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音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六课劳动的歌-《劳动的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人音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六课劳动的歌-《劳动的歌》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单元劳动的歌一、教学目标(一)能够对我国各地、各民族的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 号子和劳动歌曲。积极参与结合学习号子的创造性活动。(二)能够演唱具有浓厚劳动气息的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演唱时能够 表现出歌曲紧密结合劳动的特点。并表现出这两首歌曲的民族和地区特色。(三)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哈腰挂、连连夯、 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四)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二、教材分析(-)军民大生产军民大生产又名边区十唱、解放区十唱。1945年作曲家张寒晖用陇东民 歌推炒面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推炒面是广
2、泛流行于甘肃东部的著名打夯号子。 军民大生产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 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这首歌当年在陕甘宁边区曾广泛流传。原曲有10段歌词,后被选入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改为现在的5段词,歌词内容表现开荒、纺线、习武等劳动、 战斗生活,歌词中还以喻咳、西里里里察拉拉拉”等富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 歌曲热烈、欢腾气氛,特别是第5段歌词,增加了队列口号声,更显威武、雄壮,表现边 区军民们的乐观精神。军民大生产为C商调式,由六声音阶写成。演唱形式为领唱和 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曲调健壮豪迈,多采用同音重复与跳进相结合 进行,有很强的动力感。节奏
3、坚定有力,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显得紧张有 力量。全曲由两个乐句构成一段体(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第14小节)分为两个乐节,第 1、2小节采用重复主音的手法,第3、4小节强调“徵”音,形成模进。第二乐句(第59 小节)的前三小节为快速的切分节奏及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前面的节奏形成鲜明的对 比,将歌曲情绪推向高潮。最后两小节铿锵有力,是全曲的归纳和总结。(二)翁嘿呀翁嘿呀是吉林延边朝鲜族的一首劳动歌曲,因歌中用了很有特色的衬词翁嘿 呀而得名。朝鲜族农民在集体劳动中,合着劳动节奏,一领众和地歌唱,有利于调 节精神,统一意志。歌词随兴而编,领唱者唱正词,众人唱衬词。表现了丰收时节的打
4、谷 场上,人们载歌载舞、喜获劳动果实的情景,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歌曲具有浓 郁的朝鲜族民歌特色。歌曲为C羽调式、由、1、2、3四个音编织而成。2/4拍子。一段 体结构(单一部曲式)。歌曲节奏紧凑、规整,突出的节拍重音,有规则地进行,使大家的力 量集中,情绪高涨。开始的4小节中带长音的引子由众人唱出,好像大家已经做好劳动准 备,就等一声号令开始干活。接下来是“一领众和”的演唱,领唱从高音开始,以兴奋的 情绪唱出第一句,众人在句尾呼应,而后是紧张的间隔一小节的领唱与合唱的交替进行, 节奏紧凑,腔节短小,犹如自然的劳动呼号。到最后句尾4小节又出现了与引子相同的曲 调,但与引子效果不同的是,此
5、处已告一个段落,这样的结尾便于在持续性的劳动中不断 反复演唱。这种旋律特征也是许多劳动号子所共有的。这首歌曲具有明显的劳动歌曲特 点,重音突出,节奏感强,唱腔短小,近似于自然劳动呼号,而且歌词常常是即兴而编 的。(三)哈腰挂?哈腰挂是流行于我国东北林区的一种抬木号子。又称吆号 子,流传较广,遍及整个东北林区。属于搬运号子类。1956年著名号子歌手赵希孟根据 林区号子改编成男声合唱森林号子联唱,哈腰挂是其中一首,曾在全国音乐周上 演出,得到好评。搬运木头时,木头两侧各站4个人,歌唱形式为一领众和,当领唱者唱 出哈腰挂呀时(预备开始的号令),大家一起弯腰(哈腰)把挂钩挂在被抬的木头上,当挺 起腰来
6、开始起步时,左侧4人迈右脚,右侧4人迈左脚,形成相对的脚步,边走边唱,随 着歌声的节奏齐步向前迈进。哈腰挂歌唱简便,气势雄浑,歌曲采用D宫调式。节拍 采用两拍子与一拍子混合形式,其节拍规律是强、弱、强”。曲调的基本结构是单乐句 的多次反复变化,乐句的衔接不固定,也没有一定的句数,根据劳动的情况随时都可以结 束。曲调起伏较小,全曲虽有一个八度,但经常用的音调只在的五度范围内。多为依字行 腔,与当地方言音调紧密结合。在抬较细的小木头时,进行的速度比较快,歌声高亢,号 子的旋律性较强;如遇到沉重的大木头时,每个人肩负着几百斤的重量,精神需要高度集 中,行进速度不仅减慢,而且唱时不可避免地带着粗重的自
7、然呼喊声,领唱与和唱在接腔 时常形成声部重叠。(四)连连夯连连夯是一首在打夯时唱的劳动歌曲,属于打夯号子类。多为一领众和形式(也有 少数是齐唱的)。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连连夯就是连续不停打夯时所唱 的号夯。词多即兴编唱,有时也引用某些戏曲唱词,唱词内容除与劳动相关外,也唱古今 中外、天文地理之类的内容。节奏鲜明、铿锵活跃、节拍工整,重音突出,音调质朴开 朗,雄壮热烈,高亢有力,与劳动动作紧密配合,展现了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图景。歌曲 为2/4拍子,五声徵调式。曲式结构为变化重复的一段体结构(单一部曲式)。开始的4小节 为歌曲的上句,之后有两小节的重复,其音乐主题是由动机发展而成,噫亮
8、、高亢的歌 声,激发起人们的劳动热情;接下来的4小节是歌曲乐段的下句,它是上句的变化发展,十 六分音符的运用显得十分活跃,以流畅的进行停留在调式的主音上,构成这个乐段结束。 再接下来的4小节是乐段上句的重复,曲调由音乐变化主题发展而来,前两小节在中低音 区,而后八度向上大跳,使情绪高涨,最后4小节是乐段的下句完全再现,使全曲完满结 束。歌曲短小精炼,适于劳动中歌唱,音乐显示出北方黄土高原高亢、开朗的特色。(五)船工号子船工号子是影片旋涡里的歌的一首插曲。歌曲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 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创作而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表现船工劳动的男声独唱曲。 廖云、孑农作词,常苏民、陶嘉舟作曲
9、。川江船夫号子是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 一种船工劳动号子,由8首不同特点的号子联缀而成。行船时,通过号工的领唱来指挥、 协调大家的动作。领唱部分旋律婉转,装饰音较多,常用远距离音程,和唱部分节奏富于 变化,常与领唱交织重叠,构成多声部合唱。每种号子有不同曲调,可以独立唱,也可以 联唱。其中,有表现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悠扬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有 发现险滩后,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而在闯滩夺 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近似呐喊的急促紧张、气氛强烈的上滩号子与拼命号 子.这首歌曲由多段不同的号子联缀而成。号子实际演唱是一领众和,而在这首独 唱曲里,与独唱相呼应的
10、是伴奏,它不仅渲染了气氛,而且起到众和的作用,增强了 音乐的表现力。歌曲用了 4/4、3/4、2/4三种拍子,五声羽调式和宫调式。曲式为多段联 缀结构(或称多段体结构)。由羽调式开始的第1小节是歌曲的引子,它把我们带进一个宽阔 江面的意境之中。接下来的5小节,由慢板转入中速,其曲调好似平水号子中号 工的领唱,豪放而有气势,间奏好似船工们的呼应,坚定有力;第7小节至第10小 节的曲调进行,好似见滩号子,它告诉我们,前面就是险滩,要做好与惊涛骇浪搏斗 的准备,节奏紧凑,语气刚毅;第11小节至14小节的曲调进行,好似上滩号子,3/4 拍,歌声与伴奏紧密呼应,随着速度的加快,情绪逐渐高涨,气氛越来越紧
11、张;第15小节 至38小节的曲调进行,好似拼命号子,这是全曲最紧张的段落。表现船工们拼着性命 与惊涛骇浪顽强搏斗的场景,造成全曲的高潮;第39小节至43小节,速度渐慢,曲调的节 奏拉长,表现战胜了险滩,闯过了滩关后的胜利喜悦心情;接下来的两小节的间奏,把我们 带入下滩号子意境之中,第46小节至62小节曲调进行流畅抒情,船工们唱起舒展、 悠扬的歌,驾船在涛声中平稳地航行,曲调结束在宫调上,把我们带进这美丽的江河景色 中;第63小节至歌曲终了,是歌曲的尾声,从这个乐句起,用移位的方法,重复几次,最 后停留在调式的徵音上,即:,而最后的这个在高音区的结束,表示船工们驾船远去,留 下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景
12、象。三、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简介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创作的历史背景。二、对歌曲结构进行分析,体验劳动歌曲的特点与风格。三、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1 .学唱歌曲前引导学生完整地聆听录音的范唱,以使学生对歌曲有整体性的感受,并激 发其学唱歌曲的兴趣。2 .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都短小、易学。用听唱法直接学唱歌词。先直接整体模 唱,后分句、分段模唱。学唱中随时注意激发学生的歌唱情绪、表现歌曲的情感。3 .演唱中鼓励学生设计演唱形式,参与表演。采用领唱、齐唱的形式演唱军民大生 产;用表演唱的形式演唱军民大生产或翁嘿呀;为翁嘿呀编配朝鲜长鼓舞节 奏,在演唱歌曲时作为伴奏。4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唱歌谱。在唱歌过程中,利用乐谱更好地表现歌曲 情感或校正不准确的唱法;唱会歌词后,返回来视唱曲谱。5 .演唱歌曲时指导学生正确地歌唱,防止大声唱歌及喊唱的现象发生。四、总结两首歌曲的音乐作品做综合比较,进而认识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基本特 征,认识其风格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