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7432117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精美教学设计【课前解析】本课由三首古诗词构成,前两首分别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及杨万里的名作。四时田园 杂兴(其二十五)选自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共有六十首,全诗都是写景, 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诗句浅近通俗,却意境悠远。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 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整首诗给人留下了无尽想象的空间。 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曲调、句数和字数,“村居” 是这首词的题目。整首词清新质朴,浅显易懂。本课既有诗又有词,词是首次作为精读课文来学习。为了更好地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 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用

2、以前学过的方法自主读诗,继而抓住诗中不同景物的 特征展开联想,体会乡村生活的情趣。【教学目标】1 .会认“杂、篱”等6个字,会写“杂、稀”等15个字。2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诗句, 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 地理解诗意。【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 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

3、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 .自主识字,会读“杂、篱”两个字,会写“杂、稀、篱、蜻、蜓、蝶”等6个生字。 正确读写“杂兴” “菜花稀”“蜻蜓”等词语。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4 .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 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L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5 .认识生字“锄” “剥”,会写“茅” “檐” “翁” “赖” “剥” 5个字,借助注释理解“翁 媪”“亡赖”等词语的意思。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 平和的

4、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背诵课文。7 .理解“醉”字的丰富含义,体会词人胸怀家国,心系百姓的伟大情怀。【教学过程】一、比读揭课题,初识宋词1 .板书“村居”,回顾高鼎的村居,齐诵古诗。(出示高鼎的村居)2 .在“村居”前板书“清平乐”,齐读,正确认读“乐” yueo师: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诗中的乡村风景让人沉醉,词中的风景又是怎 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一一清平乐-村居。3 .比较阅读。引导:南宋辛弃疾也写了一首村居。同为“村居”,高鼎写的是诗,辛弃疾写的是 词。“清平乐”是词牌名,读着这个词牌名,你有怎样的感受?(板书:词、词牌名)预设: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

5、和、舒适的感觉。(词牌名规定了 一首词的字数和曲调。)4 .辨析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预设:词有词牌名,句子有长短,又称“长短句”;词分上阕、下阕。(板书:长短句、 上下阕)(3)拓展小知识。很多词题都由词牌名和题目两部分组成,用间隔号隔开,如苏轼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设计意图:这个课时,所学题材和前面两首不一样。让学生清楚、直观地了解词和 诗的区别,有助于学生在升入不同的学段后对这两者的概念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二、初读识字词,感知词韵1 .自由朗读。(出示整首词)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2 .指名若干学生读。(指名评价,相机正音)谁来都给大家听?

6、(读正确)预设:“卧剥”,“剥”是多音字,在这里念“b6”; “莲蓬”,为了合辙押韵,词中的“蓬” 要读第二声;“翁媪”,根据两个字的部首,猜猜分别指谁。3 .疏通字义。(1)结合词句的语境,为“亡赖”选择正确的义项。亡赖:1蛮不讲理;2游手好闲的人;3无可奈何;4顽皮可爱,含亲昵意。(2)根据注释理解“吴音”。补充解释:吴地是现在的江浙一带,上海、苏州在古时候都属于吴国,当地的方言就被称为吴音。(播放上海话版朗诵清平乐-村居)4 .指导书写“茅” “檐(1) “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第五笔是点,不能疏漏最后一笔一一撇。(2) “檐”左窄右宽,右边的横画较多,注意间距均匀,长短不一,“言”字

7、上面一横 最长。5 .指导朗读。点拨:读词跟读诗一样要略慢,如果能注意适当停顿,那就更好了一一这首宋词有上 下两阕,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出示停顿划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6 .采用个人自由读、师生合作读、集体诵读等方式,读出词的韵律、平仄。三、品读促想象,渐入词境1 .读清人物。提问:自由读词,词中写了一家几口人? (5 口)2 .读懂环境(1) “青青草”和“青草”有什么不同?(2)你从词中读出了哪些景物?(3)读了词,你觉得当时的情境中还会有哪些景物?(预设:溪边垂柳、溪中鱼儿

8、)3 .读出画面。提示:边读边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物的神态、心情会是怎样的?4 .交流词境。(出示表达句式)当读到 这一句时,我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四、研读扣题眼,感悟词情1 .寻找词眼。提问:如果要在清平乐村居中找一个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你觉得哪个词最 合适?请默读圈画出来。(板书:醉)2 .理解词眼。提问:老人因何而醉?3 .体会词眼。(1)预设:醉于景。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说说词句描绘的景物。(板书:景、清新优美)(2)预设:醉于人。在词中找到相关语句,并说说人物特点。大儿锄豆溪东大儿勤劳。中儿正织鸡笼中儿手巧。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一一小儿可爱。体会小儿的可爱。提问

9、:你觉得哪个字写出了小儿的可爱?(相机圈画:“亡赖”“卧”)你从“亡赖”这 个词中读懂了什么? “卧”可能是什么姿势?提示:图上的小儿是静态的,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想象这小儿在剥莲蓬的时候还会有 哪些调皮、可爱的动作,他的小手、小脚、小脑袋还会怎样动。小结:总之他想怎么动就怎么动,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送他一个成语一一学生自由接说:随心所欲、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相机板书:人、悠闲自在)指名读,男女生分开读,读出小儿的快乐)(3)预设:醉于情。反复诵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说说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夫妻。预设:恩爱、白头偕老、亲热、悠闲自在、幸福结合图上两位老人的动作和表情,理解“相媚好”的意思。

10、(出示图片)点拨:像这样亲热高兴的样子,就叫一一相媚好。你仿佛听到他们亲亲热热地在聊什 么呢?同桌选择一个话题,想象一下老两口的神情、动作,聊一聊。(出示情境提示)你瞧,两位老人坐在门口,晒着太阳,笑着,聊着,几杯酒下了肚,话就更多了起来。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摸着胡子,笑着说:“。”听了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笑得乐开了花:“!”有感情地朗读。小结:看到此情此景,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户农家的生活?预设:温馨、恬静、安宁、幸福(板书:情、温馨和美)4 .总结“醉”意。教师引说,相机强调板书中的“醉”字:你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鸟语花 香,是一处世外桃源,这景让人醉啊!孩子们勤劳懂事,

11、夫复何求!老两口身体健康,千 金不换。这是因人而醉! 一家人没有争吵,安定、祥和,这份浓浓的情更令人醉啊!5 .赏景不仅仅要用眼睛,还要学会用耳朵来聆听!这样的美景属于你,美美地读一读 吧。(设计意图:对于中段学生字词这块的教学,设计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品词析句 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五、延读助升华,走近词人1 .体会词人情感。提问:此时,还有谁醉了?他又为何而醉呢?你们了解辛弃疾吗?2 .拓展阅读。导入:辛弃疾二十多岁就奔赴战场,为国杀敌,他想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读他 的另一首词,了解一下。(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 .介绍辛弃疾生平及志向,再赏“醉”字。(出示诗人介绍)提问

12、:读了辛弃疾的介绍, 你对“醉”字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4 .配乐诵读。点拨:俗话说,心中有情,眼中才有景啊,正是因为辛弃疾心中有情,所以笔下能有 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清平乐村居。让我们在这音乐声中再次诵读感受一下吧!(播放 音乐)六、品字词,悟“写法”(1)下阙短短的24个字,却将三个孩子的情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像这种用简单朴素 的文字来描写形象的手法,我们就把它叫做“白描”。(2)三个孩子的描写,其中小儿的描写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他是怎样剥莲蓬的呢?你 能找到最能体现小儿形象的词吗?预设:卧。七、总结全词,拓展升华L联系整首词,说说幸福的老两口心中有几重“喜”吧!板书:幸福和谐 安居乐业2 .教师

13、指导学生背诵诗歌。.3 .根据板书小结。4 .拓展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5 .布置课后作业。(1)回家把这首词背给爸爸、妈妈听。(2)收集并阅读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村居幸福和谐安居乐业景美: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人美:翁媪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词词牌名长短句上下阕清新优美悠闲自在温馨和美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精心备课,抓好课堂教学,及时进行单元检测,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教师个别指导、同学互助的活动,。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困 难生优先回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经常与家长交流,多方面的提

14、高他们的语文水平。3、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他们创造阅读条件,让他们多读课外书籍,并讲给同学听, 带动全班的阅读兴趣。4、随时听写检查生字和认读字;采取组长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朗读和背诵。5、以讨论形式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口语交际能力。6、坚持每周写一篇随笔,并教师做好讲评,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教学过程】一、单元主题导入微课视频乡村春景: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金黄的油菜花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眼前的这些美丽的乡村春景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呢?是啊,独 特的风景常常让我们的心头为之一震。你们知道吗?纯朴的乡村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更是 一幅和谐的画卷。这节课

15、,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感受一下诗词中的田园风光吧。今 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初夏时节的古诗一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板书课题)。教师相机提示学生注意“杂”字,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工师:谁知道四时田园杂兴共有多少首诗呢?(生:六十首)师:没错,四时田园杂兴分“春日”“晚春”“夏日” “秋日”“冬日”五组。我们 今天学习第二十五首,齐读诗题一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设计意图:由单元主题导入课文,谈话切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 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二、解诗题1 .齐读诗题。教师相机指导“兴”的正确读音,强调应该读第四声,认读多音字。2 .读诗题,解题意。师

16、:题目中“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猜想一下这首 诗,作者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学生自由发言)四时:四季;田园:田家乡村;杂兴:随性而写的诗。3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一一(诗 人)随兴而写的关于乡村四季的诗,其中的第二十五首。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 目。4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一范成大,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及他的创作背景吧。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 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 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三、

17、古诗字词,整体感知1 .自读古诗。(出示要求)(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建议采用“四三”的意义节奏)(2)用画出诗中的景物,用画出景物的特点。2 .检查反馈。(1)请4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按“朗读评价表”的星级要求进行评价。注意读准平 舌音“杂”,边音“篱”,后鼻音“蜻”“蜓(出示朗读评价表)朗读评价表项目要求星级正确流利,语气自然读出节奏、韵律,采用“四三”节奏3 .指导书写。注意“篱”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倒数第二笔是撇折。“蜻、蜓、稀、蝶”都是左 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特别是“杂”字,下面的部分,不是“木& “蜓”字,右边不要写 成“延(2)正确、端正地书写第1题的“蜓”字。(设

18、计意图:训练学生自读课文,自行解决词语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学 习古诗打下基础。)四、初读古诗,感知内容1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字词,让我们来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个人自由朗读。(2)指名试读。(配乐)2 .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同学们试着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他们分别怎么样?(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 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小结板书: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3 .同学们都想象出初夏时节的田园美景了吗?齐读

19、。(设计意图: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听说读写的课堂,把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 通过自身的读、思、悟去感知古诗,大大地提升了课堂的效率。)五、学习诗文,品读古诗1 .交流学法。提问: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 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预设:可以借助课文注释理解。预设: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理解。预设:还可以问老师。小结: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 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 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2 .学生自

20、学。3 .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说,指名说)(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指点“肥、稀”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肥:个大饱满,汁多鲜美;稀:稀稀落 落。)(2)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格外诱人; 田里麦花已雪白,油菜花却谢了,显得稀稀落落。(3)教师随机点拨,注意语言表述上的流畅。(设计意图:逐词逐句概括句意,再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意,并提炼成诗句,这是教 会学生抓住要点品读感悟的阅读方法。)4 .抓关键词句,品味诗情画意。赏析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1)朗读这两句古诗,随机

21、理解“肥”与“稀”的意思。(2)练习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3)看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眼前浮现出的画面。(4)指名用自己的话说想象的画面。预设: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养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 稀落落。好一幅幽静又美丽的画面!(相机板书:静态美)前两句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板书:金黄 肥 雪白 稀)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呢? (对仗工整)这两处静景的描写可以看出初夏农村景物怎么样地生长? 一一预设:蓬勃。(5)指导朗读,读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个别读,男女生读)(6)师生归纳学法。小结:先理解关键字词,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展开想象,想象当时的情景,再用自 己的话说一说。赏析二

22、: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峡蝶飞。(1)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出示学习单)依照学习第一、二行诗的方法自学第三、四行诗。理解关键字词“惟有”“日长”与“无人过”等在诗句中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想象画面,情境填空。夏天,白天变()了,农民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中午也不回家。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门前()经过,只有()和()绕着篱笆飞来飞去。(2)组内交流,形成学习成果。(3)集体分享学习成果。点拨:“日长篱落无人过”写正午时园子里十分幽静,“惟有蜻蜓块蝶飞”写幽静的篱 笆旁蜻蜓、蝶蝶翻飞一一从这一静一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相机板书:日长、无人、惟 有、飞)。小结:初

23、夏白日变长,庄稼蓬勃生长,也是农民们忙碌的时候。从侧面反映出了初夏 农事的繁忙,静中有动。(板书:动态美、静中有动)七、再读古诗,交流探究1 .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预设: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第四句中写“蜻蜓峡蝶 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以动写静。(板书:蜻蜓峡蝶飞)总结: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板书:以动衬静)2 .指导朗读:用轻柔、舒缓的语气带着节奏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3 .学到这里,谁能告诉老师,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预设: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4 .巧背诵。听一听,唱一唱。(1)听一听古诗

24、的唱读版,跟着唱一唱。(播放音频)(2)背诵积累。根据提示,背诵古诗。(出示填空)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杏子(),麦花()菜花()。日长篱落(),惟有()()飞。看课文插图背诵。指名背诵。配乐背诵。八、课堂小结及延伸拓展1 .主题概括。2 .拓展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 挥想象,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

25、后谈谈自己的 感受。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指名读。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3)比较两首诗。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写景),后一首, 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 是呀,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 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 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有生机和活力的场景。 诗人范成大就是这

26、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让我们不禁想起了村庄男女劳动时的场面:“昼出”虽然只字不提劳动场面,但景物的描写同样让人感受到了那农村的勃勃生机,劳动 的喜悦。来,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两首诗吧!4 .课堂演练【板书设计】静态美静态美四时田园 杂兴(其V 二十五)金黄肥雪白稀日长无人过1蜻艇块蝶飞)以动衬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会认“徐、疏” 2个字,会写“宿、徐、疏” 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 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 .学习根据诗句理解诗文

27、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池上。引出杨万里。2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诗题。3 .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引入课题,进而揭示课题,读好题目,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解诗题1 .你在哪里见过“宿、徐”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预设:在招牌上见过“宿 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 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 “徐二“徐公”指一位姓 徐的老人。2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开的客店里。

28、3 .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宿/新市/徐公店(设计意图:解诗题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从字到词、再从词到句的理 解为后面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三、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作者简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南宋 “中兴四大家”。著有诚斋集等。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诗人在外出的旅途中,经过新市, 住在一家姓徐的人开设的客店里。农村美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 发了他的诗兴,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宿新市徐公店。四、初读古诗,解决字词1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2 .自学课文生字词,可

29、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 来解决生字词。3 .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1)注意读准平舌音“宿”,翘舌音“疏预设:L结合图片理解“篱落”就是“篱笆”;2.“径”;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回忆山 行中“石径”的意思,迁移理解“径”就是“小路”的意思,进而理解“一径深”的意 思。(2)指导书写“疏“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部第一笔是横撇,下面的“止”不要忘记短横,最后 一笔横要变成提。(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解决字词障碍,可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 主动理解词语的兴趣。)4 .了解景物。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 说

30、说图上有哪些景物,描写的是哪个季节?预设: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落”(篱笆)“一径”“树头” “黄蝶”“菜花” (油菜花)。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指导理解:“篱落”指的就是篱笆;“树头”是指树枝上。从树头新 绿、油菜花看出描写的是暮春时节。再读诗句,读通顺。提示:要读好这类清新活泼的诗的方法有很多:浅显易懂的词句,如“篱落疏疏”“儿 童急走”“飞入菜花”可以读得稍快些;让人遐想的词句,如“一径深”“无处寻”可以读 得舒缓些,边读边想象,给人意犹未尽之感。五、想象画面,体会诗境1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提示:短短一首诗里,作者竟然描写了这么多景物。请你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仿佛 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31、?2 .学习一、二句古诗(1)请你边读边想象,看看图,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重点解析“篱落、一径深、新绿、未成阴”。选代表展示交流:预设:篱笆很稀疏,小路很长(2)我们读着诗句,就仿佛跟随诗人杨万里欣赏到了田园风光,请你把欣赏到的景 色说给大家听吧!小组交流说诗意,再在全班交流: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客店 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树枝上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板书:静景:篱笆小路树(3)指导朗读:这两句描写的景色幽静又美丽(板书:美丽),带着对这幅美景的喜 爱之情朗读一下吧!3 .学习三、四句古诗(1)请你边读边想象,看看图,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出

32、示课文插图及“儿童急走追黄蝶” 一句)引导学生抓住“急走” “追黄蝶”等关键 词进行想象。(提示:辨析“走”的古今义;重点解析“急走”:奔跑。根据语境强调“走” 在古时指的就是跑。)预设:我仿佛看到黄蝶在扇动着翅膀,朝油菜地里飞去;孩子们兴冲冲地追了过去, 一边跑一边扑。板书:动景:儿童扑蝶4 .(出示“飞入菜花无处寻” 一句)引导学生抓住“无处寻”展开想象。提示:你仿佛 还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联系画面及生活经验,想象“寻”的过程、“寻”的心 情、“寻”的神态,体会孩子的天真活泼。预设:黄蝶急匆匆地飞入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中。孩子们紧随其后,冲向油菜花地。 咦,去哪儿了呀?他们大声惊呼:

33、“蝴蝶不见了,蝴蝶不见了!它们去哪里了呢,是躲起 来了吗?刚才明明在这儿的呀!孩子们揉一揉眼睛,仔细地瞧着菜地里的每一朵油菜花:这一朵上面没有,那一朵上面也没有,这一朵上面好像有黄蝶,走近一看,却又不是一一 真的分辨不清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则动画片吧。你能告诉老师,这一幅幅动景的描写,让人觉得怎 么样吗?预设:真有趣啊。(板书:有趣活泼)5 .提供开头,连句成段说想象的画面。(出示开头语句)走出酒店,和风徐徐,一阵阵油菜花香扑鼻而来。只见(设计意图: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抓住关键句,想象画面,并从中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进一步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34、六、课堂总结,再现课文1 .古时候的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诗人对乡村生活更是充满了喜爱之情,请你想象乡 村生活的画面,想一想,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预设: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 境。2 .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用喜爱的语气再读一读、背一背吧。3 .依结构总结全诗。.小组交流说主题概括,再在全班交流。七、拓展延伸,小结学法1 .调动我们的积累,你能说说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借助注释、联系插图、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理解意思。抓住事物想象画面。通过画面体会感情。2 .拓展杨万里舟过安仁。3 .课堂演练及作业布置。【板书设计】宿新市徐公店宿新市徐公店静景:篱笆小路树动景:儿童扑蝶美丽有趣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