样化。三、现代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设之方向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日渐完善和院校自主权的逐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府、社会和高校之间的权力,要求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扩大社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增强大学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需要,结合我国文化传统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笔者认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积极发展社会中介评估,促进高等教育公共治理改革以放松规制为特征的政府公共治理改革要求高等教育政府规制权力的转换。而社会评估作为一个公共资源、一个公共手段、一个公共选择,是高等教育公共治理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有限政府和效

20、能政府的有效途径。为此,应改变政府主导型评估,积极扶持和发展社会中介评估,形成政府评估和社会评估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和协调各种评估机构,制定有关教育评估的法规与政策,建立各类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评估工作进行宏观管理与协调。除一些必须直接出面进行的对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评价活动以外,大多数经常性的教育评估活动可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进行。社会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是其生命力所在。鉴于目前我国政府主动委托评估和高等学校自主选择评估的需求还不明显,社会中介评估组织应增强自身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建立一支以评估专家为核心的结构合

21、理的评估专家队伍。同时,要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以高质量的评估来赢得政府、高校和社会的信任,为自身赢得评估“市场”。(二)建立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评估标准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多样化。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应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从而也应当有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美国2 0 0 0年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标准把美国高等学校分为博士学位授予机构、硕士级学院及大学、学士级学院、副学士级学院、专门机构、族群学院及大学共六个类别九个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有不同的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学校层次低并不代表其教育质量不高。日本则为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院和专修学院等各类高校,颁布了不同的设置基准,以利于分类指导和

22、评价。潘懋元先生认为,中国的高等学校应当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少量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拔尖的科学家;另一类是大量的专业性、应用型的大学或学院,培养有宽厚理论基础的不同层次的工程师、经济师、临床医师、律师、教师和各级干部;还有一类是更大量的职业性、技能型的高职院校,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从事实际工作的技术人员。每类高校,都可以有重点高校,都可以办出特色,成为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高校。对各类高校的评估,不应是一套而应是多套评估标准。每所高校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在各自层次和类型中争创一流。(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渐完善和

23、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形势要求2 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理论朝着“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中国特色发 博士论坛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回顾与展望(下转第8 6页)2 2展,主要将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吸收先进的现代教育评估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借鉴系统科学理论、企业管理理论、I S O 9 0 0族标准等,结合中国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理论基础。二是从高等教育评估的哲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等多学科的视角,研究高等教育评估的本质和属性、目的和作用、结构和功能、过程和效果等,探索高等教育评估的基本规律与原理。三是在分析高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相互关系基础上,探

24、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评估、社会评估、高校评估的目标、结构、功能和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的分类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四)完善高等教育评估的法制建设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将高等教育评估活动置于法制框架之内是现代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共同趋势。日本文部省早在1 9 5 6-1 9 7 5年以法律形式颁布了各种高校设置标准,如 大学设置基准、研究生院设置基准、高等专门学校设置基准、短期大学设置基准等法令,既有相当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又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英国政府1 9 9 1年发表了高教白皮书 高等教育:一个新的框架,对质量控制、质量审核、质量评估等概念作了明

25、确规定和划分。我国目前除了1 9 9 0年出台的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外,其余只是零星的评估法规条款。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加强高等教育评估的政策法规建设已成当务之急。为此,我国应以 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工会法等为法律依据,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评估的法规经验,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对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进行修订,重新确定国家、社会、学校的相互关系,对评价项目合理分类,对不同类型高等教育评估的目的、组织、程序、周期、结果公布、专业与教师奖惩等做出明确规定。另外,还要尽快出台高等学校评估和社会中介组织评估的有

26、关法律法规,尽快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法规建设。参考文献:1杨晓江.试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建立.云南教育,2 0 0 2(2 4).2 4王战军.高等教育评估与高等教育公共治理改革.第三届中国高教学会教育评估分会首次研讨会大会发言(南京紫金山),2 0 0 50 72 9.3林梦泉,周学军,郑晓梅.开展一级学科评估,推动学科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 0 0 5(6).(上接第2 2页)且各题目的共同度均在.8 0 0以上,说明该四题有效。分别求出每个教师的胜任特征得分总分以及其自我评价的得分总分。最后,再求出两者之间的相关,如表4。结果表明,两者相关显著。*在显著水

27、平为0.0 1时(双侧),相关显著2.2.3会聚效度如果所测量的是单一的特质,那么各个分量表所测得的分数之间相关性就高,也就是会聚效度高。各分量表的相关矩阵如表5。*在显著水平为0.0 1时(双侧),相关显著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都非常显著,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会聚效度。通过正式研究,本研究初步得到以下结论,我国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由以下因子构成:创新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人际理解力、责任心、关系建立、思维能力和成就导向。参考文献:1L y l eM.S p e n c e r&S i g eM.S p e n c e r.(1 9 9 3).C o m-p e t e n c

28、 ea tw o r k:M o d e l sf o rs u p e r i o rp e r f o r m a n c e.N e wY o r k:J o h nWi l e y&S o n s.I n c.2M c C l e l l a n d,D.C.(1 9 7 3).T e s t i n g f o r c o m p e t e n c er a t h e r t h a n f o r“i n t e l l i g e n c e”J o r n a l o f A m e r i c a n P s y c h o l o g y.3仲理锋,时勘.胜任特征研究的新进展.南开管理评论,2 0 0 3(2).4李英武,李凤英,张雪红.中小学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5(4).5黄专途,陈连生.高职教师胜任特征与其绩效关系的研究.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0 2(1 2).6陈顺喜.浅谈高校人力资源开发.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0 4(3).表4教师自我评价与胜任特征的相关表5各分量表的相关矩阵 教师与学生 高校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8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