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pdf

上传人:l*** 文档编号:73576809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建设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简述建设工程成本构成内容及其影响因素。P6,项目范围,质量,工期,价格,管理水平。2、简述建设工程成本管理的含义及意义:p10 一是由项目经理部(项目组织)进行的成本管理,二是围绕项目进行的成本管理。对项目管理层面,企业管理层面,社会层面。3、简述建设工程成本预测程序:p25 制定预测计划,收集和整理预测资料,选择预测方法,初步成本预测,影响成本水平的因素预测,成本预测,预测结果分析,确定预测结果提出预测报告,分析预测误差。4、简述建设工程成本预测的作用及必要性:p22,23 建设工程投资决策的关键,招投标决策的依据,编制成本计划的基础,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需要,实施

2、建设工程全过程成本控制的要求,建设工程成本量化的管理需要,提高企业应变能力的需要,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5、简述建设工程目标成本编制依据:p51 项目与公司签订的项目经理责任合同,根据施工图计算的工程量及参考方定额,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部分项施工方案,劳务分包合同及其他分包合同,项目岗位成本责任控制指标。6、简述建设工程成本控制的概念及依据。P95 7、简述建设工程成本计划的编制原则:p58 合法性原则,先进可行性原则,弹性原则,可比性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与其他计划结合的原则 8、简述建设工程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p59 施工预算法,技术节约措施法,成本习性法,按实计算法

3、 9、简述表格核算法和会计核算法的特点:p72,优点简洁直观易懂,缺点依赖性强面不广不成体系 过程复杂,数据不实。核算严密,逻辑性强,克服可能人为调节因素,核算范围较广 10、简述建设工程成本核算的任务:p68 11、简述建设工程成本核算的要求:p68 12、简述建设工程成本产生偏差的原因:物价上涨,设计原因,业主原因,施工原因,客观原因 13、简述建设工程成本的纠偏措施:p115 寻找新的,更好的,效率更高的设计方案。购买部分产品。重新选择供应商。改变实施过程。变更工程范围。索赔。14、简述专项成本分析的方法:p133 成本盈亏异常分析,质量成本分析,工期成本分析,资金成本分析,技术组织措施

4、执行效果分析,其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成本影响的分析 15、简述专项成本考核的意义。P148 四、计算题 1、量本利分析法(P36-43)2、成本预测分析(P44-47)3、建设工程成本费用核算(P85-90)4、偏差分析法(104-113)5、价值工程应用(P120-127)6、因素分析法、差额分析法(P134-136)五、论述题 根据背景,简要论述自己观点,言之成理即可。计算练习题 1、量本利分析法(P36-43)练习 1:某公司施工的框架结构工程中,已知固定总成本为 238266 元,单位变动成本为 450 元/m2,当时的框架结构工程的合同价为 860 元/m2,请建立该公司施工的框架

5、结构的量本利分析并绘制量本利分析图。练习 2:某公司的框架结构工程,其中固定成本 C1=146000 元,变动成本 C2=200元/,该工程的目标边际利润率为 50%。求本工程的保本规模和保本合同价并绘制本工程的量本利分析图。P42 2、成本预测分析(P44-47)练习 1:复习思考题 4.案例分析题(教材 P47)3、建设工程成本费用核算(P85-90)练习 1:施工企业下属单位承建甲乙两项安装工程,本期共发生间接费用 63 000元,以银行存款方式支付,其中甲工程发生的人工费是 200 000 元,乙工程发生的人工费是 115 000 元,核算其间接费用。练习 2:某建筑企业与 A 业主订

6、了一项合同总造价为 3000 万元的建造(施工)合同,合同约定建设期为 3 年。第一年,实际发生合同成本 750 万元,年末预计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成本 1750 万元;第二年,实际发生合同成本 1050 万元,年末预计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成本 700 万元;第三年该工程全部完工交付使用。求各年确认的合同收入与费用。4、偏差分析法(104-113)练习 1:复习思考题 5(教材 P127)练习 2:复习思考题 6(教材 P127-129)练习 3:某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如下双代号时标网络图所示,箭线上方的数字是该工作的计划成本(万元/月)。(注:每条箭线的开头结尾为月初月末)时间 15年12月 16

7、年1月 16年2月 16年3月 16年4月 16年5月 16年6月 16年7月 16年8月 16年9月 16 年10 月 16 年11 月 16 年12 月 价格指数(%)100 110 115 120 110 120 115 110 120 110 115 110 110(1)绘制该工程项目的计划成本曲线图。(2)当该工程项目进行到第 5 个月底时,检查该项目的实际进度为:A 工作已经全部完成,B、C、D 分别完成了 2/3、1/3、3/4;到 10 月底时,检查该工程项目的实际进度为:A、B、C、D 均已完成,工作 E、F、G 分别完成了 1/3、3/5、3/5。假设该工程在5 月底和 1

8、0 月底已完工程实际成本根据实际价格指数进行调价,请分别计算到 5 月底和 10 月底的 ACWP、BCWP、BCWS、SV、CV,并对计算结果做简要分析。5、价值工程应用(P120-127)练习 1:某集团公司欲投资兴建小型汽车制造厂。现有三个城市邀请该集团进入其城市经济开发区投资建厂。集团公司委托某咨询单位进行选址方案的评比工作。咨询单位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申报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交通运输、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综合专家评审意见,确定了厂址选择的评价指标,见下表。专家组经过评审,确定了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并为各个城市的各项指标按百分制进行打分。使用 01 评分法确

9、定各指标的重要性系数,并选择厂址方案。评价指标 指标重要程度 方案各指标得分 A 市 B 市 C 市(1)配套能力 比其它指标都重要 85 70 90(2)劳动力资源 比其它指标都不重要 85 70 95(3)经济水平 比(2)和(5)重要 80 90 85(4)交通运输条件 比(2)(3)(5)重要 90 90 80(5)自然条件 比(2)重要 90 85 80 练习 2:某开发商拟开发一幢商住楼,有三种可行设计方案 A/B/C,单方造价分别为 1438 元/、1108/、1082 元/。经专家论证设置了结构体系 F1,模板类型 F2,墙体材料 F3,面积系数 F4,窗户类型 F5 等五项功

10、能指标,对各方案进行功能评价,各功能权重和各方案得分见下表,试用价值工程原理选择最优方案。方案功能 功能权重 A B C 结构体系 F1 0.25 10 10 8 模板类型 F2 0.05 10 10 9 墙体材料 F3 0.25 8 9 7 面积系数 F4 0.35 9 8 7 窗户类型 F5 0.10 9 7 8 6、因素分析法、差额分析法(P134-136)练习 1:某项目水泥的储备资金变动情况见下表,应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项目 单位 计划 实际 差异 日平均用量 t 50 60 10 单价 元 400 420 20 储备天数 d 7 6-1 储备金额 万元 14 15.12 1.12

11、 练习 2:根据下表资料,应用“差额计算法”分析产量、单价、损耗率对商品混凝土成本的影响程度。建筑材料实验是建筑材料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共 8 学时,分两次课完成试验,每次课程 4 学时。要求学生按时到达建筑材料实验室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并按规定的时间提交建筑材料实验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记录情况予以评分,最终计入 建筑材料课程总成绩中,试验课评分占总成绩评分的 20%。2、学生实验规则 一、学生实验前,必须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做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方法和步骤,做好准备工作,经教师检查后方可进行实验。迟到者,不得参加实验。二、学生听从教师指导,严肃认真地进行实验,实事求

12、是地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时把实验记录交指导教师审阅签名。三、实验时不准动用与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不得动用他组的仪器、工具、元件与材料。四、实验时要注意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实验,遇到事故要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并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五、做完实验必须整理好仪器、设备,清扫实验场所,经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六、实验报告必须自己独立完成,不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退回重做。七、因无故旷课、迟到缺做的实验,一律不予补做,成绩为零。八、实验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不准高声喧哗,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抛纸屑杂物。九、爱护仪器、设备和工具。节约水、电和材料。因责任事故损坏仪器、设备和工具 者,均应检查其原因

13、,做出书面检查报告,并视具体情节按规定赔偿。十、凡违反实验室有关规定者,教师将提出批评,必要时令其停做实验。情节严重者,教师要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以便作出处理。3、各班实验课上课时间表 第二部分 试验指导 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标准法)(1)试验目的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以水泥净浆达到规定的稀稠程度时的用水量占水泥用量的百分数表示。熟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方法,为测定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制作标准稠度的净浆,消除试验条件带来的差异。(2)主要仪器设备 标准法维卡仪;水泥净浆搅拌机;天平:感量 1g;量筒等。(3)试验步骤 实验前须进行仪器检查: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试锥尖降至锥模顶面时,指针

14、应对准标尺零点;搅拌机运转正常。制备净浆:先用湿布擦拭搅拌锅和搅拌叶片,称取 500g 水泥试样,量取拌合水(按经验确定,140160ml);先将拌合水倒入搅拌锅内,510s 内将水泥加入水中,并防止水和水泥溅出。将锅放在搅拌机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开动机器。搅拌的时间和程序为:慢速搅拌 120s,停拌 15s,快速搅拌 120s 后停机。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拌和完毕,立即将水泥净浆一次装入已置于玻璃板上的圆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松,让试杆自由沉入净浆中。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

15、(6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 1.5min 内完成。(4)试验结果处理 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 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以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按下式计算。%100500wP 式中:w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需水的质量,g。若试杆下沉的深度超出上述范围,实验需重做,直至达到(61)mm 时为止。2、水泥胶砂强度实验(1)试验目的 掌握水泥胶砂强度实验方法,测定水泥胶砂在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评定水泥的强度等级。(2)

16、主要仪器设备 行星式胶砂搅拌机、胶砂振实台、胶砂试模(三联模)、刮平直尺、抗折实验机、抗压实验机等。(3)试验步骤 试验准备 试验前将试模擦净,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涂黄油,紧密装置,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层机油。搅拌锅、叶片、下料漏斗等用湿布擦干净。胶砂配合比 水泥:中国 ISO 标准砂:水=1:3:0.5。一锅成型三条试件的材料用量:水泥4502g;中国标准砂13505g;拌和水2251mL。胶砂制备 每锅胶砂用搅拌机进行机械搅拌。先使搅拌机处于待工作状态,然后按以下的程序进行操作: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把砂加入到蓝色的砂筒中;把机器调节到自动档,启动机

17、器。机器将自动进行以下运作:低速搅拌 30s 后,在第二个 30s 开始的同时均匀将砂子加入(搅拌机自动加砂);加完砂,高速再拌 30s;停拌 90s,在第一个 15s 内用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炉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 60s。试件成型 胶砂制备后立即进行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放到试模高度的 1/2 或 1/3,用长播料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启动振实台,振动 60 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稍微高出试模面,用短播料器播平,再振实 60 次。振实完毕后,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金属直尺沿试模长度方向以锯割动作慢

18、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直尺以近似水平的情况将试体表面抹平。在试模上作标记或编号。试件养护 将做好标记的试模放入养护室或养护箱的水平架子上养护,湿空气应能与试模各边接触。养护不应将试模放在其他试模上,养护箱内架板必须水平,温度为 201,相对湿度不低于 90%,养护 24h15min 后取出脱模。脱模时应防止试件损伤。硬化较慢的水泥允许延期脱模,但须记录脱模时间。将做好标记的试件立即水平或垂直放入 201 水中养护,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应朝上,并彼此保持一定间距,使水与试件的六个面接触。养护期间试件之间间隔或试件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 5cm。每个养护池只养护同类型的水泥试

19、件,不允许在养护期间全部换水,养护水每周换一次。强度实验步骤及成果处理 A.抗折强度实验:a.将抗折实验机夹具的圆柱表面清理干净,并调整杠杆处于平衡状态。b.用湿布擦去试件表面的水分和砂粒,将试件放入夹具内,使试件成型时的侧面与夹具的圆柱接触。调整夹具,使杠杆在试件折断时的位置尽量接近平衡位置。c.以 5010N/s 的速度进行加荷,直到试件被折断。记录破坏荷载 Ff(N).d.按下式计算每条试件的抗折强度(精确到 0.1 Mpa)35.1bLFRff 式中:fR-抗折强度;fF-折断破坏荷载,N;L-支撑圆柱中心距,100mm;;b-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mm e每组试件的抗折强度,以三条

20、棱柱体试件抗折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当三个测定值中仅有一个超出平均值的10%时,应剔除这个结果,以其余两个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如果有两个测定值超出平均值的10%时,该组结果作废。B.抗压强度实验:a.将抗折实验的 6 个断块,立即在断块的侧面上进行抗压强度实验。抗压实验须用抗压夹具,使试件受压面积为 4040mm。实验前,应将试件受压面与抗压夹具清理干警、试件的底面紧靠夹具上的定位销,断块露出压板外的部分应不少于 10mm。b.在整个加荷过程中,夹具应位于压力机承压板中心,以 2400200N/s 的速度加载直到破坏,记录破坏荷载 F(N).c.按下式计算每块试件的抗压强

21、度(精确到 0.1MPa)AFRcc 式中:Rc-抗压强度,Mpa;cF-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A-受压部分面积,mm2(4040=1600mm2)。d.每组试件的抗压强度,以 6 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如果 6 个测值中有 1 个超出平均值的10%时,应剔除这个结果,以剩剩下的 5 个测值的平均值作为结果。如果 5 个测值中再有超过他们的平均值10%的,该组结果作废。(4)试验结果评定 将试验机计算所得到的各标准龄期抗折和抗压强度值,对照国家标准所规定的水泥各标准龄期的强度值,来确定或验证水泥强度等级。表 2-1 复合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各龄期强度 单位:MPa 3、砂的堆积

22、密度测定(1)试验目的 测定砂的堆积密度,作为混凝土用砂的技术依据。(2)主要仪器设备 台秤、容量筒(1L)、烘箱、料勺、标准漏斗、直尺等.(3)试验步骤 取试样约 3L,在 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过4.75mm 的筛后,分成大致相等两份备用。烘干试样中如有结块,应先捏碎。称容量筒质量 m1,将筒置于不受振动的桌上浅盘中。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Mpa)抗折强度(Mpa)3 天 28 天 3 天 28 天 325 32.5R 42.5 42.5R 52.5 52.5R 11.0 16.0 16.0 21.0 22.0 26.0 32.5 32.5 42.5 42.5 52.5

23、 52.5 2.5 3.5 3.5 4.0 4.0 5.0 5.5 5.5 6.5 6.5 7.0 7.0 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将试样用料勺或漏斗徐徐装入容量筒内,出料口距容量筒口不应超过 5cm,直至试样装满超出筒口成锥形为止。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容量筒连试样总质量 m2。(4)试验结果处理 砂的堆积密度 L,s(kg/m3)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10kg/m3):1000012,VmmsL 式中:m1容量筒质量,kg;m2容量筒连试样总质量,kg;V0容量筒容积,L;以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4、砂的颗粒级配测定(1)试验目的 测定砂的颗粒级配及粗

24、细程度,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一般使用的依据。(2)主要仪器设备 包括孔径为 4.75、2.36、1.18、0.60、0.30、0.15mm 的方孔筛、底盘和上盖;称量 1Kg,感量 1g 的托盘天平,摇筛机,烘箱,大小搪瓷盘,毛刷等。(3)试验步骤 试样制备 试验前,砂样应通过 9.5mm 筛,如试样含泥量超过 5%应用水洗。然后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 550g 的试样两份,并在 105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筛分试样 将试验筛由上至下按孔径大小顺序叠置,加底盘。在托盘天平上准确称取试样 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4.75mm 筛上),将套筛装入振

25、筛机,振筛 10 分钟。然后,取出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在大搪瓷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 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子。按顺序过筛子,直至筛完 0.15mm 筛为止。如无摇筛机,也可直接用手筛子。筛余量称重 分别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重量(精确至 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重量和最后的一个筛的通过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总重相比,相差不得超过试样总重的1%,否则必须重做试验。(4)试验结果处理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重的百分率,精确至 0.1%。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子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的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根据各筛的

26、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试样的颗粒级配曲线,与国家标准规定的曲线相比较,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绘图要求:根据细度模数绘出分区图(用虚线)再绘制筛分区线(用实线)。计算试样的细度模数(精确至0.01):11654321005(AA)AAAAAMx)式中:1A、2A、3A、4A、5A、6A、分别为 4.75、2.36、1.18、0.60、0.30、0.15mm 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按细度模数确定砂的粗细程度。注:砂的粗细程应按细度模数xM分粗、中、细、特细和粉砂五种规格,其范围符合下列规定:粗 砂:xM3.73.1 中 砂:xM3.02.3 细 砂:xM2.21.6 特细砂:xM1.50.7 粉 砂:

27、xM 0.7 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两个试样平行试验,并以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果两次试验所得细度模数之差大于 0.20 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计算精确至 0.01,5、碎石的近似密度测定(1)试验目的 测定石子的视密度,作为评定石子的质量和混凝土用石的技术依据。(2)主要仪器设备 天平、广口瓶(1000mL,磨口并带玻璃片)、烘箱、试验筛(孔径 4.75mm)、毛巾、刷子、浅盘等。(3)试验步骤 试样制备 将试样筛去 4.75mm 以下颗粒,用四分法缩分到不少于试验表3.3(p295)规定的用量、洗刷干净,分成两份试样备用。称量并记录试样质量(kg)。将试样浸水饱和后装入光口瓶中。装试

28、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然后注入饮用水并用玻璃盖覆盖瓶口,充分摇晃,以促使气泡排除。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称取试样、水、瓶和玻璃片的质量(m1)。将瓶中试样倒入浅盘中,置于 105 土 5烘箱中烘至恒重后取出,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其质量 m0。将瓶洗净,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称取水、瓶和玻璃片的质量(m2)。实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温。各项称量可以在 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 2h 起直至实验结束,其温差不超过 2。(4)试验结

29、果处理 近似密度(视密度)a,G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0.01g/cm3):tasammmm1200 式中:m1瓶+试样+水总质量,g m2瓶+水总质量,g;m0烘干试样质量,g;at水温对水相对密度修正系数,见试验表 3.1(p292)。近似密度以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02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实验。6、碎石的堆积密度测定(1)试验目的 测定石子的堆积密度,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一般使用的技术依据。(2)主要仪器设备 台秤、容量筒(10L)、烘箱、平头铁锹、浅盘等.(3)试验步骤 按实验表 3.5(p296)规定用量称取试样放入浅盘,置于烘箱中烘至恒重

30、,或摊在清洁的地面上风干拌匀后备用。称容量筒质量 m1。取一份试样置于平整、干净的地面或铁板上,用铁锹将试样铲起,保持石子自由落入容量筒的高度约 50mm,装满容量筒并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在用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使其表面大致平整,称容量筒连试样总质量 m2。(4)试验结果处理 石子的堆积密度 L,G(kg/m3)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10kg/m3):1000012,VmmGL 式中:m1容量筒质量,kg;m2容量筒连试样总质量,kg;V0容量筒容积,L;石子的堆积密度以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7、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能试验(1)试验目的 通过测定拌合物流动性,观察其黏聚性和保

31、水性,综合评定混凝土的和易性,作为调整配合比和控制混凝土质量的依据。(2)主要仪器设备 磅秤、天平、拌板、拌铲、盛器、标准塌落度筒、捣棒、装料漏斗、直尺、抹刀、小铲等。(3)试验步骤 计算配合比 按实验表 3.5(p296)规定用量称取试样放入浅盘,置于烘箱中烘至恒重,或摊在清洁的地面上风干拌匀后备用。原材料准备 根据所设计的计算配合比,分别称取 10L 混凝土拌合物所需各材料用量,称量精度满足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制 在混凝土实验室内拌和混凝土时,室温应保持在 205,所拌制的混合物应避免阳光直射;拌合物所用的各种材料的温度应与室温相同;拌和混凝土用的各种工具应保持洁净和湿润;砂石骨料用量以

32、饱和面干状态或干燥状态为基准。A 人工拌合 用湿布润湿拌板、拌铲和塌落度筒。按砂、水泥、石子、水的投放顺序,先将砂和水泥在拌板上干拌均匀,再加石子干拌成均匀的干混合物并垒成堆,在其中间做一凹槽,将已称量好的水倒入一半于凹槽内翻拌、铲切,并徐徐加入另一半剩下的水,继续翻拌、铲切,直至拌合均匀。B 搅拌机搅拌 按规定称好原材料,往搅拌机内顺序加入粗集料、细集料、水泥。开动搅拌机,将材料拌合均匀,在拌合过程中徐徐加水,全部加料时间不宜超过 2mim。水全部加入后,继续拌合约 2min,而后将此拌合物倾出在铁板上,再经人工翻拌1min-2min,务必使拌合物均匀一致。从试样制备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

33、不宜超过 5min。湿润坍落度筒的内壁和拌和钢板,将筒放在钢板上,用双脚踏紧踏板。将拌和好的混凝土分三层装如筒内,每层大致为筒高 1/3。每层均匀插捣 25 次,底层插到底,上层插入下层 10-20mm。表面摸平,清除周围混凝土。在 5-10s 内提起坍落度筒,且从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操作过程应在 150s 内完成。将坍落度筒放于试样旁边,量出筒高与试样最高点之差,即为坍落度。量测精确到 1mm,结果表达精确到 5mm。保水性目测。提起塌落度筒后,如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椎体也因失浆使骨料外露,表示该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能不好。如无此现象,则表示保水性良好。黏聚性目测。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

34、土椎体一侧轻轻敲打,锥体逐渐下沉表示黏聚性良好,若锥体突然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表示黏聚性不好。提起坍落度筒后,如果出现崩坍或一边剪切,应重做实验;如果再次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混凝土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4)试验结果处理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评定,应按试验测定值和试验目测情况综合评议。所测拌合物塌落度值若小于 10mm,说明该拌合物稠度过干,宜采用其他方法测定。8、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1)试验目的 测定拌合物捣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作为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依据。(2)主要仪器设备 台秤、磅秤、容量筒(3L,用尺寸为 100 x100 x100mm 的试模代替)、振动台、捣棒、小铲、抹刀、金属

35、直尺等。(3)试验步骤 将试模拧紧螺栓并清刷干净,内壁涂一薄层矿物油,编号并称出试模的质量 W1。装料并捣实:坍落度不大于 70mm 的混凝土,用振动台振实为宜,振动时间依拌合物的流动性而定,振至拌合物表面开始泛浆为度,最后用抹子抹平表面;大于 70mm 的用捣棒捣实为宜,人工捣实法成型,分两层插捣,每层插捣次数不得少于 12 次。刮除多余拌合物,抹平表面,外部擦除干净,称出混凝土与试模的总重W2。(4)试验结果处理 混凝土拌合物的实测表观密度(湿)b,c(kg/m3)按下式计算(精确至 10kg/m3):1000012,VWWcb 式中:W1试模质量,kg;W2试模连试样总质量,kg;V0试

36、模容积,L;以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9、普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实验(1)试验目的 测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调整配合比的依据。(2)主要仪器设备 万能试验机、钢垫板、试模(100 100 100mm)、标准养护室、振动台、捣棒、小铁铲、抹刀、金属直尺等。(3)试验步骤 试验前,先选定试模尺寸,混凝土强度试验所用试模尺寸与骨料最大料径的关系要满足“混凝土试验方法参数”表。试块尺寸(mm)骨料的允许最大粒径(mm)成型时每层插捣 次数 抗压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 200200200 3 50 1.05 150150150 40 25 1.00 100100100

37、 31.5 及以下 12 0.95 按规定方法制作并养护混凝土试件。达到试验龄期时,从养护室取出时间,并尽快试验。试验前需用湿布覆盖试件,防止试件内的温度、湿度发生显著变化。试验前,将试件擦拭干净,检查外观,测量尺寸,并据此计算受压面积。当实测尺寸与公称尺寸之差不超过 1mm 时,可按公称尺寸计算受压面积。试件承压面的平整度要求与试模的要求相同。当试件有严重缺陷时,应废弃。将试件放在实验机下的压板的正中央,上下压板与试件间宜加垫板,加压方向与试件成型时的捣实方向垂直。加荷应均匀连续进行,加荷速度: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 C30 时,按0.30.5MPa/s 加荷;高于或等于 C30 时,按 0.5

38、0.8MPa/s 加荷。当试件接近破坏时,应减缓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 P(N)。(4)试验结果处理 按下式计算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APfuc(精确至 0.1MPa)式中:P破坏荷载(N)A试块承压面积(mm2)取 3 个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代表值。如果 3 个测值的最大值、最小值中有 1 个测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 15%,则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代表值。若两个测值都超过中间值的 15%,则此组试件作废。抗压强度试验的标准立方体尺寸为 150150150mm,对边长为200及100mm立方体试块,应分别乘以尺寸换算系数。10

39、、砂浆稠度试验(1)试验目的 了解砂浆稠度试验方法,掌握砂浆的技术性质。(2)主要仪器设备 砂浆稠度仪、捣棒、台秤、拌锅、拌板、拌铲、量筒、盛器、秒表等。(3)试验步骤 确定试验用配合比 按配合比所提供数据称好水泥、砂、石灰膏,在拌板内将干料拌合均匀。逐次加水,观察到和易性满足要求时,停止加水,拌合时间从加水完毕时算起为5 分钟。将盛浆容器和试锥表面用湿布擦净,检查滑杆能否自由滑动。将拌合好的砂浆一次装入稠度仪的锥筒内,砂浆表面低于筒口 lOmm。用捣棒自筒边向中心连续插捣25 次,前 12 次插至筒底再将锥筒轻轻振动5-6 次,使砂浆表面平整。将锥筒放至稠度仪底座上,调整锥体,使锥尖与砂浆表面接触,固定滑杆,调整指针回零。一次性完全松开固定螺丝,使锥体自由沉入砂浆,10s 后重新固定滑杆,读取刻度盘所示沉入值。(4)试验结果处理 锥体在砂浆中的沉入值即为砂浆稠度(以 mm 表示),以两次试验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结果精确至 lmm。如两次沉入值之差大于20mm,应重新测定。项目 计划 实际 差额 产量(m3)单价(元)损耗率(%)成本(元)480 720 5 362880 520 750 3 401700+40+30 2+388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