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大岗镇大钟小学 石来枝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 41页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比例的意义的深化和发展,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3、引导
2、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想、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先让学生学习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再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最后通过简炼的分层练习,深化比例的基本性质,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渗透假设、验证、优化等
3、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感受“一一对应”和“变与不变”的思想。【教学预设】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呈现:2:80 和 5:200 80:2 和 200:5(1)认识吗?叫什么?(2)正确吗?为什么?(2:80=0.025,5:200=0.025,所以 2:80=5:200)(3)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介绍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4:1.6=60:40 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2.4、1.6、60、40”叫做这个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2.4 和 40”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1.6 和 60”叫做比例的內项。3、你能说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1)4.5:2.7=10
4、:6 2)6:10=9:15 3)1/2:1/3=6:4 4)0.6:0.2=3/4:1/4【设计意图:简洁的情境,简单的问答,准确定位教学的起点,沟通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嫁接新知探究的支点。】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猜一猜 想一想 在比例里 2.4:1.6=60:40 把两个外项相乘,也把两个内项相乘,看看它们的积会怎样?2、猜想 仔细观察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內项的位置可以交换)3、验证(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有什么好办法?(举例验证)(2)你觉得应该怎样举例呢?示范:任意写一个简单的比;求出比值;根据比值写出另一个比的一项,求出另一
5、项;组成比例;算出外项的积和內项的积。(3)合作要求 1)前后 4 个同学为一个小组;2)每个同学写出一个比例,小组内交换验证。3)通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4、归纳(1)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 3:5=4:6,为什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內项的积?(2)其实我们的发现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设计意图:不完整的比例激发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猜数的兴趣,教师举例示范,为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比例的基本性质搭建支点,意在让学生经历“猜 .数猜想验证归纳完善”的知识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探
6、究欲望,让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三、巩固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示范:(1)6:3 和 8:5 (2)0.2:2.5=4:50(3):和:(4)1.2:3/4 和 4/5:5 学法指导:假设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分别算出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再肯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先让学生尝试判断,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2)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用求比值的方法判断 1.2:和:5 能否组成比例可以吗?(3)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2、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如果知道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內项的积,你会写比例吗?【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巩固对比例基本性质的掌握,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在动静结合的练习过程中获得发展,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渗透假设、验证、有序思考的解题策略和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感受“一一对应”和“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