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7365028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构成教学大纲.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立体构成立体构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型考查适用专业装艺,环艺总 学 时68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制订日期2010-7-18制订人王弥审核人刘婕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构成要素、构成方法的教学以及对力学的分析和形态运动规律的综合研究,使学生掌握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构成方法,创造生动的静力构造体,启发学生的独创性和拓展他们的造型构思。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关于造型、色彩、肌理的审美、直观判断力,以及造型创造的逻辑体系,提高立体型态的表现技法。使学生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和构成的组织方法以及构成造型的传达方法,为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奠定基础。1.为提

2、高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研究,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教学和教改。2.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立体构成课程的兴趣培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力求使学生学以致用,选用优秀教材,参考资料动态调整,制度对接与时俱进。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3.课堂讲授与讨论式、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相结合。将提问、讨论和案例教学结合起来。4.系统讲授与课后辅导相结合,课上教学与课下实践相结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课后辅导答疑,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辅导,强化教学效果;为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注意教学实践环节、学生科研环节、学生社团活

3、动、学术研讨等方面的衔接。1.课程组设计了立体构成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投入使用,并根据学生反馈意见不断修改完善。2.邀请校内外专家做学术报告或讲演,组织学生成立会计研究会和学习小组,针对性地采用沙龙式的讨论,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综合能力。3.积极推动和落实网络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现已在网络教学课件的制作、网上答疑等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三、教学内容(黑体,小 4 号字)第一章概述1.教学内容:概述立体构成的定义。基本构成(原理)方法。构成发展过程。2.教学要求:对立体构成的定义、基本构成方法以及构成发展过程都有一定的了解。3.教学重点难点:立体构成基本构成方法。4.

4、教学建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印象。第二章构成要素1.教学内容:点的构成概念及应用面的构成概念及应用线的构成概念及应用体的构成概念及应用空间的构成概念及应用构成要素-色彩构成要素-肌理点、线、面、体在设计中的应用2.教学要求:了解立体构成中的构成要素。3.教学重点难点:灵活运用立体构成中的构成要素。4.教学建议:结合幻灯,图片进行讲解。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要素1.教学内容:单纯化比例均衡与对称节奏与韵律对比和调和多样统一构成形式要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2.教学要求:分析构成形式要素的空间限定、方法、数量、接触和分离的空间状态,将要素做数学性的排列组合,构成型态的逻辑体系。在立体造型

5、中,为了使形态生动、活泼、个性鲜明,就可以运用构成的形式要素的法则。形式要素的表现形式内容很多,有比例、对比、调和、多样统一等等。3.教学重点难点:注意形式构成要素的基本规律。线材的特点、坚硬、柔软整齐宽窄不同的加力,韵律以及不同的肌理特征。注意平面浮起的立体与阴影。面的包容机能。面的分隔空间功能。表现线与面的薄厚程度。4.教学建议:对与平面构成中的构成要素有一定的区别。第四章 材料与立体构成的运用材料与立体构成的运用1.教学内容:立体构成是通过材料来实现的,材料的体验和理解是学习立体构成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材料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并复杂化。现代造型艺术,如雕塑、建筑、工业设计,

6、在材料的使用山已无明显的界限。构成材料立体元素与材料立体构成与现代设计立体构成在设计上的应用国际优秀作品评析2.教学要求:通过欣赏优秀立体构成作品提升学生的创造意识。3.教学重点难点:材料的运用以及优秀立体构成设计的分析和理解。4.教学建议:让学生从一些优秀立体构成设计作品中获得设计灵感和启发。四、实践环节一、说明: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构成要素、构成方法的教学以及对力学的分析和形态运动规律的综合研究,使学生掌握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运用构成方法,创造生动的静力构造体,启发学生的独创性和拓展他们的造型构思。二、二、实践实践基本基本目标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关于造

7、型、色彩、肌理的审美、直观判断力,以及造型创造的逻辑体系,提高立体型态的表现技法。使学生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和构成的组织方法以及构成造型的传达方法,为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四、实践内容:四、实践内容:第一章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立体构成概述实践内容:1.概述立体构成的定义。2.基本构成(原理)方法。3.构成发展过程。基本要求:1.理解立体构成设计的概念、历史、流派2.了解立体造型设计的风格以及设计应用重点难点:明确立体构成的定义第二章第二章构成要素构成要素实践内容:1.点的构成概念及应用2.面的构成概念及应用3.线的构成概念及应用4.体的构成概念及应用5.空间的构成概念及应用6构成要素-色彩7.构

8、成要素-肌理8.点、线、面、体在设计中的应用基本要求:1.了解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的基本元素关系2.掌握立体造型的设计手法3.能设计出立体造型形态重点难点:如何利用好立体构成运用在应用设计中。第三章第三章立体构成形式要素立体构成形式要素实践内容:1单纯化2比例3均衡与对称4节奏与韵律5对比和调和6多样统一7构成形式要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基本要求:1.了解立体的形式要素2.运用立体构成的构成法则3.构成的形式要素的运用重点难点:立体构成的形式要素在设计中应用第四章第四章材料与立体构成的应用材料与立体构成的应用实践内容:1构成材料2立体元素与材料3立体构成与现代设计4立体构成在设计上的应用5国

9、际优秀作品评析基本要求:1.了解立体构成材料的概念2.对材料的认识以及材料的加工3.材料的运用重点难点:立体构成材料的运用六、操作方法:六、操作方法:考试时间、考试时限:每次作业以及考查练习,一个题目为 4 个课时考试工具、材料:卡纸、铁丝、废弃工具及加工工具八、教学学生哪方面的能力:1.设计理论知识在实际设计中的运用2.立体构成技能的熟练程度此部分根据课程所包含的实践内容分单元写,包括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重点和难点等。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单元(章)分配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备注概述立体构成要素立体构成的形式要素及意象表现构成材料构成与立体构成的应用以及国际优秀材料构成艺术、设计作品评析合

10、计六、考核方式教学方式:综合教学学期成绩:到课出勤率 10%+平时作业成绩 70%+期终综合作业成绩 20%作业要求:构图完整、设计思维、形体效果虚实分明,表现手法适当。作业评分标准:设计思维 20%、形体设计 50%、作品效果 30%考查内容考查内容: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构成方法并创造生动的1 1、半立体构成练习:、半立体构成练习:a、一刀切练习(6 张);b、多刀切练习(6 张);(尺寸:12cm*12cm)c、柱式结构练习 1 个(尺寸:30cm)2 2、线立体构成练习线立体构成练习:硬质线材构成和软质线材构成(任选一个)(尺寸:30cm)3 3、面立体构成练习

11、:、面立体构成练习:a、面材构成一个;(尺寸:30cm)b、多面体变异结构一个(尺寸:25cm)4 4、块立体构成练习一个(尺寸:、块立体构成练习一个(尺寸:30cm30cm)5 5、小组综合练习一个、小组综合练习一个:一组不得多于 5 人(尺寸不小于 2*1m)6 6、“立体构成立体构成”调研报告一份调研报告一份(写出相关材料、工艺和美学风格的等,不少与 500 字)。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黑体,小 4 号字)刘浪、刘晓宏,立体构成及应用,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尹定邦、陈钦、陈赞蔚编著,立体材料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年八、说明(黑体,小 4 号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课堂讲授,结合示范作品讲解。采用理论讲述和作品示范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讲述整体形态与专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形态的基本要素,形态的基本构成方法以及形态创造的逻辑体系。2.启发式教学方法。开启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提高学生对立体形态的表现力。3.课内个别辅导答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视觉和技术相结合的训练追求材料(线材、面材、块材)、加工方法(模拟节点和构造)、形态三者结合的各种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