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通用1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通用12篇).docx(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通用12篇)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通用12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通用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书写指定的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背诵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句。 2、学会寓言,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用自己的话来将这两则寓言。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2、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 (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3)标出小段。 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 三、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一点儿不着急。在船舷上刻记号。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6、教师示范。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
3、4)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四、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刻舟求剑 不小心掉 不着急刻记号 不慌不忙船靠岸捞剑 第二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1、指导学生自读自学课文,了解故事大意。可提示如下:自己读课文看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根据故事想一想文章题目“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不认识的字要看课后的注音,或查字典。有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 2、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质疑讨论。 3、引导讨论说明寓意。 结合课后第二题的第二小题,组织
4、学生讨论和想像说话。 4、指导做好字词练习,把生字写正确,理解和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原因:巴望禾苗长快一些 揠苗助长做法:把禾苗往高里拔 结果:枯死 寓意: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会把事情弄坏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继续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
5、理活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薄型卡片。 3.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托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出示词卡:寓言) 1.学习“寓言” (出示词卡:寓言) 正音。 写“寓”字时注意最后三笔。 (多媒体演示) 理解:“寓”是什么意思? 2.学习“则” 有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出示词卡:寓言两则) 正音。 理解:“则”在这里作量词,相当于? 二.范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一则寓
6、言故事,题目是(出示词卡:揠苗助长) 正音。 2.范背。 边听边想: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解题,揭示本课目标。 1.解题。 2.质疑。 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 围绕“助”字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研究? 交流板书:原因 做法 结果 道理 3.揭示本堂课目标。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轻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 交流板书:巴望 理解:“巴望”什么意思? 默读,圈词。 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巴望”,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那个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交流。 动作:“天天看”“转来转去” 神态:“焦急” (出示词卡:焦急)正音、理解。 语言
7、:“自言自语地说” (出示词卡:自言自语)理解、积累。 (出示词卡:自( )自( )语) 感觉:“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比较理解:两句话意思相同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导朗读。 小结,齐读。 2.学习第2自然段。 师生接读第2自然段前半句。 理解:“终于”这个词儿说明什么? 指名读。 思考:他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 交流板书:拔高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 篇3 【课前透视】 本课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课文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
8、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裁。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
9、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课文插图、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观察谈话: 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 2、解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
10、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发学生的交流讨论。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寓言的常识性知识,丰富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对话平台 学习揠苗助长 一、初读 1、读题思考: 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由题引入,变文字为画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为学文奠定基础。 3、自读课文: 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 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
11、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游戏巩固识字: 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强调自读自学,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掌握。通过交流丰富识字经验,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二、朗读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 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如: 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 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
12、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 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 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抓住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联系农夫的表现,进行鲜明的对比。从强烈的反差中,
13、理解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讨论 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 四、拓展 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2、 你还知道什么寓言?讲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寓言中你有哪些收获? 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问题设置源于教材,高
14、于教材,融合学生个性化的见解,丰富了语文积累,促进了学生想像能力、思维水平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 “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抓住生字特征,加强范写指导,自主写字评议,提高学生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回顾 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
15、,组织学生回顾。 2、启发交流: 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教师相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关注基础知识,实现自然引入。 二、初读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识字记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并适当点拨重点字在记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段指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3、启发思考: 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学生自读汇报为主,组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抓好基础的同时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读 1、启发学生思考:
16、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习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这个人做得对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结合着学生学习第一则寓言的基础和课文内容短小,语言平实的特点,充分放手。引导学生根据读文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指导,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像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结组学习: 引导学生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教师巡视,适当提示,比如: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等。 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要
17、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如: 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学生体会“白”字,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的语气等。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 这个人做得对吗? 合作读书,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提高了学习效益。互动的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研读氛围,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加深了对寓意的感悟。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 1、讨论: 读了这篇
18、寓言,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 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 3、思考: 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自己的认知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新的思维发展点,引发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守、丢、此、桩、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揠苗助长:揠:拔。比喻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长”。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灵活变通。也比喻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或不经过努力而侥
19、幸得到成功。 巴望:盼望。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相关链接 1、寓言:文学体载的一种,是含有讽谕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少数是哲学家与作家个人的创作,多数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 阅读在线 鹤和狼 狼吃东西特别馋。在一个宴会上,他吃得太急,把一根骨头鲠在嗓子里,差一点送了命。很幸运,这时刚好一只鹤从那里经过。狼便向她做手势,请她过来帮帮忙。 女大夫立刻开始做手术。她以高超的技术为他取出了骨头,然后,要求付给她一定的酬报。 “你的报酬?”狼说,“我的好大嫂,你是在开玩笑吧!我让你从我的喉咙里缩回脖子,难
20、道这还不够厚道么?快滚吧,你这没良心的东西,千万别再落到我的爪下!”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识字 (一)、 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有哪些呢?(学生说)这些寓言故事简短有趣,都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观察谈话: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
21、两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3、解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画出生字词。 2、讲讲大致内容。 (一个种田的人想出了一个让禾苗长得快的办法,他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最后,他的禾苗全枯死了。) 二、合作交流 1、出示生字。 2、自由拼读。 3、组成小组自行解决读音问题。 4、拼读音注意点:
22、寓、焦、喘 5、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三、品读领悟 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3、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
23、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四、巩固延伸 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
24、:“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五、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巴望 终于 结果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
25、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亡羊补牢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26、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
27、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
28、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
29、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
30、。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教学过程(第2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
31、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
32、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 教师: 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生: 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过渡: 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理
33、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
34、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七、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 劝 又丢 修 再也没丢 (后悔) 有错 就改 不算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35、。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
36、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 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 “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 篇7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继续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
37、教学难点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薄型卡片。 .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托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出示词卡:寓言) .学习“寓言” (出示词卡:寓言) 正音。 写“寓”字时注意最后三笔。 (多媒体演示) 理解:“寓”是什么意思? .学习“则” 有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出示词卡:寓言两则) 正音。 理解:“则”在这里作量词,相当于? 二.范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出示词卡:揠苗助长
38、) 正音。 .范背。 边听边想: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 三.解题,揭示本课目标。 .解题。 .质疑。 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 围绕“助”字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研究? 交流板书:原因做法结果 道理 .揭示本堂课目标。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自然段。 轻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 交流板书:巴望 理解:“巴望”什么意思? 默读,圈词。 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巴望”,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那个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交流。 动作:“天天看”“转来转去” 神态:“焦急” (出示词卡:焦急)正音、理解。 语言:“自言自语地说” (出示词卡:自言自语)理解、积累。 (出示词卡:自( )自( )语) 感觉:“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比较理解:两句话意思相同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导朗读。 小结,齐读。 .学习第自然段。 师生接读第自然段前半句。 理解:“终于”这个词儿说明什么? 指名读。 思考:他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 交流板书:拔高 弄得他(出示词卡:筋疲力尽) 学习“筋疲力尽” 正音:“筋”读准什么音?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