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pdf

上传人:wj151****6093 文档编号:7383647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第一章 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

2、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 1/3 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 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

3、要用两次盖灭法。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 0.5 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

4、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1、长度的测量。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 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l千米(km)=1000 米(m)1 米(m)=10 分米(dm)=100 厘米(cm)=1000 毫米(mm)=106微米(m)=10

5、9纳米(nm)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姓名:2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读正确

6、: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了解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根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和测量对象,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了解卷尺、皮尺的用途。知道指距、步长可以粗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 滚到另一端

7、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 X 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2、体积的测量。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3),还有较小的体 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等。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

8、9立方毫米 1 升l 立方分米1000 毫升1000 立方厘米 对于一些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立方体、长方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水物水物VVV 3、面积的测量。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

9、补法、方格法等。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 1 格,不到半格的舍去.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100。在 O和 100之间分成 100 小格,则每一小格为 l。通常我们认为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但是光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容易发生错误,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物体温度的高低,这时需要借助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上面

10、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下有一个玻璃泡,装有液体。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量程。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 3 到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 读数.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体温计是一类特殊的温度计.测量范围从 3542。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

11、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所以它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如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 SARS 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第二章 观察生物 第一节 生物和非生物 1.蜗牛的身体结构包括 眼 、口 、足 、壳 、触角;它有 视觉 、味觉 、触觉、嗅觉 等感觉,没有 听觉 。2。自然界的物体根据有无 生命,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生命特征有 能呼吸 、能生长 、能繁殖后代 、对外界刺激有反

12、应 、能遗传和变异 、能进化 等。3。动物和植物最根本的区别是 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节 细胞 1.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发现的.细胞学说又是由德国科学家 施莱登 和 施旺提出来的,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2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另还具有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隔开,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保护细胞)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相比,一般还多了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其作用主要是保护和支持细

13、胞,植物细胞一般具有一定的形状。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里面的液体叫细胞液(内含有味道、气味相关的各种物质)3写出显微镜的各个结构:(1)镜座 (2)镜臂 (3)倾斜关节 (4)载物台 (5)压片夹 (6)遮光器 (7)反光镜 (8)镜筒和物镜转换器 (9)粗准焦螺旋 (10)细准焦螺旋 (11)目镜和物镜 4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 安放 对光 放片 调焦 观察 5使用显微镜要注意的问题:(1)如果从目镜看到要观察的物体在左上边,要移动到中间,载玻片该往 左上 边移。(2)向 内 旋转 粗 准焦螺旋,物镜会快速上升;向 久 旋转 细 准焦螺旋,物镜会慢慢下降。一般先用

14、粗准焦螺旋 找到物象,再调节 细准焦螺旋 使物象更清晰。(3)要使观察的视野最亮,可以把 遮光器 最大的光圈对准 通光孔 ,并且用反光镜的 凹 面镜观察。(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 。(5)显微镜由 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后,它的视野会 变暗 ,细胞数目会 变少 ,细胞的体积会 变大 ,细胞结构会变得 更清晰 .4 6、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 清水 ,将洋葱表皮展开后盖上盖玻片,不能留有气泡,最后滴上 红墨水 染色。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发现 1)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说明 洋葱表皮撕的太厚或没有在载玻片上展平,2)视野中发现黑色圆圈,说明 装片中气泡太

15、多,应该 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7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滴一滴 生理盐水 ,做成装片后最后用 亚甲基蓝 染色。8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第三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与许多生物一样,都来自一个细胞 受精卵 ,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 分裂 、生长 和 分化 的结果。2、细胞分裂是指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特点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细胞核内出现 染色体 ,并 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结果 细胞数目增加(如果是单细胞生物还意味着生物个体的增加)3、细胞生长的结果是 使细胞

16、的体积增大 。4、细胞分化是指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变化,结果是 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5、用橡皮泥分裂来模拟受精卵分裂的方法是 模拟实验法 。用图来表示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方法是 模型法 .6、组织是 形态相近,功能和结构相同的细胞群 。植物组织 保护组织 细胞排列整齐,具有保护作用 输导组织 细胞呈管状,具有运输功能 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具有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机械组织 细胞呈细长形,细胞壁增厚,对植物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分生组织 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具有分裂产生新细胞的作用 动物组织 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吸收和分泌物质的作用 分布:皮肤,内脏器官表面

17、结缔组织 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具有运输和支持等功能 分布:血液,软骨,肌腱 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分布:四肢躯体,心脏,胃肠等器官 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组成,具有接受刺激,产生传导兴奋的功能 分布:神经,脑,脊髓 7、皮肤由外到内分 表皮、真皮 、皮下组织 三层,皮肤是人体内最大的由多种组织构成的 器官。构成皮肤的组织有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皮肤的血管和神经分布在 真皮 内,如果损伤皮肤导致出血或感觉疼痛,则必须是伤到了 真皮 .8、器官是由许多种 组织 按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具有一定 功能 的结构。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

18、种子(生殖器官)。9、系统是功能相近的 器官 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能完成一项或多项 生理活动 的结构。人体的八大系统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10、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其中唾液腺分泌 唾液;胃分泌胃液;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肠腺分泌肠液 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11、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 细胞 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第四节 常见的

19、动物 5 1、分类是一种把某些 特征 相似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科学方法。2、关于生物分类的三个观点:分类必须有明确的标准 、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分类可以逐级进行 。3、对生物的科学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 形态结构 、生活习性 以及生物之间的 亲缘关系 等为依据进行分类的,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界 、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 种 是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对生物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 二歧分类法 。3、生物的分类等级越高级,生物之间的相同点就越 少 ;生物的分类等级越低,生物之间的相同点就越 多 .4、动物根据体内有无 脊椎骨 ,可分为 脊椎动物 和 无脊椎动物 。其

20、中脊椎动物包括:鱼 类、爬行 类、两栖 类、鸟 类和 哺乳 类.鱼的共同特征 生活在 水中 ,用 鳃 呼吸,用 鳍 游泳,体表有 鳞片 ,体温 不恒定 ,生殖方式为 卵生 。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 幼体生活在 水中 ,用 鳃 呼吸,有尾无四肢;成体生活在 水中或陆地 ,主要用 肺 呼吸,无尾有四肢,体温 不恒定 ,生殖方式为 卵生 爬行动物 体表有 鳞片 或甲,一般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鸟的共同特征 体表有 羽毛,前肢化为翼 ,胸肌发达,体温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 哺乳动物 全身被 毛 ,体温 恒定 ,生殖方式为 胎生 ,幼体用 母乳 喂养 5、两栖动物最主要的特征是 幼体

21、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 ;哺乳动物最主要的特征是 胎生、哺乳 。五大类脊椎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 鸟类和哺乳类 ,体温不恒定的是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五大类脊椎动物中,只有 哺乳类 是胎生的,其它四类都是 卵生 的。6、无脊椎动物包括:(举一代表动物);原生动物 ,如 草履虫;线形动物 ,如 蛔虫 ;节肢动物 ,如 蝴蝶;环节动物 ,如 蚯蚓 ;扁形动物 ,如 涡虫;腔肠动物 ,如 水母;棘皮动物 ,如 海星;软体动物 ,如 蛤 。7、昆虫属于 节肢 动物门 昆虫 纲,它是动物成员中最多的家族,其身体结构特点是:体内没有 骨骼 ,而在体表有一层 外骨骼,身体分为 头、胸、腹 三部分,有 三

22、对足,两 对翅。第五节 常见的植物 1、植物根据能否产生 种子 ,可分为 种子植物 和 无种子植物 。(1)种子植物根据 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 ,可分为 被子植物 和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用种子繁殖,代表植物:郁金香、睡莲、玉兰、油菜、樟树、苹果树等 (能结出果实的全部都是)裸子植物 有根、茎、叶、种子,用种子繁殖,代表植物:马尾松、黑松、水杉、银杏、苏铁、侧柏等 (松、杉、柏都是)6(2)无种子植物中:蕨类 有根、茎、叶,用孢子繁殖,代表植物:蕨、胎生狗脊 苔鲜类 茎、叶但无根,用孢子繁殖,代表植物:葫芦藓、地钱 藻类 无根、茎、叶分化,代表植物:水绵、紫菜、海

23、带 2五类植物是 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其中只有 藻类 有可能是单细胞植物,它不可能由任何器官;其它四类植物一定是多细胞植物,而且都是一定的器官.3 被子植物 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裸子植物 分布很广,其中大多数 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 ;蕨类植物 生活在树林、田野、河流或湖泊边的 阴湿 环境中;苔藓植物 生活在树干、墙头或其他 潮湿 的环境中;藻类植物 生活在池塘和海洋(水环境)中.第六节 特种的多样性 1生物体一般由细胞构成,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可将生物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2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

24、个细胞完成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各种)细菌 。3 衣藻 属于 植物 ,因为它体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4 草履虫、变形虫 属于 动物,例如:草履虫,体内没有叶绿体,它靠 口沟 摄取食物,靠 食物泡 消化食物,用 肛胞 排出食物残渣,用 伸缩泡 排出废物,靠 纤毛 的摆动而运动。5 酵母菌 属于 真菌 。6绝大多数的动物和植物都是 多细胞生物 ,动物中只有 原生动物 是单细胞动物,其它的无脊椎动物和所有的脊椎动物,一定是多细胞动物.所以 草履虫、变形虫 也可说属于 原生动物 。7大多数生物灭绝的原因是因为丧失了 栖息地,其中人类的砍伐森林、开荒 和 排放垃圾等

25、活动都会使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8 为了保护 自然环境 ,特别是为了 保护珍稀动物 和 具有代表性 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这样的地区叫做 自然保护区 ;如我国广东省的 鼎湖山,吉林省的 长白山,四川的 卧龙山,贵州省的 梵净山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经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 6378 千米,两极半径是 6357 千米,即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长 21 千米,仅差 0.33,所以地球是一个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 的椭球体。赤道周长约 4 万 千米。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事例有: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 、环球航行 、月食 、登高望远 、

26、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 等。(注意:日食只能证明月球是圆的.)3“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的实验是一个 模拟实验 ,该实验 不能 证明地球是球体。4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内可分为 地壳、地幔、地核 三层.地壳:平均厚度约为 17 千米 ;地幔:17 千米2900 千米 ;地核:2900 千米以下,可分为 外地核 和 内地核,外地核呈 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 固态。5 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 岩石圈 .第二节 地球仪和地图 1地球仪是表示 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 .地图是以 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2经线和纬线:(1)经线

27、是地球仪上连接 南北两极的线 ,也叫 子午线 .7 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 相等 。(2)赤道是 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纬线是 与赤道平等的线 。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除两极点外都是 圆 ,长度 不同 ,赤道 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在两极成 一点 。(3)如何区分不同的经线和不同的纬线?方法:给经线和纬线标定度数,这就是经度和纬度。中、低、高纬度的分界 030,3060,6090.赤道的纬度为 00 ,赤道以北是 北纬 ,赤道以南是 南纬 ,越往北纬度越 高 ,越往南纬度越 高 ,南极点和北极点的纬度为 900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

28、条经线为 0经线 (也叫 本初子午线 )。比较不同经线的经度可以发现,在东经部分,往东经度数不断 升高 ;而在西经部分,往西经度数不断 升高 。(4)讲述意义:0经线 (也叫 本初子午线 ):东西经分界线 0纬线 (也叫 赤道 ):南北纬分界线,南北半球分界线 20W,160E 经线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 以东,160E 经线以西 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 经线以东 为西半球)(5)经线和纬线的详细知识见下表:经线的特点 几条重要的经线 纬线的特点 几条重要的纬线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2)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3)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 平 分

29、为 两 半球。1)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它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2)西经 20o和东经160o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180o经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1)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3)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点。1)0o纬线(赤道),是南北 半球的分界线。2)南北回归线(23o26),是 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3)南、北极圈(66o34)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的分界线,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思考:某人发现自己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低纬度,他此时的位置是 200W 300S 经线

30、(经度)纬线(纬度 0)形状特征 半圆 圆(南极点和北极点为点)位置关系 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相互平行 长短 等长 赤道最长,纬度越高越短 指示的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最大度数值 180 90 0的确定 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赤道 度数的变化规律 O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至 180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 90 分布规律 无数条,除 0和 180外,其余度数的都有 2 条 无数条,除 0和 900外,其余度数的纬线有 2 条 从两极看的形状 辐射状 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8 划分半球的界线 20W、160 E 赤道(0 纬线)3。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 、方向 、图例和注记 。(1)地图的含

31、义: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2)比例尺:比例尺表示 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我们通常把小于或等于 11000000 的比例尺叫 小 比例尺;大于或等于 1100000 的比例尺叫 大比例尺。说出比例尺的含义:11000000 图上 1 厘米表示实地距离 1000000 厘米(10 千米)。比例尺常有 线段式 、数字式 、文字式 三种表现方式。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地图的适用性质也不同。一般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 小 ,描述的内容也比较 详细 ;而小比例尺地图则反之。(3)方向:地图上方向常用三种表示方法:经纬网 定向法、指向标 定向法、一般 定向法

32、。其中精确度最高的是 经纬网 定向法,最常用的是 一般 定向法.在一般定向法中,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是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图例:用来表示河流、城市等各种各样的地球事物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5)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 等.第三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 1识别岩石通常可以根据 岩石的外观特征和组成岩石物质的特性。2根据 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三类。3三类岩石的成因与特征 类型 成因 特征 常见岩石 岩浆岩 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 有明显的矿物质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 花岗

33、岩、玄武岩 沉积岩 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形成的 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这是区别于其它两种岩石的主要特征)。有些有明显的砂粒或砾石.石灰岩、砂岩(另:页岩、砾岩)变质岩 是地壳中已生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 常有片状的结构 大理岩(另:板岩)4岩石的应用:(1)优质建筑材料;(2)工艺品材料;(3)形成各种矿产资源 第四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 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2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 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

34、被人们察觉。3地壳变动的证据:意大利那不勒斯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断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褶皱(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喜马拉雅山区)的海洋生物化石;火山喷发;地震。4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于 地球内部。5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6火山(1)结构: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2)喷发物:气态(水蒸气、二氧化硫等,以水蒸气为主)、液态(熔岩流)和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9 (3)分类: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死活山、休眠火山。(4)分布: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35、5)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6地震: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只占地震中的少数)(1)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如图所示)震源: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震中:震源正对着地面上的地方。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2)分布: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3)地震发生的前

36、兆:马不进圈、井水喷涌、异常屡现、出现地光 (4)防震自救的措施。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要冷静、快速地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第五节 泥石流 1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2泥石流形成的原因:(1)自然原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如改变地面形态和土层结构,或改变地面植被的状况)。

37、3泥石流的暴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4泥石流的危害: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5泥石流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当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6泥石流的防御措施: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等措施都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或降低危害程度。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1大陆漂移说。(1)提出者:魏

38、格纳(2)主要依据:大西洋两岸轮廓可拼性;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有亲缘关系。(3)主要内容:地球上的陆地在 2 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缺点:没有对大陆漂移理论的动力来源做出科学的解释。2海底扩张说。1 0 (1)提出者:赫斯和迪茨(2)主要依据: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3)主要内容: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海底扩张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

39、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问题。3板块构造学说(1)创立的基础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说(2)主要内容:地球的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3)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4)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4板块与地壳活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4板块运动.(1)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裂谷或海洋(例证:大西洋、东非大裂谷)。(2)板块相撞(消亡边界)地区。大洋板

40、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板块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弧或海岸山脉(例证:太平洋西部的岛弧链、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例证:马里亚纳海沟)。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例证: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第 7 节 地形和地形图 一基础梳理 1海拔和相对高度。(如图所示)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图中甲地的海拔为1500 米,乙地的海拔为 500 米.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图中甲相对于乙的高 度为 1000 米.2常见的地形: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地形类型 特 征 平原 海拔 200 米以下,平坦,起伏很小

41、 丘陵 相对高度不超过 200 米,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山地 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 高原 海拔 500 米以上,内部相对高度小,范围大 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 3等高线地形图: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用来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可参见上图)(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2)等高线密集处表示陡坡.(3)等高线稀疏处表示缓坡。(4)等高线重叠处表示悬崖。(5)等高线内部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增高,表示山峰;其中内部很小的封闭曲线表示山顶。(6)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即等高线突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1

42、1 (7)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水向中部集中)山谷中能发育成河流。(8)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山脊水向两侧分流)。(简单理解:等高线朝向山顶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背向山顶凸出的为山脊.)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对应关系见下图:4地形的变化。(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量,它能使地表起伏加大,具有阶段性。地壳运动:褶皱一隆起一高山或高原 断层一凹陷一盆地或低地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能在短时间内使局部地形发生急剧变化 (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它能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表现形式:风、流水、波浪、冰川作用,侵蚀-高山削低

43、 搬运 堆积低谷填平 流水作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溶洞、平原、三角洲.风力作用:沙漠、风蚀城堡 冰川作用:角峰、冰斗谷 (3)地形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 1 节 物质的构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 一种微粒 .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 原子 或 离子 等微粒构成的。分子十分很小(用电子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见较大的分子)。2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1)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称为热运动);(3)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

44、力。3酒精和水混合实验:现象:混合后的总体积分小。结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解释:当两者混合时,不同分子相互进入到分子的空隙中 注:若同种物质混合,如 100mL 水与 100mL 混合,则总体积不变.芝麻与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它并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隙。1 2 4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了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很大,而液体和固体中分子间的间隙较小。5扩散: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进入到分子的空隙中的现象。扩散现象证明了:一是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二是 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之中 。闻到花香是香味分子扩散造成的,可证明分子在热运动,但飞舞的雪花、飘扬的灰尘

45、、掉落的树叶等都是物体,它们本身不是分子,因而这些现象都不是扩散现象,都不能证明分子热运动。6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空隙的大小(水例外)和扩散速度的快慢:气液固 ,即:气体 扩散大于 液体 扩散大于 固体 扩散。7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 温度 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 剧烈 ,扩散现象就越 快 .8观察较大物质分子的器材是 扫描电子显微镜 ,观察细胞的仪是 普通光学显微镜 。9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这说明冰中水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液态水中的要 大。10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11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一长段时间后,发现它们结合在一起了,这就是扩散现象,它既说明了固体物质的分子

46、间有间隙,也说明了固体分子也在热运动.12物体难以被压缩说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物体难对被拉断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其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距离增加时斥力和引力同时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多,故表现出很强的引力;当距离减小时斥和引力同时增加,但斥力增加得多,故表现出很强的斥力。13两个铅柱被粘合在一起很难被拉开,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第 2 节 质量的测量 1 一切物体都是由 物质 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 质量 。物体所含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 大 .判断某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方法:看其含有的物质多少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含有的物质增多其质量增大,如果含有的物质基础

47、减少则其质量减小。)2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 形状 、状态 、温度 、位置 的变化而变化。3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 千克 ,单位符号是 kg 。还有一些常用单位:吨、克、毫克.1 吨 1000 千克,I 千克 1000 克,1 克=1000 毫克。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 千克 1 公斤 1 斤 500 克 1 两 50 克 4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案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而是测力工具)实验室中常用 天平 来测量质量,其中常用的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5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1 是 分度盘 2 是 指针 3 是 托盘 4 是 平衡螺母

48、5 是 横梁 6 是 横梁标尺 7 是 底座 8 是 游码 6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 水平 桌面上.(2)调平:将 游码 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 中央 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思考:当指针偏转时,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偏左,左边的平衡螺母向 右 调,右边的平衡螺母向 右 调;指针偏右,左边的平衡螺母向 左 调,右边的平衡螺母向 左 调。(3)称量:砝码和物体的放置要求:左物右码 左盘物体质量 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 大 加到 小 ,等砝码加到指针离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不多时(在

49、 1 3 中央刻度线左边),应向 右 移动 游码 (此时 不能 移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再次平衡。思考:如果在测量 5 克食盐的质量,在称量过程中如何调节天平平衡?在左盘中增减食盐使天平重新平衡 。如果在测量一小包食盐的质量时,在称量过程中如何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中增减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 。(4)整理器材:用 镊子 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 移回“0”刻度线处。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将上述公式变为左盘砝码总质量右盘物体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求解。即 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实际上,托盘天平有关读数的一个真正的等式是:m左=m右+

50、m游(前面正确称量与位置放反的称量其实都符合这个等式)另请注意:不能 用手去触摸天平托盘和砝码 砝码用 镊子 拿取,轻拿轻放 不可把 潮湿的物品 或 有腐蚀性化学药品 直接放在天平 托盘 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 相等 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称量范围)。天平游码在读数时,要看游码 左 边所对的刻度值。)。第 3 节 物质的密度 一、密度的概念 1。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 质量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计算公式:体积质量密度 Vm(与m、V 无关),可变形为Vm和mV 公式中表示 密度 ,m 表示 质量 ,V 表示 体积 .对公式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