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资料.pdf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74192681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资料.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必修二 复习提纲 2014.4 第一单元 1.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2)减数分裂的过程 精子的形成过程: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3)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

2、两配对(联会)的一对染色体。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四分体=2 条染色体=4 条染色单体=4 个 DNA 分子。(4)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不同点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 过 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 4 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 1 个卵细胞+3 个极体 细胞质是否等分 是 否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注:卵细胞形成无变形过程,而且是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卵细胞体积很大,细胞质中存有大量营养物质,为受精卵发育准备的。(5)曲线变化

3、 (6)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二倍体生物)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后期、末期只看一极)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后期、末期只看一极)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或减的后期。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答案:减前期 减前期 减前期 减末期 有丝后期 减后期 减后期 减后期 答案:有丝前期 减中期 减后期 减中期 减前期 减后期 减中期 有丝中期 2.受精作用: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注:受精卵核内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但细胞质几乎全部是由卵细胞提供,因此后代某些性状更像母方。

4、意义: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加上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3.染色体 变异(1)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多倍体育种: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丝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多倍体育种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单倍体育种:重要步骤: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单倍体育种 实例:矮杆抗病水稻

5、的培育 例:在水稻中,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 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 ddRR,应该怎么做?附:育种方法小结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方法 用射线、激光、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物 杂交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粉)离体培养 原理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 优缺点 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变异个体少。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纯合子。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结实率低,成熟迟。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

6、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易位 第二单元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天然都是纯合体;(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选材得当(2)运用了由简到繁的研究方法(3)合理地运用数理分析(4)严密地假说演绎 3.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 DDdd 杂交实验中,杂合 F1代自交后形成的 F

7、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 及 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显性性状:在 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 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 D 表示。隐性性状:在 DDdd 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 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 d 表示。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的性状(文字表示)。基因型:与生物个体表现型相关的基因组成(字母表示)。(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同一字母都

8、是大写字母或都是小写字母)。如 aaDD 或 AA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同一字母大写字母、小写字母都有)。如 aa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 等。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等 测交:用基因型未知的显性个体与隐性纯合体杂交,用来检测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如:Dddd 4.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很可能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一定为

9、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很可能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一定为杂合子 5.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 Dd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为 Dddd 1Dd: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 DDDD 或 DDDd 或 DDdd 6.分离定律 (1)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书写遗传图解)(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书

10、写测交的遗传图解)7.自由组合定律(1)实质:是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书写遗传图解)(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书写测交的遗传图解)(4)杂交育种(遗传图解)(5)常见组合问题 配子类型问题 如: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 2x2x2=8 种 基因型类型 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 后代 3 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 后代 2 种基因型(1BB:1Bb)CcCc 后代 3 种基因型(1CC:2Cc:1cc)所以其杂交后代有 3x2x3=18 种类型。表现类型问

11、题 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 后代 2 种表现型 Bbbb 后代 2 种表现型 CcCc 后代 2 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 2x2x2=8 种表现型。8.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1)XY 型性别决定方式:染色体组成(n 对):雄性:n1 对常染色体+XY 雌性:n1 对常染色体+XX 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2)遗传病类型和特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判断要点:父母患病,子女有正常的(患病父母生出正常女儿一定是常显);遗传常表现出连续性;男女患病几率相同。常见病:多指(趾)症、并指症 常染色体隐

12、性遗传 判断要点:父母正常,子女有患病的(正常父母生出患病女儿一定是常隐);遗传常表现出无连续性;男女患病几率相同。常见病:白化病、先天性聋哑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判断要点:父母患病,子女有正常的;遗传常表现出连续性;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母亲正常,儿子一定正常,家族中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病: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判断要点:父母正常,子女有患病的;常表现出交叉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家族中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常见病:色盲、血友病 Y 染色体遗传 判断要点:患者均为男性,只能从父亲传给儿 常见病:多毛耳 细胞质遗传 判断要点:母亲患病,

13、子女都患病,表现为母系遗传。常见病:线粒体遗传病 第三单元 1.遗传物质在染色体上 萨顿(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 摩尔根(假说演绎的方法)证实了特定的基因在特定的染色体上 2.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体内转化实验:1928 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实验过程:结论:在 S 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体外转化实验:1944 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实验过程 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实验过程 标记噬菌体 含35S 的培养基 培养含35S 的细菌35S 培养蛋白质外壳含35

14、S 的噬菌体 含32P 的培养基 培养含32P 的细菌 培养内部 DNA 含32P 的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 含35S 的噬菌体 侵染细菌细菌体内没有放射性35S 含32P 的噬菌体 侵染细菌细菌体内有放射线32P 结论:进一步确立 DNA 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能自我复制,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因此 RNA 是它的遗传物质。RNA 为遗传物质的常见病毒有:艾滋病病毒(HIV,逆转录病毒)、流感病毒(4)生物的遗传物质 非细胞结构:DNA 或 RNA 生物 原核生物:DNA 细胞结构 真核生物:DNA 结论:绝大多数生物

15、(细胞结构的生物和 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所以说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DNA 的分子结构(1)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2)DNA 分子的特点 稳定性 是指 DNA 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多样性 构成 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 4 种,配对方式仅 2 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特异性 每个特定的 DNA 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 DNA 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 DNA

16、分子的特异性。(3)DNA 双螺旋结构:DNA 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DNA 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DNA 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4)相关计算 4.DNA 分子的复制(1)概念:以亲代 DNA 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 的过程(2)复制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间期(3)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复制条件 a 模板:亲代 DNA 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b 原料:4 种脱氧核苷酸 c 能量:ATP d 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5)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6)复制场所:主要在细胞

17、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存在。(7)与 DNA 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 a.一个 DNA 连续复制 n 次后,DNA 分子总数为:2n b.第 n 代的 DNA 分子中,含原 DNA 母链的有 2 个 c.若某 DNA 分子中含碱基 T 为 a,(1)则连续复制 n 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2)第 n 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5.基因(1)概念: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序列(通常指 DNA 双链)。现代遗传学认为:基因是遗传的基本物质和功能单位,它携带遗传信息,是组成一个转录区域和转录调节的的一段 DNA 序列。(2)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

18、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基因分布。6.基因的表达(1)概念:基因表达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而产生蛋白质,或转录后直接产生 RNA(tRNA 或 rRNA)的过程。(2)转录:在细胞核中,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RNA 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a 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b 转录的模板: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 c 转录的原料:4 种核糖核苷酸 d 转录的产物:一条单链的 mRNA e 转录的原则:碱基互补配对 f 转录与复制的异同(下表)阶段 项目 复制 转录 时间 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

19、次分裂间期 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 进行场所 主要细胞核 主要细胞核 模板 以 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 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 原料 4 种脱氧核苷酸 4 种核糖核苷酸 条件 需要特定的酶和 ATP 需要特定的酶和 ATP 过程 在酶的作用下,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以解开的每段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TA、GC)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在细胞核中,以 DNA 解旋后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 AU、GC、TA、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 mRNA,mRNA 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 产物 两个双链的 DNA 分子 一条单链的 mRNA(

20、或 rRNA、tRNA)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式复制(每个子代 DNA含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边解旋边转录(转录后 DNA 仍保留原来的双链结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 遗传信息从亲代 DNA 传给子代 DNA 分子 遗传信息由 DNA 传到 RNA(3)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 遗传信息 密码子 反密码子 概念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mRNA 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 tRNA 中与 mRNA 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个碱基 作用 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 直接决定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 识别密码子,转运氨基酸 种类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决定了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64 种

21、61 种:能翻译出氨基酸 3 种:终止密码子,不能翻译氨基酸 61 种或 tRNA 也为 61 种 联系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序列决定mRNA 中核糖核苷酸的序列 mRNA 中碱基序列与基因模板链中碱基序列互补 密码子与相应反密码子的序列互补配对(4)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a 翻译的场所 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b 翻译的模板 mRNA c 翻译的原料 20 种氨基酸 d 翻译的产物 多肽链(蛋白质)e 翻译的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 f 翻译与转录的异同点(下表):阶段 项目 转录 翻译 定义 在细胞核中

22、,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mRNA 的过程 以信使 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场所 细胞核 细胞质的核糖体 模板 DNA 的一条链 信使 RNA 信息传递的方向 DNAmRNA mRNA蛋白质 原料 含 A、U、C、G 的 4 种核苷酸 合成蛋白质的 20 种氨基酸 产物 信使 RNA 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5)基因表达中相关数量计算 a 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1/3mRNA 碱基数目1/6DNA(或基因)碱基数目,即 DNA(或基因)碱基数目:mRNA碱基数目: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6:3:1 b 计算中“最多”和“最少”的分析 翻译时,mRNA 上的终

23、止密码不决定氨基酸,因此 mRNA 上的碱基数目是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 3 倍还要多一些。基因或 DNA 上的碱基数目比对应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 6 倍还要多一些。在回答有关问题时,应加上“最多”或“至少”等字。如:mRNA 上有 n 个碱基,转录产生它的基因中至少有 2n 个碱基,该 mRNA 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最多含有氨基酸 3/n 个。7.中心法则(全部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8.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间接控制)酶或激素 细胞代谢 基因 结构蛋白 细胞结构 性状 (直接控制)(2)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并非绝对,如血型与环境无关)9.可遗传变异 1

24、0.基因突变 (1)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可以产生新基因)(2)基因突变的原因 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 射线 a 诱发突变(外因)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 b 自然突变(内因)(3)基因突变的特点 a 普遍性 b 随机性 c 不定向性 d 低频性 e 可逆性 f 多害性(4)基因突变的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间期(5)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6)应用:诱变育种 优点: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增加变异的来源,从而利于选育出生产上需要的优良品种。缺点:不定向性,有利变异少。

25、基因突变可以大幅度改良性状。11.基因重组 随机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1)基因重组的类型 交换重组(四分体时期)(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3)应用: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但不能产生新基因)。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12.重组 DNA 技术(转基因技术)(1)工具: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基因的“针线”DNA 连接酶 基因的运载体:质粒、病毒(2)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a 获得目的基因 b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重组 DNA 分子)c 重组 DNA 导入受体细胞 d 目

26、的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13.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组指一个单倍体细胞核中,一个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中或一个病毒中所包含的全部 DNA(或 RNA)分子的总称,通常所说的基因组是指核基因组。测定人的核基因组,要测 22+XY,24 条染色体 14.人类遗传病 第四单元 1.现代生物进化论(1)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a 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b 基因库的概念:一个种群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这个种群的基因库。(2)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3)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隔离的类型:地理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地理隔离不一定造成生殖隔离(如各种狗),生殖隔离也不一定是地

27、理隔离导致的(如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4)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是基因频率定向变化,从而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突变、选择、隔离是 突变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1)基因频率的概念:是指种群中某基因在全部等位基因数中所占的比例。(2)基因型频率的概念:是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3)自然选择引起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从而使种群基因库也发生了改变,导致了种内进化,最终将形成新的物种。(4)基因频率与进化的关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可认为生物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就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