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张.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362880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张.ppt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还原糖还原糖+斐林试剂斐林试剂 _脂肪脂肪+蛋白质蛋白质+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 _50 50 65 65 温水浴温水浴 苏丹苏丹染液染液 橘黄色橘黄色苏丹苏丹染液染液 _砖红色沉淀砖红色沉淀红色红色紫色紫色第第1页页/共共35页页1.1.还原糖的检测还原糖的检测选材选材:含糖量较高、含糖量较高、_的植物组织的植物组织结论结论:组织样液中含有组织样液中含有_砖红色沉淀砖红色沉淀白色或近于白色白色或近于白色可溶性还原糖可溶性还原糖第第2页页/共共35页页2.2.脂肪的检测脂肪的检测方法一方法一:花生种子匀浆花生种子匀浆+3+3滴苏丹滴苏丹染液染液_方法二方法二:取材取材:花生种子花生种子(浸泡浸泡

2、,去掉种皮去掉种皮),),将子叶切成薄片将子叶切成薄片制片制片观察观察:先在先在_下寻找已着色颗粒下寻找已着色颗粒,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结论结论:圆形小颗粒呈圆形小颗粒呈_,_,说明有脂肪存在说明有脂肪存在取最薄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取最薄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滴滴2 23 3滴滴_染液染液(染色染色3 min)3 min)去浮色去浮色(1(12 2滴体积分数为滴体积分数为50%50%的酒精溶液的酒精溶液)制成临时装片制成临时装片(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橘黄色橘黄色苏丹苏丹低倍显微镜低倍显微镜橘黄色橘黄色第第3页页/共共35页页3.3.蛋白质的检测蛋

3、白质的检测选材与制备选材与制备:蛋清稀释液或豆浆滤液蛋清稀释液或豆浆滤液结论结论:组织样液中存在组织样液中存在_4 4滴滴紫色紫色蛋白质蛋白质第第4页页/共共35页页1.1.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呈现什么颜色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呈现什么颜色?提示提示:蔗糖属于非还原糖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不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观察到的现不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观察到的现象不是无色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而是浅蓝色Cu(OH)Cu(OH)2 2的颜色的颜色。2.2.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鉴定之前在加相应试剂鉴定之前,为什为什么要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么要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

4、提示提示: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的目的是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的目的是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比,以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以增强实验的说服力。第第5页页/共共35页页3.3.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成分相同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成分相同,但在使用时但在使用时,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必须混合使用与乙液必须混合使用,而双缩脲试剂则先加而双缩脲试剂则先加A A液液,再滴加再滴加B B液液,请请分析原因。分析原因。提示提示:鉴定还原糖的原理是新制鉴定还原糖的原理是新制Cu(OH)Cu(OH)2 2与还原糖反应与还原糖反应,Cu(OH),Cu(OH)2 2被还原为被还原为CuCu2 2O(O

5、(砖红色砖红色););检测蛋白质的原理是肽键在碱性环境中检测蛋白质的原理是肽键在碱性环境中与与CuCu2+2+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反应产生紫色络合物,所以先滴加双缩脲试剂所以先滴加双缩脲试剂A A液的目的液的目的是制造碱性环境。是制造碱性环境。4.4.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鉴定蛋白质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鉴定蛋白质,为什么一定要稀释为什么一定要稀释到一定程度到一定程度?提示提示:如果不充分稀释蛋清液如果不充分稀释蛋清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的内壁上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使反应不彻底,试管也不容易洗刷干净。试管也不容易洗刷干净。第第6页页/共共35页

6、页5.5.双缩脲试剂与斐林试剂有何异同双缩脲试剂与斐林试剂有何异同?提示提示:比较项目比较项目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不不同同点点使用使用方法方法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后方可使用,且现配现且现配现用用使用时先加使用时先加A A液液,再加再加B B液液反应反应条件条件需水浴加热需水浴加热不需加热不需加热反应反应原理原理还原糖中的醛基被还原糖中的醛基被Cu(OH)Cu(OH)2 2氧化氧化,Cu(OH)Cu(OH)2 2被还原为被还原为CuCu2 2O O具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具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物在碱性条件下与CuCu2+2+反反应生成络合物

7、应生成络合物第第7页页/共共35页页比较项目比较项目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不不同同点点颜色颜色砖红色砖红色紫色紫色浓度浓度乙液乙液CuSOCuSO4 4溶液浓度溶液浓度为为0.05 g/mL0.05 g/mLB B液液CuSOCuSO4 4溶液浓度溶液浓度为为0.01 g/mL0.01 g/mL相同点相同点都含有都含有NaOHNaOH、CuSOCuSO4 4两种成分两种成分,且所用且所用NaOHNaOH溶液浓溶液浓度都是度都是0.1 g/mL0.1 g/mL第第8页页/共共35页页1.(20131.(2013福建联考福建联考)小李在进行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时小李在进行生物组织中

8、化合物的鉴定时,向待测样液中滴加向待测样液中滴加3 3滴苏丹滴苏丹染液。结果样液被染成橘黄色染液。结果样液被染成橘黄色,说说明样液中存在明样液中存在()A.A.葡萄糖葡萄糖B.B.脂肪脂肪C.C.蛋白质蛋白质D.DNAD.DNA【解析解析】选选B B。苏丹。苏丹染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染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斐林试剂与葡萄斐林试剂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紫色反应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紫色反应,甲基甲基绿将绿将DNADNA染成绿色。染成绿色。第第9页页/共共35页页2.(20132.(2013信阳模拟信阳模拟)收集健康人的收集健康人的4 4种液体种液体,分别用

9、斐林试剂鉴分别用斐林试剂鉴定。鉴定方法、液体和现象相匹配的一组是定。鉴定方法、液体和现象相匹配的一组是()A.A.不加热、尿液、不变色不加热、尿液、不变色B.B.隔水加热、血清、砖红色沉淀隔水加热、血清、砖红色沉淀C.C.酒精灯直接加热、唾液、不变色酒精灯直接加热、唾液、不变色D.D.不加热、胃液、蓝色不加热、胃液、蓝色【解析解析】选选B B。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隔水加热需要隔水加热,产生砖产生砖红色沉淀。若不加热则斐林试剂与还原糖不发生反应。健康人红色沉淀。若不加热则斐林试剂与还原糖不发生反应。健康人血清中含有葡萄糖等还原糖血清中含有葡萄糖等还原糖,而尿液、唾液、

10、胃液中不含还原而尿液、唾液、胃液中不含还原糖。糖。第第10页页/共共35页页3.3.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正确的是()A.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接近于白色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接近于白色,可用于可溶性还可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原糖的检测B.B.使用斐林试剂时要先把使用斐林试剂时要先把0.1 g/mL0.1 g/mL的的NaOHNaOH溶液和溶液和0.01 g/mL0.01 g/mL的的CuSOCuSO4 4溶液混合均匀溶液混合均匀C.C.用鸡蛋清作原料鉴定蛋白质时用鸡蛋清作原料鉴定蛋白质时,应将鸡蛋清稀释生成蛋白质应将鸡蛋清稀释生成蛋白质稀释液稀释液D.

11、D.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苏丹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苏丹染成橘黄色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的脂肪滴第第11页页/共共35页页【解析解析】选选C C。马铃薯块茎中较多的糖是淀粉。马铃薯块茎中较多的糖是淀粉,而不是还原糖而不是还原糖,故不宜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斐林试剂的乙液是浓度为故不宜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斐林试剂的乙液是浓度为0.05 g/mL0.05 g/mL的的CuSOCuSO4 4溶液。以鸡蛋清为材料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溶液。以鸡蛋清为材料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时时,对鸡蛋清要充分稀释对鸡蛋清要充分稀释,搅拌均匀搅拌均匀,否则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否则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

12、发生反应后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壁上会粘固在试管壁上,较难清除。苏丹较难清除。苏丹将脂肪染成将脂肪染成红色红色,苏丹苏丹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第第12页页/共共35页页4.4.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等,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30左右。取适量小麦种子在左右。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20和和3030培养箱中培养培养箱中培养4 4天后天后,做如下处理做如下处理:在在3 3支试管中加入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等量斐林试剂,并加热至并加热至5050左右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13、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结果是()第第13页页/共共35页页第第14页页/共共35页页A.A.甲呈蓝色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丙呈无色B.B.甲呈无色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丙呈蓝色C.C.甲、乙皆呈蓝色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丙呈砖红色D.D.甲呈浅砖红色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丙呈蓝色【解析解析】选选D D。由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由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甲中有少量的还原糖甲中有少量的还原糖,乙中有较多的还原糖乙中有较多的还原糖,它们与斐林试剂加热条件下都有反应它们与斐林试剂加热条件下都有反应,丙丙中无还原糖中无还原糖,蓝色为斐林

14、试剂的颜色。蓝色为斐林试剂的颜色。第第15页页/共共35页页5.5.将发芽后的玉米种子研磨成匀浆、过滤将发芽后的玉米种子研磨成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得到提取液,并按下并按下表步骤操作表步骤操作:经上述处理后经上述处理后,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1 mL,1 mL,并置于并置于50506565水浴中水浴中2 min,2 min,试管中液体呈砖红色且颜色由浅到深依次试管中液体呈砖红色且颜色由浅到深依次是是()A.A.甲、乙、丙甲、乙、丙 B.B.丙、甲、乙丙、甲、乙 C.C.甲、乙甲、乙 D.D.乙、甲乙、甲加入淀粉液加入淀粉液加入提取液加入提取液水浴温度水浴温度水浴时间水浴时

15、间甲甲2 mL2 mL2 mL2 mL202030 min30 min乙乙2 mL2 mL2 mL2 mL404030 min30 min丙丙2 mL2 mL2 mL2 mL10010030 min30 min第第16页页/共共35页页【解析解析】选选C C。发芽后的玉米种子里存在淀粉酶。发芽后的玉米种子里存在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可以分解淀粉产生麦芽糖产生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玉米淀粉酶玉米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是活性的最适温度是4040左右左右,100,100的水浴使淀粉酶失去活性的水浴使淀粉酶失去活性,故乙组产生的还原糖最多故乙组产生的还原

16、糖最多,生成的砖红色沉淀最多生成的砖红色沉淀最多,丙组却没有丙组却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砖红色沉淀产生。第第17页页/共共35页页6.6.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液体实验室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液体,它们是清水、它们是清水、5%5%淀粉溶液、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蛋白酶溶液。某同学用三氯乙酸淀粉酶溶液、蛋白酶溶液。某同学用三氯乙酸(一种能使蛋白一种能使蛋白质变性的试剂质变性的试剂)和碘液准确地鉴别出了这四瓶样品和碘液准确地鉴别出了这四瓶样品,其实验步骤其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根据实验结果做出的判断和结果见下表。根据实验结果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正确的是()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样品及试管号样品及试管号分别取四种

17、样品各分别取四种样品各1 mL1 mL置于四支试置于四支试管中管中,滴加碘液滴加碘液3 34 4滴后滴后,观察观察不变不变蓝蓝不变不变蓝蓝不变不变蓝蓝变蓝变蓝分别取四种样品各分别取四种样品各1 mL1 mL置于四支试置于四支试管中管中,滴加三氯乙酸滴加三氯乙酸3 34 4滴后滴后,观察观察混浊混浊无变无变化化混浊混浊无变无变化化再取再取号和号和号样品各号样品各1 mL1 mL混合混合,37,37保温保温10 min,10 min,加碘液加碘液3 34 4滴滴后不变蓝后不变蓝第第18页页/共共35页页A.A.是清水、是清水、是淀粉、是淀粉、是蛋白酶、是蛋白酶、是淀粉酶是淀粉酶B.B.是淀粉酶、是

18、淀粉酶、是清水、是清水、是蛋白酶、是蛋白酶、是淀粉是淀粉C.C.是淀粉酶、是淀粉酶、是蛋白酶、是蛋白酶、是清水、是清水、是淀粉是淀粉D.D.是蛋白酶、是蛋白酶、是清水、是清水、是淀粉酶、是淀粉酶、是淀粉是淀粉【解析解析】选选D D。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遇碘变蓝色,故故是淀粉。是淀粉。号和号和号各号各 1 mL1 mL混合混合,37,37保温保温10 min,10 min,加碘液后不变蓝加碘液后不变蓝,说明淀粉已被分说明淀粉已被分解解,故故是淀粉酶。蛋白酶也是一种蛋白质是淀粉酶。蛋白酶也是一种蛋白质,加入三氯乙酸后加入三氯乙酸后混浊而混浊而不混浊不混浊,说明说明是蛋白酶是蛋白酶,是清水。是清水。

19、第第19页页/共共35页页7.7.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了探究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了探究其原因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30分钟后分钟后,测定还原糖的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如图含量。结果如图:第第20页页/共共35页页(1)(1)由图中曲线可知由图中曲线可知,60,60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原因是_。(2)(2)土豆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土豆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 。(3)(3)为了确定

20、土豆不含淀粉酶的原因为了确定土豆不含淀粉酶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备选材料与用具备选材料与用具: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与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A A液液,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B B液液,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甲液,斐斐林试剂乙液林试剂乙液,苏丹红染液苏丹红染液,3%,3%淀粉溶液淀粉溶液,3%,3%蔗糖溶液等。蔗糖溶液等。第第21页页/共共35页页实验步骤实验步骤:第一步第一步:取取A A、B B两支试管两支试管,在在A A试管中加入去

21、掉淀粉的土豆提取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液2 mL,B2 mL,B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和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和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2 mL,2 mL,水浴保温水浴保温5 5分钟。分钟。第二步第二步:向向A A、B 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水浴加温至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水浴加温至6060的的溶液溶液,水浴保温水浴保温5 5分钟。分钟。第三步第三步:将将 后后,向向A A、B B试管内各加入试管内各加入2 mL2 mL。然后。然后,。实验结果实验结果:。第第22页页/共共35页页(4)(4)在食用土豆时在食用土豆时,淀粉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淀粉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几乎被小肠上皮几

22、乎被小肠上皮细胞全部吸收细胞全部吸收,该吸收过程需要该吸收过程需要。糖尿病病人食。糖尿病病人食用较多土豆用较多土豆,吸收的葡萄糖不同于常人的排出途径是吸收的葡萄糖不同于常人的排出途径是_。第第23页页/共共35页页【解析解析】(1)(1)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产生还原糖。由图分析可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产生还原糖。由图分析可知知,随着温度的升高随着温度的升高,还原糖的含量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还原糖的含量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60,60时该酶的活性最高时该酶的活性最高,还原糖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最高。(2)(2)土豆含有大量土豆含有大量的淀粉的淀粉,但不含还原糖但不含还原糖,最可能的原因是缺少淀

23、粉酶最可能的原因是缺少淀粉酶,使淀粉不使淀粉不能水解为还原糖。能水解为还原糖。(3)(3)为简单的条件限制性实验设计为简单的条件限制性实验设计,实验的自实验的自变量为土豆提取液变量为土豆提取液(去淀粉去淀粉),),用红薯提取液用红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去淀粉和还原糖)设置对照设置对照,因变量为还原糖因变量为还原糖,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4)(4)小肠上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主动运输的过程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消耗能量。第第24页页/共共35页页答案答案:(1)(1)还原糖是酶促反应的产物还原糖是酶促反应的产物,60,60是

24、相关酶的最适温度是相关酶的最适温度(2)(2)土豆不含淀粉酶土豆不含淀粉酶(3)(3)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水浴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水浴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实验步骤实验步骤:第一步第一步:60:60第二步第二步:3%:3%淀粉淀粉第三步第三步:等量的斐林试剂甲液和斐林试剂乙液注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甲液和斐林试剂乙液注入C C试管混合均试管混合均匀用匀用50506565温水加热温水加热2 min2 min实验结果实验结果:A:A试管内液体为蓝色试管内液体为蓝色,B,B试管内液体为砖红色试管内液体为砖红色(4)(4)载体蛋白和能量载体蛋白和能量(ATP)(ATP)形成尿糖排出体外形成

25、尿糖排出体外 第第25页页/共共35页页通过学习本实验通过学习本实验,可以联系到的实验研究课题及实际应用有以可以联系到的实验研究课题及实际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下几个方面:(1)(1)探究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由于储存的物质变为可溶性糖从探究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由于储存的物质变为可溶性糖从而使果实甜度增加。而使果实甜度增加。(2)(2)探究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探究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3)(3)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鉴定。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鉴定。第第26页页/共共35页页(4)(4)尿糖的检测。尿糖的检测。(5)(5)验证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

26、中能够产生淀粉酶使所含的淀粉验证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能够产生淀粉酶使所含的淀粉大量水解。大量水解。(6)(6)探究生物活性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成分是否是蛋白质。探究生物活性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成分是否是蛋白质。(7)(7)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第第27页页/共共35页页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由于储存的物质变为可溶性糖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由于储存的物质变为可溶性糖,从而使果从而使果实甜度增加。某兴趣小组对此生理变化进行了初步探究实甜度增加。某兴趣小组对此生理变化进行了初步探究:取未取未成熟香蕉果实若干放在适宜条件下成熟香蕉果实若干放在适宜条件下,让其自然成熟让

27、其自然成熟,每天定时取每天定时取10 g10 g果肉研磨配制成果肉研磨配制成100 mL100 mL待测样液平均分为待测样液平均分为A A、B B两份两份,分别分别用碘液和斐林试剂检测用碘液和斐林试剂检测,记录颜色深浅的变化情况。记录颜色深浅的变化情况。第第28页页/共共35页页(1)(1)样液样液A A用碘液检测的目的是用碘液检测的目的是 ;样液样液B B用斐林试剂检测的目的是用斐林试剂检测的目的是 。(2)(2)斐林试剂使用时需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斐林试剂使用时需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并并_观察颜色变化。观察颜色变化。(3)(3)如果探究过程中每天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如果探究过

28、程中每天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可施加一定浓度的可施加一定浓度的促进果实成熟促进果实成熟;也可适当提高也可适当提高促进果实成熟促进果实成熟,因为因为 。(4)(4)根据预期结果绘制坐标图并画出两种颜色的变化。根据预期结果绘制坐标图并画出两种颜色的变化。第第29页页/共共35页页【解析解析】本题以香蕉的成熟为背景考查淀粉和还原糖的鉴定。本题以香蕉的成熟为背景考查淀粉和还原糖的鉴定。(1)(1)碘液用来鉴定淀粉碘液用来鉴定淀粉,斐林试剂用来鉴定还原糖。斐林试剂用来鉴定还原糖。(2)(2)鉴定还鉴定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原糖需要水浴加热。(3)(3)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4)(4)因为淀

29、粉会因为淀粉会不断转化成还原糖不断转化成还原糖,所以淀粉越来越少所以淀粉越来越少,还原糖越来越多。还原糖越来越多。第第30页页/共共35页页答案答案:(1)(1)检测淀粉含量的变化检测还原糖含量的变化检测淀粉含量的变化检测还原糖含量的变化(2)(2)水浴加热水浴加热(3)(3)乙烯温度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乙烯温度温度影响酶的活性(4)(4)如图如图:第第31页页/共共35页页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常用的试剂或常用的试剂或指示物指示物作用作用现象现象碘液碘液检测、鉴定淀粉检测、鉴定淀粉淀粉遇碘变蓝淀粉遇碘变蓝Ca(OH)Ca(OH)2 2溶液溶液检测、鉴定检测、鉴定COCO2 2COC

30、O2 2使使Ca(OH)Ca(OH)2 2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斐林试剂斐林试剂检测、鉴定还原糖检测、鉴定还原糖砖红色沉淀砖红色沉淀余烬木条余烬木条检测、鉴定检测、鉴定O O2 2O O2 2使余烬木条使余烬木条复燃复燃第第32页页/共共35页页常用的试剂或常用的试剂或指示物指示物作用作用现象现象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检测、鉴定蛋白质检测、鉴定蛋白质紫色紫色苏丹苏丹/染液染液检测、鉴定脂肪检测、鉴定脂肪橘黄色橘黄色/红色红色二苯胺二苯胺检测、鉴定检测、鉴定DNADNA蓝色蓝色溴麝香草酚蓝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水溶液检测、鉴定检测、鉴定COCO2 2与与COCO2 2反应变反应变黄色黄色浓硫酸中的浓硫酸中的重铬酸钾重铬酸钾检测、鉴定酒精检测、鉴定酒精灰绿色灰绿色第第33页页/共共35页页第第34页页/共共35页页感谢您的观看。感谢您的观看。第第35页页/共共35页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