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研究及实证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研究及实证分析.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TA#实践研究!王曰芬,浦晓斌(南京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研究及实证分析 摘 要:个人知识管理已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而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评估这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却少有人研究过。本文在综合研究现有文献与理论的基础之上,构建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理论框架,然后,设计调查方案采集实际数据,运用部分最小二乘法(PLS)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个人知识存量对个人知识管理绩效的影响程度。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评估;实证分析Abstract:Although personal knowledgemanagement has gr
2、adually attracted attention from scholars,few peoplehave studied the evaluation of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which is a very i mportant field.Basedon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s and theories,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the evaluation of pe
3、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formance.Then,the paper designs an investigation scheme tocollect actual data,utilizes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PLS)method to construct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and verifies how the processofpersonal knowledgemanagement and the personal knowledge stock influe
4、ncethe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formance.Keywords: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performance evaluation;empirical analysis“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PK M)首先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Frand和Hixon提出1。之后,密西根大学的P1Dorsey教授在此基础上完善并发展了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框架2。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兴起扩展了知识管理研究的范畴,强化了知识工作者生产率研究的科学性。个人知识管理是组织知识管
5、理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知识工作者生产率提升的必要手段和途径。“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应该执行的一个过程的集合,它包括收集、分类、存储、查询和检索在他/她日常活动中的知识”3。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个人知识管理策略、方法和技巧,个人知识管理技术(工具)以及组织中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评估。尽管已经产生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研究并不深入,而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的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评估是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知识管理绩效水平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可以反映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找出影响个人知识管理绩效的关键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从根本上提高个人和组织知识管理水平。本
6、文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个人知识管理绩效的概念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建立个人知识管理绩效测评体系提供参考。1 概念模型由于个人知识管理绩效受到许多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有的是可观测的显在变量,有的是无法直接观测的潜在变量,所以,从结构方程角度研究个人知识管理绩效,可以更好地处理多元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总结归纳、综合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并参考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应该强调3种结构变量: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个人知识存量、个人知识管理绩效。111 个人知识管理绩效吴传春认为(组织)知识管理绩效是指推动知识管理之相关活动后,组织所能获得之实质效
7、益4。王君也指出,知识管理绩效是指组织实施知识管理的业绩和成果5。把相关论述移植到个人层面上来,笔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绩效是指个人实施知识管理后所带来的个人业绩与个人能力的提高。个人知识管理绩效是结果导向的。与组织知识管理绩效不同,个人知识管理绩效不仅应包括“刚性”部分(业绩),而且还应包括“柔性”部分,即个人能力的提高。因为,仅仅考察个人业绩不足以完全反映个人知识管理绩效情况。实施个人知识管理之后,其结果不可能立75 情报理论与实践#实践研究!ITA刻、完全“外化”成个人业绩,其中一部分首先“内化”成个人能力的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才会“外化”成个人业绩。另一方面,由于个人知识管理的终极
8、目标之一就是提高个人工作效率与竞争力,而个人能力的提高是其直接的反映,所以个人能力的提高应该看作是个人知识管理绩效的一部分。这好比考试的结果只能反映业绩,而考试准备过程中学习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存储却无法在考试结果中完全反映出来。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个人知识管理绩效因人群不同存在着差异,如一个中学生与一个教授的个人知识管理绩效显然是不同的,所以在研究个人知识管理绩效时只能限制在一个内部差异性不大的群体内进行。同时,由于不同人群中被测者的自我认知结构以及自我衡量标准的不同会造成他们对个人知识管理绩效采用不同的比较标准,所以这成为测评个人知识管理绩效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将以一个特定的群体(研究生)为调查
9、对象,具体分析个人知识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结构方程的概念模型。112 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关于(组织)知识管理过程与组织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Reinmoreller认为,一个企业的绩效(或成功)取决于它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能力6;Lee发现,知识创造、积累、分享、利用、吸收这些知识管理活动与组织的3个财务度量指标有很大关系7;刘希宋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了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与个人知识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8。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与个人知识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只是假说性质的,还没有被充分研究与实践证明。所以,验证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尤为迫切与重要。Zack把知识管理(过程)分为知识
10、的获取、提纯、存储、检索、分发和展示9;Gold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知识过程能力,它包含知识的获取、转换、应用和保护10;李贺认为,知识管理过程分为知识的识别与获取、组织与存储、交流与共享和应用与创新4个环节11。综合前人的观点,笔者认为知识管理过程主要分为知识的获取、组织、分析、交流与共享、应用与创新这5个环节。而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一个子集,所以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也可由以上5个部分组成。Alavi等学者认为知识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知识整合的过程12,而知识整合就是知识的分析与组织。根据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宏高的SECI模型,知识创新是通过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社会化、外化、综合、内化4种模式
11、转换而产生的。知识创新并不一定会提高组织绩效或创造价值12。所以,知识创新也可以看作是在个人知识管理的其他子过程中体现的。用于评估个人知识管理绩效的概念模型中的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只包含个人知识的获取、组织、分析、交流与共享,而应用与创新是包含在以上子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在个人知识管理过程这一结构变量下层的观测变量设计中。综上所述,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对个人知识管理绩效存在直接的正向作用。113 个人知识存量知识存量是指某一时刻个人或组织所掌握知识的总和13。关于知识存量与组织知识管理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Tuomi提出,已经存在的知识可以创造竞争力和新的组织知识,企业绩效就会相应提高14;Stein和Z
12、wass认为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可以从组织知识存量中获得15;王秀红从组织知识存量的层次结构及其动态发展过程的角度,对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和设计,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绩效评价模型,验证了知识存量与企业知识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16。而竞争优势、企业价值等都可以看作是知识管理绩效的一部分。基于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关系,个人知识存量对个人知识管理绩效有直接的正向作用。此外,知识可以看作是心理状态、对象、过程、信息的获取以及能力,如果把知识看作是一个对象的话,知识管理的重点就是建立和管理知识存量12。知识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被看成是一个涉及各种活动的过程,而知识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与创
13、新和知识存量直接相关,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对个人知识存量有直接的正向作用。114 个人知识管理绩效的概念模型结合组织知识管理绩效研究的相关成果以及个人知识管理相关的内容,本文提出一个个人知识管理绩效测评的概念模型,该模型选择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个人知识存量以及个人知识管理绩效3个结构变量,把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评估放到一个更广的层面上考虑(不仅仅是企业中的员工,这反映在结构变量对应的观测变量的选择上)。结合上述结构变量和相关的讨论,结构变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假设:H1: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对个人知识存量有直接的正向作用。图1 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评估概念模型85 第32卷2009年第8期 ITA#实践研究!H2
14、: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绩效有直接的正向作用。H3:个人知识存量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绩效有直接的正向作用。相应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为外源潜变量,个人知识存量和个人知识管理绩效为内生潜变量。外源潜变量影响着内生潜变量,而内生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2 概念模型测度方法运用多个观测变量来测量概念模型中的各个结构变量,在观测变量的选择上,突出两个特征:突出网络环表1 概念模型中结构变量和观测变量一览结构变量观测变量测量变量参考文献或理论来源个人知识存量专业知识非专业知识Know2howKnow2who知识敏感性专业知识广度专业知识深度英语数学计算机其他非专业知识技
15、巧诀窍经验人际网络广度人际网络深度人际网络效果经合组织(OECD)对知识的划分,以及本文对其的扩展本文提出的新观测变量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个人知识的获取个人知识的组织个人知识的分析个人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检索内容的分解知识来源知识来源是否丰富是否记录有用资源检索方法检索工具检索工具与所查找信息资源的对应熟练运用检索工具人际资源的获取信息评估组织工具硬件的操作软件的应用组织方法知识组织规则记录自己的想法观点新老知识的整合分析工具的操作分析方法的运用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书写软件的使用熟练程度根据需要恰当选用交流软件的使用不基于信息技术的交流共享班级小型讨论参加大型讲座文献20文献21文献20文
16、献20、21、19 文献20等文献21、20、3文献24、25文献3、18、19等文献20等文献19、18、21 文献21等本文提出的新观测变量文献19、20文献21、20等文献21、20等本文提出的新观测变量文献21、20等文献20文献25等综合文献21、19、18,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的新观测变量文献11、23 等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获得荣誉研究能力社会活动的参与思维能力的提高知识能力的提高沟通协作能力的提高论文参加项目研究能力的提高社团活动实习经历多元化思维能力的提高穿透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资源的整合管理能力的提高综合运用方法和技巧的能力提高南京理工大学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方法全面考虑被调查者(研究
17、生)的情况,从而提出的新的观测变量文献2295 情报理论与实践#实践研究!ITA境下的知识工作者的新特征,他们更可能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以及互联网来管理和获取自己的知识。突出本次调查对象的具体特征。个人知识管理因实施人群不同而存在差异,由于本次调查对象是研究生,所以观测变量会根据调查对象的特殊性来设计,如果要把该模型运用到其他环境中,观测变量应稍作调整。对于个人知识存量这个结构变量,常见的知识存量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17:知识价值的度量(IC索引模型)、知识掌握程度的度量(各类考试)、知识的结构化表示与度量(知识树),但这些方法在本研究中都不适用。按照经合组织对知识形态的划分,把显性知识(Kno
18、w2what,Know2why)分为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其中,专业知识用广度和深度加以区分,并针对本文的调查对象,把非专业知识细分为英语知识、数学知识、计算机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调查对象不涉及英语、数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笔者沿用隐性知识(Know2how,Know2who)分类方法,并增加知识敏感性作为新的观测变量,因为知识敏感性是当代知识工作者必须要具备的一种素质,它可能影响着他们学习新知识、获得新知识的成效,从而影响个人知识管理绩效。可将Know2how分为技巧诀窍、经验,将Know2who(即人际网络)分为人际网络广度、深度以及效果。对于个人知识管理过程这个结构变量,个人知识的获
19、取、组织、分析、交流共享这4个子项目。由于没有具体模型可以参考,所以子项目的描述指标主要来源于P1Dorsey18,S1Avery19等学者对个人知识管理的7项技能的具体描述,文献20关于个人知识管理自测问卷的相关问题,甘永成对于E2learning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框架的阐述21,以及其他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文献总结归纳见表1。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这个结构变量,结合文献22 分为个人业绩和个人能力的提高两部分。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笔者参考了南京理工大学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方法以及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际情况,个人业绩从获得荣誉以及研究成果两方面反映,而个人能力的提高从社会活动的参与、思维
20、能力的提高、知识能力的提高、沟通协作能力的提高这4个方面反映,见表1。3 基于实证数据的测评模型构建311 样本和数据的收集在文献研究、专家讨论和个别访谈基础上完善问卷设计,为了保证调研数据的准确和便于分析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对于上述变量的测量采用了李克特7点量表的形式。本次调研样本的选择为本校在校研究生,由于属于探索性研究阶段,总体选择比较简单。在抽样方法上,采用等比例分层抽样。对于研究生这一特定群体,可以划分为一年级研究生、二年级研究生,根据不同年级研究生的比例,抽取最终样本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有效回收率为60%。表2 有效样本分布情况一年级研
21、究生二年级研究生合计有效样本数(份)181230占总数比例(%)6040100312 数据分析个人知识管理绩效测评模型参数估计可以基于PLS和L ISREL的结构方程建模技术,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基于成分提取的PLS方法具有很强的解释与预测能力,对数据的分布没有严格要求而且可以是小样本,基于协方差拟合的L ISREL方法对数据分布有一定要求且需要大样本,因此研究采用基于PLS的参数估计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31211 测度属性评价 按照二步骤分析方法,在进行假设验证之前,通过对测评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的检查,剖析了多个观测变量在反映特定概念内涵方面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根据SPSS 1310统计软件得到
22、系数,结果如表3所示。表3 结构变量的信度检验潜变量观测变量个数Cronbach综合信度AVER2个人知识管理过程4017761020186601601618554个人知识存量501764458018450140152232701441200个人知识管理绩效601798332018615800151243701737400 一般认为Cronbach值大于017,可以认为数据可靠性较高。计量尺度中的项目数小于6个时,Cronbach值大于015,表明数据可靠。一般在探索性研究中,Cron2bach值可以小于017,但是应当大于015,结果表明所收集数据有较高的可靠性。对问卷潜变量的综合信度(Co
23、mposite Reliability)进行了分析,潜变量的综合信度系数均大于最小临界值017,均高达018以上,说明测评问卷表现出较好的内部一致性。每个潜变量的平均提炼变差(AverageVariance Extracted,AVE)都大于015的标准,说明潜变量具有较强的内敛效度;另外,核心变量个人知识管理绩效的R2值高达01737400,而个人知识存量的R2值也接近015的标准,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31212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与假设验证 采用VisualPL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参数估计及路径分析。1)因子负荷系数。可以通过检验各观测变量对应于结构变量的因子负荷系数来反映观测变量
24、与结构变量之间06 第32卷2009年第8期 ITA#实践研究!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对观测变量的内敛效度进行检验,计算结果见表4。表4 因子负荷系数表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个人知识的存量个人知识管理的绩效个人知识的获取017270个人知识的组织018426个人知识的分析017535个人知识的交流共享018173专业知识017104非专业知识017010know017683know017615知识敏感性016674获得荣誉016723研究能力015859社会活动018093思维能力的提高017025知识能力的提高018197协作沟通能力的提高016774 一般情况下因子负荷超过016,则认为观测变量具
25、有较好的内敛效度,由表4可见,因子负荷除“研究能力”为015859接近于016外,其他均高于016,说明各观测变量具有较强的内敛效度。2)结构变量总效应,分析结果见表5。表5 结构变量之间的总效应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个人知识的存量个人知识管理绩效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个人知识的存量01664个人知识管理绩效01766015193)结构变量路径。见图2。图2 结构变量路径图4)结构变量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6。表6 结构变量关系检验假设因果关系T值显著性水平H1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对个人知识存量有直接的正向作用41653显著H2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绩效有直接的正向作用21249显著H3
26、个人知识存量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绩效有直接的正向作用21522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从T值看,当P0105时,假设的显著性水平都较高,因此,本研究假设均成立。31213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上述结构变量路径图和统计数据表明:1)研究结果验证了对个人知识管理过程的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可以划分为个人知识的获取、组织、分析、交流共享、应用创新这5个子过程,具体测量时应用创新是在其他子过程中得以体现的。其中,知识获取是基础,知识组织与分析是手段,知识交流共享是核心,知识应用与创新是目标。表4说明,个人知识的获取、组织、分析、交流共享这4个项目能很好地解释个人知识管理过程这个结构变量,其因子负荷
27、系数均大于017,有的甚至高达018以上,这也为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研究提供了思路。2)研究结果验证了对个人知识存量的划分。根据经合组织对知识的经典划分理论,同时注意描述的准确性与全面性,把个人知识划分为专业知识、非专业知识、Know2how、Know2who、知识敏感性这5个项目,表4表明各观测变量能够很好地解释个人知识存量这个结构变量,说明对个人知识存量的划分是合理的。个人知识主要分为显性和隐性两部分,个人在积累知识的时候,不仅要注意积累自己专业的知识,还应注意积累非专业知识以及隐性知识,从而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和完善。3)研究结果验证了对个人知识管理绩效的划分。个人知识管理绩效不应只包
28、含刚性的业绩部分,还应包含柔性的个人能力的提高。人是复杂的动物,受个体、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个人知识管理绩效不可能立刻完全外化成个人业绩,所以为了更有效衡量个人知识管理绩效,增加了个人能力的提高部分。从表4可以看出,观测变量能很好地解释上层结构变量,有的项目的因子符合甚至高达018以上。但是研究能力的因子负荷略微偏低,原因可能是笔者把论文发表看作是描述研究能力一部分,而被调查者由于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能发表论文或者录用了没有正式发表出来。4)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对个人知识存量的直接效应高达01664,验证了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与个人知识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实施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确实
29、能产生新知识,知识逐渐积累,从而能影响个人绩效。同时还能看出个人知识管理过程是影响个人知识存量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5)研究结果验证了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评估模型的正确性。从直接效应看,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和个人知识存量对个人知识管理绩效的影响分别为01421和01519。从总效应看,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和个人知识存量对个人知识管16 情报理论与实践#实践研究!ITA理绩效的影响从大到小,分别为01766、01519,说明本文选取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个人知识存量和个人知识管理绩效作为结构变量的描述是合理有效的,同时可以看出个人知识管理过程的核心地位。不难发现,想要提高个人知识管理绩效,应该从三方面着手
30、:首先,切实做好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个人知识的获取、组织、分析、交流共享、应用创新每个子环节,不能有所偏废。其次,注意在网络的社会信息环境下具体实施个人知识管理所要掌握的技术和技巧。再次,除了在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积累知识外,还要注意在平时有意识地学习和积累知识。4 结束语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评估是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个体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估是相当困难的。笔者在归纳、分析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知识管理的特殊性,利用结构方程理论,从概念模型的结构变量和观察变量两个层面分别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适合特定环境的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评估概念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
31、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由于本研究处于探索性阶段,调查对象和范围有一定局限性,观测变量确定、模型修正、数据处理方法选择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该模型目前只在研究生这个特定的群体内试验研究,如果要把它放到其他群体中,观测变量需作相应调整。此外,个体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也对个人知识管理绩效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组织大范围测试完成模型验证完善工作,同时,也要把个体因素以及环境影响等因素考虑到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的研究中来。参考文献1 PETTENATI M C,et al.Using social software for personalknowledge management
32、in for mal online learning J.OnlineSubmission,2007,8(7):52265.2 SOZI ALWESEN F,et al.Developing a conceptual model of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EB/OL.2008201222.http:/www125uhr1de/download/PK M_ Diplomarbeit1pdf.3TSUI E.Technologies forpersonal and Peer2to2Peer(P2P)knowl2edgemanagement EB/OL.2008
33、201208.http:/www1csc1com/aboutus/lef/mds67_ off/uploads/P2P_ K M1pdf.4吴传春,等.企业环境对知识管理绩效之关联性研究 EB/OL.2008206202.http:/140112711 941113/Pro2ject/PRO2005/tech/prj12t/prj12t1doc.5王君,樊治平.组织知识管理绩效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J.管理工程学报,2004(2):44248.6REI NMORELLER P,CHONG L C.Managing the knowledge2creating context:a strategic
34、 time approach J.Creative andInnovationManagement,2002(11):1652174.7 LEE K C,LEE S,KANG IW.K MPI:measuring knowledgemanagement performance J.Information&Management,2005,42(8):4692482.8 刘希宋,邓立治.产品开发人才知识管理过程研究及绩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6(7):2112213.9 ZACK M.Developing a knowledge strategy J.CaliforniaManagement
35、 Review,1999,41(3):125246.10 GOLD A H,MALHOTRA A,SEGARSA H.Knowledge man2agement:an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perspective J.Journalof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1,18(1):1852214.11 李贺,关欣,邵长安.知识管理过程要素的互动作用机理研究J.煤炭技术,2006,25(12):1322134.12 ALAVIM,LEI DNER D E.Review:knowledge management andknowl
36、edge management system: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2search issues J.MISQuarterly,2001,25(1):1072132.13 席运江,党延忠.基于加权知识网络的个人知识存量表示与度量方法J.管理学报,2007,4(1):28239.14 TUOM I I.Data ismore than knowledge:implications of the re2versed knowledge hierarchy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2ganizationalmemory J.J
37、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 mationSystems,2000,16(3):1032118.15 STEI N E W,Z WASS V.Actualizing organizational memorywith information systems 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5,6(2):862117.16 王秀红.组织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3):64274.17 席运江,党延忠.基于加权知识网络的个人知识存量表示与度量方法J.管理学报,2007,4(1):28239.18 DORSEY
38、 PA.What is PK M EB/OL.2008204202.http:/www1ispacesoft1com/index21php?option=content&do1pdf=1&id=13.19 AVERY S,BROOKS R.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framework for integration and partnerships EB/OL.2008204202.http:/www.millikin.edu/pkm/pkm_ ascue.ht2ml.20 http:/toolkit.lrcnetwork.org/English/Traini
39、ng/Kn2Mgmt2En.pdf.21 甘永成.E2learning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2003(6):20224.22 郭娟,梁樑.团队中个人绩效评估体系初探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71273.23 BENBYA H,PASSI ANTE G,BELBALY N A.Corporate por2tal:a tool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synchronization J.In2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4,(3):2012220.24 MATSUO Y,MO
40、R IJ,HAMASAKIM.POLYPHONET:an ad2vanced social network extraction system from the Web EB/OL.2008204204.http:/www2006.org/program e/files/pdf/4042.pdf.25 KI M H L,CHO I J H,et al.WANT:a personal knowledgemanagement system on social software agent technologies M.Agent and Multi2Agent Systems:Technologies and Applica2tions,2007:7852794.作者简介:王曰芬,女,教授。发表论文60余篇。浦晓斌,硕士生。收稿日期:2009-03-0926 第32卷200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