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东扩对中欧贸易的影响_基于关税同盟贸易效应的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盟东扩对中欧贸易的影响_基于关税同盟贸易效应的分析.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8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G U A N G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 O R E I G N S T U D I E S2 0 0 7 年1 月J a n.2 0 0 7第 1 8 卷第 1 期V O L.1 8 N O.1欧盟是现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组织。2 0 0 3 年以来,中国对欧盟进出口总额达1 2 5 2.2亿美元,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额的 1 6.7 7,F D I 中来自欧盟的比例超过7。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乃至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的
2、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开放政策下对外贸易的飞速扩张,因而对欧盟扩张贸易效应的深入研究对中国政府制定外经贸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通过对关税同盟理论的分析所得出的欧盟东扩将使中国对欧出口贸易额缩减的结论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根据关税同盟理论中范纳(V i n e r)所提出的“贸易转移效应”1,欧盟东扩以后,原1 5 国从中国进口的部分商品会改由向新入盟的十个国家进口,这将导致中国对欧盟出口量的缩减;而实际上,近几年中国对欧盟出口商品总额的统计数据显示(表1),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在欧盟东扩以后不但没有缩减,反而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本文将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各种可能欧盟东扩对中欧贸易的
3、影响基于关税同盟贸易效应的分析内容提要: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大规模的东扩对中欧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按照关税同盟理论,欧盟东扩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会给中国对欧出口产生消极影响,然而实际数据说明并非完全如此。本文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分析了产生这一矛盾的原因。关键词: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关税同盟中图分类号:F 1 1 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2-0 9 6 2(2 0 0 7)0 1-0 0 8 2-0 4Abstract:EU is the largest reg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China
4、s first trading partner.EUs easternenlargemen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Sino-EUs bilateral trade.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ustoms Union,trade-diversion effect brought by EUs eastern enlargement would have negative effect on Chinas export to the EU.But practical statistics reveals that the fact is
5、not so.This paper considers different possible factors synthetically,explaining the reason for this contradiction.Key words:Trade-Creation;Trade-Diversion;Customs Unions;收稿日期:2 0 0 6-0 6-2 3 修回日期:2 0 0 6-0 9-0 3作者简介:张昱(1 9 7 1-),女,汉族,湖南株洲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朱婧(1 9 8 1-),女,汉族,四川西昌人,广
6、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欧盟贸易。张 昱 朱 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的原因。一、关税同盟的理论分析关税同盟是罗马条约及由此发展而来的欧洲联盟的重要内容,关税同盟理论是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理论的重大发展之一。自范纳(1 9 5 0)开创性地提出了“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概念,对关税同盟的研究就从定性的层面上升到定量的层面。简单地说,关税同盟是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结合体,关税同盟内实行自由贸易后,产品从国内成本较高的企业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从而在成员国之间“创造”出新的贸易,而对外的共同保护则导致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对成员国与非成员
7、国之间的贸易取代,从外部非成员国较低成本的进口“转移”为从成员国较高成本的进口,即所谓“贸易转移”。静态分析显示,贸易创造带来成员国、同盟及整个世界的福利提高,而贸易转移则倾向于带来生产效率损失 1。根据此理论,欧盟区域内成员国的2 0 0 7 年第 1 期欧盟东扩对中欧贸易的影响83商品将可能替代第三方国商品,中国对欧盟出口的部分商品数量有可能会减少。一个简单的三国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关税同盟带来的贸易影响与福利效应:假设世界由本国A、伙伴国B、第三国 C 组成,为分析方便,三国均为“小国”,生产某一同质性商品,而生产效率各不相同,C 国生产成本最低而A 国生产成本最高。现以 A 国为讨论对
8、象,在图 1 中,S A、D A 分别表示A 国的供给和需求。假设B、C 两国的生产成本不变,P B、P C 分别表示 B、C 两国的生产成本,其中 C 国成本低于 B 国。在组成关税同盟之前,A 国对来自 B、C 两国的商品征收同一关税t。显然,B 国的产品价格要高于C 国,故A国只会从C 国进口,而不会从B 国进口。此时,A 国国内价格为 P C+t,国内生产为 O Q1,国内消费为 O Q2,从 C 国进口为 Q1Q2。现在假定 A 国与 B 国结成关税同盟,A、B 两国在结成关税同盟后互免关税,而对外则征收统一的对外关税t。如图所示,关税同盟成立后,B 国在A 国市场上的供给价格为 P
9、 B,低于P C+t ,于是B 国取代C 国,成为A 国的供给者。随着A 国市场价格下降,国内低效率生产商的退出,A国国内生产缩减至O Q3。另一方面,价格的下降引起A 国消费的增加,消费由原来的 O Q2升至 O Q4。组成关税同盟后,A国的进口由原来的 Q1Q2扩大到 Q3Q4,新增加的贸易(Q1Q2-Q3Q4)即是关税同盟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如图所示,贸易创造=Q3Q1+Q2Q4。其中,Q3Q1是 A国生产被 B国生产所替代形成的生产效应,Q2Q4为关税同盟的消费效应。由于关税同盟事实上对第三国C 产成了一个相当于t 的关税歧视,A 国原来从C 国进口的Q1Q2部分现在改由成员国B 国进
10、口,即贸易方向发生了转移,故贸易转移效应=Q1Q2。关税同盟对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影响是扩张性的,而对非成员国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影响却是不利的。欧盟扩大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对中国的影响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旧成员转向从新成员购买原从中国购买的产品;二是新成员实施欧盟“共同贸易政策”抬高对区外贸易门槛后,阻碍中国产品进入原市场。欧盟东扩意味着E U 1 5 国与E U 1 0 国间建立了关税同盟:这2 5 个成员国之间互免关税,对外执行“共同关税政策”。当中国出口到欧盟的某项产品价格与关税之和高于区内成员国生产这一产品的生产成本时,区内成员国将替代中国成为欧盟市场的供应商。目前,欧盟区域内贸易比重已高
11、达6 0%,在欧盟内部实行零关税的条件下吸收1 0 个新成员国加入欧盟,将导致区域内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同时减少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经济发达的E U 1 5 国将利用东扩的契机,把十个新成员变成它们制造业的生产基地,以便减少对区域外产品的进口。由于中国与新十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贸易结构、技术含量水平相近,比较优势相差不大、产品高度可替代,而这些国家占有地理位置、文化习俗及语言等发面的优势。按照分析,欧盟区域内成员国的商品将很可能替代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国对欧盟出口的部分商品将可能有所减少。二、欧盟东扩对中欧贸易的实际影响及原因分析表 1:2 0 0 3 年 2 0 0 5 年中国
12、向欧盟(E U 2 5 国)出口商品总值统计(单位:万美元)数据来源:2 0 0 3年、2 0 0 4年、2 0 0 5年中国统计年鉴如上表所显示的,现实中,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似乎并未受到欧盟东扩所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反而从2 0 0 3 年到入盟以后的2 0 0 5 年,中国对欧盟出口商品总值的绝对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年平均增长率甚至达到 3 4.7%。2 0 0 4 年,是十个新成员国加入到欧盟的第一年,单独以这一年的情况来看(见表2)。表 2:2 0 0 4 年中国对欧盟国家出口贸易统计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欧洲司网站中欧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中国对E U 2 5 国的出口,比去年
13、同期增长 3 6.7%,其中,中国对E U 1 5 国的出口,达到了3 8.4%的年增长率,高于近几年的平均增长率3 4.7%。就这些事实看来,中国对欧盟国家的出口数额并未因贸易转移而有所减少,似乎与理论所推断的相矛盾。出现这种矛盾,从理论的局限性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传统的关税同盟理论不能涵盖企业内部贸易现象而现实中存在大量产业内贸易的现象;二是贸易转移的规模 2 0 0 3 年 2 0 0 4 年 2 0 0 5 年 7,9 1 7,6 9 4 1 0,7 1 6,2 5 1 1 4,3 7 1,1 5 8国家(地区)E U 2 5国E U 1 5国E U 1 0国出口额(单位:万
14、美元)1 0,7 1 6,2 5 19,9 8 3,6 5 37 3 2,5 9 8比去年同期增减百分比(%)3 6.73 8.41 7.4总第1 8 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84不仅取决于同盟引致的来自不同渠道的贸易量的变化,而且取决于相关价格和成本的变化。传统关税同盟的理论分析中把企业因技术进步导致成本降低、相关价格变化的因素排除在外了;三是并不是所有的关税同盟都会产生资源配置效应(传统的关税同盟理论对关税同盟资源配置效应的分析,基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影响),比如,预期加入的成员国起初就对所有商品实施单一关税税率,而且税率不过高,那么,如果关税保持不变,关税同盟的建立就不会带来任
15、何贸易方面的影响。另外,有以下几个原因值得我们做简要分析。首先,“贸易转移效应”属于静态分析的概念。在理论分析中,由于同盟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的,收入分配的因素一般不考虑在内,因此整个分析是相对静态的。同时,假定技术进步是外生的,未考虑到在实际中,市场竞争会迫使企业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欧盟东扩可能因为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而给中国对欧出口带来好处:贸易创造效应刺激了欧盟实际收入水平增加,刺激消费增长,这同时也为区外国家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进而有利于我国扩大对欧出口。各新成员国加入欧盟后,内部关税的消除将使欧盟和新成员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产生贸易创造效应 2。其次,
16、新成员国执行欧盟统一关税标准和技术标准对我国的出口是有利的。东扩后1 0 个新成员平均关税税率的下调,使一体化产生贸易转移的负面效应缩小,有利于中国扩大与新成员国的大多数贸易项目。技术标准的统一,中国企业可以从中受益:有助于中国企业拓展新成员国的市场,同时还可能因为产品同时在东欧和西欧市场销售取得更大的规模效应。比如,只要根据欧盟标准获得认证的中国产品,就会在新成员国得到认可 3。再次,新欧盟的消费层次比以前更广泛,即产品需求更加多样化。随着欧洲统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这一特点为我国企业占有欧洲市场提供了契机。欧盟此次吸纳十个新成员国与以往几次扩大有所不同的是,新加入的国家在经济上远远落后
17、于现有成员国,新老国家收入悬殊 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以平均购买力计算,即将入盟的十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现有成员国的4 0%,这个差距是前四次扩大时所没有的。最后,欧盟东扩促进区域内整体贸易环境的改善。过去中东欧国家市场经济还不成熟、体制还不完善,入盟后在欧盟框架内,政治、国家安全、周边环境相对更加稳定,各国政府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在发展经济上,加快追赶老成员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这给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贸易、投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在欧盟统一的贸易管理体制下,商业环境进一步改善,市场管理更加规范,企业投资的经营风险下降,我国企业能更多地在新成员国内开展投资活动,双边贸易也更加活跃。三、
18、从广东省看中欧贸易发展前景欧盟是广东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广东与欧盟的双边进出口额占全国对欧盟贸易额的五分之一以上4,因此,广东省与欧盟的双边贸易现状对中欧贸易现状乃至未来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近年广东与欧盟贸易发展概况与存在问题据广州海关统计,2 0 0 5 年,广东与欧盟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4 8 9.1 亿美元,比上年大幅增长2 3.8,占我国对欧盟贸易的2 2.5,是我国与欧盟贸易额最大的省份。其中,广东对欧盟出口3 5 0.8 亿美元,增长2 7.1 ;自欧盟进口1 3 8.3 亿美元,增长1 6.1。此外,广东与欧盟此次东扩的十个新成员国贸易发展良好:1 9 9 7 年,广东
19、省对十国出口总值为3 亿美元,到2 0 0 3 年,出口总值达到1 2.3 亿美元,尽管在广东对欧盟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有限,但双边贸易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欧盟东扩带来的新机遇,中欧贸易的发展前景是值得我们期待的。在中欧双边贸易良好的发展趋势下,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在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品和鞋类等这些中国出口欧盟的主要产品上,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尽可能地限制中国产品进入到欧盟市场。在配额即将成为历史的时候,技术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成为欧盟限制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主要手段,尤其是技术贸易壁垒,因其合法性和灵活性,成为近年欧盟针对中国出口商品所采取的最广泛、最频繁的手段。欧盟东扩后,个成员国执行统一的准
20、入标准,广东对欧盟的出口贸易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二)针对欧盟东扩给中国出口带来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欧盟东扩在给广东或是整个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副面影响,比如贸易转移效应对中国出口产品量的副面影响、贸易技术壁垒范围扩大使企业遭受更多技术标准限制、来自反倾销的压力增大等。因此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欧盟东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应对,对广东乃至中国与欧盟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政府要加大法规标准的制定力度,将技术规范纳入法规,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尽力争取将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项目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体系,从而将未达到我国技术标准的欧盟产品拒之门外,增加我国经贸谈判的筹码。2
21、 企业和政府都应加强对欧盟东扩后的欧盟统一市场规则的研究。欧盟目前执行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会很快地应用到新成员国,这要求主要向这1 0 个新成员国出口的企业尽快掌握欧盟的相关规则,注意规范自身的贸易行为,加强行业自律,以合理的价格进行有序竞争,降低反倾销制裁程度。同时,也要积极运用 W T O 相关规则,保护自己正当的贸易权力,并就欧盟东扩给中国造成的贸易损失与欧方进行补偿谈判 5。2 0 0 7 年第 1 期欧盟东扩对中欧贸易的影响853 企业应重视产品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的研制工作,努力寻求突破欧盟技术标准限制的对策。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措施主要是针对我国那些技术标准低、附加值低的出口产品
22、提出的。因此,企业应在产品生产中注重质量提高,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引进的步伐,强化绿色包装和清洁生产机制,提高技术标准,推出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6。4 为应对欧洲市场扩大、消费人口增加和消费层次深化的趋势,我们应努力改变出口商品结构单一的状况,实现商品结构多元化;从单纯依靠价格竞争手段过渡到综合运用多种非价格竞争手段,转变单纯以低价格、高数量扩大出口的战略。5 欧盟东扩后东欧产品可在欧盟范围内流通,因此利用东欧国家较低廉的劳动力和投资成本,直接投资办厂,有助于扩大产品在欧盟市场的份额,这是应对欧盟贸易壁垒的最好办法。参考文献:1 V i n e r,J.,T h e C u s t o m s U
23、 n i o n I s s u e,C a r n e g i e E n d o w m e n t M ,N e wY o r k,1 9 5 0.2 白英瑞.欧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 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 0 0 2.3 汤碧.欧盟东扩开及其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影响 J .国际经济合作,2 0 0 4(4):3 1-3 3.4 5 6 中文.欧盟“添丁”福兮祸兮?广东对欧盟贸易新态势 J .中国海关,2 0 0 4(5):3 6-3 9.(上接第8 1 页)泰国在为农村“输血”、“造血”方面有不少行之有效的做法。几十年来,泰国一直高度重视农村金融,以农村金融为杠杆,推动农业发展
24、。泰国农业资金具有比较广泛的来源渠道:一是银行通过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账户吸储;二是农业和农业合作银行以特许贴现率向泰国银行进行票据贴现和再贴现来获得资金,一般情况下特许贴现率为5%;三是向世界银行、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会和美国国际开发署等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四是政府财政拨款;五是发行债券。这样一方面能够基本保证将农村剩余资金留在农村,另一方面又源源不断地为农村“输血”,这使泰国农业发展具有比较充足的资金保证。泰国这些农村金融举措得到了回报,它不仅促进农业稳步增长,而且推动了泰国农村工业化的进程,1 9 9 7 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泰国之所以能够较快地渡过难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一个稳固的农村。
25、泰国的农村金融经验对中国有直接的借鉴价值。(四)建设文明乡风与建立贷款抵押担保机制相结合。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改变农民欠贷不还的现象。一方面要在农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破除欠贷有理的观念;另一方面要建立适合农村的抵押担保机制,创造“好借好还”的环境氛围。由政府协调组织,设立由财政、企业、农户出资的信用担保基金,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建立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鼓励民营资本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专业性贷款担保中介机构;引导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要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多种抵押担保办法,探索实行农具、牲畜、农作物收获权等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
26、质押、农户联保等担保形式。应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担保机构并存。通过政策优惠,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农业担保机构,建立小额农贷担保基金。可以借鉴泰国经验,给农民贷款不是以固定资产为抵押来决定,更多的是看农民的未来收入。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调整和规范各行为主体一种外在的组织结构形式,其实质调整和规范的是各行为主体利益一种内在的结构安排。中国农村金融缺位,实际上是一种金融制度的缺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村金融缺位问题,还需要从制度入手,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是要解决农村整体上资金匮乏的问题,形成以各政策性金融机构
27、、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主、其他合作金融组织辅助配合的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只有做活农村金融这篇文章,才能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增强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整体上提高中国农业效益,提高农民福利水平。参考文献:1 谢平.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 J .金融研究,2 0 0 1(1).2 高帆.我国农村中的需求型金融抑制及其解除 J .中国农村经济2 0 0 2(1 2).3 马晓河等.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困境与改革思路 J .中国金融2 0 0 3(1 1).4 张杰.解读中国农贷制度 J .金融研究2 0 0 4(2).5 周小川.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路 J .经济学动态2 0 0 4(8).6 温铁军.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如何破题 O L .中国金融网,2 0 0 4-1 1-8.7 徐滇庆.农村金融改革与民营银行 O L .b u s i n e s s.s o h u.c o m,2 0 0 4-5-2 0.8 何安耐,胡必亮主编.农村金融与发展-棗综合分析、案例调查与培训手册 M .经济科学出版社,2 0 0 0.9 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 M .中国金融出版社,2 0 0 1.1 0 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M .中国金融出版社,2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