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B卷(带)解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B卷(带)解读.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试卷第 11 页,总 11 页 2015-2016 学年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 B 卷(带解析)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高茎和黄粒 B猫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C人的白化病和虎的白化病 D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豌豆的高茎和黄粒,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 错误;猫的白毛和狗的黑毛是两种生物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 错误;人的白化病和虎的白化病是两种生物的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 错误;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属于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两种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D 正确。考点:相对性状 【名师点睛】分析相对性状的概念,首先看这种性状是不是同种生物的;
2、再看是不是说的用同一种性状;三看是不是不同表现类型。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开花前人工去雄 开花后人工去雄 自花授粉人工去雄 去雄后自然授粉 去雄后人工授粉 授粉后套袋隔离 授粉后自然发育 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豌豆杂交实验中,需在自花授粉前对母本人工去雄,正确、错误;去雄后要套袋隔离,再进行人工授粉,错误;去雄后进行人工授粉,错误、正确;授粉后要套袋隔离,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实验结果,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是,故选 D。考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名师点睛】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母本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
3、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3A 和 B 是属于同一生物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 DNA 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 细胞中的DNA 含量是 B 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AA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B 细胞可能刚好完成有丝分裂 BA 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B 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CA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B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DA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B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DNA 含量为 4n,B 细胞可能刚好完成有丝分裂,则 DNA 含量为 2n,A 正确;A 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B 细胞处于减数
4、第一次分裂结束时,两者的 DNA 含量都是 2n,B 错误;A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B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两者的 DNA 含量都是 4n,B 错误;A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B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两者的 DNA 含量都是 4n,B 错误。试卷第 10 页,总 11 页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4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小岛上,下列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条件的地雀物种 B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5、 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D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后形成的,A 正确;自然选择能够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增大,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B 正确;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地理隔离)后出现不同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经过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C 正确;往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形成生殖隔离,才能形成新的物种,D 错误。考点
6、:现代进化理论【名师点睛】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1)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变异,其中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有可能有害;(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具有有利变异个体的相应基因频率会增加,具有不利变异个体的相应基因频率会减少,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3)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
7、是物种形成的关键。5囊性纤维病的实例可以说明()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DNA 中某个碱基发生改变,生物体合成的蛋白质必然改变 C基因通过控制激素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囊性纤维病是编码一个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了 3 个碱基,导致跨膜蛋白在第508 位缺少苯丙氨酸,进而影响了跨膜蛋白的结构,使跨膜蛋白转运氯离子的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管腔受阻,细菌在肺部大量生长繁殖,最终使肺功能严重受损,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故选 D。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
8、系【名师点睛】基因控制性状的方法有两种: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子课题中最为简单可行的且所选择的调查方法最为合理的分别是 A研究猫叫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研究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 D研究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试卷第 11 页,总 11 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而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
9、异常遗传病,且调查遗传方式时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而不是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A 错误;红绿色盲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 正确;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C 错误;艾滋病是传染病,是由病毒传染引起的疾病,不是遗传病,D 错误。考点: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名师点睛】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应该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如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而猫叫综合征、特纳氏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调查遗传方式时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调查发病率时要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7据新华社伦敦 2011 年 9 月 1 日电研究人员调查了超过 95 万人的基因
10、数据,结果发现:如果第 16 号染色体上名为 16pl 12 的一个区域中的基因被过多复制,就会让人超瘦,而基因丢失则肥胖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6pl12 区域中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超瘦基因有可能控制着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 C一个超瘦基因解旋转录出一个 mRNA 后,该基因因解旋将不复存在 D超瘦基因的表达过程经历了转录和翻译过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 正确;超瘦基因被过多复制,就会让人超瘦,由此推测超瘦基因有可能控制着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B正确;一个超瘦基因解旋转录出一个 mRNA 后,该基
11、因将恢复为原来的双螺旋结构,C错误;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D 正确。考点: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名师点睛】分析题干材料:人类的第 16 号染色体上名为 16pl 12 的一个区域中的基因被过多复制,就会让人超瘦,而基因丢失则肥胖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这说明超瘦基因有可能控制着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导致人体变瘦或发胖。8明朝张谦德的朱砂鱼谱记载:“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12、 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逐日去其不佳者,”可知这种育种方法属于选择育种,是人为选择去除生长状态不好的个体,属于人工选择;在育种中,采取隔离措施,可防止基因间相互交配而混杂,对新品种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分数缸饲养”的作用是采取了地理隔离,故选 B。考点: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9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 F1代再自交产生 F2代,将 F2代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 F3代。问 F3代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A31 B51 C81 D91【答案】C【解析】试卷第 10 页,总 11 页 试题
13、分析:纯种灰身果蝇(BB)与黑身果蝇(bb)杂交,产生的 F1的基因型为 Bb,F1再自交产生 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BB:Bb:bb=1:2:1,将其中黑身果蝇除去,剩余灰身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2/3Bb、1/3BB,则产生的配子 B 的概率为 1/3+2/3*1/2=2/3,b的概率为1/3,所以产生的F3代BB=2/3*2/3=8/9,Bb=2*2/3*1/3=4/9,bb=1/3*1/3=1/9,即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 8:1,故选 C。考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名师点睛】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纯种灰身果蝇(BB)与黑身果蝇(bb)杂交,产生的 F1的基因型为
14、Bb,F1再自交产生 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BB:Bb:bb=1:2:1。10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 1111 比例关系的是()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杂种子一代是双杂合子,自交产生的性状分离比是 9:3:3:1,错误;杂种子一代是双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有 4 种,比例是 1:1:1:1,正确;由于 F1是双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有 4 种,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是一种,所以测交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都是 4 种,比例是 1:1:1:1,正
15、确;由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F1 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三种,比例是 1:2:1,所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 F1 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 9 种,错误;测交是 F1 与隐性纯合子交配,由于 F1 是双杂合子,产生的配子有 4 种,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是一种,所以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是 4 种,比例是 1:1:1:1,正确。综上所述,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 1:1:1:1 比例关系的是。故选 B。考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11已知基因 A、B 及其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一对夫妇,妻子的基因型为 AaBB,丈夫的基因型为 aaBb,其子女中的基因型为 aaBB 的比例
16、为 A3/4 B1/4 C1/2 D1/8【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已知基因 A、a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 B、b 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基因型为 AaBB 的妻子能产生两种比例相同的配子,即 AB:aB=1:1,基因型为 aaBb 的丈夫能产生两种比例相同的配子,即ab:aB=1:1,两者产生 aB 配子的概率都是 1,/2,所以其子女中的基因型为 aaBB 的比例为 1/2*1/2=1/4,故选 B。故选: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2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
17、展表现在()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 B C D【答案】C 试卷第 11 页,总 11 页【解析】试题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正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研究的对象是个体水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研究的对象是种群,种群是进化的单位,正确;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
18、定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主要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能导致物种形成,正确;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错误。所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几个方面,故选 C。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名师点睛】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遗传和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13从某动物个体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的
19、染色体组成如右图所示。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关于这两个精细胞的来源不正确的是 A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 B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C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 D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两者所含染色体刚好互为同源染色体,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或,即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AB 正确;无论染色体形态如何,这两个细胞都有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C 正确;图示是从某动物个体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这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不同,因此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D 错误。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 14拉布拉多犬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其
20、中黑色(B)对棕色(b)为显性;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颜色的表达,颜色表达(E)对不表达(e)为显性。无论遗传的毛色是哪一种(黑色或棕色),颜色不表达导致拉布拉多犬的毛色为黄色。一位育种学家连续将一只棕色的拉布拉多犬与一只黄色的拉布拉多犬交配,子代小狗中有黑色和黄色两种。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判断亲本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AbbEeBbee BbbEEBbee CbbeeBbee DbbEeBBee【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bbEeBbee子代有 3 种表现型,即黑色(BbEe)、棕色(bbEe)、黄色(Bbee、bbee),与题干要求不符,A 错误;bbEEBbee子代有 2 种表现型,即黑色(BbEe
21、)、棕色(bbEe),与题干要求不符,B 错误;bbeeBbee子代只有黄色一种表现型,与题干要求不符,C 错误;bbEeBBee子代有 2 种表现型,即黑色(BbEe)、黄色(Bbee),与题干相符,D 正确。考点: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试卷第 10 页,总 11 页【名师点睛】根据信息可知,B 和 E 基因同时存在时,即基因型为 B_E_时表现为黑色;有 E 基因,没有 B 基因时,即基因型为 bbE_时表现为棕色;没有 E 基因时,即基因型为_ee 时表现为黄色。1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B研究物种间
22、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C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D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应该以种群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为单位,A 错误;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形成生殖隔离,B 错误;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C 正确;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的,D 错误。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名师点睛】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
23、,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6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 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孟德尔在做豌豆杂
24、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 F1,然后让 F1 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A 正确;孟德尔所作假设的内容是“性状是遗传因子控制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的,配子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其中核心内容是“性状是遗传因子控制的”,B 错误;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进行“演绎”过程,C 正确;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D 正确。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 17关于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因为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所以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和,它们通过一个着丝点相连 C细胞中含有两对同
25、源染色体,其中和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试卷第 11 页,总 11 页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示细胞含有中心体,但不含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A 正确;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和,它们通过着丝点相连,B 正确;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和、和,C 正确;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是该生物体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所以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既有同源染色体,也有非同源染色体,D 错误。考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名师点睛】分析题图:图示含有同源染色体(和、和),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中和称为姐妹染色单体,为着丝点,都为
26、染色体,是纺锤丝,是中心体。18经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有 2%4%的精神病患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YY。诸多案例显示 XYY 综合征患者有反社会行为和暴力倾向,有人称多出的 Y 染色体为“犯罪染色体”。下列关于 XYY 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为男性,可能是由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B患者为女性,可能是由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C患者为男性,可能是由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 D患者为女性,可能是由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所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XYY 综合症患者含有两条 Y 染色体,是男性个体;XYY 综合症的形成必定是含 X 的卵细胞和含 YY 的精子结合成的受精卵
27、发而来的个体,因此卵细胞正常,精子异常。含 YY 的精子异常是由于着丝粒分裂后产生的两条 YY 染色体没有移向细胞两极,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故选 C。考点:减数分裂和性别决定 19如图是某遗传病的家系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B7 号与 8 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是 1/6 C11 号带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 3/5 D12 号是患者的几率是 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图中 1、2 正常,其女儿 6 号有病,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正确;因为 1、2 都是 Aa,所以 7 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1/3AA 或 2/3Aa,又因为
28、8 号的基因型为 Aa,所以他们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是 2/3*1/4*1/2=1/12,B 错误;11 号是携带者 Aa 的概率=(1/3*1/2+2/3*1/2)/(1-2/3*1/4)=3/5,C 正确;9 号的基因型为Aa,10 号的基因型可能为 AA 或 Aa,因此 12 号也可能会患病,D 错误。考点:人类遗传病【名师点睛】分析题图:1 号和 2 号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6 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试卷第 10 页,总 11 页 20 制作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时,会发现制成的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很像一架“
29、梯子”,那么组成这架“梯子”的“扶手”、“扶手”与“扶手”之间的“阶梯”、连接“阶梯”的化学键、遵循的原则依次是()磷酸和脱氧核糖 氢键 碱基对 中心法则碱基互补配对 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DNA 分子的平面结构很像一架“梯子”,那么组成这架“梯子”的“扶手”是磷酸和脱氧核糖,扶手”与“扶手”之间的“阶梯”相当于 DNA 分子的碱基对,连接“阶梯”的化学键是氢键,碱基对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选 B。考点:DNA 分子的结构特点 21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的生理过程(图中代表核糖体,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B图中所示的过程发生在原
30、核细胞中 C遗传信息由传递到需要 RNA 作中介 D图中在该过程中不起作用,由此可确定在遗传上不具功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示表示遗传信息从 DNA 传递给 mRNA 再传递给蛋白质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A 正确;图中这翻译是同时发生的,应该是原核生物的细胞,B 正确;遗传信息由mRNA 传递到多肽链需要 tRNA 运输氨基酸,C 正确;图中为非模板链,在遗传时参与 DNA 复制,D 错误。考点:转录和翻译【名师点睛】图中和都是 DNA 单链,其中链是转录的模板链;为转录形成的mRNA,是翻译的模板;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代表翻译形成多肽链。22长期使用杀虫剂,家蝇、蚊子出现了抗药
31、性并越来越强,其原因是 A害虫对杀虫剂进行了定向选择 B杀虫剂的使用导致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杀虫剂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D害虫对杀虫剂产生了隔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环境选择生物而不是生物选择环境,所以杀虫剂对害虫起了定向选择作用,A 错误、C 正确;由于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害虫不可能只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变异,B 错误;生存下来的害虫对杀虫剂产生了适应性,D 错误。考点:生物进化 23下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 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是()试卷第 11 页,总 11 页 A通过抑制 DNA
32、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 B通过促进 DNA 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 C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D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促进细胞分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对比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知,药物处理后 DNA 含量为 2n 的细胞数量减少,而 DNA 含量为 4n 的细胞数量增加,由此推知该药物可能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故选 C。考点:细胞分裂、DNA 复制【名师点睛】细胞分裂过程中,通过间期 DNA 复制,细胞 DNA 含量加倍,通过细胞分裂,细胞 DNA 含量又恢复正常。若间期受阻,则细胞不能完成 DNA 复制,DNA 含量为 2n 的细胞数将增多。若细胞不能完成分裂过程,则
33、 DNA 含量为 4n 的细胞数量将增多。24回答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问题:(1)2013 年 8 月 18 日,中国“神舟”十号飞船搭载的“大红袍 1 号”和“正山小种 1号”等茶种顺利移交给武夷山茶叶育种基地的科研人员,进入了基地的培育与筛种阶段。这是利用太空条件使相关茶种发生了_(填变异类型),进而选育出品优或量高的新品种。但实际培育过程中,会出现处理过的种子有的出苗后不久就死亡,绝大多数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等情况,这说明了 _。在其中也发现了极少数的个体品质好、产量高,这说明了变异是_。(2)下图甲表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该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_,转运缬氨酸的 一端裸露的三个碱基应该是
34、_。(3)某动物的基因型为,该动物体的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乙,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_。来源:学科网 ZXXK(4)图丙表示两种类型的变异。其中属于基因重组的是_(填序号),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_(填序号),从发生的染色体种类来看,两种变异的主要区别是_。【答案】(1)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对大多数个体来说是有害的 不定向的(2)DNA 复制时,其中的一个碱基对(T-A)被另一个碱基对(A-T)所替代 CAU(3)发生了基因突变(4)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解析】试卷第 10 页,总 11 页 试题分析:(1)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
35、变;实际培育过程中,会出现处理过的种子有的出苗后不久就死亡,绝大多数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等情况,说明基因突变对大多数个体来说是有害的;其中极少数的个体品质好、产量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2)由分析可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是 DNA 复制时,其中的一个碱基对(T-A)被另一个碱基对(A-T)所替代;由题图可知,缬氨酸的密码子是 GUA,tRNA 上的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互补配对,因此 tRNA 上的反密码子是 CAU(3)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图乙细胞都有丝分裂的细胞,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4)由分析可知,丙中的发生了同源
36、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的交叉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考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名师点睛】分析甲图可知,血红蛋白异常的原因是在 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由于碱基对发生替换使基因突变,导致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发生变化,翻译时蛋白质中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其中是 DNA 分子复制过程,是转录过程;分析图乙:该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一个是 B、一个是 b,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丙图中,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交叉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染色
37、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25下图表示利用某二倍体农作物、两个品种培育、三个新品种的过程,表示育种过程,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分析回答:(1)由图中获得称为 育种,其育种原理是 ,其中过程是 (2)由图中 获得过程,其育种原理是 ,其中表示 技术。该育种方法优点是 。(3)由图中 获得时,AAbb 所占比例为 。(4)图中、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5)品种为 倍体,它接受花粉后结 (有、无)籽果实。【答案】(1)杂交 基因重组 连续自交(2)染色体变异 花药离体培养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得到的后代全部为纯合子(3)1/4(4)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5)四 有【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中获得称为杂交育种
38、,其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其中过程是杂交,过程是连续自交。(2)由图中获得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其中表示花药离体培养。由于获得的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都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该育种方法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3)由图中获得时,因为AaBb 能够产生 4 种配子:AB、Ab、aB、ab,试卷第 11 页,总 11 页 每种各占 1/4,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正常纯体,其中 AAbb 所占比例为 1/4。(4)图中、过程常用的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幼苗(单倍体通常没种子)。(5)品种的细胞中含 4 个染色体组,为四倍体;而品种的细胞中含 2
39、 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所以和杂交后代为三倍体,即接受花粉后结有籽果实。【名师点睛】据图分析:图中表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表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表示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26结合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一部分图解,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2)上述实验证明了_。(3)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_方法,进一步表明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 4 个步骤: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35S 和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放射性检测;离心分离。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用数字表示)。(4)用被32P
40、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存在_(上清液或沉淀物)中。(5)噬菌体的 DNA 连续复制 n 次后,含亲代噬菌体的 DNA 链的子代噬菌体个体应占总数的_。【答案】(1)分离并提纯 S 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 DNA(3)同位素标记 (4)沉淀物(5)1/2n+1【解析】试题分析:(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分离并提纯 S 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2)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 DNA。(3)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方法,进一步表明 DNA 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 4 个步骤:35S 和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离心分离放射性检测。(4)用被32P 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标记的是 DNA,DNA 进入细菌内,所以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存在沉淀物菌体中。(5)噬菌体的 DNA 连续复制 n 次后,得到 2n条 DNA,含亲代噬菌体的 DNA 链的有 2 条,所以含亲代噬菌体的 DNA 链的子代噬菌体个体应占总数的 2/2n=1/2n+1。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