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路线设计平面.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362934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PTX 页数:79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路线设计平面.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道路路线设计平面.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路线设计平面.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路线设计平面.pptx(7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路线-指道路中线。线形-道路中线的空间形状。2.1 2.1 路线平面设计 1.1.路线(route of road)(route of road)第1页/共79页路线的平面(horizontal)-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路线纵断面(vertical)-沿着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公路横断面(cross-sectional)-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中线 2.1 2.1 路线平面设计 1.1.路线(route of road)(route of road)第2页/共79页(1)平面线形(horizontal alignment)要素 曲率为零的线形.直线;曲率为常数的线形.圆曲线;曲率为变数的线

2、形.缓和曲线。(2)直线(tangent)(3)圆曲线(circular curve)(4)缓和曲线(transition curve)可以作为缓和曲线的有:回旋曲线、三次抛物线、双纽曲线,常用的是回旋曲线。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称为“平面线形三要素”3.1 3.1 路线平面的基本线形 1.1.路线(route of road)(route of road)第3页/共79页(1)直线(tangent)的特点:1 1)路线短捷、行车方向明确、视距良好、行车快速、驾驶操作简单。)路线短捷、行车方向明确、视距良好、行车快速、驾驶操作简单。2 2)线形简单,容易测设。)线形简单,容易测设。3 3)直直

3、线线路路段段能能提提供供较较好好的的超超车车条条件件(所所以以双双车车道道的的公公路路间间隔隔适适当当处处要要设设置置一一定定长长度的直线)。度的直线)。3.1 3.1 路线平面的基本线形 2.2.平面线形组成 第4页/共79页4 4)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过过长长的的直直线线,线线形形呆呆板板,行行车车单单调调,易易疲疲劳劳;也也易易发发生生超超车车和和超超速速行行驶驶,行车时司机难以估计车间距离;在直线上夜间对向行车易产生眩光。行车时司机难以估计车间距离;在直线上夜间对向行车易产生眩光。5 5)只能满足两个控制点的要求,难与地形及周围环境相协调。)只能满

4、足两个控制点的要求,难与地形及周围环境相协调。3.1 3.1 路线平面的基本线形 2.2.平面线形组成 第5页/共79页(2 2)直线的标准规定:)直线的标准规定:1 1)直线最大长度)直线最大长度 德国德国20V20V;前苏联前苏联8km8km;美国;美国3mile3mile。总总的的原原则则:公公路路线线形形应应与与地地形形相相适适应应,与与景景观观相相协协调调,直直线线的的最最大大长长度度应应有有所所限限制制,当当采采用用长长的的直直线线线线形形时时,为为弥弥补补景景观观单单调调的的缺缺陷陷,应应结结合合具具体体情情况况采采取取相相应应的技术措施。的技术措施。3.1 3.1 路线平面的基

5、本线形 2.2.平面线形组成 第6页/共79页2 2)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应注意的问题:)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应注意的问题: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注意下述问题: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长直线再加下陡坡行驶更易导致高速度 长直线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组合为宜,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 3.1 3.1 路线平面的基本线形 2.2.平面线形组成 第7页/共79页 3.1 3.1 路线平面的基本线形 2.2.平面线形组成 哪一个最优?第8页/共79页 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种植不同树种或设置一定建筑物、雕塑、

6、广告牌 等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 3.1 3.1 路线平面的基本线形 2.2.平面线形组成 第9页/共79页美美国国俄俄勒勒冈冈州州典典型型沙沙漠漠公公路路第10页/共79页香榭丽舍与凯旋门第11页/共79页德德 国国 柏柏 林林第12页/共79页2)直线的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adjacent curve in one direc-tion)-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A.当60km/h时,直线(以km/h计)为宜 B.当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2.1 2.1

7、 路线平面设计 2.2.平面线形组成 第13页/共79页2)直线的最小长度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反向曲线(reverse curve)-指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A.当60km/h时,直线(以km/h计)为宜 B.当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C.特别困难四级15 m 2.1 2.1 路线平面设计 2.2.平面线形组成 第14页/共79页断背曲线:互相通视的同向曲线间若插以短直线,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为反向曲线的错觉,当直线过短时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这种线形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且容易造成驾驶操作的失误,通常称为断背曲线。设计中应尽量避免

8、。2.1 2.1 路线平面设计 2.2.平面线形组成 第15页/共79页 2.1 2.1 路线平面设计 2.2.平面线形组成 断背曲线第16页/共79页二 圆曲线 1.1.概述(1)圆曲线线形特征:1)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R=常数,故测设比缓和曲线简便。2)汽车在圆曲线上的行驶要受到离心力;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要多占路面宽。3)视距条件差,容易发生交通事故。4)较大半径的长缓圆曲线具有线形美观、顺适、行车舒适等特点。故常采用。第17页/共79页二 圆曲线 1.1.概述第18页/共79页哪一个最大?哪一个最大?哪一个最小?哪一个最小?二 圆曲线 1.1.概述第19页/共79页(2)平曲线长度 1

9、)平曲线最小长度规定 从驾驶员操纵方便、行车舒适性以及视觉要求来看,应对平曲线长度加以限制。公路按6s行程长度控制;条件许可的按9s控制:LS:LY:LS1:1:1,才能使其线形美观、顺畅。二 圆曲线 2.2.设计标准第20页/共79页(2)平曲线长度 2)小转角时的平曲线长度 当公路转角小于或等于7时,曲线长度往往看上去较实际长度为短。因为在曲线两端附近的曲线部分被误认为是直线,只有在交点附近的部分才能看出是曲线,这就会给驾驶员造成急转弯的错觉。二 圆曲线 2.2.设计标准第21页/共79页二 圆曲线 3.3.圆曲线半径的确定(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

10、;(2)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3)地形条件特别困难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4)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第22页/共79页二 圆曲线 3.3.圆曲线半径的确定(5)应同纵面线形相配合,应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叠;(6)每个弯道半径值的确定,应根据实地的地形、地物、地质、人工构造物及其它条件的要求,用外距、切线长、曲线长、曲线上任意点线位、合成纵坡等控制条件反算,并结合标准综合确定。第23页/共79页二 圆曲线 4.4.圆曲线的计算(1)单圆曲线,其曲线几何要素为:(2)曲线主点桩号计算如下:ZY(桩号)=JD(桩号

11、)T QZ(桩号)=YZ(桩号)L/2 YZ(桩号)=ZY(桩号)+L JD(桩号)=QZ(桩号)+J/2 第24页/共79页三 缓和曲线 1.1.概述 (1)缓和曲线的线形特征缓和曲线-是指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者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圆曲线之间设置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第25页/共79页三 缓和曲线 1.1.概述 其线形特征为:1)缓和曲线曲率渐变,设于直线与圆曲线间,其线形符合汽车转弯时的行车轨迹,从而使线形缓和,消除了曲率突变点。2)由于曲率渐变,使道路线形顺适美观,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作用感。3)在直线和圆曲线间加入缓和曲线后,使平面线形更为灵活,线形自由度提高,更能与地形、

12、地物及环境相适应、协调、配合,使平面布线更加灵活、经济、合理。4)与圆曲线相比,缓和曲线计算及测设均较复杂。第26页/共79页(2 2)缓和曲线作用)缓和曲线作用1 1)曲率连续变化,视觉效果好。(线形缓和)2 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行车缓和)3 3)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超高缓和)三 缓和曲线 1.1.概述 第27页/共79页(3)缓和曲线的选择 1)缓和曲线轨迹特点:由直线驶入圆曲线转弯时,其轨迹上的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与其行程l(自转弯开始点算起)成反比,此轨迹方程为回旋曲线方程。因此我国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曲线。三 缓和曲线 1.1.概述 第28页/共79页

13、 回旋曲线、三次抛物线和双纽线在极角较小(56)时,几乎没有差别。随着极角的增加,三次抛物线的长度比双纽线的长度增加的较快,而双纽线的长度又比回旋线的长度增加得快些。回旋线的半径减小得最快,而三次抛物线则减小的最慢。从保证汽车平顺过渡的角度看,三种曲线都可以作为缓和曲线。此外,也有使用n次(n3)抛物线、正弦形曲线、多圆弧曲线作为缓和曲线的。但世界各国使用回旋曲线居多,我国标准规定的缓和曲线也是回旋线。2)回旋曲线、三次抛物线和双纽线线形比较:三 缓和曲线 1.1.概述 第29页/共79页3)缓和曲线的一般方程式:(3-6)为了设计方便,使量纲一致,故令A2=C,则 三 缓和曲线 1.1.概述

14、 第30页/共79页三 缓和曲线 2.2.设计标准设计标准第31页/共79页三 缓和曲线 2.2.设计标准设计标准第32页/共79页(1)基本型曲线的圆曲线要素计算:三 缓和曲线 3.3.缓和曲线的计算缓和曲线的计算 第33页/共79页(2)曲线主点桩号计算:ZH(桩号)=JD(桩号)-T HY(桩号)=ZH(桩号)+lls s QZ(桩号)=HZ(桩号)-L/2 YH(桩号)=HY(桩号)+Ly HZ(桩号)=YH(桩号)+lls s JD(桩号)=QZ(桩号)+J/2 3.3 缓和曲线 3.3.缓和曲线的计算缓和曲线的计算 第34页/共79页(3)回旋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公式:(4)在圆曲线

15、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公式:lml坐标原点均在ZH、HZ3.3 缓和曲线 3.3.缓和曲线的计算缓和曲线的计算 第35页/共79页(1)定义 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称为超高。目的:目的: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范围:范围:ZYYZ 或 HYYH 四 平曲线超高与加宽 第36页/共79页第37页/共79页第38页/共79页(2)超高坡度 1)最大超高坡度(极限最小半径时)由平曲线半径计算公式(31)可得 (3.36)当0时,在产生滑移的极限状态u=时 故受横向滑移限制 ic公公 路路 等等 级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

16、、三、四级公路二、三、四级公路一一 般般 地地 区区(%)8 或或 108积雪冰冻地区积雪冰冻地区(%)6 四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1.1.超高超高(superelevation)(superelevation)第39页/共79页 2)最小超高坡度 各级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坡度值应与该公路直线部分的正常路拱横坡度一致。3)超高坡度的确定(任意半径时)各圆曲线半径所设置的超高坡度值应根据设计速度、圆曲线半径、公路条件、自然条件等经计算确定。四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1.1.超高超高(superelevation)(superelevation)第40页/共79页(3)超高方式 1)公路 无中间带的公

17、路 a 绕内边缘旋转,简称边轴旋转 b 绕中线旋转,简称中轴旋转。c 绕外边缘旋转。有中间带的公路 a 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b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c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分离式公路 超高过渡方式可视为两条无中间带的公路分别予以处理。四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1.1.超高超高(superelevation)(superelevation)第41页/共79页绕内边缘旋转 抬肩、外绕中至ig、全绕内至ic 适用于新建公路 四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1.1.超高超高(superelevation)(superelevation)第42页/共79页ZHHY绕内边缘旋转 抬肩、外绕中至ig、全绕内至ic

18、抬肩双坡阶段全超高阶段旋转阶段 四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1.1.超高超高(superelevation)(superelevation)第43页/共79页绕中线旋转 抬肩、外绕中至ig、全绕中至ic 适用于改建公路四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1.1.超高超高(superelevation)(superelevation)第44页/共79页ZHHY绕中线旋转 抬肩、外绕中至ig、全绕中至ic提肩双坡阶段全超高阶段旋转阶段 四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1.1.超高超高(superelevation)(superelevation)第45页/共79页 绕外边缘旋转 抬肩、外绕外至水平、全绕外 至ic 适用于特殊公

19、路 四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1.1.超高超高(superelevation)(superelevation)第46页/共79页内边轴中 轴外边轴设计标高 四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1.1.超高超高(superelevation)(superelevation)第47页/共79页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如图3.10a。用于窄中间带的公路。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如图3.10b。各种宽度不同中间带的公路均可。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如图3.10c。用于单向车道数大于四条的公路四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1.1.超高超高(superelevation)第48页/共79页四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2.2.加宽加宽(curv

20、e widening)(1)定义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靠近曲线内侧后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小,靠曲线外侧的前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大。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第49页/共79页四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2.2.加宽加宽(curve widening)第50页/共79页 3)标准规定平曲线半径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公路加宽值表3.15。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1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3类加宽值;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2类加宽值。城市道路加宽值见表3.16。四

21、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2.2.加宽加宽(curve widening)第51页/共79页(3)加 宽 缓 和 段(transition zone of curve widening)当平曲线R250m时,一般在弯道内侧圆曲线范围内设置全加宽。为了使路面和路基均匀变化,设置一段从加宽值为零逐渐加宽到全加宽的过渡段,称为-加宽缓和段。四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2.2.加宽加宽(curve widening)第52页/共79页(4)加宽缓和段的长度LJ加宽所需的最小长度。在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应按渐变率1:15且10m的要求设置;设置超高缓和段lC时,lJ=lC;设置缓和曲线lS时,lJ=lS。四

22、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2.2.加宽加宽(curve widening)第53页/共79页(5)LJ内加宽值的过渡方式1)直线比例法:处理简单粗造,不圆滑美观,适用于一般二、三、四级公路。四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2.2.加宽加宽(curve widening)第54页/共79页 3)插入高次抛物线的方法:路面边缘线圆滑、顺适,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对路容有较高要求的二级公路。l加宽值的过渡还可插入二次抛物线、回旋线过渡等。LJBJ四 弯道的超高与加宽 2.2.加宽加宽(curve widening)第55页/共79页五 行车视距 1.1.视距视距(sight distance)的意义及其种类的意

23、义及其种类 第56页/共79页五 行车视距 1.1.视距视距(sight distance)的意义及其种类的意义及其种类 行行车车视视距距: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须的最短距离称为行车视距。在道路平面上的暗弯(处于挖方路段弯道和内侧有障碍物的弯道)、纵断面上的凸形竖曲线以及下穿式立体交叉的凹形竖曲线上都有可能存在视距不足的问题,如图所示。第57页/共79页(1)定义 视距-指从车道中心线上1.2m的高度,能看到该车道中心线上高为0.1m的物体顶点的距离,是该车道中心线量得的长度。是确保行车安全

24、、快速、增加行车安全感、提高行车舒适性的重要措施。(2)种类 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错车视距、避让障碍物视距等五种。五 行车视距 1.1.视距视距(sight distance)的意义及其种类的意义及其种类 第58页/共79页 五 行车视距 2.2.视距标准及运用视距标准及运用 (1)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当视高为1.2m1.2m,物高为0.1m0.1m时,驾驶人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即为停车视距停车视距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构成故停车视距为:第59页/共79页各级公路停车视距公路等级公路等级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一一二二三三四四计算行车速度

25、计算行车速度 120120 100100808060601001006060808040406060303040402020停车视距停车视距210210 160160 1101107575160160757511011040407575303040402020五 行车视距 2.2.视距标准及运用视距标准及运用 第60页/共79页(2)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当视高为1.2m1.2m,物高为1.2m1.2m,后车超越前车过程中,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即为超车视距。分四阶段 五 行车视距 2.2.视距标准及运用视距标准及运用 第61页/共79

26、页(2)超车视距:1 1加速行驶距离S S1 12 2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S S2 23 3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S S3 34 4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S S4 4五 行车视距 2.2.视距标准及运用视距标准及运用 第62页/共79页(3)会车视距 两辆对向行驶的汽车在同一车道上相遇,及时制动并停车所必须的安全视距称为-会车视距。其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由三部分组成:反应时间所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五 行车视距 2.2.视距标准及运用视距标准及运用 第63页/共79页(4)视距标准的采用1)高、一级公路应满足S停。因有

27、中间分隔带,无对向车,故不存在会车问题。且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车道数均在4个车道以上,快慢车用划线分隔行驶,各行其道,也不存在超车问题。2)二、三、四级公路,一般应满足S会。在工程特别困难或受其它限制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的措施。3)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地形在适当的距离内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五 行车视距 2.2.视距标准及运用视距标准及运用 第64页/共79页(5)公路视距的保证1)横断面上视距保证若SzSzo 行车轨迹至障碍物的距离 视距l行车轨迹一般取弯道内侧车道路面内缘(不包括加宽)加1.5m,驾驶员视点离地面1.20m。l横净距Sz-即公路曲线范

28、围最内侧的车道中心线行车轨迹由安全视距两端点连线所构成的曲线内侧空间的界限线(即包络线)的距离。五 行车视距 2.2.视距标准及运用视距标准及运用 第65页/共79页五 行车视距 2.2.视距标准及运用视距标准及运用 第66页/共79页2)图解法确定视距切除范围按一定比例绘制弯道平面图,并示出行车轨迹线位置;在轨迹线上从弯道两端相连直线上距曲线起点(或终点)s的地方开始,按s距离定出多组视线11、22、33、1010等;绘出这些视线的包络线(内切曲线)即为视距曲线;量出相应断面位置的横净距,即可按上面的方法确定相应断面上的视距切除范围。除平曲线上考虑视距外,在竖曲线上也有保证视距的问题。五 行

29、车视距 2.2.视距标准及运用视距标准及运用 第67页/共79页五 行车视距 2.2.视距标准及运用视距标准及运用 第68页/共79页六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 1.1.直线与曲线的组合直线与曲线的组合 组合原则路线的行车平顺性要求直线与曲线彼此协调而有比例地交替,路线直曲的变化应缓和匀顺。平面曲线的半径、长度与相邻的直线长度应相适应。直与曲线组合得当,能提高线形的行驶质量,故配合不好的线形应予避免。尽量使用直线,但过长的直线并不被认为是好的线形,尤其是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难以准确目测车间间距从而滋生事故。第69页/共79页(1)圆曲线的组合它的组合有同向曲线、反向曲线、复曲线等。

30、(2)回头曲线l回头曲线(switch-back curve)指在山区公路为克服高差,在同一坡面上展线时所采用的,其圆心角一般接近或大于180的曲线。由一回头曲线的终点至下一回头曲线起点的距离,在二、三、四级公路上分别应不小于200、150、100米。六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 1.1.直线与曲线的组合直线与曲线的组合 第70页/共79页六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 2.2.曲线与曲线的组合曲线与曲线的组合 回头曲线技术指标回头曲线技术指标主线设计速度主线设计速度(km/h)(km/h)404030302020回头曲线设计速度回头曲线设计速度(km/hkm/h)3535303025252020圆曲线最小

31、半径圆曲线最小半径(m m)4040303020201515回旋线最小长度回旋线最小长度(m m)3535303025252020超高横坡度(超高横坡度(%)6 66 66 66 6双车道路面加宽值双车道路面加宽值(m m)2.52.52.52.52.52.53.03.0最大纵坡(最大纵坡(%)3.53.53.53.54.04.04.54.5第71页/共79页六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 3.3.平面组合线形平面组合线形(1)简单形曲线当一个弯道由直线与圆曲线组合时叫简单型曲线(simple curve单圆曲线)l用于 4级公路 l 其它各级,当RRP(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可用于高速公路?第72页/共

32、79页六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 3.3.平面组合线形平面组合线形(2)基本形曲线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曲线称为基本型。用于:高、一、二、三级中,R RP 注意:满足几何条件 l:L:l:左右 A的 取 值 符 合 有 关 要 求 (R/3)AR 第73页/共79页(3)凸形曲线两同向回旋曲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凸型曲线。用于:山区公路二、三级中,地形、地物受限制的路段 必须满足的几何条件:20=凸形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分别符合容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规定。连接点附近最小0.3V的长度范围内,应保持以连接点的曲率半径确定的横坡度。六

33、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 3.3.平面组合线形平面组合线形 第74页/共79页(4)S形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用两个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S型曲线。要求:S形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A1/A2)应2,有条件(A1/A2)宜1.5,当A2 200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1.5。(R1/R2)2为宜 六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 3.3.平面组合线形平面组合线形 第75页/共79页(5)C形曲线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形式称为C型曲线。用于特殊地形条件下。两个回旋线参数可相等,也可不相等。六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 3.3.平面组合线形平面组合线形 第76页/共79页(6)复合形曲线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曲线,在曲率相等处径相衔接的组合形式称为复合型曲线。复合型的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一般以小于1:1.5为宜。用于受地形或其它特殊原因限制时。六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 3.3.平面组合线形平面组合线形 第77页/共79页3.8 路线平面图的绘制 1.1.公路路线平面图公路路线平面图(plan view)第78页/共7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79页/共7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