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标准化的特点.pdf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74679339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2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标准化的特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综合标准化的特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标准化的特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标准化的特点.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B 4 专家观点 匀 口 综合标准化与传统标准化比较有许多特 点,其中主 要的是:1、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也可以说是“系统性”。从认识论和方 法论的角度来说,就是从整体 出发考虑问题,或者是用 系统观点考虑问题。综合标准化是遵照系统科学的原理 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的首要原则是整体性原则,系统 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特点就是整体性。例如,在研究大系 统时,对每个子 系统的着眼点不在于它f f _1 各自可能发挥 的作用,而着眼于它们保证整个系统最有效的运转 的功 能。这就是系统方法从整体出发考虑局部,这也就是所 谓的“见树先见林”;而传统的方法是离开整体孤立地考 察局部,这就是“见树不见林”。这是综

2、合标准化与传统 标准化在方法论上的本质区别。为什么说综合标准化是“见树先见林”呢?例如,综 合标准化过程中建立的标准综合体,其中的每一个标 准,从形式上看虽然也是分散地、单个地并且是由不同 的人分别制定出来的,但实际上它们是围绕一个共同的 整体 目标,遵照统一的规划,在限定的时间内按事先规 定的分 目标和应满足的要求制定的。每个标准虽然都有 各 自的目标和功能,但它的 目标和功能既不是任意的;也不是孤立的,一切都是从保证整体 目标实现和整体 目 标最佳为出发点,它只要求每个标准承担起整体 目标所 赋予它的功能,并不刻意追求每个标准都达到最高水 平。这就是“制定每个标准时,着眼点不在于它们各自可

3、 能发挥的作用,而是着眼于它们保证整个系统最有效的 运转的功能”,这就是“见树先见林”的标准观。传统标准化则不然,它不仅单个地、孤立地制定每 一个标准,而且单纯地追求每个标准的最佳。这样的最 佳标准,在独立应用时常常能发挥出很好的功能,这是 传统标准化至今不衰的原因。然而,一旦用这类标准去 处理 系统性问题,即要把许多这样的标准“组织起来”共 同去解决问题时,它们是很难“组织起来”的。因为当初 制定每一个标准时,并不知道将来会被“组织起来”,也 口李春田 不知道会参加什么样的“组织”,更不可能知道“组织”将分配它承担什么任务、发挥什么作用。即使它单独存 在时是个优秀标准,到了这时可能并不 符合

4、“组织”的 需要。这就是“见树不见林”,也就是不见“整体”、不见“系统”,因此无法“组织”。这是传统标准化遇到的尖锐 挑战。传统的标准化活动是很规范的,每一个标准的制 定,从立项到审批发布,要经历许多环节,要做大量的调 查、研究、试验 验证等工作,是一项严密的、有计划、有 组织的科学活动。标准在建立生产秩序、技术秩序过程 中发挥 着关键作 用。这在整个工业化时代表现特别突 出,贡献特别巨大。但是,当科技进步一直表现为综合趋 势,标 准化对象的技术综合程度越来越高,必须把这类 单个制定的标准“组织起来”形成 系统,综合应用时,则 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或改造 而这种对现行标准大规 模的事后改造,是

5、非常困难的 甚至根本不可能。这就是 以整体观 系统观为指导的综合标准化应运而生的技术 经济原因 2 目蠹 譬 牲 综合标准化的目的性非常突出,这也是它与传统标 准化的重要区别 不是说传统标准化就没有 目的了,传 统标准化也是有目的的活动。所不同的是两者的目的是 有区男 H 的。传统标准化的 目的有时是比较抽象和 笼统_的,如 加强企业管理、促进对外贸 易、保护生态环境等等。这 类宏观、抽象的 目的,很难转化为具体指标落实到标准 上。那些孤立、分散、单个制定的标准,也不能说都是盲 目制定的,它们是各有各的“适用范围”,各有各的 目的 或目标。这些目的有肘能达至 有时达不到,但这都不 是最主要的,

6、最主要的是追求每个标准形式上的完美 和指标先进。通常是越先进越好,渐渐地把这个也转化 为标准制定老追求的目的或目 振。总的来说,传统标准 化是有目的 标准化,但 它们的目的是互相独立的、分 散的、各自为政的。把许多标准集中起来便不知道什么 是它们的 目的或 目标了,标准化的目的对标准化的导向 作用不明显。综合标准化是多个标准 围绕一个 目标,它不容许分 散,更不容许各自为政。标准综合体中不论包括多少标 准,都必须服从一个总目标。标准综合体中的每一个标 准虽然也有各自的 目标,但这些 目标都是为保证总目标 的实现而确立的。综合标准化首先要明确标准化对象,当标准化对象 确定之后,接着就要明确标准化

7、 的目的,即该对象标准 化要达到的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为 使 目的更加清晰、明确,还必须规定具体的目标,如果综 合标准化对象是产品,通常还要规定参数和参数值。只 有标准化的 目的和 目标 非常明确、非常具体,相关的活 动才能有所遵循。为实现标准化的 目的,为保证 目标实 现制定相关标准才有所依据。否则便不可能知道要制定 哪些标准?标准中做何规定?规定到什么程度?综合标准化不仅一开始就确立 明确的 目标作 为主 攻方向,而且还要将这个总 目标分解为若干分 目标并分 别落实到相关标准的制定任务中。在对所有标准进行系 统处理、整体协调时,也要以能否保证总 目标实现 为准 则。直到

8、最后阶段对综合标准化项目进行验收时,还要 以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为判定标准。这个 目标 自始至终 引领着综合标准化全过程,因此才说综合标准化是 目标 导向的标准化。目的性或 目标性不仅是综合标准化的特 点,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原则。目的性和 目标性这个特 点,听起来很平常,也很容 易理解,但真正做到,做得彻底是很不容易的。只要仔细 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许多标准化活动和标准的制定是 在 目的并不明确 或根本就没有明确 目的和 目标 的情况 下进行的,这种盲 目的标准化随处可见。诸如,制定出来 的标准无人用、出版的标准没人买、庞大的标准 系统成 了摆设等,其中的原因,多数情况下就是最初的 目的不 明确

9、,或虽有 目的,但这个 目的和 目标是虚幻的,根本起 不到导向作用,最后必定是 目的和行动分离。越是高层 的、大规模的标准化活动,越是容易发生这类问题。所谓 的“一开始就要把事情做对”,这个“一开始”应该就是 目 的和 目标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 S O)提出的“制标三原 则”其中第一原则就是目的性原则,讲 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过 它同综合标准化 的 目的性原则有程度上的区别。I S O 的原则是针对单个标准中的规范性技术要素,目的 是保证有关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而综合标准化 的这一原则针对的是一个标准综合体,并且指引综合标 准化全过程。3、成套性 综合标准化不是一次只制定一个标准,而是

10、在限定 时间内制定整套对实现既定 目标起保证作用的标准,S 这叫标准的成套性。这种同时成套制定标准的方法有什么意义呢?简单 地说就是它能有效地保证标准化整体 目标的实现。也就 是说,这个成套性是由综合标准化的整体性和目标性这 两个特点决定的。整体性告诉我们,综合标准化的对象 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 片森林,一个有特定功能的系统。这个有特定功能的整 体系统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在综合标准化的目标指引下 形成的。例如,我们把提高某种产品的质量指标作为综 合标准化的 目标,这个 目标是不可能 自我实现的,它受 到诸如原材料、工艺装备、操作方法、设备、环境条件、生 产管理等一系列

11、因素的制约,质量 目标同这些影响因素 之间由于存在 内在联系,它们便结成了一个 系统,成为 一个整体。这样一来,标准化的任 务就由当初提高某一 产品的质量指标,演变为处理一个系统的整体性问题。也就是说,必须把这些影响因素同要达到的质量 目标一 起考虑,相关标准一起制定、一起实施,才能最终解决问 题。这就是综合标准化必须成套制定标准的原因。这种成套制定标准的方法,从理论上讲也是符合系 统论 的观点的。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存在于普遍联系之 中。我们认识事物,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但不通过对各 种联系的考察是无法把握本质的。我们处理问题,是要 解决事物本身存在的问题,但要不掌握该事物与相关事 物之间的联系

12、,并从这些联系中找到发生问题的原因和 解决的途径,把问题孤立起来是难以解决好的。综合标准化成套制定标准,但不是盲 目成套。它是 当标准化的对象和 目标确定之后,经过系统分析、目标 分解而建立起来的目标保证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每一个 要素都是必不可缺的和有用的,都是依据 目标的要求量 身定制的。这种成套制定标准 的方法相当于按订单生 产,每套标准都有特定的用户,并且令用户满意;而常规 的标准化相 当于生产库存,谁使用谁就是用户,没有用 户便积压。这两种方法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并且还可互 5 B 专 家 观 点 ra n d 相补充。哪些适合定制?哪些适合库存?两者如何结合?这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苏

13、联标准化学者在分析了两 种标准化方法之后认为:“国家标准化工作的全部注意 力,不应 当放在一些个别产品标准的制定上,而应当放 在相互联系的成套系列的编制上。”_ 1 他的这个观点是 否可取,同样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4、敏感性 什么是敏感性?苏联学者 A K加斯切夫认为,具有 整体性特征的标准系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综合体”。这 就是说,如果我们确实是按照一个统一的 目标建立了一 个协调的标准系统(标准综合体),就一定是个敏感的综 合体,即其中的任何一个标准(尤其处于核心地位的标 准)的变更,必将明显地影响到整个综合体,要求综合体 做出反应对其他标准进行相应调整,这就是标准综 合体的敏感性

14、特征。标准综合体的敏感性是怎么产生的呢?按加斯切夫 的说法,那就是“整体性”产生“敏感性”。“整体性”可以 说就是“系统性”的同义语。因此,只要是个有机整体,只要是名符其实的系统,它就具有敏感性。那么标准综 合体的敏感性是从哪里来的呢?很显然,这种敏感性是 标准综合体整体协调造成的。因为是整体协调,才把标 准综合体变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具备了“整体性”,方才 有了“敏感性”。未经整体协调的标准不可能成为一个有 机整体,也就不具备“敏感性”。标准综合体的敏感性有什么意义呢?最重要的意义 是使标准综合体具有动态适应性,也就是对环境的应变 性。当我们用整体性原则考察标准系统时,必须把环境 6 放到系统

15、之中通盘考虑,因为系统是离不开环境的。按 订单开发的标准综合体,也是离不开用户的环境和市场 环境的。我们不仅要在建立标准综合体时充分考虑环境 的要求,使所建立的标准综合体与环境相适应,而且要 在标准系统建成之后,同环 境保持信息沟通(系统应有 这个功能),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尤其市场需求变化),原 有标准系统不能满足需要时,标准系统必须快速反应、及时应变。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多变的环境,这 就决定了我们所建的标准综合体必须是能适时调整,具 有动态特征的系统。标准系统的敏感性恰是使标准系统 能够“适时调整”并具有“动态特征”的原因。这可以看作 是标准系统的(有人参与的)自适应和自组织功能。【延

16、伸阅读】匈牙利标准化局主席 N 奥拉热什说:“科学技术革命决定了一些标准很快就陈旧了,在开展 综合标准化时,经常是上百个标准共同发生作用,因此 标准的任何部分如果陈旧,这就意味着与其相关的整个 标准综合体已陈旧。根据这一观点来看,传统标准化对 于时间因素并不如此敏感。根据我们的经验,相对于技 术发展而言,综合标准化比传统标准化更有活 力,这就 是综合标准化的新性质之一,它对标准化的效果和产品 质量的改善可以施加直接的影响。例如,现代汽车已经 达到的高速度要求改善充气轮胎的质量。为此化工部门 就必须实施重大的技术发展措施,而实施这类措施,就 需要制定和修订一整套有关耐磨性、耐热性和使用寿命 的标

17、准,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充气轮胎。5、全过程管理 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一系列互相 关联的活动组成的。其中的每一项活动又是由一系列更 具体的活动组成的子过程。我们通常把标准制定、标准 的实施和信息反馈这三个环节组成的连续过程视为标 准化的基本过程。所谓“全过程管理”,是指综合标准化不仅通过标准 的制定,建立标准综合体 4 而且还要实施这个标准综合 体,实施中或实施后都要通过监督检查反馈信息,对标 准进行调整和修订,直到达到预定 目标,实现标准化的 目的。(这个“全过程管理”的内容,即本书第三章所讲的“综合标准化一般过程”)。从理论上讲不论采取任何一种方法,只要是开展标 准化,

18、那就应该包括这些过程。但是,实际工作要比理论 复杂得多。譬如,国家制定的标准,都是很重要的标准,制定的目的当然是希望得到普遍的实施,以体现标准化 的效益。但标准的实施是企业的事,尤其是推荐性标准 的实施更是企业 自愿的事。如果国家标准化机构能以大 量的人力、财力投入对标准的宣传推广,有可能会有更 多的企业实施这些标准。但是这很难做到,原因就是国 家标准化的人力、财 力资源不足,地方标 准化又没有这 项职能,只能把有限的资源主要用在标准的制定上。这 就 出现了实施不利的情况。由于标准中存在的问题,有 许 多是要等到实施时才会暴露出来,由于实施管理不到 位,相关的信息也不能及时反馈,这就不利于对标

19、准的 及时调整和修订,有时还会造成经济损失。这就是传统 标准化活动中常常会出现的所谓“重制定、轻实施、无反 馈”的现象。综合标准化是全过程的标准化。因为综合标准化从 本质上就决定了它不以制定标准为目的,而以解决实际 问题为 目的。因此,综合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和活动内容,与传统的标准制定程序有很大的不同。综合标准化除了 要在对象和 目标明确之后要通过系统分析进行 目标分 解,在标准综合体建立过程程序中要进行整体协调之 外,尤为突出的是,标准综合体建立之后,接着就要组织 S 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跟踪检查、收集信息、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直到实现预定 目标。这就是“全过程 管理”,这才把标准化真

20、正的“化”起来了。综合标准化的这个“全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 的“P D C A”循环过程。综合标准化之所以能解决问题,之所以能把标准化贯彻始终,原因就在这里。从理论上 讲,它符合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从实践上 讲,它不仅是用标准化解决实际问题的理想模式,而且 它也是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标准化工作的那个“重制定、轻实施、无反馈”顽症的最佳方法,是从根本上消除各种“为标准而标准”,以及图虚名、摆花架子而不求实效等 现象的对策0 6、计划性和风险性 综合标准化的计划性这个特点,同它是计划经济年 代的产物没有直接关系。今天我们开展综合标准化,仍 然有计划,计划性这个特点是综合标准化固有的。但

21、这 并不是说只有综合标准化才有计划,传统的标准化就没 计划了 传统标准化也是有计划的标准化。它们之间的 区别在于计划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这主要体现在前期的 标准综合体规划,中期 的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和后期 的实施计划上面。可见综合标准化的每个主要阶段都有 相应的计划,并且一环扣一环,成为综合标准化工作的 具体路线图和每一步工作的依据。它把一个有许多人、许多单位参与的复杂庞大的工程规划得井井有序。例 如,通过编制标准综合体规划,明确综合标准化对象及 其相关要素、需要制修订的全部标准(课题)、每个标准 的最终 目标和相关要求、必要的科研项 目等;通过标准 制修订工作计划,落实制修订标准的名称、适用

22、范围、对 该标准的要求、该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关 系、承担 单位与 负责人、参加单位与参加人 员、起止时间等;通过技术组 织计划和科研计划,明确规定须提前进行的科研课题和 调查项目、设立相关的组织、规划技术措施和经费等;通 过标准综合体实施计划,明确实施的方式(是否试点或 试行)、实施的组织领导、实施的任务和工作内容、实施 日程、实施过程的跟踪记录、信息传递等。如此庞大的标 准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科学周密的计划保证,是不可能 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的。综合标准化与传统标准化相比较,可以说综合标准 化是高风险的标准化,传统标准化是低风险甚至无风险 的标准化。综合标准化之所 以有高风险,这个特点是它 自身所

23、固有的。也就是说,当初设计的这个标准化模式,就是一 个充满风险的模式。首先,综合标准化的对象和 目标通常不是由标准制 定者提出的,这个对象和 目标常常是国家或企业的重大 项目或攻关 目标(例如:彩色电视机的综合标准化),综 7 B 合标准化是作为一种方法和工具用于这些项 目的实施。但是,综合标准化一旦承接了这个项 目,就必须努力实 现项 目的目标。这个最终 目标的能否实现,就是综合标 准化的最大风险。其次,上面提到的那些环环相扣的规 划和计划,都是涉及到众多的单位和众多的人,一旦计 划失控,一旦产生脱节,就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失败的风 险概率不是很低的。风险是和困难并存的,除了上面所 说的组织管

24、理上的 困难之外,还有技术上的困难,开展 综合标准化技术上的最大困难是,必须同时保证所有相 关标准 中所包括的大量参数、要求和特性的最佳协调。经过协调成为有机整体的标准综合体,又是一个非常敏 感的系统,某些参数的改变可以导致成百上千其他参数 也必须改变,使参数协调这一任务只有使用 电子计算机 才能完成。相比之下,那种以制定标准为目的、以积累标 准为特征的传统标准化,就省心省事多了。它基本不过 问标准是否被实施,也不担心 目标是否实现,多年积 累 的“刚性”系统,对外界的变化又不敏感,也就无所谓有 什么风险了。但是,人们知道,高风险常常伴随着高效益,伴随着 国家和企业的重大经济利益。这个风险既是

25、标准化工作 者肩上的巨大压力,也是促进标准化工作者一丝不苟地 做好每一步工作的推动力。它激励着标准化工作者有所 作为和建功立业的精神,也推动着人们去思考、去创造。例如,全苏标准科学研究院,就是在实施综合标准化过 程中,为了做好全套标准的协调,研究开发了“参数最佳 化”的理论与方法;为了做好系统分析和系统处理,编好 8 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创造了“计划 目标法”;为了防止 相关标准指标落后于技术发展的步伐,他们又创造了“超前标准化”;以苏联国家标委副主席 B B特卡琴柯 为首的一批专家还开创了“综合标准化原理”。再例如,我国彩电综合标准化过程中,为了解决整机可靠性与元 器件可靠性之间的大量协调工

26、作,他们制定了 彩电可靠 性分配和预计方法标准,编制了彩电可靠性预计计算程 序软件包,不仅解决了可靠性预计评价的困难,还免除了 许多不必要的可靠性验证试验工作;为了做好整机与元 器件不良品率的协调,他们在拟定各类产品的管理方案 的基础上,推行 P P M 管理代替了费用昂贵的抽样检验,既推动了企业的质量管理,又实现了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的完美结合。当他们完成这项光荣任务时,一位参加者这 样写道:“彩电综合标准化作为标准化工作中的一项大型 系统工程 它是广大科技人员集体智慧与劳动创造出的 重大科技成果,是电子行业标准化战线广大科技人员共 同谱写的一吏开拓、奋进的凯歌。”【3】标准化界的朋友们,在您的标准化生涯中,可曾有过如此的壮举和如此豪迈 的机会玛。参考文献 1 (苏)A A 科赫捷夫 机器制造业标准化的技术 经济原则。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 9 6 5 2 全 国综合 标准化 专题研 讨会论文集 中国标准 化协套(内 部 资料),l 8 9 、3 季恒 宽 全面贯彻综合标准 积极推进彩 电国产 化 电子工业标准化,1 9 8 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材料 > 机械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