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ppt(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介绍工作介绍 本课标的修订过程,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对新课程改革的政策为指导,吸收了我国已有的成功经验,包括自然课、新教改和“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实验项目,也包括新教改已发布的原课标中优秀和合理的部分,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国情和教师的要求,对概念进行系统、细致的分解,增加举例、学习内容目标的栏目,帮助教师更好理解和把握。这很好体现了标准修订工作的继承性和实用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遵循“三个面向”,体现国际水平。修订工作首先明确了“教育学也是一门科学”的指导思想,由教育界结合科学界的力量,以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课标的修订,
2、在标准中使用有研究支持的论点,尽量使用明确的科学语言表述等。本标准修订在和国际本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梯队和专家进行持续的合作和交流中,吸收了国际前沿的适合我国使用的学习科学和科学教育领域优秀研究成果,研究了国际上认为较好的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内容、容量、难度和时代性等方面都尽量与国际先进水平靠拢,力求做出一个体现科学性和先进性的课程标准,以引导教师的发展,走在课程的前面。一、课标修订工作的主要一、课标修订工作的主要过程过程课标修订组委员会议专题研讨会和意见征集 文献资料的调研工作二、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二、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 1、根据国际上主要国家的课程设置现况和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历史
3、调研,以及近年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将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年级段由原来的36年级修订为16年级,并在课程性质中首要突出其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以明确科学课程在小学阶段的重要地位。并建议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中审慎考虑,并在课时等方面给予保障。2、在课程性质中增加三点:“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以全面阐述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性质。3、将原课程基本理念修订为以下六点:“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
4、习方式”,“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采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科学素质形成的评测体系”,从课程的对象、目标、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评测观诠释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去除了原课标中对科学探究课程的某些错误理解。4、在课程总目标中首先明确小学科学课程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据此就小学生的科学素质要求展开具体描述。在分目标上,为了与国际标准和评测体系的框架接轨,除“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外,将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修订为“科学态度”,并补充第四条“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从而较全面的阐述科学课程的目标。5、
5、调整和修改内容标准部分框架和内容。选取物质、生命、地球与空间科学的主要概念及分解作为“科学知识的内容标准”,以对概念的陈述语句为呈现方式,并对每条分解概念附以举例和学习内容目标(突出教学应达到的目标,不作具体活动建议),帮助标准使用者理解和实施。“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从科学探究五个要素:提出和聚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获得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的顺序逐条展开分解并附举例说明,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来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增加“设计与技术”作为内容标准的第三部分,以弥补我国小学缺乏技术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删除原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6、具体内容标准,将“科学态度”方面的目标渗透在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等的过程中体验和培养。6、实施建议部分基本保留原框架,吸收和体现国际上科学教育研究的最新共识,对教学、评价、教材等建议内容作重点修订。教学建议部分突出科学概念、证据收集、记录表达、讨论交流等,不仅与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达到的科学素质密切结合,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评价建议部分区分对教学的评估与对学生学习的评测两部分,并特别强调形成性评测的重要作用。此外,也对教材编写、教师发展、班额课时等提出了较为切实具体的实施性建议。7、附录部分包括“学习内容目标的动词说明”和两个“示范案例”。前者借鉴美国NAEP的最新研究,给出了科学知识内容标准中对陈述性知识和科学实践的相关动词的说明。后者是两个从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优选出来的案例,以课堂教学设计的体例编写,分别选取生物领域的观察实证和物质领域的单变量实验作为代表案例,帮助教师理解科学探究式教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