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_split_1_split_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_split_1_split_2.pdf(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酸奶酸奶酸奶酸奶(梵文梵文梵文梵文:藏文藏文藏文藏文:):):):)在印度,酸奶一直被视为一种有营养的纯饮料。在印度草药学1中,酸奶作为助消化剂备受青睐。在传统上,酸奶也是腹泻和消瘦症的滋补之物。用母牛产仔后的初乳制成的酸奶被认为最具再生力。酸奶纯净洁白的特质象征着精神滋养和断灭一切恶业。源于神牛的三白(酪、乳、酥油)被视为浓缩的植物精华,常作为净化物用于各种密宗仪式中。作为八瑞物之一,酸奶象征着妙生女敬献给饥肠辘辘的佛陀的四十九口乳糜。乳糜使佛陀获得了在菩提树下证道的力量,并清晰地顿悟中道2的真谛。出于这一原因,在佛陀的蓝色僧钵離常画有白色酸奶或甘露。酸奶清凉、黏稠、含乳脂、滑腻和柔嫩,因
2、此象征着体液3或水分子的组成部分。有鉴于此,在印度炎热的夏天和雨季,喝酸奶已无须再遵医嘱。七、八月份印度季风期在传统上是佛教僧侣季节性闭关的静修期。在多雨的闭关静修期结束后,要举行仪式为僧侣们供应酸奶作为首次庆贺大餐。在西藏的雪顿节4上也可以看到这一传统的延续。雪顿节要在色拉寺5和哲蚌寺6这样的大寺院举行,在结束白天夏日闭关静修后僧人可以享用酸奶。酪、乳、酥油三白构成了源自神牛五甘露中的三个,其他两个是小便和大便。出于仪礼的目的,牛尿和牛粪要在落地之前收集到容器里,然后在一个青铜碗中与三白混合,随后将这种混合物煮沸。晾凉之后,要滤去黏液上层的浮渣和下层的沉淀物,留下中层的物质。然后,将这些物质
3、推开,在阳光下晾晒。最后,将晒干的粉末与藏红花7混合在一起,制成小药丸。在西藏,这种药丸与经过加持的甘露降魔丸8均在修持时使用。五甘露源自神牛,该牛应是怀孕的母牛,其毛色呈金黄或橘黄色,从其身上可以提取黄丹。1 原文:Ayurvedic,印度医药学,大部基于顺势疗法和自然疗法的传统医学体系。2 中道,在原始佛教,这主要指远离苦行与快乐这两极端的不苦不乐的中道。3 梵文:kapha,体液。4 藏文:ho-ston,雪顿节,雪为酸奶,顿为宴会之意。群众的传统节日。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节期五七天不等。该节最初纯属宗教节日。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风韵各异、流派纷呈、丰富多彩。独具雪域特色
4、的全民性的藏族艺术节。由于在此期间许多藏戏团要在罗布林卡演出藏戏,因此,人们又把雪顿节成为藏戏节。5 藏文:Se-ra-dgon-pa,色拉寺,原意野玫瑰寺。相传初建寺时地长满野玫瑰(色拉),故得名。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北郊的色拉乌孜山下,为宗喀巴八大弟子之一的释迦也失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 年)创建。寺内藏有大量文物珍品和稀世之宝,还有西藏本地制作金铜佛像上万尊以及大量的法器、壁画、唐卡、佛经等。6 藏文:vBras-spungs-dgon-pa,哲蚌寺,藏语全称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汉语意为堆米寺。据说该寺石山上有很多白石,远看就像很多白米,故而得名。该寺依山而筑,错落重叠。位于西藏自治区
5、拉萨市北郊的根培乌孜山下,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中最大的一座。明永乐十四年(1416 年)由宗喀巴之弟子降央曲结所建。大殿二层供有宗喀巴亲自开光的强巴佛像,是该寺的主供佛像。其他各殿堂中供有宗喀巴师徒塑像以及观音、文殊、金刚、无量、度母等佛像。寺内还有大量佛教经典、法器、供器、唐卡、壁画和各种工艺品。7 梵文:krmkum;藏文:Kha-che-sha-skam,藏红花,藏族医学之传统药物。属菊科。一年生直立草本。药医学以花入药,性温,味辛苦,有活血、祛痰、调经的功能。8 藏文:bDud-rtsi,甘露降魔丸,药名。长寿茅草长寿茅草长寿茅草长寿茅草(梵文梵文梵文梵文:dyrva;dyrva;
6、dyrva;dyrva;藏文藏文藏文藏文:rTsyarTsyarTsyarTsya-durdurdurdur-babababa)长寿茅草是有多种名称1的一种普通的草。在西方,它被称作百慕大草2、巴哈马草、匍匐草或邪恶草,通常都生长在牧场。在东方,它被看做是恐怖草3或折腰草,也是草类中的一种白色物种,梵文称作chanda。长寿茅草草质坚硬,是匍匐四散生长的一种草,草茎上布满斑点,叶子覆盖茎端。沼泽或湿地是其天然的生长环境,但其韧性极强,即使晒干后在遇水时依然可以发出新芽。长寿茅草是吠陀时期供物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吠陀时期的圣坛是用被长寿茅草捆结的牛粪搭成。在抚慰众神的仪式中,吠陀时期的祭司经常
7、戴有一只用长寿茅草草秆编织的戒指,代表毗湿奴的吉祥结。长寿茅草的神性源自搅拌大海时偶然洒下的甘露的传说。据说,在搅拌大海时,有几滴甘露洒落在长寿茅草上。类似的传说认为拘沙草4也具有神性。在这个传说中,金翅鸟偷走了盛有甘露的宝瓶,想用它赎回被其敌手龙众监禁的母亲。金翅鸟把这个宝瓶偷偷藏在一丛长寿茅草中。但因陀罗神识破了它的欺骗行径并迅速地从龙众手中拿走了甘露瓶。龙众急切希望能用上一些甘露,它们误把甘露的神圣香气看成是拘沙草发出的。当它们去舔拘沙草的草尖时,它们的舌头被劈成了蛇的叉形。长寿茅草和拘沙草成了神圣的同义词,一般叫做darbha。拘沙草是一种长形刷状草,可以长到大约两英尺高。在印度,用一
8、卷绳子把拘沙草捆在一起就可以制成一把普通的家用扫帚。在传统上,拘沙草可以用来净化污浊之物。在需要举行净化仪式时,婆罗门们要睡在一丛拘沙草中。根据寓言的说法,拘沙草的草秆又尖又硬,象征着敏慧的智力。在佛教中,人们认为这种草可以增加透视的清晰度及禅修的定力。在许多密宗教派,如时轮金刚密乘5中,人们要把一根长茎秆纵向地放在床垫之下,把一根短茎秆横向放置在枕头下,用这两根拘沙草茎秆为灌顶前夜所做之梦进行释梦。浸泡过拘沙草的水常常作为灌顶水用于灌顶加持。护摩火祭仪式6开始时也要点燃一把晒干的拘沙草。即将成佛的佛陀在顿悟前夕走到神圣的菩提树下,站在一片柔软的草地上。在菩提树下,他遇到了割草神,他给佛陀八抱
9、拘沙草让他制成禅定蒲团。从吠陀时期起,拘沙草编织的拘沙蒲团7就是宗教仪式中使用的圣垫。佛陀始终沿袭着古老的传统一直使用拘沙草蒲团。在肖 1 梵文:duva,durba,darbha,长寿茅草,草名。2 梵文:Caoriola dactylon,百慕大草,草名。3 梵文:Panicum dactylon,恐怖草,草名。4 梵文:Kusha;原文:Poa cynosoroides,拘沙草,印度画眉草。印度的一种禾草,常用于印度教礼仪中。5 梵文:Kalachakra,时轮金刚乘。时轮金刚密法源于古印度北方的香巴拉国,十二世纪前后传入西藏。时轮金刚密法确认一切众生都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迷界中,并
10、以时轮表示三时。6 梵文:homa,护摩,密教的修法。在炉中燃烧起火来,烧着供养的物料以供养本尊。护摩仪式分为:1)怀柔护摩;2)增长护摩;3)息灭护摩;4)诛灭护摩。7 梵文:Kushasana,拘沙蒲团,用拘沙草编成的蒲团。像画法上,众多的佛教苦修者、瑜伽师和大成就者1都被画成端坐在拘沙草蒲团之上。末罗国2的古都(佛陀的圆寂之地名叫拘尸那迦3)的意思是拘沙草之城。从艺术上来看,在藏族艺术中,长寿茅草和拘沙草都被画有多种形式的变体。1 梵文:siddha,大成就者,指通过密教的秘法而获得觉悟的人。2 梵文:Malla,末罗国,古地名。故址在今伊拉克巴士拉之西。新唐书地理志附广州通海夷道称之为
11、大食重镇。3 梵文:Kushinagara,拘尸那迦,亦称俱尸那,意译角城、茅城。佛教圣地。相传为释迦牟尼在世时的末罗国都城,传为释迦牟尼涅槃处。木瓜木瓜木瓜木瓜(梵文梵文梵文梵文:bilva;bilva;bilva;bilva;藏文藏文藏文藏文:BilBilBilBil-babababa)木瓜1也称作孟加拉苹果2和孟加拉榅榑。这是一种圆形水果,如大橘子瓣大小,外皮坚硬,有斑点,皮呈棕红色。十九世纪初期,英国植物学家首次看到一推令人困惑不解的印度珍奇水果时,他们选用了当时为英国苹果命名的时髦方式为许多水果重新命名,创造出了凤梨、番荔枝、蒲桃和曼陀罗果等名称。木瓜外皮粗糙,被恰如其分地称作木苹果
12、。从医药学上来看,木瓜有速效收敛作用。在传统印度医药学和印度民间医学中,木瓜因具有排毒作用而备受重视。未熟的木瓜瓜瓤,特别是熬制成的能保存的木瓜酱更是治疗腹泻和痢疾的最有名的良药。在古印度,木瓜被视为水果中最神圣之物,是供奉寺庙众神的主要食供。只是在近几年,椰子才取代木瓜成为宗教供物中的主要水果或作为放弃自我的象征物。对印度教众神,特别是湿婆、雪山神女3、吉祥天女、难近母4和太阳神这些神灵来说,木瓜树是神圣的。在印度教的一个早期神话中,据说木瓜最初发芽于雪山神女额头滴落在迈达拉圣山5的汗珠。在吠陀时期的创世记中,用迈达拉山搅动大海。三叶片的木瓜叶象征着梵天、毗湿奴、湿婆三联神(创生之神、保护之
13、神和毁灭之神)及湿婆的三股叉。对湿婆来说,木瓜树尤为神圣。在湿婆缠结的头发上常画有三叶片的木瓜叶。在传统上,在印度烈日炎炎的夏天,湿润的木瓜叶也放在方形的石制象征物或湿婆的林伽6上作为降暑供品。木瓜树也是性力派7众神或湿婆之妻雪山神女各种化身的居处。据悉,乳房形状的木瓜含有大本母神8的乳汁,木瓜也叫做shriphala,其意为什密果,是财富和繁荣的天女罗乞什密的别名。用木瓜代表湿婆派和性力派的象征主义源自印度教密宗后期,这个时期要大大晚于佛陀释迦牟尼时代。无论前佛教时期的象征主义是什么,木瓜始终被视为万果中最为神圣的一个。据说,吠陀时期的创生之神梵天曾向释迦牟尼敬献过木瓜。在智慧和顿悟之心都优
14、于自己的人的面前,梵天以尊崇和乞求之姿低声下气。在传统上,梵天被画成向释迦牟尼敬献金轮,但有时会用盛有木瓜的盘子替代金轮。在藏族艺术中,木瓜常被画成三个一组,象征着三宝。木瓜一般会画成石榴状,带有奶嘴状的圆尖及三个叶片,其绘制形式多种多样。1 梵文:Aeglemarmelos,木瓜。2 梵文:Bel,Bael,孟加拉苹果。3 梵文:Paravti,雪山神女,亦称喜马拉雅山之女,共有十大化身。她美丽、温柔、爱上了在雪山修苦行的湿婆。因陀罗派爱神去引诱湿婆去爱雪山神女,触怒了湿婆,被他用第三只眼睛的神火烧毁。以后雪山神女修了千年苦行,终于做了湿婆的妻子。4 梵文:Durga,难近母。印度教雪山神女
15、的化身之一。印度教女神名。即是湿婆的妻子,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女神降魔女神。印度教中信徒较多的神祗之一。性力派崇奉的主神之一。5 梵文:Mandara,迈达拉,山名,是印度北部比哈尔邦的一座圣山。6 梵文:lingam,林伽,男性生殖器,湿婆派和性力派的崇拜对象,其寺庙往往耸立着林伽石像,性力派教徒胸前还佩戴着林伽标志。7 梵文:shaktis,性力派,印度教三大派之一。主要崇拜湿婆之妻难近母、时母、吉祥天母及娑罗室伐底等神。认为这些女神的活动力(性力)是宇宙万有的根源。8 梵文:matrika,本母神,女神名。右旋白螺右旋白螺右旋白螺右旋白螺(梵文梵文梵文梵文:dakshinavartadak
16、shinavartadakshinavartadakshinavarta-shankha;shankha;shankha;shankha;藏文藏文藏文藏文:DungDungDungDung-dkardkardkardkar-gyagyagyagya-vkhyilvkhyilvkhyilvkhyil)右旋白螺象征着佛陀宣讲佛法。如前所述,它是八瑞物之一,是大天神因陀罗敬献给佛陀的。在佛教肖像画法中,在传统上,因陀罗常被画成手持这种供物,以敬畏之姿站在佛陀面前。因陀罗神在呈这一化身时被视为众神之主1,这是因陀罗的别名,其意为强大或百供者。1 梵文:Shakra 或 Shatakratu,众神之主。
17、朱砂朱砂朱砂朱砂(梵文梵文梵文梵文:sindura;sindura;sindura;sindura;藏文藏文藏文藏文:LiLiLiLi-khrikhrikhrikhri)据说,一位名叫鸠提沙拉贾1的婆罗门向佛陀敬献了朱砂。这种橘黄色或红色的粉末有时被看做是辰砂2或天然朱砂3,它们均从自然矿石的硫化矿中提取。通过加热把水银与硫化物分离,进而从辰砂中提取水银。从化学角度来看,硫化物与水银重新融合生成结晶辰砂的逆向程序也是可能的。辰砂变成水银及水银还原成辰砂的现象说明了元素的易变性,这一特性生成了印度和中国的炼丹术。在梵文中,朱砂粉叫做sindura,被看做是矿物质红铅或铅丹,这种红色的氧化铅可以作
18、为一种染料。西藏草药确认了铅丹的三种形式:1)取自石料的粗铅丹;2)取自土壤的软铅丹;3)从木头中提取的铅丹。sindura一词普遍定义为铅丹、辰砂、朱砂或圣灰。朱砂和铅丹自古就一直被当作矿物原料使用。在印度,朱砂粉是橘黄色或红色粉末,用来装饰圣像,也用于其他各种宗教目的和仪式。与姜黄或黄色的藏红花、红色的檀香木4和牛粪烧后的白灰5一样,虔诚的印度教教徒也用朱砂在前额点吉祥痣。在传统上,已婚妇女前额上点的朱砂吉祥痣表明其丈夫依然在世,她不是个寡妇。这样的痣记在正统的印度教社会等级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外在的申明。在前额或身体其他部位点痣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吠陀时期。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及教派标识随着时间
19、的推移已有所发展。点吉祥痣具有梵文词手印6的众多含义之一。可以肯定,在佛陀时代,朱砂在礼仪中意义重大。其红色象征着权力,特别是具有磁力的爱欲,是经血的具体体现。在金刚乘佛教中,红色专门用于某些降魔和财富女神,如:红色的作明佛母7、吉祥天母和增禄天母。朱砂粉也用来制作砂制坛城,它也是许多世俗和宗教手工制品的装饰颜料。在汉地的象征意义中,朱砂和黄金被视为表示愉悦和繁荣的两大相互协调的色彩。1 梵文:Jyotisharaja,鸠提沙拉贾,人名,意为星相术士之主。2 藏文:Cog-la-ma,辰砂,即朱砂。旧时以湖南辰州府出的最著名,因而得名。3 梵文:mTshal,天然朱砂。4 梵文:chandan
20、,檀香木。5 梵文:vibhuti,白灰。6 梵文:mudra,手印,佛的觉悟内容,称为法印。在密教,印即印相、印契。7 梵文:Kurukulla,作明佛母,女神名。芥子芥子芥子芥子(梵文梵文梵文梵文:sarshapa;sarshapa;sarshapa;sarshapa;藏文藏文藏文藏文:YungsYungsYungsYungs-vbruvbruvbruvbru)据说,怒相金刚力士曾向佛陀敬献过芥子。在佛陀时代,芥子是一种普通的家居食品。正如有关他的寓言所述,他让一位新近丧子的悲痛欲绝的母亲向无人故去的家庭要一些芥子,每户都有芥子,但无人能免除丧子之苦。当她听到他们伤感的故事后,她自己的痛苦
21、逐渐减轻。种芥子是为了榨取食用和点灯用的油。芥子分为白芥子1和黑芥子2两种。在古印度,人们视芥子为具有神奇力量之物,有助于抵御一切障碍和命运的不祥逆转。佛陀在向希望孩子重生的母亲提出的忠告中解释了共同的信念。在举行护魔火祭仪式时,芥子是献给吠陀火神阿耆尼3的供品,此时,它用于断灭一切不祥之障。在印度教和佛教密宗教派中,芥子被视为令人感到恐怖的东西,在毁灭仪式上用于祛除以障魔化身的邪障。用密宗咒语为芥子加持,然后将其烧掉或抛撒以祛除恶鬼或愤怒精灵。控制幼童的精灵叫红芥魔4,可能指的是猩红热。芥子是主要真言芥子5之一,在金刚乘毁灭仪式上,它是对付有害精灵的礼器。这些武器可以做成朵玛6、嘎巴拉碗、刻
22、有有毒生灵的图案(如蛇、蝎、蛙)的牛角或牦牛角的形状。在控制天气的藏族仪式上也使用芥子,此时,可以用它来召唤雷暴或阻止雷暴。1 藏文:Yung-dkar,白芥子,十字花之物,可入药。2 藏文:Yung-nag,黑芥子,指油菜子。3 梵文:Agni,阿耆尼,婆罗门教火神。梨俱吠陀对他的颂歌仅次于因陀罗。4 梵文:Sarshaparuna,红芥魔,魔名。5 藏文:Thun,真言芥子,亦称真言砂,宗教徒诵咒加持后用以驱魔的芥子、砂粒等物。6 藏文:gTor-ma,朵玛,由糌粑捏成用以供神施鬼的食品。每年举行送鬼仪式时,家家户户皆要把事先做好的朵玛抛到门外或大街上。人们认为这样做,会把影响一家人健康、
23、幸福的妖魔鬼怪全部驱逐出去,从而保证在今后的生活中得到幸福和安乐。内贝斯基沃杰科茨基1在其著作西藏的鬼怪神灵2一书中描述了一种叫做周罗王磨盘3的具有神力的武器,它就放在拉萨附近的卡多寺4里。这个武器是一个双面磨盘,磨盘的正面刻有十分灵验的咒语,是用来消灭政治怨敌首领的。担当此任的住持喇嘛要先抓住敌人的生命索5,把几粒白芥子捆在上面,然后将它们放在刻有独特咒语的磨盘下进行研磨。显然,这个过程极为危险,因为随意碰触磨盘的人不久就会身亡。金刚手敬献的芥子象征着金刚部怙主不动如来6其行为就是摧毁一切仇恨、侵犯及有害影响。1 原文:Nebesky-wojkowitz,内贝斯基沃杰科茨基(1923 年19
24、59 年),奥地利藏学家。1948 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供职于该校人类学博物馆。1950 年1953 年参加希腊和丹麦王子彼得组织的中亚考察队。在印度和锡金边界地带收集资料。对藏传佛教的护法神产生强烈的兴趣。1956年出版了西藏的鬼怪神灵。另有遗作西藏的宗教舞蹈。2 原文:Oracles and Damons of Tibet,西藏的鬼怪神灵,书名。3 藏文:gShin-rie,阎罗王,亦称死主,所有死人的统治者。4 藏文:Kha-rdo,卡多寺,拉萨东北的一座寺院。5 藏文:Srog-snying,生命索,指生命命脉。6 梵文:Akshobya,不动如来,又称阿宗佛,住
25、东方妙喜世界,如有人勤修六度,发愿生其国者,死后可以转世此地。密教认为,他是金刚界五智如来中住于东方者。其塑像常为坐形,左手握拳,右手持梵函。第三章 五妙欲 五妙欲五妙欲五妙欲五妙欲(梵文梵文梵文梵文:pancha;pancha;pancha;pancha;藏文藏文藏文藏文:vDodvDodvDodvDod-yonyonyonyon-snasnasnasna-lngalngalngalnga)五妙欲是最为精妙的组合,可以吸引或迷住色、声、香、味、触五种感官。在传统上,五欲供的形式如下:1)镜子表示色;2)琴、铙钹或锣表示声;3)焚香或盈满香料的海螺表示香;4)水果表示味;5)绫罗表示触。作为令
26、人感官鱼跃的器物主要是敬献给善相神和世系大师的。此时,它们象征着取悦获 得圆满的一种欲望,就施主而言,则代表着他们断欲的一种姿态。在传统上,它们被放在神祗的莲花座或宝座下,与供碗组合在一起。但它们也可画成单独的象征物或是云生天神的手持器物。在众多的佛教仪式中,这五种象征性供物经常作为供品敬献给住持喇嘛。此时,一般是一面镜子或一个小金轮、一对铙钹、香或一个海螺、一盘新鲜水果或糖果及一块丝绸。五欲供或其他成组的吉祥符号也可画在许多仪式中象征性使用的长方形扎嘎里1上。酥油花造型极为精美细腻,色彩艳丽,也是由五欲供及其他各组供物组成,用于一些独特的仪式或节日。在这些节日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每年藏历正月十
27、五日在拉萨举行的大祈愿法会2。每逢此时,拉萨各大寺院会竞相制作最优质的酥油花。酥油花与锥形供物朵玛形状相似,一般高达十多英尺,是几周艰辛劳动的成果。在拉萨主持大昭寺3外夜间举行比赛,届时达赖喇嘛要评判胜出的酥油花。五欲供与五佛有关,是五蕴4和五官的感官器官。大日如来代表色(识),即视觉,镜子是其象征物;宝生如来代表声,即听觉,象征物为琴或铙钹;阿弥陀佛代表代表香,即味觉,象征物为琴或盈满香料的海螺;不空成就如来代表味,即味觉,象征物为水果;不动如来代表触(或色),即触觉,象征物为丝绸。在金刚乘佛教中,五欲供被化为手持五欲供的五大供养天女。1 藏文:Tsa-ka-li,扎嘎里,绘有象征天神、坛城
28、、八瑞相等图案的小画片。2 藏文:Mon-lam-chen-mo,大祈愿法会,藏文音译默朗钦莫,亦称大传召、传召大法会。传召是发愿、祈愿之意。藏传佛教传统节日,藏历年正月初三至二十四日举行,是宗喀巴大师倡导的四大佛事之一。3 藏文:Jo-khang,大昭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松赞于布时期。相传寺址由唐文成公主相度地势选定,由尼泊尔墀尊公主兴建。自明清以来,每年一度的正月传召大法会再次举行。该寺是最早的大型建筑之一。4 梵文:skandha,五蕴,亦称五种积集,五种集合之意。构成我们的存在以至于周围环境的五种要素的集合。五蕴为:1)色;2)受;3)想;4)行;5)识。
29、色色色色(梵文梵文梵文梵文:rupa;rupa;rupa;rupa;藏文藏文藏文藏文:gZugsgZugsgZugsgZugs)小银镜或八辐金轮代表视觉和眼睛这个感官器官。镜子代表色(识)和五大1中的空。镜子清晰、无瑕、明亮,真实无误地反映一切图像。无论反映出美丑,还是天生的善与后天生成的恶,镜子都不会加以评判。镜中出现的图像丝毫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发生任何变形和改变。同样,纯识觉也受到镜中出现和反射出的美丑之物及思想的善、中庸或恶的影响。如镜中反映出的万物一样,它们的本质是空,空之无物,但它们会继续在意识的银屏上或镜子的空性中展示一切。就像一头野兽在静止的湖面自己的倒影中寻找或袭击它的假想敌
30、一样,尚未顿悟之心会自我确认自己投影的图像,而佛陀的顿悟之心却可视万象为自性的空性,宛如居住沙漠、熟悉海市蜃楼之人都明白他们永远不会找到解渴之物一样。白色或银色圆盘镜代表大日如来,体现出他的品性,其中包括色识、视觉、白色的水及大日如来的明察或认知一切的智慧。大日如来手持一个八辐金轮或法轮。该金轮可替代镜子作为他的具体象征。1 藏文:vByung-ba-lnga,五大,构成万物的五种要素:地、水、火、风、空。声声声声(梵文梵文梵文梵文:shabda;shabda;shabda;shabda;藏文藏文藏文藏文:sGrasGrasGrasGra)琴或一对铙钹把音乐欣赏比作能听到令人愉悦之声的听觉器官
31、,偶尔也会画上一对锣或一支笛子。在传统上,琴1被画成中亚和汉地的四弦琴或五弦琴。琴体呈梨状,由一个精制的锥形指板和旋轴箱组成,旋轴箱的形状宛如神话中的神兽或神鸟。琴体通常画成左斜摆放在镜子后面,与演奏时的位置相仿。琴的上半边缘也可呈直线条,其外表与阿富汗的拉巴巴2琴相同。琴颈的上半部常绘有悬垂的流苏或一块丝绸。在蒙古唐卡上,琴的形状与传统的马头琴3相同。这个双弦的弦乐器有一个长方形的共鸣箱,弦轴箱饰有雕刻而成的马的头颈。在汉式唐卡上,琴的形状像汉地的两弦琴,汉文称之为二胡或胡琴。在藏文中,它被称作也4。这种乐器的共鸣箱又小又深,呈圆筒或六边形,较薄的圆形木琴颈穿过琴的上半部,弦轴箱上方安有龙头
32、雕刻。在印度式的唐卡上,琴的形状像印度的一种维那琴5。两个谐振葫芦固定在一个管状的木质或竹制的长琴颈上。1 梵文:vina;藏文:Pi-wang,琴,有时专指琵琶。2 原文:rabab,拉巴巴琴,阿富汗的一种乐器。3 原文:morinkhur 或 khil-khur,马头琴,蒙古族弦乐器,有两根弦,琴身呈梯形,琴柄顶端刻有马头做装饰。4 藏文:Ye,指二胡或胡琴。5 原文:vichitra,维那琴,印度的一种乐器。在画出金色铙钹来代表声时,一般常把它们画成对称摆放在供碗前方的中央处。铙钹中孔处用一根装饰性的丝彩带打圈系紧。铙钹的形状如同钟铜制成的藏式小手钹1直径约三英寸,能发出持续的高音铃声。
33、寺院仪式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巨大的青铜铙钹,它能发出撞击声。作为供奉给善相神的供物,寺院使用的扁平状铙钹2用于怀柔护摩仪式,而圆形铙钹3用于诛灭护摩仪式。在绘制铙钹时,它们常被画成一对对称摆放的金属碗,两个碗中间放有一对木槌。布圈垫在其底部以减少敲击产生的共鸣。中国的锣和蒙古的锣4可能是这些象征物的原型,它们出现在后期的藏族艺术之中。在新时期精神运动的现代神话中,锣逐渐被称作会唱歌的藏式碗。许多不可思议的、具有神力的传说已被移植到现代历史中及演奏技术的改革上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黄铜碗或青铜碗首次出现在流寓海外的藏人的货摊上,但实际上它们只是这些人吃饭的家什或供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些 会唱歌的
34、藏式碗已大批量生产以满足印度和尼泊尔的旅游市场,但有关它们在古代西藏作为神奇乐器使用的故事则成了一个现代版的神话故事。在绘制笛子时,常常把它画成印度竹笛或中国长横笛的形状。笛子用竹子制成,有六个或七个指孔和两个吹孔。在演奏时,要用一片薄薄的笛膜盖住较低的那个吹孔,这样,笛子就会发出颇具特色的鼻音或发出卡逐笛5般的声音。笛子一般斜放在镜子后面,其上端通常系有一条丝制挂穗。1 藏文:Ting-shag,手钹。2 藏文:Sil-snyan,扁平铙钹。3 藏文:Rol-mo,圆形铙钹。4 蒙古文:dudaram,锣。5 原文:Kazoo,卡逐笛,在其上面唱或哼而发音的一种乐器,一般由一个开口的管子和复
35、有笛膜的侧孔组成。香香香香(梵文梵文梵文梵文:gandha;gandha;gandha;gandha;藏文藏文藏文藏文:DriDriDriDri)焚香、香炉或盈满香料的海螺在传统上都代表着味觉。松柏叶末是藏香1最主要的成分,通常放在炭火盆或泥制香炉中焚烧。藏线香2是手工制成的,是用松柏叶枝碎末与各种成分混合而成,其中有中草药、藏红花、檀香、乳香、芦荟、麝香和其他香料。几根笔直的线香或用黄色棉线捆在一起的把香,常被画成插在盈满谷物的碗中或谷物盒中,袅袅燃烧。在传统上,松柏叶枝也常画成在香炉3中燃烧。香炉通常被画成三足青铜瓶状器皿,装饰华丽,有手柄或吊挂在三条链子上,宛如基督教中使用的提炉。在西藏
36、,焚烧松柏枝叶使用的巨大神香炉灶4依传统建在寺庙屋顶或庙门附近。户外神香炉是用混有白粉水的泥土砌成,形状与佛塔相仿。更常使用的室内木制香炉。这种长方形盒子的较低处有一个金属盘,香平放在盘中的一层香灰上,然后点燃。在古印度,香一般都呈蜡烛状5。这种有韧性的、柔软的蜡状物是用花精和木精精油混制而成的。在印度,海螺是仪式上盛水用的祭器,放在一个叫做海螺碗6的三足小鼎上。由于是佛教的祭器或供器,因此,在传统上,海螺里要盈满藏红花或散发着香气的藏红花、檀香、麝香、樟木和肉豆蔻五种香料的混合水。玫瑰水、芦荟精油和黄兰7精油在印度是制作海螺香8的液体料物。在西藏密宗仪式中使用的许多药材或草药要由处女或幼童去
37、采撷,还要到天然水源中取水。在肖像画法中,盈满香料的海螺常被画在供碗的正左或正右方,与对面的水果供物相对称。白色海螺要画成水平放置状,螺旋通常为右旋。海螺内的香料水常画成淡蓝色的旋状 1 藏文:bSang,藏香,香的一种。2 藏文:sPos,藏线香,香的一种。3 藏文:sPos-phor,香炉,烧香所用的器具。4 藏文:bSang-khung,神香炉灶,藏文音译桑康。造于屋顶或路旁用以焚烟祀神的瓶形泥灶。5 原文:dhup,蜡状。6 梵文:shankhapatra,海螺碗。7 梵文:champaka,黄兰,东印度樟科的一种乔木,花黄色,可以产生用作香料的油。8 梵文:shankhanakha,
38、海螺香。供物,液体的白色波峰象征着积极的本质或香料正在散发香气。味味味味(梵文梵文梵文梵文:rasa;rasa;rasa;rasa;藏文藏文藏文藏文:RoRoRoRo)新鲜水果在传统上被画成美味可口的味觉供品,放在供碗的左侧或右侧。它们经常被画成三种圆形水果,构成一个三角形。这三种水果可能分枝于同一带叶的茎条,代表着三宝(佛、法、僧)、三世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或汉地富树果(多产、成长、成熟)。这三种水果是通常被画成梨状,但也可画成苹果、杏、芒果、橘子、柿子、番石榴、石榴、柠檬、来檬1或木瓜。石榴鲜亮的红皮和多籽象征着幸福、热情、多子多孙。梨是长寿和长生不老的象征。香橼是财富和富足的象征
39、。在汉地的象征主义中,石榴、梨和香橼这三种水果被称作祈福三果,代表着福、禄、寿。有时,供碗中画的水果品种多样。味供可以呈朵玛状,朵玛是用手工从模子中刻出的青稞面团,这种朵玛更具体地指的是供奉怒相神的朵玛。梵文词汇rasa(味)有多种各异的细微含义。一般来说,它指的是味觉,是对果汁、树浆、香精或香味的感觉,但在更具神秘色彩的层面上,它是富有创造力的精神或艺术灵感之液,在音乐、戏剧和舞蹈领域尤为如此。许多佛教的重要本尊神的舞姿和面部表情都被描述为在展现其九味触2。印度舞蹈和戏剧都展现了这九个具有性格特征的表现模式。在密宗经文中,rasa一词也是精液和水银的同义词。吠陀教对六种味觉进行了描述,它们是
40、:甜、酸、咸、辣、苦、涩。在金刚乘佛教中,这六种味觉指的是五佛部和第六佛或最初一佛3金刚持4的智慧品德。1 原文:lime,来檬,一种具刺的热带乔木,圆形果实,成熟时带黄绿色,有极酸的果肉。2 梵文:navanathyarasa,九味触。3 梵文:Adibuddha,最初一佛,最初的佛或本来的佛。4 梵文:Vajradhara;藏文:rDo-rje-vchang,金刚持,亦译持金刚、执金刚。密宗菩萨名。身呈青金色,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表示金刚部菩萨摧毁魔敌之坚毅智力。密宗谓释迦牟尼讲说密法时所现身相,故为密宗的秘密主。触触触触(梵文梵文梵文梵文:sparsha;sparsha;spar
41、sha;sparsha;藏文藏文藏文藏文:RegRegRegReg-byabyabyabya)彩色丝带无疑代表着触觉。丝绸柔软光滑,被视为一切织物中最令人赏心悦目、使人产生无拘无束之感的织物。印度丝绸商常把一副丝绸从一枚戒指中穿过以示其丝绸的优质。人们视众神的神绸游丝为上等,能从指甲下抽出来。神绸面积之大足以覆盖须弥山。神绸如此轻薄,仿佛可以随天籁的微风飘拂,其边缘和底端形成极为雅致的皱褶和盘卷的曲线。丝制供品绸带在镜或轮的底部打成结,其两端在供碗两边盘绞。丝绸可以从成对铙钹的中孔穿过,然后再从两侧穿出来。它们可以结在琴颈上,也可以披挂在供碗中间的碗盖上并在碗边上结成上旋的饰状。丝绸供物可以是
42、白、黄、红、绿、蓝五彩彩虹中的任何一种,与五大和五佛相符或与特定的神灵所属的佛部相符。成捆的多彩丝绸、丝绸卷或鸟翎束也可以被解释成画的是触觉。第四章 转轮王 转轮王转轮王转轮王转轮王(梵文梵文梵文梵文:chakravartin;chakravartin;chakravartin;chakravartin;藏文藏文藏文藏文:vKhorvKhorvKhorvKhor-lolololo-bsgyurbsgyurbsgyurbsgyur-bavibavibavibavi-rgyalrgyalrgyalrgyal-popopopo)梵文词汇chakravartin通常译为宇宙王或帝王,其字面含义是转轮者
43、或无障碍旋转的轮。该词的前缀charkra有多种解释,可以指太阳的火轮或太阳神的战车,其双轮代表着天地。作为毗湿奴的标识,轮是他的圆盘,轮也作为众神的掌心和足底的吉祥标识出现。作为计量单位,轮指的是两个海岸线间陆地的表面积。转轮代表着世俗和宗教的权威,它表示运动、扩展、胜利、变化及一个新的伦理道德秩序的形成。当悉达多王子1诞生之时,大预言家阿悉达2将一些神奇事件和婴儿身体上的吉祥标识解释为神示,明示这个孩子注定要成为转轮王或觉者佛陀。他命中注定会获得世俗或精神的统治权。如同钟摆可以朝两个方向摆动一样,他只能选择其一。由于这个原因,悉达多之父净饭王3竭尽全力保护其子不让他接触严酷的生活现实,而让
44、他沉溺于感观满足的富裕生活及年轻、精力旺盛和俊美的永恒快乐的虚幻之中。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年轻的王子走出黄金鸟笼到外面的世界去冒险。他亲眼目睹老、病、死的现实。他意识到,痛苦是人之宿命,这一现实揭开了永恒主义的虚伪面纱。如果人的灵魂最终会被老、病、死击败,那么,他又能从获得整个世界中获益些什么呢?面对如此喧嚣的非永恒的现实,年轻的王子不想再做任何其他选择。世界的主宰是终极的虚幻。只有自我探寻痛苦的根源和心之本性才能最终理解现实。转轮王的观念源于毗湿奴教4大圣贤5陀提吉6的理念。作为毗湿奴的化身,大圣贤有三十二大相和圣贤的八十随行好7。佛陀释迦牟尼也有三十二相,在印度教中,他被尊崇为毗湿奴十大化身
45、中的第九化身。这样的人注定要成为世界的主宰。与佛陀一样,在世间的某一个时段只能有一位转轮王。转轮王诞生前都有吉兆和星象显现。转轮王之母通常会在其降生后不久亡故,这种情况与佛母的情况如出一辙。日食与转轮王的死亡同时出现,因为太阳本身也是天上转轮王的大转轮的化身。转轮王的降生预示着七财的出现,七财包括:1)信财;2)戒财;3)惭财;4)愧财;5)闻财;6)舍财;7)慧财。转轮王出生时,七政宝也同时出现,它们是:1)金轮宝;2)神珠宝;3)玉女宝;4)主藏臣宝;5)白象宝;6)绀马宝;7)将军宝。金轮和神珠是转轮王世俗和精神尊严的象征,也是获得圆满的神奇工具。绀马和白象是其坐骑,象征着不知疲倦的速度
46、和力量。玉女、主藏臣和将军是体现其爱、智慧和权力的三位一体,他们的忠诚得到他的恩泽。在坛城供物中,金宝瓶也列入转轮王七政宝之中,构成一组更为直观的八瑞相。1 梵文:Siddhartha,释迦牟尼出家前的本名,全名萨婆悉达多。2 梵文:Asita,阿悉达,人名。3 梵文:Suddhodana,净饭王,相传为释迦牟尼之父,迦毗罗卫国国王。4 梵文:Vaishnavite,毗湿奴教。信奉大神毗湿奴及其各种化身的教派。5 梵文:mahaparusha,大圣贤。6 梵文:Dadhichi,陀提吉,圣贤名。7 八十随行好,佛的身体所具足的八十种吉相。据说这是经过百大劫的长久修行才能感得,亦称八十种好。转轮
47、王七政宝转轮王七政宝转轮王七政宝转轮王七政宝(梵文梵文梵文梵文:saptaratna;saptaratna;saptaratna;saptaratna;藏文藏文藏文藏文:rGyalrGyalrGyalrGyal-sridsridsridsrid-rinrinrinrin-chenchenchenchen-snasnasnasna-bdunbdunbdunbdun)在佛教传统中,转轮王的七政宝代表 大圆满七觉支1,是克服通往大圆满之路上的 惑或障的觉悟。七觉支 为:1)择法觉支;2)舍觉支;3)精进觉支;4)喜觉支;5)念觉支;6)定觉支;7)轻安觉支。七近宝2也是转轮王的属物,它们是:1)宝剑
48、;2)龙皮褥;3)宫室;4)衣袍;5)靴履;6)宝座;7)林苑。七近宝代表着转轮王物化的继承物或器物。1 梵文:sapta-bodhyanga,大圆满七觉支,佛教用语。能增长觉悟的智慧的七种修行。2 七近宝的另一说法:1)剑宝;2)皮宝;3)宫宝;4)衣宝;5)苑宝;6)卧具宝;7)履宝。金轮宝金轮宝金轮宝金轮宝(梵文梵文梵文梵文:chakravatnachakravatnachakravatnachakravatna 藏文藏文藏文藏文:vKhorvKhorvKhorvKhor-lolololo-rinrinrinrin-popopopo-chechecheche)珍贵的千辐金轮是转轮王的第一
49、个宝物,也是最伟大的宝物。它闪闪发光,宛如一轮太阳,是用从南瞻部洲瞻部河中采集的黄金制成。一千个轮辐象征着贤劫1的千佛的千种佛法。转轮王的轮子就像一支天兵,其直径为五百由旬2,意为在行进中势不可挡。转轮王的四兵马兵、象兵、车兵和步兵分布在轮的中毂上。它们可以穿越天际行程万里,每日可穿行十万由旬。转轮王驾轮可到环围须弥山的四大瞻部洲3的其他三大瞻部洲去,还可以到四大天王的圣地。佛陀得道后准备第一次化缘时,四大天王赠给他四个珍贵的僧钵。金刚时轮密乘描述了一个并存的宇宙,被称作香巴拉4国。从理论上来看,这个神秘王国位于巴格达、中亚、俄罗斯、蒙古或中国的西藏。该国保存着时轮教义的原始传法,这是佛陀释迦
50、牟尼传授给香巴拉第一任国王的。香巴拉教法经由七大法王、二十五位俱里剑5或转轮王得以传承。每一位转轮王统治一百年,现实相当于第二十一位转轮王的位期。根据预言,在二十五位王中的最后一位的在位期(大约公元 2327 年)将爆发一场大战。那时,信教者(佛教徒)将战胜野蛮人或非信教者。大获全胜的转轮王的军队将驾着千辐金轮行进,据说,千辐金轮有力量战胜一切金属器物和战斗武器。从肖像画法上来看,转轮王的金轮通常被画成金色法轮。八条轮辐象征着转动或传 1 梵文:bhadrakalpa,贤劫,极长时间地现在一大劫之意,特别是现在的住劫之意。2 梵文:yojana,由旬,古印度计算距离的单位,以帝王一日行军之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