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_-_完美版 - 副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_-_完美版 - 副本.doc(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题 目 设计一个“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 学 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通信工程(本)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指导教师 职称 二一五年六月五号设计报告成绩 (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设计报告交院实验室保存。设计一个“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摘要:交换技术经历了从模拟交换到数字交换在到程控交换的阶段,程控数字交换的特点是控制系统依靠事先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引导微分处理机对各种信令进行处理,对交换网络和接口进行必要的控制。单一的S接线器不能单独构成数字交换网络,而T接线器可以单独构成,但是T接线
2、器容量受到限制,因此本设计四级接线器,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形成无阻塞型数字交换网。采用多集线器构成的数字交换网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利用时间接线器和空间接线器的不同组合以得到一定容量要求,在交换器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提高PCM的复用度。关键词:程控交换;S接线器;T接线器;数字交换网络;PCM复用度目 录第1章 绪论11.1 选题背景11.2 设计参数及内容1第2章 时分数字交换网32.1 时分数字交换网基本概念32.2 时间(T)接线器32.2.1 T接线器的基本组成32.2.2 T接线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42.3 空间(S)接线器72.3.1 S接线器的基本组成72.3.2 S接线器的两种控制
3、方式和控制原理8第3章 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设计113.1 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络设计原理113.2 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络设计113.3 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络工作原理13第4章 网络阻塞分析174.1 阻塞的概念174.2 网络阻塞重要参数174.2.1 话务量174.2.2 占用概率分布174.3 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阻塞分析18结论19参考文献20第1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通信技术在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发挥着先导和带动作用。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新业务不断涌现, 通信和数据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息交流方式。交换技术就是实现通信的最重要最
4、有效的手段。数字交换机的诞生不但使 交换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对开通非 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数字交换机上既能进行电路交换,又能进行分组交换,而且能实现话音和非话业务等多种业务通信,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1。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目前高速通讯网络性能的瓶颈集中在高速交换系统,研究、设计和制造高速交换系统对目前高速通讯网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交换算法的研究与实现虽然是研究多年的老课题,但由于现在的交换机在不停的更新换代,所以对新的交换算法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使我们更应对这些基础的东西增加更多的注意力。而且随着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高速大容量的交叉连接或交换设备和芯片的性能
5、也在大幅度的提高。程控数字交换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产物,是数字 网、移动通信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关键设备,在电信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数字交换和数字传输为基础的数字 网已能向用户提供良好的话音及相关新业务。近20年以来,程控数字 网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程控交换技术在交换领域也出现了新情况,即“新技术层出不穷,多种新技术同时发展,技术可选择性不易确定及各个学科技术相互交叉”2。1.2 设计参数及内容本课题介绍的是“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的原理及设计。第一至二章主要介绍课程设计前期准备工作和时分数字交换网络的原理及优势;第三章介绍数字交换网络即T接线器、S接线器以及输入控制、
6、输出控制的原理;第四章介绍TSST接线器的设计原理和系统分析;第五章计算TSST接线器的网络阻塞。从本设计的基本机构来看,前三章属于基本内容,后三章属于课程设计的主题。本设计在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系统结构时,花费的时间较多。对前三章的基本内容不宜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参数:输入级:128个T接线器;输出级:128个T接线器;每个接线器要求16线,每条HW线复用度为32;中间级:S型接线器,接线法自定设计内容:(1)T、S接线器的工作原理(2)系统组成(含系统图)(3)系统工作原理(举例说明,以某一个时隙交换为例)(4)网络阻塞讨论及分析第二章 时分数字交换网2.1 时分数字交换网基本概念
7、在数字程控交换机中,来自于不同用户和中继线的话音信号被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被复用到不同的PCM复用线上。这些复用线连接到数字交换网络。为实现不同用户之间的通话,数字交换网络必须完成不同复用线之间的时隙交换,即将数字交换网络某条输入复用线上某个时隙的内容交换到指定的输出复用线上的指定时隙。数字交换机中的A,B两个用户通话时经数字交换网络连接的简化示意图,如图2-1所示。AAAABBB数字交换网络HW1 TS2 TS2 TS31 TS31HW3图2-1 数字交换机中两用户通话经数字交换网连接的简化示意图2.2 时间(T)接线器2.2.1 T接线器的基本组成T接线器的作用是完成同一复用线(母线)上的不
8、同时隙的交换。即将T接线器中输入复用线上的某个时隙的内容交换到输出复用线上的制定时隙。T接线器的结构如图2-2所示。由图可见,T接线器主要由话音存储器(SM)、控制存储器(CM)以及必要的接口电路组成。SM和CM都包含若干个存储单元,存储器单元数量等于复用线的复用度。为了简化,通常将SM和CM用示意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语音存储器存储用户的语音信号。注意这里的语音信号是数字形式的并行码,因此在实际存储前需要将PCM复用线上送来的串行码进行串/并变换,变换为并行码。在交换机中,SM不仅可以存储语音信号,也可以存储用户的数据信息,以及信号音设备提供的数字化的信号音等。由于SM用来存放语音信号的PCM编
9、码,所以每个单元的位元数至少为8位。控制存储器的作用是存储处理机的控制命令字,控制命令字的主要内容用来指示写入或读出的语音存储器地址。设控制存储器的位元数为i,复用线的复用度为j,则应满足2ij)1。 语音存储器 SM控制存储器CM SS语音信息S 控制命令字 TS1 TSj 时钟 CLK 图2-2 T型接线器的结构2.2.2 T接线器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T接线器可以有两种控制方式:输出控制方式和输入控制方式。在两种控制方式下,语音存储器(SM)的写入和读出地址按照不同的方式确定。(1)输出控制方式采用输出控制方式的T接线器的工作原理如图2-3所示。输出控制方式也叫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T接
10、线器的输入线的内容按照顺序写入话音存储器(SM)的相应单元,即输入复用线上第I时隙的内容就写入SM的第I个单元。话音存储器的写入地址,是由时钟信号分频后得到的。而输出复用线某个时隙应读出话音存储器的哪个单元的内容,则由控制存储器的相应单元的内容来决定,即控制存储器的第j个单元存放的内容k,就是输出复用线第j个时隙应读出的话音存储器的地址。控制存储器的内容是在呼叫建立时由计算机写入的,在此呼叫接续期间,控制存储器j单元的内容保持不变。例如,在图3-3中,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线上TS6的内容S交换到输出线的TS20上,为完成这个交换,计算机在呼叫建立时将控制存储器第20单元的值设置为6;在此呼叫接续
11、期间,输入复用线TS6的内容S按照数序写入话音存储器的6单元,而在时隙20时,由于控制存储器的20单元的内容是6,就将话音存储器6单元的内容S输出到输出线的TS20,从而完成规定的交换。SMSS S60TS TS20 631 CLK 写 读CM02031 写 读 CLKCPU图2-3 输出控制方式下工作的T型接线器的工作原理图3(2)输入控制方式采用输入控制方式的T接线器的工作原理如图2-4所示。输入控制方式也叫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采用输入控制方式时,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上某个时隙的内容,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哪个单元,由控制存储器相应单元的内容来决定。即控制存储器的I单元的内容j,就是输入复
12、用线TSi的内容应写入的话音存储器的地址j。同样,控制存储器的内容,是在呼叫建立时由计算机控制写入的。而输出复用线的某个时隙,就依次读出话音存储器相应单元的内容,即在时隙k时,就将话音存储器的k单元的内容读出,输出到输出线的TSk。话音存储器的读出地址,是由时钟信号分频得到的。例如,在图2-4中,要将输入线上TS6的内容S交换到输出线的TS20,在建立这个交换时,计算机将控制存储器的6单元的值设置为20,在这个呼叫接续期间,由于控制存储器的6单元的值为20,就将输入线TS6的内容S写入话音存储器的20单元,而在时隙20时。就将话音存储器20单元的内容S读出并输出到输出线的TS20,完成交换。S
13、M SS SS SS200 TS6 TS20 20 31 写 读 CLKCM0 631 写 读 CLKCPU图2-4 输入方式下工作的T型接线器的工作原理图32.3 空间(S)接线器2.3.1 S接线器的基本组成S型接线器的作用是完成在不同复用线之间同一时隙内容的交换,即将某条输入复用线上某个时隙的内容交换到指定的输出复用线的同一时隙4。S接线器的组成结构如图2-5所示。由图可见,S接线器主要由一个连接n条输入复用线和n条输出复用线的n*n的电子接点矩阵、控制存储器组以及一些相关的接口逻辑电路组成。S接线器交换的时隙信号通常是并行信号,因此,在实际交换系统中,如果交换的话音信号是8位的数字信号
14、,则图2-5所示的交叉矩阵就应该配备8个,每个完成1位的交换。当然这8个交叉矩阵是在同一组控制存储器中控制命令控制下并行工作的。电子交叉点矩阵由高速门电路构成的多路选择器组成。矩阵的大小取决于S接线器的内容,例如88的交叉矩阵可由8个8选1的选择器构成。控制存储器共有n组,每组控制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数等于复用线的复用度。第j组控制存储器的第I个单元,用来存放在时隙I时第j条输入(输出)复用线应接通的输出(输入)线的线号。设控制存储器的位元数为i,S接线器的输入(输出)线的数目为n,则控制存储器的位元数应满足以下关系: HW1 HW1 HW2 HW2 HW3 HW3 CM1 CM2 CM3 0 1
15、 . . m图2-5 S接线器的组成结构42.3.2 S接线器的两种控制方式和控制原理S型接线器有输入和输出两种控制方式。在输出控制方式下,控制存储器是为输出线配置的。对于有n条输出线的S接线器来说,配备有n组控制存储器CM1-CM,设输出线的复用度为m,则每组控制存储器都有m个存储单元。CM1控制第1条输出线的连接,在CM1的第I 个存储单元中,存放的内容是时隙I时第1条输出线应该接通的输入线的线号。Cm2控制第2条输出线的连接,以此类推,CMn控制第n条输出线的连接。控制存储器的内容是在连接建立时由计算机控制写入的5。在输出控制方式下工作的S接线器的工作原理如图2-6所示。由图可见,由于控
16、制存储器CM1的1号单元值为n,所以输出线HW1在时隙1时与输入线HWn接通,将输入线HWnTS1上的内容C交换到输出线HW1的TS1上,CM1的2号线单元的值为2,所以输出线HW1在时隙2时与输入线HW2接通,将输入线HW2TS2的内容e交换到输出线HW的TS。gdahebigfcfbiidahec21n21n2n1 TS3 TS2 TS1 TS3 TS2 TS1 HW1HW1HW2 HW2HWn HWn CM1 CM2 CMn 0 1 2 3 31图 输出控制方式下工作的S接线器的工作原理在输入控制方式时,控制存储器是为输入线配置的,在控制存储器CM的第I个单元中存放的内容,是第9条输入复
17、用线在时隙I时应该接通的输出线的线号。在输入控制方式下工作的S接线器的工作原理如图2-7所示。gdahebihfcfagdcieb21n21n2n1 TS3 TSTS TS3TS2 TS HW1HW1HW2 HW2HWn HWn CM1 CM2 CMn 0 1 2 3 31 图2-7 输入控制方式下工作的S接线器的工作原理第3章 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设计3.1 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络设计原理TSST为四级交换网络,两侧是T接线器,中间是S接线器对于有n条输入复用线和n条输出复用线的交换网络而言,需要配置2n套接线器。其中一个n条复用线在输入侧,称为初级T接线器,将输入线上的某个时隙的内容交
18、换到选定的交换网络内部公共时隙;另一个n套在输出侧,称为次级T接线器,将交换网络内部的公共时隙的内容交换到输出线的定制时隙。交换网络内部能够提供的公共时隙的数量决定了交换网络中能够形成的话路通道的数量。中间的S接线器主要由相应设计的线路来决定,是用来将交换网络内部运载用户信息的公共时隙,从一条输入侧复用线上交换到规定的一条输出复用线上。而初级T接线器和次级T接线器一般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一般将数字交换网络的输入端称为上行通路,用来与用户信息的发送端相连;将数字交换网络的输出级称为下行通道,用来与用户信息的接收端相连,TSST交换网络结构图如图3-1所示。T1TnT2T111T2Tn Snm交叉
19、矩阵S mn交叉矩阵 图3-1 TSST数字交换网络3.2 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络设计128个初级T接线器和128个次级T接线器,经过串并变换后,输出为8线,1个816的S接线器(S1)和一个168的S接线器(S2)。16个S1接线器和16个S2接线器为一组,一共8组,初级T1接线器可实现64个时隙之间的交换。第一个初级T接线器的8条输出线分别与每组S接线器的第一个S1接线器的第一条输入线相连,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初级T接线器的8条输出线分别与每组S接线器的最后一个S1接线器的最后一条输入线相连。每组的S1接线器的输出线分别与组内的S2接线器的输入线相连。第一个S1接线器的16条输出线分别连接
20、组内16个S2接线器的第一条输入线。同理,最后一个S1接线器的16条输出线分别连接组内16个S2接线器的最后一条输入线。第一个次级T接线器的8条输入线分别与每组S接线器的第一个S2接线器的第一条输出线相连,同理,最后一个次级T接线器的8条输入线分别与每组S接线器的最后一个S2接线器的最后一条输出线相连。TSST网络方框图如3-2图所示。 串并转换 并串转换 T S S T 8 16 16 8 8 16 16 8 8 16 8 1616 8 16 8 16 16 (512) 8 8 (512) 0 0 0 0 15 0 15 0 0 16 15 15 16 (512) 8 8 (512) 127
21、 15 15 127 7图3-2 TSST网络方框图3.3 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络工作原理TSST时分数字交换网络工作原理如图3-3所示。初级T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 S1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 S2接线器采用输处控制方式,次级T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 初级T接线器 S1接线器 S2接线器 次级T接线器 (输出控制) (输出控制) (输出控制) (输入控制) A 10AA23 13 BBB20BBB10AAA20 SMA1 SMB1 0 0TS10 ITS5 ITS21 TS10HW1 5 10 HW1 64 64 输入 输出 S1 S1 0 0 0 021 5 21 5 64 64
22、64 64 CMA1 CM3 CM3 CMB1 SMA2 S2 S2 SMB2 0 0 0 0 TS20 ITS21 ITS5 TS20 20 21 5 20 HW2 HW2 64 64 64 64 CM2 CM1 0 0 21 5 64 64 CMA2 CMB2图3-3 TSST网络的工作原理A到B的交换:将用户A的话音信息的PCM编码由交换网络的上行通道HW1的TS10,交换到用户B占用的下行通道HW2的TS20,交换网络内部时隙选用ITS5 。为了完成这个交换,计算机在呼叫建立时将初级T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CMA1(5)的值设置为10,将S1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CM3(5)的值设置为1,将S
23、2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CM1(5)的值设置为3,将次级T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的CMB2(5)的值设置为20。由于初级T接线器采用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上行通路HW1的TS10传送来的用户A的话音信息的PCM编码写入其话音存储器SMA1(5),在时隙5时被读出并送到其输出端,也是S1接线器输入线HW1的ITS5。由于S1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S1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CM3(5)的值为1,所以S接线器的输入线HW1与输出线HW2在时隙5接通,也是S2接线器输入线HW2的ITS5。由于S2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S2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CM3(21)的值为2,所以S1接线器的输入线HW2与输出线HW1在
24、时隙21接通。将用户A的话音的PCM编码传送到S2接线器的输出线HW2的TS5,即次级T接线器SMB2的输入线的ITS5,由于次级T接线器采用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由其输入线TS5传送来的用户A话音信息被写入话音存储器SMB2(20),因CMB2(5)的内容是20,所以在时隙20时,用户A的话音信息从SMB2(20)读出被传送到HW2,完成了规定的交换。B到A的交换:将用户B的话音信息的PCM编码从交换网络的上行通路的HW2的TS20交换到用户A占用的下行通路的HW1的TS10。其内部时隙ITS采用反相法来确定。采用反向法时,两个通路的内部时隙相差半帧,公式为Y=(X+n/2)mod n,式
25、中Y为反向通路的内部时隙号,X为正向通路的内部时隙号,n为每帧的时隙数(即复用度)。(X+n/2)mod n表示(x+n/2)对n取余。在本传输过程中,反向通路的内部时隙号为Y=(X+n/2)mod n=(5+32/2)modn=21,因此反向通路的内部时隙为ITS21。为了完成这个交换。计算机在呼叫建立时将初级T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CMA2(21)的值设置为20,将S1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CM2(21)的值设置为2,将S2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CM2(21)的值设置为3,将次级T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的CMB2(5)的值设置为20。由于初级T接线器采用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上行通路HW2的TS20传送
26、来的用户A的话音信息的PCM编码写入其话音存储器SMA2(20),在时隙20时被读出并送到其输出端,也是S1接线器输入线HW2的ITS21。由于S1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S1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CM2(21)的值为2,所以S接线器的输入线HW2与输出线HW1在时隙21接通,也是S2接线器输入线HW2的ITS21。由于S2接线器采用输出控制方式,S2接线器的控制存储器CM3(21)的值为2,所以S1接线器的输入线HW2与输出线HW3在时隙21接通。将用户B的话音的PCM编码传送到S2接线器的输出线HW1的TS21,即次级T接线器SMB1的输入线的ITS21,由于次级T接线器采用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27、方式,由其输入线TS21传送来的用户B话音信息被写入话音存储器SMB1(10),因CMB2(21)的内容是10,所以在时隙10时,用户B的话音信息从SMB1(10)读出被传送到HW1,完成了规定的交换。第4章 网络阻塞分析4.1 阻塞的概念 阻塞是指由于网络的内部连接方式引起的入出线之间不能建立连接的情形,即某一出线为空闲状态却不能被连接。在多级交换网络中,由于拓扑结构的不同安排,将会出现内部阻塞的问题。 无阻塞网络分为严格无阻塞网络、可重排无阻塞网络、广义无阻塞网络。严格无阻塞网络是指不管网络处于何种状态,只要连接的起点和终点空闲,任何时刻都可建立一个连接,且不影响网络中建立的其他连接。可重排无阻塞网络是指不管网络处于何种状态,只要连接的起点和终点空闲,任何时刻都可在网络中直接或者对已有连接重新选择路由来建立一个连接。广义无阻塞网络是指一给定的网络存在着固有阻塞的可能,但也有可能存在着一种精巧的选路方法,使得所有的阻塞均可避免,而不必重新安排网络中已建立起来的连接。4.2 网络阻塞重要参数4.2.1 话务量话务量反应了 负荷的大小,与呼叫发生强度和平均占用时长有关。呼叫发生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呼叫次数;平均占用时长是指每个呼叫的平均持续时间。当使用相同的时间单位时,呼叫发生强度与平均占用时长的乘积,就是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