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4594678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doc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 .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 .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2 .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宿新市徐公店【课时目标】1 .认识“徐、篱、疏” 3个生字,会写“宿、徐、篱、疏” 4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

2、公店,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 .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程】一、导入新课,理解诗题1 .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2)师指名读;生齐读。(3)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 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2 .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件出示古诗词三首)师引导:此时此刻,诵读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峡蝶飞”,你 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交流。三、反复吟诵,品悟情感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1)创设情境,带着想象朗

3、读。师引导:如果你就是诗人,此刻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 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其中,诗意正浓,于是作了一首四时田园杂兴。 现在请你大声地吟诵这首诗。(生齐读)(2)引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师引导: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富有生活气息 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记在心里。 (生齐读)(板书:赞美)(3)指导背诵。师引导:经过反反复复地吟诵,相信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 二十五)已牢牢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谁能背给大家听听?师指名背诵。2 .课堂总结,激发兴趣。师: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通过诗歌传 递给了世人。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读读,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教学反思】第3课时清平乐-村居【课时目标】1 .认识“锄、剥” 2个生字,会写“茅、檐”等6个字。2 .初步了解有关词的知识。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清平乐村居。【教学课程】一、诗句接龙,初识宋词1 .课前游戏,温故知新。师引导:下面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词。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下面我 们来玩一个“诗句接龙”的游戏。(出示课件)(1)师生互动游戏:师说上句,生接下句。(2)师引

5、导生把这些诗句连起来读一读。(3)师小结:这些都是描写农村生活的诗句。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 墨客驻足于乡村,寄情于田园山水,用诗句表达自己对乡村美好闲适生活的那份 浓浓的情感。2 .导入词牌、词题,初识宋词。(Dffi: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和乡村生活有关的。(板书:词) (2)读准词牌名字音。板书:清平乐村居。师指名读,相机正音:“乐”读“yu” o3 3) 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师引导:清平乐是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课件)师指名读。(相机板书:词牌)师指导:那么“村居”是什么呢? “村居”就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板 书:题)指导朗读。书写词牌名和词的题目的时候,中间空一格

6、或者用间隔号, 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生齐读课题)4 4)简介作者。(出示课件)二、诗句接龙,初识宋词1 .生自由朗读,自学生字。(1)师引导: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拿起课本,用 洪亮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词,圈出词中生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词读正确, 读流利。(2)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2 .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课件)(1)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锄”读“ c hU” ; “翁”的韵母是“en(2)识记字形。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茅=+矛;翁=公+羽;锄=车+助。(3)指导书写。(课件出示“檐、录广的书写视频,强调字在田字格中的 位置及书写笔顺)(4

7、)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3 .检查课文朗读。(1)师引导:谁能把这首词连起来准确地读一读?(2)课件出示清平乐村居。(3)师指导:读通、读顺这首词并不难,但是,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 如果能稍加停顿,就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如,读“茅檐/低小”时,要注意 “檐”字的声音稍微延长,这就叫绵音,读诗词就要这样读得停而不断。(师指 名读)(4)引导比较诗与词的不同。师引导: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除了题目外,诗和词还有不同之处?生交流讨论。师小结:“白发谁家翁媪”和“大儿锄豆溪东”之间有空格,说明词有 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阕,后一部分叫下阕,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

8、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因此词又 叫长短句。(5)男女生合作读词。女生读上阕,男生读下阕。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1 .引导想象画面,体会词境。(1)师引导: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 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示例:一对白发夫妻说着一口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大儿子在河东豆 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他们最喜欢的顽皮小儿子,正伏在河边剥莲蓬取莲 子。(3)指导朗读。师引导: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了白发夫妻正一边怡然自得地喝着小 酒,一边得意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们在辛勤地劳作,快乐地玩耍。让我们把自己的 这种感受放到词当中去,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生小组内练

9、习朗读,指名读后齐读。2 .引导了解词的意思,品味词境。(1)师引导:我们通过想象,基本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但是,还不够。有 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品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所以,读词 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那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让我们一起再读课题。(2)引导品味村居的“景美”。(出示课件)生齐读。(相机板书:简笔画溪声)师引导:读着这句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生交流)(相机板书: 茅屋青青草)指导朗读。师指导:读着“青草”,我们就想到绿色的小草,那么读着“青青草”, 你想到了什么?多一个字,画面是不是更丰富了?谁来读读第一句?(师指名读, 评价朗读)师引导想象:你们还

10、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生自由想象、交流。师引导结合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展开想象。师小结: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溪水、青青的 草所构成的美景令人心生向往。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两句。(3)引导感受村居的“人美”。师引导:同学们,村居的景是美的,但村居中的人更美。有哪些人呢? 给你印象最深的或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呢?(出示图片)生交流。示例1:喜欢顽皮、淘气的小儿。(课件出示小儿卧剥莲蓬图和相关文字) (板书:剥莲蓬人)a.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句词?你能说说为什么最喜欢小儿吗?请读出你的喜爱之情。b.理解“亡赖”。你在生活中听说过“亡赖”这个词语吗?在这句词里,

11、 你觉得它是无赖的意思吗?再读读这句词,哪个字写出了小儿的“亡赖”?(预 设:卧)C.师:引导想象小儿“卧”的姿势。这里的卧,是趴着,脸朝下。大胆想 象,这个顽皮的小儿剥莲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预设: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 着,真是优哉游哉)d.引导想象画面。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 自由想象小儿无拘无束的样子)示例2:喜欢勤劳懂事的大儿、中儿。(出示课件)a.引导想象画面。读着这句词,你的眼前又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b.体会人物品质。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是那么懂事、心灵手巧,他 们一起点缀着这幅美丽的田园风景图。c.师指名朗读,指导读出喜爱之情。示例3:满头白发的老年

12、夫妻,让我觉得美。(出示课件)a.师引导: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你看他们都满头白发了,也许 牙齿都掉光了,他们还美吗?美在何处?b.示例: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他 们的相亲相爱让人感到美。c.理解“相媚好”。师引导:用书中的词语来形容就是一一“相媚好”。d.师生合作朗读。师引导: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相亲相爱,真让人惊 讶。请同学们把这种感受带到词中,再读这句词。(生有感情地读)师:不仅你惊讶,辛弃疾也很惊讶,你看他都禁不住走进茅屋去问了。哪 个词语表明他在问?(预设:谁家)“白发谁家翁媪? ”注意“谁家”两个字, 要读出问的语气。(生读句

13、子)这两位老人年纪已经很大了,还恩恩爱爱,亲密 无间,真是人老心不老哟!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词。(4)引导想象说话。师引导: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 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课件出示: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着胡子笑着说:老伴呀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同桌练习说话。师指名交流。(5)引导体会情感。师引导:老两口那个高兴呀,老爷爷笑着说,想当初咱们认识的时候你 还是个小姑娘,一晃就是几十年了。虽然现在咱们老了,但孩子们却让我们放心, 高兴呐。这正应了那句恩恩爱爱,白头偕老。这就是“相媚好”。有感情地朗读词。师: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再读这句

14、词。(板书:相 媚好情)3 .提炼词眼,沉醉词境。(1)师引导: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示例:“醉”不仅仅指老两口喝醉了,还指陶醉。(2)引导体会乡村生活的乐趣。师引导:是啊,老两口很陶醉。我们再来联系上下文,品味词中深意。 从词的上阕中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出了什么?预设: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师: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呵呵地陶醉其中呢?老两 口到底“醉”在哪儿?请把你的想法简要地写在纸上。生练习写片段。师指名交流写的片段,师生共同评议。(3)指导朗读。师引导: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 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两口都陶醉了。陶醉的

15、只是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人吗? 陶醉的还有谁?(预设:作者)是啊,词人辛弃疾,也深深地陶醉了。师引导:请同学们读出词人那陶醉的感觉来。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 发谁家翁媪?师引导:读这首词的时候,还有谁陶醉了?(预设:我们)让我们一起 陶醉在村居的美景中。师配乐,全班朗读整首词。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村居生活?(预设: 幸福温馨,富有人情味)四、拓展背景,体会情感1 .师过渡:同学们,一份温馨和谐、自在的乡村生活为什么让词人那么向 往、那么沉醉呢?(板书:心醉田园)他在陶醉之余又会想些什么呢?相信读了 下面这段文字之后,你会深有感悟。(出示课件)2 .师:看了这段资料,你们一

16、定明白了辛弃疾为什么那么陶醉。此刻,看 着这安宁祥和、温馨和谐的村居生活,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想什么呢?(1)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体会辛弃疾的爱国 情怀。(出示课件)(2)生自由读;师指名读。3 .课堂总结:每首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 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词的世界中尽情遨 游,深切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教学反思】2.乡下人家【教学目标】1 .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 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3 .

17、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4 .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 活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正确读写“屋 檐、构成、装饰”等17个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 .理清课文层次,归纳课文描写的乡下生活的场景。【教学课程】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1 .导入新课,板题读题。(1)师导入:读了课题

18、,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师引导:你们瞧,这便是自然朴实、亲切祥和的乡下人家。(板书:乡 下人家)在这幅图画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生交流。生齐读课题。2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1)师引导: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会怎么描述呢? 赶快读读课文吧!(2)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3 .检查字词学习情况。(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2)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相机提问: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3)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分类识记生字示例。(出示课件)说文解字认识“率”字。课件出示:率,现在指带领、坦白直爽、不慎重等含义。,像丝织

19、的网;上部的和 下部的“T”,是捕鸟网的竿和手柄。所有与率相关的字,都采用“率”作偏 旁。(4)师指导书写。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师引导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书写。书写指导。a. “蹲”:左窄右宽,右边稍长一些,上半部不要少写了里面的一横。(课 件出示“蹲”的形近字)课件出示:久蹲容易累尊老敬前辈遵守交通法樽酒不沾嘴 b. “觅”:上短下长,上半部分为。构字方法写字示例:“觅”, 会意,由“爪”和“见”组成,表示用手和眼去寻找。本义:寻找,到处寻找。 (视频出示“蹲”和“觅”的书写笔顺)(5)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6)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师

20、引导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时令、照例”。(提示:用换词的方法 理解)认识“纺织娘”。(课件出示纺织娘图片及文字介绍)4 .检查课文朗读。(1)师引导:现在请将这些词语送回到课文中,四人一组练习轮读课文。(2)指名轮读。师指名任选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要求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读。师相机指导,读后生参与评价。5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师引导:读熟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示例:展现了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二、自读感悟,理清条理1 .理清课文条理。(1)师引导: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来具体看看课文中描写了乡下 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请再自由地读读课文,试着给每

21、个场景起个名字,并在空 白处适当标注。(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场景名。(3)全班交流讨论,生读有关句段,概括场景内容。(4)师根据生交流情况,归纳总结。(出示课件)瓜藤攀檐鲜花轮绽雨后春笋鸡群觅食鸭子戏水门前晚餐月明人家2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感兴趣的场景。3 .师小结:读着课文,一幅幅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浮现在眼前,这一幅幅 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展示着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下节课, 我们将走进这一幅幅图画,体会乡下人家的那一份恨意。第2课时【课时目标】1 .能抓住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2 .学习作者抓住乡村景物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

22、方法。【教学课程】一、回顾全文,找中心句1.复习导入,轮读课文。(1)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幅幅自 然和谐的农村生活场景仿佛就呈现在我们眼前。(2)师指名选一幅画面,读相关的段落。2 .找出课文的中心句。(1)师引导: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谁来读一读?(2)师指名读。课件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3)生齐读。(4)师引导: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两个词语最能概括乡下人家的特点?(5)预设:独特迷人。(板书:独特迷人)(2)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3 .看图引入,知晓作者。(1)课件出示初夏荷塘图

23、片,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景色。(2)师引导:图中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3)师指名背诵。(相机出示课件小池)(4)师引导了解作者: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预设:杨万里)4 .揭题并板书诗题,学习诗题中的生字。(1)师引导:杨万里是我们熟悉的诗人。今天,我们就跟随他的脚步,去 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2)板书诗题:宿新市徐公店。(3)学习“宿、徐”。师指名认读“宿、徐”,相机正音。(“宿”读平舌音)师指导书写“宿”:上下结构;上面的“”要包住下面的F ”和“百”; 下半部分的“彳”窄一些。(4)解析题目意思。师引导:你在哪里见过“宿、徐”这2个字?你知道它们

24、的意思吗?生交流。示例1:我在招牌上见过“宿”,它是住宿、投宿的意思。示例2:我们班的同学中就有姓“徐”的。师相机引导生理解“徐公”的意思。(一位姓徐的老人)师引导: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示例: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5 .指导读诗题。(1)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意思读出诗题的正确节奏。(2)师指名读。(相机出示课件指导:宿/新市/徐公店)二、看图初读,了解大意1.故事引导,感受诗意。(1)师引导:那一天,杨万里吃过午饭,走出客房,在徐公店附近漫步, 欣赏周围的自然景色。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中的诗句, 把生字圈出来,把诗句读正确。(6)师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欣赏

25、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二、品读课文,悟景中情1.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课件出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哪儿能感受到乡村风景的美丽?画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可以在空白处适当标注。(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3)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2.师指名发言,相机指导,重点引导生体会以下几个场景的美好。(1)瓜藤攀檐。(出示课件)师指名读,相机引导思考:这里的“装饰”指的是什么?预设:装扮。师引导比较:“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和“竖着两根大旗杆”给人 怎样的感觉?农家小院的这种“装饰”又给人怎样的感觉?课件出示有关“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的图片、“竖着两

26、根大旗杆” 的图片与“农家小院搭瓜架”的图片。师指名比较说不同。示例:高楼门前的“装饰”严肃单调,农家小院的“装饰”自然清新。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与“瓜藤攀檐”相关的句段。(2)雨后春笋。(出示课件)女生齐读。师引导:你怎样理解“探”字?示例:“探”字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准确生动地展示出雨后春笋的勃勃 生机,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竹笋的喜爱。师指名说出自己的理解。(3)鸡群觅食。(出示课件)师指名读,相机引导理解:这是农家常见的场景。从这平凡的事物、普 通的场面中你体会到怎样的美感?示例: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 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

27、情味。(4)门前晚餐。(出示课件)师范读,引导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画面说一说这里描绘的是一 幅怎样的风景画。示例:临近晚上,红霞辉映,晚风轻拂,倦鸟归巢,在这大自然的怀抱 里,边享用晚餐,边闲话家常,好一幅乡村晚景图!师引导积累: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并把它抄写下来。三、合作探究,明确主旨1 .明确课文主旨。(1)师引导: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无论在房前屋后,还是在小河里,无论 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无论在白天、傍晚,还是深夜,乡下人家都有着它独 特的、迷人的美。(出示课件)(2)师指名朗读。(3)生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课件出示:“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这句话在课文中

28、起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示例:“独特”指特有,独一无二;“迷人”指使人陶醉,使人迷恋。 这是课文的中心句,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2 .回顾全文,体会写法。(1)师引导:再读读全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独特、迷人的风景的。(2)生自由读全文。(3)师小结:这篇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的顺序和春、夏、秋三季及白天、 傍晚、深夜的顺序交叉描写,抓住了普通的农家生活场面,写出了乡村生活的特 点,向我们展示了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 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扮自己的家园,装扮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3 .配乐朗读课文。师:这么美丽的画面,这么

29、生动的语言,让我们和着优美的音乐再读一读 课文,再来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意境吧!【教学反思】3.天窗【教学目标】1 .认识“慰、藉、瞥” 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 藉、扫荡”等13个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 遐想和无穷快乐。3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 天窗的特殊感情 飞【教学重点】1 .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 尽遐想和无穷快乐。2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 中看出“实”的。【教学准备】L预习提纲:完成

30、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3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慰、藉、瞥” 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 0个字,正确读写“慰 藉、扫荡”等13个词语。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教学课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1 .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天窗图片。(2)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3) 了解课文题目。师板书课题:天窗;指名读课题。(4)设置疑问。师引导: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示例:什么是天窗?)2.生快速浏览课文,弄清楚什么是天窗。(1)师引导:究竟什么是天窗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

31、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 课文。(2)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相关语句。(3)示例: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相机板 书:一个小方洞)(4)师小结: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 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天窗的魅力。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1)同桌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字音或词语。(2)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2.检查字词预习。(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说说是用怎样的方法记住字形的。(3)形近字识记示例:慰(安慰)蔚(蔚蓝)藉(慰藉)籍(书籍)瞥(瞥 一眼)憋(憋

32、气)(4)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指导“鹰、霸”2个字的书写。鹰: 注意是半包围结构。霸:上短下长,注意雨字头的写法。(课件出示“鹰、霸” 的书写笔顺)(5)课件出示本课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1)师引导:快速默读课文,想想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 的一句话概括。(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工(3)生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2 .大声朗读全文,读通、读顺课文。3 .学习第13自然段。(1)师引导:请大家小声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天窗在哪儿? 为什么

33、要开天窗?(2)指名交流。师引导生联系课文中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3)根据生的交流,出示相关语句。(4)师:漆黑的屋子里有了天窗,有了亮光,天窗就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 藉?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教学反思】第2课时【课时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2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 天窗的特殊感情。【教学课程】一、结合经历,释“慰藉”1 .导入新课。(1)师导入:同学们喜欢玩吗?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想象也是孩子 们特有的优势,即使一个小小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这就 是著名作家茅盾在天窗一文中告诉

34、我们的信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窗。(2)熟读课题。(板书:天窗)2 .整体感知。(1)师引导: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是围 绕哪句话来写的?(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3)师指名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师指名读句子。师引导理解“慰藉”:谁能给“慰藉”找个近义词?预设:安慰。生齐读。(相机板书:唯一的慰藉)二、反复朗读,悟“慰藉”1 .再读课文,圈画感受最深的词、句、段。(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课件出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圈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段,在空白处适当标注。(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

35、考。师巡视指导。(3)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提示:结合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 来理解)2 .全班交流。(重点引导以下句段的交流)(1)交流句段一,指名朗读,理解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出示课件)师指名读,相机引导:“这时候”是什么时候?(预设:夏天阵雨来了 时)师引导: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示例: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玩耍和嬉戏,天窗便成了唯一的 自我安慰。师引导理解: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心情?生自由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重点指导:a. “到屋里来啊!”这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预设:命令、不可违抗) 师指名读

36、。(板书:进屋)b. “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预设:无奈)师指名读。(板书:被逼)师小结: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抚慰,因此天窗是 孩子们唯一的慰藉。(2)交流句段二,指名朗读。(出示课件)生自由朗读。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比较朗读,你发现了什么?示例:课文中的语言更生动形象。仿写练习。a.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学习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模仿“想象”。课件出示;请运用拟人或比喻的手法将句子写具体:这雨,像泼,像倒,从屋顶直泻下来;这风,用力地撕扯着大地;这雷, 一声怒吼,震耳欲聋;这电,带子似的飞速一瞥。b.生自由仿写。师巡视指导。c.师指名交流,相机出

37、示范例。生齐读。师引导:“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 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师指名交流。(示例: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引导想象。a.师引导:同学们,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透过小小的玻璃,你还可能看 到什么?b.示例:红叶(相机指导朗读,想象着风、雨、雷、电威力巨大无比 的状况进行朗读)3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1)引导思考: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预设:天窗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板 书:神奇)“无” “有”“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 会从“无”中看出“

38、有”,从“虚”中看出“实” ?(2)示例: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句 中的“有”与“实”指的就是想象出来的事物。孩子们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 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天马行空,所以就会更“真切、阔达、复杂、 确实” 了。(3)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三、拓展交流,谈“慰藉”1 .拓展交流。(1)师引导:同学们,在你们失落和无奈的时候,什么事是你的慰藉呢? 请大家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2)生小组讨论后师指名交流。示例: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什么小玩具2 .小练笔。师:大家也来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为自己的童年增添一笔 美好的回

39、忆。3 .课后阅读茅盾先生的其他作品。【教学反思】.三月桃花水【教学目标】1 .认识“绮、谈” 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 之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 情。【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课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1 .谈话导入,课件逐一出示春景图。(1)师引导:同学们看,春姑娘唱着歌来了,她走过柳树,柳树变绿了;她走过桃树,桃树开花了;她走过小河,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流动起来。春姑

40、 娘所到之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今天我们就跟着春姑娘走进 三月的江南小镇,来欣赏三月江南清净明洁的春水吧!(2)板书课题。2 .释题读题。(1)师指导:春天冰雪消融,雨水渐多,河水上涨,便被称为“桃花水”。“桃花水”指的就是“春水”。(2)生齐读课题。3 .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 .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引导: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读完后认真思考: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2 3)示例:飘洒着无数点点桃花的水;水声忽大忽小,仿佛一曲美妙的乐 章3 4)生听课文音频,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

41、三月桃花水的?4 5)生交流。(示例:写声、写色)二、词串欣赏,精读感悟5 .读词入境。(出示课件)(1)师指名认读,相机提醒生注意用声音和表情表达出词语的意思。(2)发现词语排列特点。师引导:每组词语有什么特点?示例:第一组词语是表示颜色的;第二组词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第三组词语是形容说话、声音的。(3)生认读第三组同时,师相机出示多音字“和”,指名认读后齐读。6 .过渡谈话。师:用心地读这几个词语,就能想象它们所构成的画面,读出它们的色彩, 读出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同样,用心地去读课文的每一句话,也能读出很 多感受。课文的第3、4自然段写的就是声音。7 .引导倾听桃花水的声音。(出示

42、课件)(1)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听到了什么声音?(2)师指名交流。示例:拖拉机的鸣响,纤细的低语8 .引导进行“批注式阅读”。(1)师引导:当你静静地用心读书时,读着读着,某个字或某个词突然跳入了你的眼帘,让你有不一样的感受。譬如,当老师读到“那忽大忽小的水声, 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时,我感受到了三月桃花水是那样的生机盎然,就像一首 欢快活泼的乐曲。(2)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师引导生读思结合并做批注,如,在关键 词语下面点着重号,在诗歌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等。9 .师指名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师引导:围绕“纤细的低语、谈心”等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10 指导融入自己的阅读感受,反复朗读重点句

43、。课件出示: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 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7 .师小结:读着读着,我们感受到了三月桃花水的美妙,它就像一根轻柔 的弦。因此作者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板书:春天的竖琴)8 .引导生交流朗读感受。(1)生再自由读第3、4自然段。(2)师引导: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第一次读的时候我的眼前出现的是 清亮的桃花水,第二次读的时候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声音,第三次读的时候我感受 到了桃花水的勃勃生机。相信你们的感觉也跟我一样,这次朗读你感受到了什 么?(3)师指名读后交流。示例:像春

44、天的使者;像一位善解人意的春姑娘;像温柔的母亲,滋润着 万物9 .师课件出示桃花水系列图片,并做小结。三月桃花水犹如美妙的精灵,犹如鲜活的生命。它流过树林,树叶更绿了; 它流过田野,花儿更艳了;它流过高山,山林更茂密了10 .师生合作朗读第3、4自然段。三、仿写画面,精细感知(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生字。(3)朗读诗句,学习读写“篱、疏”。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疏”读“shU”。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篱、疏”。2 .初读课文,了解景物。(1)师引导: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句,边读边想,诗人在 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请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文中的插图,说说图中有哪 些景物。(2

45、)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3)示例:诗句中写到的景物有“篱”“树”“菜花” “儿童”“黄蝶” “径”。(4)师引导看插图,指导理解“篱落”“树头”。(板书:篱落树头)(5)引导理解“径”。师引导:我们学过的山行中有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回顾一下, 这里的“径”是什么意思?预设:小路。师引导:篱落疏疏一径深”中的“径”也是小路的意思。(板书:一 径深)3 .生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三、吟吟诵诵,渐入意境1.联系诗句,想象画面。(1)师引导: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呢?请联系诗句大胆地说一说想象到 的画面。在说之前,同学们可以想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诗中所提到的景物。课件出示:()的篱落()的小径()的

46、儿童()的蝴蝶 ()的菜花 ()的树(2)生自由交流,大胆想象。2.诵读诗句,理解诗意。(1)生诵读诗句。师引导:诗句中分别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谁来说一 说?(提示:借助注释引导生理解“疏疏”;联系诗句“花落知多少”,理解“花1 .引导体会省略号的妙处。(1)师引导:现在让我们循着三月桃花水的声音,一起去桃花水边看看吧! (出示课件)(2)师配乐范读第5、6自然段。生边听边思考:仿佛看到了什么?(生 交流)(3)师相机提问:你刚才描述的画面,课文中描写出来了吗?(生交流) (板书:春天的明镜)(4)师引导:你是从课文哪个地方读出来的?(生再次朗读第5、6自然 段)(5)师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