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ppt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360955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PTX 页数:56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ppt课件.pptx(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近三年高考试题统计与命题规律 真题自主诊断 (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

2、人的恩惠,受恩必报。答案:D解析:“受恩必报”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的意思是“男子接受人家的恩惠应当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我平生就不随便接受人家的恩惠”,这是对别人施加恩惠的态度,展示了诗人高尚的气节,并无“受恩必报”之意。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参考答案: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志。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解析:第一问,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颈联描写了渔乡隐居(垂纶,垂丝钓鱼,指隐居

3、)和风中鸿雁鸣叫两个场景,“隐者”和“鸿雁”都是孤高耿介的意象代表,形象化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第二问,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其他三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感情激烈。颈联在诗歌中间描写两个具体场景,使得全诗的节奏变得舒缓。“四陷阱四陷阱”“三步骤三步骤”,解答诗歌鉴赏选择题解答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情分析考情分析选择题(4选1)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全面理解的同时,扩大了考点覆盖面,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角度没有变化,多是从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角度设计题目。因此,答题时,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找到选项的设误点,仔细分

4、析,认真比对,就可以顺利作答。提分指导提分指导 典题研析典题研析(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答题示范 第一步:反复咀嚼,读懂诗歌 我来答

5、题C 跟踪训练跟踪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疏雨韩偓疏雨从东送疾雷,小庭凉气净莓苔。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但欲进贤求上赏,唯将拯溺作良媒。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非无济世才。注傅野:殷代名相傅说曾筑室于傅岩之野,后用“傅野”借指贤人隐居的草野。1.【鉴赏性选择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迅疾的雷声仿佛是被疏雨送走,“送”字将疏雨描写得富有情趣,极具表现力。B.疏雨为小院带来凉意,莓苔如洗,既写出了环境的清幽,也蕴含了诗人的感受。C.诗人卷帘时,燕子从身旁飞过,洗砚时,鱼儿触手可及,画面宁静祥和,充满生机。D.尾联用典,含蓄蕴藉,意在表明诗人想要脱去戎

6、衣,像傅说一样隐居草野。答案:D解析:“意在表明诗人想要脱去戎衣,像傅说一样隐居草野”错误。尾联借用“傅野”这个典故,是一种春秋笔法,看似是诗人想要归隐,但其实意在含蓄、婉转地表明自己济世救民、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2.诗歌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二者之间是如何关联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诗歌前两联描写环境的清幽和谐,表现闲居生活的美好。后两联诗人抒发济世救民、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但欲”“唯将”构成情感上的转折,流露出诗人闲居于此的不甘,将前后两部分关联起来。解析:古诗鉴赏中,从景与情的感情色彩角度来说,景有乐景与哀景,情也有乐情与哀情,这二者之间大致有以下四

7、种关系: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就本诗而言,前两联描写的是乐景,而后两联抒发的是哀情,诗歌以乐景写哀情,“但欲”“唯将”构成情感上的转折,流露出诗人闲居于此的不甘,将前后两部分关联起来。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不遇咏王维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悦君应知。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注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预:同“与”。肯:岂肯。徒尔:仅能如此,意指平庸。3.【鉴赏性选择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A.诗人献书报效朝廷却不被接纳,想要回归田园却收成不好,表现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况。B.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却无法如愿,然而又不肯违背自己的心志去趋附权贵、求取功名。C.远赴他乡后,诗人虽然可以和友人一起饮酒、登山、临水,仍不免触景生情,思念家人。D.今人自私冷漠而友人知我心忧,两者对比,反映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愤慨,对友人的感激。答案:D解析:“反映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愤慨,对友人的感激”错,“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悦君应知”两句,表现出诗人对今天世上的人只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的现象的不悦,但并没有表现出对友人的感激。4.本诗因不遇而作却并不消沉,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诗人尽管不遇

9、却不愿阿谀权贵,在落魄中仍保持自己的一身傲骨。诗人与友人登山临水,在对家人的思念中仍不失豪迈豁达的胸怀。诗人批判世人自私,在忧愤不平中仍坚守自己济世进取的志向。解析:“不遇”是指诗人当时被贬济州的处境,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然“不消沉”,诗中体现出“不消沉”的地方即为答题的关键。诗歌前四句主要写诗人“不遇”的窘境,第四句写自己即使怀才不遇,也不愿到权贵的家去阿谀奉承,落魄中仍然保持一身傲骨。第七、八两句写诗人与友人登山临水,不问春风杨柳,表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怀。最后四句,诗人批评世人的自私,表达了自己要济世致用的志向。诗人在失意潦倒、栖迟零落的境遇下,仍然说出如此高亢激昂的誓言,表现出他仍然

10、有强烈的入仕的愿望。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苏轼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注苏轼被贬黄州后,曾作诗赠友人,本诗与之前作的两首诗用韵相同。九重:指朝廷。新扫旧巢痕,暗指当时王安石革新官制,苏轼曾任职过的史馆被撤除。东风:春风,此处有暗指君王意。玉梅:二度开放的梅花通体如玉。5.【鉴赏性选择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里诗人所写的黄州的环境特点与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的浔阳的环境特点相似。B.颔联写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

11、“新扫旧巢痕”点明他做“终老计”的原因。C.尾联中“与东风约今日”点明了标题“复出东门”的缘由,又引出末句“暗香先返”。D.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且寓意丰富,显得婉转含蓄、情意温厚。答案:B解析:“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说法错误,苏轼说自己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其实是削官被贬后的无奈之辞,“终老计”是“渐成”的,而非早有的打算。6.诗的颈联、尾联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颈联说自己与鸥鸟已熟,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都温暖了,表达出诗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尾联却说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写出诗人希望自己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之意。这两

12、联反映了诗人出世、入世的矛盾。解析:解答本题,分别赏析两联的感情,然后分析诗人的矛盾心情即可。颈联写水上沙鸥和“我”已经很相熟,来到江边次数已多,垂钓所坐之石也被“我”坐温,表达了诗人终老江边、退隐出世之心。尾联写“我”与东风约定,让梅花再度开放,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再度被朝廷起用的心情。想隐退,又想被起用,体现了诗人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四、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78题。入洞庭宋湘客自长江入洞庭,长江回首已冥冥。湖中之水大何许,湖上君山终古青。深夜有神觞正则,孤舟无酒酹湘灵。灯前欲读悲秋赋,又怕鱼龙跋浪听。注正则:屈原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悲秋赋:此处指宋玉的九辩,该作揭露了君王的昏庸

13、、政治的黑暗、小人的险恶,抒发了“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愁绪。7.【鉴赏性选择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第一、二两句重复使用“长江”,第三、四两句重复使用“湖”,这样就把作者离长江、入洞庭、后顾长江、前瞻洞庭这一过程写得一气贯穿。B.“何许”“终古”,一虚一实,不定语气和肯定语气相交织,造成了空间上的纵深感和时间上的开阔感;“终古”又能自然地引出下文。C.“深夜”渲染了环境的神秘气氛,表示诗人夜深时犹在追想屈原和湘水之神,突出了屈原的可敬,也为下文“孤舟”上的活动点出时间。D.“深夜有神觞正则”一句言屈原灵魂不灭,夜间的湖上不时传来神秘的声音,像是神灵也在为这位忠

14、直之士鸣不平,至今犹在祭奠他。答案:B解析:应是“造成了空间上的开阔感和时间上的纵深感”。8.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赞美。“湖中之水大何许”,表现出诗人对广阔洞庭的赞美之意。景仰与缅怀。“有神觞正则”,写神灵祭奠屈原,实为诗人在深夜追思忠贞爱国的屈原。抑郁不平。因政治黑暗、君王昏庸,诗人“欲读悲秋赋”,以抒发抑郁不平的愁绪。焦虑与无奈。“又怕鱼龙跋浪听”,因小人当道,诗人不敢缅怀古人,不敢抒发胸臆,充满焦虑与无奈之情。(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解析: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需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含意,分析典故的用意。“大何许”“终古青”是诗人对广阔的洞庭湖和青翠的君山的

15、赞美。写神灵祭奠屈原,是诗人对屈原的缅怀。“欲读悲秋赋”运用宋玉的典故,表明诗人内心充满了悲愁,“鱼龙跋浪听”喻指小人的谗毁,表现诗人的焦虑与无奈。熟记熟记“四类答题模板四类答题模板”,突破诗歌鉴赏主观题突破诗歌鉴赏主观题考情分析考情分析古代诗歌鉴赏简答题一般会涉及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1.形象方面:主要考查对作者的形象、诗歌描写对象的形象特征(或作用)以及景物画面特征等的鉴赏能力。2.语言方面:主要考查对重要词语的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与作用、句子的艺术效果(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语言风格等的鉴赏能力。具体体现在炼字题(含诗眼题)、炼句题(赏析诗

16、句妙处)、语言风格题(赏析语言风格)等方面。3.表达技巧方面:主要考查对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句式特点等的鉴赏能力。4.思想情感方面:主要考查对诗歌中表现的思想情感等的鉴赏、评价能力。提分指导提分指导一、“形象类”答题模板(一)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型(二)意境(意象)型 二、“语言类”答题模板(一)炼字、诗眼型(二)炼句型(三)语言风格型 三、“技巧类”答题模板 四、“情感类”答题模板 跟踪训练跟踪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和仲蒙夜坐文同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

17、群书拥敝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在大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B.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屋内,诗人此时凭几而坐,一洗素日尘劳。C.夜深之时,诗人因难眠而体会到茶的功效;大寒之夜,诗人想饮酒驱散浓重的寒意。D.本诗前两联侧重描写环境,后两联侧重抒发感受,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答案:A解析:诗人没有和友人夜坐畅谈。从诗中“独凭幽几静尘劳”一句看,应该是诗人独坐。2.【鉴赏诗歌形象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6分)参考答案:倦于尘劳,而能淡泊超然。诗人劳于俗务,觉得身心疲惫;冬夜闲居,感到

18、悠然自得。性格豪迈,而能安贫乐道。诗人饮茶失眠,遣酒争豪,洒脱不羁;坐拥敝袍,不废诗书,情趣高雅。乐于独处,而能珍视友情。诗人独自夜读,享受宁静之乐;酬和友人,寄托思念之情。解析:赏析诗人的形象,可分析景物描写,体会景中蕴含的感情,归纳诗人的精神特点;再通过分析叙事抒情句,体会诗人的性格特点。“独凭幽几静尘劳”写诗人虽然劳累,但独坐、品茶,悠然自得;“遣酒争豪”体现了诗人的豪迈之气;“犹对群书拥敝袍”体现了诗人的高雅情趣。二、阅读下面这首南朝古诗,完成34题。酬周参军吴均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沉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注吴

19、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开门见山,向友人诉说悒郁的心情,“忧人”起居颠倒,怅而无欢,无事可做,只得倚门远望。B.“江南霜雪重”是泛说秋冬以来的天气,下句诗人自比相如,天寒衣单,隐含着无限的辛酸与不平。C.诗人写望远时所见的景色有云景与雨景,云“沉”有质重感,雨“细”有迷蒙感,的确是宛然如画。D.全篇以忧怀开端,以琴酒收结,诗人并没有在艰难困苦的折磨中哀伤不已,而是体现了豁达超然。答案:D解析:“而是体现了豁达超然”错误,从诗中来看,诗歌从忧写起,由忧及寒,又因寒增忧,最后“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这是宽慰自己权且以酒与

20、琴相伴度过寒冷的长夜,是对自己不逢其时表现出的无可奈何的慨叹,并非“豁达超然”。4.【鉴赏诗歌语言题】“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两句广受后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参考答案:提升画面感。使用拟人手法,水传洞庭,风送寒气,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空旷、高远、肃杀(肃寒、凄寒)的日暮画面。强化情感。借水的远阔、风的寒冷,强化了诗人寥落凄凉的情怀。解析:“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结合前两句中“倚户”可知,这里应是“倚户”的所见所感。前一句写“水”,后一句写“风”,所见为水,所感为风,水由近而远,风由远而近。诗人“倚户”远望,水向洞庭远远流去,“雁门”言风之寒、所由来之远,以一“送”字赋予“风”

21、以人的特点,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借水流之远、风送寒气勾画出一幅肃杀凄寒的画面;诗人本自忧心忡忡,本自怅然无欢,今既见此远去之水,感此风送之寒,则转增怅惘之情,远望本为不自觉地排解烦恼之举,不想反增新忧。诗人不直接抒写此时的特殊感受,而是通过对事物的描绘表现他的心曲,借助水和风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之情。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永遇乐宋刘辰翁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宣和

22、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 无寐,满村社鼓。注创作此词时,临安陷落已两年,词人蛰居在临安附近乡村。李易安永遇乐:李清照南渡后,常怀京洛旧事而赋上元永遇乐词。缃帙:书籍、书卷。(gng):油灯。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月明云淡,景色可嘉,却引发词人突兀一问,这表现出词人内心的忧伤。B.元宵节全城因风雨而冷落不堪,无处游玩,词人借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C.词人写李清照的经历、心绪,实则是抒发自己与李清照相同的郁闷之情。D.词人无路可走,无家可归,申诉了流离之苦,更突出了深沉的家国之痛。答案:

23、B解析:“元宵节全城因风雨而冷落不堪”表述有误,词中“满城似愁风雨”是写元宵节满城本无风雨却如有风雨,冷落不堪,词人借此表达了国土沦亡后的悲伤之情。6.【鉴赏诗歌技巧题】本词抒发情感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请作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对比。上阕以临安今昔不同的春景春事特别是元宵况味(昔日“香尘暗陌,华灯明昼”,今日“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穿插对比,抒发了词人对国家衰亡的哀痛。用典。下阕用杜甫被叛军困在长安,月夜里思念鄜州的亲人的典故,抒发了词人乱离流落无家可归的凄苦心情。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空相对”三句,以“满村社鼓”的乐景反衬一己之悲情,抒发了词人对临安沦陷后的寂寞悲苦心情。情景交

24、融。“禁苑娇寒,湖堤倦暖”,既是描写昔日临安宫苑,湖堤天气,寒暖适宜,也是借景抒发对往昔临安太平景象的深情眷恋。“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景中含情,满城都处在宵禁之中,风雨之中,饱含词人的忧虑之情、凄苦之情。(答对其中三点即可)解析:本词序中说“托之易安自喻”,表明作者借写李清照的身世,来抒发自己在乱世中的感慨。上阕昔日“香尘暗陌,华灯明昼”是说从前的上元夜,车水马龙,攘攘纷纷,凝香弥漫的尘土将道路遮暗;五光十色的花灯,把暗夜照得如白昼一样明亮。而如今“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上元夜也会禁行,人稀烟断,虽无风雨却冷落不堪。词人将临安今昔不同的元宵节景象进行对比,同时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用“

25、满城似愁风雨”之景,来表达国土沦丧后的悲伤之情。下阕“江南”三句,申述乱离流落之苦,化用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所作诗句,表达无路可走、无家可归之感。结尾“满村社鼓”写外面传来社鼓声,十分热闹,而词人又用“空相对,残 无寐”,写自己空对着昏暗不明的一盏残灯,长夜无眠,这是运用反衬的手法,极写一己之悲与他人之乐,从而表现自己的无穷哀惋。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和董传留别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注寻春马: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择婿车: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说诗人自己身穿简陋的粗布衣服,但是满腹诗书,气质高华。B.颔联“厌伴”“强随”表明了董传的志向,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C.诗歌巧用典故,“寻春马”“得意”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巧妙化用。D.尾联承接上两句,诗人进一步想象董传金榜题名、扬眉吐气的情景。答案:A解析:“说诗人自己”错,应是说友人“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