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与设计 选线.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362958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PTX 页数:109 大小: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与设计 选线.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道路勘测与设计 选线.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与设计 选线.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与设计 选线.pptx(10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节 概述一、自然条件对道路路线的影响 影响道路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文、水文地质、地质、土壤及植物覆盖等。1地形: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道路的技术标准。按道路布线范围内地形形态,相对高差、倾斜度及平整度对各类地形特征描述如下:1)平原、微丘地形 (1)平原,地形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3以内。(2)微丘地形指起伏下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相对高差在100m以下,设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3)河湾顺适,地形开阔且有连续的宽缓台地的河谷地形。河床坡度大部分在5以下,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沿河设线一般不受限制,路线纵坡平缓或略有起伏。第1页/共109

2、页2)山岭、重丘地形(1 1)重丘地形指连绵、起伏的山丘,具有深谷和较高的分水岭,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2020以上,路线平、纵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2 2)山岭地形指山脊、陡峻山坡、悬崖、峭壁、峡谷、深沟等。地形变化复杂,地面自然坡度大部分在2020以上。路线平、纵、横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3 3)高原地带的深侵蚀沟,以及有明显分水线的绵延较长的高地。地面自然坡度多在2020以上。路线平、纵、横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第2页/共109页2气候:气候情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度、大气降水量及其强度和形态、路基水温状况、泥泞期、冬季积雪和冰冻延续期。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施工期限和条件。

3、3 3水文及水文地质:水文情况决定排水结构物的数量和大小,水文地质情况决定了含水层的厚度和位置、地基或路基岩层滑坍的可能性。4 4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决定地基及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确定有无滑坍、碎落和崩坍的可能;同时也决定土石方工程施工难易和筑路材料的质量。第3页/共109页5 5土质:土是路基与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寸的决定,也影响着路面型式和结构的确定。6 6植被情况:地面的植物覆盖影响暴雨逞流、水土流失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路基土壤的水理和热理状况。所有上述的一些自然情况,它们都是密切地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着的,并且处于经常相互作用和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道路选线时要细致调

4、查、实地观察,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并注意到今后的自然变化和道路建成后的影响,保证道路在复杂的自然条件下的坚固稳定与交通运输的畅通无阻。第4页/共109页二、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选线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其基本原则如下:1多方案选择: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4 4路线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第5页/共109页 5 5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6 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7 7对于高速路和一级路,由于其路幅宽,可根据通过地区的地形、地物、自然环境等条件,利用其上下行车道分离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

5、的原则,合理利用上下行车道分离的形式设线。8.要考虑施工条件对选定路线的影响,推荐路线方案要注意结合可能的施工方式和施工力量,并积极采用新结构,新材料和先进的施工技术。9.远近结合、分期修建、分段定级。以求投资和用地的最佳效益。第6页/共109页三、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一条路线的选定是一项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轮廓到具体,逐步深入的工作。按照测设程序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比较分析后,选定最合理的路线。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第7页/共109页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1全面布局(路线方案选择)全面布局是解决路线基本走向的工作。这是在路线总方向(起、迄点和中间必须经过城镇或地点)确定后,从大面积着手由

6、面到带进行总体布置的过程,此项工作最好先在1/100001/50000地形图上进行路线布局,选定出可能的路线方案,然后进行踏勘与资料收集,根据需要与可能结合具体条件,通过比选落实必须通过的主要控制点,放弃那些避让的控制点,逐步缩小路线活动范围进而定出大体的路线布局,例如,在公路的起、终点及必须通过的控制点间可能沿某条河、越某座岭;也可能沿几条河、越几座岭,为下一步定线工作奠定基础。第8页/共109页2逐段安排(路线带选择)在总体路线方案既定的基础上,以相邻主要控制点间划分段落,根据公路标准,结合其间具体地形通过试坡展线方法逐段加密细部控制点,进一步明确路线走法,即在大控制点间,结合地形、地质、

7、水文、气候等条件,逐段定出小控制点,这样就构成了路线的雏形。这一步工作的关键在于探索与落实路线方案,为实现具体定线提供可能的途径。第9页/共109页3.3.具体定线 定线就是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在有利的定线带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本章主要讲述路线方案选择和路线布局两项工作的要点,具体定线则在第七章讲述。第10页/共109页四.地形划分第11页/共109页形态特征形态特征相对相对高差高差倾斜度倾斜度平平原原高度变化微小,有时有轻微起伏。高度变化微小,有时有轻微起伏。平原、山间盆地、高原平原、山间盆地、高原30m3平平岭岭分布有连绵的山岗脉络与水分布有连

8、绵的山岗脉络与水系不明显。起伏频繁,但高系不明显。起伏频繁,但高差不大,不引起高度的气候差不大,不引起高度的气候变化,变化,50%以上平地。以上平地。200m微丘微丘20200500重丘重丘20(低(低山)山)山山岭岭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形复杂。山脉、水系清晰日温差、年温差山脉、水系清晰日温差、年温差较大。较大。200第12页/共109页第二节 路线方案选择 方案比较是选线中确定路线总体布局的有效方法,在可能布局的多种方案中,通过方案比较和取舍,选择技术合理、费用经济、切实可行的最优方案。路线方案的取舍是路线设计中的重要问题,方案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公路本身的工

9、程投资和运输效率,更重要的是影响到路线在公路网中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是否满足国家政治、经济及国防的要求和长远利益。根据方案比较的深度上的不同,可分为原则性方案比较和详细的方案比较两种。第13页/共109页一、原则性方案比较 从形式上看,方案比较可分为质的比较和量的比较。对于原则性的方案比较,主要是质的比较,多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通过详细计算经济和技术指标进行的比较,而是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评比。主要综合的因素有:1.路线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国家或地方建设对路线使用任务、性质的要求,以及战备、支农、综合利用等重要方针的贯彻和体现程度。2.路线在铁路、公路、航道等网系中的作用,与沿

10、线工矿、城镇等规划的关系以及与沿线农田水利建设的配合及用地情况。第14页/共109页3.3.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对公路的影响,要求的路线等级与实际可能达到的技术标准及其对路线的使用任务、性质的影响;路线的长度、筑路材料的来源、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量、三材(钢材、木材、水泥)用量、造价、工期、劳动力等情况及其运营、施工、养护、的影响,以及施工期限长短等。4.4.路线与沿线历史文物、革命史迹、旅游风景区等的联系。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各种因素又多是互相联系、相互相影响的。路线在满足使用任务和性质要求的前提下,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技术标准和技术指标、工程投资、施工期限

11、和施工设备等因素,精心选择、反复比较,才能提出合理的推荐方案。第15页/共109页二、详细的方案比较 详细的方案比较是在原则性方案比较之后进行的量的比较,它包括技术和经济指标的详细计算。一般多用于作局部方案的分析比较。1技术指标的比选1)路线长度及其延长系数 路线总延长系数=L/Lo (1)式中:L路线方案的实际长度,m;LO 路线起、终点间的直线距离,m。路线技术延长系数11=L/L1(2)式中:L1路线方案中各大控制点间的直线距离,m。第16页/共109页2)转角数。包括全线的转角数(个)和每公里的转角数(个km)。3)转角平均度数。4)最大与最小平曲线半径,m;5)回头曲线的数目,个;6

12、)最大与最小纵坡;7)最大与最小竖曲线半径,m;8)与既有公路及铁路的交叉数目(包括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9)限制车速的路段长度(指居住区、小半径转弯处、交叉点、陡坡路段等)。第17页/共109页2.2.经济指标的比选1 1)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2 2)桥涵工程数量(大桥、中桥、小桥涵的座数、类型及其长度);3 3)隧道工程数量;4 4)挡土墙工程数量;5 5)征占土地数量及费用;6 6)拆迁建筑物及管线设施的数量;7 7)主要材料数量;8 8)主要机械、劳动力数量;9 9)工程总造价;1010)投资成本效益比;1111)投资内利润率;1212)投资回收期。第18页/共109页【例】图6-16

13、-1为某公路干线,根据公路网规划要求按二、三级路标准进行视察,共视查了四个方案,各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如表6-16-1。比选结果,第三、四方案路线过于偏离总方向,较第一、二方案长100100150km150km,虽能多联系两、三十县、市,但对发展地区经济所起的作用不大。而且第三方案线形指标较低,将来改建难以提高;第四方案又与现有高压电缆线连续干扰,不易解决。因而第三、四方案不宜采用。第二方案虽路线最短,但与铁路严重干扰,且用地较多,最后推荐路线较短,线形标准较高,用地最省,造价也较低的第一方案。第19页/共109页第20页/共109页 【例2 2】又如某公路(图6-26-2),作巴、安渡

14、两点间,有南、北线两个方案。经视查,两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如表6-26-2。单从表6-26-2所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难于分出优劣。如路线仅系连接强字、安渡两地,则南线要近23km23km,显然直捷得多。但从公路网规划需要考虑从安使通往某市,则经南线通往某市反而绕远11km11km,远不如北线直捷。两方案都有积雪问题,南线垭口海拔为3000m3000m,北线垭口海拔为3300m3300m。南线积雪虽较北线簿,且距离短,但越岭地形较陡,需要展线6.5km6.5km,积雪难以处理。同时南线越岭段东侧有一段线形指标低,工程集中,且有岩堆、崩塌、风积砂等病害需要处理。而北线沿线地形平坦,越岭不需展

15、线,线形指标较高。北线另一有利因素,是全线均有旧路或便道可以利用,其中作巴至江寨的旧略加改善即可达到新建标准,比南线(几乎都是新建)工程要省些,施工也较方便。综合上述分析,推荐北线方案。第21页/共109页第22页/共109页路线方案选择也可从这几个方面去比较选择1 1、路线基本走向的选择第23页/共109页2 2、路线方案选择平面:城镇路线基本走向的体现控制点(大)城镇沿某线,越某岭(跨河点、垭口、山坡的哪一侧)纵面:桥高程、垭口高程、隧道高程第24页/共109页3 3、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1.1.政治、经济、国防要求。2.2.路线在运输网中的作用,及有关城镇、工矿关系。3.3.沿线地形、

16、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4.4.重要文物、古迹、风景区的联系。第25页/共109页4 4、路线方案评价技术 经济效益经济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技术指标:延长系数、转角数、最小半径、最大纵坡、最小竖曲线半径、交叉口、限制路段、桥梁支挡结构物等。经济指标:工程量、人、材、机、造价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内部收益率、费用收益比、净现值、回收期社会效益国民经济效益。第26页/共109页三、道路规划设计工作的程序路网规划道路可行性研究实地踏勘初测与初步设计定测与施工图设计定测与施工图设计技术设计总体设计第27页/共109页1 1、路网规划主要原则1.1.道路网是综合运输网的一部分。2.2.充分利用

17、现有路网。3.3.根据工程经济和运营经济原则确定实施计划。4.4.路网布置尽可能优化。5.5.与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结合。6.6.按好、省的原则优化路网。路网规划的指标1.1.非直线系数:实际距离/空间距离2.2.干道网密度:L/AL/A3.3.道路面积密度:Areal/ActlAreal/Actl第28页/共109页2 2、道路可行性研究和实地踏勘目的:为编制计划任务书提供资料基本要求:通过室内研究和野外实地视察、论证并推荐路线的基本走向、主要控制点、技术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确定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概估工程数量、三材用量和投资、提出设计阶段以及测设和施工安排意见。步骤(1 1)室内研究 (

18、2 2)野外视察 (3 3)编写报告视察工作是勘测设计前的必需的重要步骤第29页/共109页3 3、总体设计(1 1)路线走向的选择(2 2)总体设计要点(3 3)路线的控制点(4 4)公路景观设计 (5 5)公路环保设计第30页/共109页4 4、初测与初步设计初测是两阶段设计中第一阶段(初步设计)中的一部分。根据:计划任务书和视察报告(可行性报告)目的:为编制初步设计和概算提供资料基本要求:进一步论证基本走向和方案定量。概略地拟定路线的中线位置。工程概略数量初步设计要求(两种方法)实地布线纸上定线平面多方案、概略纵断面(多方案,大桩距)横断面,代表性路基路面、防护、路基排水等工程的概略设计

19、桥位、桥型多方案(孔径、长度基本结构)其他附属设施的方案。工程数量及材料来源。第31页/共109页5 5、定测与施工图设计定测是具体核实路线方案、实地标定路线,进行路线评测,实地布施等工作。根据:计划任务书、视察报告(可执行报告)、初步设计、技术设计。目的:为编制施工图或技术设计搜集资料。基本要求 最后确定路线位置,实测平、纵、横,布置结构。具体的:实地放线(修改初步设计)测定中线,丈量距离、测设曲线、钉桩标明里程。进行中桩水准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桥、涵勘测(地形、地质、水文)路基路面挡墙等人工构造物设计资料收集。沿线土壤地质、水文筑路材料勘察。占地、拆迁及预算资料收集第32页/共109页6 6

20、、技术设计技术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及审批意见,对重大、复杂的技术问题通过科学实验、专题研究、加深勘探调查及分析比较,解决初步设计中未能解决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计算工程数量、提出修正的施工方案、修正设计概算。第33页/共109页四、方案比较的步骤和实例1 1方案比较步骤 一条较长的路线,可行的方案有很多,很难对每一种方案都进行实地视察和比选。但可以事先尽可能收集已有资料,在室内进行筛选,然后对较好的、而且优劣难以辨别的有限个方案进行实地视察和比选。其步骤一般为:1 1)收集资料;2 2)在小比例地形图上布局路线,初拟方案;3 3)室内初步比选,确定可比方案;4 4)实地视察、踏勘测量;5

21、5)进一步比选,确定推荐方案。第34页/共109页第35页/共109页2 2方案比较实例 图6-16-1为某干线公路,根据公路网规划要求按三级公路标准修建,视察后拟定了四个方案进行比较,各方案的技本经济指标汇总于表6-16-1。比选结果,第三、四方案过于偏离总方向,较第一、二方案增加了100100150km150km,虽能多联系两、三个县市,但对发展地区经济起的作用不大。而且第三方案线形指标较低,将来改建难以利用原有路线;第四方案又与现有高压电缆线连续干扰,不易解决。因而三、四方案不宜采用。第二方案虽路线最短,但与铁路干扰严重,施工不方便,且占地较多,最后推荐路线较短、线形标准较高,用地最省,

22、造价也较低的第一方案。第36页/共109页第三节 平原区选线一、自然特征平原区主要是指一般平原、山间盆地、高原等地形平坦地区。1、地形特征:地面起伏不大;耕地较多;居民点、建筑设施多;交通网系较密;在天然河网、湖区有较多湖泊、水塘和河岔等。2、地质和水文条件特点:一般不良地质现象较少,有时会有软土和沼泽地段;地面平坦,地下水位较高;河流较宽阔,河床低浅。第37页/共109页二、路线特征 平原地区地形对路线的约束限制不大,路线平、纵、横三方面的线形很容易达到较高的技术指标,路线布设时,主要考虑如何绕避地物障碍等。路线特征:平面线形顺直,以直线为主体线形,弯道转角较小,平曲线半径较大;在纵断面上,

23、坡度平缓,以矮路堤为主。第38页/共109页(三)、布设要点1 1、主要特点2 2、选线要点路线不受地形高程限制,主要受地物、河流影响。线形1.1.尽可能顺直,采用高标准。路线转折一般选择在以下情况。跨大河流或遇不良地质。为了结合农田水利、厂矿、村镇建设需要。为连接铁路、航道、机场、港口、公路支(干)线等需要。避让障碍或良田和必须连接的控制点。2.2.要求小偏角、大半径,长直线各不接小半径。3.3.保证视距。4.4.高程控制由排水,桥梁等决定。第39页/共109页支援农业1.1.不占或少占良田。农田的价值。避免斜穿大块农田2.2.处理好灌溉系统。堤路结合。河道改建。与村、镇关系近村不进村、便民

24、不扰民桥位选择、路基稳定性、尽可能利用老路、老桥,但要考虑:线型施工可能第40页/共109页不占或少占良田。农田的价值。避免斜穿大块农田第41页/共109页第42页/共109页第43页/共109页第44页/共109页第四节 山岭区选线 一般按照公路行经地区的地貌和地形特征,可分为沿河(溪)线,山腰线、越岭线和山脊线四种。在山区一条公路的总长度中,应根据地形地貌分段选用不同的路线形式,互相连接沟通。所以,常常是由沿河线转到山腰线转到山脊线或越岭线。第45页/共109页山岭区布线类型:沿河(溪)线 山腰线 越岭线 山脊线一、自然特征1.1.地形条件山高谷深,地形复杂。(线形差,工程难度大)2.2.

25、地质条件岩石多、土层薄、地质复杂。(影响路线的位置和路基的稳定)3.3.水文条件水文条件复杂。(处理路线和河流的关系)4.4.气候条件气候多变。(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山岭区路线的两种走向:顺山沿水方向 横越山岭方向第46页/共109页二、沿溪(河)线一路线特点沿溪(河)线指公路沿河谷方向布设的路线。特 点:傍山临水。优 点:路线走向明确;材料丰富;更好发挥公路的效益。缺 点:受洪水威胁较大;测设和施工困难;防护工程较多致使工程造价加大。第47页/共109页沿溪线沿溪线第48页/共109页二.布线要点解决三个主要问题:1 1、路线走河流的哪一岸(河岸选择);2 2、路线设于哪一高度(线位高度)

26、;3 3、路线在何处跨河换岸(跨河地点);地形、地质:地形宽坦,有阶地可利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积雪冰冻地区:阳坡、通风面、考虑村镇居民点。第49页/共109页第50页/共109页河岸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但应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台地较宽、支沟较少、地质水文条件较好)。气候条件(一般走阳坡面和迎风面)。城镇、工矿和居民点的分布(一般选在较集中的一岸)。其它因素(革命史迹、历史文物、风景区等)。实例分析:(以教材图6-76-7为例)甲方案:对山崖地段进行处理,集中开挖一段石方后,走左岸;乙方案:修建一座中桥跨河走右岸,以避让两处陡崖,另一处山崖前再建中桥跨河回到左岸。两桥相

27、距约3km3km。分析比较结果:甲方案技术上可行,经济费用较低,定为终选方案。第51页/共109页线位的高度前提要求:必须在设计洪水位以上一定安全高度。低线位指高出设计洪水位不多,路基一侧临水很近的布线方案。主要优点:有较宽的台地可利用;易达到较高的指标;边坡较稳定,较易利用有利条件和避让不利条件;用水、取材均较方便。主要缺点:受洪水威胁大,防护工程较多;桥涵较多;路线与农田矛盾较大;处理废方较为困难。高线位:指路线高出洪水位较多,完全不受洪水威胁的布线方案。主要优点:不受洪水影响;废方易于处理,当采用台口路基时,路基比较稳定。主要缺点:线形差;工程量大;跨河较困难;施工、养护用料取水较困难。

28、综述:一般以低线位为主,可结合路线的具体条件,局部路段采用高线位。第52页/共109页桥位的选择路线与桥梁的两种情况:跨主河(路线布局问题)和跨支流(局部方案问题)跨越主河的桥位:充分考虑河床的稳定、河面的宽窄及水文地质条件,注意桥位与路线配合,使河的两岸有良好的布线条件。利用河曲河段跨河。利用“S”S”形河段腰部跨河。改善桥头线形(中、小桥:斜交;大桥:杓形桥头线)。第53页/共109页第54页/共109页第55页/共109页第56页/共109页第57页/共109页第58页/共109页(二)几种河谷地形条件下的选线 开阔河谷(在坡、岸之间有较宽的台地,且布有农田)布线方式:沿河线:易受洪水威

29、胁 傍山线:常用布线方案 中穿线:一般不宜采用 狭窄河谷(U型河谷,两岸多不对称)布线方式:沿河岸自然地形,绕山嘴、沿河弯布线。按直线布线,遇河湾,则两次跨河或改移河道,遇山咀,采用隧道或深路堑通过。第59页/共109页采用哪种方案,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般讲,技术等级高,交通量大的路线宜取直,等级低的道路则采用工程量较小的方案为宜。第60页/共109页 陡崖峭壁河谷 绕避:绕走对岸、绕走岩顶和另找越岭垭口。实例分析:(以教材图6-166-16为例)。方案需要附近有适当的越岭垭口。方案需要有适当的展线地形。方案避免、方案的缺点,但增加了两座桥。综合分析:、方案中展线使路线增长,纵面线形上而

30、复下,纵坡较大,并且过渡段的土石方工程也较大。直穿陡崖峭壁:与水争路、侵河筑堤;硬开石壁等。(如半山洞、隧道、悬出路台、半山桥等)4.4.急流及跌水河段5.5.不良地质地段:沿河两岸的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等是较为常见地质病害。路线通过这些地带时、应遵循:避强制弱加强调查、综合防治的原则。第61页/共109页第62页/共109页第63页/共109页图5-15半山洞路线实例 半山洞路线实例第64页/共109页第65页/共109页二、越岭线 越岭线是指公路走向与河谷及分水岭方向横交时所布设的路线。两个控制点位于山岭的两侧,路线需要由一侧山麓升坡至山脊,在适当的地点穿过垭口,然后从山脊的另一侧降坡

31、而下的路线。1 1路线持点 特点是路线需要克服很大的高差,路线的长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路线的安排。因此,越岭线选线中,是以路线纵断面为主导的。越岭线有利条件是布线不受河谷限制,布线较为灵活;越岭线不受洪水威胁和影响,路基稳定,沿线的桥涵及防护工程较少。越岭线不利条件是里程较长、线形差、指标低;越岭线的线位高,远离河谷,施工和运营条件较差。第66页/共109页 越岭线布局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垭口选择,过岭标高选择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的拟定。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布局时应综合考虑,处理好三者的关系。第67页/共109页(一).垭口选择不同位置符合路线基本走向,两侧展线条件良好。不同标高(垭口

32、标高选择)不同展线条件(垭口展线条件选择 )垭口地质条件:地下水、断层破碎、隔落垭口的避免(二).过岭标高浅挖垭口宽而厚、高程允许、展线容易。深挖垭口较薄隧道开挖太大、地址允许能节省路线1 1:5 5第68页/共109页(三)哑口两侧路线的展线 1.1.展线布局展线布局必须从纵坡的安排开始,其工作步骤如下:1 1)拟定路线大致走法。2 2)试坡布线。试坡的目的是进一步落实初步拟定的路线走法的可能性,发现和加密中间控制点,发现局部比较方案,拟定路线布局。3 3)分析落实控制点,决定布局方案。控制点有固定和活动之分:一种是位置和高程都不能改变的,如必须通过的桥梁,必须通过的街道等;一种是位置固定,

33、高程可以活动,如哑口等;第三种是位置和高程都有活动余地的,如宽阔平缓山坡地回头地点等。第69页/共109页2.2.展线方式 越岭线的展线方式主要有三种,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自然展线符合基本走向、线型较好、施工方便。避让不良地形地质自由度不大、降坡较慢。回头展线降坡快 山包山坡 线型差、行车施工都不利 山脊山沟 重要条件:横坡平缓螺旋展线山谷、山包第70页/共109页第71页/共109页第72页/共109页第73页/共109页第74页/共109页第75页/共109页第76页/共109页第77页/共109页第78页/共109页三、山脊线 1 1路线特点 山脊线是指大致沿分水岭方向所布设的

34、路线。山脊线的平面线形随分水岭的曲折而弯曲,纵面线形随控制垭口间的高差变化而起伏。山脊线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与山坡线相结合,作为越岭线垭口两侧路线的过渡段。能否采用部分山脊线,还必须有适宜的山脊。一般服从路线走向,分水线平顺直缓,起伏不大,岭脊肥厚,垭口间山坡的地形、地质情况较好的山脊是较好的布线条件。第79页/共109页山脊线的有利条件是:1 1)当山脊条件好时,山脊线一般里程短,土石方工程量小;2 2)水文、地质条件好,路基病害少,稳定;3 3)地面排水条件好,桥涵人工构造物少。山脊线的不利条件是;1 1)线位高,远离居民点,服务性能差;2 2)山势高、海拔高、空气稀薄,冬季云雾、积雪、结冰

35、较大,对行车和养护都不利;3 3)远离河谷,砂石材料及施工用水运输不便。第80页/共109页2 2布设要点 由分水线作引导,山脊线基本走向明确。布线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选择控制垭口、决定路线走分水岭的哪一侧、决定路线的具体布设(包括中间控制点)。第81页/共109页1 1)控制垭口的选择选择控制哑口是山脊线选线的关键。控制哑口的选择还必须联系分水岭两侧山坡的布线条件综合考虑 。2 2)侧坡选择 分水岭的侧坡是山脊线的主要布线地带。要选择布线旱件较好的那一侧,以取得平、纵线形好、工程量小和路基稳定的效果,坡面整齐、横坡平缓、地质情况好、无支脉横隔的向阳山坡较为理想。3 3)试坡布线 第82页/

36、共109页山脊布线常见有三种情况:1 1控制垭口间平均坡度不超过规定2 2控制垭口间有支脉横隔3 3控制垭口间平均坡度超过规定第83页/共109页第84页/共109页第85页/共109页第五节 丘陵区选线一、丘陵区的自然特征丘陵区介于平原区和山岭区之间的地形。丘陵区包括微丘和重丘两类地形。微丘区:起伏较小,地面自然坡度在2020以下,山丘、沟谷分布稀疏,坡形缓和,相对高差在100m100m以内,而且有较宽的平地可以利用。重丘区:起伏频繁,相对高差较大,地面自然坡度在2020以上,山丘、沟谷分布较密,而且具有较深的沟谷和较高的分水岭,路线平、纵面部分受地形的限制。第86页/共109页 选线考虑公

37、路等级标准活动余地大,不迁就微小地形。土石方平衡半填半挖,靠近山脚布线。要避免只顾平原或只顾纵面第87页/共109页 二、路线特征 1 1、选线的特点 局部方案多。需要路线平、纵、横三方面相互协调、密切配合。路基形式以半填半挖为主。第88页/共109页 2 2、布设的方式 平坦地带走直线一般按平原区以方向为主导的方式布线。无障碍,一般按直线布线;有障碍,则应加设中间控制点,设置转折小、半径较大的长缓曲线。斜坡地带走匀坡线“匀坡线”在两点之间,沿自然地形以均匀坡度确定出地面点的连线。无障碍:直接按均坡线布设;有障碍:加设中间控制点,分段按匀坡线控制。起伏地带走中间“走中间”路线在匀坡线和直线之间

38、选择平面顺适、纵面均衡的合理路线。对于两控制点间有多组起伏,只需在中间梁顶(或谷底)加设中间控制点即可。第89页/共109页第90页/共109页第91页/共109页第92页/共109页三、平、纵线形及其配合 1.1.平面:平面上不强拉长直线,而要尽量利用与地形协调的长缓平曲线,路线转折处不要过于零碎繁琐,相距不远的同向曲线尽可能并为一个单曲线或复曲线,反向曲线间应有一定长度的直线段,否则,可以设计成“S”S”形。第93页/共109页2.2.纵断面:起伏地区路线采用起伏坡型是缩短里程或节省工程的有效方法。但切忌起伏太频繁,太急剧,坡长要放长些,坡度要用缓些,避免形成锯齿形坡和短距离的“驼峰”和“

39、陷洼”;陡而长的坡道中间要利用地形插设缓坡段。竖曲线也要长而缓,相距不远的同向曲线尽量连接起来,反向曲线间最好有一段匀坡。第94页/共109页平、纵面配合:长陡下坡尽头避免设小半径平曲线。平、竖曲线的位置,在两者的半径都很大的情况下,各设在什么地方对行车并无太大影响;但在起伏地形处,使暗弯与凸竖曲线,明弯与凹竖曲线结合起来,则能增进行车安全感和路容的美观。但要注意两者的半径都应尽可能大些,太小则增加驾驶困难。第95页/共109页第六节 特殊地区和不良地质地区选线 公路选线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地区和不良地质区,往往控制线路走向。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各种可行的避绕和通过方案,做到绕有根据,治有办法,保

40、证公路建成后畅通无阻,不留后患。第96页/共109页一、水库地区选线(1 1)路线位置一般选在最终坍岸线,并留有一定安全距离以外。(2 2)路线应避开水库淹没范围,以减少水下工程。(3 3)路线应尽量绕避由于地下水壅升造成湿陷、翻浆、沼泽化和使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恶化的地区。(4 4)路线跨过支沟时,应尽量离开沟口,选择在水浅、风浪小、地质条件好的地段通过。(5 5)路线跨越水库,一般选择在水库上游回水曲线以上或水库下游集中冲刷范围以下河段通过。(6 6)线路由坝顶通过时,坝身质量必须符合公路路基要求。(7 7)遇有隧道时,应按坍岸断面及地下水壅升曲线检查路线位置。第97页/共109页二、

41、人为坑洞地区选线(1)1)路线应尽量绕避人为坑洞地区。(2 2)路线通过小型坑洞时,应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3 3)对于正在开采或计划开采的矿区,为了避免压矿,路线应尽量绕避。第98页/共109页三、风沙地区选线(1 1)应深入调查研究,弄清各种沙丘的成因、性质、活动情况以及风力、风向、沙源、地形、地貌等地理特征。(2)2)在大面积沙丘地区,如流沙不能绕避,应尽可能选择在沙害较轻的地方通过。(3 3)在风沙覆盖的山区、丘陵地区选在沙带间的丘陵地通过。(4 4)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为主的局部流沙地区,路线尽量通过半固定和固定沙丘地区。(5 5)路线走向应尽量与当地风向平行。(6 6)应尽量少设曲线

42、。必须时采用大半径。(7 7)路线靠近筑路材料产地和水源地带。(8 8)总断面设计尽量采用适当高度的路堤。第99页/共109页四、多年冻土地区选线(1 1)路线通过山坡时,尽量选在平缓、干燥、向阳的地带。(2 2)路线通过山岳丘陵区时,选在融冻坡积层缓坡地上部。(3 3)路线宜选择在少冰冻地带。(4 4)路线应尽量选用填方。(5 5)大、中桥宜选在大河的融区或基底为少冰冻土的河段。(6 6)隧道应尽量避免穿过地下水发育的地层。第100页/共109页五、黄土地区选线(1 1)路线应尽量走在黄土塬、宽谷阶地、平缓斜坡以及比较稳定的沟谷地带。(2 2)路线通过湿陷性黄土时,选择湿陷性轻微、地表排水条

43、件好的地区通过。(3 3)路线跨越黄土深沟时,应结合地形,降低填土高度。(4 4)选线时应对高填和高桥综合比较。()选线时应对深挖与隧道进行综合比较。第101页/共109页六、软土和沼泽地区选线()软土和沼泽地区选线应进行全面比较。()路线必须通过软土、沼泽地区时,路线位置尽量选择在软土、沼泽最窄,泥炭、淤泥较浅,沼底横坡不大,地势较高及取土条件较好的地段通过。()软土、沼泽地区以修建路堤为宜。()路线应避开河谷软土地带或古盆地的中央部位。()路线应尽量避免沿排水管道边缘或湖塘边缘定线。第102页/共109页七、盐渍土地区选线()尽量选在排水条件好,地下水位低,含盐量小,通过地段短和地势较高等

44、有利地势。()尽量避免湿盐渍土地区。()当降低地下水位有困难时,且不易取得渗水土填料时,采用抬高路堤的方法。第103页/共109页八、膨胀土地区选线()路线应宜填不宜挖、尽量减少深长路堑。()遇到垄岗时,应垂直于垄岗方向。()尽量离开建有重要建筑物和建筑群的垄岗。()路线跨越沟谷时,一般宜建桥并增加桥梁高度。第104页/共109页九、滑坡地段选线()路线尽量避免大型滑坡。()对中小型滑坡,可考虑在下部低填方或上部浅挖方。(3 3)无法绕避滑坡时,采取有效措施。第105页/共109页十、崩塌、岩堆地段选线()尽量避免山体极不稳定、岩层非常破碎的陡峻山坡。()崩塌范围不大,性质不严重时可考虑通过。

45、(3 3)对发展阶段或较大范围的松散的、稳定性差的岩堆,路线宜向山体内移以隧道在堆积体范围外的基岩中通过,或外移设桥通过或考虑跨河至对岸的绕避方案。()对稳定的岩堆,可以低路堤或浅路堑通过。第106页/共109页十一、泥石流地段选线()严重的泥石流集中地段,应绕避。()路线跨越泥石流沟时,首先应考虑从流通区或沟床比较稳定、冲淤变化不大的洪积扇顶部以桥跨越。()尽量避免穿过沉积区。()对泥石流不严重,技术上可行方能采用在沉积区通过的方案。第107页/共109页十二、高烈度地震区选线(1 1)干线地区应尽量绕避高烈度c c地震区,难以避开时,选择在最窄处通过,采用低路堤。(2 2)路线必须通过高烈度地震区时,应尽量利用有利地形。(3 3)地震区桥梁位置应尽量选择在良好的地基和稳定的河岸地段。第108页/共10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109页/共10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