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课件十四讲社会问题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课件十四讲社会问题精.ppt(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社会学概论课件十四讲社会问题第1页,本讲稿共17页一、社会问题概述(一)社会问题的界定 1、社会问题的含义 社会问题既是一种客观行为,即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又含有较强的主观意识,是为大多数社会成员视为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2、四个要素 1)一种或数种失调的社会现象;2)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3)这引起了多数人的注意;4)这种失调必须通过社会的力量才能解决。第2页,本讲稿共17页3、社会问题的认定过程1)某一现象引起多数人注意,尤其是利益受损集团的强烈反映2)敏感集团的呼吁,尤其是专家学者有识之士的认识;3)舆论宣传推动4)民众普遍认接受5)决策人物或权力集团认可支持6)开始解决问题。第
2、3页,本讲稿共17页 4、社会问题的类型 1)结构性问题 2)变迁性问题 3)行为偏差性问题 第4页,本讲稿共17页(二)有关社会问题的研究视角 1、社会病理学 是20世纪初期美国一些社会学者所持有的观点,其理论基础是斯宾塞的有机体类比法。社会被看成是一个结构复杂的有机体,凡妨碍有机体正常运行的情况皆可视为社会问题。第5页,本讲稿共17页 2、社会解组论 盛行于19181935年间,关注的不是个人而是社会规则,强调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看待社会问题。该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组织系统,某些事件的出现改变了系统某部分的功能,其他部分必须重新协调以适应这种变化,各部分缺乏适应或适应
3、不良就会产生社会解组现象,逐渐造成社会问题。第6页,本讲稿共17页 3、价值冲突论 价值冲突论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价值和利益冲突。4、偏差行为论 所谓偏差行为,是指社会成员的行为偏离了某地位所规定的角色行为,违反了社会所期望的规范。第7页,本讲稿共17页 5、标签论 标签论来自米德的互动理论,侧重于从主观方面探讨问题。偏差行为并非个人行动的本质,而是由他人利用规则制裁犯罪者而产生的结果,偏差行为亦即被贴上标签的行为。6、社会建构主义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产生的。该理论认为,社会问题的出现是社会建构的结果,强调围绕社会问题的界定、解释、解决的过程而产生的不同行动者之间
4、的互动。第8页,本讲稿共17页 7、批判理论 批判理论的主要着眼点放在宏观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与阶级关系等方面。该理论认为,社会问题之成为问题,完全是由统治阶级或政治权力和其他强权一手造成的,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不平等、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第9页,本讲稿共17页二、若干社会问题分析(一)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主要指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问题,又称原生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等导致的环境破坏;另一种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问题,也叫次生环境问题,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类是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一类是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2、目
5、前世界及中国的环境问题第10页,本讲稿共17页(二)贫困问题 1、贫困的含义与类型 (1)贫困的含义 从抽象意义上来说,一般是指个人或家庭缺乏必要的资源,因而不能达到一个社会的基本生活水准。(2)贫困的类型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缺乏起码的资源以维持最低的生活需求,甚至难以生存。相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资源虽然可以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不足以达到一个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的状况。第11页,本讲稿共17页 制度性贫困、区域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 制度性贫困是指由于社会制度决定了生活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个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从而导致了特定地区、区域、群体或个人
6、处于贫困状态。区域性贫困是指在相同的制度安排下,由于各个地区在自然条件和社会发育程度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特定区域生活资源供给的相对缺乏,贫困人群相对集中。阶层性贫困是指在相同的制度安排下,在大约均质的空间区域或行政区划内,某些群体、家庭或个人,由于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程度不高,家庭劳动力少,生活资料不足,缺少社会关系等原因而导致竞争生活资源的能力较差,从而陷于贫困状态。第12页,本讲稿共17页 2、关于贫困的理论 (1)个人主义观点 将贫困的原因归因于个人。(2)结构主义理论 包括功能论、冲突论和转型论 功能论:贫困是所有社会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普遍存在证明了其自身的合理性,即它对社会系统
7、一定发挥着某种功能,满足着社会运行的某种需要。冲突论:社会中的贫困现象主要是各种社会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结果。转型论:特定的社会转型过程也可以改变贫困者的构成,制造新的贫困阶层。第13页,本讲稿共17页 (3)贫困文化论 该理论认为贫困本身实际上表现为一种自我维持的文化体系,也即贫困文化。穷人由于长期生活于贫困之中,结果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这种类型的亚文化一旦形成,会代代相传,从而贫困本身也就得以在此种文化制约下不断延续。(4)建构主义的观点 呼吁对现有贫困研究进行反思,主张深入解析贫困问题的界定过程及其影响。第14页,本讲稿共17页(三)弱势群体与社会排斥问题 1、弱势
8、群体的含义 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不利地位的人群。2、弱势群体的特征 (1)生物性特征 一是指那些在生命周期中处于非生产或依赖性阶段的人群,如老人和儿童。二是指由于一些特殊的事件,使得生命有机体处于低度自我维持状态的人群,如残疾人。(2)社会性特征 一是指生产、政治、社会活动等的低参与者;二是指个人较低的自我满足能力和交换能力。第15页,本讲稿共17页 3、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 (1)社会结构的不合理、不公平。(2)社会福利制度的不完备、不健全。4、社会排斥与弱势群体 社会排斥是指把属于某些群体的人排斥在社会主流之外的一种机制,使其丧失平等参与的机会。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是指社会主导群体在社会意识和政策法规等不同层面上对边缘化的弱势群体进行的社会排斥。第16页,本讲稿共17页推荐阅读文献o詹姆斯C 斯科特,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17页,本讲稿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