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邓稼先教学目标:L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2 .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3 .学习本文通过比较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 .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重点难点.学习本文通过比较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1 .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小黑板一、自主学习(资料助读)1 .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
2、澄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 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 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
3、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3、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 奖。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但 对祖国的感情这一共同点把他们紧紧联在一起。本文即是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回 忆性散文。4、本文&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 质和高尚情操。二、预习检测(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邓稼先殷红黯兮背通彷徨()()元勋(署
4、名(选聘()无垠()奠基(日熏(萦带()谣言()昼夜()昆仑()挚友() 可歌可泣()当之无愧()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蓬断草枯() ( ()鞠躬尽瘁 )至死不懈()鲜为人知()锋芒毕露()燕然勒功()兽铤亡群()2、解释下列词语可歌可泣:元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马革裹尸: 层出不穷:三、熟读课文,感知内容:1 .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理清各部分的关系。2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找出文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梳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四、合作探究:L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3 .第
5、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4 .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5 .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 歌,其用意又是什么?6 . %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五、拓展延伸,体验反思。“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 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假如是你,你会怎样呢?六、总结: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 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 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 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 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七、自我反思,交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