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市政规范大全》CJJ123-2023 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8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建市政规范大全》CJJ123-2023 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88.pdf(17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CJJ 123 2008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for town and village2008-06-13 发布 2008-10-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Te c hn ic a l s p e c ific a t io n o f w a t e r s u p p l y e n gin e e r in g fo r t o w n a n d v il l a geCJJ 1
2、2 3 -2 0 0 8 J 7 9 9 -2 0 0 8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0 8 年1 0 月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8 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T ec h n ic al s p ec ific at ion of w at er s u p p ly en gin eer in g for t ow n an d v illage CJJ 123-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 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市密东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50X 11
3、68毫 米 1/3 2 印张:5 M字数142千字 2008年9月第一版 2008年9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27.00元 统一书号:15112 17188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 t t p :/w w w.c abp.c om.c n 网上书店:h t t p :/w w w.c h in a-bu ild in g,c om.c 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第 48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镇(乡)村 给水工程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 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 为CJJ 123-2 0 0 8,自2008年10
4、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 5.1.6、7.1.7、9.3.1、9.10.1、9.10.7、9.10.8 条为强制性条 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6月13日根据建设部 关于印发 二四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 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 标 2 0 0 4 6 6 号)的要 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 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 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给水系 统;4.设计水量、水质和水压;5.水源和取水;6.栗房
5、;7.输 配水;8.水厂总体设计;9.水处理;1 0.特殊水处理;1 1.分散 式给水;1 2.施工与质量验收;1 3.运行管理。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排印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 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与补充的建议,请将相关资料寄送主编 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邮编2 0 0 0 9 2,上海市中山北 二路9 0 1 号),以供修订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本规程参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 综合利用研究所 长安大学攀
6、枝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 银川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浙江玉环净化集团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沈裘昌许友贵刘学功陈 芸陈树勤杨玉思杨廷飞杨利伟吴水波吴晓瑜赵志军徐扬纲崔招女崔树瑞潘献辉康永滨5目 次mi.i和 吾.2给水系统.1 13.1给水系统选择.113.2常用工艺流程.11设计水量、水质和水压.154.1设 计 水 量.154.2 水 质.174.3 水 压.17水源和取水.185.1水 源.185.2 取水构筑物.19栗房.226.1 一般规定.226.2管道及辅助设施.23输配水.257.1 一 般 规 定.2
7、57.2水 力 计 算.267.3管道布置和敷设.267.4管材和附属设施.287.5 调节构筑物.29水厂总体设计.31水处理.339.1 一 般 规 定.339.2预 处 理.3369.3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投配.359.4 混 凝.369.5沉淀和澄清.389.6过 滤.419.7臭氧与活性炭.469.8膜 处 理.479.9综合净水装置.509.10 消毒.5110特殊水处理.5 31 0.1地下水除铁和除镜.5310.2 除氟.5610.3 除砷.591 0.4苦咸水除盐处理.621 1分散式给水.6411.1 一般规定.641 1.2雨水收集给水系统.641 1.3手动泵给水系统.66
8、1 1.4山泉水、截潜水、集蓄水池给水系统.661 2施工与质量验收.6912.1 一般规定.6912.2 土建工程.691 2.3材料设备采购.711 2.4管道、设 备 安 装.7112.5试运行.741 2.6竣工验收.751 3运行管理.7613.1-般规定.761 3.2水质检验.7613.3水源及取水构筑物管理.781 3.4净水厂管理.79713.5泵房管理.851 3.6输配水管理.861 3.7分散式给水系统管理.87本规程用词说明.8 9附:条文说明.9181.0.1 为规范我国镇(乡)村给水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验 收和运行管理,保证工程质量,保障饮用水安全,做到技术先进
9、 适用、经济合理、管理方便,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供水规模不大于5000m3/d的 镇(乡)村 永久性室外给水工程。1.0.3 镇(乡)村给水工程应符合镇(乡)村总体规划,并应 布局合理、节约用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实现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0.4 镇(乡)村生活饮用水水源的选择应符合当地水资源规 划和管理的要求,并应合理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确保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0.5 镇(乡)村给水应优先考虑采用城市给水管网延伸供水,或建区域给水系统统一供水。1.0.6 镇(乡)村给水工程的建设应遵循远期规划,近远期结 合,以近期为主的原则。近期设计年限宜
10、采用510年,远期规 划年限宜采用1015年。1.0.7 镇(乡)村给水工程应采用适合当地条件,并通过实践 验证的、成熟的工艺、材料和设备。1.0.8 水厂应避免建在容易发生洪涝、地质灾害的地带,或应 采取抵御灾害的措施。1.0.9 镇(乡)村给水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验收和运行管 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地 震、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以及其他特殊地质构造地区建设给水 工程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 给水系统 w a t e r s u p p l y s y s t e m由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所组成的总体。2.0.2 原水 r a
11、w w a t e r由水源地取来进行水处理的原料水。2.0.3 供水量 s u p p l y in g w a t e r 供水企业所输出的水量。2.0.4 用水量 w a t e r c o n s u m p t io n用户所消耗的水量。2.0.5 日变化系数 d a il y v a r ia t io n c o e ffic ie n t 最高日供水量与平均日供水量的比值。2.0.6 时变化系数 ho u r l y v a r ia t io n c o e ffic ie n t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与该日平均时供水量的比值。2.0.7 管网漏损水量l e a k a ge 在
12、输配过程中漏失的水量。2.0.8 最小服务水头 m in im u m s e r v ic e he a d 配水管网在用户接管点处应维持的最小水头。2.0.9 取水构筑物 in t a k e s t r u c t u r e 为取集原水设置的构筑物。2.0.1 0 管井 d e e p w e l l,d r il l e d w e l l井管从地面打到含水层,抽取地下水的井。2.0.1 1 大口井 d u g w e l l,o p e n w e l l采用开挖或沉并法施工,设置井筒,以集取浅层地下水的构 筑物。2.0.1 2 渗渠 in fil t r a t io n ga
13、l l e r y壁上开孔,以集取浅层地下水的水平管渠。2.0.1 3 泉室 s p r in g c ha m b e r 集取泉水的构筑物。2.0.1 4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r iv e r s id e in t a k e s t r u c t u r e设在岸边的取水构筑物,一般由进水间、泵房两部分组成。2.0.1 5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r iv e r b e d in t a k e s t r u c t u r e设进水管将取水头部伸入江河、湖泊中取水的构筑物,一般 由取水头部、进 水 管(自流管或虹吸管)、进 水 间(或集水井)和泵房组成。2.0.1 6 取水头部 in
14、t a k e he a d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的进水部分。2.0.1 7 水塔 w a t e r t o w e r高出地面一定高度,有支承设施的储水容器。2.0.1 8 自灌充水 s e l f-p r im in g水泵启动时靠重力使泵体充水的引水方式。2.0.19水键压力 s u r ge p r e s s u r e管道系统由于水流状态(流速)突然变化而产生的瞬时压力。2.0.2 0 输水管(渠)d e l iv e r y p ip e从水源地到水厂(原水输水)或当水厂距供水区较远时从水 厂到配水管网(净水输水)的 管(渠)。2.0.2 1 配水管网 d is t r ib u t
15、 io n s y s t e m,p ip e s y s t e m 用以向用户配水的管道系统。2.0.2 2 水处理 w a t e r t r e a t m e n t对原水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善水质的过程。2.0.2 3 预处理 p r e t r e a t m e n t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前所设置的处理工序。2.0.2 4 常规处理 r o u t in e t r e a t m e n t常用的以去除浊度和灭活细菌病毒为目的的处理工艺,一般 包括混凝、沉淀、过滤及消毒。2.0.2 5 自然沉淀 p l a in s e d im e n t a t io
16、 n不加注混凝剂的沉淀过程。2.0.2 6 预氧化 p r e o x id a t io n在混凝工序前,投加氧化剂,用以起助凝作用或去除原水中 的有机微污染物和嗔味的净水工序。2.0.2 7 粉末活性炭吸附 p o w d e r e d a c t iv a t e d c a r b o n a d s o r p-投加粉末活性炭,用以吸附溶解性有害物质和改善嗅、味的 净水工序。2.0.2 8 混凝剂 c o a gu l a n t为使胶体失去稳定性和脱稳胶体相互聚集所投加的药剂。2.0.2 9 助凝剂 c o a gu l a n t a id能改善絮凝效果的辅助药剂。2.0.3
17、0 药剂JC存量 c u r r e n t r e s e r v e o f c he m ic a l 考虑药剂消耗与供应时间之间差异所需的贮备量。2.0.3 1 混合 m ix in g使投入的药剂迅速均匀地扩散于被处理水中,以创造良好絮 凝条件的过程。2.0.3 2 机械混合 m e c ha n ic a l m ix in g水体通过机械提供能量,改变水体流态以达到混合目的的过程。2.0.3 3 水力混合 hy d r a u l ic m ix in g消耗水体自身能量,通过流态变化以达到混合目的的过程。2.0.3 4 水泵混合 p u m p m ix in g将药剂溶液加在
18、水泵的吸水管中,通过水泵叶轮的高速转动 以达到混合目的的过程。2.0.3 5 絮凝 fl o c c u l a t io n脱稳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 大絮状颗粒的过程。2.0.3 6 机械絮凝池 m a c ha n ic a l fl o c c u l a t in g t a n k通过机械装置使水体搅动而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2.0.3 7 折板絮凝池 fo l d e d-p l a t e fl o c c u l a t in g t a n k水体以一定流速在折板之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2.0.3 8 波纹板絮凝池 c o r r u ga
19、 t e d-p l a t e fl o c c u l a t in g t a n k水体以一定流速在波纹板之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2.0.3 9 穿孔旋流絮凝池 r e v o l v in g fl o w fl o c c u l a t in g t a n k水体以一定流速在交错布置的多格孔洞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 程的构筑物。2.0.4 0 网 格(栅条)絮凝池 gr id fl o c c u l a t in g t a n k水体以一定流速在网格或栅条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2.0.4 1 沉淀 s e d im e n t a t io n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
20、除水中悬浮物的过程。2.0.4 2 竖流沉淀池 v e r t ic a l fl o w s e d im e n t a t io n t a n k水流向上,颗粒沉降向下的圆柱形或圆锥形完成沉淀过程的 构筑物。2.0.43上向流斜管沉淀池u p fl o w t u b e s e t t l e r水流自下而上通过斜管,完成水与悬浮固体分离的构筑物。2.0.4 4 澄清 c l a r ific a t io n通过与高浓度悬浮泥渣层的接触而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过程。2.0.45水力循环澄清池 c ir c u l a t o r利用水力提升作用,形成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悬浮颗粒与 已形成
21、的悬浮泥渣层接触而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构筑物。2.0.46机械搅拌澄清池a c c e l e r a t o r利用机械的提升和搅拌作用,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悬 浮颗粒与已形成的悬浮泥渣层接触絮凝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2.0.4 7 气浮池 fl o a t a t io n t a n k运用浮选原理使悬浮固体上浮而被去除的构筑物。2.0.4 8 气浮溶气罐 d is s o l v e d a ir v e s s e l在气浮工艺中,使水与空气在有压条件下相互溶合的密闭容5器,简称溶气罐。2.0.4 9 过滤 fil t r a t io n水流通过粒状材料或多孔介质以去除水中悬浮固体的
22、过程。2.0.5 0 滤料 fil t e r in g m e d ia用以进行过滤的粒状材料,一般有石英砂、无烟煤、重质矿 石等。2.0.5 1 滤料有效粒径(山0)e ffe c t iv e s ize o f fil t e r in g m e d ia 滤料通过筛孔累积重量百分比为1 0%时的滤料粒径。2.0.5 2 滤料不均勻系数(K 8。)u n ifo r m it y c o e ffic ie n t o f fil t e r in g m e d ia滤料通过筛孔累积重量百分比为8 0%时的滤料粒径与有效 粒径之比。2.0.5 3 滤速 fil t r a t io
23、 n r a t e滤池过滤的速度,指单位过滤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滤过的水 量,一般以m/h 为单位。2.0.5 4 冲洗强度 w a s h r a t e单位时间内单位滤料面积的冲洗水量,一般以L/(m 2 s)为 单位。2.0.5 5 膨胀率 p e r c e n t a ge o f b e d-e x p a n s io n滤料层在反冲洗时的膨胀程度,以滤料层厚度的百分比表/J、o2.0.5 6 接触滤池 c o n t a c t fil t e r原水经投药后,不经混凝沉淀(或澄清)池,直接进到同时 起凝聚和过滤作用的滤池。2.0.5 7 慢滤池 s l o w fil t e
24、r滤速为0.1 0.3 m/h,采用石英砂滤料,不设冲洗设施,截留物通过刮砂去除的滤池。2.0.5 8 快滤池 r a p id fil t e r一种传统的快滤池布置形式,滤料一般为单层石英砂滤料或 煤、砂双层滤料,冲洗采用单水冲洗,冲洗水由水塔(箱)或水泵供给。2.0.5 9 压力滤池 p r e s s u r e fil t e r在密闭容器中,在压力条件下进行过滤的滤池。2.0.6 0 重力式无阀滤池 v a l v e l e s s fil t e r一种不设阀门的快滤池形式。在运行过程中,出水水位保持 恒定,进水水位则随滤层的水头损失增加而不断在虹吸管内上 升,当水位上升到虹吸
25、管管顶,并形成虹吸时,即自动开始滤层 反冲洗,冲洗排泥水沿虹吸管排出池外。2.0.6 1 预臭氧 p r e o zo n a t io n 设置在混凝之前的臭氧净水工序。2.0.6 2 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 o zo n e b io l o gic a l a c t iv a t e d c a r b o n p r o c e s s利用臭氧氧化和颗粒活性炭吸附及生物降解所组成的净水工序。2.0.6 3 臭氧接触池 o zo n a t io n c o n t a c t r e a c t o r使臭氧气体扩散到处理水中,并使之与水体充分接触而完成 氧化作用的构筑物。2.0.6
26、4 臭氧尾气 o ff-ga s o zo n e自臭氧接触池顶部排出的含有少量臭氧(其中还含有大量空 气或氧气)的气体。2.0.6 5 臭氧尾气消除装置 o ff-ga s o zo n e d e s t r u c t o r通过一定的方法降低臭氧尾气中臭氧的含量,以达到规定排 放浓度的装置。2.0.6 6 活性炭吸附池 a c t iv a t e d c a r b o n a d s o r p t io n t a n k 由颗粒活性炭作为吸附介质的处理构筑物。2.0.6 7 空床接触时间 e m p t y b e d c o n t a c t t im e单位体积填料在单位
27、时间内的处理水量,一般以m in 表示。2.0.6 8 空床流速 s u p e r fic ia l v e l o c it y单位吸附池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处理水量,一般以m/h 表示。72.0.6 9 再生 r e ge n e r a t io n离子交换剂或吸附剂失效后,用物理或化学方式使其恢复到 原型态交换能力的工艺过程。2.0.7 0 净水塔 c l e a r-w a t e r t o w e r将压力式无阀滤池或单阀滤池与泵房、加药间、水塔合并建 造的一种小型净水构筑物。2.0.7 1 一体化净水装置 m in o r w a t e r p u r ifie r将絮凝、沉
28、 淀(澄清)、过滤等工艺组合在一起的小型净水 设备。2.0.7 2 液氣消毒法 c hl o r in e d is in fe c t io n将液氯气化后通过加氯机投入水中,以完成氧化和消毒的方法。2.0.7 3 二氧化氯消毒法 c hl o r in e d io x id e d is in fe c t io n 将二氧化氯投加水中,以完成氧化和消毒的方法。2.0.7 4 漂白粉消毒法 s o d iu m hy p o c hl o r it e d is in fe c t io n将漂白粉(次氯酸钠)投加水中,以完成氧化和消毒的方法。2.0.7 5 紫外线消毒法 u l t r
29、 a v io l e t d is in fe c t io n利用紫外线光在水中照射一定时间,以完成消毒的方法。2.0.7 6 接触氧化除铁 c o n t a c t-o x id a t io n fo r d e ir o n in g利用接触催化作用,加快低价铁氧化速度而使之去除的除铁 方法。2.0.7 7 电渗析法 e l e c t r o d ia l y s is (ED)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 膜的选择透过性,使一部分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而迁移到另一部 分水中,从而使一部分水淡化而另一部分水浓缩的过程。2.0.7 8 脱盐率 r a t e o
30、 f d e s a l in a t io n在采用膜法、蒸馏法或离子交换法去除水中阴、阳离子过程 中,去除的量占原量的百分数。2.0.7 9 反渗透法 r e v e r s e o s m o s is (RO)在膜的原水一侧施加比溶液渗透压高的外界压力,原水透过 半透膜时,只允许水透过,其他物质不能透过而被截留在膜表面 的过程。2.0.8 0 保安过滤 c a r t r id ge fil t r a t io n在膜处理前,水中对膜组件形成危害的细小杂质颗粒物被截 留的过程。2.0.8 1 活性氧化铝除氟 a c t iv a t e d a l u m in a p r o c
31、e s s fo r d e fl u-o r in a t e采用活性氧化铝滤料吸附氟离子,将氟化物从水中除去的过程。2.0.8 2 混凝沉淀除氟 c o a gu l a t io n s e d im e n t a t io n fo r d e fl u o r i-n a t e投加药剂,使氟化物的氟离子形成胶体物质并沉淀而将氟离 子从水中除去的过程。2.0.8 3 离子交换法除砷 io n e x c ha n ge fo r a r s e n ic r e m o v a l 采用离子交换剂交换砷,将其从水中除去的过程。2.0.8 4 吸附法除砷 a d s o r p t
32、io n fo r a r s e n ic r e m o v a l利用吸附剂的物理和化学吸附作用,将砷从水中除去的过程。2.0.8 5 集中式给水系统 c e n t r a l w a t e r s u p p l y s y s t e m自水源集中取水经处理后,通过输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公 共取水点的供水系统。2.0.8 6 分散式给水 n o n-c e n t r a l w a t e r s u p p l y s y s t e m干旱地区或居民稀少的山区,由用户自行取用水的给水方式。2.0.8 7 雨水收集给水系统 r a in c o l l e c t io n
33、a n d w a t e r s u p p l y s y s t e m通过收集贮存雨水以满足供水需要的分散式给水系统。2.0.8 8 手动泵给水系统 s e l f-p u m p in g w a t e r s u p p l y s y s t e m 以地下水为水源,设置手动泵提升供水的分散式给水系统。2.0.8 9 山泉水给水系统 s p r in g w a t e r s u p p l y s y s t e m以山泉水为水源,建造引泉池和供水管道供水的分散式给水系统。2.0.9 0 截潜水给水系统 p hr e a t ic w a t e r s u p p l y
34、 s y s t e m以潜水为水源,经渗渠或集水井收集后由重力管道供水的分 散式给水系统。2.0.9 1 集蓄水池给水系统 r a in-w e l l w a t e r s u p p l y s y s t e m 收集、c存雨水,建造大口井或家用水窖的分散式给水系统。103给 水 系 统3.1给水系统选择3.1.1 给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规划、城市给水管网延伸 的可能性、水源、用水要求、经济条件、技术水平、地形、地 质、能源条件等因素进行方案综合比较后确定。3.1.2 无条件建设集中式给水系统的居住点,可采用分散式给 水系统。分散式给水系统可选用雨水收集给水系统、手动泵给水 系统
35、等。3.1.3 给水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原有给水设施和构筑物的利用。3.2常用工艺流程3.2.1 对地下水水源,可采用下列工艺流程:1 原水水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规定的三类以上水质指标时,可采用:1)自流式消毒剂2)抽升式2 当地下水含铁、锰、氟、砷以及含盐量超过现行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规定的水质指标限值时,应进行净11化处理,其净水工序流程选择应符合本规程第1 0 章的有关规定。3.2.2对地表水水源,可采用下列工艺流程:1 原水浊度长期不超过2 0 NTU,瞬时不超过6 0 N T U 时,可采用:消毒剂2 原水浊度长期不超过5 0 0
36、 NTU,瞬时不超过1 0 0 0 NTU 时,可采用:12可采用:地 表 水 3 原水浊度长期超过5 0 0 NTU,瞬时超过5 0 0 0 NTU时,4 微污染的地表水应根据原水水质,通过试验参照下列工 艺流程选用:混凝剂 消毒剂混合_ 1-E池 I I水W-用 户泵清水池13分散式给水系统常用的工艺流程:1)在缺水地区,可采用雨水收集给水系统:消毒剂注:蓄水池即水窖、水柜。2)有良好水质的地下水源地区,可采用手动泵给水 系统:消毒剂地下水一手动泵-用户4)0,-炭吸附池水-池用泵水 一 管 一 用 泵 网 户活 性炭 吸附 池_V氧触也01臭接池T|规7 K序 常净工 凝 混 Y氧剂_f
37、预化 tI 水泵 地表水144设计水量、水质和水压4.1设 计 水 量4.1.1 镇(乡)村设计供水量应由下列各项组成:1 生活用水;2 公共建筑用水;3 工业用水;4 畜禽饲养用水;5 管网漏损水和未预见用水;6 消防用水。4.1.2 生活用水定额应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资源充沛 程度、用水习惯,在现有用水定额基础上,结合镇(乡)村规划 和给水专业规划,本着节约用水的原则,综合分析确定。当缺乏 实际用水资料的情况下,可按表4.1.2 选用。表4.1.2镇(乡)村生活用水定额给水设备类型社区类别最高日用水量 L/(人 d)时变化系数从集中给水龙头 取水村庄20 503.52.0镇(乡)区2
38、0602.52.0户内有给水龙头 无卫生设备村庄30 703.。1.8镇(乡)区40 902.01.8户内有给水排水卫生设备 无淋浴设备村庄401002.51.5镇(乡)区85 1301.8 1.5户内有给水排水卫生设备 和淋浴设备村庄1301902.01.4镇(乡)区1301901.7 1.4注:分散式给水系统生活用水定额:干旱地区1020L/(人 (!);半干旱地区2030L/(人 d);半湿润或湿润地区3050L/(人 d)。154.1.3 工业用水量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工业类别和规模、生产工艺要求,结合现有工业用水资料分析确定。当缺乏实际用 水资料的情况下,可按表4.1.3 选用。
39、表4.1.3各类乡镇工业生产用水定额工 业 类 别用 水 定 额工 业 类 别用 水 定 额榨油630m 3/t制砖712m 3/万块制品加工515m 3/t屠宰0.31.5m 3/头制糖1530m 3/t制革0.3 1.5m 3/张罐头加工1040m 3/t制茶0.20.5m 3/担酿酒20 50m 3/t注:若有其他工业类别时,可参照相关工业用水定额选用。4.1.4 畜禽饲养用水量可按表4.1.4 选用。表4.1.4畜禽饲养用水定额畜 禽 类 别用 水 定 额畜 禽 类 别用 水 定 额马、驴、骡4050L/(头 d)育肥猪3040L/(头 d)育成牛5060L/(头 d)鸡0.51.01
40、7(只 d)奶牛70120L/(头 d)羊510L/(头 d)母猪6090L/(头 d)鸭1.02.0L/(只 d)注:本表中用水定额未包括清扫卫生用水。4.1.5 公共建筑用水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规范GB 5 0 0 1 5 的有关规定执行,也可按生活用水量的8%2 5%计算。4.1.6 管网漏损水量和未预见水量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 5%2 5%计算。4.1.7 消防用水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 0 0 1 6 的有关规定执行。允许间断供水或完全具备消防用水 蓄水条件的镇(乡)村,在计算供水能力时,可不单列消防用 水量。164.1.8水厂设计规模应按本
41、规程第f 1.1 条第1 5 款的最高日 水量之和确定。4.1.9 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应根据镇(乡)村的规模、聚 居形式、生活习俗、经济发展水平和供水方式,并结合现状供水 变化情况分析确定。在缺乏实际用水资料情况下,综合用水的日 变化系数和时变化系数宜按以下规定确定:1 日变化系数宜采用1.3 1.6,规模较小的供水系统宜取 较大值;2 全日供水工程的时变化系数,可按表4.1.9 确定;表4.1.9全日供水工程的时变化系数供水规模Q (m 3/d)1000 Q 5000200 Q 1000Q 200时变化系数Kh1.82.02.02.32.33.0注:企业日用水时间长且用水量比例较高时,时
42、变化系数可取较低值;企业用水量比例很低或无企业用水量时,时变化系数可在2.03.0范围内取值。用水 人口多,用水条件好或用水定额高的取较低值。3 定时供水工程的时变化系数宜采用3.0 5.0,日供水时 间长,用水人口多的应取较低值。4.2水 质4.2.1 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 水卫生标准GB 5 7 4 9 的有关规定。4.3 水 压4.3.1 当按直接供水的建筑层数确定给水管网水压时,其用户 接管点处的最小服务水头,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层为1 0 m;2 二层为1 2 m;3 二层以上每增加一层其服务水头增加4 m。175水源和取水5.1 水 源5.1.1 水源
43、选择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勘察。所选水源应水质良好,水量充沛,易于保护。5.1.2 水源水质应符合下列要求:1 采用地下水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 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 4 8 4 8 的规定;2 采用地表水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 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 8 3 8 的规定。5.1.3 当水源水质不能满足本规程第5.1.2 条要求时,应采取 相应的净化工艺,使处理后的水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 水卫生标准GB 5 7 4 9 的要求。5.1.4 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取水量应小于允许开采量;用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年保证率
44、宜不低于 90%。5.1.5 多水源地区,在选择水源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5.1.6 对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必须建立水源保护区。保护区内 严禁建设任何可能危害水源水质的设施和一切有碍水源水质的行 为。水源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地下水水源保护1)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和井的影响半径范围应根据水源 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方式、开 采水量和污染源分布等情况确定,单井保护半径应 大于井的影响半径且不小于5 0 m;2)在井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应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 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应修建渗18水厕所和污废水渗水坑、堆放废渣和垃圾或铺设污 水渠道,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
45、3)雨季时应及时疏导地表积水,防止积水入渗和漫溢 到井内;4)渗渠、大口井等受地表水影响的地下水源,其防护 措施应遵照本条第2款执行。2地表水水源保护1)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可能污染水 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事 项的告示牌;2)取水点上游1 0 0 0 m 至下游l OOin 的水域,不应排入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护范围内,不应堆 放废渣、垃圾及设立有毒、有害物品的仓库或堆栈;不得从事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3)以水库、湖泊和池塘为供水水源或作预沉池(调蓄 池)的天然池塘、输水明渠,应遵照本条第2款第1 项执行。5.2取水构筑物5.2.1 地下
46、水取水构筑物位置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并应 符合下列要求:1 位于水质好,不易受污染的富水地段;2 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地区;3 按照地下水流向,在 镇(乡)村的上游地区;4 尽量避开地质灾害区和矿产采空区;5 施工、运行和维修方便。5.2.2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形式选择,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通 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井适用于含水层厚度大于4 m,底板埋藏深度大于8 m。井壁管管径宜为2 0 0 6 0 0 m m,井深宜在3 0 0 m 以内,管井的结构、过滤器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 5 0 2 9 6 的有关规定。2 大口井适用于含水层厚度5 m
47、左右,底板埋藏深度小于 1 5 m。井径宜小于8 m,一般采用4 m。大口井应就地取材,用 砖、石等砌筑,也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井壁沉井法施工。3 渗渠主要用于集取浅层地下水、河流渗透水和潜流水,适用含水层厚度小于5 m,渠底埋藏深度小于6 m,集 水 管(渠)断面宜按流速0,5 0.8 m/s、充满度0.4 0.8 计算,内径或短 边长度应不小于6 0 0 m m,管(渠)底最小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2%。渗渠外侧应做反滤层3 4 层,每层2 0 0 3 0 0 m m,最内 层滤料的粒径应略大于进水孔孔径。两相邻反滤层的滤料粒径比 宜为2 4。4 泉室适用于泉水露头,流量稳定,覆盖层厚度小于
48、5 m。泉室容积视泉涌水量和用水量确定,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 5%5 0%计算。5.2.3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采取防止地面污水渗入的措施;2 过滤器有良好的进水条件,结构坚固,抗腐蚀性强,不 易堵塞;3 大口井、渗渠和泉室应有通风措施;4 有测量水位的条件和装置;5 位于河道附近的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应有防冲刷和防淹 措施。5.2.4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通过 技术经济比较确定:1 位于水质较好的地带;2 靠近主流,有足够的水深,有稳定的河床及岸边,有良 好的工程地质条件;3 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地区;4 尽可能不受泥沙、漂浮物、冰凌、冰絮等影响;2
49、05 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不得妨碍航运 和排洪;6 施工和运行管理方便。5.2.5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形式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可选 择固定式(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活 动 式(浮船式、缆车 式)、低坝式或底栏栅式取水构筑物。5.2.6 取水构筑物的防洪标准不得低于当地的防洪标准,日供 水能力小于1 0 0 0 m 3 的给水系统的设计洪水重现期不得低于3 0 a;日供水能力不小于1 0 0 0 m 3 的给水系统的设计洪水重现期不得低于 5 0 a。设计枯水位的保证率,不应低于9 0%。5.2.7 在河流(水库、湖泊)中的取水头部最底层进水孔下缘 距河床的高度,应根据河流
50、的水文和河床泥沙特性、河床稳定程 度等因素确定。侧面进水孔下缘距河床的距离不宜小于0.5 m;顶部的进水孔宜高于河床1.0 m。进水孔上缘在设计最低水位下的淹没深度,应根据河流水 文、冰情和漂浮物等因素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且顶部进水时不宜 小于0.5 m,侧面进水时不宜小于0.3 m,虹吸进水时不宜小于 1.0 m,当水体封冻时,可减至0.5 m。5.2.8 取水构筑物进水孔应设置格栅,格栅间净距应根据取水 量大小、冰絮和漂浮物等情况确定,可采用1 0 3 0 m m。5.2.9进水口的过栅流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有冰絮时,可采用0.1 0.3 m/s;无 冰絮时,可采用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