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下的汇兑安排义务_兼_省略_IM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下的汇兑安排义务_兼_省略_IMF.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近年来,由于我国长期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保持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状态,国家的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从而引起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美国,更有一些企业界人士和国会议员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以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2007 年 6 月 15 日,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推动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又通过了名为 会员国政策双边监督 的决定,就基金组织进行双边监管和会员国履行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第四条第 1 款义务规定了指导原则,并就监管的程序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这一决定取代了 1977 年执行董事会通过的汇率政策监督 决定,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双边监管活动的依据。在此情况下,从法律的
2、角度研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下的汇兑安排义务,对于指导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应对来自美国等的指责,都是非常必要的。一、会员国总的合作义务在以固定汇率为特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社会于 1976 年就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的修改达成一致,从而形成牙买加体系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取消了固定汇率制。根据修改后的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第四条第 2 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享有确定本国货币价值的“汇兑安排”的自由,会员国无论实行钉住汇率政策,还是浮动汇率政策,抑或相互之间达成合作安排,均是合法的。然而如果将这种选择汇兑安排的自由绝对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会员国通过本国货币贬值来获得不当的贸易利益
3、,进而陷入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难以为继的局面。为此,必须对会员国选择汇兑安排的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1.与基金及其他会员国合作的义务在承认会员国有权选择自己的“汇兑安排”从而建理 论 与 现 代 化THEORY AND MODERNIZATION201007July,20102010 年第 4 期NO4,2010基金项目:2007 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重大科研项目“国际法前沿问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X161015。作者简介:闫卫军(1966-),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邮编:200083王艳斌(1966-),男,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治安系副
4、教授。邮编:530023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下的汇兑安排义务兼评 I M F 执行董事会 会员国政策双边监督 决定闫卫军王艳斌摘要: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在确认会员国具有选择汇兑安排自由的同时,也要求会员国承担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他会员国进行合作,以保证有秩序的汇兑安排,促进汇率制度稳定的义务。2007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通过的 会员国政策双边监督 决定,则为基金组织进行双边监管和会员国履行汇兑安排义务提供了指导原则和具体标准。关键词:国际货币基金;汇兑安排;操纵汇率中图分类号:F8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02(2010)0400600760立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
5、间的比价关系的同时,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也为会员国设定了相应的法律义务,以免使国际货币制度陷于混乱。协定第四条第 1 款“会员国的总义务”(General Obligations of Members)规定,“鉴于国际货币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不同国家之间货物、服务与资本的交换以及为维持经济的健康增长而提供一个框架,而且(国际货币制度的)目标之一便是持续地发展那些为金融和经济的稳定所必需的条件,各会员国承诺与基金及其他会员国合作,以保证有秩序的汇兑安排,并促进汇率制度的稳定。”这一规定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设定了一项重要的义务,即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他会员国进行合作,以维护有秩序的汇兑安排并促
6、进汇率制度稳定的义务。为了行文方便,本文且把会员国的这一义务称为“会员国总的合作义务”。尽管该条在上述规定之后列举了四项义务以期将会员国的此项总的合作义务具体化,但根据协定的措辞,会员国进行总的合作的义务的范围要宽于四项具体的合作义务之和,即协定所列举的四项具体合作义务并没有穷尽此项总的合作义务。1因此这一总合作义务的规定不但对理解其后所详细列举的四项具体义务至关重要,而且这一规定本身即构成对会员国的有效约束。协定第四条第 1 款这一总的合作义务的规定,为基金组织要求会员国采取某些特别行动或禁止会员国采取某些特别行动提供了法律基础。如果会员国拒绝服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指令,即构成对本条合作义务
7、的违反。不过在实践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常会采取“软的”方式指导而不是指令会员国履行其义务,即通过提出建议的方式来行使其职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会员国拒绝听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议,亦不构成对会员国的合作义务的违反。2.国际货币合作的思想前提和最终目的在为会员国设定合作义务之前,本款首先声明了国际货币制度的目的和目标,即为不同国家之间货物、服务与资本的交换以及为维持经济的健康增长而提供一个框架,以及持续地发展那些为金融和经济稳定所必需的条件。实际上,这一声明的内容与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第一条所规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共识,也是进行国际货币合作的思想
8、前提和最终目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把对这些目的和目标的承认(recognizing)作为会员国作出合作承诺的原因,为解释会员国的合作义务提供了依据。同时它也为理解第四条第 3 款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管义务的范围提供了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于 2007 年 6 月 15日通过的 对会员国政策的双边监督 决定在确定双边监管的范围时引入“外部稳定”(external stability)概念,期望通过鼓励会员国采用不破坏或不损害外部稳定的政策而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2正是这一国际货币合作的最终目标的体现。3.合作义务的具体目的根据上述规定,会员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其他会员国进行合作的目
9、的,一是为了保证“有秩序的汇兑安排”,二是为了“促进汇率制度的稳定”,2007 年对会员国政策的双边监督 的决定将二者归纳为“系统性稳定”(systematic stability)。2(1)关于“有秩序的汇兑安排”。显然,这里所指的汇兑安排与本条第 2 款中所称由会员国选择的“汇兑安排”的概念略有不同。如果说后者系指会员国的国内制度的话,前者则是指的一项国际制度;如果后者指会员国确定其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对比关系的法律框架的话,前者则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用以确定不同国家之间货币对比关系的总的安排,即第四条第 2 款(c)意义上的“总的汇兑安排”(general exchange
10、arrangements)。很明显,如果这里的“汇兑安排”系指会员国所选择的国内制度,便不存在有无秩序的问题,也不需要与其他会员国进行合作。(2)关于“汇率制度的稳定”。必须指出,汇率制度的稳定不同于汇率的稳定。正是由于布雷顿森林制度只追求汇率的稳定,而使得国际收支的失衡无法得到有效的调整,才最终导致了这一货币体系本身的崩溃。牙买加体系将布雷顿森林制度追求汇率的稳定修改为追求汇率制度的稳定,认为货币汇率应当随其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可以自动地调节国际收支,维持经济和金融秩序的稳定。这也正是本款规定61所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目标所在。鉴于此,即使会员国根据本条第 2 款(b)的规定选择实行钉住
11、某一其他货币的汇兑安排,从而使得该会员国的货币与被钉住货币之间的固定汇率成为其汇兑安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会员国亦不得以其在第四条第 2 款下的选择汇兑安排的权利对抗其在本条第 1 款下所承担的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他会员国合作以促进汇率制度的稳定的义务。3换言之,作为一项国际政策的汇率制度的稳定,必须优先于作为国内政策的汇率的稳定。显然,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四条第 1 款为会员国设定的与基金组织及其他会员国合作的义务,是在取消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会员国享有汇兑安排自由的背景下,维持国际货币秩序的基本纪律。这一合作义务具体目的,不论是“有秩序的汇兑安排”,还是“汇率制度的稳定”,均着眼于国
12、际经济与金融秩序整体的稳定。而其最终目的,则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一脉相承,系为国际经济交往的发展搭建一个货币制度的平台,以此扩大市场,促进资源的有效开发,发展经济,扩大就业。会员国总的合作义务不但是一项政策宣示,同时其本身也构成对会员国的有效约束。二、会员国的具体汇兑安排义务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第四条第 1 款在为会员国规定了总的合作义务之后,又将其具体化为四项内容:(i)努力使其经济与金融政策与在价格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鼓励有秩序的经济增长的目标相一致,同时亦应适当地照顾到本国的国情;(ii)通过创造有秩序的经济与金融条件以及不致引致动荡的货币制度来寻求稳定;(iii)避免操纵汇率或国际货币
13、制度以阻止国际收支的有效调整或获得对其他会员国的不公平的竞争优势;(iv)奉行同本款各项承诺相一致的汇兑政策。鉴于上述四项内容未能穷尽会员国依照本款所承担的总的合作义务,因此会员国违反上述四项内容中的任何一项必然构成对其总的合作义务的违反,但对上述四项具体义务的遵守却不表明会员国一定不会违反本款所规定的总的合作义务。1.第一项具体义务第一项合作义务首先设定了在价格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鼓励有秩序的经济增长即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的目标。这一目标不仅是国内性的,更是世界性的,即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注的仅仅是会员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从会员国国内经济的不稳定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出发的,
14、至少这种影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或会员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对于世界经济的积极意义出发,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要求会员国在制定其国内的经济与金融政策时,考虑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当然,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也承认会员国在制定本国的经济与金融政策时,考虑本国的特殊情况的必要性,换言之,协定并不要求会员国为了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局”而忽视本国利益的诉求。2.第二项具体义务第二项合作义务把稳定设定为会员国追求的目标。据称,在对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进行第二次修订时,执行董事会曾试图在“稳定”一词前面加上“汇兑”字样,使其成为“汇兑的稳定”,但这一努力遭到理事会的
15、拒绝。1(14)因此这种稳定应当既包括汇率制度与汇兑安排的稳定,也包括整个经济和金融秩序的稳定。为实现这种稳定创造条件,正是在本条“序言”中会员国所承认的国际货币制度的目标之一。上述第一项和第二项具体义务有两个共同的特点。首先,它们给会员国设定的都仅仅是“软的”义务,是“努力”(endeavor)和寻求(seek to promote)的义务;其次,它们都是指向会员国的国内政策(domestic poli-cies)的。这与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第二次修订前第四条条文仅仅聚焦于汇率与汇兑安排这些涉外政策(external policies)是完全不同的。这表明,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的第二次修订已经
16、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管辖权延及成员国的国内政策领域。而正是由于这两项义务涉及会员国的国内政策,从而涉及会员国的国家主权,决定了这种义务只能是“软的”义务。3.第三项具体义务相对而言,第三项具体义务是最为具体的,从而也是一项“硬的”义务,即它追求的不仅仅是会员国的努力,更是由此所带来的效果。该项具体义务要求会员国避免通过操纵汇率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根据6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于 2007 年 6 月 15 日通过的 对会员国政策的双边监督 决定,构成对本项义务的违反需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其一,会员国操纵汇率或国际货币制度;其二,会员国操纵汇率或国际货币制度的目的是阻碍国际收支的有效调整
17、或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2(1)关于会员国操纵汇率和国际货币制度。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决定,“操纵汇率”就是确定目标汇率或实际影响汇率水平的行为,操纵可能导致汇率的波动,也可能阻止汇率的波动。因此所谓操纵汇率实际上就是指以“国家之手”人为地影响和干预汇率的行为。对于什么是操纵“国际货币制度”,则无论是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还是 2007 年 6 月 15 日 会员国政策双边监督的决定以及作为该决定前身的1977 年 汇率政策监管决定 都没有给我们提供有益的指导。4鉴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当中,很少有国家有能力操纵国际货币制度,因此研究操纵“国际货币制度”的概念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18、2)关于阻碍国际收支的有效调整或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06 年发表的一份文件,一旦会员国操纵汇率的行为使得货币的价值被“高估或低估”,即可认定会员国的操纵行为妨碍了国际收支的调整1(15);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会员国政策双边监督 的决定,下列情况下可能认定会员国操纵汇率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1)会员国通过低估汇率造成“根本性的汇率失衡”;并且 2)会员国造成根本性汇率失衡状况的目的是增加净出口。2显然,货币价值的“高估或低估”也好,“根本性的汇率失衡”也好,均是建立在一国货币市场价值的基础之上的,而一国货币的市场价值又应当是与该国经济的基本面相联系
19、的。鉴于协定第四条第 2 款既不反对会员国实行钉住汇率制度,亦不反对会员国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因此操纵汇率本身并不违反会员国所承担的汇兑安排义务。核心问题是会员国在操作或干预汇率时是否具有妨碍国际收支调整或取得不正当竞争优势的主观目的。另外,如果仅仅存在影响国际收支的有效调整或获得竞争优势的客观效果,而不存在影响国际收支或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观意图,则不存在违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 第四条第 1 款(iii)规定的问题。由此看来,本项义务所禁止的是会员国人为地干预汇率的水平,使其偏离建立在该国经济的结构及其基本面之上的市场价值,并因此而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的行为。54.第四项具体义务对于第四项
20、具体义务,需要辨析两个概念,“汇兑政策”和“本款各项承诺”。从字面上理解,汇兑政策(exchangepolicies)概念的范围应当宽于汇率政策(ex-changeratepolicies)概念的范围,汇兑政策除了包括决定和影响汇率的政策外,还应当包括是否允许兑换和汇付等外汇管制政策。如此,本项义务便可解释为,尽管会员国依据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第六条第 3 款可以对国际资本的流动实施管制,亦可依据第十四条第 2 款对经常项目下的资金转移或支付实施限制,但这些限制或管制均不得背离其在第四条第 1 款下所作的各项承诺。换言之,会员国在第四条第 1 款下所承担的义务优先于其基于第六条第 3 款和第十
21、四条第 2 款所享有的权利。对于“本款的各项承诺”,不但应当包括会员国所作的总的合作承诺,还应包括上述三项具体义务,因为本项义务显然是企图概括未能在前三项中明确列举但又与“序言”中所规定的总的合作义务的精神相一致的内容的,从而是对前三项具体义务的补充。因此应当从“序言”中总的合作承诺出发解释“本款的各项承诺”概念。基于此,笔者认为,本项义务要求会员国所奉行的汇兑政策应当与通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会员国进行合作,以保证有秩序的汇兑安排,并促进汇率制度的稳定的目标相一致。正因此,1977 年决定在规定“会员国汇率政策的指导原则”时,不但要求会员国避免操纵汇率或国际货币制度,还要求会员国在必要时
22、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平抑无秩序的、损害性的短期外汇波动,促进汇率制度的稳定,同时还要求会员国在进行此种干预时考虑其他会员国的利益,以实践其与其他会员国进行合作的承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为会员国设定的具体汇兑安排义务,虽然仍着眼于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的整体稳定,但实际已经广泛地涉及到会员国的国内经济和金融政策,从而与会员63国的国家主权构成潜在的冲突。鉴于会员国的汇率政策对国际贸易的直接影响以及其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重要性,必然受到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的约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审查,而判断会员国是否操纵汇率的标准,则是该会员国是否人为地影响汇率以及其汇率水平是否与其经济的
23、基本面相一致。三、IMF协定下汇兑安排义务的监督机制尽管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第四条第 1 款为其会员国所设定的义务在理解上很容易产生歧义,但鉴于他们在牙买加体系的国际货币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必须设计一套制度来监督会员国履行义务,以保证国际货币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为此,协定第四条第 3 款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定了两项监管义务。其一是对国际货币制度实施监督,以保证其有效运行;其二是对会员国履行第四条第 1 款义务的情况实施监督。鉴于会员国能否履行其在第四条第1 款下的义务与国际货币制度能否正常运行密切相关,因此后者亦可视为前者之一部分,两项监管义务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为了履行上述监管
24、职责,第四条第 3 款(b)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会员国的“汇率政策”实施严格的监管,并就会员国的汇率政策制定指导原则。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于1977 年通过决定,就基金组织对会员国的汇率政策的监管规定了指导原则。2007 年 6 月 15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通过了名为 会员国政策双边监督 的决定,该决定取代了 1977 年决定,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双边监管活动的依据。2007 年通过的 会员国政策双边监督 的决定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四条第 3 款下的监管机制进行了细化,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会员国“汇率政策”的监管引入了“外部稳定”的概念,而就会员国的外汇政策,则根据 协定 的要求
25、制定了明确的指导原则。1.对基金组织监管活动的指导如前所述,鉴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汇兑安排义务是由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第四条第 1 款设定的,因此双边监管的范围以会员国在第四条第 1 款下所承担的义务为依据。那么如何才算履行了第四条第 1 款所规定的合作义务呢?为此,2007 年 会员国政策双边监督 的决定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外部稳定”(external stability)。“外部稳定”是指会员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没有也不至于引起破坏性的汇率波动。2与外部稳定要求符合的国际收支状况应当:(i)基本经常账户整体上处于均衡水平,即不存在根本性汇率失衡;并且(ii)资本和金融账户不致引起
26、资本流动突然变动的风险。6结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于“汇率的根本性失衡”概念的解释,“外部稳定”的概念实际上是要求会员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及汇率水平与其经济的基本面保持一致。5由此会员国在第四条第 1 款下的义务在某种程度上转化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会员国保持“外部稳定”的权利。会员国的汇率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金融政策乃至其他政策,均需就其现在或将来对“外部稳定”产生的重要影响,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双边监管审查,以实现所谓“系统性稳定”(systematic stability),即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四条第 1 款设定的“有秩序的汇兑安排”和“促进汇率制度的稳定”的合作义务的目的。2
27、2.对会员国政策的指导在 2007 年决定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制定出四条对会员国汇率政策进行监管的具体原则。其中第一条要求会员国避免操纵汇率或国际货币制度以阻碍国际收支的有效调整或获得对其他会员国的不正当的竞争优势,实际上是对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四条第 1 款第(iii)项义务的重复;第二条确立了会员国在外汇市场处于某种无序状态时干预外汇市场的必要性,这不但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认“市场失效”的可能性,同时也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不认为“干预”或“操纵”本身一定是违法的;第三条要求会员国在采取干预措施时要有大局观念,要考虑到其他会员国特别是相对货币所在国的利益;第四条则与上述“外部稳定”
28、的概念相呼应,要求会员国避免实施导致外部不稳定的汇率政策。其中前三条是 1977 年决定中已有的,而第四条则是 2007 年决定新加入的。根据 2007 年决定,第二、三、四项原则仅构成对会员国的建议而不是义务,会员国未能遵守这些指导原则并不必然构成对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第四条第 1 款64义务的违反,只是如果会员国的政策完全与这些原则相协调,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常不会认定会员国违反了第四条第 1 款义务,3显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无意扩大解释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义务。为了监督会员国遵守这四项原则的情况,2007 年决定还详细列举了七项指标,其中包括会员国在外汇市场上进行的干预活动、会员国进
29、行的官方或准官方借贷、会员国维持对经常性交易或支付以及对资本流入或流出的限制或鼓励措施、根本性汇率失衡、经常项目逆差或顺差以及流动性风险等。如果发生这些指标所显示的情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便需要考虑对会员国的汇兑政策进行全面审查,可能还需要就此与该会员国进行讨论。25这些指标实际上是提出了衡量会员国的汇率政策是否构成操纵汇率的标准,为会员国履行第四条第 1 款下的合作义务提供了参考标准,同时也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第四条第 3 款,履行监管义务具有指导意义。其中,部分项目是 1977 年决定中就包含的,而根本性汇率失衡、国际收支状况和流动性风险等则是 2007 年决定修改或新加入的,表明了国际货
30、币基金组织对这些事项的关注。另外 2007 年决定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对会员国的汇率政策作出评估时,考虑会员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以及资本流动的规模与持续性,并顾及会员国的国内政策。53.对2007年会员国政策双边监督决定的评论纵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07 年决定,其对 1977年决定的修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引入了“外部稳定”概念;其二,增加了有关会员国汇率政策的第四项原则,要求会员国避免采用导致外部不稳定的汇率政策;其三,部分修改了监管的指标,引入了“根本性汇率失衡”、“大量和持续的经常账户逆差或顺差”、“流动性风险”等作为衡量会员国是否遵守了有关汇率政策的四项原则乃至整个第四条第
31、1 款义务的标准。应该说这些修改所体现的宗旨从总体上说是一致的,其中“外部稳定”概念则是这些修改的核心。如上所述,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第四条第 1 款所规定的“合作义务”的目的是“有秩序的汇兑安排”和“汇率制度的稳定”,即所谓“系统性稳定”。2007 年决定首先认定“系统性稳定”的目标只能通过实施促进“外部稳定”的政策取得,从而使得汇兑安排义务的目的转化为“外部稳定”。然后 2007 年决定又将“外部稳定”转化为国际收支的平衡问题,认定“外部稳定”要求会员国的经常账户不存在“根本性汇率失衡”,资本和金融账户不存在流动性风险。而要做到不存在“根本性汇率失衡”和“流动性风险”,则要求会员国的国际收支
32、状况和货币汇率与其经济的基本面保持一致。同时根据本文第二部分的论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会员国是否履行了“避免操纵汇率以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义务时,最终也是以会员国的货币汇率水平是否与其经济的基本面相一致为依据的。而会员国的货币汇率水平是否与其经济的结构和基本面相一致,则是一个需要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与会员国的磋商做出判断的问题。这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便完成了由“系统性稳定”到“外部稳定”再到“国际收支平衡”,由“国际收支平衡”再到会员国汇率政策与其经济基本面的关系的转化。尽管这一逻辑过程或许有将问题过于简单化之嫌,但应当讲整体上还是说得通的。然而问题在于,根据 2007 年决定,国际货币基
33、金组织在监督会员国履行 协定 第四条第 1 款义务即四项有关汇率政策的指导原则确定的义务时,却规定了“根本性汇率失衡”、“大量和持续的经常账户逆差或顺差”、“流动性风险”等指标。对于这些指标是否能够确切地表明会员国的国际收支与汇率水平已经背离了其经济的结构和基本面,笔者持怀疑态度。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在 2007 年 6 月 19 日发表的一份声明中所说的,当前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发生的变化是在全球经济和生产要素配置等出现根本变化的大背景下逐步形成的。基金组织对成员国政策的监督应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产业分工的调整以及科技进步对于当前全球经济的基础性影响等因素。如果脱离这一大背景考察会员国的汇率水平和
34、国际收支状况,便有可能失之偏颇。虽然 2007 年 国际货币基金决定 规定这些指标仅为基金组织审查和讨论会员国的汇率政策的依据而不是得出结论的依据,而且要求这些审查以会员国的“中期政策目标”(medium-termobjective)为视角,22007 年决定中的这些规定总难免让人感到系针对中国所做。65四、结语会员国基于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第四条第 1 款所承担的合作义务,是牙买加体系的国际货币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浮动汇率制度背景下维持国际货币秩序稳定的必然要求。这一义务的设定着眼于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的整体稳定,意在构建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秩序,以此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发展。然而,为了维持一
35、个稳定的国际货币秩序,会员国必须承担其国内经济金融政策与维持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总体稳定的目标相一致的义务。会员国的汇率政策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受到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的约束,而判断会员国是否操纵汇率的标准,除了会员国是否以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为目的之外,则是会员国的汇率水平是否与其经济的基本面相一致。为了确保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第四条第 1 款下合作义务的履行,维持国际货币秩序的稳定,在中国与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国际贸易失衡的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于 2007 年颁布的会员国政策双边监督 决定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导其监督活动和会员国履行汇兑义务的基本依据。这一文件引入了
36、“外部稳定”概念,提出了指导会员国行为的四项原则和衡量会员国行为合法性的七项标准。这些规则在整体上保持了着眼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整体稳定的指导思想,但这些标准是否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的基本面,仍然值得怀疑。注释:2010 年 3 月,我国进出口贸易在连续保持了 70 个月的顺差后,首次出现 72.4 亿美元的逆差,但 2010 年 4 月,再度恢复贸易顺差。分析人士认为,今年 3 月份出现的贸易逆差系由偶然因素造成,从长期看,我国仍将维持总体贸易顺差的局面,不会出现年度贸易逆差。参见 浙江日报 2010 年4 月 20 日及 第一财经日报 2010 年 5 月 11 日的报道。根据国家
37、外汇管理局网站消息,至 2010 年 3 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 24470.84 亿美元。据新华网 2007 年 6 月 14 日报道,在美国财政部向国会提交的半年度 国际经济与汇率政策报告 于 2007 年 6月 13 日发表之后,美国参议员舒默和格雷厄姆等再次扬言要向国会提出对中国“不公平地低估币值”进行制裁的议案。在经历了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百名国会议员于 2010 年 3 月联名致信总统奥巴马,要求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而奥巴马亦在此前表示将就汇率问题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虽然经过中美两国协商,美国已同意推迟发表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年度报告,但可以预见,只要中国对美贸
38、易存在顺差,美国将始终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保持压力。参见 21 世纪经济报道 2010 年 3 月 16 日、中国新闻网 2010 年 4 月 23 日的相关报道。2007 年 6 月 15 日通过的对会员国政策的双边监督 决定更是强调“对话与劝说”是对会员国进行有效监督的二大支柱。参见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BilateralSurveillance Over MembersPolicies,Executive Board Decision-June 15,2007,Part I.B,para.8.相对于对国际货币制度的监管,对会员国履行第四条第 1 款
39、义务的监管被称为“双边监管”。参见 InternationalMonetary Fund,Bilateral Surveillance Over Members Policies,Executive Board Decision-June 15,2007,paragraphs 1-2.参考文献:1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An Overview of the LegalFramework,prepared by the Legal Department in consultationwith the Policy Development and Review De
40、partment,approved by Sean Hagan,June 28,2006.9.2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Bilateral Surveillance OverMembers Policies,Executive Board Decision-June 15,2007.3王贵国.国际货币金融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03215.4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Surveillance over Exchange Rate Policies,Decision No.5392-(77/63)April 29,1
41、977,as amended by Decision Nos.8564-(87/59),April 1,1987,8856-(88/64),April 22,1988,and 10950-(95/37),April 10,1995.5闫卫军.论 IMF 下的汇率义务与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的合法性J.政治与法律,2008,(6).6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Review of 1977 Decision-Proposal for a New Decision:Companion Paper,preparedby the Policy Development and Review Department and theLegal Department in consultation with other Departments approved by Mark Allen and Sean Hagan,May 22,2007,paragraphs 3.责任编辑:马 泰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