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ppt(10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环境规划与管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 陆凡 E-mail:Mobile:,667768 Q Q:9192158231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第一节系统论第二节控制论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理论第四节生态学理论第五节经济学第六节地理学理论第七节三种生产理论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2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第一节系统论一、基本概念二、主要观点三、系统论与环境管理3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一、基本概念1、系统指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
2、一个整体。构成系统的必备三条件:(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2)要素之间相互联系;(3)要素之间联系必须是相干性联系,即能产生整体功能。4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补充定义n美国韦氏大辞典:“系统”指“有组织的或被组织化的整体;结合着的整体所形成的各种概念和原理的综合;由有规则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形式组成的诸要素集合,等等”。n日本JIS标准:“系统”是“许多组成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集合体”。n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综合体”。n钱学森:“系统是指依一定秩序相互联系着的一组事物”。5REC of BNU Zhu
3、hai Campus LuFan2、要素q指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q客观世界一切事物都是系统与要素的对立统一体。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如下: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相对性q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区分要素是一项重要工作。首先是要区分要素的层次结构,第二是要决定要素的主次。6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n功能指系统所能发挥的作用或效能,即系统从环境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经过系统的变换,向环境输出新的物质、能量和信息。n结构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组成部分称为系统的结构。3、功能与结构7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
4、4、联系指一个要素的存在与变化同另一个要素的存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q联系可以分为两种:(1)相干性联系整体功能(2)非相干性联系(如随机联系)。q联系的内容: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 8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5、环境q系统以外的部分称为系统的环境,是存在于系统之外与系统发生作用的事物的总称,为系统提供物质、能量、信息或接受系统输出的物质、能量、信息。系统和系统环境的分界称为系统边界。q系统对其环境的作用称为输出,环境对系统的作用称为输入。q系统功能体现一个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变换关系,系统结构和环境决定系统功能,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体
5、现系统功能。9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6、系统分类按构成系统的内容分:物质系统、概念系统按组成系统的要素性质分: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封闭系统、开放系统按系统的状态与时间的关系分:静态系统、动态系统按研究者对系统的认识程度可分:黑色系统、白色系统、灰色系统10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物质系统和概念系统物质系统指由客观物质组成的系统。如原子、分子、生物、企业、工厂、学校等自然物与人造物组成的系统。概念系统指由主观概念和逻辑关系等非物质组成的系统,也称为人造抽象系统。如计划、法律、政策、规章制度等系
6、统。11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人工系统一是由人们从加工自然物获得的人造物质系统,如工具、建筑物、材料等;二是由一定的制度、组织、程序、手续等所构成的管理系统和社会系统,如经济系统,行政区域系统,军事系统等;三是人造抽象系统,即概念系统。12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二、主要观点-系统论思想1 1、整体性观点整体性观点 2 2、相关性观点相关性观点3 3、结构性观点结构性观点 4 4、层次性观点层次性观点 5 5、动态性观点动态性观点6 6、目的性观点目的性观点 7 7、环境适应性观点环境适应性观点 13REC of BNU
7、 Zhuhai Campus LuFan1、整体性观点系统的整体性也称非加和性。含义:(1)系统的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不同于其组成要素的性质、功能和运动规律;(2)作为系统整体中的组成要素具有它自身所没有的整体性,与它们各自独立存在时有质的区别。系统的整体属性与功能由三方面决定:(1)组成系统的要素的性质(2)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数量(3)系统的结构14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2、相关性观点系统、要素、环境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这一特征叫做“相关性”或“关联性”。系统的相关性决定了系统的整体性。客观事物的联系包括:系统联系:系统与系统之间
8、在纵横方面所组成的关系;结构联系:系统内部各要素依一定秩序的排列组合关系;功能联系: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即外部对系统的输入和系统对外部的输出;起源联系:揭示系统以怎样的方式产生和发展的;因果联系: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15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3、结构性观点系统结构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之间的具体联系和作用的形式。系统的内部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结构是系统的基本属性。结构的稳定性是系统存在的一个基本条件。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体现在:(1)结构与功能是相互依存的。要素与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是要素与结构的
9、外在表现。(2)结构与功能又是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一方面,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整体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功能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反作用于结构。16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4、层次性观点 系统由一定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是由更低一层的要素组成的子系统;另一方面,系统本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这就是系统的层次性。系统层次具有多样性。物质世界的层次是无限的,不同层次具有质的差别。17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5、动态性观点 对任何系统,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发展和变化,因而动态系统是绝对的。18REC
10、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6、目的性观点指系统依靠自身的固有机制适应、调节着处于千变万化的环境中的行为,保持自身的相对稳定性,从而保持系统行为的目的性。系统论目的性强调系统自身的固有机制(即反馈机制),把目的性与有序性联系起来。19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7、环境适应性观点 指当外界对系统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时,系统能经过处理,向环境输出新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将输出结果与系统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以决定下一步的措施,比较的结果,或可保持原结构、功能,或需要改变,以使系统与环境相适应。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四种关系:(1)当系统与环境处于相互依
11、赖的关系时,要考察环境对系统的输入或系统对环境的输出是否稳定可靠。(2)系统与环境的其它系统是否存在竞争关系。(3)环境与系统是否存在破坏关系(4)环境与系统是否存在吞食关系。20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三、系统论与环境规划管理1、地球环境系统系统论: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 环境管理是一个范围广泛、内容复杂的大系统,且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许多部分所组成,必须从系统整体出发实施环境管理:环境系统的分类与组成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环境系统动态平衡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污染物迁移化与分布的模拟与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与优化方法 21REC of BNU
12、 Zhuhai Campus LuFan22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2、系统工程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霍尔提出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说明了系统工程的活动阶段、步骤和需要的专业知识。A、时间维:说明工作阶段全过程,共分七个工作阶段:规划阶段 计划阶段 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23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B、逻辑维是系统工程每一阶段需要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分七个步骤:阐明问题 确定目标(建立评价体系)分析(建立模型)方案综合方案选择(最优化)决策 实施计划 C、知识维是指完成上述各阶段、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
13、业知识和技术。24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霍尔系统工程三维结构图3、对环境规划管理的理论指导环境是一个系统环境管理实是系统优化环境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环境系统的分类与组成、结构与功能、各组分的相互影响作用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污染物迁移化与分布的模拟与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与优化方法 25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环境规划是对庞大复杂的环境系统调控,搞好环境规划工作必将涉及各个学科和各项技术,如对各种数据和信息的处理,需要运用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社会学、农业科学技术、运筹学、计算机等各类学科理论和方法,以协调系统内自
14、然、社会、经济的平衡,合理科学的进行资源环境利用安排。26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第二节控制论 一、基本概念二、控制方式与控制系统三、控制论与环境规划管理27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可能性空间:指事物在发展变化中面临的所有可能情况的全体,即各种可能状态的集合。控制:指人们根据确定的目的,设法改变和创造条件,对考察对象施加某种作用,使事物沿着可能性空间内某个确定方向或状态发展。输入和输出: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和影响叫做系统的输入;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叫做系统的输出。反馈:指系统的输出通过一定的通道反送到
15、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输入和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28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二、控制方式与控制系统二、控制方式与控制系统1 1、实施控制的必备条件实施控制的必备条件被控对象须存在多种变化发展的可能性。事物变化发展的可能性空间不能是单元素集合,否则,事物不可变,就谈不上控制;目标状态必须存在于事物变化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内,并且是可以选择的;具备一定的控制能力,要使事物向预定的目标改变,达到控制的目的,就必须创造一定的条件。控制能力是创造条件改变事物在可能性空间内的状态的能力。29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2 2、实施控制的三个环
16、节、实施控制的三个环节明确事物面临的可能性空间;根据确定的目标,在可能性空间中选择某一状态或某一些状态为目标;改变和创造条件,使事物向既定目标转化。30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3 3、基本的控制方式、基本的控制方式简单控制不考虑系统承受的外部干扰和控制对象执行控制指令的效果,只根据控制目标的要求以及对象在控制作用下可能行为的认识,制定控制指令,而且要求受控对象忠实执行指令。补偿控制根据控制目标来制定控制指令,同时要适时监测外部干扰,并考虑为抵消干扰可能增加的控制因素,而且要反映在控制指令中,通过控制把干扰的作用取消掉,这便是补偿控制。反馈控制监测受控对象的运
17、行状况,把输出变量的信息,反向传送到输入端;然后通过控制机构分析能够体现目标要求的控制变量与反馈信息进行比较,找出误差;再根据误差的大小调整控制指令,改变对象(受控对象)的运行状况,逐步缩小乃至最后消除误差,达到控制目标。31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系统的输入系统的输入系统的边界 系统的输入可控输入(输入)指在对系统实施控制时是可以进行调节的输入。不可控输入(干扰)控制的根本目的设法通过控制输入以得到符合我们愿望的输出。32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反馈反馈负反馈如果反馈倾向于反抗系统偏离目标的运动,使系统沿减小目标差的方向
18、运动,使系统趋于稳定状态,实现动态平衡的反馈。正反馈如果反馈的结果是倾向于加剧系统正在进行的偏离目标运动,使系统沿增大目标差的方向运动,使系统越来越不稳定,最终导致系统的解体或崩溃的反馈。33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4 4、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就是施控者选择适当的控制手段,作用于受控者,以期引起或达到受控者的行为状态发生合目的的变化。控制系统指施控部分是由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环节按一定的方式组织成为一个整体。有时也把受控对象作为环节包括在内。控制论系统的两个基本要素施控部分(控制部分)被控部分34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控
19、制系统的环节控制系统的环节敏感环节负责监测和获取受控对象和环境状况的信息。决策环节负责处理有关信息,制定控制指令。执行环节根据决策环节作出的控制指令对对象实施控制。中间转换环节在决策环节和执行环节之间,需要设置完成某种转换任务的功能环节,同时要把这些环节按适当的方式组织起来,以产生所需要的控制作用。35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三、控制论与环境规划管理1、环境调控系统指对人类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作用的社会经济系统或其某些部分,是调控系统的主体;受控系统(自然环境及其某些组成部分,及处于系统中的人类行为)是调控系统的客体,是被调控对象,整个调控过程实际就是实施环境
20、规划管理的过程。2、从控制环境到调节人与环境关系人类认识环境问题,把握环境问题与人类经济社会行为的关系,对环境控制的认识逐步提高,逐步从污染控制、资源管理等转变到对人类经济社会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以期减少人类行为对环境系统的过度影响和伤害,其实就是环境规划管理的过程。36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布伦特兰夫人任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实质:实现公平发展,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公平分配有限资源;保证持续发展,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
21、力;强调共同发展,指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某国家或地区不可能独立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发展的总目标。37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一、可持续发展内涵二、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三、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四、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五、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规划管理38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0世纪6070年代起步20世纪7080年代形成共识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发展模式“公害公害”的显现,的显现,“增长极限的讨论增长极限的讨论”“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地球”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
22、宣言里约宣言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世纪议程内罗毕宣言,内罗毕宣言,WECI的成立的成立20世纪90年提出行动纲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共同的未来39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一、可持续发展内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旨在保护生态的持续性,经济的持续性和社会的持续性。包含了三个重要的概念:需要:尤其是世界上处于贫困状态人民的基本需要,应当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环境与资源在一定技术水平和社会组织下对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要所施加的限制。平等:当代人与后代人在利用环境和资源上机会的平等,同代人中不同
23、国家、不同区域、各社团之间的平等。40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可持续发展内涵社会观:主张公平分配,既满足当代人又满足 后代人的需求;经济观: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发展;自然观: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41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二、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1、核心思想可持续性。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支配这一生存空间的生物、物理、化学定律所规定的限度内,环境资源对人类福利需求的可承受能力或可承载能力。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要求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
24、生产和更新能力;在生存不超越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供人类生活质量;保持自然资源质量和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净利益最大;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在人口、资源、环境等约束下,人均财富不能实现负增长。42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公平,还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公平,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是与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2、持续性原则:指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核心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环境承载力。3、共同性原则:由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差异,可持
25、续发展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唯一。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总目标,体现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必须采取全球联合行动。4、需求性原则:传统发展模式以传统经济学为支柱,追求目标是经济增长,根据市场信息来刺激当代人生活,不仅使世界资源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而不断恶化,而且人类的一些基本物质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可持续发展坚持公平性和长期的可持续性,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43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四、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1、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内容生产性(保持和加强资源的生产和服务功能)稳定性(降低生产风险程度)保护性(保护资源潜力和防止环境退化)经济可行性(
26、具有经济活力)社会可接受性(具有社会承受力)44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2、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具体目标资源数量配置与资源总量稀缺性高度一致。资源质量组合与资源禀赋相适应。资源的时间安排与资源的时序完全相当。资源配置应当考虑各地实际。45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环境管理的可持续原则1、保持和加强生产与服务,要以保证资源合理利用和加强生产服务来提高生产潜力,而不能以牺牲生产来换取持续。2、减少生产风险程度,通过改善资源利用的生态条件来保证生产的稳定性。3、保护资源潜力和防止环境退化,不能因为生产而破坏资源。4、具有经济活力,
27、生产与经济均能持续发展,不能“丰产不丰收”。5、具有社会承受力,必须考虑社会可承受性,发展中国家首先考虑的应是解决人民温饱,在解决温饱过程中逐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达到生产与生态的高度结合。46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五、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规划管理1、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环境规划的理论指导意义要有系统和整体观念:把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与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PRED)构成的区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强调资源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强调资源稀缺性,促进资源的高效率、高效益利用。47REC of BNU Zhuhai Cam
28、pus LuFan2、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境规划管理环境规划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均资源少、环境质量差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有十分重要地位。是开展环境规划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环境规划的最终目的。环境规划的任务和内容围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定要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有足够数量、质量的资源,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遏制生态恶化,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必须妥善安排各项资源利用开发,支持经济快速发展。48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环境规划方法反映了经济社会可持续
29、发展要求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我们分析、预测、评价各类资源利用,并在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部之间进行协调和统筹安排的方法论基础。特别是将资源需求与供给结合起来进行预测、在适宜性评价中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在确定规划目标时具体应用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和成果等,是可持续发展里论在环境规划中的重要实践。49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第四节生态学理论一、有关概念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与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即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联系的科学。生态系统(ecosystem):自然界在一定空间内存在生物和非生物两种成分,互相作用达到某种功能上
30、的稳定性而形成的整体。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结合而生成的学科,(特罗尔)是表示一个地区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分析,是用以阐述基于景观学的区域差异对比研究与生态学的结构功能系统研究的科学综合。景观是景观生态学研究对象,是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斑块,以一定规律组成。50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景观管理是将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景观特征,提出景观利用管理最优化方案。具体包括:景观生态分类:根据景观要素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特点,划分景观(生态)类型;景观生态评价:
31、根据景观(生态)类型,评价对各种利用方式(如农、林、牧、工矿、城市、道路、建筑等)的适用性,进行景观生产力评价,并结合经济社会条件、投入产出,做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景观规划设计的实施。51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景观要素是景观的基本单元,分三种类型:斑块(patch):景观的空间尺度上能区分的最小异质单元,即外貌与周围地区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即具体的生态系统;廊道(corridor):与基质有所区别的带状土地,可看做是线状或带状斑块,是线性的景观单元,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作用;基质(matrix):指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的背景
32、结构,范围广、连接度最高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很大程度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和功能。斑块、廊道与基质相对应。52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1、生态学三定律第一定律、极限性原理或多效应原理: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具有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第二定律、生态链原理或相互联系原理:每种事物无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工业生态学与生态工业园第三定律、生物多样性原理或勿干扰原理:我们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伦理观(生命中心主义、地球整体主义、代际均等的环境
33、伦理观)P13-16二、生态学原理53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环境容载力理论环境容载力指自然环境系统在一定的环境容量和环境质量支持下对人类活动所提供的最大容纳程度和最大支撑阈值。亦即区域自然环境在一定纳污条件下所支撑的社会经济最大发展能力。环境容载力主要源于环境容量与承载力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是环境质量的量化与质化的综合表述。可看作是环境系统结构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相适宜程度的表示,用环境容量分值和环境承载力指数来综合评价。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环境容量和质量,就没有环境承载力,环境容载力是环境容量和质量的承载力,具有有限性、客观性、稳定性、变动性、可调控性的特
34、点。环境容载力理论基本内容:一定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一定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条件下,某地域范围一定时期内的环境容载力是有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随时间推移和环境条件改变,会发生改变,具有可调控性的特点。54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55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狭义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环境系统在一定环境目标下对外加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承受量或负荷量。往往指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础的污染物容纳阈值即基本环境标准,结合社会经济、技术能力指定的控制环境中各类污染物质浓度水平的限值。广义
35、指某区域环境对区域发展规模及各类活动要素的最大容纳阈值。区域环境容量包括自然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土地环境容量)、人工环境容量(用地环境容量、工业容量、建筑容量、人口容量、交通容量等),这些容量总和即整体环境容量。56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环境承载力指一定状态或条件下,某区域范围一定时期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结构不发生质的变化,环境功能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区域环境系统能承受的人类社会各种社会经济活动能力或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包括基本环境承载力、环境动态承载力,前者可通过拟定环境质量标准减去环境背景值得到,后者指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
36、环境承载力指标:资源供给指标,如水、土、生物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程度;社会影响指标,如经济实力、污染治理投资、公用设施水平和人口密度等;污染容纳指标,如污染物排放量、绿化状况和污染物净化能力等。57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从基本内涵看:环境容量强调区域环境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消减能力和人类活动排污的容纳能力,侧重体现和反映环境系统自然属性,即内在的自然禀性和特质;环境承载力强调区域环境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能力,侧重体现和反映环境系统社会属性,即外在的社会禀性和特质。58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
37、an容载力功能的体现作用容载力功能的体现作用容载力容载力总量总量容载力容载力分量分量服务功能服务功能制约功能制约功能净化功能净化功能调节功能调节功能输送功能输送功能维护功能维护功能效益功能效益功能容载力结构的决定作用容载力结构的决定作用容容载载力力功功能能容容载载力力结结构构环境容载力结构和功能相互关系示意图环境容载力结构和功能相互关系示意图59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环境容载力在环境规划管理中的指导作用在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中的指导作用根据环境容载力理论,可根据区域资源环境状况,制定未来人口发展规模、产业发展结构及规模、社会经济发展各项目标,确定在某一
38、经济发展水平下环境保护与建设需达到的标准,如水质量等级标准、大气质量等级标准、土壤质量等级标准及社会经济环境质量标准等;另一方面,对于区域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与水平,分析评价、预测区域所需资源环境基本数量,如水资源数量、土地资源数量、人力资源数量。环境容载力理论为生态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确定适宜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的依据。一定程度上可保证生态规划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制定规划时不至于“盲目冒进”,“畏缩保守”,使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发展。60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城市是在特定有限的空间与资源环境范围内,人口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与
39、高度密集的复合生态系统,也是生态较为脆弱的生态地域,编制城市生态规划需遵循环境容载力理论,如城市人口容量、城市工业发展规模与污染物排放、城市交通车辆数量与大气污染物排放与空气质量、城市人口与生活用水的动态需求、城市产业结构与生产用水的动态需求、城市生态建设(如绿地)与生态用水的需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与人类生活(生存)质量之间的协调、城市建设用地与农用地和生态用地间平衡等问题,均要以环境容载力理论为指导,否则不可能制定出合理的生态规划。通过环境容载力评估,可确定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建立环境质量生态调控指标,确定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规模,是生态规划的重要理论。61REC of BNU
40、Zhuhai Campus LuFan62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2、生态系统五大规律我国生物学家马世骏提出的互生规律、共生规律、再生规律、协同进化规律、平衡规律。物物相关(相生相克):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反映生物间协调关系,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物复能流(物质循环转化的再生规律):能量不断流动,物质不停循环负载有额(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生态系统生产能力和抵御外来干扰能力都有极限,即环境资源在质量、数量、空间、时间等方面有一定限度协调稳定(物质输入输出的平衡规律):结构功能相对协调的生态系统才能稳定运行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
41、化规律: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随时空条件而变化63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3、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 R.Forman 和M.Godron在景观生态学中对景观生态学普遍原理,概括为如下几条:a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b生物多样性原理c物种流动原理d营养再分配原理 e能量流动原理f景观变化原理g景观稳定性原理64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景观分类 美国景观生态学家RT佛曼根据人类在景观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地表景观划分为自然景观、管理景观、耕作景观、城郊景观和城市景观。65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
42、uFan景观生态规划 a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自然优先原则 持续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b景观生态规划步骤 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 景观资料搜集 景观生态分类和制图 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景观生态规划实施和调整 66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三、生态学理论在环境规划管理中应用代谢功能、物流、能流及输送系统工业结构、生产力布局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高效率、低消耗社会经济结构与环境质量的关系人工生态系统设计、生态村、生态农场、生态小区试验研究1、环境规划管理特点系统性整体性可持续性生态导向性2、环境规划管理原则复合生态原则废弃物无害化、最小化与生
43、命周期原则资源高效利用与节约原则自然保护与生态恢复原则67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3、人工生态系统的调控原则整体有序原则循环再生原则相生相克原则反馈平衡原则持续自生原则多样性及主导性原则4、人工生态系统的调控途径研究开发生态技术(工艺、产业、城市设计)普及提高生态意识制定促进生态工程的政策采用先进管理手段加强区域交流合作68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5、在区域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规划中的指导作用景观是位于生态系统之上的空间尺度,也是区域生态规划的适宜尺度。景观格局决定景观的过程与功能,景观格局理论可直接指导区域不同景观单元与元素
44、的空间布局及其优化安排。如在土地利用生态规划中,基质代表景观或区域的最主要土地利用系统,斑块类型和数量反映土地利用系统多样化尺度,廊道表示土地利用系统之间联系与防护功能。生态规划通过要素合理安排可实现区域景观格局安全,并完成一定的景观功能。违背景观结构原理,会导致严重的生态安全问题:如在城市上风方向或河流上游地区规划污染性工业区斑块,势必对下风向城市居住地斑块或下游地区其他景观单元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显然极不合理。又如在森林或生态敏感地区规划工农业生产斑块或城市建设用地斑块,势必降低区域生态安全性,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退化和小气候变化等。69REC of BNU
45、Zhuhai Campus LuFan6、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为避免资源开发和旅游者对保护对象的干扰和破坏,从景观生态角度对自然保护区进行景观生态功能分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和服务区。核心区是严加保护区域,严禁资源开发活动;缓冲区对核心保护区起生态缓冲作用,不允许外来人员进入,可适当开展科学实验,限制永久性建筑;实验区只供研究者和保护人员的科学研究与保护工作用;服务区位于实验区外围,可开展适当的旅游、生产及其他服务活动。这种分区有利于保护景观的自然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不危害敏感的柄息地和生物。景观格局理论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规划设计中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可指导自然保护区面积与生态斑块
46、的形状、大小、数量及连通性等方面设计。生境斑块面积越大,保护生物种类和效果越好。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生境斑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更有效。把一个生境斑块与另一生境斑块连接起来的走廊可增强破碎种群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斑块的不同形状(如圆状、长条状、边界锯齿状等)设计对保护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效果。70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第五节经济学理论一、生态经济学理论二、环境经济学理论三、循环经济理论71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一、生态经济学理论1、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是从经济学角度研
47、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替规律的学科。生态经济系统由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复合而成,包含人口、环境、资源、物资、资金、科技六大要素。各组成部分及其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人口是最灵活、最具变革力量的要素;科技将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调节和改变要素之间关系;环境具有基础作用和地位。通过需求动力、投入产出链渠道、科技手段连接在一起。典型的耗散结构,通过物质、能量、信息、价值的流动与转化把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各成分各因子连接成生态经济有机整体,通过物流、能流、信息流、价值流实现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价值增值四大功能。72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生态
48、经济平衡以生态平衡为基础、与经济平衡有机结合形成的平衡形态。生态经济系统调控是在遵循生态经济系统客观规律前提下,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结构和功能进行改变,使之朝着良性循环状态演化。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指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各自内部及二者之间物质、能量的无限循环中,不断增加积累量并使流速加快,达到劳动消耗减少,价值增值效率不断提高,处于最高生态经济效益状态。通过系统负反馈机制实现,遵循以下原则:循环再生原则:原料、产品和废物的多重利用和循环再生;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协调共生原则: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和协作,系统会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不同有机体或子系统合作共存、互惠互利式的共生,导致有序,是生态控
49、制论的基本原理。持续稳生原则:自我调节能力强弱是机械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生态经济系统是自组织系统,演替目标在于系统整体功能的完善,不是组织结构增长。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负反馈作用总是大于正反馈;一切组织增长均须服从于整体功能的需要。73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2、生态经济强调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的关系、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生态供给与经济需求的矛盾等,包括:人类对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不同层次需要都应包括经济需要和生态需要;科学合理组织经济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生态环境再生产;经济社会发展要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实现生态经济平衡;实现高效的生产结构
50、、流通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建立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型的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总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经济社会生态目标协调发展。74REC of BNU Zhuhai Campus LuFan3、对环境规划管理的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自然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也是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同时承受着客观存在的自然、经济和生态规律制约。生态经济系统是由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在特定地域空间里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人类利用资源必须有整体观念、全局观念和系统观念,考虑生态经济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相互关系,不能只考虑资源利用,忽视资源的开发、整治和利用对系统内其他要素和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