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版1-8章节练习题_单凤儒_09会计自考_中小企业管理课程资料.pdf

上传人:hg158****2095 文档编号:7370184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版1-8章节练习题_单凤儒_09会计自考_中小企业管理课程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三版1-8章节练习题_单凤儒_09会计自考_中小企业管理课程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版1-8章节练习题_单凤儒_09会计自考_中小企业管理课程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版1-8章节练习题_单凤儒_09会计自考_中小企业管理课程资料.pdf(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40 页 管理学基础总复习 第一章 管理系统 第一节 管理系统与管理职能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2、管理系统 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和子系统,按照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3、管理职能 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功能或程序,即管理者在实施管理中所体现出的具体作用及实施程序或过程,具体包括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执行这些职责的程序或过程。4、计划职能 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计划职能一般包括:调查与预测,制定目标,设计与选择活动方式等一系列工作。5

2、、组织职能 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组织结构并推进组织协调运行的工作过程。组织职能一般包括:设计与建立组织结构;合理分配职权与职责;选拔与配置人员;推进组织的协调与变革等。6、领导职能 是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领导职能一般包括: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运用权威,实施指挥;激励下级,调动其积极性;进行有效沟通等。7、控制职能 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控制职能一般包括:制订标准、衡量工作、纠正出现的偏差等一系列工作过程。二、填空 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2、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目标)3、管理行为,就是促进(有效实现目标)的活动 4、管理的

3、本质是(协调)5、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 6、管理的性质是人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7、管理能力是一种在实践中习得的(心智技能)7、管理系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是(管理者或管理主体)8、管理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9、管理者的首位职能是(计划职能)10、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管理者总是或多或少地承担不同性质的(组织)职能 11、(领导)职能是管理过程中最经常、最关键的职能。三、简答 第 2 页 共 40 页 1、简述管理的必然性 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管理广泛适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管理

4、已成为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 2、如何理解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目标;促进目标实现的程序与功能,即管理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管理的性质是人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3、如何理解管理系统的概念 管理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和子系统,按照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管理系统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可以看作是管理系统的子系统,而且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管理系统是一个层次结构。其内部划

5、分成若干子系统,并组成有序结构;而对外,任何管理系统又成为更大社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 管理系统是整体的,发挥着整体功能,即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其管理功效的大小。而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必须是为实现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服务的 四、论述 1、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专业又是一门艺术?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存在着客观规律性。管理作为科学,就是指人们发现、探索、总结和遵循客观规律,在逻辑的基础上,建立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并在管理实践中应用管理原理与原则,使管理成为在理论指导下的规范化的理性行为。管理又是一门艺术。管理虽然可以遵循一定的原理或规范办事,但它绝不是“按图索骥”的照章操作行为。管理理论作为

6、普遍适用的原理、原则,必须结合实际应用才能奏效。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千变万化的管理对象,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地、创造性地运用管理技术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管理的艺术与技巧,这就是所谓管理是艺术的涵义。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种科学与艺术的划分是大致的,其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说它是科学,是强调其客观规律性;说它是艺术,则是强调其灵活性与创造性。而且,这种科学性与艺术性在管理的实践中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作用,共同发挥管理的功能,促进目标的实现。就管理的突出特征而言,“实践重于理论,艺术多于科学”。管理作为实践性极强的应

7、用学科与社会活动,其实践的经验与成效远远重于理论的价值与意义;管理主要处理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矛盾,而人的心理规律和社会规律又不像自然规律那样“刚性”与精确,这必然导致管理在应用中体现的千变万化的艺术性多于循规守则的科学性。2、试述管理系统的构成 管理系统是由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媒介和管理环境构成的。管理目标是管理功能的集中体现。管理目标是管理系统建立与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系统必须围绕目标建立与运行。所有的管理行为都是为了有效实现目标。管理主体即管理者,是管理系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管理对象,作为管理行为的受作用一方,对管理成效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 第 3 页 共

8、40 页 影响作用。主要指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机制与方法是管理主体作用于管理对象过程中的一些运作原理与实施方式、手段。管理机制在管理系统中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它是决定管理功效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而管理方法则是管理机制的实现形式,是管理的直接实施手段,具有过河所必需的“桥”与“船”的作用 管理环境是指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和。第二节 管理主体管理者 一、名词解释 1、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二、填空 1、按管理层次划分,管理者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2、按管理工作的性质与领域划分,管理者可以分为(综合管理者

9、)和(职能管理者)3、负责整个组织或其所属单位的全面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称为(综合)管理者 4、在组织内只负责某一类管理职能的管理人员称为(职能)管理者 5、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管理者可以分为(直线管理人员)和(参谋人员)6、有权对下级进行直接指挥的管理者是(直线管理人员)7、对上级提供咨询、建议,对下级进行专业指导的管理者是(参谋人员)8、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与文化素质)、(基本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9、用来表示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尺度或衡量的指标是(智商)10、用来表示人的感知、调控与处理情感能力的尺度或衡量的指标是(情商)三、简答 1、简述管理情商的构成要素 自我感知,即对自我情感

10、的感知能力;自我调控,即自我调节与控制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即激发自己的激情与斗志的能力;感知他人,即认知并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激励他人,即影响与激励他人情感的能力;情感融通,即促进自身与他人情感融通的能力 四、论述 1、试述管理者的技能 管理学者 R.L.卡兹提出管理者必须具备三方面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能力。技术技能包括:专业知识、经验;技术、技巧;程序、方法、操作与工具运用熟练程度等。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人际技能包括:观察人,理解人,掌握人的心理规律的能力;人际交往,融洽相

11、处,与人沟通的能力;了解并满足下属需要,进行有效激励的能力;善于团结他人,增强向心力、凝聚力的能力等。概念技能,或称构想技能。即指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概念技能包括:对复杂环境和管理问题的观察、分析能力;对全局性的、战略性的、长远性的重大问题处理与决断的能力;对突发性紧急处境的应变能力等。除此之外,还应该有第四种管理技能,即行政技能 行政技能。这是指管理者提高权威,组织资源,协调活动的一种行政性能力。行政技能包括:构建组织内的权力平衡,加强个人地位,巩固权力基础的能力;依据目标,科学分配组织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能力;巧妙运筹与安排时间与空间要素,协调

12、各种 第 4 页 共 40 页 活动与工作过程的能力等。不同层次管理者对管理技能需要的差异性。上述四种技能,对任何管理者来说,都是应当具备的。但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由于所处地位、作用和职能不同,对四种技能的需要程度则明显不同。高层管理者尤其需要概念技能,而且,所处层次越高,对这种概念技能要求越高。这种概念技能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高层管理者素质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准。与之相反,基层管理者更重视的却是技术技能。由于他们的主要职能是现场指挥与监督,所以若不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就难以胜任管理工作。2、试述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 在当今时代进行有效而成功的管理,最重要的管理者素质就是创新。创新是现代管理者素质的

13、核心。创新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创新意识。管理者要树立创新观念,要真正认识到创新对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并在管理实践中,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这是涉及创新态度和勇气的问题。管理者在工作实践中,不但要想到创新,更要敢于创新。要有勇于突破常规、求新寻异、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创新思维。不但要敢于创新,还要善于通过科学的创新思维来完成创新构思。没有创造性思维,不掌握越轨思维的方法与技巧,不采用科学可行的创造性技法,是很难实现管理上的突破与创新的。创新能力。管理创新是靠创新能力实现的。创新能力是在管理实践中,由相关的知识、经验、技能与创造性思维综合形成的。第三节 管理客体管理对象与

14、管理环境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组织 所谓社会组织,是指为实现特定目的,完成特定任务而与社会规程结合在一起的人的群体。一般指具有法人资格的群体。2、管理环境 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管理实施和管理效果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总和。二、填空 1、(资源要素)是构成组织的细胞,其动态组合与运行构成了职能活动 2、,组织资源或要素包括(人员)、(资金)、(物资设备)、(时间)和(信息)等 3、管理对象中的核心要素是(人)4、管理对象的关键性要素是(资金)5、在组织的资源要素中,(物资设备)是社会组织开展职能活动,实现目标的物质条件与保证 6、在组织的资源要素中,(时间)是组织的一种

15、流动形态的资源,也是重要的管理要素。7、在组织的资源要素中,(信息)既是组织运行、实施管理的必要手段,又是一种能带来效益的资源 8、按存在于社会组织的内外范围划分,管理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9、管理的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和(社会与心理环境)第 5 页 共 40 页 三、简答 1、简述组织管理与环境的关系 管理与所处的环境(主要指外部环境)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三种关系 对应关系。社会组织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社会上的诸种因素总是不可避免地在组织内部体现出来。交换关系。组织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影响

16、关系。首先,组织的管理受外部环境的决定与制约;但同时,组织的管理也会反作用于外部环境。2、组织如何加强对环境的管理 环境对组织的生存发展及对管理的决定与制约作用,要求管理者必须抓好环境管理,能动地适应环境,谋求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组织加强对环境的管理主要要做好了解与认识环境、分析与评估环境和能动地适应环境三个方面的工作。在能动地适应环境方面主要体现为:要主动适应一般环境;要积极干预、主动影响任务环境;利用稳定环境快速持续发展;以权变管理应对多变的动态环境。四、论述 1、试述管理对象的内容 管理,总是对一个群体或组织实施的,所以,管理对象首先可以理解为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任何

17、社会组织为发挥其功能,实现其目标,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源或要素。管理,正是通过对这些资源或要素进行配置、调度、组织,才使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所以,这些资源或要素就成为管理的直接对象 任何组织要实现其功能或目标,就必须开展一些职能活动,形成一系列工作或活动环节。只有对这些职能活动或工作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协调,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这样,这些职能活动或工作环节也成为管理的对象。因此,管理的对象应包括各类社会组织及其构成要素与职能活动。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作为管理对象是一体的。资源要素是构成组织的细胞,其动态组合与运行构成了职能活动;资源与活动又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组织及其行为。资源、活动、组织是管理对象的

18、不同形态,它们都受管理行为的作用,共同影响着管理的成效和组织目标的实现。第四节 管理媒介管理机制与管理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机制 所谓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2、管理方法 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和协调管理要素的工作方式、途径或手段。3、经济方法 是指依靠利益驱动,利用经济手段,通过诱导和满足被管理者物质需要而促进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4、行政方法 是指依靠行政权威,借助行政手段,直接指挥和协调管理对象以实现目标的方法。第 6 页 共 40 页 5、法律方法 是指借助国家法规和组织制度,严格规制管理对象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一种方法。6、社会学心理学方法 是指借助社

19、会学和心理学原理,运用教育、激励、沟通等手段,通过满足管理对象社会心理需要的方式来调动其积极性的方法。二、填空 1、管理机制以(管理结构)为基础和载体 2、一个组织的管理结构主要包括(组织功能与目标)、(组织的基本构成方式)、(组织结构)和(环境结构)3、管理机制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4、管理机制是由一系列子机制构成的,对于一般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三个子机制 5、组织中最基本的管理机制是(运行机制)6、(动力机制)是指管理系统动力的产生与运作的结构与机理 7、社会组织动力机制中最基本的力量是(利益驱动)8、动力机制主要由(利益驱动)

20、、(政令推动)和(社会心理推动)三方面构成 9、约束机制,是指对管理系统行为进行(限定与修正)的功能与机理。10、约束机制主要包括(权力约束)、(利益约束)、(责任约束)、(社会心理约束)等方面的约束因素 11、按作用的原理不同,管理方法可分为(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和(社会心理学方法)11、按方法的定量化程度不同,管理方法可分为(定性管理方法)和(定量管理方法)12、按所运用技术的性质不同,管理方法可分为管理的(软方法)和(硬方法)13、经济方法的特点表现在(利益驱动性)、(普遍性)和(持久性)14、行政方法的特点表现为(强制性)、(直接性)、(垂直性)和(无偿性)15、法律

21、方法的特点表现为(高度强制性)和(规范性)16、社会学心理学方法的特点表现为(自觉自愿性)和(持久性)三、简答 1、简述管理机制的特征 内在性;系统性;客观性;自动性;稳定性;可调性 2、简述管理机制的现实应用价值 研究与运用管理机制是深化管理,提升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根本举措,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管理的水平 管理机制是加强科学管理的依据 管理机制的转换与创新是组织(企业)改革的核心 3、简述管理方法现代化的含义 实现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实现管理方法的最优化;管理方法的文明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四、论述 1、如何完善与有效应用管理方法 加强管理方法的科学依据;要弄清管理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正确地

22、运用管理方法;研究 第 7 页 共 40 页 管理者与管理对象的性质与特点,提高针对性;了解与掌握管理环境因素,采取适宜的管理方法;注意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 第二章 管理思想 第一节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 一、名词解释 1、霍桑试验 1927年,梅奥应邀参加并指导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有关科学管理的试验,研究工作环境、物质条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通常称“霍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率提高的原因不在于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在于人的因素;生产不仅受物理、生理因素的影响,更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二、填空 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出现了(科学管理),

23、标志着人类系统的管理理论的诞生 2、在管理理论创立与发展的早期,管理理论主要是沿着两个方向发展的:一是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管理之中,而形成的(组织技术流派);二是强调人的作用,注重对人的行为与人群关系的研究,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流派)。3、古典管理理论强调组织技术的作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组织的有效性)为目标。4、古典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一是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现场管理)为重点,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二是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以企业的(整个活动)为研究重点,以(组织管理)为中心。5、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是(泰罗)。6、(梅奥)亲身参与并指导了具有

24、特殊意义的“霍桑实验”,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提出要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从而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三、简答 1、简述古典理论产生的背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日趋复杂;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企业由特殊的雇佣人员经理、厂长、领班进行管理;职业管理者将过去积累的经验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2、简述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的管理思想 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指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韦伯对权力进行了分类,分为法定的权力、传统的权力和超凡的权力 3、简述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梅奥认为企业中的人首先是“社会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人们的相互

25、关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 四、论述 1、试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与贡献 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工时研究与劳动方法的标准化;科学挑选与培训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实行“例外原则”;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第 8 页 共 40 页 2、试述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管理思想与贡献 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概括,将其归纳为六大经营职能: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及管理活动。最早提出管理的职能,提出了管理的五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系统地总结管理的一般原则,提出企业管理的 14 项原则;对等级制度与沟通

26、的研究;重视管理者的能力与训练 第二节 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作为一个学派,是指把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广泛地应用于管理中来,建立一系列新的组织管理方法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管理理论体系。2、行为科学 就是运用多学科知识研究人类行为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科学 3、系统管理理论 是运用一般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考察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以系统解决管理问题的理论体系。4、权变理论 认为不存在无条件适用于一切组织的最好的管理方法,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

27、具体条件,探索与采用不同的、最适宜的管理方案、模式和办法 5、企业再造 为了飞越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business process)作根本的重新思考与彻底翻新 二、填空 1、进入 50 年代以后,管理理论出现了一种分散化的趋势,形成了诸多的学派,被称之为管理理论的(“热带的丛林”)2、进入 60 年代后,管理理论的研究出现一种集中化的趋势,学者们先提出(系统管理)理论,力求建立统一的管理理论;后来又提出更加灵活地适应环境变化的(权变管理)理论 3、管理科学的核心就是寻求(决策的科学化)。4、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8、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5、现代行为科学是在早期(人际关系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马斯洛)、(赫兹伯格)、(麦戈雷戈)6、系统管理学说的基础是(普通系统论)7、卡斯特等人的系统管理学说,包括(系统观念)、(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三个方面 8、非理性主义倾向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强调(企业文化)9、企业再造的核心是企业(流程)的再造 三、简答 第 9 页 共 40 页 1、简述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背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连续化,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空前提高;企业规模急剧扩大,出现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市场竞争激烈,市

29、场环境变化多端,这些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日趋复杂。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既对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又为管理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持,科技成果被广泛用于管理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问题。2、简述管理科学理论的主要特点 管理科学的核心就是寻求决策的科学化;注重定量分析,在管理决策中广泛应用数学工具和数量模型,认为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 3、简述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观点 认为管理是一种普遍而实际的过程,尽管各类组织的性质不同,不同类型与层次管理者的实际工作有多大的差别,但他们所履

30、行的基本管理职能是相同的。即都在履行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职能 他们深入分析每一项管理职能,如该职能的特点与目的、职能的基本结构、职能的过程与技术方法、实施的障碍及排除方法等,以总结出管理的原理、原则、方法技术,以便更好地指导管理实践 该学派设计出一个按管理者实际工作过程的管理职能来建立管理理论的思想构架,把一些新的管理原则与技术容纳在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及控制等职能框架之中,从而建立起更加实用的理论体系 4、简述经验学派的主要观点 这一学派最关注的是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经验的,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是最值得借鉴的,远比那些纯理论更有价值 主张通过对实际经验的研

31、究来概括管理理论 在对实际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经理的管理职责:为企业确定目标;建立组织,选拔人员;鼓励人们做好工作;对企业成果与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促进职工的成长与发展 提出目标管理等现代管理方法与技术 5、简述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重视人在组织中的关键作用,注重探索人类行为的规律,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 强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一致性 主张打破传统组织结构和关系造成的紧张气氛,在组织中恢复人的尊严,实行民主参与管理,使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由命令服从变为支持帮助,由监督变为引导,使员工自我控制,自主管理 6、简述社会系统学派的主要观点 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组织无论规模大小、层次高低,都存在共

32、同的目标、协作意愿和信息沟通三个基本要素;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是组织发展的两项重要原则;管理者的权威来自下级的认可,即管理人员的权限取决于指挥下属的命令是否为下属所接受;经理人职能 7、简述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第 10 页 共 40 页 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决策行为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并是管理活动成败的关键 对于决策的程序、准则、类型及其决策技术等作了科学的分析,提出在决策中应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佳化”准则 强调不仅要注意在决策中应用定量方法、计算技术等新的科学方法,而且,要重视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8、简述系统论的主要思想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33、、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是按一定规律、一定方式组成的整体;系统的层次性。每一个系统都归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而每个系统内部又存在着组成这一系统的子系统 9、简述非理性主义倾向的主要观点 批判传统管理中的纯理性主义,认为过分注重结构、组织和量化方法的管理模式已经过时;主张应以人为核心,注意人的感情,强调灵活多变与创新,要“返回到基点”倡导对管理实务的研究,主张要注重研究企业的管理实务,采用松散的体系,总结生动、实用的管理“经验之谈”重视对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在总结中提出以“软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高度重视企业文化。非理性主义倾向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强调企业文化,以重视和

34、倡导企业文化为其主要特征 10、简述企业再造流程的过程 诊断原有流程;选择需要再造的流程;了解准备再造的流程;重新设计企业流程 第三节 组织文化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文化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条件下,组织在生产与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创造或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作风和团体氛围的总和 二、填空 1、组织文化主要由(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物质(行为)文化层)三层所构成 2、组织文化的核心层是(精神文化层)3、(制度文化层)属于组织文化的中间层,具有将精神文化转化为物质文化的功能 4、(物质(行为)文化层)是组织文化的表层,具有表达精神文化的功能,主要由(动态的行为文化

35、)和(静态的物质文化)构成 三、简答 1、简述组织文化的功能 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 2、简述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组织文化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协调 组织文化建设要立足国情,并把传统的文化精华与最先进的时代特征紧密地结合起来 第 11 页 共 40 页 组织文化建设要服务于组织的宗旨和战略目标,并形成自身特色 组织文化建设要形成以组织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 组织文化建设要有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并注重实效 3、组织文化建设的阶段有哪些 识别与规划阶段;培育与强化阶段;确立与巩固阶段;变革与发展阶段 四、论述 1、试述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精神

36、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形成组织全体成员共同信奉与追求的价值观;培育组织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营造健康向上的团体氛围 组织的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按照现代组织要求推进组织基本制度的改革与建设;建设体现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组织结构与体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改造与完善组织与成员中现存的传统习惯、习俗、行为方式、交际准则、传播网络等软制度 物质(行为)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用组织共同的价值观与组织精神,教育与激励组织成员,使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塑造产品与服务形象;美化优化组织的外观形象;建树组织的技术优势、设备优势、队伍形象等 第三章 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概述 一、名词解释 1、计划职能

37、广义的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全过程;狭义的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作的谋划和安排。二、填空 1、计划职能在各项管理职能中的地位集中体现在(首位性)上。2、(目标)是计划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行动的方向 3、计划职能的中心环节是(设计与抉择方案)三、简答 1、简述计划职能的重要性 计划是实施管理活动的依据;计划可以增强管理的预见性,规避风险,减少损失;计划有利于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员工思想行动;计划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效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2、简述计划职能的程序 分析环境,预测未来;制定目标;设计与抉择方案;编制计划;反馈计划执行情况 单元一

38、:环境分析与问题界定能力 一、名词解释 第 12 页 共 40 页 1、企业的一般环境 是企业经营所共同面对的环境,对每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都产生虽然间接,然而却是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一般环境主要有: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社会与心理环境等 2、企业的任务环境 是某一个或某一类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所直接面临的环境,主要指产业环境 3、价值链分析 就是对企业各种经营活动(含基本活动与支援活动)领域与环节,进行深入地分析。一方面可以对每一项价值活动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是对各项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找出优势与劣势,以提高价值的创造能力 4、鱼刺图法 鱼刺图法

39、是由日本东京大学的尹什卡瓦教授首创的。该图以所要分析的问题为鱼的主干;然后在鱼的骨干的两侧画出若干鱼刺,每根鱼刺代表一种导致问题的原因或影响因素,并予标出。根据需要,鱼刺上还可以生出更小的鱼刺,代表更次一级的原因或因素。这种方法将多层次、复杂的原因或因素直观化、条理化、明了化,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分析手段。二、填空 1、在进行企业经营环境分析时,通过外部环境的分析,主要是要找出企业经营的(机会),发现企业经营的(威胁)2、在进行企业经营环境分析时,企业内部环境的分析,主要包括对(营运范畴)、(企业的管理体制)、(企业文化)进行分析。通过内部环境的分析,要发现(劣势),找出(优势)。3、对企业经营影

40、响较大的一般环境主要有(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社会与心理环境)等 4、任务环境中最直接、最明显影响企业经营的是(市场)5、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提出了产业竞争结构的分析模型,通过对五种竞争力的研究分析任务环境。他认为一个产业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这五种竞争力量分别为:(新加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接近程度)、(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现有企业的竞争)6、外部环境分析的关键是要(找出企业发展的机会与面临的危胁)7、(价值链)也称增值链,是指企业创造价值的一系列经营活动所组成的链条 8、价值链分析是建立在

41、(企业的经营是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理念基础上的 9、波特将价值活动区分为两大类,即:(基本活动)和(支援活动)10、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基础主要有(质量)、(效率)、(创新)、(顾客)11、管理问题就是指(管理实际与预期标准之间的差异)12、在搜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选择科学的方法,主要包括(搜集信息的方法)、(观察问题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等 13、搜集信息的方法种类很多,主要有(数据资料搜集法)、(访谈(座谈)法)、(现场调查法)、(工作报告法)。三、简答 1、简述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分析的基本内容 分析经营的各种营运范畴;分析企业制度与组织结构;分析企业的文化因素;在分析的

42、基础上,找出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 2、简述建立竞争优势的策略 成本领先策略。即通过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显著地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地降低成本,第 13 页 共 40 页 使本企业的成本明显的低于竞争对手,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产品差异化策略。即通过需求调研与产品开发,向市场提供紧密适应顾客需求,具有特殊功能或鲜明特色的优质产品。使得本企业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从而形成竞争优势 专一化策略。即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或某个细分市场,以求在狭窄的市场面构建经营优势 3、导致企业失败的隐患与劣势有哪些?企业经营环境情况不明,缺乏清晰的战略;技术落后,没有优势的产品结构与品牌;营销乏力,不能有效地占领市

43、场;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僵化,管理观念与管理方式落后;企业惯性严重,缺乏创新与活力 4、企业消除劣势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深刻认识企业隐忧的严重危害,树立危机意识;深入分析企业内部环境,找出并正视企业存在的劣势;通过改革、重组、调整、加强等多种手段,堵塞漏洞,消除隐忧;建立完善的结构与机制,从根本上消除隐忧的再发生 5、简述管理问题分析界定的基本内容 确定管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找出原因,挖掘根源;管理问题相关的条件与环境;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与思路 四、论述 1、试述分析与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程序 第一阶段:发现问题 明确标准 建立高效的环境扫瞄系统,对管理活动与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搜集相关信息。以预期

44、标准为依据,对所扫描到的信息进行比较衡量,以确定是否出现差异,即问题。如发现问题,就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描述 第二阶段:界定问题。经过认真分析,确定管理问题的性质与程度 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与深层根源。对与这一问题相关的环境与条件作出分析与评价。在分析界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破解如何管理问题的方向。第三阶段:解决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工作目标。激发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创意。制定体现创意、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将方案付诸实施,并进行跟踪控制,作必要的调整,以确保问题的圆满解决。单元二:创新与运筹能力 一、名词解释 1、创意 创意是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是创新在计划职能中的体现,是决定计划价值的

45、核心要素。是指在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用以解决问题或谋划未来的独特设想与构思。二、填空 第 14 页 共 40 页 1、(创新精神)是创新的灵魂 2、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强烈的创新欲望)、(敢于创新的勇气)和(创新意识、创新观念)三个方面 3、管理者所拥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是创新的知识基础 4、(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方法)是激发创造力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与手段 5、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主要有(发散型思维)、(收束型思维)、(灵感思维)6、创造技法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运用形式。三、简答 1、简述创意的形成过程 创意作为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其形成过程就是针对具体管理目标的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过程。

46、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创意的准备;创意的酝酿;创意的闪现;创意的确定;创意的完善。2、简述管理方案的科学运筹内容 科学安排计划要素;合理配置资源;巧妙运筹时空与活动;弹性与应变 单元三:决策能力 一、名词解释 1、决策 决策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设计与选择优化方案,用以实施的管理行为。2、确定型决策 指每种备选方案只有一种确定结果的决策,即决策事件未来的自然状态明确,只要比较各方案的结果即能选出最优方案 3、风险型决策 指决策事件未来的各种自然状态虽不能预先肯定,但可以测出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的决策 4、不确定型决策 指决策事件未来的各种自然状态完全未知

47、,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也无法估计,只能凭决策者主观经验做出的决策 5、头脑风暴法 又称畅谈会法。它是一种邀请专家、内行,针对组织内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议题,让大家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地发表个人意见,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创造性,经过互相启发,产生连锁反应,集思广益,而后进行决策的方法。6、决策树 这是指借助树形分析图,根据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及方案预期损益,计算与比较各方案的期望值,从而抉择最优方案的方法。二、填空 1、(决策)是计划职能的核心 2、按决策的作用范围可以将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3、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可以将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4、按原已规

48、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是(程序化决策)5、对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没有决策规范所遵循的决策是(非程序化决策)第 15 页 共 40 页 6、按决策的时态不同可以将决策可分为(静态决策)、(动态决策)7、按决策问题具备的条件和决策结果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将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8、运用数学模型及计算机手段,在对决策问题进行定量化分析基础上进行决策的方法是(定量决策方法)9、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专家集体的智慧、能力和经验,在系统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掌握的情况与资料,进行决策的方法是(定性决策方法)10、风险型决策常用的方法是(决策树分

49、析法)三、简答 1、简述头脑风暴法的主要规则 放开思路,自由鸣放;不相互批评,不要争论;倡导多角度分析,鼓励提多种不同方案;激励相互启发、联想、综合与完善 四、论述 1、试述决策的程序 决策程序主要包括以下阶段:第一阶段:调查与分析,包括:界定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调查与信息搜集;分析与预测 第二阶段:设计备选方案,包括:大胆设想;精心设计 第三阶段:选择决策方案,包括:制定评价与选择的标准;对备选方案进行全面评价;抉择最佳方案 第四阶段:审查与反馈,包括:审查;将决策付诸实施;对决策的实施进行跟踪控制,及时搜集反馈信息,必要时对决策进行修订调整,使决策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五、计算 1、试推

50、导盈亏平衡点产量基本公式(答案略)2、某厂生产一种产品。其总固定成本为400 00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 20 元;产品销价为 25 元。求:(1)该厂的盈亏平衡点产量应为多少?(2)如果要实现利润 20 000元时,其产量应为多少?(答案略)3、某公司计划未来 3 年生产某种产品,需要确定产品批量。根据预测估计,这种产品的市场状况的概率是:畅销为 0.2;一般为 0.5;滞销为 0.3。现提出大、中、小三种批量的生产方案,有关数据如下表,试用决策树法求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方案。(答案略)单位:万元 畅销(0.2)一般(0.5)滞销(0.3)大批量 40 30-10 中批量 30 20 8 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