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珠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珠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doc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十四五珠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 年)2023年1月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仅5家,综合入住率约80%,远远高于全市平 均水平,未能有效满足潜在群体刚性服务需求。)同时,在长 期护理保险全面铺开前,在院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每月承 担的费用在5000至10000元之间,家庭负担较重。发展机遇。“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省实现更高水平幸福广东的重要发展 机遇期,也是我市大力推进老龄健康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 建设的重要攻坚期。党中央明确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 国家战略,做出重大部署。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 作出重要指
2、示,召开了全国老龄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加强新 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 服务体系规划,新时代老龄工作的顶层设计基本健全,为加 快老龄健康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从 珠海情况看,双循环战略、“四区叠加”等战略红利、政策红 利、区位红利、窗口红利将集中释放。全市经济社会将进入转 型发展窗口期、跨越发展关键期、破局突围攻坚期。老龄事业 发展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稳步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加 快建设、“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不断丰富、国内国际双 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等重大战略机遇。随着老龄事业政策 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市场不断放开,养老行业热度持续升温, 老
3、龄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市场活力持续激发。新一轮科技变革2 ”医疗养老并重”,即养老机构同步配套建设综合医院或护理院,实现医疗、养老并重发展, 能基本实现非危急重病老年人在机构内医养共享为养老发展赋能,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科技要素支撑能 力大幅提升,有利于养老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和质量水平的整体 提高。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 工作、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 对老龄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 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
4、 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 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为目的,紧紧围绕“产业第一、交通提升、 城市跨越、民生为要”的工作总抓手,抢抓“四区叠加”历史 发展机遇,对标国际化、现代化要求,奋力推进老龄事业发展 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 晚年。(二)基本原则L党委领导,统筹谋划。坚持党对老龄事业的全面领导,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凝聚社会共识,构建长效 机制,全面统筹规划。提升全社会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系统 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能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老年人 切身利益作为老龄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好“五 个老有”目标。2
5、.以人为本,共建共享。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聚焦老年人在社会保障、养老、医疗等民生问题上的“急难愁 盼”,完善老龄事业保障和服务体系。坚持党委、政府、社会、 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各尽其责,建立健全共建共享机制,搭 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协作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 引导老年人树立主动健康和终身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中充分 发挥作用。3 .分类分层,多元保障。推进为老基本服务设施科学布局, 建立健全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分类保障和服务 制度,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 为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坚持 基本与普惠双向并举,充分调动
6、社会力量,为广大老年人提供 方便可及、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4 .双轮驱动,创新发展。坚持事业和产业双轮驱动,把科 技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动力和战略支撑,依托信息 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科技手段,推动养老、医疗等服务的模 式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不断为老龄健康事业发展和养 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赋能,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三)发展目标1 .“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到2025年,我市老龄事业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完善,社会保-10 - 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建成居 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综合连 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7、不断完善,数字信息和智能 科技助力老龄事业发展成效明显,老年人社会参与广泛深入, 老年友好社会建设扎实推进,敬老爱老孝老助老社会环境进一 步优化,广大老年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明显提升。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 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实现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可 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均等可及的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更加高效优质,养老保险得到健全和有效衔接,老年社会福利 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养老社会财富储备稳步增加, 劳动力有效供给进一步改善。坚持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 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保、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共同发 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养老
8、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 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充分、 居家养老服务支持有力、社区养老服务集约便捷、机构养老服 务提质增效、大湾区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城乡覆盖、功能完善、 保障基本、服务多元、监管到位的全方位养老服务工作体系基 本形成;兜底供养有保障、普惠养老能满足、中高端市场可选 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基本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健康教育、预防保健、-11 - 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顾、安宁疗护“六位一体”全生 命周期,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具有珠海特色的老年健康服务 体系基本健全,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老年人健康行 为更加全面
9、普及,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医养结合深度发展, 以需求为导向,线上线下相支撑,覆盖城乡居家、社区、机构 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基本健全。为老服务多业态创新融合发展。老年人教育培训、文 化旅游、健身休闲、金融支持等服务不断丰富,围绕老年人的 衣食住行、康复护理型老年用品产业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 明显增强,智能化产品和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老龄事业和老 龄产业双轮驱动、高质量融合发展态势显现。老年友好型社会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老年人合法权益 得到充分保障,适老化改造持续推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度明显 提高。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深入开展,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成效 明显,老年优待政策更加普惠,“智慧助老”行动深入扎实
10、开 展,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日趋浓厚。2. 2035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口 老龄化进程相匹配的老龄事业发展体系,进一步健全老年社会 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三大基石,不断 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水平,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共识普 遍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12 -表2珠海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指标表序号主要指标2020 年2025 年标性 指属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9%99%预期性2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以上95%以上预期性3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60%约束性4有集中供养意
11、愿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100%约束性5乡镇(街道)范围内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 构覆盖率33%60%预期性6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90%以上约束性7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100%100%预期性8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52%55%约束性965岁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38.94%65%以上预期性10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48.75%65%预期性11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37.5%60%预期性12经常性参加教育活动老年人比例27.2%30%预期性13城乡社区基层老年协会覆盖率90%95%以上预期性14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 设施达标率1
12、00%约束性15开展全域范围“敬老月”活动的区覆盖率100%100%预期性16每千名老年人配备社会工作者人数1名及以上预期性17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发展 老龄事业的资金占比55%55%以上约束性三、主要任务-13 -(一)夯实社会保障基础,提高老年人保障水平L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探索构建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 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及税收递延型 养老保险和其他商业保险相衔接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 系。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推进机关事业 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平稳运行,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
13、制度全 覆盖到法定人群全覆盖,积极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适龄 参保人员应保尽保,加强推进对缴费困难群体的帮扶。全面落 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政 策。继续推动企业退休人员纳入街道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努 力将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提高到99%积极探索将机关 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待遇领取人员纳入街道社区实行 社会化管理。以人人享有养老保障为目标,推进符合条件的困 难群体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2 .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坚持完善以基本医疗保 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保、商业健康保险、慈善 捐赠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稳步提升医疗保障 水平
14、,促进各类医疗保障互补衔接。完善覆盖全民、依法依规 分类参加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稳定 在95%以上。健全稳健可持续的筹资运行机制,落实医疗保障待 遇清单制度,完善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推进门诊共济保-14 - 障改革,增强统筹基金对门诊医疗费用的保障能力;完善高血 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推进早诊早治、医防融合。做 好家庭病床、安宁疗护等政策落地实施工作,探索附加补充医 疗保险项目支持医养结合政策,更好发挥医保在推进医养结合 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全社会树立全生命周期的保险理念,发 挥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满足多元化、多层次需求。持续推 进“银龄安康行动”,巩固老年人
15、意外伤害保险参保率,鼓励 自付费投保,服务驻点覆盖率达90%以上。3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障体系。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根据国家、省的统一部署,推动建立长 期护理保险制度,助力我市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商业 保险机构开发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4 .提高老年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水平。全面落实和完善 高龄补(津)贴及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 推动与残疾人两项补贴、社会救助等政策有效衔接,形成基本 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重点保障好经济困难高龄、失能等老年人 长期照护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逐 步提高补贴标准。强化对特困老年人兜底保障服务,符合相
16、关 条件的特困人员,可同时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 险和高龄津贴等社会福利待遇。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加强对老 年人的“救急难”工作,及时解决困难老年人遭遇到的突发性、 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 医疗救助待遇政策衔接,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困难老年人,资助 其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将其发生的符合规定的住院、 门诊特定病种、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实现应 保尽保,增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力度。5 .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财富储备。优化政府、企业、居民 之间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 系,合理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引导积极就
17、 业和优化家庭资产配置,发展老年人普惠金融业务,鼓励家庭、 个人建立养老财富储备,夯实居民财富积累。明晰各级政府在 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支出责任,强化各级财政的投入保障作用, 使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化程度相适应。(二)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L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加强养老服务法治建设。用足 用好珠海经济特区立法权,加快推进珠海经济特区居家养老 服务促进条例立法进程,聚焦“小切口”,针对“居家养老” 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作出系统规定,解决关键问题,服务养老 “大民生”。完善特困老年人兜底供养制度。强化政府兜底保 障职能,为特困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疾病治疗、 住房救助和殡葬
18、基本服务减免等方面保障。合理制定特困老年 人集中供养服务计划,优先满足生活不能自理特困老年人的集 中供养需求,确保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全部实现集中 供养。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16 - 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 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将购买基本养老服务事项纳入政府向社 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在满足特困老年人兜底保障的基 础上,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老年人和计划生育特殊 家庭的老年人。统筹推动民政、卫健、医保、残联等部门在老 年人能力、需求、健康、残疾、照护等相关评估的衔接互通、 标准互认、结果共享,实施统一互认的老年人能
19、力与需求评估 国家标准,推动培育一批具社会公信力的专业评估机构。2.推进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坚持公办养老机构(含承 包经营、委托经营、联合经营等模式)的兜底保障核心功能, 优先接收经济困难的失能、孤寡、残疾、高龄老年人,计划生 育特殊家庭老年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老年人”, 以及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健全市、区、 镇(街)分层兜底保障体系,镇(街)公办养老机构优先满足 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需求,市、区公办养老机构分别作为镇(街) 公办养老机构的补充,充分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普惠养老服务 需求。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有资质的社会组织 接受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孤寡
20、、残疾等特殊老年人委托,依法 代为办理入住养老机构、就医等事务。加快推进市、区两级公 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市、区两级分别建设不少于1家五星 级养老机构,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虬支持具 备条件的机构设置认知障碍老人照护专区。支持公办养老机构-17 -目录“十四五”珠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1-一、“十三五”时期重大成就和“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1-(一)发展基础-1 -(二)发展环境-6-二、总体要求-9-(一)指导思想-9-(二)基本原则-9-(三)发展目标-10-三、主要任务-13-(一)夯实社会保障基础,提高老年人保障水平-14-(二)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促进
21、养老服务提质增效-16-(三)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健康老龄化-21-(四)深化医养结合发展,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水平-24-(五)践行积极老龄观,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26-(六)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29-(七)提振银发经济,挖掘老龄社会消费潜力-30-四、保障措施-33-(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33-(二)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多元投入-34-(三)健全数据支撑,提高智能化水平-34-(四)扩大人才队伍,提高服务质量-35-(五)加强监管评估,确保取得实效-36-在充分发挥兜底保障的基础上,向社会提供更多普惠适用的养 老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机构养老服务。落实社会资本
22、举办 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措施,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根据市场需要, 适度有序开办面向中高收入群体的高端养老机构。专栏1:公办养老机构升级改建工程1 .加快市、区5家公办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建设。重点针对基础条件、设备配置、 服务功能、人员配备和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造提升。2 .全面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能力。对养老机构各类消防安全隐患排 查到位、有效整改、及时消除、长效管控。全面加强养老服务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养 老机构对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能力。3 .对效能不达标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采取关、停、并、转等多种方式进行 资源整合、优化布局;对环境设施、地理位置较好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
23、敬老院) 进行改造升级、强化功能,拓展延伸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区域性综合服务功能。4 .“十四五”期间,每个行政区均须建有一间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 护为主的供养服务设施(社会福利中心),优先满足辖区内所有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 员专业照护需求。3.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纳入 珠海市社区配套用房建设范围,落实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 服务设施“四同步”机制,严格按照新建住宅小区每百户不低 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推动旧城区和已建 成住宅小区通过新建、改建、购置、置换和租赁等方式,实现 每百户不低于15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配置养老服务设施,重 点改造20
24、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鼓励探索对相邻居住区的 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进行资源整合、统筹利用,统一运营管理。 支持珠海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加强对机构、镇(街)养-18 - 老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指导,推进城市“街 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服务网络和农村“区-镇-村”三级服 务网络的建设,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养老服务网络。完善镇(街) 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承担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 门服务和区域统筹指导等综合服务功能;推动村(社区)居家 养老服务站建设,逐步提供日间照料、膳食供应、康复护理、 陪诊转介、家庭照护等养老服务。夯实家庭养老基础地位,开 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鼓励
25、养老机构将专业化服务延伸至家庭。 结合经济发展实际,做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探索“物 业+养老服务”等模式,延伸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点,为居家上门 服务提供支持。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个人参与居家社 区养老服务,培育一批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的居家社区养 老服务示范机构。探索加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日间照料服务 供给,为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提供“喘息服务”支持。通过 政府购买服务或服务补贴的方式,重点保障好经济困难的高龄、 失能、独居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农村留守老年人等居家养 老服务需求,以区(功能区)为单位建立名册清单并动态管理, 落实特殊困难老人巡访制度。鼓励成年子女陪护老年父母,推
26、 动落实子女照料住院父母的陪护假制度。专栏2: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工程-19 -1 .强化养老服务设施保障。各区(功能区)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按照每 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旧城区和已建住宅小区按照每 百户不低于15平方米的标准,通过新建、改建、购置、置换和租赁等方式配置补齐。2 .加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到2025年,全市镇(街)范围具备全日托养、 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协调指导等功能的综合养老服务机构(中心)覆盖率达到60% 以上。3 .支持居家养老助餐配餐长效供应。进一步复制推广居家养老“大配餐”、社区 养老“长者饭堂”等“助餐配餐”服务模式,健全完善助餐配
27、餐服务方式,创新配餐 服务与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居家养老服务叠加融合、协同发展。采取“企业让一点、 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社区居家养老配餐模式,探索建立政府、 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共同推进的合作机制,形成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社区 居家养老配餐服务。4 .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利用村(居)社会工 作服务(点)、基层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居家老年人“一键呼救”紧急救 援响应机制,保障居家老年人紧急救援的应急需求。到2022年,基本建立居家社区 养老紧急救援系统。5 .继续贯彻执行居家社区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以区(功能区)为单位,健全特 殊困难
28、老人探访制度,保持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100队重点关注空巢、留守、失 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专栏3: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十四五”期间,全市各区(功能区)要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多措并举对特殊 困难老年人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根据当地实际和老年人家庭情况,合理确定每户特 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的资助标准,切实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的居家适老 化需求。1 .重点支持保障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农村低收入人口范围的高龄、失能、残 疾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最迫切的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2 .有条件的区(功能区)可将改造对象范围扩大到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高龄、失能、 残疾老年人家庭等
29、;.鼓励和引导公益慈善组织、爱心社会力量捐赠支持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20 -改造;3 .有条件的区(功能区)可积极引导城乡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根据老年 人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需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因地制宜实施;4 .鼓励各区(功能区)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居家适老化改造创新模式,根据当地 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逐步扩大适老化改造对象的范围。(三)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健康老龄化1 .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建立完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护 理、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 动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
30、50%以及二 级以上康复医院开设老年康复科。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 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做实做 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 需求。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工作,推动80%以上的综合医 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成为老年友善 医疗机构,推进医疗机构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逐步 放开护理院设置规划限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病医院、护 理院、康复医院和安宁疗护机构。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中 医医疗机构,完善和落实促进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政策措施。 完善分级诊疗机制,逐步形成诊疗一康复一长期护理连续服务 模式。2 .加强老年
31、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通过开展人口老龄化国 情教育、健康宣传、专项技能培训、健康干预等多种途径,推-21 - 进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促进老年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老 年人健康素养。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机构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老年功能减退风险和功能维护重要 性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健康宣传周、阿尔茨海默病日等老年 健康宣传活动。鼓励医学院校和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及其家 属开设护理保健、专项技能培训等课程,提高老年人主动健康 能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校 健康课程。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分 类管理。实施失能干预预防项目,宣传失能预防核
32、心信息。落 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持续开展老年人心 理关爱项目,实施老年人基础营养改善行动。强化65岁及以上 老年人健康管理和中医药健康管理。做好老年人常态化新冠肺 炎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疫苗接种,按照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总体 部署和各项阶段性要求,落实主体责任,制定老年人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指南,分类完善居家、社区和入住养 老机构的老年人疫情防控措施。在疫情应急处置中,充分发挥 基层党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做好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就 医帮助、生活照顾、心理慰藉等服务,切实保障老年人生命安 全和身心健康。3 .推进失智照护和安宁疗护服务供给。构建分层分类的老 年认知障碍干
33、预和照护体系,支持具备条件的机构设置认知障 碍老人照护专区。依托护理院(站)、护理中心、社区卫生服-22 -务中心、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具备提供长期照护服务能 力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 供长期照护服务。推动安宁疗护省级试点工作,稳步扩大安宁 疗护试点单位,出台适合本地区安宁疗护服务标准和规范,推 动安宁疗护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医 养结合机构按照“充分知情、自愿选择”的原则开展安宁疗护 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需要设置提供安宁 疗护服务床位。支持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发展,建立机构、 社区和居家相衔接的安宁疗护工作机制,形成畅
34、通合理的转诊 制度。康服务体系建设行动1 .加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安 宁疗护机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服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护理院(中心、站)。“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护理院床位;每个区至少设立1个安宁疗护 病区,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设立安宁疗护病床。2 .构建失智老人照护体系。强化早期筛查和预防干预,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 立失智老人康复门诊,医养机构设置失智老人照护床位,市内至少有一所大型三甲医 院为失智老人提供诊疗、康复服务。3 .推进老年人心理关爱国家试点项目。加大对老年人群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的力度
35、,开展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监测,探索开展老年抑郁症、老年痴呆等相关疾病社 区综合防治模式。健全市、区、镇三级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 心理援助热线服务机制。4 .推进安宁疗护试点。重点抓好第一批14家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安宁疗护试点 工作,对各试点单位定期组织经验总结和质量考评,探索创新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和运 行机制,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标准研究,为全市安宁疗护服务进行专业指导、提供技术 支撑以及开展人员队伍培训。-23 -(四)深化医养结合发展,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水平1 .扩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建立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 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珠海海岛旅游 资源,以居
36、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康养服务机构为 支撑,建设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居民服务与 游客服务相结合的海岛特色医养康养结合体系。增加医养康养 结合服务供给,合理规划、建设和改造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养 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在养老机构中加强老年病 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中医院等建设,在养老机构内部设 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支持有条件、有优 势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开设医养结合病房;鼓励医疗业务量较低、 经营较为困难的医院转为医养康养专业机构,提供医养结合、 康养结合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利用现有 资源,内部改扩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
37、,提高 资源利用率。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乡 镇卫生院与敬老院、村卫生室与农村幸福院等一体或毗邻建设 的“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 达成服务协议,提供医养结合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 合机构,将医养结合机构内设的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基本 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鼓励设立中医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 养院,推动中医优质资源下沉,推进中医药医养服务,到2025 年,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类医院100%设置治未病科。香洲区、-24 -金湾区、斗门区、高新区力争分别有1所以上为特困人员提供 供养服务的医养结合机构。2 .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
38、质量提 升行动,按国家和省规定组织开展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创建工作, 推动医养结合机构高质量发展。继续深化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 机构合作,以珠海市养老中心为依托,打造具示范引领作用的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综合体。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流程和 环境,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联体管理,根据服 务老年人的特点,合理核定养老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的医保结 算标准。做实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机制和内容,建立 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预约就诊、双向转诊等合作机制,基本构 建养老、医疗、照护、康复、安宁疗护等服务相互衔接补充的 “医养结合” 一体化服务模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家 社区养老健康服务能力,落实国
39、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拓 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满足社区老年常见病诊疗、康复、 安宁疗护等健康需求。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 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和各类主体服务供给,加强医养结合信息 化支撑。推动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数据共享,完善医养结合信 息管理系统。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 “互联网+护理服 务”“互联网+康复服务”,发展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的智慧 医养结合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失能、慢性病、 高龄、残疾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互联网+护理”等居家医疗服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在内部绩效分配时,对完成居家医疗服务、医养结合签约 等服务较
40、好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倾斜。公立医疗机构为老年人 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采取“医疗服务价格+上门服务费”方式收 费。提供的医疗服务、药品和医用耗材适用本医疗机构执行的 医药价格政策,上门服务费可由公立医疗机构自主确定。将医 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纳入属地医疗服务监管范围,发挥医 养结合机构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建立完善跨部门的综合执法协 同监管机制。专栏5: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1 .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现有闲置用房(用地),改善基础设施 条件,提高设备配置,建设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中心,重点为辖区内的失能、 半失能老人提供预防期保健、健康管理、疾病诊治、护理、康复、安宁
41、疗护为主,兼 顾日常生活照料的医养结合服务,并将富余床位向社会开放。2 .积极探索“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模式。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功 能结合、服务衔接、协作有序,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乡镇卫生院与敬老院、乡村卫生站与养老服务站一体或毗邻建设。3 .构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体系。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结合老年人 免费体检,老年人健康管理,以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家庭 病床、上门照护等社区-居家医养服务。推进“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15分钟医疗 服务圈”的有机融合,形成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体系。4 .建设符合海岛特色的海岛医养康养
42、服务方式。充分利用海岛旅游资源,以居家 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康养服务机构为支撑,建设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 服务相结合,居民服务与游客服务相结合的海岛特色医养康养结合体系。(五)践行积极老龄观,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L加强多元化老年教育。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教育、-26 - 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和健康知识教育,将其纳入各级党校(行政 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教学培训内容,纳入党委(党组)理论 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开展主题宣讲和集中宣传等活动。依托 市级老年大学,健全市、区(县)、镇(街)、村(社区)老 年教育网络,实行老年教育资源、课程、师资共享,为老年人 就近学习、社交生活搭建平台。扩大优质老
43、年教育资源供给, 提升老年大学建设和服务管理。推动各类普通高校、职业院校 开展开设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老年教育特色课程,为社区 老年教育机构及养老服务机构等提供教学资源和服务。鼓励社 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 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老年教育中 的推广应用,建设远程老年教育网络,将老年健康、教育宣传、 文化娱乐通过远程网络进行普及。到2025年,全市以各种形式 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30%o2.提高老年人社会发展参与度。树立“积极老龄观”理念, 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按照分类分层原则,支持老年人根据 年龄、健康等情
44、况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继续发挥作用,实现老 有所为。深入开展“银龄行动”,支持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开 展送医、送科技、送文化活动。广泛动员有能力的老年人参与 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活动运行保障、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工作。 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组织网络,各区依法登记成立老年人体育 协会,建立老年人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和老年人健身活动站(点)-27 -为深入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老龄 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 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十四五”国家老 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十四五”广东省老龄事 业发展和
45、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精神,结合我 市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十三五”时期重大成就和“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珠海市认真贯彻落党中央、国务院,广 东省委、省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决策部署,坚持“党委 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不 断改革创新、积极作为,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老龄 事业发展目标任务。L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紧紧抓住老龄事业发展的战 略机遇期,及时研究和解决老年人在养老、医疗、教育、精神 文化生活、参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完善 政策法规。编制珠海
46、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修订珠海市 民办养老机构资助办法,率先在全省制定机构养老服务等 级评定居家养老服务等级评定社区养老服务等级评定 等三项地方性养老服务标准,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系统支撑。和体育健身团队。推动老年人体育健身常态化,经常参加体育 健身活动的老年人比例不断提升。3 .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健全老年人法律援助网络,拓宽 法律援助渠道,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重点做好孤寡、困难、 残疾、失能失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群体的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且行动不便的老年 人,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在乡(镇、街道)、村(居)建立法 律援助工作站或联络点,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47、养老机构 设立联系点。到2025年,乡(镇、街道)、村(居)老年人法 律援助联系点覆盖达到100%。建立多部门联合老年维权机制, 加大侵害老年人权益的处理力度,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依托 专业诉讼队伍,成立涉老公益诉讼组织,做好农村和贫困、高 龄、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4 .提高智慧助老能力。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优化线上线下 政务服务,让老年人办事少跑腿。推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无 障碍水平提升,深入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创新发展健康咨 询、紧急救护、慢性病管理、生活照护、物品代购等“智慧助 老”服务,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消除老年人面 临的“数字鸿沟”。通过“一证通行”健康核验系
48、统,为老年 人在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场所提供便 捷服务。通过手机客户端“粤省事”平台“尊老爱老服务专区” 为老年人申领福利补贴等提供线上适老化服务。开展“智慧助-28 -老”宣传培训活动,引导帮助老年人融入信息化社会。专栏6:智慧助老行动1 .鼓励家人、涉老社会组织加强对老年人的培训。在全市社区普遍开展老年人运 用智能技术培训。2 .加强智慧助老公益宣传,营造全社会帮助老年人解决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良好 氛围。遴选培育一批智慧助老志愿服务团队,深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运用智能技术培 训。(六)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L推进适老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老年服务设施、公共 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建设标准,确保新建、改建设施满足适老 化和无障碍要求。持续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通过政府补贴、产业引导和家庭自负的方式,支持老年人家庭 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和智慧化改造,完善老年人住宅防火 和紧急救援救助功能。支持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 鼓励老年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