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华—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pdf(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业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目录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 第一章有理数 1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3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4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 5 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5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6 第七章三角形 7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9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0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 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1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 第十二章轴对称 11 第十三章实数 12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12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13 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14 第十六章分式 14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15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15 第十九章
2、四边形 16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17 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17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17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根式 18 第二十三章旋转 19 第二十四章圆 20 第二十五章概率 20 九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22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22 第二十七章相似 23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24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25.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容.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q,p(pq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
3、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 的相反数还是 0;(2)相反数的和为 0 a+b=0 a、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 的绝对值是 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绝对值可表示为:)0a(a)0a(0
4、)0a(aa或)0a(a)0a(aa;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 0 大,负数永远比 0 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6.互为倒数: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 没有倒数;假设 a0,则a的倒数是a1;假设 ab=1a、b 互为倒数;假设 ab=-1a、b 互为负倒数.7.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一样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 0
5、 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a-b=a+-b.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a.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6、: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 n 为正奇数时:(-a)n=-an或(a-b)n=-(b-a)n,当 n 为正偶数时:(-a)n=an 或(a-b)n=(b-a)n.14乘方的定义:1求一样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一样的因式叫做底数,一样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 10 的数记成 a10n的形式,其中 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准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准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准确的位数止,所有数
7、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请判断以下题的对错,并解释.1.近似数25.0的准确度与近似数 25一样.2.近似数4 千万与近似数4000万的准确度一样.3.近似数660万,它准确到万位.有三个有效数字.4.用四舍五入法得近似数 6.40和6.4是相等的.5.近似数3.7*102与近似数370的准确度一样.1、错。前者准确到十分位小数点后面一位,后者准确到个位数。2、错。4 千万准确到千万位,4000万准确到万位。3、对。4、错。值虽然相等,但是取之围和准确度不同 5、错。3.7*102准确到十分位,370准确到个位 相关概念:有效数字:是指从该数字左边第一个非0 的数字到该数字末尾的数字个数
8、有点绕口。.举几个例子:3一共有1个有效数字,0.0003有一个有效数字,0.1500有4个有效数字,1.9*103有两个有效数字不要被 103迷惑,只需要看1.9的有效数字就可以了,10n看作是一个单位。准确度:即数字末尾数字的单位。比方说:9800.8准确到十分位又叫做小数点后面一位,80万准确到万位。9*105准确到10万位总共就9 一个数字,10n看作是一个单位,就和多少万是一个概念。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根底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开展的一
9、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本章容时,应该多创设情境,充分表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假设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
10、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到达以下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展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根底上,进展整式的加减运算。3.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根底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4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还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在本章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
11、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b=0*是未知数,a、b 是数,且 a0.3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 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 1 检验方程的解.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
12、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表达,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局部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根底.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1行程问题:距离=速度时间 时间距离速度 速度距离时间;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效工时 工时工作量工效 工效工作量工时;3比率问题:局部=全体比率 全体部分比率 比率部分全体;4顺逆流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13、,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5 商 品 价 格 问 题:售 价=定 价 折 101,利 润=售 价-本 钱,%100成本成本售价利润率;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圆=2R,S圆=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C正方形=4a,S正方形=a2,S环形=(R2-r2),V长方体=abc,V正方体=a3,V圆柱=R2h,V圆锥=31R2h.本章容是代数学的核心,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根底。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快乐很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乐趣,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研究起,进展有效的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14、。.第四章 图形的认识初步 知识框架 本章的主要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的形状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在此根底上,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本章书涉及的数学思想:1.分类讨论思想。在过平面上假设干个点画直线时,应注意对这些点分情况讨论;在画图形时,应注意图形的各种可能性。2.方程思想。在处理有关角的大小,线段大小的计算时,常需要通过列方程来解决。3.图形变换思想。在研究角的概念时,要充分体会对射线旋转的认识。在处理图形时应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5、的互相转化。4.化归思想。在进展直线、线段、角以及相关图形的计数时,总要划归到公式 n(n-1)/2的具体运用上来。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述六章容。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
16、线叫做平行线。5.同位角、错角、同旁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八个角中,有四对同位角,两对错角,两对同旁角。同位角:1 与5 像这样具有一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错角:4 与6 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错角。同旁角:4 与5 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角。6.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7.平移:在平面,将一个图形沿*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8.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9.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10 垂线的性质:性质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垂直。性
17、质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1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平行。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12.平行线的性质: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 2:两直线平行,错角相等。性质 3:两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13.平行线的判定: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 2: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 3:同旁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
18、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展图案设计。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 a 与 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 y 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4.坐标:对于平面任一点 P
19、,过 P 分别向*轴,y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轴,y 轴上,对应的数 a,b 分别叫点 P 的横坐标和纵坐标。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局部,右上局部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由一维到二维的过渡,同时它又是学习函数的根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平面的点与数结合起来,表达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掌握本节容对以后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在讲授本章容时应多从实际情形出发,通过对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确定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第七章 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
20、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6.多边形:在平面,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7.多边形的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角。多边形角和定理:n 边形的角
21、的和等于:n 2180,则正多边形各角度数为:n 2180n 多边形角和定理证明 证法一:在 n 边形任取一点 O,连结 O 与各个顶点,把 n 边形分成 n 个三角形.因为这 n 个三角形的角的和等于 n180,以 O 为公共顶点的 n 个角的和是 360 所以 n 边形的角和是 n180-2180=n-2180.即 n 边形的角和等于n-2180.证法二:连结多边形的任一顶点 A1 与其他各个顶点的线段,把 n 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因为这n-2个三角形的角和都等于n-2180 所以 n 边形的角和是n-2180.证法三:在 n 边形的任意一边上任取一点 P,连结 P 点与其它各顶点的线
22、段可以把 n 边形分成n-1个三角形,这n-1个三角形的角和等于n-1180 以 P 为公共顶点的n-1个角的和是 180 所以 n 边形的角和是n-1180-180=n-2180.正多边形角度数则其边数为:360180角度数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外角和=N*180-N-2*180=360 度。注:在不考虑角度方向的情况下,以上所述的 N 边形,仅为任意凸多边形。当考虑角度方向的时候,上面的论述也适合凹多边形。9.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10.正多边形:在平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
23、叫做正多边形。11.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局部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镶嵌的一个关键点是:在每个公共顶点处,各角的和是 360 1全等的任意三角形能镶嵌平面 把一些纸整齐地叠放好,用剪刀一次即可剪出多个全等的三角形用这些全等的三角形可镶嵌平面这是因为三角形的角和是 180,用 6 个全等的三角形即可镶嵌出一个平面如图 1用全等的三角形镶嵌平面,镶嵌的方法不止一种,如图 2 2全等的任意四边形能镶嵌平面。仿上面的方法可剪出多个全等的四边形,用它们可镶嵌平面这是因为四边形的角和是 360,用 4 个全等的四边形即可镶嵌出一个平面如图 3其实四边形的平面镶嵌可看成是用两
24、类全等的三角形进展镶嵌如图 4 3全等的特殊五边形可镶嵌平面 圣地亚歌一位家庭妇女,五个孩子的母亲玛乔里赖斯,对平面镶嵌有很深的研究,尤其对五边形的镶嵌提出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结论1968 年克什纳断言只有 8 类五边形能镶嵌平面,可是玛乔里赖斯后来又找到了 5 类五边形能镶嵌平面,在图 5 的五边形ABCDE中,B=E=90,2AD=2CD=360,a=e,ae=d图 6 是她于 1977年 12 月找到的一种用此五边形镶嵌的方法用五边形镶嵌平面,是否只有 13 类,还有待研究 4全等的特殊六边形可镶嵌平面 1918 年,莱因哈特证明了只有 3 类六边形能镶嵌平面图 7 是其中之一在图 7.的六
25、边形ABCDEF中,ABC=360,a=d 5七边形或多于七边的凸多边形,不能镶嵌平面 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可镶嵌平面,用其它正多边形不能镶嵌平面 例如:用正三角形和正六形的组合进展镶嵌设在一个顶点周围有m个正三角形的角,有n个正六边形的角由于正三角形的每个角是 60,正六边形的每个角是120所以有 m60n120=360,即m2n=6 这个方程的正整数解 或 可见用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镶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一个顶点的周围有 4 个正三角形和 1 个正六边形,另一种是在一个顶点的周围有 2 个正三角形和 2 个正六边形 12.公式与性质 三角形的角和:三角形的角和为 180 三角形
26、外角的性质:性质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性质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角。多边形角和公式:n 边形的角和等于n-2 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角和为 360。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 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2n 边形共有23)-n(n条对角线。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几何局部的根底图形,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发现和探索其中的知识奥秘。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情操和几何思维能力。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知识构造图 二、知识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27、 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是 a*+by=c(a0,b0)。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3.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5.消元: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6.代入消元: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7.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
28、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3.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
29、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6.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7.定理与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根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根本性质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根本性质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本章容要求学生经历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
30、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2.抽样调查:调查局部数据,根据局部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7.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8.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9.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围分成假设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收集
31、数据 描述数据 整理数据 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本章要求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和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五个章节的容。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
32、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1“边角边简称“SAS 2“角边角简称“ASA 3“边边边简称“SSS 4“角角边简称“AAS 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除了边边角和角角角。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根本方法步骤:、确定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回忆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出全等图
33、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拟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微妙之处。在经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探索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第十二章 轴对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局部能够互相重合,则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21000.0kbbb 321000.0kbbb5轴
34、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6.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三个角相等,等于 60,7.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 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8.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9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容要求学生在建立在轴对称概念的根底上,能够对生活中的图形进展分析鉴赏,亲身经历数学美,正确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
35、三角形等的性质和判定,并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第十三章 实数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 a,即*2=a,则正数*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0 的算术平方根为 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 a0 时,a 才有算术平方根。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 a,即*2=a,则数*就叫做 a 的平方根。3.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0 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4.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 的立方根是 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5.数 a 的相反数是-a,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
36、0 实数局部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展实数的运算。重点是实数的意义和实数的分类;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一次函数:假设两个变量*,y 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 y=k*+b(k0)的形式,则称 y 是*的一次函数(*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特别地,当 b=0 时,称 y 是*的正比例函数。2.正比例函数一般式:y=k*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3.正比例函数 y=k*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 k0 时,直线 y=k*经过第一、
37、三象限,y 随*的增大而增大,当 k0 时,y 随*的增大而增大;当 k 一次函数是初中学生学习函数的开场,也是今后学习其它函数知识的基石。在学习本章容时,教师应该多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变量,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事物。培养学生良好的变化与对应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侧重于理解和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习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乐趣。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nmnmaaa(m,n都是正数)2.幂的乘方法则:mnnmaa)(m,n都是正数)3.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一样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
38、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3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4平方差公式:22)(bababa 5完全平方公式:2222)(bababa 6.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nmnmaaa(a0,m、n 都是正数,且 mn).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 0 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
39、a0.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0(10aa,如1100,(-2.50=1),则00无意义.任何不等于 0 的数的-p 次幂(p 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 p 的次幂的倒数,即ppaa1(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当a 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8.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分解因式的一般方法:1.提公共因式法 2.运用公式法 3.十字相乘法 分解因式的步骤:(1
40、)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假设有,则先提取公因式;(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到达分解的目的;(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展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围不能再分解为止.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这章容知识点较多,外表看来零碎的概念和性质也较多,但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学习本章容时,应多准备些小组合作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在做题中体验数学法则、公式的简洁美、和谐美,提高做题效率。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主要包括了分式、反比例函数、勾股定理、四边形、数据的分析五
41、章容。第十六章 分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分式:形如 A/B,A、B 是整式,B 中含有未知数且 B 不等于 0 的整式叫做分式(fraction)。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 0 3.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 1 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4.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叫做通分。分式的根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为:A/B=A*C/B*C A/B=AC/BC A,B,C 为整式,且 C0 5.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
42、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一般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6.分式的四则运算:1.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字母表示为:a/cb/c=ab/c 2.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展计算.用字母表示为:a/bc/d=adcb/bd 3.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用字母表示为:a/b*c/d=ac/bd 4.分式的除法法则:(1).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a/bc/d=ad/bc (2).除以
43、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a/bc/d=a/b*d/c 7.分式方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8.分式方程的解法: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围,可能产生增根).分式和分数有着许多相似点。教师在讲授本章容时,可以比照分数的特点及性质,让学生自主学习。重点在于分式方程解实际应用问题。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反比例函数:形如 yxkk 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他形式*y=k 1
44、kxyxky1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 y=*和 y=-*。对称中心是:原点 3.性质:当 k0 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 y 值随*值的增大而减小;当 k0 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 y 值随*值的增大而增大。4.|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教师可让学生比照之前所学习的一次函数启发学生进展比照性学习。在做题时,培养和养成数形结合的思想。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一.知识框架.AC二 1.勾
45、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a,b,斜边长为 c,则 a2b2=c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 a,b,c 满足 a2b2=c2。,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定理: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3.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则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具备的重要性质。本章要求学生在理解勾股定理的前提下,学会利用这个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开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第十九章四边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
46、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6.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7.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AC=BD 8.矩形判定定理: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7、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9.菱形的定义: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10.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11.菱形的判定定理: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12.S 菱形=1/2aba、b 为两条对角线 13.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14.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15.正方形判定定理: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16.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
48、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17.直角梯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18.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19.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20.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本章容是对平面上四边形的分类及性质上的研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手多动脑,把自己的发现和知识带入做题中。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多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四边形的特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权的理解:反映了*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
49、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4.极差: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5.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本章容要求学生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开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生活实例为主,让学生体会到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括了二次根式、二元一次方程、
50、旋转、圆和概率五个章节的容。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当 a0 时,a 表示 a 的算数平方根,其中0=0 对于本章容,教学中应到达以下几方面要求: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2.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3.理解并掌握以下结论:1是非负数;2;3;4.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展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5.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进一步体会代数式在表示数量关系方面的作用。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根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