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6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6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1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习寓言中的生字新词。2.学习亡羊补牢,理解寓意,懂得当一个人做了错事,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如果早听别人的劝告,损失会更少。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拔苗助长的过程,理解寓意
2、 教具:课文朗读带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朗读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听写生字词,说一说拔苗助长的意思。 二、理解:亡羊补牢 1、齐读课题 2、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3、出示图:说一说那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学生拼读并记忆字形:叼劝堵悔忠 引导学生书写生字 2、学习生词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叼走、后悔、忠告 学生理解词语,可采用互帮互助的方法理解生词,师相机点拨 四、学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学生分段朗读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要求语言简洁明了,意思完整。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那个人不什么不修羊圈
3、?不修羊圈的结果是怎样的?修了以后呢? 4、学生自由讨论,找答案,相互交流看法 5、汇报讨论结果 五、全文,指导朗读 1、全文,揭示寓意 学生自由讨论:这个养羊人的做法错在哪里? 2、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议后,再朗读 3、结合实践,说一说这个人在生活中还会存在哪些事情?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2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习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拔苗助长,理解寓意,懂得按事物自身规律办事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
4、教学难点:了解拔苗助长的过程,理解寓意 教具:课文朗读带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朗读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拔苗助长) 同学们从课题中能理解哪些内容?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师相机解释:拔高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二、质疑激趣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思考:从课题中,你想知道或了解哪些内容? 3、学生质疑,师归纳:那个人为什么要拔高禾苗?那个人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三、学习课文生字词 1、学习课文生字词 学生自由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焦、喘 学生讨论自己习字的和小诀窍 2、学习生词 学生找出文中的生词,并多读多记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 3、学
5、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质疑激趣”中的思考题 四、学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分段读课文 3、找出人物的对话读一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4、学生说一说:从这个人的话语里你有哪些想法? 学生交流,师及时引导大家体会。 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一说寓言所包含的意思。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3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4个会认字,学写6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矛盾”这则寓
6、言故事。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在朗读中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寓言二则,板书课题,认识“寓”。 2.你听过寓言故事吗?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谁来给大家说说。 3.听了这么多的寓言故事,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吗?(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一个道理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的两则寓言,你发现了什么让你奇怪的地方? 指名学生回答后,师述: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
7、能提高语言的感情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2.在看课文之前,你是否听过、看过这两则文言文?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对照译文慢一点读;(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意思。 4.指名学生说读的过程,需要帮助的地方。 5.分别指名学生读一、二则寓言。正音:揠(y)曰(yu)槁(go)鬻(y)矛(mo)盾(dn)。 6.老师范读,听的时候自己不会读的生字注音,不会断气的做好标记。 三、深入理解第一则寓言。 1.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则寓言,对照译文把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来,把知道的字、词的意思用笔写上。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
8、问题? 点拨理解以下词语: 悯:担心 揠:拔高 者:指代人 芒芒:疲惫不堪 曰:说 病:在课文里指累了 槁:干枯的意思 3.小组合作读、齐读。读的时候想一想它的意思,看能不能和译文的意思联系起来。 4.挑战自己:不看译文,老师读一句,学生说一句意思。 5.指名上台讲述这个故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解题。 (1)逐字分析。揠:拔。助:帮助。 (2)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的意思(拔高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2.讨论: (1)这个人帮禾苗长高了吗?为什么? (2)想一想这人错在哪里? (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你能举出例子来吗? 五、熟读课文。 1.指导朗读。 2.
9、自由读。 3.背诵课文。 六、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字形:寓、悯、趋。 2.讨论交流。 3.指导写字:“寓”上下结构,下边不能写错。 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趋:半包围结构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检查背诵揠苗助长。 2.从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自相矛盾。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再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A: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B: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 A:名学生读。 B:指名学生说句子的意思。 C
10、: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好夸的语气)。 D: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 三、总结全文,明白含义。 1.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2.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你能举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来吗?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自由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 “矛”字不能丢掉最后一撇,“盾”字半包围结构,“陷”的右边两横不能连在一起。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理解课文
11、内容,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蕴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我们过去学习了一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学课外一定还阅读了不少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文章。) 2.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哪些同学看过或听过刻舟求剑这
12、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范读课文。 3.让学生将课文与以前学习的课文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师述: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刻舟求剑这篇文言文仅53个字,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4.自由朗读课文。 5.指名读,正音。涉(sh)、坠(zhu)、遽(j)、契(q)。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根据译文自己试着理解课文意思。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点
13、拨理解以下词语: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匆忙;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用刀雕刻。 惑: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迷惑不理解的意思。 3.教师用简笔画画出“江面”,然后指名上台利用“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教具演示故事,边演示边讲故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解题。 (1)逐字分析。舟:小船。求:找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出“刻舟求剑”的意思。(照船上刻的记号去寻找航行中丢失的宝剑。) 2.讨论: (1)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
14、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 (2)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跟着变化。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才能成功。) (4)你能举出根据情况变化处理事情获得成功的例子吗? 五、熟读课文。 1.指导朗读。 2.自由读。 3.背诵课文。 六、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字形。 2.讨论交流。 3.给“糊涂”找反义词,并用“糊涂”说一句话。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检查背诵刻舟求剑。 2.从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狐假虎威。 1
15、.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再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意思。 (1)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2)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 4.参照译文,练习讲课文故事。 (1)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2)启发想象:森林里有哪些动物看到了老虎跟在狐狸的后面,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3)指名讲故事,相机帮助理解重点句和难句。 三、拓展延伸,理解含义。 (1)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假虎威”的“假”是?“假借”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学了课文
16、,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了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3)延伸:出示下面一段话: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一个汉*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地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逆”的声母是鼻音“n”,不是边音“l”。 2.自由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曰”要注意与“日”区别,“狐、狸”两个字的反犬旁不要写得太宽,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逆”和“违”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从内到外,“
17、畏”字下面不要写成“”。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钟”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理解本文意思,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掩耳盗铃”造句。 教学准备 图片、小黑板、投影仪、动画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略)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放动画,听故事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钟(板书),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
18、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讲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 三、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四、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
19、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 (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 (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投影出示思考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
20、聪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6)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小故事。 (7)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钟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六、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钟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提示寓言掩耳盗钟与成语“掩耳盗铃”的关系。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掩耳盗钟。 4总结扩展。 同学们想象一下后来会怎样呢?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
21、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自主学习,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不直接给盗钟人的想法下判断,而把所设计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感悟空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学生在回答“偷钟人的想法对不对”这一问题时,能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插图、生活经验多方参与课堂活动)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钟”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七、拓展延伸 1小黑板:选择成语填空 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
22、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 2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 3选择作业: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用“掩耳盗铃”说一句话并背诵这则寓言。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懂得生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画蛇添足”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本剧、小黑板
23、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钟,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国古代有不少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它们往往借助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这些寓言故事见于各类文献之中,如战国策淮南子韩非子等,后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一则寓言。 二、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3个生字。 2懂得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有感情地诵读这则寓言。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2幻灯显示: (1)读准 祠赐谓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引酒且饮之()丁壮者引弦而战()
24、(3)说说句子大意: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活动安排:复述故事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则寓言故事派代表参赛。 最后师生评议,评出优胜者,颁发小奖品。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指名诵读“画蛇添足”。 2串讲课文: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3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然后交流。 明确:“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当。 4能力训练:这则寓言已成为常见的成语,请造一个句子。教师可先示范造句。学生造句后,组织大家评价是否恰当。 5全班齐读“画蛇添足”一文。 6请举出生活中与之同类的事例,并谈谈你从文中所获得的启示。 五、总结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完成了,再做
25、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画蛇添足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写出句子的大意。 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5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5个会认字,学写6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
26、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在朗读中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寓言二则,板书课题,认识“寓”。 2、你听过寓言故事吗?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谁来给大家说说。 3、听了这么多的寓言故事,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吗?(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一个道理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的两则寓言,你发现了什么让你奇怪的地方? 指名学生回答后,师述: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7、。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2、在看课文之前,你是否听过、看过这两则文言文?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对照译文慢一点读;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意思。 4、指名学生说读的过程,需要帮助的地方。 5、分别指名学生读两则寓言。正音:寓(y)悯()揠(y)曰(yu)槁(go)鬻(y)矛(mo)盾(dn) 6、老师范读,听的时候自己不会读的生字注音,不会停顿的做好标记。 三、深入理解第一则寓言。 1、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则寓言,对照译文把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来,把知道的字、词的意思用笔写上。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点拨理解以下词语: 悯:担心 揠:
28、拔高 者:指代人 芒芒:匆忙的样子。芒,通“忙”。 曰:说 病:指累了 槁:干枯的意思 3、小组合作读,齐读。读的时候想一想它的意思,看能不能和译文的意思联系起来。 4、挑战自己:不看译文,老师读一句,学生说一句意思。 5、指名上台讲述这个故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解题。 (1)逐字分析。揠:拔。助:帮助。 (2)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的意思(拔高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2、讨论: (1)这个人帮禾苗长高了吗?为什么? (2)想一想这人错在哪里? (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你能举出例子来吗? 五、熟读课文。 1、指导朗读。 2、自由读。 3、背诵课文。 六、学
29、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字形:寓、悯、曰。 2、讨论交流。 3、指导写字:“寓”上下结构,下边不能写错。 者:上下结构,注意撇的位置。 寓:上下结构,注意下半部分的笔顺。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9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禾苗不长 拔高禾苗禾苗干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检查背诵揠苗助长。 2、从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自相矛盾。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再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
30、。 指名学生读。 指名学生说句子的意思。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好夸的语气)。 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 三、总结全文,明白含义。 1、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2、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你能举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来吗?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6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成语故事。理解寓言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通过看书,查资料,小组合作等形式理解寓言。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掌握两个成语。 教学难点:懂得其中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滥竽充数。激发学
31、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通过注释自学,小组合作等形式理解寓言内容,理解其中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其中道理。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学习生字、练习朗读 二、学习滥竽充数 、默读根据注释理解古文。 、小组交流。 、指名试说意思。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则语言讲听吗? 、从这则语言中你体会带了什么? 、生活中你看过滥竽充数的事例吗? 、试背寓言。 质疑。 作业:背诵滥竽充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狐假虎威的寓意。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通过注释自学,小组合作等形式理解寓言内容,理解其中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其中道理。 教学过程: 读狐假虎威
32、。 、默读根据注释理解古文。 、小组交流。提出不懂问题 、看课件帮助理解内容 、指名试说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则寓言讲听吗? 、从这则语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活中你看过狐假虎威的事例吗? 、试背寓言 、想象故事的发展情况,续写 作业:背诵狐假虎威 板书设计: 26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狐假虎威 (冒充)(借着) 四年级下册语文寓言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寓言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 四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二则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
33、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 四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 四年级下册语文寓言教案(6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寓言教案(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 四年级下册语文寓言教案6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寓言教案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